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江調教

牡丹江調教

發布時間: 2024-08-13 06:04:19

1. 誰知道中國刑警學院法醫系教授趙成文的詳細資料

(四)

趙成文作為中國神探也好,神探畫家也好,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同時,他還是學者,還是專家,他是中國刑警學院的刑技教授,北京華夏物證鑒定中心刑貌鑒定專家,痕檢專家,同時,他還是中國高校攝影家學會的會員,攝影技巧高超。

他創立了「形象系列化教學法」,他建了三個實驗室:第一個是國內第一個足跡實驗室,在那裡設置了眾多的足跡樣本,供教學及科研使用。第二個是刑案現場模擬實驗室,這是他帶領青年教師自行設計、安裝的國內最大的刑事案件現場模擬教學中心,為國內首創,包括四個部分:家庭房屋部分、商店部分、財會室部分、辦公室部分。第三個是在法醫系建起的我國第一個刑事相貌實驗室。這個室有五十米長,十米寬。這個室是他親手建起,從設計到繪圖,他全身心地投入。他說,年紀一天天大了,干一天少一天了,要在有生之年,為學院多做些什麼才是。這三個實驗室,曾經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贊揚。至今外國警界學者、人士到中國刑警學院參觀,都不會忘記來看一看這幾個實驗室。他先後參加了四十餘部教材及公安業務參考書籍的編寫工作,發表了四十多篇專業論文。他編寫出版的《刑偵參考手冊》、《刑事案件現場制圖》、《現場勘察筆錄指南》、《現場勘察記錄》、《其他痕跡檢驗學》、《足跡圖譜》、《刑事相貌學》,有的一版再版,有的填補了中國刑事偵察學領域的空白,有的在國外也引起過轟動,於是,他獲得了國內外諸多的獎項……他發明研製了足跡測算尺,獲得了國家專利,已經投產使用;他發明研製了「HCB—I痕跡製版重疊比對儀」,獲得了國家專利,已經投產使用;他發明研製了ZDQ——新型便捷式抓彈器,獲得了國家專利。他還設計製造了槍彈發射點測位尺,他的文章《槍彈發射點測位尺的設計與應用》被收編在《全國第六次圖算學研究會論文專輯》里,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還於1999年由上海計算尺廠製造出了有機玻璃的產品投入使用。

他不是一個考古學家,但是卻在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七千年前人類最早的指紋,創造出一個世界之最;他利用一次次去西安講課的便利條件,多次考察兵馬俑,破解了兵馬俑痕跡之謎,並且寫出了論文,在專業雜志《文博》上發表。除此,他還破解了「開天目」之謎;提出了破解百慕大之謎的最新構想——「岩漿陷阱」之說……公安部為他記二等功兩次。他是沈陽市優秀共產黨員、沈陽市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優秀教師,曾先後兩次被評為公安系統優秀教師……1994年,他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5年獲「陳香梅教育基金二等獎」……

最後,筆者只想說一句話,趙成文這樣的一位警察在不滿六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所帶給世人的驚訝還少嗎?

