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百合唐詩

百合唐詩

發布時間: 2025-02-06 02:34:58

A. 百合花的詩句

關於百合花的詩句1

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學好古詩對於我們十分重要。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是關於百合花的詩句,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生查子》

年代: 宋 作者: 晁補之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 午枕夢初回,遠柳蟬聲杳。 蘚井出冰泉,洗淪煩襟了。 卻掛小簾鉤,一縷爐煙裊。

《北窗偶題》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爾叢香百合,一架粉長春。 堪笑龜堂老,歡然不記貧。

《窗前作小土山蓺蘭及玉簪最後得香百合並種之》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方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 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龜堂雜興》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方石斛栽香百合,小盆山養水黃楊。 老翁不是童兒態,無奈庵中白日長!

七夕詩》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何遜

仙車駐七襄。鳳駕出天潢。 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 來歡暫巧笑。還淚已沾裳。 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 別離未得語。河漢漸湯湯。

《香林峰》

年代: 宋 作者: 陳岩

幾許山花照夕陽,不栽不植自芬芳。 林梢一點風微起,吹作人間百合香。

《斗齋》

年代: 宋 作者: 華岳

八方無處著瞿曇,百合中間寄一龕。 滿挹酒漿供里北,平量風月借和南。 腰如可折豈徒五,涎若果流何待三。 更喜小窗能就拱,夜寒江靜著山函。

《山橙花》

年代: 宋 作者: 宋祁

故鄉寒食荼醾發,百合香濃邸舍深。 漂泊江南春過盡,山橙彷佛慰人心。

《山居》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望

山居入長夏,草樹繞我屋。 微風披拂之,有聲來肅肅。 葳蕤搖散影,掩冉飄暗馥。 百合開數花,孤芳更清淑。 我卧北窗下,午枕睡方足。 挹此一襟涼,泠然若堪掬。 坐使萬慮空,樂哉謝羈束。 有同顏氏子,坐忘遺耳目。 又如慧可師,安心得歸宿。 落日行庭前,披衣自捫腹。 閑扶舊僵石,細數新上竹, 小禽時下來,相鳴入叢簇。 見我不驚飛,人禽兩幽獨。

《集杜句為老母壽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項安世

禁城春色曉蒼蒼,花氣渾如百合香。 萬歲千秋奉明主,南極老人應壽昌。

《百合》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收合千戲不上枝,綠莖丹萼稱施為。 燈籠翠干從高揭,火繖流蘇直下垂。 文豹翻身騰彩仗,赤龍雷爪擺朱旗。 莫疑衰老多誇語,漬蜜蒸根潤上池。

關於百合花的詩句2

花似鹿蔥還耐久,

春去無芳可得尋,

山丹最晚出幽林。

花似鹿蔥還耐久,

葉如芍葯不多深。

百合 [梁宣帝之第三子蕭察描寫百合花的作品]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

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仰。

【百合花】英國-威廉·布萊克

靦腆的玫瑰花刺兒多得很,

溫馴的羊兒常拿角來嚇人;

百合花卻一味在愛情里陶醉,

沒有刺也沒有角損壞她的美。

吾廬適新成,西有數畦地。

乘秋種山丹,得雨生可喜。

山丹非佳花,老圃有深意。

宿根已得土,絕品皆可寄。

明年春陽升,盈尺爛如綺。

築室力已盡,種花功尚疏。

山丹得春雨,艷色照庭除。

末品何曾數,群芳自不如。

描寫百合花的詩句,花似鹿蔥還耐久(2)

【山百合】現當代-席慕容

與人無爭 靜靜地開放

一朵芬芳的`山百合

靜靜地開放在我的心裡

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潔白

只有我的流浪者

在孤獨的路途上

時時微笑地想起它來

北窗偶題 陸游

爾叢香百合,一架粉長春。

堪笑龜堂老,歡然不記貧。

"學染淡黃萱草色,幾枝帶露立風斜。自憐人世多難合,未稱庭前種此花。"百合花形似萱草,帶露含情,立於庭前,使人一看它聖潔的姿容,一想它和順的名字,可以忘掉一切不合心意的煩惱瑣事。

唐代王勔著《百合花賦》:"荷春光之餘照,托陽山之峻趾,比蓂莢之能連,引芝芳而自擬"。

芳蘭移取遍中林,

餘地何妨種玉簪。

更乞兩叢香百合,

老翁七十尚童心。

關於百合花的詩句3

爾叢香百合,一架粉長春。堪笑龜堂老,歡然不記貧。

方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方石斛栽香百合,小盆山養水黃楊。老翁不是童兒態,無奈庵中白日長!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仰。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午枕夢初回,遠柳蟬聲杳。蘚井出冰泉,洗瀹煩襟了。卻掛小簾鉤,一縷爐煙裊。

