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異丁香酚
㈠ 肉蔻和香果一樣嗎
一樣
1、香果和肉豆蔻是同一種香料。玉果有很多別名,比如肉豆蔻、迦拘勒、豆蔻、肉果、頂頭肉等都是它的名字。肉豆蔻(學名:Myristica fragrans)為肉豆蔻屬常綠喬木植物。小喬木;幼枝細長。該種為熱帶著名的香料和葯用植物。
2、玉果是葯食兩用食物,主要是可以入葯,烹飪中用作調料。玉果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種仁。內含多種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萜烯類、還含脂肪油等,油中存在大量肉豆蔻酸。玉果種仁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至3.5厘米,寬1.5至2.5厘米。
3、肉豆蔻表麵灰綠色或暗棕色,有網狀溝紋,兩端間有明顯縱溝。質堅硬,碎斷面可見大理石紋理。縱切時可見寬端有小形腔隙,內藏小形干縮的胚,子葉卷進曲,氣強烈芳香,味辛辣,微苦。以個大、體重、堅實,破開後香氣濃者為佳。
(1)甲基異丁香酚擴展閱讀:
葯理作用
1、鎮靜催眠作用
該品揮發油中所含的甲基異丁香酚有抑制中樞神經作用,兔耳iv50mg/kg後,可見睡眠時翻正反射、痛覺反射和聽覺反射均消失,睡眠時間平均20分鍾8s,有加強戊巴比妥的安眠作用。
2、抗菌作用
甲基異丁香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MIC分別為0.4mg/ml和0.6mg/ml。馬拉巴酮B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和堅忍鏈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前兩者的MIC為1ug/ml,後者為2ug/ml,馬拉巴酮C對枯草桿菌的MIC為2ug/ml。
3、麻醉作用
該品揮發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和欖香脂素對小鼠、兔、貓和狗,iv給葯後有麻醉作用。
㈡ 寮備竵棣欓厷鐨勫熀鏈淇℃伅
涓鏂囧悕縐幫細寮備竵棣欓厷
涓鏂囧埆鍚嶏細4-涓欑儻鍩-2-鐢叉哀鍩鴻嫰閰
鑻辨枃鍚嶇О錛欼soeugenol
鑻辨枃鍒鍚嶏細1-Hydroxy-2-methoxy-4-propen-1-yl benzene; 1-hydroxy-2-methoxy-4-propenyl-(cis)benzene; 2-Methoxy-4-(1-propenyl) phenol; 2-Methoxy-4-propenylphenol; 4-Hydroxy-3-methoxy-1-propenylbenzene; 4-Propenyl-2-methoxyphenol; 4-Propenylguaiacol; Isoeugenol, mixture of cis/trans isomers; 2-methoxy-4-(prop-1-en-1-yl)phenol; 2-methoxy-4-[(1E)-prop-1-en-1-yl]phenol
CAS鍙鳳細97-54-1
EINECS鍙鳳細202-590-7
鍒嗗瓙寮忥細C10H12O2
鍒嗗瓙閲忥細164.2011
㈢ 請問一下各位達人中葯葯方里的「肉草肉」和「肉草果」分別是哪種葯材求詳細資料。
也許是肉蔻和草蔻。又或者是方言『土名』,可否列出處方,以便推斷。
肉豆蔻
別名
迦拘勒、豆蔻、肉果、頂頭肉、玉果、扎地、麻失
漢語拼音
rou dou kou
英文名
Nutme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歸經
脾;胃;大腸經
葯理作用
1.鎮靜催眠作用
本品揮發油中所含的甲基異丁香酚有抑制中樞神經作用,兔耳iv50mg/kg後,可見睡眠時翻正反射、痛覺反射和聽覺反射均消失,睡眠時間平均20分鍾8s,有加強戊巴比妥的安眠作用。
2.抗菌作用
甲基異丁香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MIC分別為0.4mg/ml和0.6mg/ml。馬拉巴酮B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和堅忍鏈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前兩者的MIC為1ug/ml,後者為2ug/ml,馬拉巴酮C對枯草桿菌的MIC為2ug/ml。
3.麻醉作用
本品揮發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和欖香脂素對小鼠、兔、貓和狗,iv給葯後有麻醉作用。
4.其它作用
4.1. 對胃腸道刺激作用:
本品所含揮發油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且具有祛風作用。少量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腸蠕動,大劑量則抑制。
4.2.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
另有降低大白鼠血清谷丙轉氨酶作用。
中葯化學成分
