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類風濕
① 類風濕,可以用沉香十七味丸嗎盡快答復,謝謝
問題分析:
沉香十七味丸的成分包括沉香、苦參、訶子、版川楝子、梔子、馬錢子、旋復權花、木香、刀豆、丁香、肉豆蔻、制草烏、白蘿卜干、紫河車、廣棗、黑雲香、兔心。用於"赫依"血不調,頸項強直,煩躁不安,惡血陷腎,腎損血盛"白脈病"。
意見建議:
沉香十七味丸也可以治療風濕病,因為這十七味是目前治療風濕骨病最理想的中葯,而根據這十七味中葯秘制的沉香十七味丸,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痛、頸椎病、腰椎病、椎間盤突出、骨刺、滑膜炎、肩周炎的效果非常理想。
② 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敷貼法
(1)生半夏30克,生桅仁60克,生大黃、黃柏各15克,桃仁、紅花各10克,共研細末,用醋調敷患處。適用於熱痹。
(2)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生南星各5克,肉桂、樟腦各10克,共研細末,用40%的酒精調敷患處。適用於寒痹。
(3)取大椎、陽陵泉、肩骼、天宗、曲池、腎俞、阿是穴,選用鰲、雄黃(3:5)葯末0.3-0.6克,置普通膏葯中央,貼敷於穴位上,24小時後局部起泡揭去膏葯,用消毒針穿刺,排出分泌物,並清潔局部,換敷青冰散(冰片、青黛、浙貝母、天花粉、赤芍、月石、緞石膏),24小時後再換貼陽春膏(桂心、丁香、乳香、牛膝、血竭、察香),於72小時取下,每日取2-4穴,最多不超過8穴。不愈可進行第2次,一般治療2-3次。適用於本病各證。
2.薄貼法
(1)川草膏:生川烏、生草烏、附片、當歸、丹參、白芥子各30克,生麻黃、乾薑各15克,桂枝、木通各12克,白芍20克,細辛、乳香各10克,三七5克,虎力散4克,蔥白4根,白酒適量,上葯共研細末,將馬錢子散、虎力散摻入葯末中,再將蔥白搗爛均勻和入,以白酒調成稀糊狀;將調好的葯入鍋內炒熱至不灼傷皮膚為度,人寮香0.25克和勻,取適量攤於敷料上,約0.5厘米厚,趁熱敷於患處,以綳帶固定,每劑可重復使用5-7次,重復使用時須按上法加葯,隨炒隨用。適用於寒痹。
(2)香丹膏:麻油240毫升,黃蠟7.5克,松香30克,黃丹30克,銅綠6克,輕粉3克,制乳香、沒葯各9克,先將麻油熬滾加黃蠟化開,次入松香,再下黃丹,加入其他葯研末,攪勻成膏,取適量薄貼患部,外加綳帶固定,每日1次,5-7日為1療程。適用於熱痹。
3.熱敷法
(1)乾薑60克,干辣椒30克,烏頭20克,木爪25克,加水3000毫升,煮30-40分鍾,乘熱熏患部,然後將葯汁倒出,用凈毛巾蘸葯汁熱敷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為1療程。適用於濕痹。
(2)川烏10克,草烏10克,茅術10克,當歸10克,雞血藤6克,獨活6克,牛膝10克,木瓜12克,川芍12克,鬱金6克,生香附10克,細辛3克,加水3000毫升,煮30-40分鍾,乘熱熏患部,然後將葯汁倒出,用凈毛巾蘸葯汁熱敷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為1療程。適用於寒痹。
4.推擦法
川烏、烏梢蛇、草烏、烏梅各15克,將上葯浸入500毫升白酒,浸泡1周可使用,浸泡時間長則更好。用時以棉花蘸葯汁,推擦痛處,擦至有熱感為度,每日2-3次。適用寒痹、濕痹。
5.搽葯法
川烏、草烏、松節、生南星、生半夏各30克,研末,酒浸,搽患處。適用於濕痹、寒痹。
6.摩葯法
蓖麻油30毫升,生烏頭30克,乳香5克,上葯共為細末,加豬油調和成膏,烘熱塗患處,以手心摩擦患處。適用於濕痹、寒痹。
