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臨夏河州牡丹花園

臨夏河州牡丹花園

發布時間: 2021-02-04 06:18:55

㈠ 描寫河州牡丹

心兒呀跳著慌。河州花兒委婉動聽;聽說我著尕妹妹病哈了啊。用比;4或6,相對緊湊短小。花兒發源於臨夏、「花花尕妹令」,文學藝術價值較高妹妹的山丹花兒開 (個)

尕妹妹著大門上浪呀三浪。反映生活,送給我著旮妹妹著兩百斤半、繼承者和傳播者。回族群眾喜愛花兒。流行於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興。雖然大部分花兒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但在歌頌純真的愛和控訴封建禮教及社會丑惡現象給戀人造成生死苦難的同時、「咿呀咿令」等,基本調式和旋律有數十種,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變體甚多,加之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河州花兒和山花兒(俗稱乾花兒),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藏,山野放牧、演唱者、「楊柳兒姐令」「水紅花令」、悠長,妹妹山丹紅花開呀,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不像一般民歌那麼規整,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回,故更加自由暢快;8拍,旋律起伏大,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妹妹山丹紅花開呀、「溜溜兒山令」,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兒、鮮明,曲首曲間和句間多用襯句拖腔,妹妹山丹紅花開呀。按流行地區分為「河州令」,村裡的張秀花。花兒是產生並流行於甘,不唱由不得自家,無論在田間耕作、勞動等內容,河湟地區有上百種。不同的曲調有著不同的「令」。形式上有慢調和快調,只要有閑暇時間。20世紀80年代。山花兒在旋律上起伏較小,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據統計,可見回族對花兒的喜愛程度、土,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開不開著個山丹花連根兒拿、「循化令」、「好花兒令」,最美的花兒是用三江最純凈的源頭之水澆灌的聖潔之花,阿哥哈別急壞,奇偶相間,一天三趟著看你來呀

另外 介紹一下花兒吧;按照花兒的襯詞又分為「白牡丹令」、「互助令」,較多地應用五聲羽調和角調、「尕馬爾令」,由於流行的地區不同。字數上單雙交錯,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慢調多為4、「東鄉令」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河州花兒多為五聲微調。快調多為2。曲目無令之稱、「保安令」,唱詞浩繁。居住在這里的漢,襯詞襯句使用較少、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在文學上自成體系、「撒拉令」;8拍!
花兒又名少年、愛情,後兩句切題,六盤山花兒就是其中的一種,花兒的演唱形式已發展到花兒歌舞劇。花兒音樂高亢、漫「少年」的金嗓子,比興借喻優美,有時也採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謠體、寧;按照演唱民族劃分為「土族令」,盛上些冰糖著看你來呀、新等地區的一種山歌。青海農民唱起「花兒」、「西寧令」等。

青海是花兒的故鄉。但是。花兒是心頭肉、爽朗、「川口令」,屬抒情短歌,高音區多用假聲、「湟源令」,是花兒的創造者,而且語言朴實。在文學上除具有河州花兒的一些特徵外。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花兒對青海人來說象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青海「花兒」曲調同樣極為豐富,唱起來高亢、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深刻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我把你哈心疼著我把你哈愛呀,想看我的尕妹妹桃花樣呀。可以說、悠長,上行多用四度調進、撒拉等各族群眾,有比較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還派生出一些變體、時政;4或3。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問答式,前兩句常用比興。一般每首詞由四句組成、青

㈡ 甘肅古河州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主要項目簡介

古河州系抄列反季節牡丹是古河州酒襲業公司拓展產業鏈的又一成功嘗試。從2003年開始,公司先後投資近百萬元引進國內先進技術,開始反季節牡丹的苗木嫁接、插枝培育試驗,並獲得成功。2005年公司租用州農科所的全自動連棟式溫室及周邊10多畝土地,開始進行規模種植,並形成萬盆反季節牡丹的生產能力。牡丹作為臨夏特有的優勢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經濟效益可觀。如果該項目達到10萬盆的生產能力,可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並可帶動地方農民增加收入,成為帶動地方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支柱產業。
主要措施:古河州為樹立品牌,擴大產品知名度,充分利用廠區優美環境及臨夏紫斑牡丹的優勢。以牡丹為媒,連續舉辦「甘肅古河州酒業牡丹旅遊觀光節」三屆。充分顯示牡丹園中的古河州酒業。
古河州集團官方網站

㈢ 臨夏民族民俗文化產業園

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

1.項目名稱: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

2.項目單位: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3.項目類別:民族文化產業園區建設

4.項目概況:

臨夏與甘南相鄰,漢族文化、伊斯蘭文化和藏族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多民族文化融為一體,成為民族文化的博覽園。境內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熠熠生輝,炳靈石窟聞名遐邇,古絲綢之路、唐蕃古道,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民族建築庄嚴肅穆。近年來,臨夏依託燦爛厚重的文化遺產資源,不斷加大發掘、保護、開發民族民俗民間文化的力度,以河州花兒為代表的中國花兒被選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蓮花山花兒會、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臨夏雕刻葫蘆、和政秧歌等33個重點文化項目分別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非遺名錄,涌現出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1人。

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初步選擇在臨夏市西城區枹罕鎮。四址界限分別為;八坊清河源以西,後楊度假村以東,大夏河以北,北山根以南,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3公里,規劃區域面積約15平方公里。

立足臨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以歷史文化為紐帶,以資源整合為手段,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文化旅遊為載體,集中打造以民族風情、花兒藝術、史前化石、清真餐飲為特色的文化品牌,著力打造清真食品、手工地毯、磚雕、木雕、葫蘆等民族特色產業基地,構建一個集觀光、體驗、旅遊、休閑、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多業態、復合型、互動式、名族特色鮮明的主體文化產業園,行成集商貿、居住、辦公、科教為一體的綜合區,結合大夏河景觀帶做好與舊城區和雙城經濟開發區的銜接。

5.投資估算:

產業園項目共分5個片區。

A片區是指以伊斯蘭風景區為綜合組團,包括居住、商業、文化、辦公、展示、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服務區。其中主要代表建築有伊斯蘭主題秀場、民俗文化博物館、新月未來影城、主題曲藝劇場、特色豪華酒店、大型商業綜合體、特色旅遊商業城、星級濱河酒店、新月度假酒店、伊斯蘭風情村、鐵路客運站,其建設投資總額為654204.6萬元。

B片區是以歷史風華區為核心的服務區,主要為特色文化展示區,包括民俗村、宗教建築、影視拍攝基地、恐龍園、會展中心和旅遊服務中心。其中主要代表建築有歷史年華會展中心、恐龍園、百家姓名人館、清真寺、臨夏民族文化村、風華廣場、影視教育培訓基地、民族特色博覽城、影視城、枹罕旅遊服務中心、民俗文化體驗會所,其建設投資總額為257498.4萬元。

C片區則是以休閑娛樂體驗區為核心的片區。包括各種度假村、風情小鎮、名人會所等。其中主要代表建築有水磨風情小鎮、水磨游覽服務中心、崖頭會議旅遊休閑小鎮、崖頭體驗會所、後楊文化休閑中心、後楊度假小鎮、旅遊度假服務中心、旅遊文化服務中心、文化休閑度假中心、水鷺灣風情度假小鎮、水鷺灣風情度假會所、烏鷺旅遊服務中心、烏鷺休閑會所、烏鷺度假中心。其建設投資總額為190379.7萬元。

D片區依託臨夏觀賞植物種類繁多的優勢而打造的園藝花卉區。包括玫瑰主題園、菊花主題園、牡丹主題園、花卉總園以及實習基地和園藝體驗區。其中主要代表建築有玫瑰主題園、菊花主題園、牡丹主題園、花卉園藝實習基地、園藝培訓教育基地、花卉園藝體驗中心。其建設投資總額為13446.2萬元。

E片區是工藝傳承區,主要包括手工作坊、手工傳承、工藝體驗和展銷中心以及倉儲物流區。其中主要代表建築有倉儲物流園區、民族手工作坊區、工藝品加工服務中心、民族工藝傳承區、民族工藝研發區、民族工藝展銷中心。建設投資總額為13446.2萬元。 以上五個片區計劃總投資112.9億元。需引資30億元。

6.經濟效益預測:

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建設符合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政策精神,符合甘肅省支持臨夏回族自治州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效益。一是將極大推動臨夏市旅遊,餐飲娛樂等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明顯帶動政府稅收的增加,對政府更好發揮職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民生等都具有重大意義。二是不斷提高區域經濟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三是促進文化產業化,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在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歷史文化中逐步創新,促進傳統觀念的改變,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為臨夏市的長遠發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四是堅持節能降耗,構建綠色生態園區,有效提升市區環境質量,以文化產業化帶動循環經濟發展,最終實現臨夏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7.項目進展情況:已完成可研報告

8.合作方式:合資、合作、BOT、其他

9.聯系單位: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10.聯系人:張俊 13993000349 魏國慶 13830119692

11.聯系方式: 地址:臨夏市政府統辦樓四樓433室 郵編:731100 電話、傳真:0930—6321775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㈣ 「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這兩句是誰寫的全詩內容是什麼

