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花》的感受
① 《____,觸動了我的心靈》的作文
母愛,觸動我的心靈
藏羚羊是一種強悍的動物,在青藏大草原生活著,是那兒一顆璀璨的明珠。可是你知道嗎?瀟灑的藏羚羊也有催人淚下的一面。有一篇文章名叫《藏羚羊的跪拜》,我讀過這篇文章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講述了一個在青藏高原中捕獵的獵人,有一天早晨,他從帳蓬中走出來便看見一隻肥壯的藏羚羊。他欣喜不已,忙拿出獵槍,瞄準藏羚羊。突然那隻肥壯的藏羚羊朝獵人跪了下來,眼睛裡流出兩痕淚水。獵人驚呆了,在他三十年打獵生涯中第一次見到如此情景,心不僅軟了下來。可是獵人必竟是獵人,只見他眼睛一閉,扣住扳機,藏羚羊隨聲倒下。打死之後,獵人並沒有馬上處理,而是一連過了好幾天才動手。當他剖開藏羚羊腹部時,驚呆了:發現羚羊的子宮里有一隻小羚羊已經成型,原來藏羚羊的跪拜是求放自己孩子一條生路啊!獵人的屠刀「咣當」地掉在地下,從此大草原上消失了獵人的影子。
我被那位母親深深地折服了,她讓我明白母愛是那麼的偉大!我相信藏羚羊媽媽知道哀求那鐵石心腸的獵人有多大風險,可是如果逃跑了那連活的一絲希望也沒有啊!如果沒有孩子,也許藏羚羊會逃跑,但它有孩子,它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才做出如此下策的。母親做的一切何嘗不為了孩子呢?
想想那偉大的藏羚羊母親,我媽媽的影子也浮現在我的腦海。媽媽對我的愛無微不至,與我形影不離,為了我,她寧願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聽說媽媽懷我時,吃盡了一切有營養的東西。媽媽最喜愛吃火鍋,可看書上說吃腥辣食物對胎兒無益,媽媽忍著口水度過了十個月。媽媽特別厭惡核桃的味道,但是核桃對胎兒有營養,媽媽為了我,只好「舍己為人」了。
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她們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子女身上,甚至會為自己的孩子獻出生命,就像那位藏羚羊母親一樣。每當我想起藏羚羊跪拜的情景,我的心就被震憾,我忘不了那兩痕晶瑩的眼淚,更忘不了那跪拜,因為那充滿著令人心酸而又偉大的母愛。
有支歌唱得好:「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是啊!母親多麼偉大,多麼重要。
流雲,觸動我的心靈
看雲,就是解讀生活。看那流雲飄忽不定,蒼穹底下立著小小的人影,每個人都在看雲,每個人都在經歷看得見摸不著的生活。
不同的人,看雲看出不同的形狀色彩;不同的人,對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態,人對生活的追求便不一,於是生活便因了答案的豐富而多姿多彩了!
生活,一個多大的概念?縱穿古今,橫越中外。總之,它無處不在無所不包。
花木蘭的人生字典有孝勇二字,這便是她對生活的答案,於是身披戰袍的她終於演繹了一首感古動今的千古絕唱!