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

B. 唐詩宋詞中含有哪些花

中國古代詩歌中的「花」幾乎都是有其隱含的意義的,不同的花所指意向不同,您問唐詩宋詞中都含有哪些花,在這里我只能給您列舉常見的幾種:
1、梅花,「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些詩詞都是詠梅花的,梅花冬季開放,開時百花凋謝,傲骨凌寒。因此,詩歌中帶有梅花的多是詩人以梅花自比,用以表達自己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
2、菊花,菊花秋後開放,詩歌中與梅花指代的意向有一定相似,但是因為陶潛的「採菊東籬下」,使菊花相比之下更能表達詩人一種閑適,隱逸的情懷。
3、桃花,沒有特定的意向,多與詩人當時的心境相連,有的詩人認為桃花開在春季,爭奇斗艷,是輕薄的表現,比如杜甫「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也有的詩人用桃花代指美好,比如「桃花落,閑池閣」就是用桃花指代曾經的美好;也有很多是寫實的,比如《大林寺桃花》。
4、蘭花,蘭花在唐詩宋詞中是不太常見的,如「檻菊愁煙蘭泣露」「孤蘭生幽園,」等,多表示孤獨清幽。
5、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恐怕是最有名的一句了,描寫的荷花的詩句多是寫實,在《愛蓮說》中荷花被描寫為「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之君子。
6、牡丹,「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牡丹被譽為花魁,雍容華貴,是美的象徵。
7、芍葯,詩詞中寫芍葯的不多,記得姜夔的《揚州慢》中有「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紅葯」既是芍葯,在詩詞中,芍葯是有情的花。
8、揚花,順便提一下揚花吧,揚花不是花,指的是柳絮。揚花在詩詞中無外乎兩種意思,一種是輕薄無情,另一種是漂浮不定。有人說揚花落到水裡就是浮萍,浮萍是無根之物,詩人用以表達身世浮沉的感嘆。我個人最喜歡的當屬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揚花,點點是離人淚。」
9、丁香,丁香是愁思的代名詞,李璟有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
另外在古詩詞中還提到過很多花,只不過沒什麼特定的含義,比如梨花「千樹萬樹梨花開」;杏花「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桂花「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海棠「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薔薇「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等等,不作細述了。
全手打,希望能幫到你~

C. 要十首寫花木的古詩,要寫出象徵意義。今晚必要,好的追加分。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中春懷
【唐】齊己
何物不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飲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干?

3)蘭花

蘭溪
【唐】杜牧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病起
【唐】賈島
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梅花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韓愈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飲新酒
【唐】元稹
聞君新酒熟,況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隱
綠池荷葉嫩,紅砌杏花嬌。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8)薔薇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仙萼池亭侍宴應制
【唐】沈佺期
閑花開石竹,幽葉吐薔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春日書懷
【唐】薛能
壟月正當寒食夜,春陰初過海棠時。

10)茶花

紅茶花
【唐】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同朱慶餘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賀
屋雪凌高燭,山茶稱遠泉。

11)荷花

韓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隱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綠房。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2)杜鵑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杜鵑花
【唐】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13)楊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

章江作
【唐】韋庄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唐】李商隱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15)桂花

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
【唐】劉長卿
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東。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齡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壇
【唐】李群玉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檀口
【唐】趙鸞鸞
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劉復
映日紗窗深且閑,含桃紅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

花木的象徵意義

銀杏——古老文明 松柏——堅強偉大
芝蘭——正氣清遠 百合——團結友好
紫荊——兄弟和睦 椿萱——父母健康
竹子——正直虛心 紅楓——革命熱誠
楊柳枝——依依不捨 石榴——子孫繁昌
並蒂蓮——夫妻恩愛 牡丹——繁華富貴
梅花——堅貞不屈 茶花——戰斗英雄
萬年青——友誼長存 吉祥草——鴻運祥瑞
壽星草—延年益壽 桂花—高尚不俗
橄欖枝——和平 黃月季——勝利
含羞草——知恥 夭桃——淑女
鐵樹——庄嚴 菊花——高潔
合歡——消憤 紅豆——相思
荷花——無邪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梅花:「香自苦寒來」
扶桑:「有如旭日初升」;梧桐:「數葉迎風尚有聲」。

丁 香
丁香花是素雅的。它那白色或淡紫的小花,常常不為人們所注目。也許有人嫌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鮮艷奪目而言,然而它實在是很可愛的。它不貪求贊美,也不奢望愛戀,它價值不凡又含而不露;為著人們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它無私地將小小身軀,全部投到了祖國醫葯學事業中。丁香的性格是溫柔的,但也不缺乏熱烈。它雖然素裝淡裹,卻有許多的內秀。丁香又是嚴肅的,它柔中有剛。

