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老的阿貴什麼電影
① 古裝連續劇
2000年古裝劇
《楊貴妃》(20)(向海嵐,江華,)
《金裝四大才子》(52)(張家輝,歐陽震華,林家棟,關詠荷,翁虹)
《京城教一》(20)(元華,劉家輝,唐文龍)
《碧血劍》(35)(林家棟,江華,關寶慧)
《南龍北鳳》(20)(黃日華,梁錚,劉錦玲)
2001年古裝劇
《錦綉良緣》(20)(林文龍,文頌賢,梅小惠)
《封神榜》(40)(陳浩民,錢嘉樂,溫碧霞)
《無頭東宮》(20)(陳妙瑛,張兆輝,向海嵐)
《尋秦記》(40)(古天樂,宣萱,江華,郭羨妮)
《酒是故鄉醇》(40)(余詩曼,林家棟,元華,鄧萃雯)
2002年古裝劇
《騎呢大狀》(烏龍大狀師)(20集)(陳慧珊,蘇永康,蔣志光)
《洛神》(27集)(蔡少芬,馬浚偉,陳豪,郭羨妮,劉丹,麥包)
《再生緣》(32集)(葉璇,林峰,馬德鍾,楊思琦,楊怡)
《齊天大聖孫悟空》(35集)(張衛健,梁漢文,黎耀祥,李燦森)
《雲海玉弓緣》(20集)(林峰,葉璇,李彩華,陳國邦)
《憨夫成龍》(20集)(郭晉安,宣萱,曹永廉,元華)
《蕭十一郎》(20集)(黃日華,邵美琪,向海嵐,譚小環)
《鄭板橋》(30集)(王喜,黎姿,陳松伶)
《轉世驚情》(20集)(關德輝,唐文龍,陳豪,蘇玉華)
《醫神華佗》(20集)(黃日華,林文龍,伍詠薇,尹揚明)
2003年古裝劇
《帝女花》(32)(余詩曼,郭羨妮,向海嵐,唐文龍,馬浚偉)
《牛朗織女》(22)(溫兆倫 郭羨妮 )
《衛斯理》(20)(羅嘉良,蒙嘉慧,唐文龍)
《西關大少》(30)(劉松仁,趙雅芝,張智霖,佘詩曼,韓君婷)
《金牌冰人》(20)(張可頤,馬浚偉,陳豪)
《乾隆下江南》(30)(佘詩曼,陳浩民,徐懷鈺)
《血薦軒轅》(37)(鄭少秋,汪明荃,林峰,楊思琦)
2004年古裝劇
《怪俠一枝梅》(20集)(溫兆倫,楊怡,關禮傑,陳鍵鋒,蔣雅文)
《烽火奇遇結良緣》(20集)(宣萱,馬德鍾,石修,江芷妮,陳國邦)
《足秤老婆八兩夫》(20集)(郭藹明,黃宗澤,文頌嫻,麥包,姚樂怡)
《大唐雙龍傳》(42集)(林峰,吳卓羲,唐寧,楊怡,伍詠薇,翁虹,李倩,胡定欣)
《金枝欲孽》(30集)(林保怡,張可頤,佘詩蠻,黎姿,陳豪,鄧萃雯,梁崢,陳鴻烈,黃泆潼)
《楚漢驕雄》(鄭少秋,張可頤,江華,吳美珩)
《我的野蠻奶奶》(汪明荃,葉璇)
2005年古裝劇
《我師傅系黃飛鴻》『黃偉聲』(25集)(黃宗澤,陳鍵鋒,李彩華,姜大衛,嘉碧兒,陳國邦,譚小環,馬國明,湯盈盈,楊婉儀,唐文龍)
《西廂奇緣》『張干文』(20集)(胡杏兒,葉璇,吳卓羲,馬國明,陳國邦,胡定欣,商天娥)
《驚艷一槍》『唐基明』(20集)(佘詩蔓,陳松伶,文頌嫻,陳錦鴻,馬德鍾,歐錦棠,石修)
《月上江南》『劉仕裕』[合拍劇](歐陽震華,寧靜,王學兵,劉孜,王玲)
《肝膽昆侖》『梁材遠』(吳卓羲,陳鍵鋒,元華,曹敏莉,蓋鳴暉,蘇玉華)
