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傷寒玫瑰疹
『壹』 副傷寒的臨床表現
少數兔發病呈最急性型,不出現症狀而突然死亡。臨床上常見的是急性型和慢專性型。屬病兔精神沉鬱,食慾廢絕,體溫升高,呼吸困難,腹瀉,排出有泡沫的黏液性糞便。母兔從陰道內排出膿性或黏性液體,陰道黏膜潮紅水腫。孕兔發生流產後多數死亡,少數康復兔後不易再受孕。
『貳』 什麼是傷寒
什麼是傷寒與副傷寒?
傷寒與副傷寒皆為由細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與副傷寒桿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發生。近年來,由於衛生設備之改善,許多地區已經絕跡,目前台灣地區之病例大多由國外地區輸入。
感染傷寒與副傷寒會有什麼症狀?
感染傷寒後會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成年人較常見有便秘或腹瀉,淋巴組織病變,若不治療,會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副傷寒之症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
傷寒與副傷寒是怎樣傳染的?
因食入被患者、帶菌者糞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飲水而傳染。受污染的貝類、水果、蔬菜也成為傳染媒介,帶菌者在處理乳製品時其手指也可能會污染產品。蒼蠅也是傳播媒介之一。
傷寒與副傷寒的潛伏期有多長?
傷寒之潛伏期長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為一至三周。副傷寒潛伏期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傷寒與副傷寒?
1.飯前便後均應正確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沖水式廁所,且糞便應排入污水系統。廁所內要消滅蒼蠅。充分供應衛生紙以免糞便污染手指。
3.自來水應消毒完善,注意飲用水不可受到廢水之污染,並經煮沸消毒後始可飲用。
4.以紗窗、殺蟲劑噴霧法或含殺蟲劑誘餌來殺滅蒼蠅。經常清除垃圾、廁所加裝紗窗,使蒼蠅無法孳生。
5.食物之處理保存要特別小心,處理食物前應正確使用肥皂洗手,並將食物冷藏保存。外食時,應選用熱湯類。
6.急性期應住院接受隔離治療,直到檢驗結果為陰性為止,方可解除監視。患者糞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
『叄』 玫瑰症是什麼
玫瑰疹吧?
玫瑰疹,也叫幼兒急疹、燒疹,由病毒引起,是嬰幼兒時期一專種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屬可能是由病毒引起,是一種鮮紅色的圓形斑疹,直徑2-3mm,由病灶周圍的血管擴張所形成,壓之褪色,松開時有復現,多出現於胸腹部。通過唾液飛濺而傳播,不如麻疹傳染力強。冬春季節發病較多。發病多是1歲以內的小兒,2歲以上者少見。患過此病後,一般不再患第2次。 此病症對傷寒或副傷寒有診斷意義。
護理:
·讓患兒休息,病室內要安靜,空氣要新鮮,被子不能蓋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經常給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漬,以免著涼。
·給孩子多喝開水或果汁,以利於出汗和排尿,促進毒物排出。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體溫超過39度時,可用溫水或37%的酒精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熱引起抽風。
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人類皰疹病毒 6型導致的嬰幼兒期發疹性疾病,特點是持續高熱 3~5天,熱退疹出。
『肆』 玫瑰疹怎麼引起的
由病毒引起,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對傷寒或副傷寒有診斷意義。
『伍』 傷寒,副傷寒症狀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症狀:高熱、中毒面容,緩脈,皮膚玫瑰疹,肝內脾大。副傷寒:與容傷寒的表現極為類似。但病情相對較輕,病程也較短。
感染傷寒後會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成年人較常見有便秘或腹瀉,淋巴組織病變,若不治療,會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副傷寒之症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
『陸』 副傷寒細菌的產生
傷寒與副傷寒都是沙門氏菌屬感染所致的腸道傳染病。副傷寒甲、乙的臨床表現與傷寒相似,均有持續發熱,全身中毒症狀,較為明顯的胃腸道症狀,可有玫瑰疹、相對緩脈、脾腫大和白細胞降低。副傷寒和其他沙門氏菌感染多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和膿毒血症。病程早期,可取病人血液作細菌培養。骨髓培養在病程中各個時期陽性率較高,血清學試驗包括熒光免疫、肥達氏反應可幫助診斷,但後者有假陽性。
[診斷依據]:
1.臨床五大特徵。①體溫呈梯形上升繼而為稽留高熱;②
相對緩脈;③面色蒼白,表情淡漠,舌苔厚,舌質紅,神志不清或昏迷;④脾腫大;⑤玫瑰糠疹。
2.細菌學檢查。骨髓、血、尿、便、膽汁中傷寒桿菌培養陽性。
3.血清學菌體「O」抗原〉1:80,鞭毛「H」抗原〉1:160,且持續升高有診斷意義。
4.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白細胞減少或消失,如果〉2%或絕對值〉40個/立方毫米可排除傷寒。
[判斷方法]:
確診:具有2-4任何一項均可確診。
可疑:僅有1項,有臨床表現,細菌學檢查陽性者診為傷寒;無臨床表現,僅細菌學檢查陽性者為帶菌者。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化濁
玄參9
生地12