種仁含脂肪油25%-46%,揮發油8%-15%,內含有毒物:肉豆蔻醚(myristicin)約4%。揮發油主含香檜烯(sabinene),α-及β-蒎烯(pinene),松油-4-烯醇(terpinen-4ol),γ-松油烯(γ-terpinene),檸檬烯(limonene),冰片烯(bornyl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α-異松油烯(α-terpinol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δ-蓽澄茄烯(δ-cadinene),肉豆蔻醚,欖香脂素(elemicin),還含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3,4-二甲基蘇合香烯(3,4-dimethylstyrene),芳樟醇(linalool),順式辣薄荷醇(cis-pinperitol),反式辣薄荷醇(trans-piperitol),龍腦(borneol),順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香茅醇(citronellol),對聚傘花素-α-醇(p-cymen-α-ol),黃樟醚(safrole),橙花醇(nerol),β-澄茄油烯(β-cubebene),乙酸牻牛兒醇酯(geranylacetate),丁香油酚(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異欖香脂素(isoelemicin)。脂肪油中主含三肉豆蔻酸甘油酯(trimyristin)和少量的三油酸甘油酯(triolein)等。種子還含木脂素:1-(3,4-亞甲二氧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1-(3,4-methylenedi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1-(3-甲氧基-4-乙醯氧基苯基)-2-(4烯丙基地,6-二甲氧苯氧基)-1-丙醇乙酸酯〔1-(3-methoxy-4-acetyloxyphenyl)-2-(4-allyl-2,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 acetate〕,1-(3,4-亞甲二氧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乙酸酯〔1-(3,4-methylenedi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 acetate〕,1-(3,4,5-三甲氧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4,5-trimeth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e〕, 去氫二異丁香油酚(dehydrodiisoeugenol)即利卡靈A(licarin A),5'-甲氧基去氫二異丁香油酚(5'-methoxydehydrodiisoeugenol),2-(3,4-亞甲二氧基苯基)-2,3-二氫-7-甲氧基-3-甲基-5-(丙烯基)苯並呋喃{2-(3,4-methylenedioxyphenyl)-2,3-dihydro-7-methoxy-3-methyl-5〔1-(E)-propenyl〕benzofuran},即利卡靈B(licarin B),2-(3,4-亞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基)-2,3-二氫-7-甲氧基-3-甲基-5-(丙烯基)苯並呋喃{2-(3,4-methylenedioxy-5-methoxyphenyl)-2,3-dihydro-7-methoxy-3-methyl-5-〔1-(E)-propenyl〕benzofuran}、1-(3,4-二甲氧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1-(3,4-dimeth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1-(3,4-二甲氧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1-(3-methoxy-4-hydr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等。脫指種仁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及三萜皂甙,甙元為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功效
溫中澀腸;行氣消食
考證
出自《葯性論》(《中葯大辭典》)、《名醫別錄》(《中華葯海》)
1.《本草圖經》:肉豆蔻今惟嶺南人家種之。春生苗,花實似豆蔻而圓小,皮紫緊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
2.《綱目》:肉豆蔻,花結實,狀雖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顆則不同類,外有皺紋,而肉有斑纈,紋如檳榔紋,最易生蛀,惟烘乾密封,則稍可留。
科屬分類
肉豆蔻科
拉丁文名
Semen Myristicae
葯(毒)理學
肉豆蔻醚對貓的LD為0.5-1.0ml/kg,sc0.12ml可引起廣泛的肝臟變性。貓服肉豆蔻粉1.9g/kg可引起半昏睡狀態,並於24小時內死亡。肉豆蔻醚和欖香脂素對正常人有致幻作用。
主治
虛瀉;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生態環境
熱帶地區廣為栽培。
各家論述
