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枝枯病
⑴ 巴西野牡丹開花後枝條為啥枯死了
巴西野牡丹復原產於巴西制,近些年我國常見盆栽觀賞。性喜高溫濕潤的半陰環境,忌陽光直射;不耐寒,低於0℃會受凍害;較耐旱,喜疏鬆肥沃的強酸性土壤。
【繁殖方法】
主要採用扦插法繁殖,春秋兩季均可進行,春季扦插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剪取生長健壯的嫩枝,扦插於苗床之中,苗床土壤需微酸性,保持80%~90%的濕度,適當遮陰,約30天可生根。
【栽培管理】
栽培宜選用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春夏生長期適當澆水,每月施磷鉀肥1~2次。
一年三季開花不斷,花後及時摘除殘花,並注意追肥可保開花不斷。
北方地區盆栽,需注意定期施用硫酸亞鐵液體,可防止缺鐵黃化。
【花卉診治】
本種抗逆性強,栽培中幾無病蟲害,但喜酸性土壤,需要注意缺鐵黃化病的發生;缺鐵時可使用硫酸亞鐵液態肥,每15~20天噴施1次,連續3~4次。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用~
⑵ 牡丹病害是什麼
tree peony diseases
張能唐
世界和中國均已報道20餘種。葉、枝、花均為害的有灰霉病,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為害葉或主要為害葉的有紅斑病、輪紋病(Cercospora paeoniae、Pseudo-cercorpora variicolor)、灰斑病(Pestalotiopsis paeoniae)、斑點病(Phyllosticta commonsis)、銹病(Cronartium tlaccim)、白粉病(Erysiphe paeoniae)。為害枝乾的菌核病,枝枯病(Pestalotiopsis paeoniaiicola)等。主要為害莖基或根的有立枯病,基腐病(Thanatephorus cuccomeris),白絹病(Athelia rolfsii),白紋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紫紋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根朽病(Armillariella mellea),鐮刀菌根腐病(Fusarium spp.),根結線蟲病(Meloidogyne halpa,M.arenaria,M.incognita)等。病毒病中有斑駁花葉病(PRV),輪紋毒病(TRV)和曲葉病(PLCV),類菌原體病中有綠瓣病等。較重要的是紅斑病、菌核病及灰霉病。局部地方病毒病亦應注意。
紅斑病
又稱葉霉病。分布普遍。葉片上形成不規則大斑,中央淡黃褐色,邊緣紫褐色,有褐色輪紋,嚴重時匯合成片,整葉焦枯,葉背面常有暗褐色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緣發病時扭曲變形。莖,萼片,葉柄均可被害。病原物為牡丹枝孢(Cladosporium paeoniae),屬半知菌、絲孢目。除牡丹外,還為害芍葯。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及病殘體上越冬,多從傷口侵入。20~24℃時潛育期5~6天。借風雨傳播。病害控制:要秋季徹底清掃落葉,冬季清園;施肥注意氮磷鉀合理配比;壅土不宜觸及葉基;澆水避免葉片滯留水滴,及時剪除病葉;發病期間噴施多菌靈、百菌清、朴海因等殺菌劑。
菌核病
又名莖腐病,使莖基或莖中部出現水漬狀褐色腐爛,後呈灰白色,病莖內外有黑色鼠糞狀菌核。病原物為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屬子囊菌,柔膜菌目。寄主范圍很廣(見油菜菌核病)。病害控制:應更換病土重新種植;剪除病部以及噴施氯硝胺,苯362319咪唑類農葯或硫磺粉等;合理栽植,施肥,保持株間透光,及時剪除枯枝;生長期間發病,噴施多菌靈、速克靈等殺菌劑。
灰霉病
在栽培牡丹的大中城市均有發生,造成死苗、花腐、葉枯。被害幼苗莖基腐爛,變褐倒伏;花芽變黑,花瓣枯萎,盛花期可使整朵花褐腐;葉片上形成不規則形或圓形褐斑,邊緣色深,潮濕時病部均生灰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物為富克爾核盤菌(S.fuckeliana)。病害控制同紅斑病。
病毒病
