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松山戰役童子軍電影

松山戰役童子軍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8-07 01:22:31

『壹』 求1644年華夏正統淪陷後率軍抗擊滿清為光復大明犧牲的著名英雄的歷史事跡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字憲之,又字道鄰,祥符人(今河南開封)。

崇禎年間進士。授西安府推官。歷任戶部員外郎,郎中。崇禎八年(1639年),隨盧象升鎮壓各地農民起義。十年,被張國維推薦升任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廣部分府縣。崇禎十四年總督漕運,崇禎十六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佔北京,弘光政權建立後,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稱「史閣部」。時議設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江北四鎮,以可法為兵部尚書,督師揚州。清兵入關後,曾主張與之議和,共討李自成的農民軍。後被馬士英等人排擠,於是督師淮揚,竭力協調江北四鎮將領,以抵禦清兵。

順治二年四月,左良玉率數十萬兵力,由武漢舉兵東下,要清君側,「除馬阮」,馬士英竟詘史可法盡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磯,以致淮防空虛。左良玉為黃得功所敗,良玉嘔血死,全軍降清;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時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揚州,繼續抵抗清兵。順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副將史德威史可法追隨有年,可法收德威為義子,托以後事;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多鐸勸降,可法表示: 「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後壯烈就義。多鐸因為攻城的清軍遭到很大傷亡,心裡惱恨,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大屠殺延續了十天,死亡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死後十二日,其遺體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後來全祖望曾寫《梅花嶺記》描述此事。

在圍城期間,多爾袞勸降,史可法寫就著名的《復多爾袞書》:「今逆賊未服天誅,諜知卷上西秦,方圖報復。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討,問罪秦中;共梟逆賊之頭,以泄敷天之憤。則貴國義聞,照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不卑不亢,流傳萬世。另著有《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是左光斗的學生,方苞曾寫《左忠毅公逸事》,述說史可法與其師左光斗之間的提攜情感,自是錚錚鐵骨、有血有淚。

附《左忠毅公逸事 》全文及《復多爾袞書》全文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

復多爾袞書
史可法
大明國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頓首謹啟大清國攝政王殿下:

南中向接好音,法隨遣使問訊吳大將軍,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誼於草莽也,誠以大夫無私交,《春秋》之義。今倥傯之際,忽捧琬琰之章,真不啻從天而降也。諷讀再三,殷殷致意。若以逆成尚稽天討,為貴國憂,法且感且愧。懼左右不察,謂南中臣民偷安江左,頓亡君父之仇,故為殿下一詳陳之。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真堯舜之主也。以庸臣誤國,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法待罪南樞,救援無及,師次淮上,凶聞遂來,地坼天崩,川枯海竭。嗟乎,人孰無君,雖肆法於市朝,以為泄泄者之戒,亦奚足謝先帝於地下哉!爾時南中臣民哀痛,如喪考妣,無不撫膺切齒,欲悉東南之甲,立剪凶仇。而二三老臣,謂國破君亡,宗社為重,相與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今上非他,即神宗之孫、光宗猶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名正言順,天與人歸。五月朔日,駕臨南都,萬姓夾道歡呼,聲聞數里。群臣勸進,今上悲不自勝,讓再讓三,僅允監國。迨臣民伏闕屢請,始於十五日正位南都。從前鳳集河清,瑞應非一。即告廟之日,紫雲如蓋,祝文升霄,萬目共瞻,欣傳盛事。大江湧出柟梓數萬,助修宮殿,是豈非天意哉!越數日,即令法視師江北,刻日西征。忽傳我大將軍吳三桂假兵貴國,破走逆成。殿下入都,為我先帝、後發喪成禮,掃清宮闕,撫戢群黎,且免剃發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舉動,振古爍今,凡為大明臣子,無不長跽北向,頂禮加額,豈但如明諭所雲感恩圖報已乎!謹於八月,薄治筐篚,遣使犒師,兼欲請命鴻裁,連兵西討。是以王師既發,復次江淮。乃辱明誨,引《春秋》大義來相詰責。善哉言乎,然此文為列國君薨,世子應立,有賊未討,不忍死其君者立說耳。若夫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宮皇子,慘變非常,而猶拘牽不即位之文,坐昧大一統之義,中原鼎沸,倉卒出師,將何以維系人心,號召忠義,紫陽《綱目》踵事《春秋》,其間特書如莽移漢鼎,光武中興;丕廢山陽,昭烈踐祚;懷、愍亡國,晉元嗣基;徽、欽蒙塵,宋高纘統,是皆於國仇未剪之日,亟正位號,《綱目》未嘗斥為自立,卒以正統予之。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靈武,議者疵之,亦未嘗不許以行權,幸其光復舊物也。本朝傳世十六,正統相承,自治冠帶之族,繼絕存亡,仁恩遐被。貴國昔在先朝,夙膺封號,載在盟府。後以小人構釁,致啟兵端,先帝深痛疾之,旋加誅僇,此殿下所知也。今痛心本朝之難,驅除亂逆,可謂大義復著於《春秋》矣。若乘我國運中微,一旦視同割據,轉欲移師東下,而以前導命元兇,義利兼收,恩仇倏忽,獎亂賊而長寇讎,此不惟孤本朝借力復仇之心,亦甚違殿下仗義扶危之初志矣。昔契丹和宋,止歲輸以金繒;回紇助唐,原不利其土地。況貴國篤念世好,兵以義動,萬代瞻仰,在此一舉。若乃乘我蒙難,棄好崇仇,規此幅員,為德不卒,是以義始而以利終,貽賊人竊笑也,貴國豈其然歟?往者先帝軫念潢池,不忍盡戮,剿撫並用,貽誤至今。今上天縱英明,刻刻以復仇為念。廟堂之上,和衷體國;介胄之士,飲泣枕戈;人懷忠義,願為國死。竊以為天亡逆闖,當不越於斯時矣。語雲:「樹德務滋,除惡務盡。」今逆成未伏天誅,諜知卷土西秦,方圖報復。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討,問罪秦中,共梟逆成之頭,以泄敷天之憤。則貴國義聞,照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從此兩國世通盟好,傳之無窮,不亦休乎!至於牛耳之盟,則本朝使臣久已在道,不日抵燕,奉盤盂以從事矣。法北望陵廟,無涕可揮,身陷大戮,罪當萬死。所以不即從先帝於地下者,實為社稷之故。傳曰:「竭股肱之力,繼之以忠貞。」法處今日,鞠躬致命,克盡臣節而已。即日獎帥三軍,長驅渡河,以窮狐鼠之窟,光復神州,以報今上及大行皇帝之恩。貴國即有他命,弗敢與聞。惟殿下實明鑒之。

閻應元,字麗亨,北直通州人,崇禎辛巳年,赴任江陰典史。上任之初,海寇顧三麻子率數百艘戰船進犯黃田港,應元領兵拒守,連發三箭,皆有人應弦而倒。海寇心驚膽戰,不敢再犯。他任內平定鹽盜,平服民亂,政紀突出,江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念。南明朝廷本想調他轉任廣東韶州英德縣主簿。因母親病重,且道路堵塞,沒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陰城外砂山腳下散居。

順治二年(1645年),江陰降清,明朝知縣林之驥解印去職,清知縣方亨繼任,循例頒布剃發令。陰歷六月二十八日鄉耆何茂、邢觳、周順、邢季、楊芳、薛永、楊起、季茂、辛榮等人議請留發。方亨破口大罵。眾人大怒,也罵道:「你身為明朝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來做清朝知縣,不知道羞恥嗎?」方亨羞愧不已,暫停所議。