1.《葯性論》:能主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飲。
2.《海葯本草》:主心腹蟲痛,脾胃虛冷氣並,冷熱虛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飲服佳;霍亂氣並,以生薑湯服良。
3.《日華子本草》:調中,下氣,止瀉痢,開胃,消食。皮外絡,下氣,解酒毒,治霍亂。
4.《開寶本草》:溫中,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嘔沫,冷氣,消食止泄,小兒乳霍。
5.《綱目》:暖脾胃,固大腸。
6.《本草經讀》: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腎泄,上盛下虛,諸逆上沖,元陽上浮而頭痛。
8.《本草衍義》:肉豆蔻,善下氣,多服則泄氣,得中則和平其氣。
9.《本草衍義補遺》:肉豆蔻,溫中補脾,為丸。日華子稱其下氣,以其脾得補而善運化,氣自下也,非若陳皮、香附之駃泄。《衍義》不詳其實,謾亦因之,遂以為不可多服。
10.《葯性類明》:肉豆蔻,溫中補脾,泄痢久不已則用之,故《本草》言冷熱虛泄,久則雖熱者其氣亦虛,非概用以溫中也。
11.《本草經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溫氣能和中通暢。其氣芬芳,香氣先入脾,脾主消化,溫和而辛香,故開胃,胃喜暖故也。故為理脾開胃、消宿食、止泄瀉之要葯。
12.《本草匯言》:肉豆蔻,為和平中正之品,運宿食而不傷,非若枳實、萊服子之有損真氣也;下滯氣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氣也;止泄瀉而不澀,非若訶子、罌粟殼之有兜塞掩伏而內閉邪氣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腸,腸既固則元氣不走,脾氣自健,故曰理脾胃虛冷,而實非能補虛也。
14.《本草正義》:肉豆蔻,除寒燥濕,解結行氣,專理脾胃,頗與草果相近,則辛溫之功效本同,惟澀味較甚,並能固及大腸之滑脫,四神丸中有之。溫脾即以溫腎,是為中下兩焦之葯,與草果之專主中焦者微別。大明謂溫中下氣,開胃,解酒毒。甄權謂治宿食痰飲,止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謂主心腹蟲痛。皆專就寒濕一邊著想者。若濕熱郁滯而為此諸症,則必不可一例論治。故李珣又謂主脾胃虛冷虛泄。瀕湖謂暖脾胃、固大腸。要言不煩,最為精切。惟珣又謂治亦白痢,則濕熱者多,虛寒者少,不當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類,溫煦芳香,足以振動陽氣,故醒脾健運,最有近功,則所謂消食下氣,已脹泄滿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與克削破氣作一例觀。
採收和儲藏
定植後6-7年開花結果,10年後產量增多,25年達盛果期。結果期為60-70年,盛果期有兩次,即5-7月及10-12月。採摘民熟果實,除去果皮,剝去假種皮,將種仁用45℃低溫慢慢烤乾,經常翻動,當種仁搖之作響時即可。若高於45℃,脂肪溶解,失去香味,質量下降。
資源分布
分布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地。
選方
1.四神丸(《證治准繩》),主治脾腎虛寒,五更瀉泄,不思飲食,或久瀉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2.真人養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久瀉久痢,脾腎虛寒,大便滑脫不禁,腹痛喜按喜溫,或下痢赤白,或便膿血,日夜無度,里急後重,臍腹疼痛,倦怠食少。3.肉豆蔻丸(《太平聖惠方》),治小兒脾胃氣逆,嘔吐不止。4.肉豆蔻散(《太平聖惠方》),治霍亂吐瀉不止。5.舒肝丸(《全國中葯成葯處方集》),主治肝氣郁滯,兩脅刺痛,飲食無味,消化不良,嘔吐酸水,嘈雜,周身竄痛。
用葯禁忌
1.《雷公炮炙論》:凡使,勿令犯銅。
2.《本草經疏》:大腸素有火熱及中暑熱泄暴注,腸風下血,胃火齒痛及濕熱積滯方盛,滯下初起,皆不宜服。
動植物形態
肉豆蔻,常綠喬木,高可達20m。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革質,先端尾狀,基部急尖,全緣,上面淡黃棕色,下面色較深,並有紅棕色的葉脈;葉柄長6-12mm。花雌雄異株;雄花的總狀花序長2.5-5cm;小苞片鱗片狀;花疏生,黃白色,橢圓形或壺形,長6mm,下垂;花葯9-12個,連合成圓柱狀有柄的柱。果實梨形或近於圓球形,下垂,長3.5-6cm,淡紅色或黃色,成熟後縱裂成2瓣,顯出緋紅色假種皮,種子長球形,種皮紅褐色,木質。
功效分類
收澀葯;溫里葯;行氣葯
葯用植物栽培
1.生物學特性 喜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適宜生長的氣溫為25-30℃,抗寒性弱,在6℃時即受寒害。年降雨量應在1700-2300mm之間,忌積水。幼齡樹喜陰,成齡樹喜光。以土層深厚、松軟、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為宜。
