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艾米麗的玫瑰賞析
Ⅰ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主題分析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看似愛情小說,主線勾勒出身貴族世家的艾米麗小姐愛情的綻放與凋零;又可當作「偵探小說」,有自殺的猜測和謀殺的元素,懸疑留到文末才予以揭曉;還是「哥特式小說」的範本,神秘莫測的大宅、獨居而與世隔絕的女人、常年緘默的傭人、門窗里飄出的死屍般的腐臭……
家教甚嚴的艾米麗小姐愛上了一生中唯一結交過的青年異性,來小鎮當臨時工程監工的北方佬Barron,此人放浪不羈、浮躁而淺薄,他無力應承艾米麗一份穩定的婚姻生活。於是鎮上居民看見艾米麗進葯店買了砒霜,紛紛猜測她要自殺;接著Barron失蹤,再也沒人見過他。艾米麗高壓、專橫的父親去世後,她深居簡出、大門緊閉;左鄰右舍開始聞到她的宅子里飄出的越發濃重的惡臭,沒人敢去驚擾她,於是偷偷地在門邊、窗下撒石灰,希圖掩蓋那股難以忍受的味道;艾米麗小姐去世了,她下葬之後,人們終於得以進入那所陰暗的深宅,在一間鎖上的房裡,發現床上那具已腐爛多年的Barron的屍體,屍體旁另有一個枕頭,有人睡過的痕跡,枕頭上幾根長長的白發——艾米麗的白發。
Barron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成為艾米麗無望的愛情的祭品,同時陳列在在祭壇上的還有艾米麗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的一生。她無法攫取或挽留Barron,就毒死了他;從此夜夜和他的屍體同眠。
青年學生是無法理解這種「變態愛情」的,他們很可能會直接把主題解讀為:我得不到你,我就毀了你!——不過是一種自私、愚蠢、激烈至死的愛,還值得大費周章、專題歌頌?
可福克納是怎樣評價艾米麗的呢?小說標題已說得很清楚了:獻給艾米麗的玫瑰。而「玫瑰」一詞只出現在標題里,小說全篇沒有「玫瑰」的具體意象和字樣。所以曾有人專門撰文探討:《獻給艾米麗的玫瑰——玫瑰何在?》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是一首輓歌,緬懷一個失落的文明、一片「隨風而逝」的精神世界;老南方的傳統、老南方的榮光在北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掙扎求生,但它的宿命已註定,轟然坍塌之後一地廢墟,焦土瓦礫間唯見一支玫瑰,在縫隙中搖搖晃晃,在硝煙里徒留暗香……和福克納更偉大的作品《喧囂與騷動》、《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相比,這部短篇自然缺乏長篇巨制才有的深刻寓意和宏大布局,但卻是所有福克納小說中「可讀性」最強的一篇,一旦開卷、勢必一氣讀完。
Ⅱ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作品評價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納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在這個作品裡,可以看到作者筆下美國南方貴族階級日趨沒落的衰亡歷史。作品充滿了荒誕、怪異的氣氛,使人彷彿進入了一個恐怖、疑惑的迷宮,隨著作者對令人不可捉摸的小說主人公行動和內心世界的揭示,漸漸地得到一點思維的線索。到最後情節急轉直下,人物的形象才豁然明朗。從這一點上來說,小說作為「約克納帕塌法世系」的組成部分,正體現了福克納的創作思想和格調。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即是講一個關於失落的女人的天真故事。「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的人都去送喪:男子們是出於敬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婦女們呢,則大多數出於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內部。除了一個花匠兼廚師的老僕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誰也沒進去看看這幢房子了。」作者開篇就製造懸念描寫了愛米麗之死,並高度贊揚:「愛米麗小姐在世時,始終是一個傳統的化身,是義務的象徵,也是人們關注的對象。」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大家都懷著敬慕和好奇的心情來瞻仰這位傳奇人物,愛米麗因出生在受人尊敬的格里爾生家族而成為鎮上的偶像,是一個出身名門望族的「南方淑女」。一個在本民族傳統民俗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一生努力恪守傳統民俗文化的清規戒律,忠實踐行民俗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的南方淑女,當然值得人們去景仰。但是,作者筆鋒一轉不再寫愛米麗為什麼受人景仰,而開始講述愛米麗的生前尤其是從她的女性特徵的變化這一角度入手來分析愛米麗。
