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江貝母

牡丹江貝母

發布時間: 2024-09-23 17:32:28

❶ 平貝母有哪些特徵

(常維春)

平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因其地下鱗客扁圓盤狀,形如聚貝子,又兼扁平,故名平貝母。我國東北三省均有種植,主要分布於長白山脈,東經123°—135°,北緯40°—48°的濕潤山腳坡地闊葉林帶及河谷兩岸,海拔多在1000m以下。人工栽培平貝母主產於吉林省通化地區、延邊地區、吉林地區及遼寧丹東地區、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地區等,栽培面積達二萬余畝。由於平貝母的繁殖系數高,產品質地優良,在全國貝母商品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國內已有山東、河北、江蘇、陝西、河南、江西等十八個省區引種試栽。吉林省通化地區平貝母,不僅栽培歷史悠久、面積較大,而且具有豐富的栽培經驗,對全國貝母生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以鱗莖入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鹼:西貝素、貝母辛、平貝鹼甲、平貝鹼乙。此外平貝母鱗莖還含有大量澱粉、蔗糖和甾醇甙、單糖類、揮發油等。近幾年來,根據分析發現平貝母全株均含有生物鹼,尤以花蕾含量為最高。由此可見,平貝母全株均可入葯。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能。主治肺熱咳嗽,痰多胸悶。目前多製成川貝精散,川貝精片等制劑,暢銷國內外。

一、形態特徵

株高30—60cm。鱗莖扁圓形,由2—3個鱗瓣合抱而成,莖直立,圓柱形,表面光滑無毛,有粉霜。葉片15—25枚,莖中下部的葉片常輪生,上部葉常對生或全為互生,無柄;葉片披針形、狹披針形至線形,頂葉小而成卷須狀,葉長5—10(15)cm,寬2—6.5cm,先端不捲曲或稍捲曲。單花腋生,每株1—3朵,最多可達6朵。花冠黃綠色帶紫色網狀斑紋,呈鍾狀下垂,被片6枚,長橢圓形,二輪,長約2.5cm,寬約1.3cm,內輪稍短而狹;蜜腺窩在背面明顯凸出;雄蕊6,花葯黃色,花柱具乳突,柱頭3深裂,裂片長5mm。蒴果倒卵形,頂裂,三室,具6縱翼,內含100—150粒種子(圖14—53)。

圖14—53平貝母形態圖

1.地下鱗莖2.地上莖3.花4.花的剖面

二、生物學特性

(一)原產地的氣候土壤及平貝母的生長習性

平貝母原產地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2—5℃,1月份平均氣溫-20—17℃,絕對低溫達-37℃以下;7月份平均氣溫為20—23℃,溫度年較差為40℃左右。終霜期5月中、下旬,初霜期9月中、下旬,無霜期100—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50—1000mm,多集中7、8、9三個月。平貝母多生長在土層較厚,質地疏鬆、結構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黑鈣土上,土壤含水量多在20_30%左右。

平貝母是一種早春植物,喜涼爽濕潤氣候,怕乾旱炎熱。早春化凍即萌發出土,氣溫13—16℃時進入生長茂盛期。地上部生長期極短,從出苗到枯萎,4月上旬至6月中旬只有60天左右;8月上旬—10月上旬完成更新芽及新根的分化生長。在較涼爽的春秋兩季生長迅速,夏季生長分化緩慢,冬季休眠。因此,春秋季充足的水分和營養是平貝母增產的保證。平貝母耐寒性很強,越冬芽在冬季-37.2℃的情況下不發生凍害;然而夏季卻怕高溫乾旱。當氣溫達28℃以上,鱗莖分布的土層即地表以下7—15cm處地溫達20℃以上時,地上植株枯萎,地下鱗莖進入緩慢分化階段。由於高溫對鱗莖的越冬芽形成不利,因而需種植遮蔭作物。8月上旬以後,平貝母鱗莖又開始活動。隨著氣溫下降,更新芽、子貝、新根等迅速生長發育。到結凍前,更新芽可達1—1.5cm長,新根也已發育完全,為翌春早期出苗做好准備。