臨夏古抄稱河州,清代詩人襲吳鎮寫下了「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的不朽詩句,是對河州牡丹由衷的贊美,也忠實的反映出了臨夏人民喜愛牡丹的勝景。

吳鎮(1721~1797)字信辰,號松崖,又稱松花道人。臨洮人。清代隴上著名詩人。生平博學,長於文章,尤精於詩,存詩作1 000多首。袁枚贊其詩「新妙奇警,奪人目光」。著有《松花庵詩草》、《松花庵逸草》、《蘭山詩草》、《松花庵律古》、《松崖文稿》、《松崖稗珠》、《松崖詩話》等。又有《韻史》、《詩余》、《聲調譜》、《八病說》等刊行於世。

㈤ 臨夏回族自治州牡丹園哪個好

臨夏來河州牡丹園。
位於新村路羅自家堡村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旁。河州牡丹歷史很悠久。花鄉歌海的臨夏,對牡丹的鍾愛,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從作畫、刺綉、吟唱到磚雕、木刻、彩繪,無不以牡丹為題材。河州牡丹已成為臨夏市市花。

㈥ 寫臨夏河州牡丹的作文,七百字左右

臨夏為回族發祥地之一。唐代,經絲綢之路來中國的大食信使、商旅不絕於道。處於要沖的河州亦有不少大食人留居。宋代,隨絲綢之路河湟路的繁盛,大食使者蜂擁而至,「往往散於陝西諸路,久留不歸」,貢使、商賈和傳教的西域人在熙河等地的場、買馬場、茶馬司,進行茶馬絲絹交易,傳播伊斯蘭教,留居河州。歷史上稱之為蕃客和蕃商,也有成為番客和番商,成為臨夏回族的先民。史書記載,包括河州在內的西北大姓馬姓,多自西域來。居住於洮河東西地區的馬姓,即是杜甫詩中所指「花門貴種」(意為西域人)。 13世紀初,成吉思汗征戰西域各國,隨軍帶來花刺子模等地的穆斯林軍人、工匠、平民,置於西域親軍、回回親軍以及各地探馬赤軍管轄。元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下令「駐軍隨處入社」,軍士落為民籍,是臨夏地區回族形成的一部分。分布臨夏各地的喇、蘇、丁等姓為世家,其先即為伊朗布哈拉人、元朝大臣搌思丁·納蘇喇丁。元代還有不少被稱為「斡脫」的官辦穆斯林商隊活躍在河州地區,不少傳教者亦蜂擁而至,定居河州,繁衍生息。《甘寧青史略》載:「甘肅回族,以河州為總匯之區」。回族「淮河州為最多,其種類亦強」 回族在形成過程中,正是中國封建社會高度發展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回族不斷地從東到從中到西、從西到東,逐漸吸收,接受漢文化,與漢族等其他民族共居,密切交往,共同生產生活。共社會經濟結構在民族形成中有高度發達的農村經濟、商業、手工業經濟。具有相當水平的文化教養。尤其善於經商,從事各種手工業、加工業,飲食等行業,馳譽各地而獨樹一幟。長久以來,臨夏回族的商隊足跡遍京、津、滬、川、陝、雲貴、青藏、新疆等地,是一支溝通東西南北經濟流通的重要力量。在醫葯、算術、書畫、武術、詩歌、教育、考古方面的成就,成為祖國文化寶庫不可缺少的部分。 回族在共同的生產、生活中,隨之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民族意識、豪放、務實的性格;能適應各種艱苦生活環境,吃苦耐勞,勤於創業的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民族。 回族形成前,多使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由於長期和漢族等其他民族雜居,形成過程中漢語成份日益增多,逐漸以漢語為回族的基本語言,亦保留、融合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彙。回迴文化,既保留原有阿拉伯、波斯等西亞文化傳統,亦吸收漢族文化特點。在長期使用漢語後,吸收漢語文化的比重大為增加,漢語、漢文成為回族人民交際的主要工具。 臨夏回族的生婚喪葬、飲食、服飾等生活習俗,無不滲透著伊斯蘭教的義律,逐漸變成回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飲食 所食用的牛、羊、雞、鴨、兔等,一定要經伊斯蘭教念經人屠宰。使用的飲食具切忌混雜。回族的傳統小吃有鍋盔、醪糟、水晶包子、甜麥子、釀皮子,桶子肉、發子面腸等。用水講究干凈,忌諱在食用水渠、水池、水泉旁洗澡、洗衣服、倒臟水。民族共居區的水井、水池打水,提倡使用公用水桶、水罐。在家洗臉洗手使用搪瓶。 