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唐詩賞牡丹

唐詩賞牡丹

發布時間: 2021-02-04 13:36:14

1. 古詩配畫賞牡丹

賞牡丹

唐 ·抄 王 建
此花名價別,開艷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
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
滿蕊攢黃粉,含稜縷絳蘇。
好和熏御服,堪畫入宮圖。
晚態愁新婦,殘妝望病夫。
教人知個數,留客賞斯須。
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

赴東都別牡丹

唐 · 令孤楚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2. 賞牡丹的唐詩除劉禹錫之外還有嗎

賞牡丹的唐詩除劉禹錫有兩首,還有下列詩人的作品:
1、王維《紅牡丹》

綠艷閑且靜內,容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2、白居易《牡丹》節選
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
月中虛有桂,天上漫誇蘭。
3、白居易《惜牡丹》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4、韋庄《白牡丹》
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

3. 在古詩賞牡丹中劉禹錫在牡丹這一形象上寄託了什麼

《賞牡丹》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此詩乃贊頌牡丹之作,其贊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葯和芙蕖。芍葯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贊頌牡丹,乃用「芍葯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芍葯」,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葯之艷衰」 (王禹傅《芍葯詩序》)。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葯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把芍葯說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凈的面目出現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於池面之中,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說她純潔而寡情。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即牡丹才是真正的花王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國色」,舊指一國中最美的女子。這里用來比喻牡丹,便將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現了出來。「真」字雖是副詞,卻加強了語氣;「唯有」是一種不二的選擇,增強了評賞的分量,照應了上面兩句,包含著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選擇,是經過了認真比較,確認了「非此莫屬」的地位的意思。在這樣的美好評價和高度概括之後,再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作結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賞花傾城而動的習俗,又從側面襯託了牡丹花的誘人魅力:正是由於它具有令人傾慕的「國色」,才使得「花開時節」京城轟動,人們奔走相告,爭先賞玩。

4. 有首唐詩寫長安富豪賞牡丹而萬人空巷的盛況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版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權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買花》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蓉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賞牡丹》

5. 劉禹錫的《賞牡丹》翻譯

譯文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版才是真正的天權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注釋
妖:艷麗、嫵媚。
格:骨格。牡丹別名「木芍葯」,芍葯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在這里,無格指格調不高。
芙蕖:即蓮花。
國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絕,艷麗高貴。
京城:指唐朝的京師長安,長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6. 賞牧丹帶古詩拼音版

shǎng mǔ dān
賞牡丹
táng liú yǔ xī
唐 劉禹錫

tíng qián sháo yào yāo wú gé ,
庭前芍葯妖無格,
chí shàng fú qú jìng shǎo qíng 。
池上芙蕖凈少情。
wéi yǒu mǔ dān zhēn guó sè ,
唯有牡丹真國色,

huā kāi shí jiē dòng jīng chéng 。
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牡丹》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七絕,是一首托物詠懷之作。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以芍葯「妖無格」的和芙蕖「凈少情」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其中也蘊含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詩用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寫出了當年牡丹花盛開能引起京城轟動的巨大效應。

7. 賞牡丹古詩帶拼音

shǎng mǔ dān
賞牡抄丹
唐劉禹襲錫
tíng qián sháo yào yāo wú gé , chí shàng fú qú jìng shǎo qíng 。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wéi yǒu mǔ dān zhēn guó sè , huā kāi shí jié dòng jīng chéng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注釋
妖:艷麗、嫵媚。
格:骨格。牡丹別名「木芍葯」,芍葯為草本,又稱「沒骨牡丹」,故作者稱其「無格」。在這里,無格指格調不高。
芙蕖:即蓮花。
國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絕,艷麗高貴。
京城:指唐朝的京師長安,長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譯文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8. 改寫《賞牡丹》,劉禹錫寫的古詩。

庭前芍葯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台前老師講不休,凳上同學沒啥用。唯有學渣真精神,上課時間鬥地主。

9. 賞曹州牡丹古詩

一、賞牡丹

作者: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賞析:

此詩乃贊頌牡丹之作,其贊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葯和芙蕖。芍葯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贊頌牡丹,乃用「芍葯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

「芍葯」,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葯之艷衰」 (王禹傅《芍葯詩序》)。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葯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把芍葯說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

「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凈的面目出現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於池面之中,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說她純潔而寡情。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二、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

作者:唐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

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台月下,才能相逢!

