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上海老版新婚學校

上海老版新婚學校

發布時間: 2024-06-26 08:23:02

❶ 琦君的生平簡介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於浙江永嘉。其父為官多年,喜歡收藏古籍、碑帖、字畫,家中藏書豐富。由於家庭熏陶,她自幼酷愛文學,六歲時,父親便為她請家庭教師講授古典文學。

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學讀書時,又閱讀了大量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作品,並開始文學創作。高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被保送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成為詞壇巨擘夏承燾的得意門生。琦君隨夏先生研讀古籍,詠詩填詞,深受其學識、人格的影響,並在詞學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詣。

大學畢業時,正值抗戰爆發,她輾轉於上海、永嘉等地,飽經憂患,深感國破家毀之痛。1949年到台灣,歷任高檢處紀錄股長和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等職,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於中央大學和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新舊文學。

(1)上海老版新婚學校擴展閱讀

1949年的大遷徙、大分裂,使得渡海來台的大陸作家都遭罹(li)了一番「失樂園」的痛楚,思鄉懷舊便很自然地成為他們主要的寫作題材了。林海音寫活了老北京的「城南舊事」,而琦君筆下的杭州,也處處洋溢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氣息。

熟讀琦君作品的讀者都會感覺到琦君的母親在她作品中所佔的分量。琦君寫得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泉源。

琦君塑造的母親意象是一位舊社會中相當典型的賢妻良母,充滿了「母心、佛心」──但這並不是琦君文章著力之處,而是琦君寫到她母親因父親納妾,夫妻恩情中斷,而遭受到種種的不幸與委屈,這才是琦君寫得刻骨銘心、令人難以忘懷的片斷。

看過琦君膾炙人口的名篇《髻(ji)》的讀者,我想沒有人會忘記二媽頭上耀武揚威的發髻是如何刺痛著琦君母親的心的。

琦君替她母親鳴不平,為她母親立碑作傳,忠實地記錄下一位菩薩心腸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拋棄後,是如何默默地承受著非人的痛苦與屈辱。當然,琦君母親的故事,只有在從前舊中國社會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會發生。

熱點內容
盆栽月季注意事項 發布:2025-04-24 03:28:45 瀏覽:912
鮮花在哪呢 發布:2025-04-24 03:27:47 瀏覽:73
蘭花綉病葉 發布:2025-04-24 03:27:08 瀏覽:718
榔榆盆景葉子變黃掉落 發布:2025-04-24 03:17:15 瀏覽:703
在情人節送女朋友 發布:2025-04-24 03:08:44 瀏覽:954
愹樹盆景 發布:2025-04-24 03:02:06 瀏覽:944
紅蘭花刺 發布:2025-04-24 02:53:20 瀏覽:996
萊州七夕 發布:2025-04-24 02:42:48 瀏覽:606
老婆別人情人節1314 發布:2025-04-24 02:33:36 瀏覽:257
農村盆景植物 發布:2025-04-24 02:24:29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