關於嗩吶的電影
A. 如何評價電影《百鳥朝鳳》
文/夢里詩書
《百鳥朝鳳》作為中國老一輩導演吳天明的遺作,它令人看到了中國電影一種久違的質朴與純粹,關於民族文化傳承的眷戀構築了電影的脈絡,一曲嗩吶所吹響的不僅是對逝者的輓歌,更是對中國文化和本不該沒落匠人精神的堅守。
電影以嗩吶班子的傳承為主線,在此中所融入質朴的師徒,父子,兄弟間的情愫,形成了其情感真摯的張力所在,而以紅白喜事為生的嗩吶吹奏中,《百鳥朝鳳》正是為尊貴的逝者最高的禮贊,也是真正的嗩吶高手放能勝任的高難度曲章,而這一能堪為「尊貴」的定義,在電影中並不是權利與財富的象徵,而是代表著為民無私的精神,這種價值觀或許在當下已然某些人所不恥,但自覺對浮躁的中國電影是如此的彌足珍貴,亦締結出了這部作品最為動人於心的內在。
對一座小鎮為背景的聚焦,《百鳥朝鳳》所揮之不去的是一股厚重的鄉土氣息,它就是一場屬於普通百姓朴實無華的故事,卻又極具真實的展現出了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所陷入的窘境,同時也呈現出了身為傳承者所面臨的困局,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電影中請了嗩吶班子也請了西洋樂隊辦喜事的對壘,而一圖新鮮的聽眾自然靠向了西洋樂隊,電影透過這種巧妙的矛盾構思,一面道出了嗩吶人的堅守,一面將傳統文化的繼承為人以沉思,正是諸多這樣在平淡中的矛盾,在日常中觀念的傳遞,使電影毫無矯揉造作的在一部真正屬於大眾的電影中勾勒出了深刻的內在縱深。
縱觀吳天明的《人生》《老井》《變臉》等等力作,無一不是將朴實的中國人文風貌融入到光影的藝術美學,對於這部吳導最後的遺作,電影中身為人師的焦三爺就仿若是吳天明自已,《百鳥朝鳳》從表現上看吹的是嗩吶,但實則是吳導對中國電影能堅守自我的寄望,如今的電影雖然多了,但有多少只是濫竽充數的無為庸作,在這些電影中再也看不到哪怕一絲的價值可言,只覺令人如坐針氈,《百鳥朝鳳》就像是面對西方樂隊所昂揚吹響的嗩吶,中國電影唯有堅守自已的文化定力,才是真正的中國電影。
「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斯人雖已矣,餘音猶在耳,一曲嗩吶所彰顯的匠人之心,多麼期望日後還能看到這樣的匠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