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黑牡丹
① 《詠黑牡丹》
《詠黑牡丹》: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是蔡顯引用古人《詠紫牡丹》詩句,原意是說紅牡丹是上品,紫牡丹稱為上品是奪了牡丹的正色,是「異種稱王」。
後來被反清復明義士影射奪取朱明王朝天下的滿人,是「異種稱王」。
歷史
乾隆皇帝借「南山集案」大興冤獄,殺了七十一歲的舉人蔡顯,株連二十四人。因為有人揭發蔡顯的著作《閑閑錄》中有「怨望謗訕」之詞,所謂「怨望謗訕」之詞,不過是蔡顯引用古人《詠紫牡丹》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原意是說紅牡丹是上品,紫牡丹稱為上品是奪了牡丹的正色,是「異種稱王」。
到了那些製造文網的刀筆吏眼裡,竟然可以望文生義,指責蔡顯影射奪取朱明王朝天下的滿人,是「異種稱王」。面對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罪狀,蔡顯只得被迫自首,希望寬大處理。結果,坦白並未從寬,兩江總督高晉、江蘇巡撫明德上報皇帝,建議按照大逆罪凌遲處死。
(1)詠黑牡丹擴展閱讀
這兩句詩的作者,有人說是沈德潛,有人說是徐述夔或徐的詩友,還有的說是蔡顯《閑閑錄》中引錄的古人詩句。沈德潛和徐述夔是乾隆戊午(三年)同科舉人,徐述夔的《一柱樓詩》中,有被認為暗寓興明滅清之意的「悖逆」詞句,死後定大逆罪剖棺戮屍。
沈德潛寫過《徐述夔傳》,稱贊徐的「品行文章皆可為法」,因而死後也遭到奪官、罷祠、削謚、仆其墓碑等嚴厲處分。如果這兩句詩是沈德潛或徐述夔所作,乾隆及其辦案大臣在羅列他們的罪行時,決不會遺漏這樣的「狂悖」詩句。
但在《清實錄》、《清史稿》、《清史列傳》以及清代文字獄檔案材料中,均無此項記載。沈德潛從康熙三十二年(二十一歲)起,就應舉考試,連考十九次,說明他心目中已承認清朝政權的正統地位;到乾隆三年中舉人,四年中進士以後,直到九十多歲去世,他一直受到乾隆的禮遇,高官厚祿,寵恩無比,更不可能寫出有如此強烈的反滿傾向的詩句。
這兩句詩,鋒芒畢露,矛頭所向十分明顯,不大可能出自一貫主張詩歌要「溫柔敦厚」的格調派詩人沈德潛之手。至於徐述夔,《一柱樓詩》詩案摘出的「狂肆謬妄」的詩句中最重要的有兩句詠鶴的詩:「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乾隆認為是「借朝夕之朝作朝代之朝,且不言『到清都』而雲『去清都』,顯有欲興明朝、去本朝之意。」
這類可以被看作雙關影射的詩句,《一柱樓詩集》中確乎不少,與這兩句詠紫牡丹詩所用手法和諷刺對象都相接近。據說徐述夔寫過一組牡丹詩,有幾十首,想是當年查抄時未被發現而倖存的,不知其中是否有詠紫牡丹的詩句。從目前已知材料看,這兩句詩的作者不能肯定是沈德潛或徐述夔。
本詩突出的藝術特徵在於物象與意象的緊密契合,以隱喻、象徵、雙關等手法使詩句的「朱」、「正色」、「異種」、「王」成為具有豐富的多層含義的符號載體,既符合物的特徵,又非常貼切地表達了詩人的諷刺意向。
例如「朱」字,詩中表層意義是指朱紅牡丹,由於用了儒家經典《論語》,因此「朱」又是正統的象徵;「朱」字還合明代皇帝的姓氏,所以它還有代表朱明王朝的雙關之意。兩句詩,表面是寫紫牡丹,實際是諷刺滿清王朝,「不離詠物,而卻不徒詠物」(借用黃生評杜詩語),體現了中國古典詠物詩的傳統特徵。
就其內容來說,它反映了清初統治者的武力高壓政策在漢族知識分子中引起的普遍的排滿情緒。對清初統治者實行的民族壓迫和殘酷屠殺,這無疑是一種反抗。但它同時表現出的大民族主義思想和封建正統觀念,在今天也應當受到批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