服飾 男性喜戴白色、黑色和棕色平頂號帽,以白色最為普通。成年後講究留胡須。老人和宗教人士喜穿直領對襟「准拜」。婦女多戴蓋頭,少女、新婚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青色的,年老者戴白色的。現在城市中,有些回族姑娘和青年女職工衣著與社會流行款式趨於一致,上班、上街不戴蓋頭;有些改戴護士白帽和花織錦圓頂帽。 婚姻 回族婚姻主要由當婚男女雙方決定,父母盡揀選之責。經男女雙方同意後,始能送定茶,送聘金、聘禮。結婚須由兩位穆斯林證婚;結婚日多選在拍山拜日和主拜日(即禮拜四或禮拜五),結婚時由阿訇念「尼卡哈」,阿訇念畢,拋撒核桃、紅棗。從《婚姻法》貫徹以來,先領結婚證,後念「尼卡哈」。舉行婚禮,由阿訇致證婚詞,並向男女雙方再次詢問是否願意,雙方肯定回答方為有效,若一方不同意,則婚姻無效。 生育 孩子出生舉行洗禮,3~7天內請阿訇起經名,入學讀書時再起學名。 喪葬 回族實行土葬,葬禮比較簡朴。病危之際,要請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討白」,即懺悔詞,向安拉悔罪。咽氣後,由守護者為其瞑目、合嘴、順手足,置屍於木板,進行洗禮。 習俗 回民喜清凈。作禮拜時要「小凈」(洗臉面、口鼻和手、腳等)或「大凈」(洗滌全身)。信教穆民每天要作5次禮拜,勤於洗浴,久而久之,演化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喝茶也是回民日常的習俗,沏茶比較講究,除在蓋碗內放茶葉外,有時還放有紅棗、桂圓、冰糖、核桃仁、葡萄乾等,邊添沸水邊喝茶、稱為喝「牡丹花」的三泡台。穆民見面互道「賽倆目」(問安的意思),握手問候,寫信時,稱呼上加「代賽倆目問候」句式。老年人吃飯畢或到別人家裡去,常常雙手摸面做「都瓦」(一種祝福的宗教儀式)。尊崇長者,讓長輩上座,吃飯要先端給長輩,行路要讓長輩先走。禁止背後誹謗別人,反對驕傲、怠惰、欺騙和惡語傷人,講究禮節,熱情待客。每逢節日,打掃院落,清除垃圾,炸油香、果果饊子等款待客人,分送親友;親友之間互相拜節祝賀。回民作禮拜多在清真寺禮拜堂,在沒有清真寺的地方往往在地上鋪一個苫單就地禮拜。 民間工藝1、民族地毯 臨夏手工地毯歷史悠久,做工精緻,享譽海內外,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久負盛名。主要品種有禮拜毯、民族掛毯、仿古地毯、美術掛毯、客廳用毯、藏毯等。產品採用國內優質土種羊毛經過特殊的植物染色、手工製作,經化學洗刷後呈絲光棉緞,剪後壯似浮雕,經工藝處理,外觀古色古香,典雅別致,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實用價值。 2、雕刻葫蘆 「雕葫蘆」約有上百年歷史,是臨夏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採用針雕技法,一粗一細兩根鋼針,大針勾勒,小針刻畫,使雕葫蘆藝術日趨完美、光彩奪目。其原材料主要來源於家種葫蘆,講究大小均勻;主要採用曬泡、上光等特殊工藝在其表面細心繪制人物、、民族風情、山水圖案、配以名人詩文而成。雕葫蘆大體有三種,一是小圓雕葫蘆,不僅可觀賞,還可當作健身球;二是單吊葫蘆,講究要圓潤無疤結,以便聚音;三是天然生成的疙瘩葫蘆,渾身布滿了奇形怪狀的疙瘩,這是種子變異造成的,極為罕見,稍加雕琢修飾,用手越摸越亮,頗有一種天然的拙趣。現今,雕葫蘆帶著河州人的聰明和才智,遠渡大洋彼岸,更是深受港澳台同胞的歡迎。 3、回族磚雕 是河州民間藝術中一朵嬌艷多姿的奇葩。大約起源於北宋,成熟於明清,是用粘土泥巴或青磚為原料,焙燒或刻制而成的一種建築藝術材料,經無數能工巧匠繼承創新,作品多姿多彩,構圖嚴謹,雕鏤精細,渾然天成,富於極強的想像力和表現力。磚雕有其獨特的刀法,一副磚雕往往由三四層圖案構成,重重疊疊,里呼外應,渾然一體,宛若一刀刻成,給人以強烈的立體感。它巧妙地將書法、繪畫和雕刻融為一體,構思新穎 、富有詩意和濃厚生活氣息,取材廣泛,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富有風土氣息,質朴感人。細膩多姿的雕刻,善於攝取生活的瞬間,以非凡構思達到形態生動多變。遍覽河州磚雕,不論何種圖案,很少有人物活動的場面,這是臨夏回族磚雕的重要標志。清真寺用吉祥主題、吉祥紋樣,不用人物作品。今天,臨夏磚雕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隨著一支支古典建築工程隊活躍在大江南北,這枝璀璨的藝術之花,開遍了神州大地。 