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吐丁香岳
A. 三國中值得評論的句子
諸侯
董卓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
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放在這一貼里。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閑,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里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超的流派。
袁紹
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范!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中央。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觀看。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
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遲銷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
第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碼沖游,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
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判粗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
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像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
「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余,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
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
三國里,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成人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唇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桿,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里,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乾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
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勛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
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艷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桿,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
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卧龍先生的神秘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張遼
張遼是演義中的又一人氣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長相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張遼還在呂布帳下,與曹操對陣:「(呂布)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於上首。」
張遼和周瑜、馬超、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於顏色,是紫色面龐;「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憑這兩點,就能得出張遼「帥」的結論嗎?我覺得是的。(順帶提一下,羅貫中老師有一點搞錯了,那時候的張遼決不止二十歲了。)
後來張遼隨呂布攻打小沛,關羽看見了,大叫:「汝儀表非俗,何故陷身於賊之部下?」關羽目高天下,極少看得起人,張遼得到他這樣的評價已經很不簡單了。
鄧忠
姜維伐中原時,多次聽說鄧艾的名頭,但久久未見其面。有一次兩陣對圓,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年約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乎?」
這個俊俏的小將,就是鄧艾的兒子鄧忠。姜維將他錯認是鄧艾,和他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看來鄧忠不僅長得帥,本事也不弱,對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劉備首顧草廬不遇,惆悵而歸,「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豐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連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還有一些傳統印象中的帥哥,但在演義中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關於他「帥」的描寫,典型的例子是姜維。哪位高手看到的,請幫我補充一下。
猛男
同樣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典韋
曹操在兗州,夏侯敦引一大漢來參見,禮畢,操與諸官皆大驚。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偉,操問之,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敦出射獵,見一大漢,逐虎過澗,即典韋也……」操曰:「吾觀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演義中,稱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偉」的人不在少數,但典韋居然令曹操和眾官一見之下皆大驚,定然威猛絕倫。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象貓攆耗子一般「逐虎過澗」!《水滸》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蟲,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典韋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話卻讓我摸不著頭腦,「一表非俗」是顯然的,但「必有智力」又從何說起呢?怪異。
許褚
許褚的出場,正和典韋相關。黃巾軍何儀被曹兵擊敗,逃走時撞到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偉,勇力絕倫。」何儀等悉數受縛。典韋追來討要,壯士不肯,兩個人於是就打了個天昏地暗。曹操大驚,跑去看時,「見其人容貌若神,威風抖擻,不勝欣喜。」(曹操這個人,就喜歡見獵心喜。)
這個壯士,就是許褚了。「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這兩個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樣,但後來許褚赤體斗馬超,「渾身筋突」,可見許褚是壯不是胖。「容貌若神,威風抖擻」,馬超也是領教過的,正因為對許褚有所忌憚,馬超才打消了突襲曹操的念頭。
許褚和典韋,同為曹操中軍宿衛,同領虎衛軍,如同曹操帳前的哼哈二將。我總覺得他們象是同一個人,無論是相貌、身材、勇武、兇悍,還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轍。
關羽
關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到了請戰華雄時,關羽變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長高了兩寸。)
後來關羽在曹營時,曹操見其馬瘦,遂問緣由,關羽回答說:「賤軀頗重,馬不能乘,因此常瘦。」連馬都騎瘦了,可知關羽的身材肯定極其魁梧。
過五關時在滎陽,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備夜燒館驛,出於好奇,前往偷窺,見關羽在燈下綽髯看書,大驚曰:「真天人也!」關羽長得有多雄壯威武,也就不難想像了。
魏延
關於魏延的相貌,羅本演義中有兩處比較詳細的描寫。一次是劉備投襄陽被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另一次是長沙救黃忠時,「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
由此,很明顯魏延和關羽的相貌極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沒有留著長髯,如果留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般。書中也明確寫著「如關雲長模樣」、「乃似關將」的字樣,這些在毛本里都被刪去了。
張飛
傳統的印象里,張飛是一個滿面虯髯的黑大漢,有些滿臉橫肉的凶惡,在中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常見的勇夫面譜,與《三國》里的典韋許褚、《說唐》里的程咬金尉遲恭、《說岳》里的金兀術牛皋、《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水滸》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難區別開來。
但在演義的描寫中,張飛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頭象豹子、眼大而圓、須硬如戟、聲音宏亮、氣勢攝人,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頷」。「頷」,就是下巴。下巴象燕子,應該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絕不是滿臉橫肉的樣子。
在《水滸》里,林沖的相貌就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和張飛竟然一模一樣!
趙雲
這個其實很多人早就談論過,但我還是再羅嗦羅嗦吧。
傳統的印象里,趙雲是一個英俊白袍小將的形象。但演義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這個描寫,趙雲的面部比較寬闊,而且是雙下巴,和「俊」字應該關系不大。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是無可質疑的,後來在卧牛山周倉稱他「極其雄壯」,取桂陽時趙范稱他「堂堂儀表」,都可以證明。
顏良
在毛本演義里,沒有關於顏良相貌的描寫。幸虧羅本里有一句:「顏良橫刀立馬,貌若靈官,立於門旗下。」後面還有一句「關公舉目看之,見其人綉袍金甲,相貌威嚴」。
根據這兩處描寫,我們所能知道的是:1、顏良長得象靈官;2、相貌威嚴。可是,靈官又是什麼樣子的?
靈官: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凈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尋覓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五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亦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藍、韋馱。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看到這里,我對顏良的相貌還是比較模糊,能夠確定的是紅臉,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關於文丑,演義中有一句:「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
又來了,「獬豸」(音【謝志】)?這不是誠心刁難人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查資料。
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或說象羊,或說象鹿,或說象麒麟。《五雜組》記:獬豸「一雲即神羊」;《論衡》記:獬豸「一角之羊也」;《後漢書•輿服志下》記:「獬豸神羊。」
傳說中,獬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寄託著古人關於司法公正的理想。由此,乾脆稱其為任法獸。《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古時稱御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問案決獄的衙門里,牆上畫著獬豸,長官戴著獬冠。
看到這里,我還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長的什麼樣。感覺上,文丑的臉有些長,而且確實長得比較丑。
龐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圓睛突,身長八尺余,見為八部首將,乃超帳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
第147回:「一將立於階下,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發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使一口截頭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字令明。」
龐德面圓而黑,眼睛外鼓,頭發如金毛獅王;脖子很硬,無法扭頭;「衣不能任體」,這是什麼意思?步履輕捷勝猿猱,雙手堅硬過刀斧。真是一個怪傑!
關羽和他惡戰之後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之敵手也!」被關羽許為敵手,評價極高了。
周泰
周泰原為洋子江強盜,在孫策下江東時投軍:「一人彪形虎體,目朗眉濃,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周泰曾經兩度捨命救主。先是守宣城時,山賊夜襲,周泰棄馬,身無片甲,殺潰賊眾,救了孫權,他自己身被十二槍。再是大戰濡須時,周泰在重圍之中進出數次,救出孫權和徐盛。孫權作宴謝之,把盞淚流,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痕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即言戰斗之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兇悍,是可以歸到第一檔的。
兀突骨
孟獲被諸葛亮六擒六縱之後,找來了最後一個外援:「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陋,見者皆驚。」
身長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樣高,列演義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軍」,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而「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這個實在太強了,這還能算人么?若要推舉演義第一猛男,我堅決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的元帥,「青眼黃髯,身長一丈,使一柄長鐵錘,重一百斤,有萬夫不擋之勇。」
青眼黃髯,和孫權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長一丈,和呂布並列演義第二身高;鐵錘重一百斤,是演義中最重的兵器。憑這三點,越吉元帥沒有理由不佔一席之地。
演義中還有很多猛男,包括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徐晃(操出馬視之,見徐晃神威糾糾,暗暗稱奇)、臧霸(性如烈火,體若奔狼)、蔣欽(面黑須黃,身體雄偉)、董襲(策見此人身長八尺,面方口闊)、凌操(策見操威儀出眾)、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其他
一、古怪、醜陋
龐統
龐統的求職之路並不平坦,先是「與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權便不喜。」沒有被孫權錄取;再就是「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只被委任了一個縣令。
龐統號「鳳雛」,素與諸葛亮齊名,卻因為相貌的關系一再碰壁,看來長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馬懿
象司馬宣王這樣重要的人物,演義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寫,只是通過太尉華歆的口,轉達了曹操的意見:「先時太祖武皇帝常與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兵權,久必為國家之大禍也。』」
「鷹視狼顧」,應該是眼神陰沉犀利、舉止有股咄咄逼人氣勢的意思吧?