《本草葯王》『黃偉聲』(葉璇,林文龍,馬國明,李詩韻)
《御用閑人》『徐正康』(鄭少秋,楊怡,滕麗名,魏駿傑,鄧萃雯,湯盈盈,吳家樂)
《秀才遇著兵》『劉家豪』(陳豪,周麗淇,歐倩怡,譚小環,米雪,黎耀祥,李力持)
《游劍江湖》[合拍劇](何家勁,陳錦鴻,郭羨妮,陳龍,李倩,潘虹,陳怡蓉)
《佛山贊先生》『庄偉建』(元彪,邵美琪,元華,梁家仁,洪天明,胡諾言,李詩韻,李思欣,梁皓貽)
《胭脂水粉》『梅小青』(黎姿,陳豪,蒙嘉慧,向海嵐,唐文龍,陳敏之,陳鴻烈,商天娥,曹敏莉,蔣志光,楊施詩)
2006年古裝劇
《火舞黃沙》『戚其義』(林保怡,陳豪,黎姿,佘詩曼,蔡少芬)
《覆雨翻雲》(佘詩曼,林峰,陳浩民,郭羨妮,黃宗澤,姜大衛,許紹雄,高雄,陳敏之,陳國邦,羅敏庄,麥包)
《施公奇案》(歐陽震華、郭可盈、陳浩民、楊怡)
《鐵血保鏢》(馬浚偉、黎耀祥、姚子羚)
《亂世佳人》(陳錦鴻,胡杏兒,吳卓羲,唐寧,曹敏麗)
《鳳凰四重奏》(佘詩曼,馬德鍾,陳鍵鋒,陳嘉儀)
《東方之珠》(汪明荃,郭晉安,佘詩曼,秦沛)
《布衣神相》(林文龍,向海嵐,林峰,楊怡)
《匯通天下》(馬浚偉,郭羨妮,陳豪,楊怡,陳鴻烈)
2007年古裝劇
《迎妻接福(又名:爛賭義當老婆)》(謝天華、鍾嘉欣、向海嵐、黎耀祥、郭峰、李楓)
《凶城計中計》(陳錦鴻、謝天華、郭峰、李思欣、雪妮、馮素波、魯振順、湯盈盈、姚樂怡)
《天機算》(馬浚偉、陳浩民、楊思琦、元華、李詩韻)
《強劍(又名:強劍江湖)》(黃宗澤、鄭嘉穎、廖碧兒、陳敏之、楊思琦、高雄)
《蘭花劫(獄焰驚情)》(蘇玉華、田蕊妮、唐寧、陳錦鴻、黃智賢、陳曼娜、姚瑩瑩、李麗麗)
《奸人堅》(20集)(黃子華、葉童、林嘉華、楊秀惠)
《鐵咀銀牙》(陳小春,謝天華,佘詩曼,陳敏之,元 華)
以下為2008TVB的古裝劇
《金戈鐵馬》(鄭少秋、黎姿、鍾景輝、黃德斌、關禮傑)
《玉面玲瓏》 (主演:蔡少芬、向海嵐、楊思琦、廖碧兒、蓋鳴輝、馬德鍾)
《胡雪岩與廚娘》(歐陽震華、佘詩曼、滕麗名、黎耀祥、郭峰)
《幕後大老爺》(馬國明、徐子珊、唐寧、高鈞賢、蔣志光、李國麟、黃智賢、劉家輝、劉江、王青)
《少年四大神捕快》(林峰、吳卓羲、馬國明、陳鍵鋒、徐子珊、李詩韻、林嘉華、田蕊妮、龔茜彤、李斯庭)
《李克用與十三太保》(吳卓羲、楊思琦、謝天華、黃浩然、岳華、曾偉權、陳山聰、黃長興、黃長發、歐瑞偉)
《狄人傑》(鄭則士、廖碧兒、陳錦鴻、郭羨妮、唐寧、廖啟智、陳秀珠、麥長青、高鈞賢、黃嘉樂、劉江)
《秀才愛上兵》(馬浚偉、鄭希怡、夏雨、羅冠蘭、黎耀祥、曾偉權、麥長青、李成昌、李思捷、戴耀明、李啟傑、伍文生)
<帝女花>
<逆水寒>
<四大名捕>
<蕭十一郎>
<武林外史>
<水月洞天>
<天外飛仙>
<天下第一>
<大清後宮>
<楊門虎將>
<倩女幽魂>(徐熙媛 陳曉東 宣萱 吳京)
<中華英雄>
<聊齋志異>
<金枝欲孽>
<刁蠻公主>
<神鵰俠侶>(黃曉明 劉亦菲版)
<江南京華夢>
<大唐雙龍傳>
<仙劍奇俠傳>
<少年楊家將>
