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在上海唐家是哪個電影裡面的人物
❶ 杭州哪些景點是必去的
1、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它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中外,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總面積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於晴天水瀲灧,雨天山空濛。無論雨雪晴陰,無論早霞晚輝,都能變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湖區以蘇堤,白堤兩個景段的優美風光著稱。
2、西溪
三堤十景西溪「三堤」:福堤、祿堤、壽堤;西溪「十景」: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余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庄宸跡、河渚聽曲。
3、千島湖
千島湖碧波萬頃,千島競秀,群山疊翠,峽谷幽深,溪澗清秀,洞石奇異,還有種類眾多的生物資源,文物古跡和豐富的土特產品,構成了享譽中外的島湖風景特點。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已形成了品位較高、內涵豐富的羨山、屏峰、梅峰、龍山、動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區的14處景點。
4、拱宸橋
拱宸橋東西橫跨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到杭州的終點標志。始建於明崇禎四年,清光緒十一年重建,中間幾經興廢。該橋全長92米,為三孔薄墩石拱橋,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橋形巍峨高大,氣魄雄偉,是杭州拱墅區的標志性建築物。橋東西兩岸分別建有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5、廣濟橋
廣濟橋是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內。廣濟橋又名通濟橋、碧天橋,俗稱長橋,系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鄞人陳守清募建。附近為水北明清街、乾隆御碑、浙江水利通判廳、郭璞井、水南廟。
(1)水生在上海唐家是哪個電影裡面的人物擴展閱讀: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兩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湘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廬瑤琳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著名的旅遊勝地有瑤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廟、三潭映月、蘇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靈隱寺、跨湖橋遺址等。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❷ 游西湖的具體路線
一湖:西湖
二峰:南高峰 北高峰
三泉:龍井泉 虎跑泉 玉泉
四寺:聖因寺 凈慈寺 照慶寺 靈隱寺
五山:孤山 鳳凰山 玉皇山 寶石山 吳山
六園:湖濱公園 杭州植物園 花港公園
七洞:煙霞洞 黃龍洞 紫雲洞 石屋洞 水樂洞 千人洞 靈山洞
八墓:岳飛廟 於謙墓祠 張蒼水祠 秋瑾烈士墓 牛皋墓 蘇小小墓 錢王祠 先賢祠
九溪:清灣 宏法 唐家 小康 佛石 百丈 雲棲 清頭 方家
十景:蘇堤春曉 麴院風荷 平湖秋月 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雷峰夕照 雙峰插雲 南屏晚鍾 三潭印月
西湖新十景:雲棲竹徑 滿隴掛雨 虎跑夢泉 龍井問茶 九溪煙樹 吳山天風 阮墩環碧 黃龍吐翠 玉皇飛雲 寶石流霞