花木,千姿百態,其色彩、風韻不僅給人以美感,在人們心目中還有它特定的象徵意義。
以松柏象徵堅貞 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文藝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以竹象徵氣節 竹子挺拔秀麗,歲寒不凋,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來比喻人的氣節。
以梅象徵堅強不屈 梅的枝幹蒼勁挺秀,寧折不彎,被人們用來象徵剛強不屈的意志,而迎風斗雪怒放的梅花,則最先給人間透露春的氣息。
以菊象徵不畏風霜 菊花在深秋時節開放,它花期長,千姿百態,深為人們喜受。它不畏風霜的高尚品格更為人們所稱道。
以牡丹象徵富貴 牡丹花朵碩大,色澤鮮艷,它以其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端妍富麗的特色,素稱「花中之王」。人們視其為富貴榮華的象徵。
以蘭花象徵高尚 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以荷花象徵清白 荷花花朵艷麗,清香遠溢,碧葉翠蓋,十分高雅。周敦頤之名篇《愛蓮說》稱其「出污泥而不染」,贊美荷花的高貴品格,將其視為清白、高潔的象徵。
以折桂象徵榮耀 據神話傳說,月亮中有一桂花樹。過去稱應試及第為「蟾宮折桂」,比喻十分榮耀。福建地區的古越人還將月桂編織成「桂冠」,奉獻給榮譽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門生 人們常以「桃李滿園」、「桃李滿天下」來比喻某名師的門生眾多。
以垂柳表示依戀 《詩經》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句。柳與留諧音,因而古時送別友人,常折柳枝相贈,以示依戀之情,故有「楊柳依依」之說。
以桑梓代故鄉 《詩經·小雅》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意謂家鄉的桑樹與梓樹乃父母所栽,對它要表示尊敬。後人常以桑梓指代故鄉。
以杏象徵幸福 因為杏與「幸」諧音,表示「有幸」,杏與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時因為杏花非常美麗,常用以象徵美麗的少女,杏仁則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語常說「柳葉眉,杏仁眼」。
以桃象徵長壽 桃是最常見的長壽象徵,給老人祝壽便用壽桃。一些人在廳堂中常掛著一幅畫有三個桃和五隻蝙蝠的畫,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徵來年走運 「水仙」字面意思為「水中的仙人」,由於它正好在春節(舊歷年節)前後開花,又稱作「年花」,因此就成為來年走運的一個合適的標志。
以楓葉象徵鴻運 楓葉不僅至秋呈紅色,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麗景色,而且因為「楓」與「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許多圖畫中,畫著一個猴子棲在樹上,樹上有一個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D. 百合的《滁州西澗》(韋應物)

      安徽除了被李白青睞的敬亭山和宣州謝朓樓,還有一座同樣因為大文豪歐陽修《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的琅琊山,以及這座山所在的同樣因詩人名作而廣為人知的歷史名城——滁州市。本期給大家分享最早讓滁州出現在詩詞文化版圖上的詩: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韋應物《滁州西澗》賞析

附: 「詩書優游」詩詞頻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頻道介紹

「詩書優游」平台、頻道和主播介紹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輯

平起式七絕(折腰體)《滁州西澗》

        朗誦、誦和吟都是在嗟嘆和詠歌中體會詩詞節奏和韻律的好辦法哦!在吟誦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把所讀的詩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同時切實感受詩詞的美。

        圖中入聲字是用右下角的小黑點表示的,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聲字。找到所有的入聲字以後,就可以玩「標平仄」這個游戲:在所有的平聲也就是的一聲和二聲上面畫一橫(或者畫一個空心圓),這個符號表示平,不過千萬要注意,有些一聲或二聲的字實際上是入聲字,要標成仄聲哦!然後在所有的仄聲也就是三聲、四聲和入聲上面畫一豎(或者畫一個實心圓),這個符號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會標也沒關系,可以對著我分享的圖片找到每一個表示平仄的符號,照著標在你的詩上就可以了。不過,我非常推薦你們自己挑戰一下,然後再與照片對照。