2. 潘陽個人資料

「網上的東西都是虛擬的,這里的水很深,你把握不住,孩子!」
老藝術家潘長江看到年輕演員嘎子因為直播帶貨備受爭議,他便勸嘎子不要帶貨,結果剛勸完嘎子,自己卻偷偷去直播帶貨賣酒。
此事遭到曝光後,
他多年積累下來的口碑徹底崩盤,還成了大家口中的「潘子」。
而相比他而言,他女兒
潘陽
的人生經歷,也一點也不比他低調,嫁給身家10億富商的潘陽,成了無數人羨慕和嫉妒的對象!
作為潘長江的女兒,潘陽也曾在演藝圈努力過,可惜就算被父親力捧也一直沒能走紅。
和演藝事業相比,她的感情道路卻收獲滿滿,不僅嫁給了億萬富豪,結婚時丈夫還承諾讓她掌握家中財政大權。
如今潘陽已經和富豪老公結婚整整10年,
父親潘長江成了「潘子」,作為女兒的潘陽,是不是真的像當初丈夫說的那樣掌握家中財政大權,成了「潘十億」呢?
一、
潘陽出生於1983年,老家在黑龍江牡丹江東寧,她出生於一個演藝世家,除了父親潘長江是演員以外,祖父潘林生也是從藝的評劇演員。
她的母親叫楊雲,是一個圈外人,楊雲年輕時長得非常漂亮,潘長江遇見她以後,就對她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後來楊雲就一直陪在潘長江的身邊,見證了潘長江的一路成長。
由於父親忙於演藝事業,潘陽小時候便一直跟在母親身邊,在母親的關愛下長大。
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她也從小對文藝產生了濃厚興趣,不過她喜歡的並不是父親從事的表演,而是音樂。
潘長江也不強求女兒跟他一樣學習表演,或者是以後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他看到女兒喜歡音樂,就和妻子幫她找了音樂老師。
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栽培下,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成績優異的潘陽,高中畢業後考入了軍藝藝術學院音樂系,離她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作為典型的「星二代」,
潘陽並沒有因為父親是大明星就變得驕傲起來,更沒有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的星二代身份。
她大學期間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學業上,從軍藝畢業後,她和父親潘長江一樣進入了二炮文工團,正式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而潘長江為了捧紅自己的女兒,2006年,他和自己父親潘林生以及多位圈內好友一起,和女兒潘陽一起合作了《別惹小孩》這部影片。
這是一部喜劇影片,盡管潘陽戲份不多,可作為她的個人首部喜劇電影,加上她是潘長江女兒的這個身份,她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除了參演這部作品以外,音樂科班生出身的潘陽還為這部影片獻唱拍片尾曲,可以說,為了捧紅她潘長江真的費盡心思。
有了第一次拍戲的經驗後,潘陽也嘗到了表演的甜頭,她正式進入了演藝圈發展。
二、
2008年,在父親潘長江的幫助下,努力發展演藝事業的潘陽,
推出了自己的個人首張專輯《大道理》。
盡管這張專輯引起的關注度並不是特別高,但潘陽自己卻很開心,畢竟這意味著她已經實現了自己當歌手的夢想。
同一年,她還參演了《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這部以環保為主題的作品,她在裡面飾演的「錢多多」這個角色,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演藝圈發展了幾年,父親潘長江看到她的演藝事業始終沒有太大的起色,就自導自演了一部叫《能人馮天貴》的電影,專門用來捧她。
潘陽在這部影片中飾演的是一個在底層生活的農民工女孩,在父親的調教和幫助下,把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好的潘陽,終於憑借這個角色收獲了一些粉絲。
更重要的是,
之前演技一直不被認可的她,終於憑借在這部作品中的表現獲得了大眾認可,還獲得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最佳女配角!
事業逐漸走上正軌的她,除了和父親潘長江合作以外,在演藝圈嶄露頭角的她,也開始和不少知名演員有了合作。
例如她和楊志剛等演員合作的《火藍刀鋒》這部熱播劇,就吸引了不少人觀看,在潘長江的全力支持下,潘陽的演藝事業一路順風順水,並沒有遇到太大的挫折。
除了事業穩步發展以外,她在感情方面更是收獲滿滿,她剛在演藝圈站穩腳跟的時候,她就遇到了合適的人。
三、
進入娛樂圈發展沒多久,潘虹就通過相親的方式,遇到了和他年齡相仿的富商石磊,出生於音樂世家的石磊和潘陽一樣,特別喜歡音樂。
石磊在美國留學的時候,
和我們熟悉的鋼琴演奏家郎朗是同窗好友,
可以說,他的音樂素養比很多從事音樂工作的藝人都要高得多。
除此之外,家境很好的石磊還是一名典型的富二代,只不過和大多數的富二代不同,他並沒有那些所謂的「花花腸子」,他是一個感情很專一的人。
潘陽遇上石磊後,她和石磊非常聊得來,由於兩人都喜歡音樂,他們經常一起交流音樂,石磊也會和她說一些在國外留學的趣事。
對於長得年輕帥氣,又有才華,加上家境也特別好的石磊,潘陽特別滿意。