蘇堤春曉蘇堤在西湖西側,南北兩端銜接南山路與北山路,全長2.8公里。是北宋詩人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組織民工開浚西湖,挖泥堆築而成。堤上還安排"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6座石拱橋,起伏相間,突破了筆直長路的單調。堤上兩邊夾種桃樹、柳樹,風光旖旎。堤岸現已鋪上柏油路,兩旁寬闊的草坪添植了各式花木,每隔一定距離,便設有一張長靠背椅,十分幽靜。白天,遊人信步瀏覽,一片閑情逸致;入夜,則成為當地情侶幽會的姻緣道。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晴、陰、雨、雪均有情趣。尤以春天早晨,湖面薄霧似紗,堤上煙柳如雲,故有"蘇堤春曉"之稱。�
柳浪聞鶯位於西湖東南岸,南山路清波門附近。這里原為南宋皇帝的御花園--聚景園,園中原有"柳浪橋",沿湖遍植垂柳,密密柳絲彷彿在湖邊掛起綠色帳幔。春風吹拂,碧浪翻飛,濃蔭深處時時傳來嚦嚦鶯聲。因而名為"柳浪聞鶯"。現擴建為夜公園,面積從原來的一隅之地擴大為17公頃,全園分為友誼、聞鶯、聚景和南園4個景區。聞鶯館中新添了"百鳥天堂",百鳥飛翔其中,鶯歌燕舞。公園內綠草如茵,繁花似錦。�麴院風荷原來的"麴院風荷"在蘇堤北端跨虹橋下(康熙題碑處)。宋代,那裡有一家釀造官酒的麴院,裡面種了許多荷花,芰荷深處,清香四溢,因此便有"麴院風荷"之說。現在的"麴院風荷"比原來擴大了數百倍,布局十分精巧。賞荷區廣闊的水面上,有無數種荷花。傍水建造的賞荷廊、軒、亭、閣,古樸典雅,與綠雲、荷香相映成趣。還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公園中的密林區,參天的樹木,濃蔭蔽天,頗似"深山老林"。林中豎有幢幢架空的樺木結構小屋,以及木板平房,還有炊具,可供遊人宿營野餐。�
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三面臨水,背倚孤山。唐代,這里建有望湖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建為御書樓,並在樓前挑出水面鋪築平台,立碑亭,故題名為"平湖秋月"。置身平台,眺望西湖景色,無論晴雨都有奇趣,尤其是皓月當空的秋夜,"一色湖光萬頃秋",更充滿詩情畫意。�
三潭印月在西湖三島之一的"小瀛洲"周圍。島基是蘇東坡組織民工疏浚西湖時,用挖出的葑泥堆築而成的,明代又沿島築起環形堤埂等,才構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宛如"蓬萊仙島"的絕妙佳境,因而起名為"小瀛洲"。現在島上有曲橋和造型別致的亭、榭。在綠雲荷香掩映下,景觀富於層次,意境深邃。小瀛洲島南的水面上有3座造型美麗的小石塔,是當年蘇東坡組織疏浚西湖時在深水處立的坐標。明代重建,即今之樣式。秋夜,皓月當空,如在塔內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中透出,便宛如一個個小月亮倒影水中,構成"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三潭印月"由此得名。�
雷峰夕照西湖南岸夕照山上,舊有雷峰塔,為975年吳越王因慶賀黃妃得子而建,取名"黃妃塔"。後人因塔在名為雷峰的小山上,改稱"雷峰塔"。夕陽西照時,塔影橫空,金碧輝煌。"雷峰夕照"由此而名。雷峰塔初建時為13層,可以登臨。明代遭火後,改為7層,後又成5層8面。雷峰塔與保?塔隔湖相對,所以有"南北相對峙,一湖映雙塔"、"雷峰似老衲,保?如少女"之說。湖上雙塔,水中雙影,與湖中三島、蘇白二堤相輝映,曾給遊人增添了無限美感,又帶來了豐富的神話與歷史傳說,使歷代多少詩人、畫家為之傾倒。以後,雷峰塔因被鄉人竊磚,挖空了塔基,1924年9月25日下午傾圮。"雷峰夕照"一景也因此僅有美名。國務院1983年5月批準的《杭州城市總體規劃》中已明確:"恢復西湖十景之一,並為民間流傳極廣的雷峰塔。"不久的將來,這一景點將重放光彩。�
南屏晚鍾是指南屏山下凈慈寺的鍾和鍾聲。凈慈寺系954年吳越王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名為"凈慈禪寺",是西湖四大叢林寺院之一。寺前原有一口大鍾,每到傍晚,鍾聲在蒼煙暮靄中回盪,便將人帶入"玉屏青嶂暮煙飛,紺殿鍾聲落翠微"的意境之中。"南屏晚鍾"與"雷峰夕照"隔路相對,塔影鍾聲組成了西湖十景中兩處最迷人的晚景。凈慈寺還伴有濟公的神話傳說,寺內有"運木神井",引得無數遊人前來觀賞。自宋至清代,凈慈寺時有興廢,1959、1984年兩次進行整修後已恢復一新,新鑄了一口重達1.5萬公斤的銅鍾,悠揚的鍾聲又回盪在西子湖的夜空。�
斷橋殘雪斷橋是白堤的東起點,正處於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斷橋"之名起於唐代詩人張祜"斷橋荒蘚澀"之句,又因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斷橋"。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故事,於此地發生。舊時石拱橋上有台階,橋中央有小亭,冬日雪霽,橋上向陽面冰雪消融,陰面卻是玉砌銀鋪,橋似寸斷,又似橋與堤斷,構成了奇特的景觀,因有"斷橋殘雪"之名。�
雙峰插雲位於靈隱路上的洪春橋邊,"雙峰插雲"御碑亭所在之處。"雙峰"指的是天竺山環湖南、北兩支山脈中最為著名的南高峰、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相去10餘里。山雨欲來時,向巍然聳立的雙峰望去,濃雲如遠山,而遠山又淡得像浮雲,是雲是山,一片朦朧,難以分辨,雙峰的峰尖忽隱忽現插入雲端。這時,遊人如同面臨一幅巨大的潑墨山水畫,雲海浩茫茫,峰尖隱隱然。"雙峰插雲"便由此得名。�
花港觀魚位於蘇堤南端,北倚西山,它是西湖風景區內規模最大的一級公園。古代,因有小溪自花家山流經此處入西湖,所以稱"花港"。宋時,花家山下建有"盧園",為南宋內侍官盧允升的私人花園,園內栽花養魚,風光如畫,被畫家標上"花港觀魚"之名。清代康熙時廢園重建。這個景點原來僅有一碑、一亭、一池和三畝地,現已建成為佔地20多公頃的大型公園。"花港觀魚",以"魚"為中心,穿過大草坪,便是魚樂園,遊人圍攏魚池投餌,群魚翻騰水面,追逐爭食,紅光波音,有色有聲,呈現一番魚樂人也樂的景象。�
雲棲竹徑在離湖濱約20公里的五雲山雲棲塢里。相傳五雲山飄來的五彩雲霞常常在此棲留,故名"雲棲"。從雲棲石牌坊進入,沿途是"一徑萬竿綠參天,幾曲山溪咽細泉"的天然景色。竹徑旁有陳雲題書"雲棲竹徑"的碑亭以及洗心亭。亭前小池,水清見底,十分涼爽,可以一洗塵埃。�
滿隴桂雨"滿隴"指的是南高峰與白鶴峰夾峙下的蹊徑"滿覺隴"。這條山道沿途種植7000多株桂花。金秋季節,林壑窈窕,珠英瓊樹,空山香滿,沁人肺腑。古人有詩曰:"西湖八月是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故取名"滿隴桂雨"。南高峰和青龍山間的石屋嶺南麓,有洞形如石屋,名石屋洞,洞前有桂花廳。�
虎跑夢泉"虎跑"即虎跑泉,在大慈山定慧禪寺內。"虎跑"之名,因"夢泉"而來。傳說唐代高僧性空住在這里,後來因水源短缺,准備遷走。有一天,他在夢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嶽衡山有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果見兩虎跑地作穴,湧出泉水。"虎跑夢泉"由此得名。"虎跑"游覽的樂趣在"泉"。進山門之後,清泉便在腳下發出絲弦般的聲響,酷似滴珠落盤的琵琶樂曲。虎跑泉十分清澈,水質潔凈,龍井茶葉虎跑水,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從聽泉、觀泉、品泉、試泉直到"夢泉",能使人自然進入一個繪聲繪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虎跑"還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濟公"歸葬的地方,"濟公殿"、"濟公塔院"坐落於此。近代藝術大師李叔同在此出家為僧,弘一法師紀念室也很引人關注。�
龍井問茶龍井在西湖西面的風篁嶺上。晉朝葛洪在此煉丹,大旱時井水不涸,人以為與海通,故名"龍井"。"龍井"之水的奇特之處在於攪動它時,水面上就出現一條分水線,彷彿游絲一樣,不斷擺動,然後慢慢消失。這一小小奇觀為遊人增添了樂趣。自古以來,人們以"消受山中水一杯"為最佳的享受。"龍井"既是名泉,又是中國著名的龍井綠茶的產地,所以命名為"龍井問茶"。龍井綠茶具有色綠、香濃、形美、味甘四大特色。�
九溪煙樹即著名風景點"九溪十八澗"。位於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壠下,一端連接煙霞三洞,一端貫連錢塘江。中心點是九溪菜館前面的一片溪灘和公園。從這里沿雞冠壠拾級而上,可直達山頂"望江亭"。在亭前眺望錢塘江,"之"字形彎曲的江流盡收眼底,遠處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九溪"的主景是"水"。所謂"九"與"十八"均為虛指,是多的意思。九溪的水源自楊梅嶺,沿途匯合了青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諸頭、方家等9個山塢的溪流,曲曲折折、忽隱忽現地流入錢塘江。"十八澗"源於龍井山,於詩人嶼、孫文隴、雞冠隴之間穿林繞麓,匯合了無數溪澗。九溪十八澗水隨山轉,山因水活。這里的山和樹,都因有了這縱橫交錯、蜿蜒曲折而又奔流不息的"水"而被點活,構成了"青山縹緲白雲低,萬壑爭流下九溪"、"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的絕妙佳境。所以被贊美為"九溪煙樹"。�
吳山天風吳山在西湖東南面,山體延入市區,高僅100米,然而山奇石秀,風景獨好,是西湖周圍群山中內涵最豐富、最耐人游賞的一座山。山頂北部的"巫山十二峰",怪石嶙峋,有筆架、香爐、棋盤、象鼻、玉筍、龜息、盤龍、舞鶴、鳴鳳、伏虎、劍泉、牛眠等名稱,又因這些岩山酷似十二生肖中的動物,也稱"十二生肖石"。吳山是吳越、南宋文化薈萃之地,山上頗多摩崖石刻。蘇東坡的詠牡丹詩和明吳東升書寫的"歲寒松柏"4字刻於原寶成寺旁的"感化岩"上,下面山崖上有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手跡"第一山"3字。山上的許多古樟樹,冠蓋如雲,古樸蒼勁,樹齡一般都在四五百年以上,最老的"宋樟"已達800歲高齡。吳山左挹錢塘江,右掠西子湖,是匯觀江湖,鳥瞰市容的勝地。山巔新建了"江湖匯觀亭",亭前楹聯是從山上原城隍廟前移來的明代徐文長題辭:"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台"。恰好點明了"吳山天風"的佳境。�
阮墩環碧"阮墩"即阮公墩,西湖中三島之一,是清代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用淤泥堆積而成。島上土質松軟,原無建築物,近年來營造了青竹結構的亭、軒、堂、閣,造型樸素而又典雅,短籬茅舍的周圍花木扶疏,組成了頗具特色的水上園林。因它處在粼粼碧波上,籠罩於鬱郁叢林下,四面環碧,所以被定名為"阮墩環碧"。夏秋之夜,島上舉辦"環碧庄"仿古游,重現了古代庄園迎接、宴請賓客的盛況。遊人上島,皆作為古庄園主的客人,在輕歌曼舞中受到款待,情趣十分古雅。
黃龍吐翠"黃龍"指棲霞嶺下的黃龍古洞,是棲霞洞景中最著名的一處。傳說宋代一個名叫慧開的和尚來此建寺修行,黃龍隨之飛來,泉水從龍口噴出,因而得名。黃龍洞四周綠蔭濃密,曲徑通幽,以竹景取勝。方竹園內,栽有節上生刺的"方竹",乃竹中珍品。整個園內還植了許多琴弦竹、鳳尾竹、紫竹、斑竹、箬竹、雞毛竹等,株株吐翠。洞內近年也辟為仿古園。因此,長樂亭內古樂聲聲,悠揚悅耳,置身於洞壑幽深之間,令人飄然欲仙。�
玉皇飛雲"玉皇"指玉皇山,位於西湖的南面。民間傳說西湖是天上掉下來的一顆明珠,它由玉龍、金鳳護衛,來到錢塘。嗣後,玉龍變成玉皇山,又名玉龍山,金鳳變成它旁邊的鳳凰山。玉皇山高237米,最高處建有"登雲閣",登此閣,即雲飛腳下,如登仙境,並可眺望錢塘江、俯視西子湖,一覽杭州全城風光,故命名為"玉皇飛雲"。山上有慈雲洞、紫來洞、慈雲宮、天一池等名勝古跡。�
寶石流霞在西湖北岸的寶石山上。寶石山的保?塔,姿態挺秀,如美人倚立西子湖畔,故有"保?如美人"之稱。它是西湖風景輪廓線上有代表性的標志。保?�塔左面的"來鳳亭",曾列為西湖十八景之一。"來鳳亭"前有巨石名"落星石"(又名"壽星石"),塔後還有巨石,如雲凝霞聚,因而題名為"屯霞"、"綺雲",又稱為"看松台"。寶石山的主景是塔,"當峰一塔微,落木凈煙浦。"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暉中,保?塔影亭亭玉立於一片紫褐色的山岩上,嵐光霞彩流溢,俏麗無比,故名"寶石流霞"。�
天竺在杭州市靈隱寺南面山中。有上天竺、下天竺、中天竺之分。上天竺的法喜寺,中天竺的法凈寺,下天竺的法鏡寺,分別創建於五代、隋代、東晉年間,是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五雲山在杭州市西湖西南面,瀕臨錢塘江。相傳古時有五色瑞雲縈繞山巔,因而得名。海拔344米,高聳入雲。從山腳到山巔,石磴千餘級,曲折七十二彎,前人有句道:"石磴千盤倚碧天,五雲輝映五峰巔。"山腰有亭,近瞰錢江,回望西湖,亭上有聯"長堤劃破全湖水,之字平分兩浙山",點景極妙。山巔有古井,大旱不涸。井之東首,有銀杏一棵,樹高21米,冠幅28米,胸徑2.5米,粗可5人合抱,樹齡達1400年,為杭州罕見的名木古樹。�
