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牡丹號
1. 牡丹江以前是怎樣的
牡丹:滿語稱「穆丹烏拉」,「穆丹」漢譯為「曲曲彎彎」之意。 「烏拉」為「江」之意。即彎彎曲曲的江。此江在唐代時期稱「敖羅河」;以後又稱「忽漢河」;金代稱「胡里改江」;元代稱「窩多里江」,又稱「忽爾哈江」; 清代稱「庫爾堪江」、「忽爾哈河」,後稱牡丹江。上述所涉及的「敖羅」、「忽汗」、「庫爾堪」、「忽爾哈」等滿語的含義均是「圍網」的意思。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中,由於各個朝代的更替,其稱呼也不盡相同。在夏、商、周時期,被稱為肅慎、息慎和稷慎。在兩漢、三國、魏晉時期,肅慎人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期,挹婁人又轉稱勿吉。隋唐時期,勿吉又轉稱靺鞨,靺鞨族當時分為七個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張廣才嶺東牡丹江和寧安境內,呈寶部居綏芬河流域。五代時靺鞨族改稱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舊日渤海國邊民被稱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極即位後,便將族名定為「滿洲」,簡稱滿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稱為滿族。
公元698年,栗末靺鞨族首領大祚榮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東城建立了「震國」,史稱「舊國」。公元705年,大祚榮受招唐朝改國號為「渤海」,正式成為唐朝管轄下的地方自治政權。公元755年,大祚榮之孫,渤海三世王大欽茂將國都遷到今天寧安市渤海鎮,定首都名為上京龍泉府。渤海強盛時期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疆域包括今吉林省、黑龍江省的大部,遼寧省少部以及俄羅斯濱海地區和朝鮮咸鏡北道、兩江道、慈江道及平安北道的一部分,幅員五千餘里,有戶十餘萬,常備兵數萬,號稱「海東盛國」。公元十世紀初,渤海國開始衰落。公元926年,契丹攻佔上京龍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眾出城投降,渤海國滅亡。公元928年,契丹將渤海國王族及城內居民財特遷到契丹腹地今遼南地區,為使渤海人忘其國土,臨行前放火將渤海故都化為灰燼。渤海國眾698年建國到926年滅亡,共傳十五世,歷時229年。
公元十二世紀初,女真完顏部崛起。據《金史·本記第一》記載:「始祖居完顏部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女真完顏部最早就是居住在這里。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今寧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區均屬金代胡里改路管轄。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歸於元朝政府統治之下。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長白山一帶。明永樂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長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從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寧古塔(今海林市舊街鄉)定居下來,這一支女真在歷史上被專稱為建洲女真。十年以後,他們東進至今俄羅斯雙城子對面克拉斯諾雅爾山城定居下來,再後來又經過多次遷移,最後定都於新賓的赫圖阿拉。明朝後期,建洲女真日益強大,努爾哈赤相繼統一了建洲諸部和海西女真四部。1608年,努爾哈赤派兵進駐寧古塔舊城,並以此為基地征服了今興凱湖、三岔口、烏蘇里斯克、穆棱、寧安、密山、琿春等地的女真部落。1666年,寧古塔將軍巴海率部在今寧安市寧安鎮修建新城,同年12月駐地遷往新城,原來的舊址便被稱為「舊城」或「舊街」,寧古塔舊城作為清朝各級章京駐地和治所,自1636年至1666年前後共存30年。
清王朝入主中原後,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後來,為了穩定政權,繼續擴張中原地區的疆域,清王朝從順治到康熙年間不斷往寧古塔一帶撥民和安置有戰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屬,滿族人逐漸增多。寧古塔遷往新城後,寧古塔作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後有大批被朝遷罷職、刻黜的官員和一些有學識的文士被「謫戍」或「遺戍」到這里。他們的到來,對傳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開發建設邊疆都做出了積極貢獻。
1860年,清政府開始對東北地區局部解禁。1881年,清政府開放了寧古塔管轄下的鐵嶺河,1904年,牡丹江流域全部開禁,大批漢族人進入了這一地區。
到了二十世紀初,今天的牡丹江市還是一片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的地區,當時的地圖記載這一帶叫「黃花甸子」,因有大片黃花點綴於草地上而得名,僅有四、五戶人家分散居住,屬於寧安第五區管轄。1903年,沙俄修築的中東鐵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車站,因車站南臨牡丹江,便為車站命名為牡丹江車站,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雛形。從此,人口不斷增加,牡丹江站開始迅速發展。
1907年,清政府將東三省將軍制改為行省制,牡丹江境域屬吉林省寧安府管轄。民國初年,牡丹江地域沿襲清制,仍歸吉林管轄。
1932年5月,日本侵略軍佔領牡丹江站等地,1937年1月,成立偽牡丹江省公署,轄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五縣。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偽牡丹江市公署,當時的牡丹江省共轄5縣1市,省會設在牡丹江。
1945年8月14日,蘇聯紅軍進駐牡丹江。日本侵略者敗退,偽東滿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時解體。8月18日,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成立了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受東北黨委員會派抗聯幹部20餘人進入牡丹江市,建立了牡丹江衛戍司令部,維持剛解放的地方治安。1945年10月14日,在中共領導下的民主政府成立,軍區司令員李荊璞擔任市長。隨後延安幹部團團長張聞天等高級幹部陸續到達牡丹江市,張聞天同志以中共中央東北及駐牡丹江地區代表的身份,指揮和領導了這里的工作。
2. 武漢長江燈光秀在哪看 武漢兩江遊船簡介+線路
一、武漢長江燈光秀在哪看武漢有長江和漢江還有東湖,所以來武漢遊玩的方式之一就是乘船,有兩江遊船、東湖夜遊輪渡等不同的方式,要說觀看長江燈光秀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兩江遊船了。
一、武漢長江燈光秀在哪看
1、長江燈光秀
25 公里沿岸的山、水、橋、樓,通過高科技燈光,呈現出炫彩恢弘的光影盛宴。豐富的燈光主題,向世界展現了長江的魅力、武漢的風采。
最佳觀賞地點:漢口、漢口江灘沿線武昌、中華路城市陽台、月亮灣碼頭漢陽、漢陽江灘沿線、南岸嘴、大禹文化園
最佳觀賞方式:乘坐兩江遊船、漫步長江大橋
2、江灘漫遊
漢口江灘是亞洲第一大江灘,面積160萬平方米。公園內有三層親水平台,芳草花樹、蘆葦野趣、林蔭成道,還有橫渡長江博物館、國際友誼林等,漫步其中可感受武漢開放包容的精神。
其他江灘推薦:漢口江灘三期、青山江灘、武昌江灘、漢陽江灘
3、兩江遊船
坐輪渡,過長江,是體驗老武漢過江的傳統方式;夜晚在萬里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乘遊船,則是體驗「江城」之美的最佳打開方式。7 條線路,11艘不同類型遊船,沿途可欣賞「中國第一角」南岸嘴,「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等。
11艘遊船:知音號、東湖號、古琴台號工行牡丹號、大禹神話園專航江灘觀光航線、船長 9 號、首義1號黃鶴樓號、晴川閣號、漢陽門號
4、武漢長江大橋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是贊嘆武漢長江大橋跨時代偉業的詩句。大橋於1957年建成,是新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跨江大橋,圓了長江兩岸的連通夢想,可俯瞰長江百舸爭流,一睹龜蛇兩山鎖大江的奇特風貌。
地址: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