賞析:

此詩想像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首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雲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表現出楊貴妃的富貴之態。

其次,運用了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比如,「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就是通過擬人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三、買花·牡丹

作者: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譯文:

這一年暮春,長安城中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原來是到了牡丹盛開的時節,長安城裡的名門大戶紛紛相隨前去買花。牡丹花的價錢貴賤不一,價錢多少以花的品種來定。

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葉茂,鮮紅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絹的價錢。它們被精心呵護著,主人還給張上了帷幕,築起了樊籬,辛勤澆灌之餘還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顏色還和以前一樣鮮艷。

家家習以為俗,更沒有人認為是錯的。有一個老農無意中也來到了買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頭長嘆,然而此嘆又有誰在意呢:這一叢深色的牡丹花價錢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賦稅了。

賞析:

與白居易同時的李肇在《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召鋪宮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

這首詩,通過對「京城貴游」買牡丹花的描寫,揭露了社會矛盾的某些本質方面,表現了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詩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從買花處所發現了一位別人視而不見的「田舍翁」,從而觸發了他的靈感,完成了獨創性的藝術構思。

四、紅牡丹

作者: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譯文:

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面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賞析:

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

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五、思黯南墅賞牡丹

作者:唐 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譯文:在人世間怎會遇見牡丹這樣漂亮的花,花開重瓣,層層疊疊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有如此傾國傾城的好顏色,上天應該讓你晚點開放與諸花爭艷!

賞析:
七絕《思黯南墅賞牡丹》,則運用典故,寫牡丹花艷壓群芳的美麗。全詩詩人以虛寫稱妙,此詩首二句敘寫詩人偶遇牡丹之喜,牡丹 末二句嘆賞其色澤之佳。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首句點明在牛僧孺南墅中,偶然的機會,初次見到牡丹花,就如同遇到生命中「貴人」似的,無意之中技露出牡丹花在詩人心目中的崇高境界,在詩人看來,牡丹是日月精華的結晶,應栽天上,今日人間相逢,純屬「偶然」,所以一見到牛宅中牡丹,就作驚人語。

第三句由初見牡丹時的萼然驚嘆轉入對花容花貌的由衷禮贊,牡丹之貌,詩人美其名日「傾城」,這「傾城」二字,殊非過譽。

最後,詩人以「天教晚發賽諸花」一句再評花之品性。重在『晚」與「賽」兩字上做文章。牡丹晚發,開於暮春。湯顯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麗娘在「游園驚夢」一折中唱道:「牡丹雖好,她春歸怎佔得先!」既是嘆亦是贊。牡丹俏不爭春,天教晚發而集眾芳之長。

10. 《賞牧丹》的古詩是什麼

賞牡丹
朝代:唐代

作者:王建
此花名價別,開艷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
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滿蕊攢黃粉,含棱縷絳蘇。
好和薰御服,堪畫入宮圖。晚態愁新婦,殘妝望病夫。
教人知個數,留客賞斯須。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

熱點內容
牡丹江社會人誰最猛 發布:2025-04-24 09:46:06 瀏覽:760
七夕生日牌 發布:2025-04-24 09:34:55 瀏覽:433
櫻花釀可以減肥嗎 發布:2025-04-24 09:23:38 瀏覽:937
昌吉市盆景 發布:2025-04-24 09:23:33 瀏覽:941
香港梅花楊 發布:2025-04-24 09:04:51 瀏覽:653
怎麼裁蘭花 發布:2025-04-24 09:04:06 瀏覽:568
叮當花藝 發布:2025-04-24 08:39:19 瀏覽:113
圓形小盆栽 發布:2025-04-24 08:29:58 瀏覽:602
怎麼七夕節 發布:2025-04-24 08:20:45 瀏覽:598
荷花紋怎麼畫 發布:2025-04-24 08:17:26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