        我前兩期關於安徽的分享跟隨「一生低首謝宣城」的詩仙李白的腳步游覽了安徽的名山和皖南的秀麗風光,尤其是李白最愛的敬亭山和他鍾愛的城市——中國的「文房四寶之鄉」宣城。我們也通過李白的詩了解了他的大偶像謝脁,和李白一起登上秋日的謝脁北樓欣賞了「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美景。在最後一期關於安徽的分享中,我要帶大家來到另一座沒有被李白青睞但同樣因為大文豪的「全文背誦」名作而名揚天下的安徽名山——琅琊山,以及這座山所在的同樣因詩人名作而廣為人知的歷史名城——滁州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那部曾經收視和口碑都爆棚的電視劇《琅琊榜》?這個電視劇之所以叫《琅琊榜》是因為劇中的琅琊山上琅琊閣錦囊中「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秘密是故事情節展開的最關鍵因素。電視劇播出後據說很多觀眾都很好奇這個在劇中一直非常神秘的琅琊山在現實中真的有嗎?如果有的話琅琊山在哪兒呢?然後就有人發現現實中真的有琅琊山,而且還不止一座。經過網友們發揮福爾摩斯探案的本領推測,這座劇中的琅琊山最可能是位於安徽省滁州市的那座琅琊山,然後大家就發現,這不就是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里所寫到的「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的那座琅琊嗎!這可正是我們下學期要學習的課文。這個發現讓我非常開心,所以在關於安徽的第一期關於「安徽的名山」的分享中我特地把這座山留到這次單獨講。或許電視劇中的琅琊山只是小說作者海晏虛構出來的一個地名,但是他也說過《琅琊榜》中靖王與梅長蘇的故事就是以司馬睿和他的首席謀臣王導為原型的,所以這座離金陵不遠的琅琊山是最符合故事情節的,難怪其他的琅琊山爭不過它呢。據說《琅琊榜》熱播期間,在許多地方都開始爭搶琅琊山時,安徽滁州琅琊山就悄悄地把山上原本的「會峰亭」改成了「琅琊閣」。在被媒體發現後他們表示:在黃金周期間,很多遊客都來琅琊山點名要找琅琊閣,最後他們找不到都很失望,所以才改了這個名字。雖然這顯然是蹭熱點,但如果人家《琅琊榜》劇組和原著作者不提出異議,似乎也無可厚非。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告訴我們,琅琊山在滁州的西南,「望之蔚然而深秀」,山上就有因歐陽修此文而聞名遐邇的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因此,毫無疑問的,歐陽修就是琅琊山和滁州的最佳代言人。

        安徽滁州的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唐代大歷六年,滁州刺史李幼卿最先發現了這座風景秀美的山,他根據琅邪王司馬睿曾率兵駐扎此山的歷史而將它定名為琅琊山。琅琊山因盛產多種中葯材而被人們譽為「天然葯圃」,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皖東明珠」之美譽,境內有醉翁亭、琅琊閣、城西湖、無梁殿等古跡,自宋代以來就一直是皖東有名的歷史勝境。其中無梁殿里的「馬神龍鱗」石雕就很好地詮釋了司馬睿「五馬渡江、一馬成龍」的故事。

        琅琊山所在的滁州市簡稱滁,古稱塗中、清流、新昌,域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主體為長江下游平原區及江淮丘陵地區,因滁河也就是塗水貫通境內,古語「塗」通「滁」,所以叫「滁州」。滁州在安徽省最東部的蘇皖交界地區,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戶,隔江與南京主城遙望,先秦時期為棠邑之地的滁州大部分地區現在甚至是南京市的六合區,這也又一次說明了為什麼南京老是被diss為安徽的「徽京」。滁州在隋唐之前主要是「淮夷」部族生活的地方,經過長期開發和征戰,三國時設鎮,南朝時建州,才逐步融入中原華夏文明,隋朝時這里才始稱滁州。而它之所以出名,最主要就是因為以琅琊山為代表的山水之美吸引了眾多詩人寫下了傳誦千古的詩詞和文章,這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和眾多的文人名作一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也是被貶謫後的作品。宋仁宗慶歷五春,范仲淹、杜衍、韓琦、富弼、呂夷簡等人因推行「慶歷新政」遭讒離職,一向支持並參與新政的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轉運按察使降知滁州。這已經是歐陽修第三次遭貶了,因而對冷酷的社會現實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他自言「世事漸懶由心衰」、「我從多難壯心衰」。另一方面,官場的傾軋也使他希望擺脫世俗紛擾,嚮往恬靜的歸隱生活。滁州在長江與淮河之間,正是「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的「閑處」,因地處偏僻而民風淳厚,而且山明水秀、風光宜人,「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於是「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的歐陽修「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而滁州人民也「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滁州的青山綠水和這種「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生活滌除了他心頭的煩惱,大自然觸發了他無拘無束的天性和豐富的感情,也給了他很多創作靈感。於是才有了「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的太守醉翁陶醉於「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山水之樂」的絕妙文章。雖然「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但他把「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看成是「刺史之事也」,所以雖然是「載評流徙」,遠離了政治中心,不能直接向朝廷指陳時弊了,其心倒也安然,也因此不同於很多詩人文人被貶後的充滿憤懣不平的作品,歐陽修在這期間所寫的《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等著名作品都反映了他比較曠達的人生觀。