石磊也一樣,
盡管潘長江其貌不揚,個子也不高,可作為他的女兒,潘陽卻出落得亭亭玉立,顏值和氣質都沒得說,
石磊也很喜歡潘陽。
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交談,他們兩人在深入了解後,就自然走到了一塊。
他們雙方家長對於他們的結合也非常滿意,尤其是潘長江,對於女兒潘陽能和石磊這位富二代在一起,他感到由衷地開心。
其實也不怪潘長江會感到那麼開心,畢竟富二代出身的石磊那時候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展得特別好,
據說身家早已超過10億!
盡管潘長江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生活無憂,可要說經濟能力的話,他們家和石磊還是有著很大差距的。
潘陽如果能夠嫁給石磊,那真的稱得上是嫁入豪門了,也難怪作為父親的潘長江會那麼激動。
和石磊在一起後,潘陽一邊努力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一邊和石磊增進感情,感情越來越好的他們,很快便打得火熱,愛得死去活來。
四、
2012年,和石磊愛得情真意切的潘陽答應了石磊的求婚,在這一年和他領證結婚了。
當被問到是怎麼向潘陽求婚的時候,石磊表示:
「和她第一次見面我就說了,我是奔著結婚來的,沒有多麼浪漫,都是實實在在的感情。」
和潘陽領證後,石磊立馬著手籌備他們兩人的婚禮,同年7月29日,石磊在北京一家高級酒店為潘陽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將她娶了回家。
值得一說的是,在他們兩人的婚禮現場上,曾和郎朗是同窗好友的石磊,還親自為潘陽彈奏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學音樂出身的潘陽看到石磊如此深情,身穿婚紗的她也情不自禁的唱了一首《Endless love》回應了對方。
到了深情告白的環節時,石磊送了一塊和田籽玉給潘陽,並且深情地對她說道:
「這是一塊和田籽玉料,還沒經過雕琢,就好像我一樣。」
「今天把我送給你,希望經過你的精心雕琢,把我變成真正的璞玉!」
現場很多人看到石磊的深情告白都被感動到了,而喜歡熱鬧的婚禮主持人則不嫌事大地調侃了一句:
「那家裡的財政大權歸誰管呢?」
石磊想都沒多想,直接說:
「全歸她。」
潘陽聽完後特別感動,不過眼含淚水的她還是調皮地說了一句:
「這么多媒體在這里,你可別說話不算話。」
婚後半年,潘陽就為石磊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石全。
不過和很多人想像中的不同,潘陽生下孩子後並沒有安心留在家裡當豪門闊太,而是一邊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一邊留在演藝圈中發展。
五、
婚後她不再執著於只拍影視劇作品和發展音樂事業,而是在父親的幫助下,相繼錄制了不少綜藝節目,例如大家熟知的《歡樂喜劇人》這檔節目中就有她。
2017年,她更是在父親的帶領下,一起登上了遼寧衛視的春晚舞台,表演了《善意的謊言》這個小品。
除此之外,她近些年還參演了不少大製作的影視劇作品,例如《直擊現場》、《青山遮不住》等等。
在這些作品中表現得非常不錯的潘陽,還得到了不少觀眾和喜愛她的粉絲的支持。
讓人感到可惜和無法理解的是,
盡管潘陽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發展演藝事業,她的父親潘長江更是不留餘力地力捧她,可她就是火不起來,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至於為何會這樣,估計和很多星二代面臨的問題一樣,
在明星父親潘長江的光環下,作為女兒的潘陽,很難發展得比潘長江還好。
六、
當年迎娶潘陽的時候,石磊在婚禮上承諾要將近10億身家交給潘陽掌管,還一度讓她獲得了「潘十億」的稱號!
如今他們已經結婚整整10年,10年過去,石磊到底有沒有實現自己的承諾呢?
其實,石磊當初在婚禮上的承諾並不是開玩笑的,他沒有騙潘陽,
婚後他和潘陽一起開了一家名叫「江南石肆」的會所,他自己擔任總裁,財政大權則由潘陽管。
除此之外,家裡的大事小事他都全部交給潘陽管,至於他為何會如此放心地把一切交到潘陽的手上,除了是出於對潘陽的愛,更多的還是他對妻子的信任。
相比和丈夫一起發展事業來說,潘陽更多的重心還是放在了陪伴和教育孩子上面,她一直在用心扮演著媽媽的角色。
兒子石全在她恩威並重的教育下,盡管如今只有9歲,可也已經非常懂事,這也是石磊最佩服和最放心妻子的一點。
而且潘陽雖說掌管了家裡的財政大權,可她也懂得取捨,並沒有過多地去干涉石磊的一些決定,這也是石磊為什麼會如此深愛她的原因。
相互尊重和包容的他們夫妻二人,婚後這些年不僅沒有出現感情上的問題,如今一家人過得特別幸福。
現在已經38歲的潘陽,依舊在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只不過和父親潘長江不同,她不用依賴這份職業來生活,更多的只是出於對這個行業的熱愛而已。
畢竟她自從嫁給了年輕有為的石磊以後,她就當上了豪門闊太,
就算事業停滯不前,她也一樣能過上好的生活。
而相比她的父親潘長江因為直播帶貨一事被大眾吐槽來說,被富商丈夫寵愛的潘陽,如今真的稱得上是人生贏家了。
友情提示:文章為本人原創內容,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系刪除)