(二)平貝母的生長發育

1.平貝母的個體發育

平貝母從種子播種到開花結果需4—5年時間,從幼苗到成株形態有顯著不同,可分以下幾個時期:

(1)線形葉時期

一年生苗只生長一片線形葉,先端常彎曲成半環狀,長約5cm,寬0.5—1mm,基部圓球形小鱗莖徑約2mm,鮮重25mg。

(2)「雞舌頭葉」時期

指二三年生苗,葉如雞舌頭,二年生葉長10cm以上,寬3mm,鱗莖徑4mm。三年生葉長10—15cm,寬4—10mm,鱗莖為玉米粒大小,鮮重0.9g左右。

(3)「四平頭」時期

指四五年生植株,開始形成明顯的地上莖,高約8—20cm,葉披針形,長8—10cm,寬6—8mm,3—9片葉互生,狀如十字,故名。鱗莖扁球形為榛粒大小,直徑1—1.5cm,鮮重0.8—1.5g。

(4)「燈籠竿」時期

即五六年生後開始開花時期,株高可達30—60cm,葉腋生出1—3朵鍾形花,頗似燈籠,故名。鱗莖扁圓盤狀,徑約1.5—2.5cm,鮮重3—6g,大量分生子貝,10—30個不等。為平貝母成齡期。七年生植株新鱗莖開始減少,重量也相應減輕。九年生植株可能不形成新鱗莖,只形成一些子貝(圖14—54)。

圖14—54 平貝母各生長發育時期

1.種子繁殖的一年生植株——「線形葉」2—4.二、三年生植株一「雞舌頭」 5.四、五年生植株一「四平頭」 6.五、六年生以上植株——「燈籠竿」

2.平貝母的年生長周期

可分為種子出苗期(有性繁殖),鱗莖出苗期,展葉期,開花期,結果期,鱗莖更新期,枯萎期,更新芽分化期,休眠期。

(1)種子出苗期

平貝母種子有下胚軸休眠習性,當年播種並不出苗,在完成胚形態後熟後尚需經過一定的低溫時期,打破下胚軸休眠,於第二年4月中旬方能出苗。出苗所需溫度大約在3—5℃左右。

(2)鱗莖出苗期

一般為3月下旬—4月上旬,出苗所需溫度為2—4℃。

(3)展葉期

一般為4月上旬—4月中旬,此時溫度為3—5℃。

(4)開花期

平貝母在越冬芽分化過程中就已形成明顯的莖、葉、花蕾,因此出苗後便頂著花蕾生長,展葉即現出花蕾。此時,雄蕊有4個花粉囊,葯室中發育著許多花粉母細胞;而雌蕊中的胚珠已具內外珠被,並發育出大孢子母細胞或者已形成二核胚囊。直到5月上旬,當溫度達到10—14℃時開始開花,花粉囊破裂後散出花粉;雌蕊中的胚珠處於初生四核胚囊階段。就一朵花來說,雌蕊發育比雄蕊晚。花期7—15天。

(5)結果期

由開花、結果到果實成熟約需一個月左右的時期,於6月上、中旬陸續成熟。此時日平均溫度為17—19℃左右。

(6)鱗莖的更新

開始於種子繁殖的五年生植株,其鱗莖為合軸更新結構。主莖死亡後,靠主莖側方的1—2個芽來更新。更新芽一般有6片芽苞葉,春季萌發後,由最內2—3片芽苞葉逐漸肥厚而成新鱗莖。最外兩片肥厚芽苞葉在萌發前養料已耗盡,第三、四兩片芽苞葉則成為褐色膜片包在新鱗莖外方。到4月下旬或5月上旬母鱗莖養料耗盡成為空殼,新鱗莖則進一步生長,直到地上部枯萎。四年生以上鱗莖有兩個更新芽,可分別形成兩個新鱗莖。

對單株不同器官干物質積累如葉面積測定表明,新鱗莖增長與葉面積密切相關,據5月15日測定,平貝母單株葉面積達84.1cm2時,單個新鱗莖重由5月5日的43%增加到67%,10天增重24%,後期由於果實的形成,莖稈的木質化,新鱗莖在單株總乾重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7)枯萎期