閏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為名,召集地方諸生百餘人及鄉紳、百姓會於文廟。眾人問道:「現在江陰已盡歸順,應該沒有什麼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發了。剛才所差四兵,便為押人剃發之故。」眾人道:「發可以剃嗎?」方亨道:「這是大清律法,不可違背。」說罷就回衙了。諸生許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倫堂共同立誓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正在這時,常州府發來嚴令剃發的文書,其中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話。方亨叫書吏把府文寫成布告張貼,書吏寫到這句話時,義憤填膺,把筆扔到地上說:「就死也罷!」消息很快傳遍全城,立刻鼎沸起來。方亨見士民不從,秘密報告常州府請上司派兵「多殺樹威」。這封密信被義民搜獲,於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斬殺清差,推典史陳明遇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清。

江陰百姓抗清的消息傳開以後,清常州知府宗灝派兵丁三百人趕來鎮壓,閏六月初五日被江陰義民殲滅於秦望山下。其後江陰軍民在陳明遇的帶領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軍的進攻。同時嚴查城中奸細,宣布有能檢舉、抓獲奸細的人,賞銀五十兩。處決了私通清朝的原縣令方亨以及眾多出賣情報、有投敵企圖的奸細,有效的遏制了江陰內部的崩潰。

閏六月二十一,清貝勒、大將博洛命降將劉良佐統重兵包圍江陰城,二十四日,劉良佐作招降書一紙,從東城外射進。江陰軍民公議後,回書拒絕。劉良佐見勸降無效,便四處捕殺城外義兵,企圖斷絕城內軍民外援。七月初一日,開始攻城。城中嚴密防禦,清兵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鍋蓋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百枝(一作三四十萬)。

江陰形勢的日益嚴峻,陳明遇雖忠肝義膽,卻自感缺乏軍事組織才能,於是想起了智勇雙全的前典吏閻應元,想推薦賦閑在家的他代替自己領導守城,因遭到守備顧元泌堅決發對,而不了了之。七月五日的守城戰斗中,元泌登城射敵,放出的箭每每射不到敵人就墜落在地,眾人有所懷疑。其後,他又命令馬矮子偷竊火葯從城上投給敵人,眾人便把顧元泌捉住,同往他住所搜查,果然找到一道清兵文書。於是處死了顧元泌及同犯四十人,從而斷絕了清兵的內應。陳明遇原想請閻應元主持擔負守城重任,如今顧元泌被誅,他舊事重提,眾人一致贊同。陳明遇專門委派十六人連夜出城,到閻應元住所請他出山,應元道:「你們能從我則可。不然,不為你們主持。」眾人道:「敢不惟命是聽?」

九日,閻應元帶領江陰城祝塘少年六百人,執械入城,途經七里廟時,在牆壁上題詩,表達了自己誓死抗爭的決心。入城後,閻應元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會合鄉兵二十餘萬人分班上城,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汪把總守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北門。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閻應元同紳民商議後,委任擅長理財人士負責把城內公私所藏物資分類徵集,統一分配使用。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十一日,清兵攻打閻應元鎮守的北門,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帥劉良佐大怒,命令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之,上將五死四傷,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頭顱,有的墮下摔成齏紛,有的被火箭燒死。主帥更怒,傳令十營內選猛將幾員,步軍三萬,扎雲梯十張,來日分十處上城,如有退者立斬。次日,清兵仍攻北門,城外放炮吶喊,三萬軍造浮橋十條,一齊渡過外城河,分十處登雲梯上城。閻應元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一時間亂石紛飛,炮火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數。某滿人大將自恃勇猛,穿著三層甲,腰懸兩把刀,背背兩把刀,手執雙把刀,親登雲梯,跨上城垛,執刀亂砍。城上守軍用棺木抵擋,以槍刺其身,竟不能入。有人喊道:「刺他的臉。」於是眾人紛紛刺其面,一湯姓童子,持鐵鉤鐮,用力鉤斷其喉管,竹匠姚邇割下他的頭,滿將身子墮落城下。清兵齊來搶屍,城上梆鼓齊鳴,磚石小箭如雨點,清兵又傷亡千餘人。