斑駁花葉病呈濃淡相嵌的同心輪紋斑,病原物環斑病毒(Peony ringspot virus,PRSV)粒子球形,蚜蟲傳播。輪紋毒病呈褪綠環斑或輪紋斑,有時不規則形,植株矮化,病原物為煙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粒子球形,汁液、線蟲、菟、種子都能傳播。曲葉病的病株明顯矮化,株高僅正常的1/2,下部枝彎曲,葉捲曲,枝條細弱,病原物為曲葉病毒(Paeonia leaf curl virus,PLCV),借嫁接傳播。
木薯病害
cassava diseases
張開明
迄今世界及中國已報道的木薯病害有30種。其中真菌病害20種,細菌病害4種,病毒和類菌原體病害6種。
種類和分布
木薯(Manihot esculenta)是熱帶地區廣泛種植的一種澱粉作物,常受到多種病害的侵染,每年因病損失為總產的11%。木薯的重要病害有花葉病、蛙皮病、細菌性枯萎病和徒長病等。
非洲木薯花葉病
是木薯最重要的病毒病害,主要發生於非洲各國以及馬達加斯加和印度洋群島,近年來印度和索羅門群島有類似此病的報道。中國已將該病列為對外檢疫對象。在非洲病區的病株率可達80%以上,塊根產量可減少60%~80%。木薯受害後病株矮縮,葉片黃化,花葉、捲曲、皺縮(見彩圖)。病原物為非洲木薯花葉病毒(African cassava mosaic virus,ACMV),屬聯體病毒組,為雙生粒子,大小為30×20納米,具有幾個株系。本病除為害木薯屬植物外,還可侵染克利夫蘭煙和香瓜屬(Cucumin)植物。由於該病毒存活於植株維管束系統內,因此常由繁殖用的莖干進行遠距離傳播,嫁接、汁液接種和昆蟲介體也能傳病。傳毒介體昆蟲為煙飛虱(Bemisia tabaci)等,最短獲毒時間為3~5小時,在口器中可保持9天的侵染力。
木薯普通花葉病
主要發生於巴西、委內瑞拉、秘魯、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象牙海岸也有報道。本病造成的產量損失可達10%~20%。木薯受害後病株矮縮,葉片黃化、捲曲。病原物為木薯普通花葉病毒(Cassava common mosaic virus,CsCMV),屬馬鈴薯X病毒組。寄主有木薯屬、藜屬(Chenopodium)、錦葵屬(Malva)和陸地棉(Gossypim hirsutum)等植物。本病經帶病種莖、嫁接和葉片摩擦而傳播。
木薯蛙皮病
是拉美國家新近發生的一種重要病害。在感病品種上可引起50%~100%的產量損失。感病植株不能形成膨大的塊根,根系表皮木栓化、肥厚、皺縮、常見破裂,類似蟾蜍的皮。病原物為木薯蛙皮病毒(Cassava frog skin virus CFSV)。通過帶毒種莖、嫁接、污染的工具及根系接觸傳播。
木薯叢枝病
由類菌原體(MLO)引起。在巴西、委內瑞拉、秘魯、墨西哥和象牙海岸發生,可造成20%的產量損失。病株矮化、節間縮短、枝條過度層生。主要由染病的種用莖干傳播。
木薯細菌性枯萎病
是木薯最重要的細菌病害,病原物為Xanthomonas manihotis(Artheodet Bev.)Stars。本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在拉美(如巴西)、非洲(如奈及利亞、扎伊爾)和亞洲(如馬來西亞、泰國、中國台灣)都有發生。病害流行時可造成30%~50%的產量損失。木薯受害後表現為葉片萎蔫脫落、托葉和莖幹流膠、頂死、莖乾和根系維管束干腐等症狀。病菌存活於老熟莖乾的韌皮部內,主要由帶菌的種莖作遠距離傳播,雨水、昆蟲、病土和帶菌工具也可傳播。
徒長病
尾孢葉斑病和同心環斑病是木薯的重要真菌性病害。徒長病只在美洲發生,尾孢葉斑病在全世界木薯區都有分布,環斑病則限於較冷涼的地區發生。這三種病害可造成17%~80%的產量損失。徒長病病株莖干節間過度伸長,莖干纖細、瘦弱,葉柄和葉片的主脈出現潰瘍;尾孢葉斑病在葉上產生褐色、邊界不明顯的病斑,引起落葉,或在葉片上產生褐色、邊界清晰的病斑;環斑病在葉上形成大的褐色斑點,褐斑上有病菌子實體形成的同心環,在葉柄和莖幹上產生潰瘍,引起落葉,造成植株枯死。徒長病的病原物為木薯生痂圓孢,尾孢葉斑病的病原物為幾種尾孢菌(Cercospora vicosae Muller et Chapp,C.henning-siiAllesh.,C.manihotis Henn.,C.caribeta Chopp et Cb.等),同心環斑病病原物為木薯生葉點霉和幾種莖點霉(Phoma spp.)。這些真菌可在莖干栓皮和表皮內生長,由潰瘍或病斑表面產生的孢子為侵染源,借帶菌種莖和風雨傳播。