司馬師: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
陳武: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
張松: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
二、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視其人,身長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虛發。
樂進:身材短小,膽量過人。
李通:身軀瘦健,筋骨軒昂。就是被馬超數合之中挑下馬的那位。
鄧艾:身長七尺,闊面大耳,方頤大口。
女性
貂蟬
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王)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也。……顏色傾城,年當十八。
…………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
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第15回《司徒王允說貂蟬》
布提戟徑往,立於亭下曲闌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第16回《鳳儀亭布戲貂蟬》
鄒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女,生得十分美麗,問之乃張濟之妻。」操聞之,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而取之。須臾到來,操視之,果然美麗之人也。――第32回《曹操興兵擊張綉》
甄氏
劉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不納之。――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壺關》
諸葛亮夫人
黃承彥乃河南名士,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後孔明要娶妻,承彥曰:「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孔明忻然而娶之。――第74回《玄德風雪訪孔明》
徐氏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菩卜易。……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持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第76回《孫權跨江破黃祖》
二橋
孔明曰:「亮居隆中時,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邊新造一台,名曰銅雀台,以應其瑞,限一千日工畢。曹操平生酒色之輩,酷愛婦人,久聞江東橋公有二女,長曰大橋,次曰小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有誓曰:『吾一願得天下以為帝王,掃平四海;二願得江東二橋,置於銅雀台,以為晚年之樂,雖死無恨矣。』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橋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稱心滿意,必星夜回鄴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第87回《諸葛亮智說周瑜》
(曹操)顧與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誠有所喜。昔日橋大老與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橋,置之台上,以足吾願也。」言訖大笑。――第95回《曹孟德橫槊賦詩》
樊氏
(趙)范入後堂,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其婦人身穿縞素之衣,有傾國傾城之色,子龍問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第104回《趙子龍智取桂陽》
孫夫人
(呂)范曰:「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也?吾主人吳侯有一妹,美而大賢,堪可以奉箕帚。」――第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第109回《錦嚢計趙雲救主》
還有許多重要的演義人物,如二荀、郭嘉、賈詡、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張郃、於禁、法正、黃忠、姜維、夏侯霸、張昭、魯肅、呂蒙、甘寧、黃蓋、徐盛、丁奉等等,要麼是演義中沒有他們的相貌描述,要麼是我沒有看到,只能空出來了。
B. 三國演義里的人物描寫的精彩句段
諸侯
董卓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
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放在這一貼里。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閑,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里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陸緩超的流派。
袁紹
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范!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中央。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觀看。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
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
第早知模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
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
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猛宏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像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
「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余,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
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
三國里,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成人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唇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桿,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里,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乾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
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勛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
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艷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桿,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
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卧龍先生的神秘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張遼
張遼是演義中的又一人氣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長相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張遼還在呂布帳下,與曹操對陣:「(呂布)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於上首。」
張遼和周瑜、馬超、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於顏色,是紫色面龐;「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憑這兩點,就能得出張遼「帥」的結論嗎?我覺得是的。(順帶提一下,羅貫中老師有一點搞錯了,那時候的張遼決不止二十歲了。)
後來張遼隨呂布攻打小沛,關羽看見了,大叫:「汝儀表非俗,何故陷身於賊之部下?」關羽目高天下,極少看得起人,張遼得到他這樣的評價已經很不簡單了。
鄧忠
姜維伐中原時,多次聽說鄧艾的名頭,但久久未見其面。有一次兩陣對圓,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年約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乎?」
這個俊俏的小將,就是鄧艾的兒子鄧忠。姜維將他錯認是鄧艾,和他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看來鄧忠不僅長得帥,本事也不弱,對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劉備首顧草廬不遇,惆悵而歸,「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豐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連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還有一些傳統印象中的帥哥,但在演義中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關於他「帥」的描寫,典型的例子是姜維。哪位高手看到的,請幫我補充一下。
猛男
同樣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典韋
曹操在兗州,夏侯敦引一大漢來參見,禮畢,操與諸官皆大驚。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偉,操問之,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敦出射獵,見一大漢,逐虎過澗,即典韋也……」操曰:「吾觀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演義中,稱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偉」的人不在少數,但典韋居然令曹操和眾官一見之下皆大驚,定然威猛絕倫。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象貓攆耗子一般「逐虎過澗」!《水滸》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蟲,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典韋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話卻讓我摸不著頭腦,「一表非俗」是顯然的,但「必有智力」又從何說起呢?怪異。
許褚
許褚的出場,正和典韋相關。黃巾軍何儀被曹兵擊敗,逃走時撞到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偉,勇力絕倫。」何儀等悉數受縛。典韋追來討要,壯士不肯,兩個人於是就打了個天昏地暗。曹操大驚,跑去看時,「見其人容貌若神,威風抖擻,不勝欣喜。」(曹操這個人,就喜歡見獵心喜。)
這個壯士,就是許褚了。「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這兩個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樣,但後來許褚赤體斗馬超,「渾身筋突」,可見許褚是壯不是胖。「容貌若神,威風抖擻」,馬超也是領教過的,正因為對許褚有所忌憚,馬超才打消了突襲曹操的念頭。
許褚和典韋,同為曹操中軍宿衛,同領虎衛軍,如同曹操帳前的哼哈二將。我總覺得他們象是同一個人,無論是相貌、身材、勇武、兇悍,還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轍。
關羽
關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到了請戰華雄時,關羽變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長高了兩寸。)
後來關羽在曹營時,曹操見其馬瘦,遂問緣由,關羽回答說:「賤軀頗重,馬不能乘,因此常瘦。」連馬都騎瘦了,可知關羽的身材肯定極其魁梧。
過五關時在滎陽,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備夜燒館驛,出於好奇,前往偷窺,見關羽在燈下綽髯看書,大驚曰:「真天人也!」關羽長得有多雄壯威武,也就不難想像了。
魏延
關於魏延的相貌,羅本演義中有兩處比較詳細的描寫。一次是劉備投襄陽被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另一次是長沙救黃忠時,「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
由此,很明顯魏延和關羽的相貌極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沒有留著長髯,如果留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般。書中也明確寫著「如關雲長模樣」、「乃似關將」的字樣,這些在毛本里都被刪去了。
張飛
傳統的印象里,張飛是一個滿面虯髯的黑大漢,有些滿臉橫肉的凶惡,在中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常見的勇夫面譜,與《三國》里的典韋許褚、《說唐》里的程咬金尉遲恭、《說岳》里的金兀術牛皋、《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水滸》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難區別開來。
但在演義的描寫中,張飛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頭象豹子、眼大而圓、須硬如戟、聲音宏亮、氣勢攝人,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頷」。「頷」,就是下巴。下巴象燕子,應該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絕不是滿臉橫肉的樣子。
在《水滸》里,林沖的相貌就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和張飛竟然一模一樣!
趙雲
這個其實很多人早就談論過,但我還是再羅嗦羅嗦吧。
傳統的印象里,趙雲是一個英俊白袍小將的形象。但演義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這個描寫,趙雲的面部比較寬闊,而且是雙下巴,和「俊」字應該關系不大。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是無可質疑的,後來在卧牛山周倉稱他「極其雄壯」,取桂陽時趙范稱他「堂堂儀表」,都可以證明。
顏良
在毛本演義里,沒有關於顏良相貌的描寫。幸虧羅本里有一句:「顏良橫刀立馬,貌若靈官,立於門旗下。」後面還有一句「關公舉目看之,見其人綉袍金甲,相貌威嚴」。
根據這兩處描寫,我們所能知道的是:1、顏良長得象靈官;2、相貌威嚴。可是,靈官又是什麼樣子的?