2.栽培技術 主要採用種子繁殖,留種應選穩產、高產、粒大、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上結了的完全成熟自然裂開的果實。隨采隨播,或用濕沙貯藏。種子失水乾燥即喪失發芽力。苗床土壤要松軟肥沃,行株距10cm×5cm,穴播,種臍向下,保持蔭蔽濕潤,約60d發芽,至真葉將展出時蔬苗移栽。幼樹要艿蔽,苗高20-30cm時定植。在春季3-4月或秋季8-10月選陰雨天種植,行株距5m×4m,穴深寬各60cm,每穴植苗1株。
3.田間管理 幼樹生長緩慢,需蔭蔽,可在行間種植高桿綠肥,並勤澆水。由於冠幅大,根系淺,作純林種植時要先種植防風林帶,在台風頻繁地區必須進行防風。每年施肥3-4次,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化肥。幼齡期每株追施有機肥5-10kg或尿素25-50g,冬季施堆肥。以後隨樹齡增加,逐漸加施肥料。
4.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斑點病、疫病,可用波爾多液1:1:120倍液或敵克松500倍液噴射;銹腐病、菌核病用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澆灌病穴。另有位枯病、根腐病等為害。蟲害有蠐螬、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
炮製方法
1.煨肉豆蔻(煨肉果):洗凈,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鍋內加熱,將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黃色取出,除去麵皮,乘熱切片。一法將原葯用清水略淘撈起,放在籮內潤12小時後,用麩皮置鍋內加熱炒至老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麩皮,乘熱切片。
2.蒸制:取凈肉豆蔻浸泡1小時,撈出置籠內,一層麩皮,一層肉豆蔻,層層相間,蒸約2小時,油即潤進麩皮內,去凈麩皮及時切厚片,乾燥,或搗碎用。
3.炒制:將小麥麵粉倒入鍋內,用文火炒熱,將肉豆蔻倒入,炒成微黃色時,出鍋,篩去麵粉,攤開,晾涼,配方時搗碎。每肉豆蔻100kg,用小麥麵粉50kg。
4.土製:取細黃土,置鍋內加熱到發泡,倒入肉豆蔻,不斷翻動,煨至肉豆蔻熱透,油質滲出(防止炒黑),取出,篩凈黃土,用時搗碎。
5.制霜:取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層草紙包裹,壓榨去油,反復壓榨至去盡油為度。
生葯材鑒定
1.性狀鑒別 種仁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3.5cm,寬1.5-2.5cm。表麵灰棕色至暗棕色,有網狀溝紋,常被有白色石灰粉;寬端有淺色圓形隆起(種臍的部位)。狹端有暗色下陷處(合點的部位),兩端間有明顯的縱溝(種脊的部位)。質堅硬,難破碎,碎斷面可見棕黃或暗棕色外胚乳向內伸入,與類白色的內胚乳交錯,形成大理石樣紋理。縱切時可見寬端有小形腔隙,內藏小型干縮的胚,子葉捲曲。氣強烈芳香,味辛辣、微苦。
以個大、體重、堅實、破開後香氣濃者為佳。
2.顯微鑒別 種仁黃切面:外胚乳分內外兩層,外層細胞扁平,切向延長,內含黃棕色物質;內層細胞長方形,含紅棕色物質,伸入內胚乳形成錯入組織,其中常有一個維管束,並有多數油細胞散在,油細胞直徑42-140cm,含揮發油滴。內胚乳細胞多角形,含多量脂肪油、澱粉粒及糊粉粒,糊粉粒中有擬晶體。內胚乳有含棕色物質的細胞散在。
葯物應用鑒別
1.肉豆蔻生品入葯可滑腸,而面煨肉豆蔻具澀腸止瀉之作用。
2.肉豆蔻與草豆蔻:二葯皆為種子類葯物,同具溫中,燥濕,行氣之功,但不同點為:草豆蔻功專脾胃,用於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嘔吐,瀉泄等。肉豆蔻除上述作用外,味兼澀,歸大腸經,具澀腸止瀉之特性。
性味
辛;苦;溫
中葯化學鑒定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8ml,振搖,冷浸2h,取濾液2ml,置蒸發皿中,待乙醚揮散後,加茴香醛的硫酸試液0.5ml,則顯粉紅色,漸變紫色。(檢查揮發油)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ml,冷浸2h,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樟醚少許,用乙醚溶解後作為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供試品及對照品溶液,點樣於同一硅膠G(黃岩)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佛(95:5)展開,展距13cm。干後,噴霧5%磷鉬酸乙醇溶液,加熱,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葯材基源
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種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g;或入丸、散。
草豆蔻
別名
豆蔻、漏蔻、草果、豆蔻子、草蔻、大草蔻、偶子、草蔻仁、飛雷子、彎子
漢語拼音
cao dou kou
英文名
Katsumade Galangal Seed, Seed of Katsumada Galangal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Alpinia katsumadai Hayat[Languas katsumadai(Hayata)Merr.]