3. 中牧集團牡丹江軍馬場的歷史沿革

1948年,朱瑞在遼沈戰役攻克義縣的作戰中英勇犧牲。為了紀念朱瑞將軍,10月3日,中央軍委命名東北軍區炮兵學校為朱瑞炮兵學校。10月16日,馬場改名為「東北軍區朱瑞炮兵學校軍馬場,這是牡丹江軍馬場第一次易名。鄭新潮繼任場長,隨著隸屬關系的變化,馬場的發展歷程中曾多次易名。1956年10月隸屬黑龍江省農墾局,改名為黑龍江省鐵道兵牡丹江種畜場。1961年10月重新歸屬總後勤部,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牡丹江軍馬場」。2001年9月整體移交中牧集團以後,定名為中牧集團牡丹江軍馬場。
1948年5月和1949年10月,炮兵司令部和東北人民政府,先後撥給馬場20多根金條和16億元東北流通券用於購買種馬,馬場從海拉爾先後買回230餘匹種馬進行繁殖。在此基礎上,又先從日本戰俘營選挑十幾名日本獸醫和畜牧技術人員。其後又選派技術人員參加國家農業部聘請前蘇聯專家在張北開辦的人工授精培訓班學習,並在今後幾十年的育種中嚴格按蘇聯的人工授精操作規程進行配種。 新出生的馬駒,無論從腕力上還是從奔跑能力上,都分別優於民馬。馬駒長大後,馬場人像歡送自己的子女參軍一樣,將其頭戴紅花,、敲鑼打鼓地送往解放戰爭的前線。1949年11月1日,經炮校黨委研究決定,將馬場由營級升為團級,組建臨時黨委。此間,鄭新潮依然任場長。1949年底和1950年初,經省政府和炮兵司令部批准,馬場將原來的買草點—肇東牧場和日偽時期的興安牧場—內蒙古扎蘭屯牧場接收作為分場。一年多以後,這兩個分場分別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馬場和第三軍馬場,牡丹江軍馬場為總場。以後這兩個場又分別改為肇東軍馬場和扎蘭屯軍馬場,並從肇東軍馬場分出四方山軍馬場。在此後的幾十年裡,牡丹江軍馬場先後為兄弟軍馬場輸送數十名場級幹部和數百名技術幹部,當時,軍馬場是全軍馬業技術人員的搖籃。有的轉業復員後在全國各地方發揮了作用。 1950年10月1日,時任東北人民政府主席的高崗,在沈陽慶祝建國一周年集會上,騎著牡丹江軍馬場選送的名為「日門」的日本血統馬檢閱部隊,煞是威風凜凜,所見之人無不誇贊此馬培育得好。1951年6月4日,毛澤東主席親自委任的中央軍委馬政局顧問——前清皇親載濤,在軍委辦公廳辦公室副主任胡小關和馬政局(籌)局長鄭新潮的陪同下視察馬場。傳達了「十年馬政規劃」,觀看了馬匹調教,登上「閱馬台」檢閱軍馬,並揮筆題字「牧馬山莊」。1952年8月1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天壇舉行「八一」運動會,馬場派李樹德等6人帶賽馬參加了跳障礙、鑽火圈、跳板凳、跳高等項目,奪得第一名,獲銀杯獎。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首長觀看了比賽。1954年8月,解放軍總後勤部批示:牡丹江等各場從即日起實行企業化管理,廢除軍事供給制,部分現役軍人辦理復員轉業。這一年,由於引進前蘇聯純種馬87匹,育種方針由「改良民馬」轉為「純種繁殖」,採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用洋種公馬與三河馬、草原蒙古馬進行雜交改良,培育出洋雜馬駒1000餘匹。為了更好地適應戰爭需要,從1963年起,軍馬場在發展軍馬的同時,積極繁殖和發展吃料少、耐粗飼、抗病力強的軍騾。同時還按照總後勤部制定的符合戰爭需要的「五大標准」要求培育軍馬和軍騾,重新調整了養馬布局,將飼養方法由「舍飼」為主改為以放牧為主。在牡丹江軍馬場的幾十年養馬史上,在曾三次遭受大規模「馬傳貧」瘟疫的影響下,累計生產軍馬和軍騾12.5萬匹,為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對越反擊戰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於促進民馬改良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4. 幫我舉個例子

一、一個"弱智"的研究生 一個"禁閉"孩子的母親 一場失敗的教育"實驗"

7月,湖南湘北某縣。

一則消息令整個縣城感到震驚。

「那個天才連研究生都沒畢業就回家了,生活上的智商還不如十來歲的孩子!」

引起話題的少年叫嚴永明,8歲上中學,13歲便以高分考進大學,17歲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20歲肄業回家,現在21歲。 學習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集於嚴永明一身,其僅有高中文化的母親李臘梅從中起了關鍵作用。

跳級跳過了童年

7月6日晚,嚴永明在家中與記者對面而坐。他已在家裡悄無聲息地蹲了一年。

他的手不停地搓著褲腿,間或拿起桌上的西瓜放進嘴裡,直吃到露出白瓤,然後把瓜汁抹在身上。

他說話十分有限,加起來不會超過100個單詞———「謝謝哥哥、謝謝叔叔」,「是的吧」,「我不知道」……眼神極少與人正面接觸。

嚴永明家中的牆壁上殘留著一行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行字,像標簽一樣烙在了嚴永明身上。

1983年出生的嚴永明2歲就掌握了1000多個字。兒子的過人才智,極大地膨脹了母親的理想。母愛從此像掘井機一般沒日沒夜地挖掘著他的潛力。他的生活中,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夥伴,也沒有玩具。