6月上、中旬當日平均溫度達20℃左右時,植株地上部分別進入枯萎期。一般四年生以下植株如連續兩天地溫為18℃時即回苗,而燈籠竿要連續兩天地溫為20℃時才回苗。平貝母的生長發育主要受氣候的影響,也受其它因素如土壤中水分狀況的制約。

(8)更新芽及新根分化期

第一年形成的腋芽原基越冬後,經春天萌發到葉枯時已分化出4—6片芽苞葉及數片幼葉,6月中旬主軸伸長,又分化出數片幼葉,此時地溫18—21℃,7月上旬分化出.花原體(圖14—55),7月中旬出現花被,7月下旬出現雄蕊,8月初已,出現第二、三枚花原基,此時地溫21℃左右。

圖14—55平貝母花芽分化

1.6月25日更新芽縱切面示更新芽在第二年6月仍為營養芽 2.7月初更新芽縱切面示更新芽在第二年7月初開始轉化為花芽 3—4.7月15日花芽縱切面,示7月中旬形成內外花被和雄蕊原始體5.8月初花芽縱切面示出現第二花原基 6.8月下旬花芽縱切面示雄蕊已分化出花葯花絲,雌蕊出現較晚8月下旬雌蕊明顯可見,而雄蕊已分化出花葯花絲。自9月起新芽已高出鱗莖,9月中旬已形成兩朵花,9月下旬雌蕊伸長。11月上旬更新芽已高出鱗莖1.5—2cm;花被長5mm以上;雄蕊花葯長3—6mm,花絲長0.05mm;雌蕊長2.4—5mm,柱頭3裂,花柱尚未伸長。

更新芽在分化花原體的同時,8月下旬形成新的腋芽原基。早在6月末至7月初於更新芽一則還形成一個腋芽,並在9月下旬又形成葉芽原基(圖14—56)。

圖14—56 結凍前更新芽的形態

1.芽苞葉 2.葉 3.花原體 4.母鱗莖 5根 6.地上殘莖 7.腋芽 8.子貝

鱗莖目9月起長出新根,結凍前長達2—5cm,為翌年早春出土生長打下基礎。

(9)休眠期

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土壤封凍,植株休眠。

(三)有效成分的積累動態

平貝母的有效成分含量隨年生不同,生育時期不同,器官不同而有變化。據吉林農大王俊翔、李樹殿等人研究結果表明:平貝母自出苗到枯萎,整個生育期不同器官的生物鹼含量變化與浙貝生物鹼含量變化趨勢相同。母鱗莖乾重逐漸下降的同時,生物鹼的百分含量也逐漸下降;而隨著新鱗莖的日益增大,生物鹼的百分含量也隨之提高。以5月上旬的0.29%為最高,而5月中旬後,生物鹼的百分含量則有所下降。但由於鱗莖的絕對重量在不斷增長,這意味著生物鹼的絕對含量也隨鱗莖的膨大而增加。莖稈生物鹼含量以幼莖較高,隨著莖稈的木質化直至祜萎,生物鹼含量則明顯下降。到了花期,總生物喊含量以花蕾為最高,剛開的花次之,盛花期又次之,但仍比新鱗莖的含量高。根據分析,平貝母全株均含有生物鹼。

平貝母地下鱗莖隨生長年齡的不同,其生物鹼含量稍有變化,「四平頭」鱗莖的生物鹼含量低於「燈籠竿」的鱗莖。因此確定平貝母的適宜採收期為「燈籠竿」階段,即有性繁殖的5—6年生為最佳採收期。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施肥

1.選地

選地適當與否,是平貝母獲得豐產的關鍵。栽培平貝母最適宜的土地是疏鬆、濕潤、比較肥沃的腐殖質土或黑油沙土。在這樣的土地上栽培的平貝母品質好,產量高。忌沙土,鹽鹼土和低窪易澇的土地。選地最好背風向陽,靠近水源,以便澆灌。前茬作物以豆茬或玉米茬為好。如選坡地,坡度一般不應超過10度,並挖好排水溝,防止水土、糞肥流失而影響平貝母的長勢和產量。