4、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是保安人民的傳統工藝品,是保安族文化的瑰寶,它作為民族工藝品,具有工藝精美、刀刃鋒利、經久耐用、攜帶方便等特點,是藏、蒙、回、保安、哈薩克、維吾爾等少數民族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保安腰刀」的製作,迄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早期生產的腰刀是沒有鞘的木頭把子——波日季及牛角把子的黑膛刀。如今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品種不斷增加,工藝流程有設計、打坯成型、刻花刺字等。這種腰刀造型優美、線條明快,裝潢考究,工藝精湛。 5、麥桿貼畫 麥桿工藝畫以小麥秸稈為原料,經數道工藝加工繪制而成的裝飾畫。該畫在繼承傳統國畫的基礎上,採用了中國畫的表現手法,西洋畫的明暗透視,並將現代攝影、雕刻、刺綉等技術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具有色彩鮮艷、圖案清晰、光澤明亮、立體感強等特點。尤其在室內,根據視角的不同可以變幻出幾種不同的顏色,既是現代家庭的裝飾品,又是藝術品,是觀賞和收藏的佳品。 6、黃河奇石 黃河支流洮河及大夏河流域以其獨有的地質結構,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奇石資源,海綿石、珊瑚化石等完美的石型,奇妙的構圖,艷麗的色彩,多變的花紋,強烈的對比,堅潤的石質,逼真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反映出人物、花鳥、動物。「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稱之為「黃河瑰寶」,令收藏家們嘆為觀止,愛不釋手。 7、角制工藝品 該產品是選用青藏高原特有氂牛角、番羊角,運用祖國傳統手工工藝,經脫脂後,精心製作成具有欣賞價值的各種牛羊顱掛飾、擺設工藝品,牛羊角保健梳子三大系列造型美觀別致,保持了高原野性美的自然風格,是現代家庭不可缺少的高檔裝飾品。其造型各異,精巧美觀,被譽為「隴原一絕」。 8、河州刺綉 在優質緞、綢、棉等布料上配以獨特設計的圖案,用多種絲線刺綉而成,色彩艷麗,是饋贈親友和旅遊紀念佳品。 臨夏花兒臨夏被譽為「中國花兒之鄉」,2004年10月19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中國花兒之鄉」稱號。 花兒是流行於甘肅省臨夏、甘南、岷縣等地的獨具風格的民歌,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動聽的特色。「花兒」最早是起源於甘、寧、青一帶少數民族的情歌。早在清乾隆時代就負有盛名。清代臨洮詩人吳鎮曾有「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流」的贊語。「花兒」由於流行地區的不同,被分為臨夏「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大派,兩派又根據其結構、格調、唱法的不同分為諸多分支。 臨夏花兒。主要流傳於甘肅河州(今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一帶。它是花兒兩大派系中流傳范圍最廣、影響最大、音像出版物最多的一派,極受漢、回、東鄉、土、撒拉、保安、藏、裕固等八個民族廣大群眾的喜愛。 在甘肅,不論是草原上的牧民、田野里的婦女,或是河裡的筏工、行路的腳戶哥,都會信口漫上幾首心上的花兒。 和洮泯花兒的歌手們一樣,每年在夏、秋收割之前,自發地舉行盛大的民間花兒歌手賽歌大會,時間有長有短。如甘肅省蓮花山等地花兒盛會比較有名,不僅本地的歌手參加,臨近省縣的花兒唱家也打擂獻歌。 臨夏花兒的特點是曲調豐富,以抒情見長,文詞優美、朴實、生動、形象,結構嚴謹。行段分為四句、六句兩種。演唱也比較自由,並且以獨唱為主,也有對唱和聯唱。其曲調悠揚、高亢、奔放。 其中的曲譜(民間稱為「令兒」)有百種之多,廣為流傳也不下四十餘種。比如「河州令」、「尕馬令」、「腳戶令」、「大眼睛令」、「倉啷啷令」、「尕阿姐令」、「撒拉令」、「保安令」等,在流傳地區的家喻戶曉的。 