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戀的寓意
❶ 布拉格之戀講的什麼意思啊
[檔案]英文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港台譯名:沉重浮生/布拉格小姐的戀人改編自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導演:菲力普。考夫曼攝影:斯文。尼克維斯特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朱麗葉。比諾什、莉娜。奧林、德里克。德林特獲獎紀錄:1988年美國十佳影片之一禁級:XXX [劇情]故事發生在1968年,當時正值捷克在思想、文藝方面都開放的「布拉格之春」時期。托馬斯是一個年輕有為的腦外科醫生,他的私生活放盪不羈,與他有染的女人不計其數。但是,只有畫家薩賓娜被他引為知己。一次,托馬斯在某療養勝地認識了純情少女特麗莎,並把她介紹給了薩賓娜。在薩賓娜的幫助下,特麗莎掌握了攝影技術,後來,特麗莎嫁給了托馬斯。
這天,托馬斯夫婦、薩賓娜與幾位友人到飯店用餐,遇見一些政府官員。托馬斯發表了一番抨擊這些官員的議論,並友人慫恿寫成文章投到報紙發表。
蘇軍入侵布拉格,薩賓娜、托馬斯夫婦移居瑞士。為了謀生,特麗莎與薩賓娜互相當模特,拍了許多裸體照片。不久,薩賓娜為了擺脫瑞士人弗蘭茨帶給她的感情困擾,隻身前往美國,托馬斯夫婦則返回了布拉格。
托馬斯寫的文章給他惹來了不小的麻煩,但他拒絕為那篇文章寫悔過書,於是被醫院開除,夫婦倆不得已去投奔托馬斯過去的一個病人——一個住在鄉下的老人,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一天晚上,托馬斯夫婦與一夥鄉親駕車去鄰鎮喝酒作樂,回程途中不幸死於車禍。
[焦點]在表現「性」的題材方面,歐洲影片往往比好萊塢更少約束。從歐洲的藝術片中,觀眾既能在精神上受到啟迪,又能得到感官刺激,本片即是這樣一部模仿歐洲電影風格的作品。在這部影片中,性場面的表現潑辣大膽,一反美國電影隱晦含蓄的手法。為了使3位主角在展現自己的肉體時沒有負擔,導演特意起用了沒有好萊塢明星背景的歐洲演員。由於影片風格酷似歐洲的藝術電影,以至於很多人誤認為菲力普。考夫曼是一位歐洲導演。
[背景] 1988年,「布拉格之春」20周年。本片即是一部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的史詩式愛情影片。它對於重新審視捷克那段慘痛的歷史具有一定意義。本片改編自捷克流亡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著名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1929年出生於布拉格,年輕時當過工人、爵士樂手,後來致力於文學和電影。昆德拉曾任教於布拉格高等電影學院,這期間,他帶領學生們倡導捷克的電影探索。1968年,蘇軍入侵布拉格後,曾是共產黨員的米蘭。昆德拉受盡迫害,作品也橫遭查禁。1975年,昆德拉被迫逃亡法國,由於他文學聲譽日益增高,法國總統特別授予他法國公民權。昆德拉從此潛心創作,多次獲得包括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在內的國際文學大獎。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歐美文壇對這部小說極為推崇。《新聞周刊》載文說:「昆德拉把哲理小說提高到了夢幻抒情和感情濃烈的一個新水平。」《華盛頓時報》則評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昆德拉藉此堅定地奠定了他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我國上世紀80年代也曾興起過一股「米蘭。昆德拉熱」。
米蘭。昆德拉的著名小說還有《為了告別的聚會》、《生活在別處》、《玩笑》、《笑忘錄》、《不朽》、《被背叛的遺囑》等。在這些小說中,昆德拉尖銳地批判了人類的理性思維。他說:「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他的小說滲透了對個體困境的體驗和關懷,散發著非理性和存在主義的強烈氣息。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體現為對抽象原則壓倒具體事物的媚俗的反對。
本片成本為1700萬美元,原計劃在南斯拉夫拍外景,但是,由於「軍方不願意在南斯拉夫拍攝坦克入侵的鏡頭,因為他們不願意得罪俄國人」,因此,許多外景後來只好在法國里昂及日內瓦等城市拍攝。
瑞典演員莉娜。奧林曾參加過伯格曼的影片《排練之後》的演出。本片中,莉娜。奧林飾演拚命追求獨立性的薩比娜,她的表演頗富戲劇性。23歲的法國著名女星朱麗葉。比諾什亦飾演片中特麗莎一角脫穎而出,她是考夫曼從上百位候選者中挑選出來的。對於丹尼爾。戴。劉易斯來說,本片也是他表演生涯中值得紀念的一部,雖然當時他已因出演《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和《我美麗的洗衣店》等英國電影而在影壇嶄露頭角,本片使他打入了好萊塢,從而拓寬了他演藝事業的空間。
[欣賞]米蘭。昆德拉的原著小說飽含著對人生的省思,巧妙地探討了兩性間十分微妙而又錯綜復雜的關系。《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可說是昆德拉在生活回歸平靜後,對當年影響他一生的重大歷史時刻的回顧,其歷史感及社會意義發人深省。在這部凝聚著他深入思考結晶的作品中,昆德拉由政治走向了哲學,由強權批判走向了人性批判,從捷克走向了人類,從現實走向了永恆。韓少功評論說:「面對著像玫瑰花一樣開放的癌細胞,面對著像百合花一樣升起的抽水馬桶,面對著善與惡兩極的同位合一。這種沉重的抗擊在有所著落的同時就無所著落,變成了不能承受的輕。」本片以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為政治背景,講述了一個風流成性的醫生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情愛糾葛,通過這種游移不定的愛情,向觀眾揭示了在動盪的政治環境中,人對於情感和慾望的狀態,富有哲理性地探討了「靈」與「肉」、「輕」與「重」等永恆的生命主題。在這部影片中,情愛雖然是主線,但卻絕不是中心,而僅僅是在動盪的體制和政治環境下人對於自身的某種證明和宣洩。通過性的表現,我們看到的是深不可及的對生命的悲觀和對慾望不可辯駁的屈服。
米蘭。昆德拉本身就有著較高的電影文化修養,又曾做過爵士樂手,這使他的電影和音樂的因素滲透在他的小說里。有人評論他的這部小說的結構就像是一首弦樂四重奏,書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可視為四種樂器。小說的情節推進和主題再現就如同演繹一首樂曲。這種思維風格也鮮明地體現在由小說改編而成的影片里。
本片出現在美國電影表現尺度逐漸轉變的年代,它的誕生標志著美國電影重返過去的成熟階段,因此在美國燃起了成年人性愛的火花。影片講的是生與死、愛情與責任、道德與權勢。考夫曼用歐洲電影的風格向觀眾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的簡單故事,他打破了昆德拉小說原有的嚴謹先鋒的結構和深刻的思想論述,卻沒有將它草率地改編成一部膚淺的愛情劇,而是將政治寓意與情愛故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口味,為他奠定了好萊塢文藝片大師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