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黑牛背
『壹』 關於黑龍江省海林市雪原公園的作文
楊子榮老戰友向記者獨家披露英雄犧牲真相,斥責個別電視劇杜撰情節醜化英雄形象 楊子榮剿殘匪中槍犧牲 「現在很多電視劇、書籍中描述楊子榮的犧牲原因和人品都不準確,我想通過你們報紙告訴讀者『楊大哥』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說這句話的人叫李玉江,是《林海雪原》中剿匪英雄楊子榮的戰友。 昨日(27日)上午,80歲的李老說,《林海雪原》里主要描寫的是牡丹江軍區二團的剿匪戰斗,楊子榮是該團的偵察排長,而他是該團副團長羅紹福的警衛員,在一年半的剿匪時間里,他和楊子榮一直在一起。 李老回憶說,1947年初,牡丹江地區剿匪戰斗進入尾聲,二團集結於海林鎮,一天,部隊得知黑牛背屯地區有土匪活動,羅紹福副團長決定派出十五六人組成的加強班進山偵察。 2月22日晚,楊子榮和一名作戰參謀帶隊出發,在距黑牛背屯40公里的一處山林停下展開搜索,突然從不遠處一棵空洞古樹旁鑽出一個人正要小便,當時楊子榮斷定,這人肯定是土匪。原來土匪們藏在樹下地窨子里,幾十丈高的空洞樹干是出煙口,樹旁出口是地窨子出口。 楊子榮揮手一槍打向土匪,但是天太冷,槍栓被凍住了沒打響,卻驚動了小便的土匪。「不好了,共軍來了!」土匪喊完,鑽入洞口。追到地窨子口處的楊子榮掏出一顆手榴彈,想用肩膀撞開門,然後把手榴彈投進去。不料一個土匪從門里往外打了一槍,正中楊子榮腹部,楊子榮隨即倒下了,壯烈犧牲。 李玉江說,幾天後,全團幹部戰士在海林鎮為楊子榮送葬,李玉江也參加了。他說,楊子榮被安葬在了海林鎮東山腳下,3米高的墓碑上書寫著「楊子榮烈士之墓」。 李玉江介紹,前幾年某話劇團拍攝了30集電視連續劇《林海雪原》,在描述楊子榮時杜撰了一些情節,如楊子榮在戰友飯里下葯致使戰友拉肚子、描述土匪老北風的老婆槐花是楊子榮的初戀情人的情節等,「影響很壞,把英雄形容成了二流子。」李玉江對此很氣憤。 李玉江說:「楊子榮本來是山東的一個農民,平時寡言少語,怎麼會有那些流氓習氣!」 可以寫個感想
『貳』 牡丹江黑牛背遊玩穿什麼衣服好
牡丹江黑牛背有玩,穿什麼衣服好?牡丹江黑牛背在柴河移動,所以裡面的空氣比較涼,早上最好是穿上運動服,不要著涼了,但是也要帶半袖,到了十點多鍾就特別熱,盡情的玩耍,風景很美
『叄』 揚子榮是怎麼死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現煙台市牟平區)城南一個叫 峽河的小山村。父親楊世恩是個泥瓦匠,母親宋學芝是個剛強的農村婦女。楊子榮4歲那年,父母曾帶著一家老少去東北安東(今遼寧丹東)謀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拚死拼活地干,也難以維持一家人的溫飽。沒辦法,除了父親和姐姐外,母親又領著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親省吃儉用地供楊子榮上了幾年私塾。 1929年,膠東地區軍閥混戰,民不聊生,12歲的楊子榮在母親的安排下,去安東投靠父親。開始父親讓他去上學。兩年後,楊子榮到姐姐做工的繅絲廠幹活,以掙錢補貼家用。但是好景不長。楊子榮三年學徒期剛滿,廠子裁人,楊子榮被趕出工廠大門。無奈之下,楊子榮就到碼頭搬木頭、扛大包,到鴨綠江江邊放木排、當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礦區找了一份當采礦工的活兒。礦區的活兒也不是好乾的,不僅有生命危險,還要常常忍受日本監工的打罵。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監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實在是看不下去,奪過監工的皮鞭,為自己的工友出了氣,但他自己也無法在礦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幫助下,楊子榮逃離了礦山,回到了老家牟平。