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牡丹亭
1. 《牡丹亭》(游園)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有明一朝,戲曲發達,臨川湯若士一曲《還魂》數百年來驚動了無數文人志士和民間看客,還矣?暢若失兮!又有多少後人競相演繹,紛呈情形怎湯翁可料也!除了經常的摺子演出外,謹將幾大演出版本系統,免卻爭議,略作鋪陳。其實內中全部都是有著復雜關聯的,不贅。
傳統版《牡丹亭》。明清兩代擅此劇者甚眾,估計全本也只在清中以前可能存在。1932年1月14日「大世界仙霓昆劇社戲單」顯示,曾《牡丹亭》本戲,約三小時。演出自梅、俞時代前後的京昆演員大都會唱也經常上演,乃局限於摺子,尤以《學堂》《游園》《驚夢》《尋夢》《拾畫叫畫》《寫真》《離魂》等為最,通常若將上述幾折連演,也算是本戲,確切稱為節本。
俞振飛版《牡丹亭》。改編蘇雪安,作曲朱傳茗。閨門訓女、游園驚夢、寫真離婚、跌雪投觀、魂游冥判、叫晝冥誓、回生婚走、硬拷迫認。全劇8場,3.5小時。1957年12月演出。俞振飛、言慧珠主演。
湘昆版《牡丹亭》。改編余懋盛,周斌秋、譚貴昌、匡昇平、彭升蘭等擔任藝術指導。鬧學訓女、游園驚夢、描容離魂、久冥魂游、拾畫訪夢、叫畫冥逝、回生婚走,全劇共7場。1962年6月演出。很有湘昆特色。
華文漪版《牡丹亭》。陸謙之、劉明今重編,方傳芸、鄭傳鑒擔任藝術執導。全劇共七場:閨塾訓女、游園驚夢、尋夢情殤、倩魂遇判、訪園拾畫、叫畫幽遇、回生夢遇。1982年5月演出。
張繼青版《牡丹亭》。劇本整理胡忌、藝術執導姚傳薌、唱腔設計錢洪明。全劇5場:《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1982年10月演出。張也曾以此巡演海外。最近名人於丹說的大概也是此版本。
蔡瑤銑版《牡丹亭》。劇本整理時搜、傅雪漪,馬祥麟導演。全劇8場:訓女延師、花慨師窘、驚夢尋夢、灌園訪夢、題畫離魂、魂游問花、拾畫幽會、逃生還魂。1983年演出。
王奉梅版《牡丹亭》。1993年,四場本:《驚夢》《尋夢》《寫真》《離魂》。周世瑞整理、姚傳薌主教。2000年前後排演上、下本,共10出。由汪世瑜、王奉梅主演。[font=宋體][size=12pt][color=#000000]這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基礎版本。[/color][/size][/font]
梁谷音版《牡丹亭》。唐葆祥改編。共六場:花神巡遊、游園驚夢、寫真尋夢、魂游冥判、叫畫幽媾、掘墳回生。1994年1月演出。
上昆版《牡丹亭》1。上海昆劇團出品。三本共34出,時長7小時。蔡正仁、張靜嫻//岳美緹、李雪梅//張軍、沈佚麗等主演。1999年8月首演於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2000年4月蘇州中國昆劇藝術節公演。
上昆版《牡丹亭》2。上海昆劇團出品。編劇王仁傑,導演郭小男。上、下本共22出。蔡正仁、張靜嫻//岳美緹、李雪梅//張軍、沈佚麗等主演。2003年8月30日首演於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
歐洲版《牡丹亭》。由美籍彼得謝勒執導,雙語,英語為主。時長3小時。1998年夏首演於倫敦巴比肯中心,1999年春美國首演於柏萊克。西洋美聲歌劇、話劇、昆劇三線並行。昆劇部分由華文漪飾杜麗娘、史潔華飾春香。
美國版《牡丹亭》。旅美華人陳士爭執導。全55出,演出時長20小時(出版的DVD縮為2小時)。溫宇航(原北昆)、錢熠(原上昆,旅美)主演。1999年7月首演於美國林肯藝術中心。本版為清以來首次全本演出,離奇怪異,評彈主要輔助。
青春版《牡丹亭》。承白先勇之力,風靡海內外。三晚連演,共25出。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出品,汪世瑜、張繼青主教,俞玖琳、沈豐英主演。2004年6月14日在蘇州大學首演。本版本為目前最有市場、進高校最多的崑曲劇目。
廳堂版《牡丹亭》。北京普羅之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藝術總監林兆華,汪世瑜擔任導演。演出時長120分鍾[font=宋體][size=12pt][color=#000000],共8出[/color][/size][/font]。曾傑(浙昆)、胡哲行(蘇昆)主演。2007年5月18日在北京皇家糧倉首演。本版為目前票價最貴的崑曲劇目。