鳳凰山在杭州市的東南面。主峰海拔178米,北近西湖,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隋唐在此肇建州治,五代吳越設為國都,築子城。南宋建都,建為皇城。方圓九里之地,興建殿堂四、樓七、台六、亭十九。還有人工仿造的"小西湖",有"六橋"、"飛來峰"等風景構築。南宋亡後,宮殿改作寺院,元代火災,成為廢墟。現還有報國寺、勝果寺、鳳凰池及郭公泉等殘跡。�
玉泉在杭州市棲霞山和靈隱山之間的青芝塢口。泉水晶瑩明凈似玉。原在清漣寺內,寺建於南朝齊建元年間,今寺已不存。1964年改建成為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的新庭院,在長方形的池中養有大魚,池畔築軒,憑欄觀魚,有"魚樂人亦樂,泉清心共清"的意趣。"魚樂園"匾額是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手跡。玉泉東面內院還有古珍珠泉、晴空細雨池,泉如拋珠、細雨,各有特色。�
北高峰在杭州市靈隱寺後。與南高峰相對峙,海拔314米。自山下有石磴數百級,盤折三十六彎通山頂。登臨眺望,群山屏列,西子湖雲光倒垂,波平如鑒。錢塘江從南面重山背後繞出東去,有如新濯匹練。�
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鷺亭,又稱清喜閣。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萬曆後才稱湖心亭。今亭於1953年重建,一層二檐四面廳形式,金黃琉璃瓦屋頂,宏麗壯觀。昔人有詩雲:"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雲間,停闌四面空明裡,一面城頭三面山。"島上有乾隆"蟲二"謎碑,暗寓"風月無邊"。"湖心平眺"為古"西湖十八景"之一。�
白堤原名白沙堤。橫亘在杭州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於平湖秋月,長1公里,唐代詩人白居易任官杭州時有詩雲:"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後人為紀念這位大詩人,改稱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漾碧,如在畫中游。
孤山孤峰聳立於杭州西湖的里湖與外湖之間,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嶼。海拔38米,地廣約20公頃。這里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浙江圖書館、浙江博物館、中山公園、西湖天下景庭園,東南面有平湖秋月,山巔有西泠印社,山後有中山紀念亭,北麓有放鶴亭及湖上賞梅諸景。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
放鶴亭在孤山北麓。是元代人為紀念宋代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近年重修。林和靖(967~1028)名逋,北宋初年杭州人。居孤山20年,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的傳說。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詠梅名句,流傳至今。亭壁刻有南朝宋鮑照的《舞鶴賦》,為清康熙帝臨摹明董其昌書。亭外附近種有許多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劉庄一名水竹居,原為晚清劉學詢別墅,俗稱劉庄。在杭州市西湖丁家山前隱秀橋西。面積36公頃,背山瀕水,環境幽雅。今園內有迎賓館、夢香閣、望山樓、湖山春曉諸樓台水榭,室內陳設古樸別致。1954年以來經過著名建築師精心設計改建之後,尤具東方園林特色,譽為西湖第一名園。為毛澤東來杭州的住所,1953年冬毛澤東在此親自組織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杭州花圃在杭州市西湖西北側,佔地約26公頃。分設盆景、月季、蘭花、菊花、香花、露地草花、水生花卉、溫室花卉、牡丹芍葯等景區,其中以盆景、蘭花、月季為重點。蘭花是杭州的名花,這里主要培育各具特色的春蘭、夏蘭、秋蘭、寒蘭。蘭苑內有"國香室"和"同賞清芬"匾額,系朱德元帥手書。�
植物園在杭州西湖西北面,地處雙峰插雲與玉泉觀魚之間的丘陵地帶。1956年新建。全園面積250公頃,分展覽區和實驗區兩大部分。展覽部分主要有植物分類區、經濟植物區、觀賞植物區、竹類植物區、樹木園;實驗區主要包括植物引種馴化、抗性樹種實驗、果樹實驗三部分。已搜集、引種中外植物4000多種,200多科,1000多屬。其中稀有珍貴植物有我國特有樹種水杉、夏臘梅、華東黃杉、澳洲梧桐、美國紅杉、希臘油橄欖、比利時王蓮等。園內丘陵起伏,園林布局採用自然風景式,既富有科學內容,又具有公園風貌,是西湖著名園林風景之一。�
南高峰在杭州煙霞嶺西北,與北高峰遙相對峙,海拔256.9米。山麓有煙霞洞、水樂洞諸風景點。登臨眺望,錢塘江縈回若帶,西子湖清瑩如鏡,一面城市三面山,杭州景物,盡收眼底。�
水樂洞在南高峰煙霞嶺東麓。是一個石灰岩的地下溶洞,洞深60餘米,洞中有泉,水聲從洞中出來,鏗鏘悅耳,有音樂的節奏感。北宋熙寧二年(1069)題名為水樂洞。�
獅峰在杭州市龍井寺西側,天竺乳竇峰右邊。兀立在層巒疊嶂之中,若雄獅蹲踞,人稱獅峰。獅峰茶葉與龍井齊名,素稱上品。獅峰之下舊胡公廟前有茶樹18棵,曾經清乾隆帝品為"御茶",是當時上貢的珍品。�
葛嶺在杭州市寶石山西面,海拔166米。據傳是因東晉咸和年間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結廬煉丹而得名。山上有抱朴道院、煉丹台、煉丹井等遺跡。葛嶺頂巔有初陽台,是觀日出的好地方。"葛嶺朝暾"為錢塘八景之一。�
紫雲洞在杭州市岳王廟後山棲霞嶺上。洞分前洞、後洞,洞洞相連。前洞較寬敞,光線從半掩半覆的懸岩峭壁間透入,岩石略帶紫色,紫雲洞之名由此而來。洞內濕潤陰涼,清乾隆帝游紫雲洞有詩雲:"春暄攀陟汗流漿,牝洞入才迫體涼。卻上丹梯不數武,轉溫仍欲換衣裳。"�
西溪位於西湖西北部約6公里處,素有"副西湖"之稱。河渚清溪,縈流環繞,富有江南水鄉風情。自唐代以來,以賞梅、竹、蘆、花而聞名。"西溪探梅"為西湖十八景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此,寫詩曰:"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名勝古跡有"秋雪庵"、"兩浙詞人祠堂"等。西溪蘆盪風情園現正在籌建中。
靈峰探梅位於西湖青芝塢,1988年重新復建開放,面積12公頃。植梅5000餘株,收集品種42種,梅樹成片成叢,建築因地而設,淡雅、簡捷,朴實無華,有濃郁的山林鄉土情趣。已成為杭州早春的旅遊熱點,日遊人最多可達3.4萬餘人次。�
良渚文化遺址
【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市良渚鎮。發現於1936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鐮、鏃、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製精緻,特別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說明當時已進入犁耕階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質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採用輪制,器形規則,圈足器居多,用鏤孔、竹節紋、弦紋裝飾,也有彩繪。玉器發現很多,有璧、琮、璜、環、珠等,大部分出土於墓葬中。與良渚遺址同類型的遺址,在長江下游的蘇南,直至錢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區,分布較廣,考古學界統稱為"良渚文化"。據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的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700~5300年,先後延續達千年之久。1986、1987年,從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隨葬品,其中玉器佔90%以上,象徵財富的玉器和象徵神權的玉琮和象徵軍權的玉鉞,為研究階級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且使世界上許多大博物館對舊藏玉器重新鑒定、命名,使一些原被誤認為是"漢玉"(實際上是良渚玉器)的歷史推前了2000多年。