        歐陽修在出任滁州知州期間除了撰寫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以外,還寫了其他有關琅琊勝景的詩文約一百多首(篇),而且他的學生大才子蘇軾又專為《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書碑。之後宋代的曾鞏、王安石、辛棄疾,明代的宋濂、文徵明、王守仁等詩人、文學家、書畫家、教育家都曾宦遊或旅居於此,並作詩文以記其勝。所以無論是滁州還是琅琊山都是把歐陽修作為當地旅遊的最大招牌的,琅琊山風景區的人文景點醉翁亭、野芳園、豐樂亭、同樂園、深秀湖也都出自歐陽修的文章,尤其是同樂園庭廊兩側鑲刻了蘇軾、蘇唐卿、趙孟頫、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碑刻,置身其中,令遊人嘆為觀止。

        不過饒是歐陽修和他的《醉翁亭記》如此大名鼎鼎,它的光芒也不會掩蓋一首意境幽靜雋永的七言絕句的風采,這就是我本期要給大家分享的主題詩——唐朝山水詩代表詩人之一的韋應物最為人稱許的山水詩名作《滁州西澗》。

        先來看這首詩的題目。澗,山夾水也,就是指夾在兩山間的溝。滁州西澗,顧名思義,就是滁州城西的山澗。至於它到底在哪裡,是現在的哪條河,後面我再結合詩意詳細給大家介紹。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作者韋應物。

        通過我上面兩期分享大家了解到了李白的偶像大謝謝靈運和小謝謝朓,他們分別是山水詩的鼻祖和山水詩新境界的開創者。不過通常說到山水詩大家首先想起來的可能還是王維和孟浩然。韋應物則和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一起被後人尊為「王孟韋柳」,可見即使是在唐朝那個詩壇群星璀璨的時代,韋應物的詩名也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他極善寫景,其詩以「恬淡高遠,雲淡風輕」的隱逸之風著稱,是文學史上的山水詩大家。然而令我十分吃驚的是,能寫出第一流恬淡雋永之辭的大詩人韋應物,早年間竟是一個不學無術、仗勢欺人、行己無恥、三觀不正的惡少。

        這和他的出身密切相關。韋應物出身於關中望姓之首的韋氏家族,就是唐中宗李賢的皇後韋氏的那個家族。杜甫有一首《贈韋七贊善》詩曰:「鄉裡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杜甫自己有個小注說:「俚語曰:『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說的就是住在城南的韋家和杜家權勢高得離天只有一尺五。這和杜牧出身於杜家是一樣的。韋、杜兩家都是關隴大族,兩大家庭在唐代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人才,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領域,出將入相,榮寵至極。據《新唐書》的宰相世系表統計,有唐一代韋家先後有十七人拜相,杜家有十二人拜相,風光無兩,說他們兩家「去天尺五」還真不是吹牛。韋應物的曾祖父韋待價做過武則天朝的宰相,再加上父親在文人墨客中的聲望,所以他自幼有恃無恐。十五歲便靠門蔭入宮以三衛郎成為唐玄宗的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那時的韋應物可以說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囂張跋扈,聲色犬馬,放眼全長安沒有人敢說他的不是,就連官府也拿他無可奈何。我們從他自己的詩《逢揚開府》中即可窺見一二:「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痴。」

         在接下來接近30年的時間里,韋應物大部分時間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長安故園閑居,或在長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韋應物勤於職守,簡政愛民,並時時反躬自責,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而空費俸祿自愧。晚年任蘇州刺史時寫的《寄李儋元錫》詩中的名聯「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憂時愛民的仁者心腸滿溢其中,感動著一代代的後世讀者。沈德潛評此詩曰:「是不負心語。」也就是有良心的話。蘇州刺史屆滿之後,韋應物沒有得到新的任命,他為官清廉,一貧如洗,居然無川資回京候選(等待朝廷另派他職),只能寄居於蘇州無定寺,不久就客死他鄉,享年五十六。

         韋應物不僅是一個清廉愛民的好官,還是一個對妻子兒女充滿了深情的夫君和父親。妻子元蘋與他相攜相伴,同甘共苦十幾年,遺憾的是在韋應物40歲那年不幸因病去世。韋應物傷痛欲絕,親手為亡妻撰寫了墓誌銘,大破前人規制,用了大段的文字來訴說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和驟然天人永隔的悲痛絕望,其中「昧然其安,忽焉禍至,方將攜手以偕老,不知中路之雲訣」、「生處貧約,歿無第宅,永以為負」和「每望昏入門,寒席無主,手澤衣膩,尚識平生,香奩粉囊,猶置故處」的句子,讀來格外令人心中酸楚。除了墓誌銘,韋應物還為亡妻寫了十九首悼亡詩,可見韋應物對妻子的深情。清人喬億評說:「古今悼亡之作,惟韋公應物十數篇,澹緩凄楚,真切動人,不必語語沉痛,而幽憂郁堙之氣,直灌輸其中。」這方韋應物為夫人元蘋撰文並親自書寫的墓誌目前收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大女兒出嫁時他也充滿不舍地寫下了感人至深的《送楊氏女》。