歸經
脾;胃經
葯理作用
1.草豆蔻煎劑對豚鼠離體腸管低濃度興奮,高於1%濃度及揮發油飽和水溶液則均呈抑製作用。
2.用巴甫洛夫小胃試驗,草豆蔻10%水浸液60-80ml灌入主胃,測小胃分泌情況,結果對胃總酸排出量無影響而顯著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1979年,ItokawaH等報道,草豆蔻種子的乙醇抽提物對小鼠腹水肉瘤180幾無拮抗作用。1980年李在琉等報道,通過具有三通巴甫洛夫小胃狗進行慢性葯理實驗,草豆蔻浸出液對總酸排出量無明顯的影響,但使胃蛋白酶活力明顯升高。
中葯化學成分
種子含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qup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鼠李檸檬素(rhamnocitrin),熊竹素(kumatakenin),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nin) ,生松黃烷酮(pinocembrin);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5R)-反-1,7-二苯基-5-羥基-Δ6-庚-烯-3-酮[(5R)-trans-1,7-diphenyl-5-hy-droxy-6-hepten-3-one],(3S,5S)-反-1,7-二苯基-3,5-二羥基-Δ1-庚烯[(3S,5S)-trans-1,7-diphenyl-3,5-dihydroxy-1-heptene],反-1,7-二苯基-5-羥基-Δ1-庚烯(trans-1,7-diphenyl-5-hydroxy-1-heptene),反,反-1,7-二苯基-5-羥基-Δ4,6-庚二烯-3-酮(trans,trans-1,7-diphenyl-5-hydroxy-4,6-heptadien-3-one),(3S,5R)-3,5-二羥基-1,7-二苯基庚烷[(3S,5R)-3,5-dihydroxylheptane],反,反-1,7-二苯基-Δ4,6-庚二烯-3-酮(trans,trans-1,7-diphenyl-4,6-heptadien-3-one)。腫子的揮發油中含有反-桂皮醛(trans-cinnamaldehyde),反,反-金合歡醇(trans,trans-farnesol),桉葉素(1,8-cineole),α-律草烯(α-humulene),芳樟醇(linalool),樟腦(camphor),4-松油醇(terpineol-4),蒔蘿艾菊酮(carvotanacetone),乙醯龍腦酯(bornyl acetate)乙酸牻牛兒酯(geranyl acetate),桂皮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橙花叔醇(netolidol),樟烯(camphorene),檸檬烯(limone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龍腦(borneol)。還含有微量元素(μg/g):銅(Cu) 6.94,鐵(Fe)54.7,錳(Mn)144。
根莖中含有二氫-5,6-去氫卡瓦胡椒素(dihydro-5,6-dehydrokawain)和5,6-去氫卡瓦胡椒素(5,6-dehydrokawain)。
功效
溫中燥濕;行氣健脾
考證
出自《雷公炮炙論》。
1.《唐本草》:豆蔻,苗似山姜,花黃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
2.《海葯本草》:豆蔻,其根似益智,皮殼小厚,核如石榴,辛且香,蒳草樹也。葉如芄蘭而小,三月采其葉,細破陰干之,味近苦而有甘。
3.《蜀本草》:《圖經》雲,豆蔻苗似杜若;春花在穗端,如芙蓉,四房生於莖下,白色,花開即黃;根似高良姜;實若龍眼而無鱗甲,中如石榴子;莖、葉、子皆味辛而香。十月收。
4.《本草圖經》: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嶺南皆有之。苗似蘆,葉似山姜、杜若輩,根似高良姜,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頭深紅色,葉漸展,花漸出,而色漸淡,亦有黃白色者,南人多采以當果實。尤貴其嫩者,並穗入鹽同淹治,疊疊作朵不散落。又以朱槿花同浸,欲其色紅耳。其作實者,若龍眼子而銳,皮無鱗甲,中子若石榴瓣,候熟,采之暴干,根苗微作樟木氣。
5.《綱目》:草豆蔻、草果雖是一物,然微有不同。今建寧所產豆蔻,大如龍眼而形微長,其皮黃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縮砂仁而辛香氣和。滇、廣所產草果,長大如訶子,其皮黑厚而棱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蝥之氣,彼人皆用筆茶及作食料恆用之物。南人復用一種火楊梅偽充草豆蔻,其形圓而粗,氣味辛猛而不和,人亦多用之,或雲即山姜實也,不可不辨。