這一年是1943年春,楊子榮26歲。 ...... 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在一個叫鬧枝溝的地方,發現了土匪窩藏的地點——一座冒著炊煙的「馬架房子」。為了不驚動土匪,在離窩棚三四百米的地方,楊子榮命令偵察員們匍匐前進,慢慢向窩棚靠近。在確定土匪沒有發現以後,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一齊向房內猛撲過去,大喊一聲:「不許動,舉起手來!」慌亂中有土匪開始操槍,楊子榮立即扣動匣槍扳機,可能是天氣太冷,槍針受凍,槍沒有打響,其他戰士也立即向屋內射擊,也沒有打響。這時,從屋裡射出一顆子彈,正好打中楊子榮的胸膛,楊子榮晃了幾晃,便倒了下去。 聽到槍聲,隨後趕到的小分隊,在曲波的指揮下,立即向土匪的窩棚猛烈掃射。土匪在房內也拚命頑抗,向外射擊。曲波命令戰士爬上房頂,向屋內扔手榴彈,終於把這股頑匪全部消滅。 楊子榮參軍後,就隨部隊去東北參加了緊張的剿匪戰斗,一直沒時間給家裡寫信。家裡只知道楊子榮參加了八路軍,也不知道到哪去打仗了,更不知道他在部隊成了戰斗英雄,並且光榮犧牲了,也不知道他用了楊子榮的名字。相反,楊子榮在東北經常化裝偵察,扮成土匪的模樣,倒給家裡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原來,村裡一個從東北回來的人,說在牡丹江看到過楊子榮,說他一身土匪打扮,八成是當了土匪了。村裡為此取消了楊子榮家的軍屬待遇,也不再給他家代耕了。楊子榮的母親宋學芝聽說後,怎麼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就找村裡幹部評理。村幹部說,人家都看見了還能有假?宋學芝不服,就背上干糧,到區上、到縣上、到地區找,終於在1957年1月等來了一張「失蹤軍人通知書」。通知書上寫著:「經審查確認楊宗貴同志為失蹤軍人,家屬仍享受革命軍人家屬的優待」。1958年11月,政府又根據有關規定,給楊子榮家發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看著證書,宋學芝失聲痛哭,她哭自己失去的兒子,哭自己終於為兒子洗去了不白之冤。 1966年,宋學芝去世。老人到死也不知道,她天天看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里的英雄楊子榮就是她的親生兒子。而楊子榮在老家的媳婦許萬亮,因為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又背上土匪家屬的黑鍋,再加上婚後孩子夭折的痛苦,憂思成疾,在1952年秋天,就帶著說不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在海林,海林人民也在為尋找英雄的家鄉而奔走。楊子榮是哪裡人,烈士紀念碑上沒有刻上,《林海雪原》的小說里也沒有記載,只知道他是膠東人。《智取威虎山》的樣板戲上演後,楊子榮成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英雄,海林人民覺得不把英雄的家鄉找到,不僅愧對長眠於地下的英雄,也愧對全國人民。1966年,海林縣委組織成立楊子榮情況專門調查小組,赴膠東調查尋找楊子榮的家鄉。調查組經過三個多月的走訪調查,翻閱了3000多份失蹤軍人檔案,都沒有發現與楊子榮相符的人員。第一次調查無功而返。1969年,海林縣委與楊子榮生前所在部隊組成聯合調查組,進行了又一次更大規模的調查。在當時的煙台地委和文登、榮成、牟平、乳山、海陽縣委的大力協助下,經過半年多艱苦細致的調查走訪,終於有了結果。最後確認,牟平縣 峽河村的失蹤軍人楊宗貴,就是楊子榮。1974年,當一張楊子榮在東北剿匪被評為戰斗模範的照片,送到楊子榮的哥哥楊宗福手裡時,老人不禁淚流滿面,百感交集,失蹤多年的弟弟總算有了著落。 楊子榮家鄉的幹部群眾,也為出了這樣一個英雄人物而感到無比自豪和榮耀。1991年,中共牟平縣委、牟平縣人民政府,為紀念這位智勇雙全的戰斗英雄,在縣城中心位置建起了「楊子榮廣場」,在城南原烈士參軍集合的雷神廟西側,建起了「楊子榮烈士紀念館」,讓烈士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成為激勵全縣人民永遠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