劉良佐命令軍士索那滿將的頭,閻應元不允。劉良佐願意用銀贖買,命人將銀當面裝入銀鞘吊入城。又命軍士於城下哀號:「還我將軍的頭!」閻應元讓人以蒲包裹一黃狗頭,擲還之,將滿將的頭懸在城上。劉良佐親自帶人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頭扔下。清兵拿了頭回去,與身縫合,掛孝三日。閻應元擊退了北城的攻擊,但知道不日清兵必有更大規模的攻擊。於是積極鑄造守城工具,招青陽弩王黃鳴崗等千餘人,入城造小弩千張、小箭數萬枝,分派給守城軍士。又用季從孝所合火葯敷在箭頭上射人,見血立死。弩長尺余,箭長五寸,百步之外,皆可命中目標。又從獄中放出陳瑞之子,令他製造火磚、木銃。火磚廣三四寸許,著人即燒,木銃類銀鞘,長三尺五寸、廣二三寸,木製,中間藏有火葯,敵人到來時,投下,機關暴發木殼崩裂,鐵菱角飛出,觸人即死。閻應元還親自製造撾弩,用一塊鐵,邊上造幾個鉤子,後面栓著棉繩,拋出勾住敵人,近前斬之。又模仿舊制,製造火球、火箭之類,無不精巧絕妙。所以清兵雖多,每每望城興嘆,戰栗無人色。即使是滿洲兵將也聞之膽落,每次攻城下來都要為倖免不死而大肆慶祝。

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閻應元不從。於是清兵在城下搭建牛皮帳篷,做好長期作戰的准備。十五日,清兵攻東北城,劉良佐命西南放炮,東北掘城,皆用山爬攻城,城內以火球、火箭抵抗。清兵不敵欲退,良佐嚴令方止。閻應元繼續命城內投下磚石,清兵不及閃避,數百人死於城下。良佐慚愧、惶恐。於是搭設三層牛皮帳,守而不攻。帳內有九梁八柱,矢石投在上面,都被反彈起來,不能進入。閻應元下令用人糞,摻上桐油,煎滾澆下,牛皮燙穿,澆在清兵身上,肉爛而死。沒被燒著的清兵驚惶散去,城內用撾弩射向逃散的清兵,鉤中者,即入城中裊首。清兵手足無措,紛紛逃散。敵營以為守城者殺下,命令發射木銃以御,反傷自己的馬步卒無數。無奈之下,劉良佐命令移營至鄧墓。

在堅守的同時,江陰向四方請求援助,黃蜚、吳之葵領兵至太湖,與清貝勒博洛大軍相遇,二人兵敗被俘後,投降清朝。海寇顧三麻子因敬慕閻應元的為人,率舟師來援,苦戰三日後失敗,揚帆遠去。此外,義陽王來援,敗於砂山;秀才金礦會集精勇四百餘人來援,被劉良佐以鐵騎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軍俱沒。外兵屢敗,江陰淪為孤城。即便如此,劉良佐心有餘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擊北城,徹夜不息,城垛在炮火的轟擊下塌陷數丈。閻應元命石匠砌牆,匠危懼不前,閻應元言辭懇切,動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動,於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

十四日,閻應元利用清軍勸降之機,派出百餘名壯士,以奉送「降禮」為名,暗攜火器進入清軍營帳,炸死清軍官兵兩千餘人。十七日夜,閻應元挑選勇士千人出南門劫營,或執板斧,或執短刀,或用扁擔,突入敵營,傷千餘人。及他營來救,應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後,劉良佐再次後撤,扎營在十方庵。

十八日,劉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侶向城跪泣,陳說利害,勸江陰軍民早降。城中皆願以死報國,要他速去。當晚,僧人又來勸降,再次被眾人遣走。十九日,劉良佐策馬來到城下,勸應元道:「宏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轉禍為福,爵位豈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閻應元從容道:「江陰士民,三百年來食毛踐土,深戴國恩,不忍望風降附。應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義所在,絕不服事二君。將軍位為侯伯,掌握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見我江東忠義士民乎?」良佐慚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諭相示,勸江陰士民接受招安。應元怒道:「有降將軍,無降典史。」一聲梆響,火箭齊發,良佐連跨三四馬逸去,嘆息道:「江陰人沒救了!」