靈官: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凈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尋覓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五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亦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藍、韋馱。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看到這里,我對顏良的相貌還是比較模糊,能夠確定的是紅臉,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關於文丑,演義中有一句:「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
又來了,「獬豸」(音【謝志】)?這不是誠心刁難人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查資料。
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或說象羊,或說象鹿,或說象麒麟。《五雜組》記:獬豸「一雲即神羊」;《論衡》記:獬豸「一角之羊也」;《後漢書•輿服志下》記:「獬豸神羊。」
傳說中,獬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寄託著古人關於司法公正的理想。由此,乾脆稱其為任法獸。《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古時稱御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問案決獄的衙門里,牆上畫著獬豸,長官戴著獬冠。
看到這里,我還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長的什麼樣。感覺上,文丑的臉有些長,而且確實長得比較丑。
龐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圓睛突,身長八尺余,見為八部首將,乃超帳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
第147回:「一將立於階下,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發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使一口截頭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字令明。」
龐德面圓而黑,眼睛外鼓,頭發如金毛獅王;脖子很硬,無法扭頭;「衣不能任體」,這是什麼意思?步履輕捷勝猿猱,雙手堅硬過刀斧。真是一個怪傑!
關羽和他惡戰之後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之敵手也!」被關羽許為敵手,評價極高了。
周泰
周泰原為洋子江強盜,在孫策下江東時投軍:「一人彪形虎體,目朗眉濃,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周泰曾經兩度捨命救主。先是守宣城時,山賊夜襲,周泰棄馬,身無片甲,殺潰賊眾,救了孫權,他自己身被十二槍。再是大戰濡須時,周泰在重圍之中進出數次,救出孫權和徐盛。孫權作宴謝之,把盞淚流,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痕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即言戰斗之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兇悍,是可以歸到第一檔的。
兀突骨
孟獲被諸葛亮六擒六縱之後,找來了最後一個外援:「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陋,見者皆驚。」
身長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樣高,列演義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軍」,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而「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這個實在太強了,這還能算人么?若要推舉演義第一猛男,我堅決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的元帥,「青眼黃髯,身長一丈,使一柄長鐵錘,重一百斤,有萬夫不擋之勇。」
青眼黃髯,和孫權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長一丈,和呂布並列演義第二身高;鐵錘重一百斤,是演義中最重的兵器。憑這三點,越吉元帥沒有理由不佔一席之地。
演義中還有很多猛男,包括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徐晃(操出馬視之,見徐晃神威糾糾,暗暗稱奇)、臧霸(性如烈火,體若奔狼)、蔣欽(面黑須黃,身體雄偉)、董襲(策見此人身長八尺,面方口闊)、凌操(策見操威儀出眾)、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其他
一、古怪、醜陋
龐統
龐統的求職之路並不平坦,先是「與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權便不喜。」沒有被孫權錄取;再就是「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只被委任了一個縣令。
龐統號「鳳雛」,素與諸葛亮齊名,卻因為相貌的關系一再碰壁,看來長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馬懿
象司馬宣王這樣重要的人物,演義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寫,只是通過太尉華歆的口,轉達了曹操的意見:「先時太祖武皇帝常與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兵權,久必為國家之大禍也。』」
「鷹視狼顧」,應該是眼神陰沉犀利、舉止有股咄咄逼人氣勢的意思吧?
司馬師: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
陳武: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
張松: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
二、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視其人,身長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虛發。
樂進:身材短小,膽量過人。
李通:身軀瘦健,筋骨軒昂。就是被馬超數合之中挑下馬的那位。
鄧艾:身長七尺,闊面大耳,方頤大口。
女性
貂蟬
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王)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也。……顏色傾城,年當十八。
…………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
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第15回《司徒王允說貂蟬》
布提戟徑往,立於亭下曲闌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第16回《鳳儀亭布戲貂蟬》
鄒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女,生得十分美麗,問之乃張濟之妻。」操聞之,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而取之。須臾到來,操視之,果然美麗之人也。――第32回《曹操興兵擊張綉》
甄氏
劉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不納之。――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壺關》
諸葛亮夫人
黃承彥乃河南名士,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後孔明要娶妻,承彥曰:「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孔明忻然而娶之。――第74回《玄德風雪訪孔明》
徐氏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菩卜易。……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持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第76回《孫權跨江破黃祖》
二橋
孔明曰:「亮居隆中時,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邊新造一台,名曰銅雀台,以應其瑞,限一千日工畢。曹操平生酒色之輩,酷愛婦人,久聞江東橋公有二女,長曰大橋,次曰小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有誓曰:『吾一願得天下以為帝王,掃平四海;二願得江東二橋,置於銅雀台,以為晚年之樂,雖死無恨矣。』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橋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稱心滿意,必星夜回鄴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第87回《諸葛亮智說周瑜》
(曹操)顧與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誠有所喜。昔日橋大老與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橋,置之台上,以足吾願也。」言訖大笑。――第95回《曹孟德橫槊賦詩》
樊氏
(趙)范入後堂,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其婦人身穿縞素之衣,有傾國傾城之色,子龍問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第104回《趙子龍智取桂陽》
孫夫人
(呂)范曰:「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也?吾主人吳侯有一妹,美而大賢,堪可以奉箕帚。」――第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第109回《錦嚢計趙雲救主》
C. 作業:摘抄三國演義的重要情節或優美語段,並作必要評價,寫成至少4篇的讀後感。每篇700字左右。
諸侯
董卓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芹飢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
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放在這一貼里。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閑,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里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超的流派。
袁紹
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嫌嫌返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范!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中央。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觀看。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
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者衫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
第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
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
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像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
「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余,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
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
三國里,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成人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唇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桿,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里,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乾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
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勛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
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艷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桿,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
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卧龍先生的神秘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張遼
張遼是演義中的又一人氣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長相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張遼還在呂布帳下,與曹操對陣:「(呂布)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於上首。」
張遼和周瑜、馬超、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於顏色,是紫色面龐;「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憑這兩點,就能得出張遼「帥」的結論嗎?我覺得是的。(順帶提一下,羅貫中老師有一點搞錯了,那時候的張遼決不止二十歲了。)
後來張遼隨呂布攻打小沛,關羽看見了,大叫:「汝儀表非俗,何故陷身於賊之部下?」關羽目高天下,極少看得起人,張遼得到他這樣的評價已經很不簡單了。
鄧忠
姜維伐中原時,多次聽說鄧艾的名頭,但久久未見其面。有一次兩陣對圓,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年約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乎?」
這個俊俏的小將,就是鄧艾的兒子鄧忠。姜維將他錯認是鄧艾,和他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看來鄧忠不僅長得帥,本事也不弱,對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劉備首顧草廬不遇,惆悵而歸,「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豐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連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還有一些傳統印象中的帥哥,但在演義中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關於他「帥」的描寫,典型的例子是姜維。哪位高手看到的,請幫我補充一下。
猛男
同樣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典韋
曹操在兗州,夏侯敦引一大漢來參見,禮畢,操與諸官皆大驚。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偉,操問之,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敦出射獵,見一大漢,逐虎過澗,即典韋也……」操曰:「吾觀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演義中,稱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偉」的人不在少數,但典韋居然令曹操和眾官一見之下皆大驚,定然威猛絕倫。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象貓攆耗子一般「逐虎過澗」!《水滸》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蟲,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典韋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話卻讓我摸不著頭腦,「一表非俗」是顯然的,但「必有智力」又從何說起呢?怪異。
許褚
許褚的出場,正和典韋相關。黃巾軍何儀被曹兵擊敗,逃走時撞到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偉,勇力絕倫。」何儀等悉數受縛。典韋追來討要,壯士不肯,兩個人於是就打了個天昏地暗。曹操大驚,跑去看時,「見其人容貌若神,威風抖擻,不勝欣喜。」(曹操這個人,就喜歡見獵心喜。)
這個壯士,就是許褚了。「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這兩個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樣,但後來許褚赤體斗馬超,「渾身筋突」,可見許褚是壯不是胖。「容貌若神,威風抖擻」,馬超也是領教過的,正因為對許褚有所忌憚,馬超才打消了突襲曹操的念頭。
許褚和典韋,同為曹操中軍宿衛,同領虎衛軍,如同曹操帳前的哼哈二將。我總覺得他們象是同一個人,無論是相貌、身材、勇武、兇悍,還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轍。
關羽
關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到了請戰華雄時,關羽變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長高了兩寸。)
後來關羽在曹營時,曹操見其馬瘦,遂問緣由,關羽回答說:「賤軀頗重,馬不能乘,因此常瘦。」連馬都騎瘦了,可知關羽的身材肯定極其魁梧。
過五關時在滎陽,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備夜燒館驛,出於好奇,前往偷窺,見關羽在燈下綽髯看書,大驚曰:「真天人也!」關羽長得有多雄壯威武,也就不難想像了。
魏延
關於魏延的相貌,羅本演義中有兩處比較詳細的描寫。一次是劉備投襄陽被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另一次是長沙救黃忠時,「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
由此,很明顯魏延和關羽的相貌極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沒有留著長髯,如果留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般。書中也明確寫著「如關雲長模樣」、「乃似關將」的字樣,這些在毛本里都被刪去了。
張飛
傳統的印象里,張飛是一個滿面虯髯的黑大漢,有些滿臉橫肉的凶惡,在中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常見的勇夫面譜,與《三國》里的典韋許褚、《說唐》里的程咬金尉遲恭、《說岳》里的金兀術牛皋、《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水滸》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難區別開來。
但在演義的描寫中,張飛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頭象豹子、眼大而圓、須硬如戟、聲音宏亮、氣勢攝人,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頷」。「頷」,就是下巴。下巴象燕子,應該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絕不是滿臉橫肉的樣子。
在《水滸》里,林沖的相貌就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和張飛竟然一模一樣!