2.整地

一般地區可於4月下旬—5月上旬進行翻耕晾哂,隨後耙碎整平。土壤越疏鬆,土地越平整,越有利於平貝母的生長發育,也易獲得較高的產量。

3.作畦與施肥

栽培平貝母一般採用畦作。作畦的順序是掛畦串→挖畦槽→施底肥→墊床土。

(1)掛畦串

在整平的場地上,根據地形用繩量出畦床的形狀。畦寬1.2m,作業道寬50cm,畦高、畦長根據地勢地形而定。一般地勢高的地方畦床可矮些,地勢低的地方畦床應高些。通常15—20cm左右。

(2)挖畦槽

把畦內的土起出6—9cm深,翻到作業道上,使畦床成淺槽形。

(3)施底肥

平貝母是喜肥植物,因此必須施足底肥,否則影響產量(表14—58)。

表14—58 施底肥對平貝母產量的影響

註:本表中產量系指直徑1.5cm以上種球。

施底肥的目的,一是增加土壤肥力,二是疏鬆土壤,改良土壤結構,以利於平貝母生長發育和增加產量,三是便於起收,避免深淺不勻。

施肥的種類,以腐熟的豬糞、鹿糞、馬糞最好,其次是堆肥和炕土、腐熟大糞等。切忌施用生糞和塊糞,否則施後發酵生熱,會燒傷貝母鱗莖和須根而導致腐爛。

施肥時,把糞肥鋪在挖好的畦槽底上約3—6cm厚,攤勻即可。

(4)墊床土

將挖畦槽時放在作業道上的土,打碎土塊後平鋪在底肥上,厚度3cm左右,然後用耙子攤平耙細。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混拌腐殖土或復合肥、腐植酸銨等。

(二)繁殖方法

平貝母生命力強,繁殖率高,既可有性繁殖,又可無性繁殖。用種子繁殖一般需6年左右方能收獲;而用鱗莖繁殖1—2年便可收獲,故生產上多採用鱗莖繁殖法。

1.有性繁殖

(1)種子的生理特性

平貝母蒴果成熟後,沿果縫向外開裂。散出種子,種子呈扇形或鈍三角形,剛熟時為黃綠色,干後褐色,長、寬0.3—0.4cm,厚度不足O.1cm。邊緣具種翼,內含種仁,種仁絕大部分被胚乳占據,胚乳由多數薄壁細胞組成。種子千粒重約3g左右。

果實成熟時,種胚尚未發育完全,僅在種子先端處有少數未分化的胚原細胞。采種後隨即播種,當濕度為30—40%,溫度降至20℃以下時,胚原細胞方開始分化,逐漸形成線形胚,此期約經60—80天,稱為胚後熟期。當種子層土溫降至10℃左右時,線形胚充滿種子,下胚軸迅速伸長,形成初生根。胚根從種子尖端種孔伸出,至結凍前初生根長可達2cm以上。由於平貝母種胚有下胚軸生理休眠特性,當年並不發芽出土。經過晚秋或早春一定的低溫時期,待翌年4月初,溫度達2.5℃以上時開始生長;於4月15日—20日氣溫達6℃以上時,一片線形葉出土。

(2)種子繁殖方法

平貝母種子於6月上、中旬陸續成熟,種子採收後稍晾乾便應立即播種,否則會降低或喪失發芽力。並且播種過晚,種胚來不及完成形態後熟,當年不能生出初生根,第二年不能發芽出苗。播種方法最好進行橫畦寬幅條播,行距10cm,以便於田間管理;覆土1—1.5cm,播後床面覆草簾或樹條,保持土壤濕度;周圍設防風障,以防人畜踐踏。如果播後遇乾旱,可適當澆水或畦溝灌水,以利於種子後熟和發芽。