『肆』 楊子榮是怎麼犧牲的
楊子榮(1917-1947) 原名楊宗貴,山東牟平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戰士、班長、團偵察排長等職。
1929年,楊子榮一家因生活所迫,遷往安東謀生。12歲的楊子榮,在安東一家私營繅絲廠當童工。「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安東地區,楊子榮的父親染病身亡。母親領著兩個妹妹回山東老家,留他在安東繼續謀生。四年後,他和老鄉結伙到鴨綠江上當船工,順水放排,逆水拉纖。後來,他被日軍抓當勞工,流放深山采礦,過著牛馬生活。他飽嘗了人間的疾苦和亡國奴的滋味,結識了不少患難與共的朋友。1943年,他不忍洋人的欺凌,帶頭打了為洋人服務的工頭,從東北跑回山東家鄉。
他回家以後,秘密加入民兵組織,積極參加抗日斗爭。1945年8月,他參加八路軍解放牟平城的戰斗。同年秋,29歲的楊子榮報名參加八路軍,編入膠東海軍支隊。10月下旬,膠東海軍支隊赴牡丹江地區剿匪,11月,楊子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部隊改編後,楊子榮編在牡丹江軍區二團三營七連一排一班。首長見他是個「年齡不輕,軍齡不長」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當炊事員。他經常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熱飯送到前線,幫助搶救傷員,關鍵時刻還給排長、連長出主意、當參謀,博得指戰員的稱贊和愛戴。
牡丹江地區匪患嚴重。楊子榮所在部隊,擔負著剿匪、保衛土改的重任。首長派楊子榮等30多人,化裝成便衣,先行到達海林鎮。楊子榮進入有百餘人槍的地主武裝孫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繳械。1946年2月2日,海林鎮解放。
一次夜行軍,拂曉前在密林中跟綽號「姜左撇子」的慣匪遭遇。楊子榮巧逼姜的副官喊話,智擒「姜左撇子」及姜部百餘人。1946年3月20日早晨,三營在杏樹溝追擊李開江部李匪據險頑抗,楊子榮與營長交換了作戰意見,部隊正面佯攻,進行火力偵察。楊子榮帶領一班人迂迴到敵人陣地側後,他示意副班長和戰士隱蔽好,獨自一人躍出掩體,巍然挺立在敵群中,威逼400餘名敵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開江、張德振投降。楊子榮被評為團戰斗模範。大股匪徒殲滅後,小股殘匪流竄於深山老林中。部隊首長組建武裝偵察小分隊(團偵查排),消滅殘匪。小分隊負責人由既熟悉當地情況,又有獨立指揮作戰能力的楊子榮擔任.小分隊組建後,首先生擒了所謂許家四虎(許福、許祿、許禎、許祥),消滅了九彪李發林、馬希山等慣匪,其後楊子榮帶領四名戰士,化妝成敵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敵情。19472年月6日晚,他隻身打入虎穴,里應外合,活捉國民黨保安旅長、牡丹江一帶匪首「座山雕」。東北軍區司令部給楊子榮記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
同年2月23日,楊子榮在追殲頑匪鄭三炮、劉煥章時,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1歲。楊子榮生前所領導的偵查排,命名為「楊子榮排」。烈士的遺體安葬在海林縣烈士陵園,1981年4月,海林縣建起了楊子榮紀念館。
『伍』 誰知道牡丹江柴河到黑牛背林場,有幾班車,分別是幾點.