7.熏蒸法
荊芥100克,防風100克,蘇葉50克,麻黃40克,羌活100克,獨活100克,秦蕪60克,蒼耳子50克,乾薑100克,伸筋草40克,營蒲根500克,蔥白300克,細辛30克,蒼術100克,川芍80克,白芷40克,加水煮沸15分鍾,其溫度保持在45-55攝氏度之間,熏蒸病變部位,每次30分鍾至1小時,每日蒸2-3次,7日為1療程,以大汗淋漓為度。適用的、寒、濕痹。
8.煙熏法
穿山龍12。克,八骨丹120克,一條根120克,九層塔9。克,獨活12。克,桂枝120克,艾葉90克,澤蘭90克,研為粗末,加樟腦60克拌勻,置於瓶中,取適量裝入熏壺,燒炭取煙,套上大小適當的出煙口,熏烤患部,或在壓痛點附近選擇2-3個穴位熏烤,每次約3-10分鍾,以局部有汗出為佳。適用於濕痹、寒痹
9.洗足法
尋骨風、透骨草、白毛在各30克,獨活15克,乳香、沒葯、血竭各10克,老鶴草、黃篙各20克,水煎濾液,趁熱洗雙足,每日2次。適用於熱痹躁關節紅腫熱痛者。
10.葯浴法
(1)透骨迫風煎:透骨草15克,追地風16克,千年健12克,稀簽草30克,水煎洗患部或葯浴,每日2次。適用於風、寒、濕痹之關節麻木、腫脹、變形,活動不利者。
(2)龍馬精神方:當歸10克,乳香、沒葯、續斷、川椒、補骨脂、紅花、伸筋草、秦芫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濾凈液,洗患部或全身浴,每日1-2次。適用於風、寒、濕痹,關節麻木、腫脹,活動受限者。
(3)秦歸湯:秦蕪、當歸、紅花、土鱉蟲、川烏、草烏、路路通、骨碎補、桑枝、桂枝各12克,水煎濾汁,洗浴患部或葯浴全身,每日1次,每次20-30分鍾。適用於風、寒、濕痹,關節腫大變形,活動不利者。
(4)桑枝500克,海桐皮60克,稀簽草100克,海風藤、絡石藤各200克,忍冬藤60克,共研細末,紗布包紮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7-10日為1療程。適用於熱痹。
11.離子導入法
(1)乾薑3克,桂枝、赤芍、當歸各2克,羌活、葛根、川芍、海桐皮、姜黃、乳香各1克,研為末,分裝於約25厘米*15厘米布袋中(每袋約裝9-10克),縫口,置蒸鍋中加熱,至蒸氣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溫至40攝氏度,熱敷患處,然後加直流電導入,每次15-30分鍾,每日1次。適用於風、寒、濕痹。
(2)陳醋500毫升,威靈仙30克,將威靈仙浸入陳醋2周,去渣取汁,做直流電導入,每次15-30分鍾,每日1次。適用於寒、濕痹。
③ 類風濕貼膏葯貼哪裡好
通用名
麝香跌打風濕膏
商品名
麝香跌打風濕膏
組成
跌打風濕流浸膏專,顛茄流浸膏,楓香酯,冰片,屬薄荷油,丁香羅勒油,樟腦,肉桂油,水楊酸甲酯,人工麝香
功效
祛風除濕,化瘀止痛
主治
風濕痛,跌打損傷,腫痛
規格
6厘米x10厘米/片;7厘米x10厘米/片;8厘米x13厘米/片
用法用量
外用。貼敷洗凈患處
有效期
24個月
批准文號
國葯准字Z44020931
執行標准
《中國葯典》2010版第一部
葯品類型
非處方葯
性狀
本品為淺黃色的片狀橡膠膏;氣香。
主要功效
祛風除濕,化瘀止痛。
適用病症
用於風濕痛,跌打損傷,腫痛。
用法用量
外用。貼敷洗凈患處。
葯性分析
方中跌打風濕流浸膏祛風除濕,化瘀止痛;顛茄流浸膏解痙止痛;楓香脂芳香走竄,通絡止痛;冰片消腫止痛;薄荷油祛風止痛;丁香羅勒油局部鎮痛;樟腦通竅止痛;肉桂油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水楊酸甲酯解除肌肉、關節、神經疼痛。全方中西合用,共奏祛風除濕,化瘀止痛之功。