[font=宋體][size=12pt][color=#000000]歌舞伎版《牡丹亭》。計劃創作中。汪世瑜飾演柳夢梅,日本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飾演杜麗娘。計劃年底開排,明年5月演出。中日版《牡丹亭》採用全男班陣容,坂東玉三郎和北京京劇院的胡文閣、中國京劇院的劉錚將輪流出演杜麗娘,而汪世瑜將和北京崑曲劇院的王振義、蘇州昆劇院的俞玖林聯手出演柳夢梅。[/color][/size][/font]
如此多的版本,自然是崑曲的魅力和劇本本身的魅力讓世人難以割捨和忘卻。真的要感謝湯先人了。不過一旦眼光刷刷集中於牡丹了,眾香國中其它萬千美麗還是不該冷落甚至遺忘的。定有遺漏,敬請賜補。
2. 求安九的社戲里那段牡丹亭唱詞
開始的小生唱得一句沒聽明白,接下來的念白很清楚,「那生,素昧平生,因何到此?」是《牡丹亭·驚夢》里的一出摺子戲——《山桃紅》前面的念白。
3. 魯迅寫的一篇文章叫做 社戲 中老生,小旦,小生,小丑,演的什麼角色
生:男性,分小生(武生)和老生,
旦:女性分青衣,花旦,刀馬旦
凈:男性,俗稱花臉,一般用於有明顯個性人物或英雄人物
丑:丑角,男女性都有,男如武大郎,女如媒婆之類
以上只是個大概說明,其中每個角色還有龐雜的正/副,大/小之分,中國的國粹非一言半語說的明白,有興趣就要參考大量相關專業資料了
「生」是邏輯性 腳色的統稱。扮演中老年人物的叫老生,因戴髯口,又稱須生、鬍子生,如《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按表演藝術的不同特點,分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兼重武功的靠把老生。扮演青年不掛胡須的叫小生,如《西廂記》中的張生。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藝特點,又分巾生、冠生、窮生、雉尾生和武小生。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人物叫武生,又分長靠武生(如趙雲)和短靠武生(如武松)。還有扮演兒童的叫娃娃生。
「旦」是女性腳色的統稱。按扮演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點,又可分正旦、花旦、貼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七種類型。正旦(青衣)主要扮演性格剛烈、舉止端莊的中青年女性,秦香蓮;花旦扮演天真活潑或放浪潑辣 青年女性,如《拾玉鐲》的孫玉姣;貼旦指同一劇中次要的旦角,大多為丫頭;閨門旦扮演少女,如《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武旦扮演擅長武藝的女性,如穆桂英;老旦扮演老年婦女,如佘太君;彩旦扮演女性中的喜劇、鬧劇人物,又稱丑旦、丑婆子,如戲中的媒婆。
「凈」,俗稱花臉,大多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特異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演風粗獷。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技藝特點,又可分為大花臉,以唱功為主,如包拯;二花臉,以做功為主,如曹操。二花臉又可分武花臉,以武為主,如楊七郎;油花臉,形象奇特,如《鍾馗嫁妹》中的鍾馗。
「丑」,扮演喜劇腳色,由於在鼻樑上抹一上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又稱三花臉。傳統戲中丑腳扮演 人物種類繁多,有語言幽默、行動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詐刁惡、慳吝卑鄙的人物。按扮演人物 身份、性格和技藝特點,又可分為文丑和武丑。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035c0c89135e7d7a
4. 根據魯迅的社戲改寫成歌詞
社戲
作詞/作曲:安九
編曲:bear
演唱:安九
和聲/後期:Hita
戲腔:崑曲《牡丹亭》回
舊河畔,老房屋,一切答如故。
夢里那個依稀年少的身影,卻早已不見。
撐著傘,在小雨里搖船聽戲,
那些所謂的悲歡離合、回不去的曾經,
不過就是戲台上的一顰一笑、一嗔一喜。
——題記
A1
暮色里,舊歌戲,
鄉間草台唱不已。
搖蓬船,聽幾曲,
胡琴咿呀漁光寂。
B1
遠處村莊槳聲細,
依稀曾是你;
人潮中紅紅綠綠,
阿婆茶香似往昔。
C1
時光重疊在年少的我 青衣水袖清唱一曲,
彈指間歲月換了紅顏 不知你可否會憶起:
我踮足凝氣,
幾句《臨江驛》,
一轉身你站在橋那邊 回眸淺笑吹著短笛。
B2
那年燈下鬧花衣,
回頭悄看去。
人潮中來回尋你,
月下拾一支短笛。
C2
時光老去遠了年少的我 盛妝唱的那一曲,
戲台上老旦已記不起 當年回眸的可是你。
船家來又去,
