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結預課

丁香結預課

發布時間: 2025-04-25 03:11:54

Ⅰ 綴、幽、雅、案、拙、薄、糊、蕾、襟、恍、怨的形近字

1、幽
幽靈、黑色幽默、幽默、幽蘭、空谷幽蘭、幽浮、幽州、清幽、幽若、幽閉、曲徑通幽、幽門、九幽、幽幽、幽雅、幽冥、幽香、幽靜、幽魂、幽夢、幽谷、幽怨、幽會、幽篁、幽僻、幽深、幽禁、幽微、幽咽、幽人、幽宅、幽美、幽徑、幽泉、幽情、幽玄、幽暗、幽都、幽溟
2、雅
雅思、爾雅、雅典娜、雅加達、雅歌、博雅、溫雅、喜馬拉雅山、奧雅、優雅、雅典、信達雅、雅人、雅魯藏布江、溫文爾雅、雅緻、不雅、雅典衛城、雅文、附庸風雅、雅俗共賞、小雅、洪雅、高雅、文雅、淡雅、雅正、儒雅、幽雅、雅格、風雅、雅客、瑪雅文化、靜雅、雅靜、雅麗、典雅、雅潔、雅樂、雅趣
3、案
檔案、備案、教案、文案、舉案齊眉、方案、青玉案、圖案、案例、答案、提案、案由、拍案、冤假錯案、冤案、破案、拍案叫絕、檔案館、立案、案件、懸案、學案、草案、大案、案桌、檔案學、重案、條案、伏案、兇殺案、慘案、拍案而起、
4、拙
拙政園、勤能補拙、拙計、笨拙、拙荊、弄巧成拙、拙見、拙劣、相形見拙、大巧若拙、藏拙、拙作、守拙、古拙、眼拙、粗拙、稚拙、愚拙、樸拙、拙筆、笨嘴拙舌、拙樸、將勤補拙、拙政、巧詐不如拙誠、拙誠、笨口拙舌、拙笨、藏巧於拙、勤拙、以勤補拙、拙澀、弄巧反拙、拙著
5、薄
微薄、薄荷、厚積薄發、妄自菲薄、如履薄冰、義薄雲天、日薄西山、刻薄、薄膜、瘠薄、薄餅、菲薄、薄霧、淺薄、厚此薄彼、涼薄、紅顏薄命、單薄、薄情、薄倖、薄暮、輕薄、噴薄、淡薄、薄紗、尖酸刻薄、薄弱、主薄、對薄公堂、薄暮冥冥、鄙薄、薄酒、厚古薄今
6、糊
模糊、糊塗、糊精、一塌糊塗、漿糊、迷糊、迷迷糊糊、模模糊糊、呂端大事不糊塗、糨糊、含糊、裱糊、糊弄、含糊其辭、麵糊、糊塗蟲、糊口、糊糊、糊里糊塗、養家糊口、黑糊糊、血肉模糊、稀里糊塗、含糊其詞、黏糊、糊葯、毫不含糊、含糊不清、糊劑、黏黏糊糊、
7、蕾
芭蕾舞、芭蕾、花蕾、蓓蕾、味蕾、珠蕾、棉蕾、破蕾
8、襟
捉襟見肘、連襟、正襟危坐、衣襟、胸襟、襟懷、對襟、前襟、大襟、開襟、襟懷坦白、襟兄、琵琶襟、襟章、泣下沾襟、暗門襟、後襟、襟帶、推襟送抱、襟抱、襟裾、沾襟、襟懷灑落、襟袖、襟度、披襟、底襟、
9、恍
恍然大悟、恍惚、恍如隔世、恍然、神情恍惚、精神恍惚、恍恍惚惚、恍若、惝恍、恍如、惝恍迷離、恍然若失、心神恍惚、恍忽、恍悟、恍如夢境、恍恍、迷離恍惚、惚恍、神思恍惚、恍恍忽忽、悵恍、恍如夢寐、恍惑、徜恍、精神恍忽、恍疑、心緒恍惚、忽恍、儻恍、倉恍、
10、怨
自怨自艾、抱怨、以德報怨、怨天尤人、埋怨、怨婦、以直報怨、怨懟、任勞任怨、閨怨、怨聲載道、情怨、怨恨、長門怨、痴男怨女、幽怨、哀怨、怨天怨地、怨歌行、怨情、任怨、恩怨、怨悵、怨毒、、報怨、宿怨、謫仙怨、怨偶、天怒人怨、