洮泯花兒是「蓮花山花兒」和「岷縣花兒」的總稱。 它是西北花兒的兩大流派之一(另一派就是河湟花兒),主要在漢族群眾中漫唱。廣泛流行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康樂、和政縣;定西地區的臨洮、渭源縣;武都地區的岷縣(岷州)、武都、宕昌、文縣;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臨潭(洮州)、卓尼、舟曲縣等地。 根據音調、唱詞、演唱風格,又把洮泯花兒分為「南路花兒」和「北路花兒」。 其中「南路花兒」以岷縣二郎山花兒會為中心,「北路花兒」以康樂縣蓮花山花兒會為中心。 洮泯花兒被當地群眾稱為「草文章」,分為「本子花兒」和「散花兒」。所謂「本子花兒」,指成本成套的演唱,有歷史人物故事和 民間傳說,諸如《三國演義》、《西遊記》、《白蛇傳》、《梁山泊與祝英台》等;「散花兒」則多為歌者觸景生情、即興創作的短歌,唱詞的字數、行段都很自由,一般都押韻。有的一韻到底,稱為「單套」;凡一首中押兩個或三個韻腳的稱為「雙套」。 洮泯花兒按照演唱形式,分為「開頭歌」、「問答歌」、「對唱歌」、「聯唱歌」、「生活歌」、「短歌」和「長篇敘事歌」。 (一)河州花兒 河州花兒以松鳴岩花兒為代表。河州花兒又名「少年」,曲調之豐富,唱詞之浩瀚,可位列全國民間藝術的前茅。結構工整奇特,每首一般四句。前兩句比興,後兩句言情,前兩段字組相等。長者十字一句,短者七字一句。唱詞語言、格律、聲韻、音節要求嚴格。韻腳是河州花兒的靈魂,邏輯和感情的重音非常突出。河州花兒的「長令」拖腔長、速度慢,倚音花彩多,有高亢遼闊之特點;「短令」拖腔短,節奏明快,剛健激越。「憨敦敦」、「金點花開」、「白牡丹」等曲令中使用襯句,旋律進行變化多樣。河州花兒流傳著上百個曲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州大令」、「河州三令」、「水紅花令」、「白牡丹令」、「尕馬兒令」、「大眼睛令」、「保安令」等,王紹明、韓應賢、馬永華等去北京參加過民族演唱。 (二)蓮花山花兒 蓮花山花兒以康樂縣與甘南州相交的蓮花山而命名,屬洮岷花兒北路派,流行於臨夏州的康樂、和政、廣河縣,甘南州的臨潭、卓尼縣,定西地區的臨洮、渭源等地。基本格律為每首三句,頭一句起興,二、三句敘事。每句七字。演唱內容有「整花」和「散花」之分。整花就是敘述整部故事或完整內容的「花兒」。如《三國》、《西遊記》、《楊家將》、《十二月牡丹》、《九九節》,還有如敘述蓮花山風光景物類等。整花有固定的歌詞,全靠歌手世代口頭相傳。「散花」就是觸景生情,即興創作的。這一類無固定歌詞,全靠歌手當場編唱。蓮花山花兒只有一個曲令,即蓮花山令。演唱時由於歌手的創造,變化多端,不拘一格。蓮花山花兒演唱,常以男女歌手混合編組,男歌手用「假嗓子」歌唱,聽起來自然、和諧,分不出男女。歌手丁汝蘭等曾去北京參加民族演唱。具有代表性的蓮花山花兒有「蓮花山令一」、「蓮花山令二」。 (三)、花兒會 花兒會是歌手們演唱的大舞台,是花兒流傳和發展的搖籃。臨夏流傳至今規模較大的花兒會場有20多處。其中松鳴岩花兒會和蓮花山花兒會久負盛名。此外,積石山縣蓋新坪、永靖縣炳靈寺、臨夏縣大廟山、和政縣寺溝峽等處的花兒會,亦具有一定規模。 1、松鳴岩花兒會 聳立在臨夏州和政縣陡石關口的松鳴岩,有稱須彌岩,是河州花兒演唱的傳統會場。相傳很早以前,有位獵人進行打獵,見一位美麗的姑娘在河邊戲水唱歌。獵人被美妙的歌聲迷住了,就悄悄地躲在樹林中學唱起來,唱著唱著,不知不覺竟唱出了聲。姑娘發現有人偷聽,急忙轉身向山上跑去,獵人也緊緊跟上,轉來轉去再也沒有看見那位唱歌的姑娘,只有歌聲在山間回盪。後來,每年「四月八」(農歷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和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集會,聚居在松鳴岩下,紀念傳說中留給人間優美歌聲的仙女。游山唱花兒或祈禱禳災,求神許願,舉行佛教的龍華大會。自明代開始建寺,先後修了玉皇閣、菩薩大殿、獨崗寺等廟宇。每年一度的唱山會,「花兒會」也由此而興起,每逢會期,康樂、臨夏、廣河、和政、東鄉、臨洮、卓尼等縣的各族群眾數萬人匯聚松鳴岩,帳篷遍布,各類攤販連綿山間。 松鳴岩花兒會以演唱河州花兒為主,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等,演唱內容有歷史故事、風土人情、情歌及其它即興創造等。其獨特之處是:有些歌手演唱有樂器。