         韋應物出任滁州刺史是在唐德宗建中二年。他在滁州不到三年時間,在這里寫下了一百二十多首詩歌,占他全部作品(568首)的五分之一。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歌共有十一首,其中在滁州寫下的就有六首。可見在滁州的作品是韋應物一生創作中最富藝術成就的章節。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這樣評價韋應物的詩:「近歲韋蘇州歌行清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澹,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誰能及之。然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必待身後,然後人貴之。」蘇東坡則說:「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蓋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髙風絕塵亦少衰矣,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栁宗元發纎xiān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滁州西澗》正是韋應物高雅閑澹詩風的代表作。

         下面我們就來細細品味一下這首詩吧。「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獨憐」意思是唯獨憐愛,「幽草」指的是幽谷里的小草,也有一個版本是「芳草」。「生」,也有另一個版本作「行」。「深」《才調集》中作「遠」。「樹」《全唐詩》中注「有本作『處』」。「深樹」指的就是枝葉茂密的樹。這兩句就是說:我唯獨憐愛生長在這澗邊的幽草,高處枝葉茂密的樹叢深處黃鶯在婉轉啼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春潮」指的是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滁州所在的長江流域往往會出現多雨的天氣,這時候山澗里江水暴漲,會形成「潮急」的景象,稱之為桃花汛。「野渡」就是郊野的渡口,「橫」指隨意漂浮。這兩句就是說:「春潮帶著暮雨湍急地流過來,郊野的渡口那無人的小船隨著水流獨自漂浮著橫向江心。」

         這是一首清新雋永的山水佳作,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靜淡遠的有韻之畫。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關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韋應物這首七絕也完全可當此評。詩評家也多有此論,如清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中也說「一段天趣,分明寫出畫意」,清黃叔燦《唐詩箋注》:閑淡心胸,方能領略此野趣。所難尤在此種筆墨,分明是一幅畫圖。實際上後世也確實有不少人緣此詩作畫。

        詩的前兩句寫暮春景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這里幽草深樹的綠與黃鸝的色彩相交織,山澗幽草的清靜與黃鸝歌唱的的明麗相映襯,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清幽雅緻的圖畫。暮春之際,群芳已過,詩人閑行至山間清澗,但見一片青草萋萋。這里幽草、深樹透出境界的幽靜,雖然不及百花嫵媚嬌艷,但它們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趨時悅人的品性,與詩人恬淡的胸懷正相契合,自然而然地贏得了詩人的喜愛。這「獨憐」二字感情色彩至為濃郁,是詩人別有會心的感受。它向我們透露出詩人有一顆去觀察和發現身邊的美景的詩心和一種閑適恬淡的心境。首句寫的是靜,次句則轉而寫動。鶯啼婉囀,在樹叢深處間關滑動,打破了首句的寂靜和悠閑,也在詩人和讀者靜謚的心田盪起一層漣漪。而且這句前頭著一「上」字,不僅僅是寫客觀景物的視角轉移,更重要的是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的怡然自得。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中說:「先以『澗邊幽草』、『深樹黃鸝』引起,寫西澗之景,歷歷如繪。」

        接下來兩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寫春潮雨急、野渡無人之景。暮春的山澗里原本就江水漲潮,傍晚時分又下起雨來,那江潮裹帶著雨水水勢頓見湍急,一路奔流而來,這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只有一隻渡船橫泊江邊,隨著水流隨意飄盪。這里「春潮」與「雨」之間用「帶」字,好像雨是隨著潮水而來,把本不相屬的兩種事物緊緊連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寫出了江潮和春雨的動態。結句用「無人」突出渡口的「野」,所描繪的意境相比前兩句的閑適和恬淡似乎顯出一絲荒涼,透出些許的憂慮和感嘆。郊野渡口本來就有些荒涼凄清,此刻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愈發難覓人蹤,只有孤零零的一葉空舟隨波飄盪,橫泊江流,難免讓人生出孤單力薄,只能隨波飄盪的無奈和悵惘。但詩人用一個「自」字,卻似乎又有在這荒涼和憂嘆之中亦能悠閑自得的淡然,就好像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一樣,是一種若有若無的孤獨。