科屬分類
姜科
拉丁文名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主治
寒濕陰滯脾胃之脘腹冷痛;痞滿作脹,嘔吐;泄瀉;食谷不化;痰餘;腳氣;闡瘧;口臭
生態環境
生於山地、疏林、溝谷、河邊及林緣濕處。
各家論述
1.朱震亨:草豆蔻,性溫,能散滯氣,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溫散,用之如鼓應桴,或濕痰郁結成病者,亦效。若熱郁者不可用,恐積溫成熱也,必用梔子之劑。
2.《綱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濕,開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嵐煙瘴,飲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濕郁滯之病,故食料必用,與之相宜。然過多亦能助脾熱,傷肺損目。
3.《本草經疏》:豆蔻,辛能破滯,香能入脾,溫熱能祛寒燥濕,故主溫中及寒客中焦、心腹痛、中寒嘔吐也。脾開竅於口,脾家有積滯,則瘀而為熱,故發口臭,醒脾導滯,則口氣不臭矣。辛散溫行,故下氣。寒客中焦,飲食不消,氣因閉滯則霍亂。又散一切冷氣、消酒毒者,亦燥濕破滯、行氣健脾開胃之功也。產閩之建寧者,氣芳烈,類白豆蔻,善散冷氣,療胃脘痛,理中焦。產滇、貴、南粵者,氣猛而濁,俗呼草果者是也,善破瘴癘,消穀食,及一切宿食停滯作脹悶及痛。
4.《本草求真》:草豆蔻,辛熱香散,功與肉蔻相似,但此辛熱燥濕除寒,性兼有澀,不似肉蔻澀性居多,能止大腸滑脫不休也。又功與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風寒客在胃口之上,症見當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熱浮散,專治瘴癘寒瘧也。故凡濕郁成病,而見胃脘作疼,服之最為有效。若使郁熱內成,及陰虛血燥者,服之為大忌耳。
5.《別錄》: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6.《開寶本草》:下氣,止霍亂。
7.《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8.《綱目》: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濕,開郁破氣,殺魚肉毒。
9.《本草原始》:補脾胃,磨積滯,調散冷氣甚速,虛弱不能飲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採收和儲藏
夏、秋委果熟時採收,曬至8-9成干,剝除果皮取出種子團曬干。
資源分布
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用葯禁忌
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無寒濕者慎服。
動植物形態
草豆蔻,多年生草本,株高1.5-3m。葉柄長1.5-2cm;葉片狹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0-65cm,寬6-9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有緣毛,兩面無毛或僅在下面被極疏的粗毛;葉舌卵菜,長5-8mm,外被粗毛。總狀花序頂生,直立,長20-30cm,花序軸密被粗毛,小花梗長約3m,小苞片乳白色,闊橢圓形,長約3.5cm,先端鈍圓,基部連合;花萼鍾狀,白色,長1.5-2.5cm,先端有不規則3鈍齒,1側深裂,外被毛;花冠白色,花冠管長約8mm,裂片3,長圓形,上方裂片較大,長約3.5cm,寬約3.0cm,先端2淺裂,邊緣具缺刻,前部具紅色或紅黑色條紋,後部具淡紫紅色斑點;側生退化雄蕊披針形,長4mm或有時不存;雄蕊1,長 2.2-2.5cm,花葯橢圓形,葯隔背面被腺毛,花絲扁平,長約1.5cm;子房卵圓形,下位,密被淡黃色絹毛。蒴果近圓形,直徑約3cm,外被粗毛,熟時黃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功效分類
祛濕葯;溫里葯
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蔭蔽的環境。以先稀林下層深厚、肥沃疏鬆的壤土地栽培為宜。栽培技術,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選有一定蔭蔽條件的地塊作苗床,6-7月間,按行距20cm開溝條播,覆土2-3cm。出苗後及時除草、追肥。第2年春季,按行株距80cm×80cm定植。分株繁殖:2-3月將母株挖起,先1-2年生健壯而且尚未結果的分櫱株作種移栽。