趙雲
這個其實很多人早就談論過,但我還是再羅嗦羅嗦吧。
傳統的印象里,趙雲是一個英俊白袍小將的形象。但演義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這個描寫,趙雲的面部比較寬闊,而且是雙下巴,和「俊」字應該關系不大。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是無可質疑的,後來在卧牛山周倉稱他「極其雄壯」,取桂陽時趙范稱他「堂堂儀表」,都可以證明。
顏良
在毛本演義里,沒有關於顏良相貌的描寫。幸虧羅本里有一句:「顏良橫刀立馬,貌若靈官,立於門旗下。」後面還有一句「關公舉目看之,見其人綉袍金甲,相貌威嚴」。
根據這兩處描寫,我們所能知道的是:1、顏良長得象靈官;2、相貌威嚴。可是,靈官又是什麼樣子的?
靈官: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凈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尋覓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五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亦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藍、韋馱。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看到這里,我對顏良的相貌還是比較模糊,能夠確定的是紅臉,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關於文丑,演義中有一句:「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
又來了,「獬豸」(音【謝志】)?這不是誠心刁難人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查資料。
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或說象羊,或說象鹿,或說象麒麟。《五雜組》記:獬豸「一雲即神羊」;《論衡》記:獬豸「一角之羊也」;《後漢書•輿服志下》記:「獬豸神羊。」
傳說中,獬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寄託著古人關於司法公正的理想。由此,乾脆稱其為任法獸。《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古時稱御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問案決獄的衙門里,牆上畫著獬豸,長官戴著獬冠。
看到這里,我還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長的什麼樣。感覺上,文丑的臉有些長,而且確實長得比較丑。
龐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圓睛突,身長八尺余,見為八部首將,乃超帳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
第147回:「一將立於階下,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發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使一口截頭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字令明。」
龐德面圓而黑,眼睛外鼓,頭發如金毛獅王;脖子很硬,無法扭頭;「衣不能任體」,這是什麼意思?步履輕捷勝猿猱,雙手堅硬過刀斧。真是一個怪傑!
關羽和他惡戰之後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之敵手也!」被關羽許為敵手,評價極高了。
周泰
周泰原為洋子江強盜,在孫策下江東時投軍:「一人彪形虎體,目朗眉濃,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周泰曾經兩度捨命救主。先是守宣城時,山賊夜襲,周泰棄馬,身無片甲,殺潰賊眾,救了孫權,他自己身被十二槍。再是大戰濡須時,周泰在重圍之中進出數次,救出孫權和徐盛。孫權作宴謝之,把盞淚流,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痕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即言戰斗之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兇悍,是可以歸到第一檔的。
兀突骨
孟獲被諸葛亮六擒六縱之後,找來了最後一個外援:「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陋,見者皆驚。」
身長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樣高,列演義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軍」,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而「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這個實在太強了,這還能算人么?若要推舉演義第一猛男,我堅決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的元帥,「青眼黃髯,身長一丈,使一柄長鐵錘,重一百斤,有萬夫不擋之勇。」
青眼黃髯,和孫權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長一丈,和呂布並列演義第二身高;鐵錘重一百斤,是演義中最重的兵器。憑這三點,越吉元帥沒有理由不佔一席之地。
演義中還有很多猛男,包括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徐晃(操出馬視之,見徐晃神威糾糾,暗暗稱奇)、臧霸(性如烈火,體若奔狼)、蔣欽(面黑須黃,身體雄偉)、董襲(策見此人身長八尺,面方口闊)、凌操(策見操威儀出眾)、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其他
一、古怪、醜陋
龐統
龐統的求職之路並不平坦,先是「與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權便不喜。」沒有被孫權錄取;再就是「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只被委任了一個縣令。
龐統號「鳳雛」,素與諸葛亮齊名,卻因為相貌的關系一再碰壁,看來長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馬懿
象司馬宣王這樣重要的人物,演義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寫,只是通過太尉華歆的口,轉達了曹操的意見:「先時太祖武皇帝常與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兵權,久必為國家之大禍也。』」
「鷹視狼顧」,應該是眼神陰沉犀利、舉止有股咄咄逼人氣勢的意思吧?
司馬師: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
陳武: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
張松: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
二、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視其人,身長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虛發。
樂進:身材短小,膽量過人。
李通:身軀瘦健,筋骨軒昂。就是被馬超數合之中挑下馬的那位。
鄧艾:身長七尺,闊面大耳,方頤大口。
女性
貂蟬
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王)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也。……顏色傾城,年當十八。
…………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
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第15回《司徒王允說貂蟬》
布提戟徑往,立於亭下曲闌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第16回《鳳儀亭布戲貂蟬》
鄒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女,生得十分美麗,問之乃張濟之妻。」操聞之,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而取之。須臾到來,操視之,果然美麗之人也。――第32回《曹操興兵擊張綉》
甄氏
劉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不納之。――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壺關》
諸葛亮夫人
黃承彥乃河南名士,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後孔明要娶妻,承彥曰:「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孔明忻然而娶之。――第74回《玄德風雪訪孔明》
徐氏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菩卜易。……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持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第76回《孫權跨江破黃祖》
二橋
孔明曰:「亮居隆中時,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邊新造一台,名曰銅雀台,以應其瑞,限一千日工畢。曹操平生酒色之輩,酷愛婦人,久聞江東橋公有二女,長曰大橋,次曰小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有誓曰:『吾一願得天下以為帝王,掃平四海;二願得江東二橋,置於銅雀台,以為晚年之樂,雖死無恨矣。』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橋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稱心滿意,必星夜回鄴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第87回《諸葛亮智說周瑜》
(曹操)顧與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誠有所喜。昔日橋大老與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橋,置之台上,以足吾願也。」言訖大笑。――第95回《曹孟德橫槊賦詩》
樊氏
(趙)范入後堂,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其婦人身穿縞素之衣,有傾國傾城之色,子龍問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第104回《趙子龍智取桂陽》
孫夫人
(呂)范曰:「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也?吾主人吳侯有一妹,美而大賢,堪可以奉箕帚。」――第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第109回《錦嚢計趙雲救主》
D. 提供一下《三國演義》的精彩片段 【150字左右】
鼓唇搖舌做說客 李肅言辭也動人
——《三國演義》精彩片段賞析之一
【背景】
《三國演義》中的說客可謂如過江之鯽,你方唱罷我登場,像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情景,便是最為精彩的游說事件。讀者一般對書中重要的幾次游說場面耳熟能詳,卻未必注意到一個叫李肅的人,也成功地游說了一次呂布,其實這也是《三國演義》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故事發生在小說的第三回,話說董卓為廢立之事與丁原鬧翻之後,丁原出城帶兵向董卓挑戰,結果丁原手下猛將呂布打敗了董卓的部隊。董卓非常想得到呂布這樣的人才,正愁無計可施的時候,中郎將李肅自告奮勇願做說客,於是董卓派李肅到呂布處游說。
【原文】