清朝親王多鐸聞知江陰久攻不下,極為震怒,他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衣大炮前往攻城。貝勒博洛平定松江後,統率所部二十萬大軍來到江陰城下,他認為劉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卻連一個江陰縣城也攻不下來,無能至極,於是打了他一頓板子。他登山而望,巡視江陰城防後,對手下講:「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則破矣。」他命人綁縛降將黃蜚、吳之葵到城下,命令他們做書勸降,黃蜚道:「我在城中沒有相識,寫了勸降書又有何用?」吳之葵涕淚交橫,仰頭勸閻應元投降,情詞悲楚,應元叱道:「大臣被縛,當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之葵再拜泣下,蜚默默無語。

博洛見閻應元義不可動,發起總攻,分兵先抄斷各鎮救兵,以竹籠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紅掛彩,限三日破城,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輪番攻城不息,閻應元指揮防禦,浴血奮戰,終保江陰城池不失。

八月初,江陰民兵晝夜守御,甚感疲憊。開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處殺掠,民不聊生,為江陰百姓不齒,那些剃發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見,必然痛罵,即使是至親也像仇敵一般。閻應元見城防吃緊,遍取民間亂發,投城下誘敵。清兵驚喜,報告劉良佐。良佐道:「還不能相信,去觀察一下守城的人剃發了嗎?」清兵察探後,方知是詐降。

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於是重新勸降,稱只要拔去大明中興的旗號,四門懸掛大清旗號四面,只殺斬首事者數人,其餘一概不論,即使不剃發,也會撤兵。閻應元看出博洛的緩兵之計,遂道:「只斬我一人?我沒有罪,憑什麼殺我!」議不決而止。博洛又稱只要在四城豎起大清旗四面,也會立刻退兵。閻應元情知有詐,仍不應。前吳軍門督軍王海防至江上,宰牛殺羊與諸將起誓,稱江陰歸順後絕對不許殺掠。他自恃在江陰素有恩信,請纓來勸降,但臨城招撫,卻無人應和。此後攝政王多爾袞曉諭招安,博洛命人用箭射入城中,言明已亡,何苦死守?閻應元命人在書後補上:「願受炮打,寧死不降!」射還給清兵。清廷多次勸降,三城已經開始有人猶豫,但因閻應元鎮守的北門誓死固守,眾意遂絕。

被困既久,江陰城內傷亡慘重,戰鬥力日減,城中石灰斷缺,不能乘夜修城。飯米越來越少,只能靠徵集民間的米以備缺乏,閻應元下令兩日領一次米,不得預先領取。中秋前後,百姓攜壺提觴登上城樓,舉杯痛飲,諸生許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轉曲》,讓善歌的人登高傳唱,以笙笛簫鼓相和。當時天無纖翳,皓月當空,清露薄野,劍戟無聲,黃弩、師鼓、胡琴於西城之敵樓,歌聲悲壯,響徹雲霄。清兵爭著靠前傾聽。或怒罵,或悲嘆,甚有泣下者。歌中唱道:「宜興人,一把槍。無錫人,團團一股香。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江陰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還有許多歌曲,但意思大致如此。劉良佐針鋒相對,命人作勸降詞,讓士卒相倚而歌,自己與幕僚在帳中飲酒,不一會兒,城上炮、箭齊發,遂散去。

二十一日,博洛令數百人,把二百餘座大炮全部搬到花家壩,專打東北城。鐵子入城,穿透洞門十三重,樹亦穿過數重,落地深數尺。當日雨勢甚急,外用牛皮帳護炮裝葯,城頭危如壘卵。城上因敵炮猛烈,見燃火,即躲到圍牆後面。炮聲過後,再登上城樓。清兵看到這種情況,故意放空炮,並讓炮中只放狼煙,煙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只聽炮聲霹靂,認為清兵不能很快進入,而不知清兵已潛渡城河,從煙霧中蜂擁突上,眾人來不及防禦而崩潰。江陰終於被攻陷了。當清兵上城時,一隊民兵對城列陣。清兵怕有埋伏,僵持半日不敢進攻。到黃昏時,城中鼎沸,民兵陣腳散亂,清兵才敢下城。