④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療法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痹證」范疇 ,該證因其病情頑固 ,久延難愈且疼痛遍及周身各個關節 ,亦稱「頑痹」、「歷節風」等。臨床上 ,中葯對消除此病表現出的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功能受限等都有較明顯的作用 ,其副作用也明顯比西葯小。
中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講求辨證分型治療 ,葯物以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等為主。現介紹幾種常見症型 :
風寒濕阻型
表現 :關節腫脹疼痛 ,痛有定處 ,晨僵屈伸不利 ,遇寒疼痛加劇 ,局部畏寒怕冷 ,舌苔薄白 ,脈浮緊或沉緊。
治療 :治宜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止痛。方葯 :蒼術、白芷、海風藤、桑枝各 15克 ,桂枝、當歸各 12克 ,羌活、防風、麻黃、乳香各 10克 ,細辛 3克 ,川芎、甘草各 6克。水煎服 ,每日 1劑 ,分 2- 3次服完。
濕熱蘊毒型
表現 :關節紅腫 ,疼痛劇烈 ,晨僵 ,活動受限 ,兼有惡風發熱 ,口渴心煩 ,便干尿赤 ,舌紅苔黃而燥 ,脈濡數。
治療 :治宜清熱解毒、疏風除濕、通絡止痛。方葯 :蒼術、海風藤各 15克 ,生石膏、竹葉、滑石、薏苡仁各 30克 ,桂枝、當歸、威靈仙、黃柏各12克 ,川芎、甘草各 6克。水煎服 ,每日 1劑 ,分 2- 3次服完。
痰瘀互結型
表現 :關節腫脹 ,晨僵 ,重滯麻木 ,骨節刺痛 ,強直變形 ,屈伸受限 ,疼痛固定 ,晝輕夜重 ,口乾不欲飲 ,舌質紫暗 ,苔白膩 ,脈細澀或細滑。治療 :以化痰逐瘀、活血通絡為主。方葯:
當歸、桃仁、桂枝、茯苓各 12克 ,蒼術、白芥子各10克 ,川芎、紅花各 6克 ,雞血藤 30克 ,烏蛇 15克 ,全蠍 3克 ,僵蠶、甘草各 6克。水煎服 ,每日1劑 ,分 2- 3次服完。
氣血虧虛型
表現 :關節疼痛 ,腫脹僵硬 ,麻木不仁 ,行動艱難 ,面色淡白 ,心悸自汗 ,精神疲乏 ,舌淡苔薄白 ,脈細弱。
治療 :治宜益氣養血、通絡止痛。方葯 :黃芪、黨參各 30克、熟地 18克 ,杜仲、白芍、茯苓、桑寄生各 15克 ,當歸、桂枝、獨活各 12克 ,細辛3克 ,甘草 6克。水煎服 ,每日 1劑 ,分 2- 3次服完。
以上僅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幾種常見分型及基本方葯 ,治病時可隨證加減 ,靈活處方。在服中葯時適當配合西葯治療 ,有助增加療效 ,但具體用葯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⑤ 螞蟥可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葯品名稱】抄:葉綠油
【成
份】:薄荷腦、冬青油、冰片、薄荷油、樟腦
、丁香油、按葉油、桂皮油、葉綠素、香精、液狀
石蠟。
【性
狀】:本品為深褐色的透明液體,氣特異。
【功能主治】:芳香開竅、消彼提神、祛風除濕、
理氣止痛。用於關節痛、神經痛、扭挫傷痛、傷風
感冒引起的頭痛及蚊蟲叮咬癢痛,暈車、中暑和癤
瘡初起。
【規
格】:25毫升裝、5毫升裝。
【用法用量】:外用擦抹患處。
【貯
藏】:密封,置涼暗處。
【有
效
期】:24個月
【批准文號】:國葯准字Z35030751