平貝母幼苗頂土能力弱,所以苗床要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壤疏鬆的肥沃之地,以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最好。pH為微酸性或中性。為提高幼苗頂土能力,亦可採用整果或按子房室分瓣播種法,按10×5cm的行株距穴播畦面上,覆細土2cm厚,再覆腐熟落葉碎末1—2cm,以利保墒。翌春出苗後,要加強管理,注意除草和灌水。5月下旬生長基本結束,小鱗莖進入夏眠,從而完成了第一個生長發育階段。

2.無性繁殖

(1)子貝的發生、形成和生長

貝母屬植物大部分靠鱗莖繁殖,浙貝、川貝、伊貝的無性繁殖系數很低。而平貝母在三年生以上植株的鱗莖上,均能形成許多小子貝。子貝是鱗莖上不定芽發育而成。一般多發生於肉質鱗葉的頂端、背部、基部及兩側邊緣,也可發生於鱗莖基盤上、下方。發生部位雖然不同,但均由薄壁細胞恢復分裂能力而形成。種子繁殖的植株,一般三年生以上的鱗莖就能形成子貝,但數量少,大鱗莖產生的子貝多。就單株鱗莖觀察,一般鱗葉頂生子貝發生時間最早,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葉枯前後發生,並且數量也多,約10—20個不等,體積較大;鱗葉背生子貝形成時間晚於前者,體積最小,數量也少;鱗葉基生子貝發生時間較晚,一般7—8個,體積略小;鱗莖基盤上、下方發生的子貝數量較少,發生的時間也較晚,但它們生長迅速,很快超過其它部位所發生的子貝。因鱗莖基盤上有發達的輸導組織,能較快地獲得營養物質所致。子貝也可在芽苞片上形成,然而它是在芽尚未形成新鱗莖時已提前在母體內形成的,可稱為胎生子貝,其體積不大,數量極少。

子貝的生長:子貝形成後不斷生長增大,9月始生長較快,部分子貝萌發成苗。此時,子貝具有3片鱗葉,1片幼葉的葉鞘基部包圍著肉質鱗葉,中央為生長錐,有的還從鱗莖基盤上長出幼根,入冬後休眠,翌年春隨母鱗莖萌發或稍晚之萌發,長出一片具長葉鞘的雞舌頭葉,並有數條幼根,此幼株一般於5月上旬脫離母體而獨立生活,直至葉枯後採挖,然後按大小分級栽培。

(2)栽種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貝母地上植株枯黃至枯萎時挖取鱗莖,按大、中、小分成三級。大者(直徑1.5cm以上)加工入葯,中者(直徑0.8—1.4cm)、小者(0.7cm以下)做種栽分別栽種,隨挖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暫放入潮濕的沙土中分層貯藏。但最遲必須在8月末以前栽完,否則鱗莖生出新根和更新芽,栽時容易折斷,且由於堆放時間長,呼吸消耗養分,晚栽也不利形成新根,越冬芽亦瘦小,這些都會影響翌年生長,甚致影響產量。

栽前將起出的種鱗莖用篩子篩選,挑出病鱗莖和破損者,按大、中、小分別栽種。分級栽培的好處是種用鱗莖大小一致,便於栽培管理。同級種栽生長大體一致,便於在達到採收規格時同期採收,減少對較小鱗莖發育的損害。如高粱粒大的鱗莖栽後約三年採收;玉米粒大的栽後兩年採收;榛子粒大的栽後一年採收。

平貝母植株矮小,又無分枝,適宜密植。不僅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增強平貝母的抗旱能力,達到豐產豐收的目的。而分級栽培恰好能按種用鱗莖大小合理密植。故播種量根據鱗莖大小而定,在合理密植的情況下,平貝母產量與栽種量成正比關系(表14—59)。一般栽種量為:小種莖(高粱粒大小)125—200kg/畝,中種莖(玉米粒大小)200—300kg/畝,大種莖(榛粒大小)300—400kg/畝。