城破之時,閻應元端坐於東城敵樓之上,要了一支筆,在城門上提到:「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題訖,帶著千人上馬格鬥,殺死清兵無數,欲從西門突圍而不得。他環顧從者道:「為我謝百姓,吾報國事畢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義民陸正先想把他從水中扯起,正趕上劉良佐遣兵來擒,良佐自稱與閻應元有舊,要生擒他,於是清兵把他撈起綁住,沒有殺他。良佐踞坐在明佛殿,見應元來了,躍起,兩手拍應元背而哭。應元道:「有什麼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有一死。速殺我!」博洛坐在縣署,急索應元至堂上。閻應元挺立不屈,背向貝勒,罵不絕口。一卒以槍刺他的小腿,閻應元血流如注,不支倒地。博洛命人把他關到棲霞庵。當夜,寺中僧人不停聽到「速殺我」的聲音,天明時,終遇害。

閻應元死後,家丁猶存十餘人,皆因不降而被殺,陸正先也一同殉難。典吏陳明遇命令關閉縣衙,舉火焚死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自己持刀與清兵血戰,身負重創,握刀僵立,死時,身子倚在牆邊,屹立不倒。訓導馮厚敦自縊於明倫堂,妻與姊投井死。中書戚勛、諸生許用舉家自焚而死。八月二十二日,清兵開始屠城,百姓或力戰到底,或坦然就義,都以先死為幸,沒有一人順從。清軍屠城兩日後「出榜安民」,城內百姓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據《江陰城守後紀》所述:閻應元軀干豐碩,雙眉卓豎,目細而長曲,面赤有須。每次巡城,身邊有一人執大刀跟隨左右,頗有雲長再生之感。清兵望見,以為天神。閻應元號令嚴肅,對苟且偷安、不守法紀的人,必然重加責罰,以警示眾人,即使時鄉紳、豪強也不例外。而當戰士困苦時,他又會親自熬葯斟酒,溫言慰勞;當有人遇難,他親自購置棺木,哭奠而殮葬;接見敢死隊的戰士時,不稱姓名而稱兄弟。遇到重要的任務,必然詢問眾人:「我兄弟誰能完成此事?」有人當路大喊道:「我欲殺敵,苦無短刀。」閻應元馬上解下身上所佩價值二三十金的短刀,為其帶上。閻應元凡事以身作則,誠懇待人,所以士、民都懷德畏威,瀕死不悔

『貳』 松山戰役7000娃娃兵電影是哪個

《我的團長我的團》。
「七千娃娃兵」出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開播,由康洪雷執導,段奕宏、張譯、張國強、邢佳棟等領銜主演。
該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以中國遠征軍歷史為背景,涵蓋了遠征軍遭遇的所有戰爭形態:遭遇戰、阻擊戰、攻堅戰、沙盤戰、對峙戰、渡江戰等,以南天門戰役告終。前所未有地描寫了慘烈殘酷、艱苦卓絕的戰爭圖景。

熱點內容
100元疊玫瑰花 發布:2025-01-18 06:56:07 瀏覽:818
武漢綠植店 發布:2025-01-18 06:51:36 瀏覽:9
花語工程 發布:2025-01-18 06:39:39 瀏覽:624
一束鮮花作文450字 發布:2025-01-18 06:39:34 瀏覽:539
速凍西蘭花 發布:2025-01-18 06:37:15 瀏覽:107
開一個豆花店 發布:2025-01-18 06:36:26 瀏覽:561
梅花鹿的做法 發布:2025-01-18 06:35:00 瀏覽:141
雲夢網上花店 發布:2025-01-18 06:35:00 瀏覽:165
情人節標哈 發布:2025-01-18 06:34:58 瀏覽:744
玉丁香花剪紙 發布:2025-01-18 06:33:33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