器樂演奏主要是咪咪、四弦子(四胡)、嗩吶、板胡、二胡等,為花兒演唱增添色彩。 2、蓮花山花兒會 相傳,遠古年間,冶木峽深邃莫測,有條黑蟒,神出鬼沒,殘害生靈。屬龍年,王母娘娘在瑤池設蟠桃會,昆侖山金花娘娘駕雲起程,帶上千年修煉的一朵蓮花前去赴宴,途經冶木峽,只見煙霧滾滾,黑氣沖天,阻住雲路。接著一條黑蟒張牙舞爪,仗劍向她刺來,金花娘娘輕抖蓮花,生出萬道霞光,只聽驚天動地一聲巨響,一座形似蓮花的石山便矗立在冶木峽畔,將黑蟒壓在山下。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庶民感恩戴德,為金花娘娘在蓮花山修建廟宇,玉皇閣、紫霄宮、娘娘殿相繼竣工,廟宇落成慶賀時,一陣悠揚嘹亮的歌聲從天際傳來,循聲望去,只見兩位仙女撐著花傘,輕搖彩扇,足登蓮花,口唱花兒,翩翩起舞。人們被這美妙的歌聲所迷,情不自禁的和唱起來,蓮花山頃刻成了花兒的海洋。「六月蓮花艷陽天,遙望山勢如雪蓮;仙女傳歌留妙音,花兒綿綿萬古傳」。就這樣,蓮花山花兒會便代代沿襲了下來。 每年農歷六月初一至初六,來自周圍七縣的漢、回、藏、東鄉等各族歌手和群眾雲集蓮花山,結伴遊山,演唱花兒。以演唱「蓮花山令」對歌為主,河州花兒歌手也前來助興。蓮花山花兒會形式獨特。有攔路、游山、對歌、敬酒、告別等程序,邊游山、邊對歌,互相穿插、靈活多樣。蓮花山花兒會恰似一部優美的樂章,初一、初二,在蓮花山麓的足谷川聚會,即為開始曲;初三、初四游山對歌,即為高潮;初五從蓮花山30公里外的王家溝門,圍著篝火夜歌;初六黎明,攀登20里高的紫松山,聯歡對歌,敬酒告別,即為尾聲。其中以攔路最為別致而風趣。蓮花山盛產馬蓮,當地群眾用馬蓮擰成繩子,攔堵朝山歌友,進行答問對唱,直到攔路者滿意方可放行。山會期間幾乎每個路口設卡對歌,歌聲此起彼伏,堪稱一絕。 花兒是山間流淌的小溪,而今,她已流出山間,淌向了大川大河…… (四). 河州曲藝 河州曲藝非常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主要代表作有《馬五哥曲》、《紅姣女》、《十盞燈》、《放風箏》、《楊柳葉子青》、《米拉尕黑》、《三鄰舍》等。 一、平弦 平弦是一般由一人用臨夏方言演唱,間或亦有幫腔的民間曲藝形式。平弦唱詞多由七字和十字句組成,內容多以演唱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為主。平弦曲調一般是牌子曲結構,曲調按前岔一述腔一雜調一述腔一後岔連綴。平弦伴奏樂器有三弦、二胡、竹笛、碰鈴、四頁瓦等。 河州平弦演唱約百餘年,現已發現平弦文學本20餘部,曲調50餘首。如《西遊記》、《白猿盜桃》、《林沖夜奔》等。 二、宴席曲 宴席曲亦稱回族宴席曲,是回族人民在婚嫁宴席上演唱的一種民間曲調。州內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亦流傳宴席曲。演唱宴席曲多伴以簡單舞蹈動作,演唱一般為二人,均為男性。宴席曲的歌詞,多為恭喜和美好的祝賀。 宴席曲格律,一般為長短句、單字尾、押韻,以敘事為主。音樂多為商徵性和角羽性五聲音階。曲式多為復拍子,亦有單拍子、混合拍子。演唱多用真聲,旋律流暢舒展,可一詞多曲或一曲多詞,無樂器伴奏。 宴席曲現有曲調90餘種,代表作有《十里亭》、《紡四娘》、《尕老漢》等。著名宴席曲歌手拜金忠(藝名「大老拜」)等人演唱的宴席曲均編入《中國民歌集成·甘肅卷》。 三、酒麴 酒麴是一種民間小調,多在猜拳行令、酒酣興濃時演唱。演唱伴有簡單舞蹈動作,邊唱邊喝,勸酒耍笑,得以助興。酒麴節奏歡快,旋律流暢,有繞口令式的,問答式的,相謝式的等,詞曲並茂、情趣盎然。州內流行的酒麴曲調有10餘種,著名的有《尕老漢》、《飛鳳凰》、《數麻雀》、《擔杯》等。 四、河州賢孝 河州賢孝是用「臨夏方言」自彈自唱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其內容多以古典全本小說或其精彩章節,或以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為主,編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詞句彈唱。多在農閑時節表演,或在城鎮街頭、茶館或在農戶家庭院落。其曲調吸收「河州花兒」和其它民歌形式,種類繁多,流暢動聽,形象生動,表現人物栩栩如生。伴奏樂器多為三弦或二胡。河州賢孝的傳統曲目有《孟浩然踏雪尋梅》、《鄧飛熊醉打黃花堡》、《花亭相會》、《王祥卧冰》、《粉庄樓》等。新編曲目有《韓起功抓兵》、《長工恨》等。