1991年10月,8歲的嚴永明跳到了縣屬重點中學,也跳過了他的童年。「學生就得讀教材,就得圍繞教學計劃、高考提綱這根指揮棒來轉。」李臘梅總是這樣說。

「讓他母親陪讀是個錯誤」

為了讓小永明在高考中一鳴驚人,李臘梅把他生活上的事全部包辦了,甚至連吃飯也喂。兒子稍微不服,就「武力」制服,丈夫干預也無濟於事。

1996年9月,13歲的嚴永明躋身湖南湘潭大學物理系新生之列。

學校考慮到嚴永明年紀小,把李臘梅接去陪讀。學校破例給母子倆安排一套一室一廳的住房,還安排李臘梅在物理系做勤雜工,每月有幾百元收入。

二、從中國科大「神童」的命運 看造神的失敗

7月1日上午,那些穿著短褲和球鞋的中年男人站在母校寬闊的草坪邊互相拍照。這是中國科技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分別26年之後的首次班級聚會。在合肥的烈日下,昔日「神童」們溫和有禮,神態自信。他們中有一半以上來自國外,卻仍對這所學校頗感自豪,渴望著能為它做點兒什麼。那些要做的事情包括:為校友基金會捐上幾筆款項,開辦幾場講座,以及為自己的班級樹立一塊價值10萬元的紀念雕塑。雕塑將刻有每個成員的名字,包括張亞勤,也包括寧鉑、謝彥波和干政。
不過,在他們身後的校史館里,關於這個班級的陳列卻沒有這么一視同仁。作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亞勤的名字在陳列櫃中非常醒目。與此不同的是,在幾張有寧鉑、謝彥波和干政出現的圖片下面,他們僅僅被寫作了「少年班同學」。
這3位當年家喻戶曉的「神童」的命運,發人深思。

「那是寧鉑和謝彥波的時代」

從舉薦信發出的那一刻起,這命運就註定無法逆轉。
「那是寧鉑和謝彥波的時代。」中科大校友、盛元國際投資公司董事長張樹新回憶說,「那時他們在整個國家都是絕對的明星。」
1978年,整個中國的報紙、雜志、電視都在報道寧鉑。
據當時的報道,寧鉑2歲半時已經能夠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5歲上學,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葯,8歲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幾乎一夜之間,這個戴眼鏡的神奇少年為整個國家所熟知。

他被稱為「神童」

受寧鉑影響最深的是當時的孩子們。這個超乎尋常的「神童」刺激瞭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促使他們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相當多的孩子因此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多麼平凡無奇。一些受到激勵的孩子效仿寧鉑,開始超前學習並跳級,另一些孩子則倍感壓力。
「當時父親拿著報紙,對我說,『看看人家寧鉑,再看看你!』我立刻覺得,如果寧鉑願意做他的兒子的話,父親一定會把我像垃圾一樣丟掉。」多年以後,畢業於北大物理系的習路平回憶說,「那種痛苦、傷心的感覺我至今不能忘記。」
類似事例決非個案。寧鉑在1980年代早期的影響力是如此之高,以至20多年後,有人把他與張華、朱伯儒並列為當年的「時代人物」。
一切都源自一封信。1977年,寧鉑父親的好友、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致信當時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舉薦這位江西贛州八中高二級的少年天才。其時,中國百廢待興,舉賢正是要務。當年11月3日,方毅副總理批示當時為中科院下屬單位的中國科技大學:「如屬實,應破格收入大學學習。」
中國科技大學派人到贛州考察寧鉑,准備進行「破格」的教育,接著又為此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大學少年班。
當時聰慧的孩子並非只有寧鉑一個。「在贛州八中,當時就有許晉、潘辛菱和陳英3人與他不相上下。」當時的班主任余深貴回憶說。在中科大特別組織的考試中,排名第一的是許晉,寧鉑只考了第二名。
不過,這並沒有阻止寧鉑被公眾看成是「神童中的神童」。從舉薦信發出的那一刻起,這命運就註定無法逆轉。1978年3月,寧鉑和謝彥波由此來到了中國科技大學。而其後25年中寧鉑不斷想要離開,卻始終沒有成功。
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後來它被認為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議。「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等觀點在會議上重新提出。閉幕式上,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發表了書面講話《科學的春天》。這一時期後來即被稱為「科學的春天」時代。
整個國家對科學的熱忱,使得對寧鉑的各種贊美也達到了最高峰。
1978年春天的一個早上,後來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的張亞勤在《光明日報》上讀到一篇報告文學。看完之後他激動了整整一天,然後又整晚沒有睡覺。這是他第一次知道「神童」寧鉑的事跡。幾天之後,張亞勤跳了級。6個月後,他也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這一年最吸引讀者的新聞是,13歲的寧鉑與方毅副總理下了兩盤圍棋並獲全勝。報刊上發表了寧鉑在中科大校園葡萄架下讀書的照片,這個葡萄架很快就成了新生和外來客必須參觀的地方。在紀錄片里,寧鉑率少年班同學仰望夜空、為同伴們指點星象的鏡頭留在了很多人的記憶中。
人們對寧鉑的興趣之濃厚,已使報紙的傳播能力不能匹配,他的故事甚至成為了手抄本的題材。
在這一年,就讀於安徽省廬江中學的干政看到了這些手抄本中的一份。在考入少年班之後,干政告訴老師,他是受寧鉑的影響才來到這里的。他記得那份手抄本被太多的人傳閱,紙張又破又舊,邊緣卷了起來。
同樣,謝彥波也被「選中」了。「宣傳寧鉑是因為他最有名,」一位當年的少年班校友說,「宣傳謝彥波則是因為他年齡最小。」
很快,謝彥波天真的微笑、算術板書的背影,也出現在了媒體刊登的照片上。其後幾年中,中國科技大學的招生廣告上都有他的身影。盡管他還系著紅領巾,又是一個畏懼與人交往的孩子,還是被安排經常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
相比之下,干政當時受到的宣傳並不多,不過這只是與寧鉑和謝彥波相比而已。在當時一本名為《神童的故事》的暢銷書中,就寫有「干政切瓜」的故事:當時少年班的招生老師提問干政,對一隻西瓜橫豎各切多少刀,那麼會留下多少塊西瓜———數字不斷上升,12歲的干政卻始終對答如流,直到招生老師驚其為天才。
許久之後接受媒體采訪時,寧鉑曾經說,自己是時代需要的產物。如今,謝彥波也持相似的觀點。
他們都曾表示,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他們決不會再讀少年班。
個中原因,正是多年以來甚少公開過的事實:在那寧鉑與謝彥波的時代,兩個主人公自己卻忍受著苦悶的煎熬。