此外,木薯病毒病還有木薯褐條病(Cassava brown streak virus,CBSV)僅局限於非洲發生,引起葉片黃化和壞死塊斑,借帶毒種莖和昆蟲Anas-therepha spp.傳播,寄主植物有木薯、碧冬茄(Petunia hybrida)、曼陀羅(Datura stramonim)、黃花煙(Nicotiana rustica)、龍葵(Solanum nigrum)等;木薯葉脈斑駁病(Cassava vein mosaic virus,CVMV)在巴西、委內瑞拉等國發生,引起脈明、葉片捲曲和植株矮化;隱潛病毒病(Cassava latent virus,CsLV)在拉美國家發生,無明顯外部症狀,侵害木薯屬、大戟科和茄科植物。木薯細菌病害還有細菌性葉斑病(Xanthomonas cassavae)在馬拉維、肯亞、盧安達等非洲國家發生,在葉片上產生水漬狀角斑,使葉片黃化脫落;細菌莖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表現莖干軟腐、木質部變色、嫩梢萎蔫和植株矮化;細菌莖瘤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在莖干低位基節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腫瘤和植株矮化。木薯的真菌病害還有為害葉片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p.)、銹病(Uromyces manihotis Henning)、白粉病(Oidium manihotis)和黑團孢葉斑病(Periconia spp.);為害莖乾的有Glomerella spp.和Botryodiplodia spp.等,影響種用莖乾的質量,降低插條的發芽和生活力;為害根部的有木薯塊根軟腐或干腐病(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Pythium spp.、Helicobasidium compactum Boedijn、Rigido-porus lignosus(KI.)Imaz.、Rhizoctonia spp.)等。中國台灣和廣東的早期文獻還報道過Corticium con-trifugum(Lév.)Bres.、Sclerotinia sclerotiorurn(Lib.)de Bary、Hyponectria fugex Sacc.和Stil-bonectria lateritia(Berk.)Karst.等引起的病害,木薯收獲後貯藏的塊根,常因一些土壤腐生菌或寄生菌經機械傷口侵入引起腐爛,造成損失。
病害控制
木薯病害種類多,傳播途徑復雜,為有效地控制其為害,須採取綜合防治措施。①加強植物檢疫,嚴禁從有非洲木薯花葉病、細菌性枯萎病、木薯徒長病等病區引種;②選育抗(耐)病品種;③使用無病種莖材料,注意工具消毒和及時清除田間病株;④採用適當的種植密度以及合理施肥、灌溉、培土和輪栽;⑤採用快速繁殖時需進行種床消毒,貯藏前或種植前用殺菌劑處理種莖,防止塊根腐爛,以及用殺蟲劑防治介體昆蟲等。
⑶ 牡丹枝枯萎根還活還會發芽么么
牡丹枝條枯萎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常枯萎,俗稱「長一尺退八寸」,牡丹當年新回生枝條只答有最下邊4-5葉有新芽(約5公分),在靠上無新芽枝條自然枯萎(約30多公分);還有一種由於年前入冬時氣溫驟降,部分枝條凍死,但根還有活性,,以上兩種情況不影響根的生長,開春會再發芽。
然後就是由於病害根部腐爛死亡,導致地上部分枯萎,,這種就不行了,爛根死亡。就算開春能發出小芽,等入夏氣溫高蒸騰量大時也要乾枯死亡的。
⑷ 牡丹花有哪些常見的病蟲害,如何防治
有葉斑病,黃葉病,菌核病,紫紋羽病
牡丹花常見病害一:葉斑病葉斑病主要危害牡丹花的葉片和嫩枝。發病一般在花後的15天左右,7月中旬最為嚴重。初期葉片的背面會出現穀粒大的黑色斑點,邊緣發黑,病斑逐漸相連,導致葉片枯焦凋落。
解決方法:做好預防,在花落之後,及時噴灑波爾多液,10~15天噴灑一次,一直持續到7月底。可以避免葉斑病的發生。發病時,噴灑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溶液,7~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3~4次。
牡丹花常見病害二:黃葉病牡丹花黃葉病主要是因為植物缺少磷導致的,表現為,植株生長矮小,葉片發黃,從莖基部老葉開始,自下而上,逐漸脫落。
解決方法:及時補充養分,花謝之後對葉片噴灑磷酸二氫鉀或者微肥。
牡丹花常見病害三:菌核病菌核病又叫作莖腐病,主要危害根莖造成其腐爛。發病時莖上出現水漬狀的病斑,土壤表面出現白色的棉狀物。嚴重時會危害花蕾和葉片。
解決方法:做好消毒工作,在種植植株之前對土壤消毒,乾燥後種植,養護期間避免土壤過於潮濕,以免滋生細菌。植株發病時,將植株挖出,消毒後重新栽種。對腐爛較為嚴重的,可以直接扔掉了。