表14—59 不同栽種量與產量的關系

栽植方法有橫畦條栽,大、中種莖行距5—10cm,株距5cm,小種莖按3—5cm的株行距栽植或寬幅條栽,力求均勻,使種莖間不互相擠在一起。

撒栽 將畦床上層土壤挖到作業道上,挖深3—5cm,將小種莖漫撒在畦面上,株距保持1—1.5cm為宜,然後將挖到作業道上的土再均勻的覆在床上。覆土厚度按種栽大小約4—6cm。覆土後耙勻耬平。床面中部可稍高些,以避免積水,否則鱗莖發病腐爛,造成減產。栽植後在床面上一般要覆上2—3cm厚的蓋頭糞。蓋頭糞的作用:夏季可使土疏鬆,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緩沖土壤溫度;冬季可防止土壤凍裂,保護鱗莖安全越冬;翌春貝母出苗後,可增加土壤肥力,以滿足貝母高肥要求。蓋頭糞的種類:以腐熟的鹿糞、馬糞、豬糞較好,其次是枯枝落葉和堆肥。沒有糞肥也可鋪施腐殖土。

在完成平貝母栽植的上述程序後,其底肥、墊床土、貝母鱗莖、覆土及蓋頭糞的層次如圖14—57所示。

圖14—57 平貝母床橫斷面示意圖

1.蓋頭糞2—3cm2.覆土層4—6cm3.平貝母鱗莖4.墊土層3cm5.底肥層3—4cm

(三)田間管理

1.除草與鬆土根據平貝母植株矮小,出苗較早(3月下旬—4月上旬),生長期短的特點,田間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防除雜草。早春,平貝母未出苗前(3月中、下旬)清理田園,摟出殘株莖稈、雜草等雜物。平貝母出苗後結合除草要進行淺鬆土,以防土壤板結。在生長期間做到有草就拔;平貝母地上植株枯萎以後有草就鏟,但要淺鋤,不宜過深,以不傷害地下鱗莖為標准。一般生長期內進行一次鬆土、二次除草即可;枯萎後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2—3次鬆土除草工作。

也可應用除草劑滅草,根據特產研究所試驗,應用效果較好的有西馬津、阿特拉津、撲草凈等,其次為二甲四氯75g/畝和五氯酚鈉500g/畝;二甲四氯50g/畝和撲草凈50g/畝混用,其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方法是早春貝母出苗前,結合鏟除越冬雜草用50%西馬津或50%阿特拉津每畝100g兌水200kg進行地面噴霧處理,則貝母生育期間可不再進行除草管理;貝母地上植株枯萎後使用50%西馬津或阿特拉津每畝150g兌水200kg進行地面噴霧處理,夏秋兩季田間基本無雜草(小根蒜除外)。

2.灌溉

平貝母生長期短,生長迅速,其整個生育期正逢春旱階段。為保證平貝母正常生長發育,獲得穩產高產,可在春旱時(5月中旬至6月上旬)澆1—2次透水,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灌水。同時要加強田間管理,適當鬆土,防止地面板結和龜裂。秋季如遇乾旱影響鱗莖分化,亦應適當澆水或灌水,保持土壤濕潤。

3.排水防澇

平貝母鱗莖最怕積水。因此在雨季到來之前要挖通排水溝,進入雨季後,要經常檢查,如有積水,及時排除,以免引起鱗莖腐爛。

4.追肥

平貝母是淺根系須根植物,地上部分生長時間非常短促,約為兩個月左右。為了促進鱗莖生長達到豐產的目的,栽培上必須注意兩個環節:一是新鱗莖的形成期,即從出苗到母鱗莖的消失期間,需要充足的肥料,為母鱗莖根系的發育和新鱗莖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特別是栽種前一定要施足底肥。二是新鱗莖的生長後期,主要依賴於植株葉片創造的同化產物。因此自5月起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追肥,以增加葉面積和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製造更多的同化產物以達到鱗莖豐產。

根據試驗結果,平貝母可以施用速效性肥料如硝銨、腐植酸銨、過磷酸鈣等,追施上述肥料均有一定增產效果,增產幅度為17—50%。如追施硝酸銨150g/m2,腐植酸銨200g/m2,其增產效果在40%以上;同時對有效成分含量也有一定影響,可比對照提高生物鹼含量3—18%。