李肅齎了禮物,投呂布寨來。伏路軍人圍住。肅曰:「可速報呂將軍,有故人來見。」軍人報知,布命入見。肅見布曰:「賢弟別來無恙!」布揖曰:「久不相見,今居何處?」肅曰:「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之喜。有良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獻與賢弟,以助虎威。」布便令牽過來看。果然那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後人有詩單道赤兔馬曰:「奔騰千里盪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布見了此馬,大喜,謝肅曰:「兄賜此龍駒,將何以為報?」肅曰:「某為義氣而來,豈望報乎!」布置酒相待。酒甜,肅曰:「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布曰:「兄醉矣!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肅大笑曰:「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肅曰:「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肅曰:「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布曰:「某欲從之,恨無門路。」肅取金珠、玉帶列於布前。布驚曰:「何為有此?」肅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將此奉獻。赤兔馬亦董公所贈也。」布曰:「董公如此見愛,某將何以報之?」肅曰:「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賁中郎將;公若到彼,貴不可言。」布曰:「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肅曰:「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肅曰:「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布與肅約於明日來降,肅別去。
【賞析】
勸人殺掉義父、背叛原主,本是世上最難啟齒之事,但李肅卻駕輕就熟,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頃刻間就說動呂布拱手來降,這實在不能不讓讀者嘖嘖稱奇。李肅是如何來成功地策反了呂布呢?讓我們沿著作者的筆觸仔細往下看。
首先,李肅一到呂布處,便以「故人」的身份和「賢弟」的稱謂與呂布套近乎,這樣可以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為游說創造輕松和諧的氣氛。接著,李肅以「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之喜」之詞,向呂布灌迷魂湯,同時利用呂布容易見利忘義的弱點,以名驥赤兔馬來打動他,末了再加一句 「特獻與賢弟,以助虎威」,讓呂布飄飄然不辨東西。之後,李肅在與呂布對飲時,以「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之語,既引出丁原,羞辱呂布,同時也探測對方的底線。當呂布感到無地自容,不得不說出「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恨不逢其主耳」的話來時,李肅便從正面進行勸說,對呂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向呂布宣講董卓的好處,為其指明一條「棄暗投明」的路,終於使呂布動了背棄原主之心。當呂布恨無投奔董卓的門路時,李肅拿出金珠、玉帶,並挑明這些東西與前邊的赤兔馬均為董卓所贈,無疑給呂布吃了一顆定心丸。接下來,呂布第二次問李肅拿什麼作回報?其實這正是李肅游說的目的,但他和第一次一樣仍然不從正面回答,而是從側面啟發與暗示呂布:「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賁中郎將;公若到彼,貴不可言。」意在要他做一件大事,並且用激將法激呂布:「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呂布終於被逼得沒有了退路,不得不下定歸降董卓的決心。至此,李肅的游說工作大功告成,但他最後不忘再催促一下:「事不宜遲,在於速決。」
李肅游說呂布這段文字,其出奇處在於從頭至尾,李肅沒有直接和明確地向呂布說一個「叛」字或「降」字,所有李肅想說的意思,都由呂布從自己口中說出了,讓人不能不驚嘆羅貫中筆下的李肅,實在是有著高超的游說本領。
曹操奮勇刺董卓 英雄膽氣驚天地
——《三國演義》精彩片段賞析之二
【背景】
刺客是古代社會一種十分奇特的現象,一些弱小的國家或利益集團為了對付強敵,不得不派遣一些崇尚節義、身懷絕技的武士,去謀刺敵方的國王或首領,以求得在重壓下喘息的機會。「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無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其義無反顧的精神世代為人所頌揚。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也曾充當了一次刺客,他刺殺董卓一節是小說中驚險且精彩的場面之一,故事發生在小說的第四回。話說董卓亂朝,司徒王允等舊臣十分不滿,於是王允以過生日為名,邀眾人晚上來家中商議對策,曹操刺董卓的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原文】
當晚王允設宴後堂,公卿皆至。酒行數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眾官驚問曰:「司徒貴誕,何故發悲?」允曰:「今日並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託言耳。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皇誅秦滅楚,奄有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於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於是眾官皆哭。坐中一人撫掌大笑曰:「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允視之,乃驍騎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祿漢朝,今不思報國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允避席問曰:「孟德有何高見?」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實欲乘間圖之耳。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親自酌酒奉操。操瀝酒設誓,允隨取寶刀與之。操藏刀,飲酒畢,即起身辭別眾官而去。眾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訖。
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問:「丞相何在?」從人雲:「在小閣中。」操徑入。見董卓坐於床上,呂布侍立於側。卓曰:「孟德來何遲?」操曰:「馬羸行遲耳。」卓顧謂布曰:「吾有西涼進來好馬,奉先可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布領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賊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懼卓力大,未敢輕動。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轉面向內。操又思曰:「此賊當休矣!」急掣寶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後拔刀,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為?」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遂遞與呂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閣看馬,操謝曰:「願借試一騎。」卓就教與鞍轡。操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布對卓曰:「適來曹操似有行刺之狀,及被喝破,故推獻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說話間,適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無妻小在京,只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託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卓然其說,即差獄卒四人往喚操。去了良久,回報曰:「操不曾回寓,乘馬飛出東門。門吏問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緊急公事』,縱馬而去矣。」
【賞析】
當眾人都在為如何除掉董卓,因無計可施而抱頭痛哭時,曹操卻反而鼓掌大笑。一句「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的質問,足以讓眾人羞愧得無地自容,也體現出曹操豪爽直率的性格。曹操不僅敢於譏笑無能之輩,而且也敢於自告奮勇地去刺殺董卓,豪言壯語加上立即行動,使他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作者通過強烈對比的手法,將眾人的無能與曹操的大智大勇,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曹操借得王允的七寶刀,並且「瀝酒設誓」,隨即「起身辭別眾官而去」時,其壯志豪情和視死如歸的氣度,使讀者彷彿又見到了另一個荊軻。
第二天,曹操以馬弱慢行的借口故意遲到,引出下文董卓讓呂布為其挑選西涼好馬。這一個小計謀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既讓董卓自己把行刺的障礙搬掉,又讓呂布為他挑選脫身時需要的馬匹。呂布一走開,行刺機會便來到了。但曹操想到董卓身高力大,吸取之前一個叫伍孚的人行刺董卓,由於力小反比董卓制服的教訓,沒有輕舉妄動。湊巧的是,董卓這時「倒身而卧,轉面向內」,行刺的最好機會終於來臨了。這時的曹操沒有絲毫的猶豫,「急掣寶刀在手」,就在他將要大功告成的一剎那間,沒想到董卓從鏡子里發現了他在背後拔刀,並且立即回過身來喝問他要干什麼,「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情況突然間發生了逆轉,曹操一下子處於十分危急的時刻。但曹操畢竟是曹操,他一看行刺失敗已成定局,於是立即將行刺變為獻刀,於萬分緊急中鎮定從容地尋求脫身之計。終於,憑借自己過人的膽略和應變能力,他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一點機會,從董卓的眼皮底下策馬揚長而去。
行刺有成功與失敗兩種顯而易見的結果,曹操必定料到這兩種結果都是有可能出現的,因而他進行了細致周密的謀劃。為了預防萬一行動失敗後,能夠順理成章地將行刺變為獻刀,他預先從王允處借得了七寶刀,因為行刺的准備過程與獻刀的過程基本相同;為了提前做好行動後迅速脫身的准備,他故意遲到並且將原因歸結為「馬羸行遲耳」,引出董卓為其贈送西涼好馬,因為只有這樣試騎的理由才會成立。作者通過對行刺事件一波三折的描寫,極力表現了曹操的機智與權變,使讀者感受到曹操不僅有勇有謀,而且還善於在。
求賢若渴訪孔明,千呼萬喚不出來
——《三國演義》精彩片段賞析之三
【背景】
「三顧茅廬」的故事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說得是劉備在艱難的創業過程中深感人才的重要,於是在高人的指點下經過三次拜訪,才請到了後來成為「千古名相」的諸葛亮。通過《三國演義》濃墨重筆的鋪陳和渲染,「三顧茅廬」的故事成為禮賢下士、招募人才的經典性案例。故事出現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七和三十八回,劉備前兩次拜訪都未遇,直到第三次去才見到了諸葛亮,說明要得到非凡的人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片段節選的是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的情景。
【原文】
三人回至新野,過了數日,玄德使人探聽孔明。回報曰:「卧龍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備馬。張飛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孟子雲: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孔明當世大賢,豈可召乎!」遂上馬再往訪孔明。關、張亦乘馬相隨。時值隆冬,天氣嚴寒,彤雲密布。行無數里,忽然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銀妝。張飛曰:「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風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輩怕冷,可先回去。」飛曰:「死且不怕,豈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勞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隨同去。」將近茅廬,忽聞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馬聽之。……歌罷,又有一人擊桌而歌。……二人歌罷,撫掌大笑。玄德曰:「卧龍其在此間乎!」遂下馬入店。見二人憑桌對飲:上首者白面長須,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問曰:「二公誰是卧龍先生?」長須者曰:「公何人?欲尋卧龍何干?」玄德曰:「某乃劉備也。欲訪先生,求濟世安民之術。」長須者曰:「我等非卧龍,皆卧龍之友也:吾乃潁川石廣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備久聞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隨行馬匹在此,敢請二公同往卧龍莊上一談。」廣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不勞下問。明公請自上馬,尋訪卧龍。」