<小魚兒與花無缺>
② 200分,求令人感動的故事及點評(2500字左右)
十七歲的農村少年阿貴(崔林)在北京找到一份送快遞的工作,因為得到許諾,當他賺到六百塊時可以擁有公司暫借他用的銀色變速越野車,他每日工作都很勤懇,可是就在夢想即將成真時,單車丟了,阿貴陷入絕望。
小堅(李濱)是和阿貴同歲的北京少年,但因家庭的貧困,他在維系驕傲時又常自卑。繼父屢次三番將許下他一輛單車的承諾食言後,小堅為在同伴面前掙面子和泡馬子(高園園),從家裡偷來錢買了一輛二手車,不想此車正是阿貴所丟。阿貴發現他賴以生存的單車被小堅「盜」去後,開始不計代價拚命討回,兩個少年為守護自己的簡單夢想發生爭斗。
評論
在一個小網吧里,我看完了這部關於青春的電影。
小貴的車被小偷偷了,小偷把它賣給了二手商(他不一定知道是偷來的贓車),二手商把它賣給了小堅,小貴想要回被小堅買下的車。我倒是很想從法律的角度去解讀這個車到底該怎麼處理?尤其是在小偷找不到的情況下。顯然導演是用的一種相對客觀的手法記錄了車的一種理所當然的處理方式,而且這車從法理上到底歸誰也不是本片的主題,本片的道德尺度不在於此,但我就是想明白一下這個理。呵呵。
只是為了一輛幾百塊錢的自行車,一個失去了生活來源,一個失去了心愛的女孩;這似乎是一個隱喻:小貴失去的是吃飯的機會,是「食」,小堅失去的是自己的初戀女友,是「色」;這真是莫大的悲傷,因為這個結果觸動甚至毀滅了人類本性中最原始的最初的需求。
在小貴的幸福還沒有來得及釋放開來的時候,他的車子丟了;這成就了另一青春少年小堅的夢想,可是當小堅的喜悅還沒有來得及完美展示的時候,車子也丟了。
作為中國人最普通的交通工具,這輛顯得有些過分漂亮的自行車不僅聯絡起了整部戲,而且成為了兩位男生追求身份認同的象徵,是影片計算到位的一筆。而兩人那兩身顯眼的制服(快遞員服和校服),更易讓人理解兩人處境的殊途同歸。
或者青春本身就是一場血腥得讓人笑不可支的鬧劇,他們的願望和堅持如此脆弱,徘徊在成年的門外,被突如其來的粗暴推倒,磕在了門檻上,馬上跌得粉碎。在沒有退路的失望和絕望中,小堅和小貴分別在不同的時刻舉起了板磚,給予了最後一擊。但一切已然不能挽回。小堅遍體鱗傷躺在原地,小貴扛著徹底壞掉的自行車走出了鏡頭,他們曾經交叉的命運走向了分岔路,沒有人知道那條路通向什麼地方。
小堅的美女朋友放在片中的一群女高中生里怎麼都顯得太出眾了,她怎麼喜歡上灰不溜秋的小堅就是個問題,後來又怎麼跟上了一個有點混混味的大歡就更莫名其妙了。小貴朦朧中的小保姆一方面是導演設置的城市農村人的一個符號,一方面預示著小貴對愛情的感覺。但怎麼看怎麼讓人感覺她成了一個道具而不是一個配角。遠遠望見周迅飾演的小保姆時沒有說出來的萌動,那些被刪去的段落里留下的情感的痕跡,殘留在阿貴和周迅眼神交匯的一剎那(我觀看的即是108分鍾的刪節版)。
僅僅有一個理由去為這部電影的失衡辯護:青春本來就是失衡而不著邊際的,而我們在面對青春與年少的時候,都會象王小帥一樣的沉不住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應該被原諒的,因為我們的青春,已經過去了;因為我們的初衷,總是在改變的;因為記憶與記憶中的女人,都僅僅是美麗的。