        實際上關於這首詩最大的一個爭議正是這首詩是純粹的山水小品還是在寫景中蘊含著詩人的寄託。《千家詩》的編者,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謝枋得就認為:「幽草」、「黃鸝」,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帶雨晚來急」,乃季世危難多,如日之已晚,不復光明也。末句謂寬閑寂莫之濱,必有賢人如孤舟之橫渡者,特君不能用耳。也就是說這首詩蘊含著一種君子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但清朝著名詩人、學者沈德潛《唐詩別裁》中說:「元人謂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輩難與言詩」,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託意」。這樣的爭執在很多詩的理解中都有,所謂「詩無達詁」,可能也正是詩的藝術魅力之所在,正是因為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所以怎麼理解都有它的道理。我覺得這首詩更像是以寫景為主,因為韋應物在任職滁州期間雖說不上是十分的得志,也一定見了不少民間疾苦,但他在這里也盡職盡責地造福一方百姓,並一定程度上得以獨善其身,所以在興之所至游覽滁州的秀麗山水時他信筆描景成就清新恬淡的圖畫,未必有特別的寄託。只是詩人在以情寫景、即景抒情時其自身的胸襟情懷自然地也會蘊含其中並流露出來。明朝高棅、桂天祥的《批點唐詩正聲》評此詩曰:「沉密中寓意閑雅,如獨坐看山,澹然忘歸,詩之絕佳者。」 恐怕也正是這蘊含在景物描寫中的似有若無的意境才讓這首山水詩佳作那麼清新雋永。

        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公案和歐陽修有關。歐陽修很喜歡韋應物這首《滁州西澗》,在滁州任知州時他平時無事時經常會去尋找這首詩中描寫的場景,可是經過一番考察後,歐陽修發現滁州的西邊並沒有西澗,於是他不無疑惑地寫道:「今州城之西,乃是豐山,無所謂西澗者。獨城之北有一澗,水極淺,遇夏潦漲溢,恆為州人之患,其小亦不勝舟,又江潮不至。此豈詩家務作佳句,而實無此耶?」就是說現在滁州城西的豐山之中並無西澗。城北山中倒是有一澗,可只有在夏天暴雨來臨時才會發作山洪,附近居民為之憂患。而它平時的水很淺,水流及小,根本無法行舟,此外江潮也到不了此,所以怎麼能說「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呢,詩人豈不是為了「務作佳句」,而無中生有嗎?對於歐陽修的質疑後世史學家煞費苦心地考據爭辯:有人說西澗即是滁州西北五里的烏土(兔)河,又有人說烏土河春潮也是不到的,應該是六合的芳草澗。而詩界則多有大家不以為然,比如清初大詩人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就說:「余謂詩人但論興象,豈必以潮之至與不至為據?真痴人前不得說夢耳!」詩歌創作本就是虛實結合,不能與現實一一對應,所以論詩不必拘泥於句句是實,滁州城西是否真的有西澗也不必深究。

        有趣的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起首一句「環滁皆山也」也引起了同樣的爭論。今人到滁州實地考察,亦見滁州除西面、西南、西北有一點山外,其餘都是平原,既不能「環滁」,更談不上「皆山」。於是有人辯解說這是因為歐陽修所指的滁州不是現在的滁州城區,而是當時整個滁州行政區域,地域較大,四面都有山分布。

        詩人韋應物寫《滁州西澗》的時候滁州是否有西澗?歐陽修寫《醉翁亭記》時環滁是否皆山?其考據推斷或許還將延續不斷,或許永遠也得不出明確的結論,但卻絲毫無妨這兩篇文壇佳作的光彩奪目。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天地萬物沒有任何一瞬間是不在變化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我相信韋應物在那時是真正到了滁州西澗的,歐陽修也真正看到了環滁皆山的,這不正是他們「耳得之、目遇之」的「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嗎?無論我們後人以為有沒有過滁州西澗,環塗是否皆山,他們都將這最寶貴的清風明月看在了眼裡和心裡,並用他們的生花妙筆給我們留下了絕妙好詩和傳世之文讓我們一代代讀者都能夠享受這山澗幽草、野渡舟橫和琅琊四時佳趣、太守與民同樂之美,那又何必在意歷史上的滁州是否有西澗,環滁是否皆山呢?只要有這兩位仁政愛民的太守的豁達閑澹,無論身在何處、何時、何境,我們也皆可從容放歌,樂在其中,灑脫風流。這才是這詩、這文留給我們的最可貴的精神財富吧。

        韋應物、歐陽修,兩位大詩人與滁州和琅琊山的山水相輝映,他們的詩文也與滁州的山水草木同光。如果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墊高了滁州的的文化品性,那麼,韋應物的詩則點亮了滁州這個當時暗弱寒荒的偏邦小邑,成就了滁州在中國文化版圖上獨有的風景。

E. 古人贊美花的詩句有哪些

1. 關於古人贊美花的詩句
關於古人贊美花的詩句 1.寫出兩句古人贊美花的詩句,謝謝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

