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牡丹令
發布時間: 2025-01-05 05:41:04
『壹』 回族民歌回族民歌中"花兒"的說法
「花兒」,亦稱「少年」,是回族民歌中一種高腔山歌,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
在「花兒」對唱中,男方稱女方為「花兒」,女方則稱男方為「少年」,這種昵稱逐漸成為回族山歌的統稱。關於「花兒」的起源,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它源自蒙藏民歌,有人認為是回族人民的思鄉曲,還有人認為它起源於明初從南京遷往洮州地區的移民,以花卉為比興的民歌。
「花兒」約產生於明代,自近代以來,成為回族人民傳唱的主要藝術形式。按傳唱地區劃分,又分為「青海花兒」、「河州花兒」和「寧夏花兒」,其源泉則源於河州(今甘肅臨夏)。
「花兒」曲調豐富,文詞朴實、生動。每首基本樣式為4句或6句,唱詞多採用比興方式,以地理典故、歷史典故、眼前事物作比興,後兩句為本題。演唱自由,以獨唱為主,曲調悠揚、遼闊、高亢、奔放。
「花兒」在回族聚居的臨夏地區,每年在固定時間舉行傳統的「花兒」會,如農歷6月初1至初6的蓮花山「花兒」會和農歷4月28日的松鳴岩「花兒」會,參加者數千至幾萬人,人們在野外搭起帳蓬,燃起篝火,通宵達旦,歌聲不絕。
「花兒」的唱法多樣,有輕聲唱法、蒼音唱法、尖聲唱法和尖蒼音唱法等。曲譜已整理出100多種,廣為流傳的有40多種,如《白牡丹令》、《河州令》、《尕馬兒令》、《腳戶令》、《大眼睛令》、《水紅花令》等。
(1)百牡丹令擴展閱讀
回族民歌中特點鮮明的回族花兒,是西北一帶回族群眾喜唱的一種山歌,主要在甘肅、寧夏和青海一帶廣為流傳。花兒分為臨夏花兒(舊稱河州花兒)和洮泯花兒兩大系統。回族人民主要唱臨夏花兒。四句一首是臨夏花兒的基本形式,每句七字到十字之間,很講究節奏和諧,頓數一致。押韻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韻到底或隔句押韻。多襯字或襯句。花兒多吟唱愛情,也表現勞動人民痛苦生活和不幸遭遇。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