田間管理,定植後經常注意中耕除草、培土、追肥,乾旱時及時灌水,遇雨季及時排水。根據草豆蔻生育期要求的光強調整蔭蔽度,蔭蔽度過大則砍除過多的蔭蔽樹枝,蔭蔽度過小則補種蔭蔽樹。
炮製方法
揀凈雜質,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1.《雷公炮炙論》:凡使(草豆蔻),須用蒂,取向里子後取皮,用茱萸同於敖上緩炒,待茱萸微黃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2.《葯類法象》:(草豆蔻)麵包煨熟,去面用。
生葯材鑒定
性狀鑒別,種了了團類球形或橢圓形,具較明顯的3鈍棱及3淺溝,長1.5-3cm,直徑1.5-3cm;表麵灰棕色或黃棕色;中間有黃白色或淡棕色隔膜分成3室,每室有種子22-90(-110)顆,不易散開。種子葉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2.5-3mm,背面稍隆起,較厚一端有圓窩狀種臍,合點位於較扁端的中央微凹處,腹面有一縱溝,淡褐色種脊沿著縱溝自種臍直達合點,沿合點再向背面也有一縱溝,溝的末端不達種臍。質硬,斷面乳白色。氣芳香,味辛、辣。以個大、飽滿、質結實、氣味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種子橫切面:類梯形或類方形,外周微波狀。假種皮細胞多列。種皮表皮細胞1列,多徑向延長,排列整齊,外被角質層。下皮細胞2列,不含色素。色素層細胞3-5列,內含紅棕色或淡黃色色素。油細胞間斷排列於色素層,多徑向延長,內含油滴。內種皮厚壁細胞1列,徑向延長,圓柱形,長至39μm,直徑至29μm,外壁薄,內壁厚,非木化,胸民腔內含硅質塊。外胚乳細胞充滿由微小澱粉集結成的澱粉團;有的細胞內含細小草酸鈣方晶。內胚乳細胞充滿糊粉粒。胚細胞含糊粉粒及油滴。
粉末特徵:灰棕色。①種皮表皮細胞表面長條一菜,末端漸尖,長至400μm,直徑9-31μm,非木化。②下皮細胞長角形或類方形,長至150μm,直徑14-31μm,1-3列重迭,常與種皮表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胞腔內不含深色物。③色素層細胞民紅棕色,細胞皺縮,含紅棕色色素物,易碎成色素塊。④油細胞散列於色素層細胞間,內含黃綠色油狀物。⑤內種皮厚壁細胞成片,黃棕色或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直徑14-25μm,壁厚,非木化,胞腔內含硅質塊,直徑8-15μm;切面觀細胞排也柵狀,胞腔位於一端,內含硅質塊。此外有假種皮細胞、外胚乳細胞、內胚乳細胞及草酸鈣方晶、簇晶等。
葯物應用鑒別
草豆蔻與草果:性味皆辛,溫,歸脾,胃經,功效燥濕溫中。草豆蔻具有行氣作用,草果行氣作用幾無,草果功效截瘧,可用以寒濕偏盛之瘧疾。而草豆蔻則無此作用。草豆蔻與肉豆蔻:草豆蔻,辛熱香散,功與肉蔻相似,但此辛熱燥濕除寒,性兼有澀,不似肉蔻澀性居多,能止大腸滑脫不休也。
性味
味辛;性溫
中葯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置水流水浴中加熱振搖5min,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山姜素和小豆蔻查耳酮作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15:4:1)為展開劑,取出晾乾,在100℃烘約5min,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山姜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淺藍色熒光斑點;在與小豆蔻查耳酮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褐色斑點。再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小豆蔻查耳酮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褐色斑點。
葯材基源
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種子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宜後下;或入丸、散。
㈣ 甲基丁香酚的風險術語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
R40 Limited evidence of a carcinogenic effect.