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雲追月/中秋》 (當代) 劉周 花在此時落,月在此時圓 人間天上,歌起舞飛旋 鳳鳥還巢,更無狼煙 寂寞了美嬋娟。波涌萬種纏綿,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雲將月蔽,心想太平萬萬年 我有霓裳風吹動,水起漣漪歌撫平 雲藏潛龍,月隱寒宮 雲須染彩,月灑光暈 彩雲追月,雲掩秋空 月沾涼意,雲載清風 才現歡欣,又惹愁生 此憂誰解?誰是知音?且飲此杯,共語昇平 良辰易逝何如夢 。

——根據《彩雲追月》樂曲填詞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 (《全唐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詩》)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全唐詩》)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 風回豈復堅。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宋詩鈔》)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詩鈔》)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2.寫出兩句古人贊美花的詩句,謝謝
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何物不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閑花開石竹,幽葉吐薔薇。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東。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3.【寫出兩句古人贊美花的詩句,如題,】
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何物不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閑花開石竹,幽葉吐薔薇.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東.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4.我想找古今的關於贊美花的詩詞(只用目錄)
非常多啊

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山園小梅》就是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個

陸游的《梅花絕句》

黃巢那首有「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好象叫《詠菊二首》

還有《紅樓夢》里有一堆呢 寶玉 黛玉什麼的有很多花卉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荷花的

當然還有《愛蓮說》(周敦頤)

宋代姚述堯《行香子·茉莉花》

詠牡丹的多了去 李白為楊玉環填的《清平調》不錯,還有武則天怒貶牡丹的那首(題目不記得了)

蘭花的我知道的比較多, 李白《古風》杜牧《蘄州蘭溪》 鄭板橋的《高山幽蘭》《山頂妙香》 秋瑾有首《蘭花》

秦觀《春日五詩》芍葯薔薇什麼的 姜夔的〈揚州慢〉也有芍葯

王安石《北陂杏花》 葉紹翁的<<;游圓不植>>;是杏花

李清照那個「綠肥紅瘦」是海棠

最後說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韓愈《題百葉桃花》陸游《泛舟觀桃花》 元稹《桃花》 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絕句》

就這樣吧

--------END--------
5.贊美花的詩句20首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二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百合花 清 嚴兆鶴 學染淡黃萱草色,幾枝帶露立風斜。

自憐入世多難合,未稱庭前種此花。 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凌波仙子 娉婷玉立碧水間,倩影相顧堪自憐。

只因無意緣塵土,春衫單薄不勝寒。 梅 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 牡 丹 庭前芍葯妖天格,池上芙蕖爭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菊 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投與桃花一處開。 蘭 花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月 季 牡丹殊絕委春風,露菊蕭疏怨晚叢。

何似此花榮艷足,四時常放淺深紅。 杜鵑花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是人間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 荷 花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季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月荷花別樣紅。 山茶花 似有濃妝出絳紗,行充一道映朝霞。

飄香送艷春多少,猶見真紅耐久花。 桂 花 夢騎白鳳上青空,徑度銀河入月宮。

身在廣寒香世界,覺來簾外木樨風。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中春懷 【唐】齊己 何物不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飲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干? 3)蘭花 蘭溪 【唐】杜牧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病起 【唐】賈島 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梅花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韓愈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飲新酒 【唐】元稹 聞君新酒熟,況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隱 綠池荷葉嫩,紅砌杏花嬌。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8)薔薇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仙萼池亭侍宴應制 【唐】沈佺期 閑花開石竹,幽葉吐薔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春日書懷 【唐】薛能 壟月正當寒食夜,春陰初過海棠時。

10)茶花 紅茶花 【唐】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同朱慶餘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賀 屋雪凌高燭,山茶稱遠泉。

11)荷花 韓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隱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綠房。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2)杜鵑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杜鵑花 【唐】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13)楊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 章江作 【唐】韋庄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唐】李商隱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15)桂花 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 【唐】劉長卿 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東。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齡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壇 【唐】李群玉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檀口 【唐】趙鸞鸞 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劉復 映日紗窗深且閑,含桃紅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
6.古人贊美荷花的古詩有哪些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荷花》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詠荷》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馬蓬匹。

熱點內容
邱淑貞百合 發布:2025-04-24 15:02:48 瀏覽:977
小型梅花樹 發布:2025-04-24 14:46:25 瀏覽:810
懷遠花店手機號碼多少 發布:2025-04-24 14:40:30 瀏覽:309
重瓣蜀葵花語 發布:2025-04-24 14:35:31 瀏覽:671
提醒澆花語 發布:2025-04-24 14:35:28 瀏覽:69
小丁盆景 發布:2025-04-24 14:33:39 瀏覽:55
濟南三兩枝花店 發布:2025-04-24 14:33:38 瀏覽:440
鮮花餅的烤箱 發布:2025-04-24 14:22:42 瀏覽:724
盆景機器 發布:2025-04-24 14:19:39 瀏覽:406
都時花語 發布:2025-04-24 14:13:17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