牡丹江每天有一班直接到黑牛背的大客車,大概是12點。柴禾到黑牛背的車好像是一天四趟吧,最後一趟好像是下午四點的。
『陸』 想知道: 牡丹江市 從牡丹江站北門到黑牛背林場怎麼坐公交
有兩個線路你都可以走,一個是坐到海林轉車去,或者是坐到柴河轉車去。去海林的車站點在北站向西走,紅星樓後面就是七元一位。或者是到寶豐商場東門那有直達的黑牛背的車,也有去柴河的車。
『柒』 尋求滿族姜氏族譜
遼寧鳳城滿族姜氏主要有兩家。
我知道一個老姓姜佳氏,祖籍長白山阿魯查城,後居錦州杏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三世祖哈什太、爵瑚圖、胡什布奉命調往盛京,復撥鳳凰城駐防,於鳳凰城南老虎洞處落戶。隸屬滿洲正黃旗恩啟牛錄。今散居於東溝的合隆,鳳城的草河,寬甸的古樓子,楊木川等地。1929年姜氏後人第八世姜慶元在北洋政府作參議員,由他出資於東港市合隆鎮姜家小崗後山建姜氏堂子。按字排輩為:「佑德天維作福,國文慶書貴長。殿甲承恩普璽,庭宗續世榮昌 。軍景官紅常春,銀豐寶積連金。廣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這個家族出過不少名人,如:著名文學評論家姜書閣。
還有一家是鑲黃旗姜氏,與正黃旗姜氏的漢字姓相同,卻不同宗。這個家族可以姓姜也可以姓郝。我個人猜測這家的老姓有可能是阿顏覺羅氏,也可能是郝書氏。但究竟是何情況我就不清楚了。
你看這個帖子 http://..com/question/72710792.html
『捌』 揚子榮是怎麼死的
1949年,鄭大爺20幾歲,土匪和解放軍交叉著進屯了。
記得有一回,謝文東的隊伍進了陽關一隊,讓小孩殺雞,正殺著,毛還沒退完,聽說「老二團」(楊子榮帶領的人馬)要來,嚇得趕緊逃了。這時老二團進了村。
楊子榮問:「你們殺雞干什麼?」
老鄉:「自己吃。」不敢說詳細了。
又說,小雞有毛病,扔了白瞎了。
楊子榮問:「謝文東來過嗎?」
許多人都不敢說。
鄭大爺家的認識楊子榮,於是說:「黑牛背有個人給送信,說你們來,讓他快躲一躲。」
「什麼時候?」
「天剛亮時,大概7點多鍾。」
「奔哪個方向?」
「養老溝西。」
「一個也沒住下?」
「沒了。」
他說:「老鄉,別害怕。你們摘你們的雞。我們就是老二團!」說完,他領著人就奔了西山。那時,謝文東部有1200多人,楊子榮的部隊一百多人,終於把謝匪給打「花達」(散)了。這是鄭大爺直接和楊子榮見面的一次。另一回,就是楊子榮犧牲。
那是1949年的正月二十九,天嘎嘎冷,沒到二月二。這一帶許多散逃的土匪在山裡和村裡亂竄,解放軍小分隊也化整為零地追擊散匪。
這天天剛亮,外頭狗咬,村口走來兩個頭戴狗皮帽子的拿槍的人。村裡的老耿頭出去撿糞,那兩個人說:「老大爺,站下,別害怕,我們是黑牛背的!鬍子和土匪打你們沒有?」
老耿頭說:「打了……」
「往哪個方向去了?」
老耿頭一指溝北的方向。於是,那兩個人就走了,後來才知道,那其中一個就是楊子榮。他們上了梨樹溝的後坡,一進林子,二人就分開了。走著走著,楊子榮發現了一個窩棚,他推開門,見一個戴狗皮帽子的人背對著門坐著。楊子榮問他是老鄉還是土匪,那個人不說話,回頭就一槍,中彈的楊子榮趕緊拉槍栓,可是天太冷,槍栓拉不開,楊子榮就這樣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