古今中外,那難計數永卧沙場的將士,與敵人殊死搏鬥不言退縮,因為他們對生活的答案就是:是軍人,就要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生活便因此抹上了濃重的豪情壯志。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白頭詩人的回憶正是他苦苦找尋了一生的答案不能求解而對年輕追尋人生答案的滄桑寫照。生活的活頁里,又寫下了壯志難酬的悲劇英雄的一筆。
四百年前羅馬鮮花廣場上被熊熊烈火燒死的那個不屈的靈魂,畢生信守的人生答案便是堅持真理,幾百年後的世人在仰望真理的同時,大生活里又有了關於真理的動人色彩。
不甘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在仕途不如人意的迷惘中,從「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於是在廣闊山水中揮灑不羈情懷,揮毫成就一篇篇傳世文章。
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的一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閃光歷程,這也是他對生活唯一的答案,所以當他的骨灰撒向滾滾浪濤時,億萬人民痛哭失聲,永遠銘記這一偉大靈魂。
唐太宗的目光深遠地看到了回紇的牙帳,吐蕃的城堡,他明白,統治的穩定首先要有民族的和睦:他的答案不同於成吉思汗的繼任者們。於是,皇城的大門打開了,迎來了高原的氣息、蒼山的風、洱海的浪、東北的大風雪。於是,這個封建君主的人生便以獨特的姿態立於歷史祠堂中。
不同的歷史人物作出了不同的人生答案,演繹出的,是一部豐富的歷史。而生活的豐富與美好,還在於有差別的創造,當然,它也源於對事物不同的答案。一畝快要豐收的麥子,農人看到的是飽滿的麥粒,梵谷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詩人看到的是色彩與海浪的組合……於是社會的物質大廈與精神大廈便拔地而起,生活便豐富堅實。
朋友,走過歷史的煙雲,你對生活有什麼答案?你將如何面對現實?你將以什麼姿態去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別忘了,我們正年輕,「看雲」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尋找一個理性的答案,讓我們追,讓我們飛。生活要我們去創造,美好的未來是我們自己的!
《夕陽,觸動了我的心靈》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觸動了許多人的心靈,這種觸動源於李商隱對夕陽無限美好的熱愛。但前不久的一次邂逅夕陽也令我對夕陽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夕陽,這樣一個殘缺的太陽,從那一刻起觸動了我的心靈。
周六,快樂的鈴聲響起,同學們個個都歡呼雀躍的背起書包準備回家。而我卻無力的趴在桌上不願動彈,為何?為了一張令我汗顏的化學試卷,為了令我無言面對老師的76分。本想再反思一會兒,卻被勞動委員以要拖地的理由趕出了教室。站在走廊上,仍舊是趴在欄桿上。淚已流盡,我只是數千次的詰問自己為何如此粗心大意。我渴望,渴望上帝贈與我一顆「後悔葯」,令我重新再考一次。抬起頭,望著自己平日里喜愛的藍天。剎那間,這個不經意的抬頭卻令我發現了食堂邊老樹中的一小束陽光,順著光,尋找光源。是夕陽,是西下的夕陽。這般景色,難得一見。一顆老樹,沒有綠葉卻在樹梢處擁有一個太陽,火紅火紅的。夕陽把天空的淺藍也染成了暗暗的淡紅。當我還沉浸在此般美景中時,再抬頭,怎麼太陽就變半個了?我不甘心只欣賞半個太陽的落下,於是我飛快間跑到三樓,抓起欄桿,一睹她的芳容。或許是這難得的美景令我不得不將心中的不快與失落暫放一邊。當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陽時,我居然還開心的笑了。看著夕陽美景,腦中突然閃過一連串的疑惑:今天為何會這樣在不經意間逝去?明天又會怎樣?還會這般宜人的夕陽美景嗎?
然而頓時間,我明白了:對於那些未知的事物,我們才是主宰者。明天會怎樣是由它的主宰者來決定的。旭日會東升,夕陽會西下,這是亘古不變的事實。不在乎明天是否會有日出壯景和日落美景,只要你心裡有個太陽,同樣的道理:不在乎中途是否會跌倒,只要你心中有個信念。淚干、漫天的幻想總是無濟於事的。唯有不斷的總結經驗,在山重水復中磨練意志,這樣便可安然的等待柳暗花明的欣喜。
不知不覺中,夕陽已不復存在了,寧靜的校園中唯有一個被夕陽觸動了的少年的響亮聲音:「回家嘍!」
《一句話,觸動了我的心靈》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說「老人永遠是寂寞的,……活得越久,意味著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那時,我不太懂,老人寂寞嗎?為什麼從不表現在臉上?(用問句提出自己的思考,亦可引發讀者的思考。)
一個酷熱的夏天,讓我明白老人的寂寞往往是被我們忽視的。(過渡自然,引出下文。)
爺爺,他不喜歡城市加速度的生活和喧雜的氣氛,效仿陶淵明歸隱田園。於是,他成了孤單一人。(此句缺少必要的交代,爺爺歸隱田園,家人反應如何?為何讓他孤單一人?)