效果很好
⑥ 類風濕跟痛風有什麼區別
類風濕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給很多患者帶來很大的影響,類風濕主要是針對老年人,主要區別如下:
一、「痛風」是遺傳性的疾病,可發現有家族病史,而今年來也有多增長。以代謝紊亂導致的結締組織、腎臟炎性為主。當患者體內的嘌呤代謝產生的尿酸增多的時候,尿酸在血液里積聚,久而久之形成通風。急性發作的時候出現紅腫,腫脹的症狀。
二、「痛風」一般72小時內可達到頂峰,經過兩周左右的時間便可停止,隔數年之後會再次發作。吃嘌呤食物過多容易形成痛風,常見於趾骨周圍關節。而急性的風濕性關節炎多是和感染有關,多見於青年人,受風之後容易發作。類風濕症狀多集中在大關節,腕關節和踝關節,還有膝蓋和肘關節比較常見。
三、痛風與類風濕的區別明顯的是治療不同,痛風的病人是使用抗嘌呤代謝促進尿酸的排泄,可使用秋水仙這類葯物控制病情。然而風濕性關節炎使用的葯物是水楊酸。痛風可屢屢發作,痛風病人的患病部位的組織會受到損害,而且還會受到侵蝕,由於痛風石沉積,就會造成關節慢性炎症,關節變形。
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疾病,也具有遺傳性,治療起來比較頑固,病因也不是很清楚。
以上主要是針對類風濕與痛風的區別,建議到專業風濕病醫院去具體治療
⑦ 風濕腿用什麼葯能治
這種情況是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為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內,反復發作,呈對稱容分布指導意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在急性期通常是用甲氨蝶呤來治療類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膩食品.
⑧ 肩關節軟組織損傷百度知道誰知道,請回答。為何對我這呢心狠手辣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幫你想點辦法的。主要是關節活動度的恢復訓練,以保持版關節功能,提權高日常生活能力。鍛煉關節前可以輔以加濕熱療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去腫和鎮痛的作用。方法:可使用熱水袋、熱水浸泡及烤燈。外用膏葯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鍛煉對類風濕患者更為重要。運動的方式可多種多樣,如做體操、走路、打太極拳、跳舞、爬山等,均可因人而異選擇進行,但以走路鍛煉為最佳方式。此方法簡單易行,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對類風濕病人康復極為有利。日本琉慷從保守方案來說確實是一枝獨秀,只可惜,不便宜呢。
⑨ 關於風濕的問題
治傷消瘀丸方中馬錢子苦寒通絡化瘀散結,通調血脈;骨碎補、土鱉蟲等散瘀鎮痛,續筋接骨,專乳屬香、沒葯、桃仁、紅花等助以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全方配伍合理,處方精煉。葯理實驗證明本品具有顯著活血、散瘀、消炎、鎮痛、接骨的作用。
這個主要提示的是活血作用太強,如果你母親有缺血性心臟疾病或是動脈硬化建議你不要服用這個葯,你可以試下外用的:
紅花35G,茴香20G,公丁香20G,樟腦15G,用白酒半斤浸泡,外用。效果還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