玄德乃辭二人,上馬投卧龍岡來。到庄前下馬,扣門問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現在堂上讀書。」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門,只見門上大書一聯雲:「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玄德正看間,忽聞吟詠之聲,乃立於門側窺之,見草堂之上,一少年擁爐抱膝,歌曰……玄德待其歌罷,上草堂施禮曰:「備久慕先生,無緣拜會。昨因徐元直稱薦,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風雪而來。得瞻道貌,實為萬幸!」那少年慌忙答禮曰:「將軍莫非劉豫州,欲見家兄否?」玄德驚訝曰:「先生又非卧龍耶?」少年曰:「某乃卧龍之弟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長兄諸葛瑾,現在江東孫仲謀處為幕賓;孔明乃二家兄。」玄德曰:「卧龍今在家否?」均曰:「昨為崔州平相約,出外閑游去矣。」玄德曰:「何處閑游?」均曰:「或駕小舟游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於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所。」玄德曰:「劉備直如此緣分淺薄,兩番不遇大賢!」均曰:「少坐獻茶。」張飛曰:「那先生既不在,請哥哥上馬。」玄德曰:「我既到此間,如何無一語而回?」因問諸葛均曰:「聞令兄卧龍先生熟諳韜略,日看兵書,可得聞乎?」均曰:「不知。」張飛曰:「問他則甚!風雪甚緊,不如早歸。」玄德叱止之。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車騎;容日卻來回禮。」玄德曰:「豈敢望先生枉駕。數日之後,備當再至。願借紙筆作一書,留達令兄,以表劉備殷勤之意。」均遂進文房四寶。……玄德寫罷,遞與諸葛均收了,拜辭出門。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別。方上馬欲行,忽見童子招手籬外,叫曰:「老先生來也。」玄德視之,見小橋之西,一人暖帽遮頭,狐裘蔽體,騎著一驢,後隨一青衣小童,攜一葫蘆酒,踏雪而來;轉過小橋,口吟詩一首。……玄德聞歌曰:「此真卧龍矣!」滾鞍下馬,向前施禮曰:「先生冒寒不易!劉備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驢答禮。諸葛均在後曰:「此非卧龍家兄,乃家兄岳父黃承彥也。」玄德曰:「適間所吟之句,極其高妙。」承彥曰:「老夫在小婿家觀《梁父吟》,記得這一篇;適過小橋,偶見籬落間梅花,故感而誦之。不期為尊客所聞。」玄德曰:「曾見令婿否?」承彥曰:「便是老夫也來看他。」玄德聞言,辭別承彥,上馬而歸。正值風雪又大,回望卧龍岡,悒怏不已。(有刪節)
【賞析】
這一段最大的看點是:由於劉備訪賢求能的心情十分迫切,加之先後三次遇到的人,其外貌裝飾和言行舉止,都與之前傳說中的諸葛亮有某些相似之處,而且這些人也確實都與諸葛亮有密切的關系,因而劉備三次都把他們誤認成了諸葛亮,都畢恭畢敬地向其問候、行禮和請教,讀者也跟著劉備把他們當成了諸葛亮,也覺得終於見到廬山真面目了。但結果是他們誰也不是諸葛亮,傳說中的諸葛亮仍然處於雲遮霧罩之中,千呼萬喚不出來,讓劉備心急,也令讀者心急。作者通過極力鋪陳拜訪諸葛亮的曲折和繁復,既表現了劉備求賢若渴、善於以情動人的特點,又反襯出諸葛亮確實是卓爾不群、聞名遐爾的奇特人才。作者在筆法上的奇妙之處在於,從正面看寫來寫去都是別人,始終不見諸葛亮出場,但從側面看卻處處寫的是諸葛亮,而且是濃墨重筆,讓人感到他的風采、神韻和影響無處不在。
正話反說巧用智 相激同為破曹操
——《三國演義》精彩片段賞析之四
【背景】
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也是《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極力鋪寫的內容,這場戰役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性因素,是孫劉兩家是否能形成聯合,因此兩家的高層人士圍繞聯合展開了緊張的外交活動。本片段節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說的是諸葛亮和周瑜都有求於對方,但為了在外交和軍事行動中掌握主導權,誰也不想開口求對方而處於被動地位,於是兩人正話反說相互激發,最後終於因諸葛亮使用激將法成功,而使雙方取得了共破曹操的共識。
【原文】
至晚,人報魯子敬引孔明來拜。瑜出中門迎入。敘禮畢,分賓主而坐。肅先問瑜曰:「今曹操驅眾南侵,和與戰二策,主公不能決,一聽於將軍。將軍之意若何?」瑜曰:「曹操以天子為名,其師不可拒。且其勢大,未可輕敵。戰則必敗,降則易安。吾意已決。來日見主公,便當遣使納降。」魯肅愕然曰:「君言差矣!江東基業,已歷三世,豈可一旦棄於他人?伯符遺言,外事付託將軍。今正欲仗將軍保全國家,為泰山之靠,奈何從懦夫之議耶?」瑜曰:「江東六郡,主靈無限;若罹兵革之禍,必有歸怨於我,故決計請降耳。」肅曰:「不然。以將軍之英雄,東吳之險固,操未必便能得志也。」二人互相爭辯,孔明只袖手冷笑。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別人,笑子敬不識時務耳。」肅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識時務?」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為合理。」瑜曰:「孔明乃識時務之士,必與吾有同心。」肅曰:「孔明,你也如何說此?」孔明曰:「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向只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與對敵。今數人皆被操滅,天下無人矣。獨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爭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國祚遷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魯肅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於國賊乎!」
孔明曰:「愚有一計:並不勞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亦不須親自渡江;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兩個人到江上。操一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東去此兩人,如大木飄一葉,太倉減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問:「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時,即聞操於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曰: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二女,稱心滿意,必班師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瑜曰:「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操嘗命作一賦,名曰《銅雀台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瑜曰:「此賦公能記否?」孔明曰:「吾愛其文華美,嘗竊記之。」瑜曰:「試請一誦。」孔明即時誦《銅雀台賦》雲:「……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單於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後悔。」瑜曰:「吾承伯符寄託,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孔明曰:「若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早晚拱聽驅策。」瑜曰:「來日入見主公,便議起兵。」孔明與魯肅辭出,相別而去。(有刪節)
【賞析】
魯肅是孫劉聯合的積極而堅定的倡導者,也是這段故事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人物。吳蜀統一戰線能否最終建立,東吳軍事統帥周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魯肅一心要周瑜和孔明兩人盡快達成一致意見,誰料一見面,周瑜首先一再以反話激孔明,想讓諸葛亮有求於他。然而諸葛亮偏偏將計就計,順著周瑜的思路也以反話刺激他,並且故意裝糊塗,不知道「二喬」是孫權、周瑜的妻子,並且惡毒地「造謠」說曹操南下的目的,就是為了掠取這兩個女子,因而他給周瑜出注意:只要將這兩個女子獻給曹操,即可解江南之危。當周瑜半信半疑要憑證時,諸葛亮煞有介事地背誦起了曹植的《銅雀台賦》,故意在其中偽造了「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樣的句子,成為曹操用兵的證據。結果,周瑜終於被激怒了,痛下「吾與老賊誓不兩立」的決心,並且「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大兵壓境,江東危如累卵,本來是周瑜有求於孔明,但他卻想讓孔明反求自己,不料諸葛亮技高一籌,成功地以激將法調動起了周瑜,使他不得不承認「適來所言,故相試耳」,終於老老實實地請求孔明給予幫助。作者以極盡鋪陳和渲染的筆法,將諸葛亮說服周瑜的過程寫得妙趣橫生、搖曳多姿,給讀者以奇特的閱讀體驗和藝術感染。瞞天過海蒙曹操 闞澤智勇也過人
——《三國演義》精彩片段賞析之五
【背景】
「詐降」現象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屢見不鮮,赤壁之戰的雙方竟然也都用了這條計策:曹操派蔡中、蔡和向周瑜詐降,周瑜也用「苦肉計」向曹操詐降,結果周瑜及其部下技高一籌從中勝出,曹操詐降之計被周瑜識破並且被利用。本片段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說得是黃蓋被周瑜痛打之後,須派人向曹操獻詐降書,這是一份十分危險的差使,須有大智大勇之人不可,參謀闞澤便承擔了送信人的角色。
【原文】
澤領了書,只就當夜扮作漁翁,駕小舟,望北岸而行。是夜寒星滿天。三更時候,早到曹軍水寨。巡江軍士拿住,連夜報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細么?」軍士曰:「只一漁翁,自稱是東吳參謀闞澤,有機密事來見。」操便教引將入來。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幾危坐,問曰:「汝既是東吳參謀,來此何干?」澤曰:「人言曹丞相求賢若渴,今觀此問,甚不相合。黃公覆,汝又錯尋思了也!」操曰:「吾與東吳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問?」澤曰:「黃公覆乃東吳三世舊臣,今被周瑜於眾將之前,無端毒打,不勝忿恨。因欲投降丞相,為報仇之計,特謀之於我。我與公覆,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未知丞相肯容納否?」操曰:「書在何處?」闞澤取書呈上。操拆書,就燈下觀看。……
曹操於幾案上翻覆將書看了十餘次,忽然拍案張目大怒曰:「黃蓋用苦肉計,令汝下詐降書,就中取事,卻敢來戲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斬之。左右將闞澤簇下。澤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牽回,叱曰:「吾已識破奸計,汝何故哂笑?」澤曰:「吾不笑你。吾笑黃公覆不識人耳。」操曰:「何不識人?」澤曰:「殺便殺,何必多問!」操曰:「吾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汝這條計,只好瞞別人,如何瞞得我!」澤曰:「你且說書中那件事是奸計?」操曰:「我說出你那破綻,教你死而無怨:你既是真心獻書投降,如何不明約幾時?你今有何理說?」闞澤聽罷,大笑曰:「虧汝不惶恐,敢自誇熟讀兵書!還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戰,必被周瑜擒矣!無學之輩!可惜吾屈死汝手!」操曰:「何謂我無學?」澤曰:「汝不識機謀,不明道理,豈非無學?」操曰:「你且說我那幾般不是處?」澤曰:「汝無待賢之禮,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操曰:「汝若說得有理,我自然敬服。」澤曰:「豈不聞背主作竊,不可定期?倘今約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這里反來接應,事必泄漏。但可覷便而行,豈可預期相訂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殺好人,真無學之輩也!」操聞言,改容下席而謝曰:「某見事不明,誤犯尊威,幸勿掛懷。」澤曰:「吾與黃公覆,傾心投降,如嬰兒之望父母,豈有詐乎!」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諸人之上。」澤曰:「某等非為爵祿而來,實應天順人耳。」操取酒待之。