那個夏天,我陪著他,看電視。電話鈴「呤……」的響了,我一接,又是爸媽,在這住了幾天,就已經想我想得睡不著,一天兩個電話還不夠。按常例,聽完電話便掛了。坐在一旁的爺爺問:「是你爸,還是你媽?」我笑了笑,說:「是媽!」他嘆了口氣:「水總是往下流!」對於這句話,我二丈的和尚摸不著頭,「爺爺,什麼意思?」他說:「我一個人住在這,電話十天才響一次,而有了你,電話三天就可以響十次!」(能運用對比的寫法,表現爺爺的失落,值得肯定,只是爺爺的動作、神態是不是可以刻畫得更細致更傳神呢?)
這句話,深深的觸痛了我的心靈。的確,對於爺爺來說,同代的人一個接一個的去了,朋友越來越少,對於家庭成員來說,也是如此,子女都獨立,有了自己的家,去了別的城市,有誰還會關心老人。(此段應該展開,補充一些具體可感的事件或畫面,把老人的寂寞深刻地表現出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引發下文對主題的揭示。)
趕快為老人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桌的山珍海味;,也許是一枚親手採摘的野果;也許是一束美不勝收的花;也許是一張問候的小卡片;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在「孝」的天平上,它們是等值的。(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給予,而是精神上的慰藉。對主題的挖掘是不是還可以更深一點,更透一點。)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
② 小花電影觀後感
去年秋天,我學唱了歌曲《絨花》
。歌曲旋律優美,可是我怎麼
也不能理解歌詞的含義。於是,媽媽給我找來了電影《小花》
,我看
完了電影,
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電影的情節和歌曲
《絨花》
緊密相扣,
我終於能夠理解什麼叫做「錚錚硬骨綻花開,漓漓鮮血染紅了她」
。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戶窮苦人家為了生計賣掉了親生女兒小
花,種種巧合,
他們又收養了一對紅軍夫婦留下的女嬰,並給這個女
嬰也取名小花。十幾年後,哥哥趙永生和小花失散了,哥哥投奔了革
命隊伍,在一次戰斗中身負重傷,被女游擊隊長翠姑所救。哥哥看到
翠姑酷似自己的母親,
認定翠姑就是當年失散的親妹妹。
小花在解放
軍中打聽哥哥下落時,巧遇親生母親周醫生,母女相逢卻互不相識。
就這樣,
最後證實了翠姑就是當年失散的妹妹,
而小花也找到了親生
父母。
十幾年前失散的親人在戰火中又一次重逢,
共同的理想讓他們
又聚到一起,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
翠姑發現戰斗中身負重傷昏迷不醒的哥哥趙
永生後,為了盡快安全將他送到醫院搶救,要翻越多個山頭。他們在
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進,
當遇到陡峭的階梯時,
為了不讓昏迷的趙永
生從擔架上滾落下來,翠姑雙膝跪地爬上階梯。她褲子磨破了,雙膝
流出鮮血,
陡峭的階梯上到處是她的汗水和鮮血。
可是她仍然忍住劇
痛堅持爬過階梯,
最後將趙永生安全送到後方醫院。
在翠姑忍著劇痛
在階梯上攀爬的時候,
《絨花》的旋律在電影中響徹起來。這是整部
電影最震撼我的一幕,我終於能夠體會歌詞所寫的:
「錚錚硬骨綻花
開,漓漓鮮血染紅了她」
,翠姑為了素不相識的革命同志,甘願以膝
做腳,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流汗流血。她的鮮血染紅了「絨
花」
!她能這樣做,心中該充滿了多麼偉大的力量啊!這種力量的源
泉是她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
現在是和平年代,
安逸的生活讓我們很難體會戰爭年代無產階級
戰士的偉大追求。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自立
的人。也許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嗎?我想說,這當然不簡單!我們
這些二十一世紀出生的幸福兒童,
生活在科技發達的時代。
優渥的家
庭環境,獨生子女的生活現狀,讓我們知道消費知道享樂。可是,優
越的環境是誰提供的呢?是我們的父母。
父母們努力工作,
為的是什
么?不就是希望我們長大了能自立,
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嗎?我
從長輩們的談論中得知,
現在有些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成了
「啃老族」
,
顧名思義就是不工作,
靠父母養活。
是啊,
不管學習也好,
工作也好,
都很辛苦,
哪有呆在家裡讓父母照顧舒服?可是,
父母辛苦了一輩子,
養育我們長大,到老了,做子女的不但不能孝敬父母,反而要他們繼
續養著,父母們該有多痛心啊!我有一個勤勞、善良、百般照顧我的
媽媽,一個辛勤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的爸爸;我是他們唯一的孩
子,為了我的健康成長,他們做了每一件他們能做到的事情。而他們
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努力學習,將來做個自立自強的人。為此,我下
定決心,我將來絕不做「啃老族」
,我一定要做一名自立的人。
③ 電影《小花》觀後感500字,拜託了,急用!