追肥一般在早春平貝母出苗後,展葉前進行。於貝母行間開淺溝(隔一行開一行),將肥料摻土均勻施入溝內,覆土即可。亦可在平貝母展葉後澆施稀薄的豆餅水,或2%的過磷酸鈣水液進行葉面追肥。

5.種植遮蔭作物

平貝母屬早春植物,耐寒、喜涼爽濕潤的氣候。6月上旬當地溫達16—18℃時,植株地上部分便開始枯萎,繼而轉入地下鱗莖活動期。在此期間,鱗莖要完成更新芽的分化及子貝的分生生長等,因此要及時種植遮蔭作物,以創造平貝母鱗莖一系列分化所需要的適宜生態條件。否則地面裸露,土壤乾燥,地溫過高等都會阻礙更新芽的正常分化,以致影響下一年的生長發育。同時地面裸露,容易造成雜草叢生,也會影響平貝母的正常生長發育。另外由於平貝母是短季作物,5月下旬—6月上旬地上部分已枯萎,因此種植遮蔭作物可以經濟地利用土地,達到糧葯雙收的目的。

遮蔭作物的種類以大豆、玉米為主,南瓜、蘇子次之,忌黃煙、大麻、大蒜等。據調查,以大豆為遮蔭作物的貝母田,由於大豆直根性,側根少,對貝母影響小,其根瘤還可提高土壤氮的含量,有利於貝母的生長;大豆枝葉繁茂,遮蔭能力強,能有效地控制雜草生長,為平貝母鱗莖的正常分化創造有利條件。玉米作遮蔭作物,雖然遮蔭作用強,但由於根系大、不易腐爛,往往影響根際周圍的貝母出苗和生長,所以多種在邊床或作業道上。大麻雖然遮蔭能力強,雜草也較少,但由於側根發達,根系布滿田間,吸肥能力強,需水量又大,往往造成貝母地乾旱板結,影響貝母生長發育,其產量僅為大豆作遮蔭作物的貝母田產量的33.3%,為玉米作遮蔭作物的貝母產量的36.7%。大蒜、甘藍等遮蔭能力弱,病害多,因此不適合作貝母的遮蔭作物。經驗證明,以大豆作遮蔭作物的貝母無論株高、莖粗,還是鱗莖重量均好於其它遮蔭作物的貝母;其生物鹼含量比單純間作玉米的高20.72%,因間作大豆可提高土壤含氮量,而氮素是合成生物鹼的必要元素。

種植遮蔭作物的時間,對當年不起收的貝母田,如留種田或栽植小鱗莖的田塊可適時早種遮蔭作物,一般按大田播種期或稍推遲一些時間均可。對當年起收的貝母田,可在床邊適時種植玉米,待貝母鱗莖起收移栽結束後,於床面種植晚菜豆等。

種植方法目前產區多採用床邊種玉米,床面種2—3行大豆的形式,均以穴播為好。玉米株距30—40cm,大豆行距25—30cm。

6.架設風障

在風沙較大的地區,平貝母出苗後容易遭受春季風沙危害,特別是留種田地上植株往往被風刮斷或伏

熱點內容
南軒松盆景 發布:2024-09-23 21:29:13 瀏覽:152
茉莉花d調二胡曲譜 發布:2024-09-23 21:27:43 瀏覽:355
情人節有沒節目沒情人約 發布:2024-09-23 21:21:04 瀏覽:527
微型盆景市場 發布:2024-09-23 21:19:34 瀏覽:167
帶根的鬱金香如何放入花瓶 發布:2024-09-23 21:16:07 瀏覽:962
紫羅蘭種子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4-09-23 21:15:14 瀏覽:584
鬱金香魔銳 發布:2024-09-23 20:31:38 瀏覽:489
給花店評價評語 發布:2024-09-23 20:26:33 瀏覽:894
百合清腦靜神劑 發布:2024-09-23 20:26:30 瀏覽:342
頻州和影蘭花 發布:2024-09-23 19:27:34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