王小帥數度運用遠景去表現情節,最有張力的一段莫過於鏡頭在胡同里遠遠望著小堅攔住已經移情別戀的女孩,他既沒有站在同情的立場上看待影片中的人物,也沒有意圖讓觀眾對人物產生任何情感。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是平視和稍有仰視的,王小帥的視點也是以旁觀者的視點出現,一共兩次特寫,其他時候都是處在局外,沒有什麼太大的感情色彩,兩場打人的高潮戲都顯得冷漠和剋制。
我一直不解的一個問題,板磚在皇城根胡同底下長大的孩子來說真的是青春期的一個象徵嗎?無論是姜文1970年代的北京、還是路學長1980年代的北京、或者王小帥1990年代的北京里,板磚都在青春期里有著一種不可取代的地位。這至少是我的青春期里沒有出現過的東西,只是敲核桃用得著。
或許我們每個人的青春都像那輛自行車,充滿了氣,激昂的期待每一次出發;然而當生活打爛了它的骨架,砸扁了它的輪胎,青春就和那自行車一樣徹底報廢了,再也無力前行。最後,除了成熟,我們別無選擇。
青春,只為了這兩個字,就構成了熱淚盈眶的理由。我怎麼能忘記那些尖叫,那些因為一再被掠奪而驚惶憤怒的面孔。我想起我曾經目擊的那些少年,以及我正在消極消耗永不復返的青春,一切只為了證明:遠方除了遠方,一無所有。我不能從這一秒開始倒退行走,倒回過去,回到我倉皇流離、目光迷惘的十七歲,我們只能和我們的主角一起,按照正常時序跌進成年的門檻,被剝奪一空;弦斷了,歌停了,輪子折了,車毀了,開始瘋狂成長。
本片為台灣著名電影學者、影評人焦雄屏經營的吉光電影公司出品的「三城記」系列電影之一。「三城記」系列電影結合兩岸三地新銳導演,共同拍攝六部影片,希望為二十一世紀華人新社會樹立新形象,以別於上一代華人電影注重悲情及歷史回顧。另五部影片為台灣導演林正盛的《愛你愛我》、易智言的《藍色大門》、徐小明的《流浪到淡水》、以及國內導演賈樟柯的《上海寶貝》和香港導演餘力為的《人民找換》。
王小帥用靈巧的筆法描述了一種無法迴避的現實狀態,在我們生存的這個空間里,永遠都有關於身份認同的追逐和焦慮,他把鏡頭對准了這群被這個城市遺忘的人們,輕易獲得了與青春期無關的認同。王小帥告別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沖突,開始試圖進入平民的核心。
片子的配樂只有兩段,不多而顯得簡潔又恰到好處。頭尾用了一段長笛。片中在奔跑和飆車時總會出現另一段有鼓點的音樂。處理方式類似於《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鄉間騎士》。
片子台詞里一次出現了「張藝謀」、一次出現了「秋菊打官司」。不知王對張的態度是個啥樣。還有北京人把bicycle叫自行車,片子里也通篇用的是這個詞,片名卻用了單車,用意是什麼?或者僅僅為了一個噱頭?