寧鉑的「逃亡」

25年中寧鉑不斷想要離開,卻始終沒有成功。
直到畢業之後很久,寧鉑還在不斷地回憶自己赴中科大報到前一天的那個上午。那天他被倪霖叫到了家裡———一切因倪霖的舉薦信而起。倪霖說,自己對他有兩點擔心。這兩點是:
1.寧鉑被捧得太高,如在天上,希望他自己能夠清醒認識;2.跟別的孩子不同,寧鉑早熟,早戀傾向嚴重,盡管他的父母都還沒覺察到這一點。倪霖警告說,如果寧鉑去招惹女孩子的話,那麼最終受害的將是他自己。
寧鉑在1994年說:「遺憾的是,那些年我幾乎把這些話給忘了。」
在寧鉑自己看來,青春期是把雙刃劍。比當時大多數孩子早得多,寧鉑11歲就進入了青春期。這使得他相對成熟,在學習時擁有比同齡人更強的自控能力。不過發育與年齡之間的落差,似乎又讓他備嘗苦悶的滋味。
他多才多藝,興趣廣泛,不僅擅長圍棋、中醫,還是張樹新組織的「星期天」詩社的成員。盡管如此,以當時中科大11∶1的男女生比例,以及他的比別人更小的年紀,實現浪漫憧憬的機會還是相當渺茫。另外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是,他身材矮小,在女生面前的魅力值並不高。
真正的苦惱大約出現在16歲左右。「當時明顯地看得出來,他對女孩子感興趣,」張樹新回憶說,「但是他就那樣———我是寧鉑啊———不說,綳著。」
她對寧鉑的印象是,極端自尊,又極端自卑。不過,她相當欣賞寧鉑的一點:盡管看上去似乎不通人情,實際上他卻相當紳士。
對於當時的少年班來說,類似的問題並不典型。入學時謝彥波11歲,干政12歲,他們的青春期焦慮還要在幾年之後才能出現。
大多數孩子是如此之小,以至班主任汪惠迪不得不在早上幫他們沖奶粉,有時還要為每人煮上一個雞蛋。除了白天的文化課之外,下午她還要給他們加上一節當時學校里還沒有開展的體育課。晚上她要去查房,替他們關燈。
即便是在「神童雲集」的少年班裡,寧鉑的聰明程度也讓大家欽佩不已。不過,他在課業方面的表現並不出色,不及格的科目甚至多過了一般同學。然而外界的贊美仍在繼續,公眾意義上極具天賦的寧鉑形象從來就沒有被否定過。
「其實當時寧鉑就不行了。」27年後,當年的同學彭興說,「他的成績很一般,而且表現出來的性格很怪。」
盡管如此,一條通往聖殿的道路一直鋪到了寧鉑和謝彥波的面前。這座聖殿就是在當時中國科學界紅極一時的理論物理。
寧鉑、謝彥波和干政3人的專業都是理論物理。干政顯然適合這一領域,CUSPEA考試的優秀成績就是證明;謝彥波的天賦更為明顯,甚至在很多年裡被周圍的人半開玩笑地稱為「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相比之下,寧鉑與物理學的結緣卻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錯誤。
在贛州八中時,寧鉑的物理成績就在各科目中較弱,更重要的是,他對它缺乏興趣。
入學一年後,少年班學生開始選系。寧鉑告訴汪惠迪老師,「科大的系沒有我喜歡的。」汪惠迪幫寧鉑打了一份報告,請求調到南京大學去學天文。這是他第一次試圖離開科大,也是失敗得最乾脆的一次。「因為科大不願意放走這個名人。」如今汪惠迪說。
她把報告交給了教務處長,報告立刻就駁回了,原話是,「既來之,則安之。」
對天文學的愛好受阻之後,寧鉑把它轉向了對神秘主義「星象學」的研究。在中科大內部,寧鉑的「怪異」的名聲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此。彭興覺得,寧鉑後來對宗教和氣功的執著似乎與這一時期的愛好也有關系,「當時他就神神道道的。」
離開少年班16年後,寧鉑曾私下回憶說,自己當時的痛苦主要還是來自於輿論的過分渲染。
「在很多場合,人們要求我七步成詩。」他說,「那時我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長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順從、克己復禮,因此痛苦充溢著我的內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壓抑自己的個性中度過的。『神童』剝奪了我許多應該享有的生活和娛樂的權利。」
本科畢業之後,他留校任教,並在19歲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講師。不過,這已經是他能創造的最後一個記錄了。
1982年他第一次報考研究生,但報名之後就放棄了考試。第二次,他前進了一步,完成了體檢,然後放棄了。第3次,他又進一步,已經領取了准考證,但是在走進考場的前一刻又退縮了。後來他對別人解釋說,他是想證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樣才是真正的神童。不過汪惠迪以及身邊的很多人卻認為,他只是過分地恐懼失敗。
在第3次退縮時,學校的一位老師抓住了他,逼他去考,他聲稱,再逼的話他就逃跑。
寧鉑一直想逃跑。他很少做物理學科的研究,卻把大量時間用於圍棋、哲學和宗教。1980年代後期,在科大天體物理系的課堂上,他開始向學生詢問托福考試的情況。1989年、1990年、1991年,他連考3次托福,均未過關。1988年結婚之後,他練習氣功,吃素,與常見的生活習慣漸行漸遠。1993年,因為與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門,四處游盪了半個多月。這之後兩年間,他一度下海,最遠跑到了海南,最終卻不得不回到科大。
1998年,寧鉑參與了一次央視「實話實說」節目,探討「神童教育」。當年的一則報道說:「節目錄制期間,寧鉑頻繁搶過話筒發言,語速很快,情緒激烈,猛烈抨擊『神童教育』。周圍觀眾不時發出笑聲,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寧鉑。」「第一神童」的傾訴已經無人傾聽,屬於他的時代徹底煙消雲散了。
2002年,寧鉑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他又一次失敗。
再一年後,他成功了。