蘆根9
川連3
連翹9
黃芩8
麥冬9
厚朴6
白芍9
廣藿香8
薏苡仁15
雲苓12
杏仁8
法夏8
白術
『柒』 玫瑰疹是一種什麼樣的皮膚病
建議:您好,玫瑰疹是一種鮮紅色的圓形斑疹,直徑2-3mm,由病灶周圍回的血管擴張所答形成,壓之褪色,松開時有復現,多出現於胸腹部。
此病症對傷寒或副傷寒有診斷意義。點大成片,色紅或紫,撫之不礙手的叫做「斑」,多由熱郁陽明,迫及營 血而發於肌膚。其形如粟米,色紅或紫,高出於皮膚之上,撫之礙手的叫 做「疹」(但亦有不高出皮膚,撫之無礙手之感的),多因風熱郁滯,內 閉營分,從血絡透發於肌膚。
『捌』 副傷寒的診斷鑒別
1.血常規 白細胞偏低或正常,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對診斷及觀察病情都有價值,其消長與病情相一致。血小板也可減少。
2.尿常規 極期可出現尿蛋白及管型。
3.糞便常規 在腸出血時有血便或潛血試驗陽性。少數患者當病變侵及結腸時可有黏液便甚至膿血便。
4.血培養 病程第1周陽性率最高(可達80%),以後逐漸下降,病程的任何階段都可獲得陽性結果。對已用抗生素的患者,可取血凝塊做培養。化膿性病灶中抽取的膿液亦可檢出病原菌。
5.骨髓培養 較血培養陽性率更高,可達90%以上,其陽性率受病程及使用抗菌葯物的影響較小。
6.糞便培養 整個病程中均可陽性,第3~4周陽性率最高,達75%,但應排除膽道帶菌而患其他疾病者。
7.尿培養 病程第2周後出現陽性者可達50%。
8.膽汁培養 用十二指腸引流的膽汁培養,對病程後期的診斷和發現帶菌者有意義。
9.肥達反應 肥達反應所用的抗原有傷寒桿菌的O抗原、H抗原、副傷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5種。測定患者血清中相應抗體的凝集效價,對傷寒及副傷寒有輔助診斷價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現陽性,其效價隨病程的演變而遞增,第4~5周達高峰,至恢復期應有4倍以上升高。
10.其他免疫學實驗 檢測血清或尿中副傷寒抗原或血清中特異性抗體IgM,對副傷寒的早期診斷有意義。 1.病毒感染 此類患者起病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狀,常無緩脈、脾大或玫瑰疹,副傷寒的病原與血清學檢查均為陰性,常在1~2周內自愈。
2.斑疹傷寒 流行性斑疹傷寒多見於冬春,地方性斑疹傷寒多見夏秋。一般起病較急,脈搏較速,多有明顯頭痛。第5~6病日出現皮疹,數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應陽性。治療後退熱比傷寒快。
3.鉤端螺旋體病 本病有疫水接觸史,臨床表現有眼結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腸肌疼痛與壓痛為著,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外周血白細胞數增高。確診有賴於相關的病原學及血清學檢查。
4.急性病毒性肝炎 副傷寒並發中毒性肝炎易與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者肝功能損害較輕,有黃疸者黃疸出現後仍發熱不退,並有副傷寒的其他特徵性表現,且肝炎病原學及血清學檢查均為陽性。
5.布氏桿菌病 患者有與病畜(牛、羊、豬)接觸史,或有飲用未消毒的乳製品史。本病起病緩慢,發熱多為波浪型,退熱時伴大汗,並有關節痛或肌痛等症狀。病程遷延,易於復發。確診須有血液或骨髓培養出病原體、布氏桿菌凝集試驗陽性。
6.急性粟粒性肺結核 患者多有結核病史或與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史。發熱不規則,常伴盜汗、脈搏增快、呼吸急促等。發病2周後Χ線胸片檢查可見雙肺有彌漫的細小粟粒狀病灶。
7.敗血症 少部分敗血症患者的白細胞計數不增高,可與傷寒混淆。敗血症多有原發病灶,熱型多不規則,常呈弛張熱,伴寒戰,無相對緩脈。白細胞總數雖可減少,但中性粒細胞升高,血培養可分離出致病菌。
8.其他 瘧疾、惡性組織細胞病、風濕熱以及變應性亞敗血症等,有時需進行鑒別。
『玖』 傷寒是什麼病
什麼是傷寒與副傷寒?
傷寒與副傷寒皆為由細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與副傷寒桿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發生。近年來,由於衛生設備之改善,許多地區已經絕跡,目前台灣地區之病例大多由國外地區輸入。
感染傷寒與副傷寒會有什麼症狀?
感染傷寒後會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成年人較常見有便秘或腹瀉,淋巴組織病變,若不治療,會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副傷寒之症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
傷寒與副傷寒是怎樣傳染的?
因食入被患者、帶菌者糞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飲水而傳染。受污染的貝類、水果、蔬菜也成為傳染媒介,帶菌者在處理乳製品時其手指也可能會污染產品。蒼蠅也是傳播媒介之一。
傷寒與副傷寒的潛伏期有多長?
傷寒之潛伏期長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為一至三周。副傷寒潛伏期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傷寒與副傷寒?
1.飯前便後均應正確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沖水式廁所,且糞便應排入污水系統。廁所內要消滅蒼蠅。充分供應衛生紙以免糞便污染手指。
3.自來水應消毒完善,注意飲用水不可受到廢水之污染,並經煮沸消毒後始可飲用。
4.以紗窗、殺蟲劑噴霧法或含殺蟲劑誘餌來殺滅蒼蠅。經常清除垃圾、廁所加裝紗窗,使蒼蠅無法孳生。
5.食物之處理保存要特別小心,處理食物前應正確使用肥皂洗手,並將食物冷藏保存。外食時,應選用熱湯類。
6.急性期應住院接受隔離治療,直到檢驗結果為陰性為止,方可解除監視。患者糞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