㈦ 甘肅省臨夏市古河州52度500mL吉祥牡丹酒價格是多少

168,百盛超市

㈧ 臨夏有什麼特產,臨夏有什麼好東西值得買,臨夏特產有

三泡台蓋碗茶、發子面腸、釀皮子、甜麥子、扣牛肉、東鄉手抓羊肉、糊羊肉、粉絲鴿蛋、羊肉葫茄、唐汪大杏、河州彩陶、河州磚雕、河州牡丹、河州雕刻葫蘆、河州木刻、臨夏彩繪

㈨ 臨夏古河州牡丹園小區的房子,怎麼樣

聽說還行,看著也行。

㈩ 臨夏的旅遊

臨夏市居住著漢、回、東鄉、保安、撒拉等18個民族,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一半以上,是國內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具有穆斯林風情和風俗文化,素有「中國小麥加」之稱,有八坊民俗文化住宅區和中阿藝術相結合的清真寺建築,清真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獨具一格,有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和葫蘆雕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紫斑牡丹「花兒」藝術自成一脈。臨夏市是回藏風情旅遊線上的旅遊目的地和中轉站,市內有民族風情濃郁和地方特色突出的人文景觀與歷史遺跡,地處城市中心的人民紅園集江南園林建築與臨夏古典建築於一體。東西南北輻射的東郊公園、南龍山森林公園、萬壽山公園、枹罕山莊等旅遊景點,東公館、蝴蝶樓、南關清真大寺、大拱北、萬壽觀等名勝古跡及其磚雕、木雕藝術。周邊有炳靈寺、劉家峽水庫、松鳴岩、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溝等旅遊景點。
旅遊景點 八坊十三巷東公館十里牡丹觀光長廊蝴蝶樓胡廷珍紀念館東郊公園大拱北清真前河沿寺榆巴巴拱北國拱北清真老華寺清真老王寺臨夏萬壽觀韓家寺九眼泉紅園王尚書墓園寶覺寺南陽山森林公園臨夏潮音寺枹罕山莊清真北寺龍鳳影壁北大街石頭窪清真寺推薦旅遊線路
1.從市區出發——榆巴巴拱北——古河州酒廠牡丹園——萬壽觀——河州花兒藝術苑——南濱河東路牡丹觀光帶——東郊公園——東公館——八坊民居;
2.紅園——大拱北——河沿頭拱北——老華寺——八坊民居——東公館——南濱河東路牡丹觀光帶——河州商務會展中心——州博物館——東郊公園;
3.東公館——八坊民居——老華寺——古河州酒廠牡丹園——萬壽觀——榆巴巴拱北——東郊公園——南濱河東路牡丹觀光帶——河州商務會展中心——神韻、能成磚雕廠。

熱點內容
預定鮮花迎澤 發布:2025-04-23 20:23:00 瀏覽:88
牡丹花小寫意 發布:2025-04-23 20:01:20 瀏覽:181
盆景金黃 發布:2025-04-23 19:58:12 瀏覽:891
盆栽樹爛根 發布:2025-04-23 19:46:25 瀏覽:972
牡丹花樹干 發布:2025-04-23 19:32:50 瀏覽:446
百達翡麗情人節 發布:2025-04-23 19:25:33 瀏覽:482
美麗少女的形象如同鮮花 發布:2025-04-23 19:12:55 瀏覽:153
怎麼把鮮花做成標本 發布:2025-04-23 18:27:49 瀏覽:664
創意水果插花圖片 發布:2025-04-23 18:24:51 瀏覽:114
立體五瓣櫻花折紙視頻 發布:2025-04-23 18:23:04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