牡丹花常見病害四:紫紋羽病紫紋羽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頸和根。受害部分會出現紫色或者白色的絮狀物,邊緣發黑。輕者會形成片狀的斑塊,根不生長,枝條枯瘦葉片發黃,嚴重時植株死亡。此病多發生在6~8月,9月之後隨著溫度的降低,降雨的減少,逐漸減輕。
解決方法:注意養護環境的整潔,避免環境滋生細菌。在高溫多雨的天氣,要減少澆水,經常通風。對於受害植株,可在土壤表面撒上石灰或硫磺消毒,嚴重時,脫盆重新栽種。
⑸ 怎樣防治牡丹莖干病害
(1)枯萎病
該病亦稱牡丹(芍葯)疫病。症狀與灰霉病相似,但此病不產生霉層,在植物檢疫時需注意鑒別。
症狀:植物的莖、葉、芽均可受害。在受害莖上最初為灰綠色似油浸的斑點,隨後變為暗褐色或黑色,形成長達數厘米的黑斑。病斑邊緣顏色逐漸變淺,病斑與健康葉組織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近地面幼莖受害,整個枝條變成黑色,擴展形成大的潰瘍,長幾厘米,潰瘍上部的莖部枯萎死亡。根莖也可被侵染腐爛,引起整株死亡。
葉片病斑多發生於下部葉,為不規則形,水漬狀,淺褐色至黑褐色的大斑,葉片逐漸枯萎。其病原為惡疫黴菌。病菌以卵孢子、菌絲體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存活,20~26℃的地溫最適於該菌的發展和散布。多雨年份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同灰霉病。
(2)莖腐病
為牡丹、芍葯常見病害之一。該病可感染植株的莖葉和花芽。最初在靠近地面的莖基部形成褐色水漬狀病區,隨後,病區腐爛,植株枯萎直至死亡,偶而,嫩枝由於感染突然枯萎腐爛。在潮濕條件下,病區迅速形成白色的棉絮狀菌絲體並產生大量黑色的菌核。
病原為核盤菌屬的一種真菌。病原菌以菌核侵染到死的有病植株上保留在土壤中,從夏到冬沒有明顯的休眠期。當土壤濕潤時,菌核開始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可被風傳到幾千米之外。當子囊孢子遇到老弱寄主時,它們進入寄主並釋放一種酶分解細胞或薄壁組織,形成菌絲並產生壞死組織。
防治方法:①病株在菌核形成前即應除去,並注意清除落在土中的菌粒,收集後深埋;病原菌寄主廣泛,注意不要與蔬菜地輪作。嚴重時進行土壤消毒。雨季注意排水;②發病期可噴70%甲基托布津或50%苯來特1000倍液進行防治。
(3)炭疽病
亦稱黃斑炭疽病,在上海、南京、無錫、鄭州、洛陽及北京、西安等地均有發生。該病在美國、日本等國也有發生。
炭疽病可危害牡丹的莖、葉、葉柄、芽鱗和花瓣等部位,對幼嫩組織為害最大。莖部被侵染後,初期出現淺紅褐色、長圓形、略下陷的小斑,後擴大成不規則形大斑,中央略淺灰色,邊緣淺紅褐色。病莖歪扭變曲以至折伏,幼莖則迅速枯萎。葉片受侵染時,沿葉脈和脈間產生小而圓的黃褐色或淡灰白色病斑,稍凹陷。病斑大小2~5毫米,後期病斑可形成穿孔。受害幼葉皺縮捲曲。芽鱗和花瓣受害常發生芽枯和畸形花。潮濕天氣,病部表面便出現粉紅色略帶黏性的分生孢子堆。
病原為一種炭疽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病莖中越冬,翌年生長期,環境條件適宜時,越冬菌絲產生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傳播、萌發均需雨露;高溫多雨年份發病較多,通常8~9月降雨多時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①秋季及時清除病葉、莖等燒毀;②5~6月發病初期可噴灑65%代森鋅500倍液;可試噴70%炭疽福美5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2次。
⑹ 牡丹花為什麼枝子乾枯
乾枯是由於擺放環境過於蔭蔽、澆水不當造成的。
牡丹系肉質根,稍能耐旱版,最怕權積水,故澆水是否得當,是盆栽牡丹成敗的一個關鍵問題。一般早春出室的牡丹,應先施一次肥水,然後澆透水,水稍干後鬆土。以後澆水應根據天氣、盆土情況,適時、適量進行,經常保持盆土濕潤,有利牡丹生長開花。合理的澆水,應該是見干見濕,不宜澆大水,防止盆內積水,以免爛根落葉。
牡丹開花時,可設棚覆蓋或暫時放在室內,避免陽光直射,這樣可延長開花期,對主枝頂芽是葉芽的,應摘去,以免徒長,影響開花。為使牡丹開花鮮艷,花期可用0.5%-1%的磷酸二氫溶液進行葉面噴施2-3次。牡丹花謝後,要進行一次整形修剪,及時剪去殘花及花梗,不令結籽,保留莖部的1-2個外側芽,這樣可使植株生長旺盛,保證次年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