少數報道有致癌版後果。
【用途】
用於配製依蘭型、康權乃馨型、紫丁香型等香精,也用作丁香酚和異丁香酚的變調劑。在食用香精及煙草中亦常使用。
【制備或來源】
由丁香酚用硫酸氫甲酯甲基化而製得。
使用范圍及使用量
(1)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GB 2760-1996)規定:可按生產需要適量用於配製食品香精。
(2)FEMA最高參考用量:軟飲料,10mg/kg;冰淇淋、冰制食品,4.8mg/kg;糖果,11mg/kg;焙烤食品,13mg/kg;果凍52mg/kg。
㈤ 丁香酚的用途
1.抗菌,降血壓。丁香酚具有很強的殺菌力,作為局部鎮痛葯可用於齲齒,且兼有局部防腐作用。
2.可用於香水香精以及各種化妝品香精和皂用香精配方中,還可以用於食用香精的調配。丁子香酚具有濃郁的石竹麝香氣味,是康及謦系香精的調合基礎,在化
妝、皂用、食用等香精的調合中均有使用。
3.丁子香酚是其他一些香料的中間體,衍生物有異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異丁香酚、乙醯丁子香酚、乙醯丁香酚、苄基異丁香酚等。丁香酚在氫氧化鉀中加熱時,丙烯基的雙鍵發生重排作用,變為與苯環共軛的α-丙烯基,從而得到異丁香酚,經乙醯化和溫和的氧化,α-丙烯基斷裂,即得香草醛,它是一種重要的人造調味劑的主要成分。丁香酚還可用於製造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葯異煙肼。
4.是調配香石竹花香的體香。廣泛用於香薇等香型,可作為修飾劑和定香劑,用入有色香皂加香。可用於許多花香香精如玫瑰等。也可用於辛香、木香和東方型、薰香型中,還可用於食用的辛香型、薄荷、堅果、各種果香、棗子香等香精及煙草香精中。
5.丁子香酚具有濃郁的石竹麝香氣味,是康及謦系香精的調合基礎,在化妝、皂用、食用等香精的調合中均有使用。丁子香酚具有很強的殺菌力,作為局部鎮痛葯可用於齲齒,且兼有局部防腐作用。丁子香酚是其他一些香料的中間體,衍生物有異丁子香酚、甲基丁子香酚、甲基異丁子香酚、乙醯丁子香酚、乙醯導師丁香酚、苄基異丁子香酚等。丁子香酚在氫氧化鉀中加熱時。
6.用於配製康乃馨型香精及制異丁香酚和香蘭素等,也用作殺蟲劑和防腐劑。
GB 2760—96規定為允許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於配製煙熏火腿、堅果和香辛料等型香精。亦為合成香蘭素的主要原料。
7.丁香酚是我國規定允許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於配製薄荷、堅果、辛香型食品香精和煙用香精,用量按正常生產需要,在肉類中使用量為40~2000mg/kg;膠姆糖中500mg/kg;調味品中9.6~100mg/kg;烘烤食品中33mg/kg;糖果中32mg/kg;冷飲中3.1mg/kg;軟飲料中1.4mg/kg;布丁類中0.6mg/kg。此外,丁香酚具有防腐作用和很強的殺菌力。
㈥ 異丁香酚
異丁香酚【中文名稱】異丁香酚;4-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 【英文名稱】isoeugenol 【分子式】C10H12O2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164.20 【密度】1.0851 【熔點】-10℃ 【沸點】268℃ 【折射率】1.5739 【性狀】有象丁香氣味的淡黃色液體。為淡黃色微稠厚液體。沸點262~266℃(101.3kPa)。1.079~1.085。1.572~1.577。熔點14~18℃。存在於丁香、卡南加香石竹、晚香玉等精油中。常為順式與反式異構體的混合物,以反式為主。順式異構體:沸點134~135%℃ (1.7kPa),1.0837,l.5726;反式異構體:沸點141~142℃/1.7kPa,1.0852,1.5784。不溶於水和甘油,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與鹼及鐵質作用易變色,不宜用於白色加香產品。具柔和甜清的辛香,有香石竹、丁香花樣花香。 【用途】用於配製香精和制備香蘭素。可用於配製依蘭、肉豆蔻等精油;也可用以配製懸鉤子、桃子、辛香型、丁香型香味的食用香精。是半合成香蘭素的原料。 【制備或來源】存在於肉豆蔻油、衣蘭油等中。由丁香酚與苛性鉀溶液加熱而得。主要用丁香酸在濃鹼液作用下發生側鏈雙鍵異構化而得。 【類別】合成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