《小花》,是中國電影百年經典,革命故事片之一。是七十年代末的作品,1979年拍攝的。我那時看這部電影是在農村的露天廣場上看的。記得是個冬天,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到學校旁邊的的一個村子裡看電影,那時一晚上能演3部片子,先看的是《錦上添花》、《喬老爺上轎》,然後是《小花》。
《小花》取材長篇小說《桐柏英雄》。1930年,桐柏山區的一戶姓趙的貧困人家,將不滿周歲的女兒小花賣給人家。當晚,伐木工人何向東將地下黨員董向坤和周醫生的女兒董紅果寄養在趙家,因董紅果和小花同歲,就改名也叫小花。
十七年後,解放軍進入桐柏山區,已經十八歲的趙小花到部隊中尋找兩年前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隊伍的哥哥趙永生,沒想到趙永生負傷掉了隊。小花沒有找到哥哥,卻遇到團部衛生隊的周醫生,母女相見不相識,周醫生把小花認作了乾女兒。
再說趙永生的親妹妹小花被賣以後,又被何向東贖出,收養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幾年後,已成長為游擊隊長的翠姑在一次戰斗中救了身負重傷的趙永生,但並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親哥哥。在攻打縣城的戰斗中,小花與哥哥相逢。翠姑偶然與養父談起小花找哥哥的事情,才得知自己被賣的身世。
後來翠姑在一次戰斗中為營救小花而身負重傷。戰斗結束後,小花和親生父母相認。永生和小花一起去醫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斷斷續續地呼喊哥哥,眾人不禁熱淚盈眶。小花接過哥哥手中的槍,決心踏著烈士的血跡,去迎接新的勝利。
看了這部電影很受感到流了許多淚。
今天,重溫這部影片,我依然是淚流滿面。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確實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向上。
透過淚水,一個健美的濃眉大眼的女孩子熱淚連連地走在行軍的隊伍當中,惆悵地尋找哥哥,可她沒有找到,她的失望和悲傷是用那一句常常的吟唱來表述的,那種發自心底的吟唱,深情、舒緩、優美,聲音本身如同百靈般清脆、悅耳,女主人公叫做小花,悲苦的身世讓她不得不一再尋找失散多年的當兵的哥哥趙永生,哥哥英武勇敢,與年輕女游擊隊長何翠姑一同戰斗著……片首的那首著名的《妹妹找歌淚花流》如同一首敘事詩,含蓄深沉、意境高遠,電影語匯也及其現代和藝術,意識流的手法第一次在改革開放之處彰顯銀屏,而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貫穿整個片子的始末,其間的親情、友情、愛情有機融合,唯美主義的電影風格浸透著浪漫而溫情的色彩……真正的小花何翠姑抬著擔架行進在高山小徑上,一步步磕出鮮血的膝蓋,伴隨著那首著名的《絨花》高潔、靚麗、清新、質朴、盪氣回腸,歌聲似乎永遠縈繞在那高山深處,久久不會飄散,那閃爍耀眼的彩虹和光環從雲層中播散開來,高天流雲、青山疊翠、優美的歌聲在雲海和松林間流動……
《小花》的故事深深打動著我,無論是內容、音樂、畫面、都扣人心弦。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