終生的缺陷

在朋友們面前,謝彥波健談而放鬆,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與決定其命運的人相處。
彭興生於1963年1月,入學時16歲,是少數的幾個超過15歲年齡限制的學生之一。入學之後他接受的任務之一就是「看著」謝彥波。
謝彥波年齡小,自理能力差,自視甚高,尤其不懂如何與人交往。入學時他剛剛11歲,此前只有小學5年級的人生經驗。在中國科技大學流傳甚廣的一個傳說是,第一次走進校門時,他還在滾動一隻鐵環。
謝彥波受到困擾的時間要比寧鉑晚得多。他回憶說:「在少年班的最初階段我年齡還小,對外界的宣揚沒什麼太多的感覺。」第一個學年過去後,打牢了基礎的謝彥波選擇了物理系。從此,這個系著紅領巾的大學生的潛在天資得到了充分表現,一路成績驕人,直到畢業。
不過,從入學時起,老師和同學們對謝彥波的擔憂就從沒消散過。
「人際關系這一課,心理健康這一課,整個班級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問題就尤其嚴重。」汪惠迪老師說,「他們在上學時沒能養成好的心態,沒有平常心。這種缺陷不是一時的,而是終生的。」與此對應的是,一些當年的少年班成員承認,他們至今仍缺少人際關系方面的能力。「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少年班同學秦祿昌說,「一旦過了那個年齡,這一課就永遠補不上了。」
在朋友們面前,謝彥波健談而放鬆,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與決定其命運的人相處。1982年,謝彥波提前一年大學畢業,15歲在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跟隨於淥院士讀碩士,18歲又跟隨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讀博士,被看好在20歲前獲得博士學位。不過,這段最為春風得意的時光,卻成為他人生轉折的開始。
「他沒能處理好和導師的關系,博士拿不下來,」汪惠迪說,「於是轉而去美國讀博士。」
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謝彥波可謂因禍得福,得以跟隨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學習,後者在1976年因為在凝聚態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在沃德羅普的著作《復雜》中,這位教授被描述為一個深邃而傲氣的人。
對安德森來說,謝彥波的性格中有著令人無法容忍之處,那就是比他本人還要傲氣。
「我的論文不討他的喜歡,」謝彥波說,「寫的是他的理論的不對。」
在普林斯頓的中國同學圈子裡,謝彥波與導師不睦,漸漸成為公開的秘密。
本來,事情並非毫無轉機,可是恰在這時,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北大留學生殺死美國教授事件。當人們意識到應該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時,謝彥波被懷疑為潛在的危險。中國科技大學的一位副校長決定讓謝彥波回國,這意味著後者的留學生涯的結束。這件事情後來在中科大內部爭議頗多。
此前有傳聞說,謝彥波曾用手槍或菜刀威脅過安德森。記者就此向謝彥波求證,他神情自然地予以否認說:「那我沒有,我沒有。」
同樣鎩羽而歸的還有干政。他與謝彥波的軌跡驚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頓,都是學理論物理,都是與導師關系緊張。
回國後,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師找到了干政,表示他可以回科大讀博士。令大家驚訝的是,干政拒絕了。幾年之後,在家賦閑已久的干政又表示想到科大工作。這一次科大沒有同意,當時科大聘用教師已有新規定,博士文憑是必要條件。
就在4年前,汪惠迪老師還勸干政再去讀博士,干政表示不想讀了,他不信再花一年時間還找不到一份工作。
這一年的努力最後也化為了泡影。在此期間,他的精神疾病時好時壞。最終,干政被自己禁錮在了與母親共同居住的房間里。
相比之下,謝彥波的「運氣」要好一些。他以碩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師的工作。很快他結了婚,沒有什麼積蓄,分到了一套樓下總是有人打牌的小房子。在持續不斷的煩惱中,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才結束了往日的夢想。