小堅初吻來臨前樹葉間隙里灑下的陽光那幕讓人激盪,小堅向小貴伸出手互贈姓名那幕讓人釋懷。小貴那最後一擊,包含了太多。
影片沉悶,語言少,背景音樂低。人們全部在低沉的環境里思考和說話。而主人公沒有名字。他們孤獨的面對了困惑和理想。沉悶,而觀眾們卻在沉悶的氣息中酸楚的看完所有情節,感受到暗藏的涌動與激情,也感受到主人公身上那些屬於自己的影子。
影片在講述十七歲的矛盾,彷徨,愛情,生活,理想,對現實的理解,對社會規則的模糊,對利益沖突的解決。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的影子在裡面漂浮,那些曾經的年輕歲月在漂浮,那些倉促的回憶在漂浮。為了得到一輛單車這個簡單的理想,我們努力實現,用我們確定的方式。然後用我們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和爭端,兩個十七歲的孩子分別從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相同的理想。同時,愛情和現實,炫耀和成長,我們都必須一一的認真面對。還有城市的誘惑,對成人世界的理解。這些都讓我們在沉默的表象下涌動,青春的涌動被我們克制。而成年人,像那個公司的老闆,他只是用一句我靠,來表示對我們理想的執著的驚訝。
只有心酸在一直跟隨著情節蔓延,在心底悄悄散開。那些沉悶的畫面下面,是青春在不斷涌動。誰都記得自己十七歲的時候那些暗自澎湃的激情,在沖動和理智之間彷徨的腳步,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妥協的態度。十七歲的時候我們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用自己的標准來衡量錯對,來衡量成熟和幼稚。我始終難以忘記那些平淡的畫面,城市學生建和他爸的爭吵,而農村孩子貴默默的推走單車;還有建拿起磚頭慢慢的跟隨著女同學和青年;貴緊緊抓著單車在建等一大群學生中間嚎叫;建和貴不斷的騎著單車或者用腳奔跑。這些畫面,是影片關於青春的有力見證。
青春就在奔跑和彷徨中行進,激情有時戰勝了理智,孤獨的心情隨處可見。建終於一磚頭砸向了青年的頭,而貴卻對小保姆耿耿於懷,建對家庭,對父親和另外兩個陌生的家庭成員的困惑,貴卻為了單車搜尋奮斗,在人群涌動的立交橋下擦汗。這些畫面無序的出現,表現著煩悶青春同樣的無序和混亂,沉悶的延續,低沉的擁擠。還有對女同學的愛慕,猶豫而膽小的追求方式。努力壓制心中的沖動,更多的事情讓我們困惑。瑣碎的理想卻在心中牢牢占據,這就是我們的青春時光,我們用吸煙和冷漠來展示成熟的時光。而我們在這段時光里只是不斷的奔跑,拉開衣服,肆無忌憚的,像廣告畫上那個少年一樣微笑或者倉皇的奔跑。
影片一直在低低的講述,追求女孩,打架的遠鏡頭出現。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利益的沖突,一人擁有單車一天。他們每天准時交換。而最後城市孩子伸出手去的那個動作,是孤獨的青春尋求援助的聲音。除此之外,我們還不斷的看到奔跑的時候,那些老人們安詳的觀望,他們平靜的看我們青春的鬧劇,不說一句話。他們也許在懷念他們自己的青春,也許他們知道我們終將靠自己成熟起來,無需提醒,終將成熟。
終於,青春在打鬥中漸漸遠走,傷痛不可避免的發生。醒來過後,我們開始成長,開始懂得一些世界的規律。我們開始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某些成年人的游戲規則,開始站起來,同時繼續生活。只是青春,青春的激情和沖動,青春的彷徨和困惑,青春的引誘和挑逗都在漸漸遠去,離開我們的身體,離開我們正改變著的思維。一切重新開始,青春嘎然而止。
有沒有看到最後,農村孩子緩慢的走在大街上的身影?那是我們在成熟之後,扛起變形的理想,繼續行進在茫茫的人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