少頃,有人入帳,於操耳邊私語。操曰:「將書來看。」其人以密書呈上。操觀之,顏色頗喜。闞澤暗思:「此必蔡中、蔡和來報黃蓋受刑消息,操故喜我投降之事為真實也。」操曰:「煩先生再回江東,與黃公覆約定,先通消息過江,吾以兵接應。」澤曰:「某已離江東,不可復還。望丞相別遣機密人去。」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泄漏。」澤再三推辭;良久,乃曰:「若去則不敢久停,便當行矣。」(有刪節)
【賞析】
周瑜使用的「苦肉計」是一條險計,一是將黃蓋打輕了騙不過曹操,打重了有可能把人打死;二是如果其他人為黃蓋叫屈而鬧出事來,會完全打亂周瑜的部署;三是曹操如果吸取蔣干被耍弄的教訓,不相信也不接納黃蓋投降怎麼辦?所以實行這條計策非常危險,曹操本身就是一個足智多謀、慣行詐術的人,鬧不好不但讓黃蓋白白受了苦,讓送信的人有去無回,而且還會全局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果然,曹操看了黃蓋的信,立刻就喝破這是周瑜的苦肉計,令左右將闞澤推出斬首。但闞澤也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早料到曹操是不會輕易相信的,因而他一見曹操就頻頻使用反激之語,不斷地迷惑曹操;特別是當他將要被推出斬首時,他更是「仰天大笑」,讓曹操一時摸不著頭腦。闞澤不愧為能言善辯之人,曹操自認為「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闞澤偏偏通過有理有據的分析,無可辯駁地證明他是「無學之輩」,也同時佔得了道理上的優勢,終於讓曹操打消了疑慮。這段故事的奇妙之處在於,本來詐降之事已被曹操喝破,但闞澤並不驚惶失措,而是通過機智奇妙的應對,使形勢發生了驚天大逆轉,最後終於將曹操瞞過。
E. 三國演義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諸侯 董卓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 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喊耐放在這一貼里。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閑,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里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超的流派。 袁紹 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范!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中央。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觀看。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 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歲橡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 第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 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鄭雀春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 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像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 「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余,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 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 三國里,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成人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 「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唇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桿,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里,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乾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 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勛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 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艷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桿,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 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卧龍先生的神秘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幾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張遼 張遼是演義中的又一人氣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長相應該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張遼還在呂布帳下,與曹操對陣:「(呂布)兩邊擺開八員健將,為頭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歲,官授騎都尉,雁門馬邑人也,姓張,名遼,字文遠,勒馬居於上首。」 張遼和周瑜、馬超、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於顏色,是紫色面龐;「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憑這兩點,就能得出張遼「帥」的結論嗎?我覺得是的。(順帶提一下,羅貫中老師有一點搞錯了,那時候的張遼決不止二十歲了。) 後來張遼隨呂布攻打小沛,關羽看見了,大叫:「汝儀表非俗,何故陷身於賊之部下?」關羽目高天下,極少看得起人,張遼得到他這樣的評價已經很不簡單了。 鄧忠 姜維伐中原時,多次聽說鄧艾的名頭,但久久未見其面。有一次兩陣對圓,魏陣中一小將,全裝慣帶,挺槍縱馬而出,年約二十餘歲,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厲聲大叫曰:「認得鄧將軍乎?」 這個俊俏的小將,就是鄧艾的兒子鄧忠。姜維將他錯認是鄧艾,和他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看來鄧忠不僅長得帥,本事也不弱,對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劉備首顧草廬不遇,惆悵而歸,「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豐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連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還有一些傳統印象中的帥哥,但在演義中找來找去都找不到關於他「帥」的描寫,典型的例子是姜維。哪位高手看到的,請幫我補充一下。 猛男 同樣聲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典韋 曹操在兗州,夏侯敦引一大漢來參見,禮畢,操與諸官皆大驚。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偉,操問之,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敦出射獵,見一大漢,逐虎過澗,即典韋也……」操曰:「吾觀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演義中,稱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偉」的人不在少數,但典韋居然令曹操和眾官一見之下皆大驚,定然威猛絕倫。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象貓攆耗子一般「逐虎過澗」!《水滸》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蟲,自己也累了個半死,典韋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話卻讓我摸不著頭腦,「一表非俗」是顯然的,但「必有智力」又從何說起呢?怪異。 許褚 許褚的出場,正和典韋相關。黃巾軍何儀被曹兵擊敗,逃走時撞到一軍,「為頭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偉,勇力絕倫。」何儀等悉數受縛。典韋追來討要,壯士不肯,兩個人於是就打了個天昏地暗。曹操大驚,跑去看時,「見其人容貌若神,威風抖擻,不勝欣喜。」(曹操這個人,就喜歡見獵心喜。) 這個壯士,就是許褚了。「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這兩個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樣,但後來許褚赤體斗馬超,「渾身筋突」,可見許褚是壯不是胖。「容貌若神,威風抖擻」,馬超也是領教過的,正因為對許褚有所忌憚,馬超才打消了突襲曹操的念頭。 許褚和典韋,同為曹操中軍宿衛,同領虎衛軍,如同曹操帳前的哼哈二將。我總覺得他們象是同一個人,無論是相貌、身材、勇武、兇悍,還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轍。 關羽 關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到了請戰華雄時,關羽變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長高了兩寸。) 後來關羽在曹營時,曹操見其馬瘦,遂問緣由,關羽回答說:「賤軀頗重,馬不能乘,因此常瘦。」連馬都騎瘦了,可知關羽的身材肯定極其魁梧。 過五關時在滎陽,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備夜燒館驛,出於好奇,前往偷窺,見關羽在燈下綽髯看書,大驚曰:「真天人也!」關羽長得有多雄壯威武,也就不難想像了。 魏延 關於魏延的相貌,羅本演義中有兩處比較詳細的描寫。一次是劉備投襄陽被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另一次是長沙救黃忠時,「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 由此,很明顯魏延和關羽的相貌極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沒有留著長髯,如果留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般。書中也明確寫著「如關雲長模樣」、「乃似關將」的字樣,這些在毛本里都被刪去了。 張飛 傳統的印象里,張飛是一個滿面虯髯的黑大漢,有些滿臉橫肉的凶惡,在中國演義小說中是一個常見的勇夫面譜,與《三國》里的典韋許褚、《說唐》里的程咬金尉遲恭、《說岳》里的金兀術牛皋、《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水滸》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難區別開來。 但在演義的描寫中,張飛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頭象豹子、眼大而圓、須硬如戟、聲音宏亮、氣勢攝人,這些都沒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頷」。