從最初純情懷春的少女,如畫中人物、身段苗條,穿著白衣立在其父身後到她父親死後「她的頭發已經剪短,看上去像個姑娘,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像不無相似之處──有幾分悲慘肅穆。」再在她婚姻失敗後我們看到她:「依然是個削肩細腰的女人,只是比往常更加清瘦了,一雙黑眼冷酷高傲,臉上的肉在兩邊的太陽穴和眼窩處綳得很緊,那副面部表情是你想像中的燈塔守望人所應有的。」而當人們對愛米麗的婚姻期待成為幻影後,人們在她樓下的窗口見到她的身影:「像神盒中的一個偶像軀干,說不上是在看我們。」在氣味事件中我們所看到的愛米麗是:「燈在她身後,她那挺直的身軀一動不動像是一尊偶像。」納稅事件中愛米麗給人的印象是冷酷無情,「她身架矮小肥胖,在別的女人身上顯得不過是豐滿,而她卻給人以肥大的感覺。她看上去象長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屍,腫脹發白。她那雙凹陷在一臉隆起的肥肉之中,活象揉在一團生面中的兩個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動著。」在我們最後一次見到愛米麗時:「她已經發胖了,頭發也已灰白了。以後數年中,頭發越變越灰,變得象胡椒鹽似的鐵灰色,顏色就不再變了。直到她七十四歲去世之日為止,還是保持著那旺盛的鐵灰色,像是一個活躍的男子的頭發。」從畫中人物到一個偶像的雕塑軀干,在作者筆下,愛米麗除了被人稱為「小姐」外似乎已沒有顯現出任何女性的特徵。正如書中所述的那樣:「她就那樣度過了一代又一代——高貴、寧靜,無法逃避,無法接近,怪癖誇張。」她的女性特徵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模糊,她的性格在生活和心靈的磨練中不斷得到洗刷。那性格彷彿太惡毒、太狂暴,還不肯消失似的。
福克納筆下的美國南方是清教思想占統治地位的地方,它基至「比清教徒的新英格蘭更為清教化。」南北戰爭前後的美國南方,以騎士精神和淑女風范傲然於世,在它的光輝時期,不失為一種嚴肅的道德和行為規范,但歷史的合理性消亡之後,種植園主昔日的威嚴和榮耀如流水落花一去不回,但其殘存的舊日理想的余輝誘惑著處於歷史交替時期的南方人,造成他們精神世界與客觀世界、人與時代的嚴重錯位,心靈始終處於內在的混亂狀態。愛米麗即是這樣的人物,她始終脫離不了舊日的影子,父親在世時,她是父親的影子,站在其身後,父親揮動馬鞭,趕走了所有向他提親的人。父親死後,她又成了南方傳統價值體系下的影子:好不容易談了一場戀愛,結果卻在鎮上居民和親友的干涉下不了了之。她從未有過自己的生活,從未掌握過自己的命運,從未實現甚至從沒想過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愛米麗是傳統價值觀念下的犧牲品,是南方陳舊、落後、愚昧的傳統觀念及勢力在其身上的集中體現。反過來,她又影響著南方傳統價值觀念並始終不渝地維持著這種觀念:她住大木屋,那屋子破敗不堪,卻巋然獨存、執拗不馴、裝模作樣。她對舊東西的偏愛無處不在,她周圍的一切都是陳舊的:給市政府官員寫信用的是褪了色的墨水,古老的信紙;家裡蒙傢具的皮革都裂了;僕人老態龍鍾......這種把過去強加於現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把生與死混為一談的古怪行為體現了滅亡的必然性。
愛米麗這個人物的消亡,是伴隨其女性形象逐步消失的過程,也是南方傳統價值觀念在漸漸流逝的過程。愛米麗作為一個性別模糊化的悲劇人物,其女性特徵的畸變過程在讓讀者為其嘆息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深思是怎樣的社會才讓人的心靈扭曲並喪失其本性,從而揭示落後、非人性的南方文化在文明的現代化面前崩潰的必然性;文明取代野蠻、進步戰勝落後的不可抗拒性。她的悲劇除了個人性格的悲劇外,更多的來自於社會、時代和民族的悲劇,愛米麗之死標志著南方習俗文化的終結,喻示著一個新的文明時代的開啟。 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小說一開始就說艾米麗去世了,大家都去給艾米麗送行,以此紀念艾米麗為拒絕交稅所作的貢獻。在小說的這一情節,看似作者以一種全新、客觀而全面的視角,描述了艾米麗在全鎮人中偉大的英雄形象。