做不成普通人

寧鉑的夢想之一就是做個「普通人」。如今看上去,這一夢想已經難以實現。
多年以後,每當談及少年班,中科大校方必定提起張亞勤,以證明少年班教育的成功。少年班同學彭興認為,後者的成就恰恰得益於當年的默默無聞。
「其實他和謝彥波的情況差不多,剛來的時候年紀都小,基礎都不行,跟著課程都很吃力,但是天分比較好。」他說,「他們倆的差別,就在於謝彥波被宣傳得太多,心理壓力大,人也容易張狂。張亞勤受到的宣傳就很少。」
對於3位「神童」的人生路,當年的班主任汪惠迪感到難過,但是並不覺得意外。「當時各個方面的因素,宣傳、壓力、體制、教育方式,都對這幾個特殊的孩子不利。」她說,「可是,我們眼看著一切發生卻無能為力。」當時她不希望這幾個最有名的孩子受到太多的報道,也一再告誡他們一定要把自己當作普通人,但均收效甚微。
「那個年代需要一個寧鉑去喚醒人們對於教育和科學的重視,這種需要形成巨大的壓力,最終卻壓垮了寧鉑。」秦祿昌說。
當年的秦祿昌在那個著名班級里不受矚目,如今則在美國北卡大學物理系和材料系擔任教授,因其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而被稱為「納米博士」。
在6月30日的同學聚會上,有些當年的少年班同學說,這也許是人生的宿命,因為3位面臨問題的昔日神童在童年時期都曾經表現得比較孤僻。不過,立刻有人反駁說這不是問題,「就本來的性格來說,少年班裡有幾個開朗外向的?」
當年的少年班同學,如今供職於舊金山議價金融機構的裴益川說,人生路上變數太多,很難說清楚什麼才是寧鉑等人的麻煩的真正製造者。
「也許我們看到的都是皮毛呢?」他說,「也許這是高智商群體中必然出現的宿命呢?」
程陸華的看法與此接近。她是寧鉑的前妻。她也相信,造成寧鉑等人的問題的因素是無限復雜的。正因為這一原因,在前些年,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反對矯枉過正,與前夫的思路一直存在分歧。她像別的家長一樣,要用約束的、規劃的方式培養孩子。寧鉑則堅持,決不應該設計孩子的未來,應任其自由發展,哪怕孩子最終只能做個普通的人。他對孩子惟一的教化是,不以自我為中心,要真正地去愛人,關心人。
實際上,在成年之後,寧鉑的夢想之一就是做個「普通人」。如今看上去,這一夢想已經難以實現。
張樹新說,寧鉑等人的麻煩,恰恰在於沒有人會把他們當做普通人看待。實際上,即便是在1996年前後,一些媒體報道寧鉑「只成為了一位講師」之時,眾人的嘆息仍然基於這位「少年天才」擁有著傑出稟賦這一前提。
9年之後,情況又大不相同。如今人們已經忘記了追問寧鉑、謝彥波和干政的去向。他們的名字幾乎不再出現在新聞之中。即便是寧鉑的父親寧恩漸,也已經放棄了過去的所有幻想。他現在的期望只是,兒子能夠重新回到科大工作。
「寧鉑還在學習,他還沒有完蛋。」這位父親倔強地說,「我相信他有一天會回來的。」
寧恩漸拒絕透露兒子的行蹤,因此記者最終也沒能找到寧鉑。在網路上搜索他的相關信息,同樣沒有任何線索。
只是在一家網站上,記者找到了寧鉑建立的一處同學錄,成員只有孤零零的一個,就是他自己。網站記錄的建立時間表明當時他已出家為僧,不知身在何處。那是2004年元旦的晚上。

熱點內容
花語有你在 發布:2025-01-17 00:13:58 瀏覽:524
玫瑰花圃 發布:2025-01-17 00:12:37 瀏覽:447
盆栽容器圖案 發布:2025-01-17 00:04:26 瀏覽:134
手拿紫羅蘭 發布:2025-01-17 00:03:41 瀏覽:933
櫻花櫻花想見你日文名 發布:2025-01-17 00:00:15 瀏覽:117
鈴蘭花的素描 發布:2025-01-16 23:49:42 瀏覽:933
七夕特別節目董卿 發布:2025-01-16 23:49:39 瀏覽:73
找一束鮮花 發布:2025-01-16 23:41:24 瀏覽:32
單包荷花煙 發布:2025-01-16 23:38:23 瀏覽:227
櫻花大臉貓 發布:2025-01-16 22:49:51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