「頷」,就是下巴。下巴象燕子,應該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絕不是滿臉橫肉的樣子。 在《水滸》里,林沖的相貌就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和張飛竟然一模一樣! 趙雲 這個其實很多人早就談論過,但我還是再羅嗦羅嗦吧。 傳統的印象里,趙雲是一個英俊白袍小將的形象。但演義的描寫是這樣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按照這個描寫,趙雲的面部比較寬闊,而且是雙下巴,和「俊」字應該關系不大。但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是無可質疑的,後來在卧牛山周倉稱他「極其雄壯」,取桂陽時趙范稱他「堂堂儀表」,都可以證明。 顏良 在毛本演義里,沒有關於顏良相貌的描寫。幸虧羅本里有一句:「顏良橫刀立馬,貌若靈官,立於門旗下。」後面還有一句「關公舉目看之,見其人綉袍金甲,相貌威嚴」。 根據這兩處描寫,我們所能知道的是:1、顏良長得象靈官;2、相貌威嚴。可是,靈官又是什麼樣子的? 靈官: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除五顯靈官外,其他靈官皆為道壇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驅遣的小神。又司巡察世界,濟世護法。《三寶大有金書》說,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凈樂國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尋覓之,後來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靈官;五百靈官的五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亦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亦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 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藍、韋馱。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看到這里,我對顏良的相貌還是比較模糊,能夠確定的是紅臉,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關於文丑,演義中有一句:「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 又來了,「獬豸」(音【謝志】)?這不是誠心刁難人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查資料。 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或說象羊,或說象鹿,或說象麒麟。《五雜組》記:獬豸「一雲即神羊」;《論衡》記:獬豸「一角之羊也」;《後漢書•輿服志下》記:「獬豸神羊。」 傳說中,獬豸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寄託著古人關於司法公正的理想。由此,乾脆稱其為任法獸。《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古時稱御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問案決獄的衙門里,牆上畫著獬豸,長官戴著獬冠。 看到這里,我還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長的什麼樣。感覺上,文丑的臉有些長,而且確實長得比較丑。 龐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圓睛突,身長八尺余,見為八部首將,乃超帳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 第147回:「一將立於階下,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發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使一口截頭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龐,名德,字令明。」 龐德面圓而黑,眼睛外鼓,頭發如金毛獅王;脖子很硬,無法扭頭;「衣不能任體」,這是什麼意思?步履輕捷勝猿猱,雙手堅硬過刀斧。真是一個怪傑! 關羽和他惡戰之後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之敵手也!」被關羽許為敵手,評價極高了。 周泰 周泰原為洋子江強盜,在孫策下江東時投軍:「一人彪形虎體,目朗眉濃,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周泰曾經兩度捨命救主。先是守宣城時,山賊夜襲,周泰棄馬,身無片甲,殺潰賊眾,救了孫權,他自己身被十二槍。再是大戰濡須時,周泰在重圍之中進出數次,救出孫權和徐盛。孫權作宴謝之,把盞淚流,令周泰解衣與眾將觀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痕遍體。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即言戰斗之所。一處傷,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義中算不得頂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兇悍,是可以歸到第一檔的。 兀突骨 孟獲被諸葛亮六擒六縱之後,找來了最後一個外援:「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陋,見者皆驚。」 身長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樣高,列演義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軍」,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而「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這個實在太強了,這還能算人么?若要推舉演義第一猛男,我堅決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的元帥,「青眼黃髯,身長一丈,使一柄長鐵錘,重一百斤,有萬夫不擋之勇。」 青眼黃髯,和孫權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長一丈,和呂布並列演義第二身高;鐵錘重一百斤,是演義中最重的兵器。憑這三點,越吉元帥沒有理由不佔一席之地。 演義中還有很多猛男,包括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徐晃(操出馬視之,見徐晃神威糾糾,暗暗稱奇)、臧霸(性如烈火,體若奔狼)、蔣欽(面黑須黃,身體雄偉)、董襲(策見此人身長八尺,面方口闊)、凌操(策見操威儀出眾)、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細說了。 其他 一、古怪、醜陋 龐統 龐統的求職之路並不平坦,先是「與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權便不喜。」沒有被孫權錄取;再就是「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不悅。」只被委任了一個縣令。 龐統號「鳳雛」,素與諸葛亮齊名,卻因為相貌的關系一再碰壁,看來長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馬懿 象司馬宣王這樣重要的人物,演義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寫,只是通過太尉華歆的口,轉達了曹操的意見:「先時太祖武皇帝常與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之兵權,久必為國家之大禍也。』」 「鷹視狼顧」,應該是眼神陰沉犀利、舉止有股咄咄逼人氣勢的意思吧? 司馬師: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 陳武: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 張松: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 二、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視其人,身長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虛發。 樂進:身材短小,膽量過人。 李通:身軀瘦健,筋骨軒昂。就是被馬超數合之中挑下馬的那位。 鄧艾:身長七尺,闊面大耳,方頤大口。 女性 貂蟬 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王)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蟬也。……顏色傾城,年當十八。 …………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 有詞曰: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第15回《司徒王允說貂蟬》 布提戟徑往,立於亭下曲闌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第16回《鳳儀亭布戲貂蟬》 鄒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女,生得十分美麗,問之乃張濟之妻。」操聞之,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而取之。須臾到來,操視之,果然美麗之人也。――第32回《曹操興兵擊張綉》 甄氏 劉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近前,見披發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操教喚出。甄氏拜於前。操視之,曰:「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不納之。――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壺關》 諸葛亮夫人 黃承彥乃河南名士,一見諸葛孔明而異之。後孔明要娶妻,承彥曰:「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孔明忻然而娶之。――第74回《玄德風雪訪孔明》 徐氏 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翊妻徐氏極聰明,顏色美貌,更菩卜易。……媯覽、戴員二人拿邊洪,明正其罪,碎剮於市。二人乘勢將翊家資持妾,各各分之,覽見徐氏美色……――第76回《孫權跨江破黃祖》 二橋 孔明曰:「亮居隆中時,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邊新造一台,名曰銅雀台,以應其瑞,限一千日工畢。曹操平生酒色之輩,酷愛婦人,久聞江東橋公有二女,長曰大橋,次曰小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有誓曰:『吾一願得天下以為帝王,掃平四海;二願得江東二橋,置於銅雀台,以為晚年之樂,雖死無恨矣。』今操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橋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稱心滿意,必星夜回鄴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第87回《諸葛亮智說周瑜》 (曹操)顧與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誠有所喜。昔日橋大老與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策、周瑜之所娶。吾新構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橋,置之台上,以足吾願也。」言訖大笑。――第95回《曹孟德橫槊賦詩》 樊氏 (趙)范入後堂,請出一婦人,與雲把酒。子龍見其婦人身穿縞素之衣,有傾國傾城之色,子龍問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第104回《趙子龍智取桂陽》 孫夫人 (呂)范曰:「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也?吾主人吳侯有一妹,美而大賢,堪可以奉箕帚。」――第107回《周瑜定計取荊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第109回《錦嚢計趙雲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