在故事的後續情節,故事闡述的角度主要基於「我們」,根據小說上下文的關系,這個「我們」在文章中是除了艾米麗之外全鎮的所有人。通過分析文章中「我們」這一闡述角度的轉換,小說對於艾米麗的英雄形象的闡述並非真正的客觀而全面,反而帶有極其明顯的主觀性、片面性。因為小說中的「我們」並非是我們讀者本身,讀者並沒有真正地踏入到艾米麗的房子一步,而對於艾米麗的很多故事情節,小說中的「我們」都是根據讀者的主觀感覺而形成。在小說的開始之初,「我們」得知艾米麗買了老鼠葯,「我們」都說艾米麗自殺了,艾米麗的死是由於她自殺而為。艾米麗真的是自殺而亡的嗎?老鼠葯是艾米麗為自殺而備的嗎?通過仔細而認真地分析小說的故事結構,就會發現,艾米麗買老鼠葯,其動機很明顯,她不是為自殺而是為殺人而買的。作者對於這一結果,明明是心知肚明的,而他卻通過「我們」這一角度去進行闡述而誤導讀者。很明顯,福克納故意地違反交際的合作原則。根據質量的准則會話時,會話雙方表達的信息應該是真實的,同樣,在文學作品中,作者給讀者提供的信息也應該是真實可靠才對。而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作者對於質量准則的違反正體現了作者嫻熟而高超的寫作技術。作者正是通過對讀者的誤導,使作品彌漫著一種距離感和朦朧感,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使他們具有繼續讀下去的興趣和慾望。
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這部小說中,對於關系的違反是最為明顯的,通過小說標題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文章的標題是「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含有「玫瑰花」的字眼,玫瑰花是紅色的,一般都代表愛情、激情、生命和幸福,而這篇小說描述的卻是一個悲劇,其主題通篇都帶有明顯的死亡、悲傷氣息。標題里「獻給艾米麗」,可是,通篇小說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出現有哪個人把玫瑰花獻給了艾米麗。「玫瑰」在通篇小說中,出現的頻率也只有兩次,並且「玫瑰」出現的時候並不是以名詞的身份出現的,而是以形容詞的方式出現的,小說後面描述了「玫瑰色窗簾」和「玫瑰花燈罩」。很明顯,作者在小說一開始就違反了關系准則,因為關系准則要求會話時,要說有關聯的話,不說毫無聯系的話語,哪怕是文學寫作,作者所寫的一切也應該密切地聯系主題,與主題密切相關。但是當我們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這是作者有意為之的寫作手法。在小說中,玫瑰花象徵著艾米麗一生從沒有得到的愛,艾米麗早年喪母,成長在一個不幸福的冰冷冷的家庭,長大後,渴望愛情卻得不到真正的愛情,玫瑰花象徵著愛情和幸福,獻給艾米麗就算是對艾米麗的一種補償,對於一個孤獨可憐的女人一生幸福的補償。另外,在小說中,艾米麗出生在試圖保持白人貴族傳統的家庭,是南方傳統的典型代表。在艾米麗死後,南方人給她獻上一朵玫瑰花,作者在對艾米麗一生深表同情的同時,也深深地表示對消逝的南方傳統的思念。作者違反關系准則、巧借代表美好事物的玫瑰花和悲劇的人生主題聯系起來,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Ⅲ 威廉·福克納的《獻給艾米莉的玫瑰》被稱為文學史經典,你覺得呢
威廉·福克納的《獻給艾米莉的玫瑰》絕對文學經典的稱號,威廉·福克納作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福克納一生著作頗多,共有19部長篇小說與近百篇短篇小說。在他眾多短篇小說中,最出名的是《獻給艾米麗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
這是一本處處充滿對立與沖突的短篇小說集。男與女,大人與小孩,白人與黑人,印第安人與黑人,富白人與窮白人,乃至生與死,人類與自然,夢境與現實,靈魂與肉身。這些對立的碎片拼插起來,構成了一個個獨特的故事。故事在作者筆下縱使波瀾迭起,亦能行進不露痕跡,但最令人欣賞的並非小說本身,而是小說中那一朵朵殘缺的玫瑰。
愛米麗沒有與男人打交道的經驗,她父親趕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年近30卻仍未婚配,她對美好愛情的渴望被長期壓抑。於是,當荷默·伯隆(HomerBarron)出現時,愛米麗不顧一切地愛上了他。在遭到愚弄後,愛米麗選擇了謀殺。她的這一行為不僅奪去了一個人的生命,更摧毀了她自己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