月色照漣漪,
我站在橋邊回望過去 只見松燈仍迷離……
C3
時光老去遠了年少的我 盛妝唱的那一曲,
恍惚橋邊又看見你對我 笑說:「你也在這里。」
生旦來又去,
凈丑映漣漪,
便將草台收入紙傘中 帶回夢里續一曲。
5. 社戲的歌詞
A1
暮色里,舊歌戲,
鄉間草台唱不已。
搖蓬船,聽幾曲,
胡琴咿呀漁光寂。
B1
遠處專村莊槳聲細,
依稀曾屬是你;
人潮中紅紅綠綠,
阿婆茶香似往昔。
C1
時光重疊在年少的我青衣水袖清唱一曲,
彈指間歲月換了紅顏不知你可否會憶起:
我踮足凝氣,
幾句《臨江驛》,
一轉身你站在橋那邊回眸淺笑吹著短笛。
B2
那年燈下鬧花衣,
回頭悄看去。
人潮中來回尋你,
月下拾一支短笛。
C2
時光老去遠了年少的我盛妝唱的那一曲,
戲台上老旦已記不起當年回眸的可是你。
船家來又去,
月色照漣漪,
我站在橋邊回望過去只見松燈仍迷離……
C3
時光老去遠了年少的我盛妝唱的那一曲,
恍惚橋邊又看見你對我笑說:「你也在這里。」
生旦來又去,
凈丑映漣漪,
便將草台收入紙傘中帶回夢里續一曲。
*開頭的戲腔是崑曲《牡丹亭》,編曲的一位男老師。
6. 安九的《社戲》 歌詞
社戲
作詞/作曲:安九
編曲:bear
演唱:安九
和聲/後期:Hita
戲腔:崑曲《牡丹亭》
舊河畔,老房屋,一切如故。
夢里那個依稀年少的身影,卻早已不見。
撐著傘,在小雨里搖船聽戲,
那些所謂的悲歡離合、回不去的曾經,
不過就是戲台上的一顰一笑、一嗔一喜。
——題記
A1
暮色里,舊歌戲,
鄉間草台唱不已。
搖蓬船,聽幾曲,
胡琴咿呀漁光寂。
B1
遠處村莊槳聲細,
依稀曾是你;
人潮中紅紅綠綠,
阿婆茶香似往昔。
C1
時光重疊在年少的我 青衣水袖清唱一曲,
彈指間歲月換了紅顏 不知你可否會憶起:
我踮足凝氣,
幾句《臨江驛》,
一轉身你站在橋那邊 回眸淺笑吹著短笛。
B2
那年燈下鬧花衣,
回頭悄看去。
人潮中來回尋你,
月下拾一支短笛。
C2
時光老去遠了年少的我 盛妝唱的那一曲,
戲台上老旦已記不起 當年回眸的可是你。
船家來又去,
月色照漣漪,
我站在橋邊回望過去 只見松燈仍迷離……
C3
時光老去遠了年少的我 盛妝唱的那一曲,
恍惚橋邊又看見你對我 笑說:「你也在這里。」
生旦來又去,
凈丑映漣漪,
便將草台收入紙傘中 帶回夢里續一曲。
——END——
http://music..com/song/14890403
7. 求安九的《社戲》里間奏時那幾句戲腔!
好像是牡丹亭吧
8. 安九的《社戲》裡面那段戲曲叫什麼名字「那時素昧平生……」的後面那句是什麼還有其它的。求告訴!
「那時,素昧平生,因何到此?」是《牡丹亭·驚夢》里的一出摺子戲——《山桃紅》前面的念白。
大意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
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
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8)社戲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
由來
本文主人公遊了什麼園,驚了什麼夢? 守寡多年而已喪失青春年華與富貴社會地位的錢夫人,遠離舊日的相知朋友,獨自居住在台灣的南部。《游園驚夢》的小說情節動作,便是錢夫人應邀來台北參加桂枝香(竇夫人)所開宴會的始末。游園醉酒時回憶起了她以前和鄭參謀的一次偷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牡丹亭·驚夢
9. 《社戲》魯迅
(1)有人說雙喜帶著大家偷豆,不是個好孩子,應該是個壞孩子頭兒。你內是如何看待的呢容?請聯系課文中的相關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我不認為雙喜是個壞孩子。這是孩子們天真、淳樸的表現。
他們所謂的「偷豆」,是因為回來的時候肚子餓了,而且阿發因為自己家的羅漢豆大,便讓大家摘自己家的。至於後來六一公公知道大家「偷」吃了他的羅漢豆,非但不生氣,竟還特地送了些給「我」吃。
(2)小晴收集了魯迅的四篇文章,請你幫助她選出不屬於《朝花夕拾》的一篇(B)
A、《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B、《社戲》
C、《父親的病》
D、《阿長與山海經》
【B、《社戲》選自魯迅小說集《吶喊》】
(3)《紅樓夢》中有游園和看戲的故事嗎?請舉例說明。
《紅樓夢》中有游園和看戲的故事,如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黛玉在梨香院聽《牡丹亭》,感慨纏綿,點頭自嘆,心動神搖,如醉如痴,眼中落淚。
願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