1994年又發現了超巨型建築基址,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確認是人工堆積的大土台,土層最厚處達10.2米,其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見。考古學界認為"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源頭"。�
靈隱寺
【靈隱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名"雲林禪寺"。中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在西湖西北靈隱山麓。前臨冷泉,面對飛來峰。東晉咸和初年印度僧人慧理開創。他當時面對飛來峰嘆道:"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面山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帝南巡時賜名"雲林禪寺"。五代吳越國時,曾兩次擴建,當時有9樓、18閣、72殿,僧徒3000人,房屋1200餘間,極盛一時。以後迭經興衰,毀建多次,現存寺院系19世紀重建。1956、1970年曾兩次大修。寺有東西二山門,與天王殿並列,天王殿居中,二山門旁列。殿內正面有彌勒佛坐像,彌勒背後有木雕韋馱立像,二像均置於精工雕鏤的佛龕中。韋馱像傳為宋代遺物。兩旁分列四大天王坐像。殿後過園林登石砌月台,有大雄寶殿,與天王殿在同一中軸線上。殿高53.6米,高甍飛宇,琉璃瓦頂。正中有金裝釋迦牟尼像,高19.6米,庄嚴靜穆,結跏趺坐蓮座上。像後有影壁,上齊殿頂。壁背麵塑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正中塑觀音立鰲魚背上,四周山岩雲水之間,滿綴鳥獸神怪。殿周沿壁環列"二十諸天"、"十三元覺"的金裝像。殿左有聯燈閣、大悲閣。大雄寶殿後新建了葯師殿。大雄寶殿前有兩座八角九層石塔,天王殿前有兩座石經幢,均五代吳越國末期遺物。寺前古木蒼郁,遮天蔽日。寺前冷泉流經處築有青淙、壑雷、冷泉諸亭,清幽靜謐。靈隱寺內兩經幢、兩石塔,亦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經幢在天王殿前,原為11層,現已殘損。兩幢均有開寶二年(969)吳越國王建幢願文。幢身經文字跡清晰,書刻亦佳。兩石塔在大雄寶殿丹墀兩側,為八面九層仿木結構多層樓閣式石塔。三層有石匾書"吳興廣濟普恩真身寶塔"10字。塔身浮雕佛像,書刻經文精美。�
吳漢月墓
【吳漢月墓】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杭州玉皇山下八卦田北面的施家山南麓。於1958年發掘,現保護完好。吳漢月(912~952),杭州人,中直指揮使吳珂之女,五代吳越國王生母。後周廣順二年(952)六月卒。墓穴呈長方形,分前後兩室,全長7.6米,寬2.87米,�深3.1米。�前室的石門扉上,雕鏤著門釘和門環,門上有精緻女像浮雕。後室為主室,四壁用紅砂石板砌成。壁面上部浮雕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下部雕有貌似道人的石俑,雙手捧著牛、羊、雞、兔等十二生肖像。後室頂蓋刻有二十八宿星象圖,准確性很高,現存杭州碑林。�
梵天寺經幢
【梵天寺經幢】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杭州城南鳳凰山南麓,梵天寺路西端原梵天寺前。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吳越國國王錢繳迎明州(今寧波)阿育王寺釋迦舍利,於梵天寺前建塔,名南塔,後毀於火。宋乾德三年(965),錢弘?在原址建石刻經幢兩座,相距10米余,高15.67米,現保存較完好,為浙江省現存經幢之最高者。幢身呈八面形,下為三層束腰基座,底層浮雕"九山八海",上兩層四面雕刻佛像。幢身上依次疊砌華蓋、飛雲、腰檐、山花、蕉葉、寶珠、方柱、覆蓮等,幢頂為日月寶珠。幢身上還刻有經文和建幢記。�
慈雲嶺造像
【慈雲嶺造像】浙江省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