Ⅱ 六年級上學期第2課《丁香結》主要內容是什麼

六年級上學期第2課《丁香結》主要內容是:

作者描寫了城裡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園的場景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贊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

(2)丁香結預課擴展閱讀:

《丁香結》的創作背景: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

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Ⅲ 《雨巷》的相關介紹

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代詩人。原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縣人,祖籍南京。現代詩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出身於職員家庭。在杭州宗文中學求學時即喜愛文學,與杜衡、施蟄存一起切磋詩歌藝術、辦文藝刊物等。1
923年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並於翌年就讀於該校法科。此時戴望舒在文學愛好上接近法國象徵派詩歌,如魏爾倫等人的作品,這對於以後他的詩歌創作起了重大影響。1926年春,開始在與施蟄存合編的《瓔璐》旬刊上發表詩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因參與革命宣傳工作被上海法租界當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避離上海,至江蘇松江。後到北京,結識馮雪峰、李霽野等人,並在《莽原》上發表詩作。1928年回上海,此後全力從事文學創作和編譯工作,開創了他詩歌創作的重要里程。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於1929年出版。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興起時,曾翻譯、介紹蘇聯的作品和論著。其中《唯物史觀的文學論》一書,為魯迅、馮雪峰合編的《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之一。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時,即為成員。但後來對某些文藝問題的看法與左翼作家有分歧。1932年《現代》月刊創刊,他在上面發表許多著、譯作。同年11月,赴法國,曾在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肄業、旁聽,並繼續從事著、譯活動。此時編定詩集《望舒草》(收《我的記憶》集內部分詩作及此後所發表的新作,並附《詩論零札》一文),於1933年8月出版。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從法國回國。1937年1月,詩創作合集《望舒詩稿》出版。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在上海「孤島」繼續著、譯,後於1938年5月赴香港。與許地山等人組織中華全與許地山等人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1941年日本佔領香港後曾被捕入獄,受傷致殘並創作了《我用殘損的手掌》等。抗戰勝利後,回上海,在上海師范專科學校任教,並進行著、譯、研究等工作。1948年,因參加民主運動受國民黨政府通緝,再次去香港。1949年輾轉到達北平,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氣喘病逝世。他被稱為是「一個決心為人民服務的有才能的抒情詩人」(胡喬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報》)。 戴望舒的創作發展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創作主要收在《我的記憶》集的《舊錦囊》《雨巷》兩輯內,這時詩作在藝術上保留著中國古典詩歌傳統及歐洲浪漫主義詩歌的痕跡,並明顯具有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倫等的影響。《雨巷》為此時期的代表作,詩作在對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敗後部分青年的壓抑心情,受到人們注意。當它在《小說月報》上發表時,葉聖陶贊許作者「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由此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第二階段的創作包括《我的記憶》集內《我的記憶》一輯、《望舒草》的全部以及《災難的歲月》集的前幾首。此時較多接受法國後期象徵派詩人耶麥、保爾·福爾等人的影響,經過創作實踐,也對詩歌藝術建立了自己的見地。詩集《望舒草》中的《詩論零札》反映了他此時對詩歌的理解。如認為「詩不能借重音樂,它應該去了音樂的成分」,即不同於他第一階段的創作,不同於魏爾蘭,而接近後期象徵派詩人的觀念;又如對待韻律和形式,他反對「削足適履」或「選擇鞋子」,而主張「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腳的鞋子」,即強調獨創。總之,這一階段詩歌數量較多,藝術上也較成熟,在他創作中最具代表意義,使他成為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指主要以《現代》月刊為中心進行創作活動並形成了相近的藝術傾向的一部分詩人)的代表,較早就在中國出現的象徵派詩歌創作從神秘難懂到此時的為人理解或欣賞,有他的重要勞績。但這兩個階段的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內容、思想情緒等都還有較明顯的局限。一些論者,包括他的友人,曾指出其作品中「消極」「狹窄」「幻滅」「陶醉」等因素。這既反映了在當時社會中一些有才智的青年的個人不幸、徘徊和憂郁,也顯現了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影響。第三階段的創作,指《災難的歲月》集里的大部分。抗戰開始後,他的詩歌從生活、情緒到藝術風格,都轉向積極明朗。1939年《元旦祝福》一詩祝福祖國和人民,渴望自由解放。1941年在日寇監獄中所作《獄中題壁》和稍後的《我用殘損的手掌》,表現了民族和個人的堅貞氣節,對祖國的解放區懷著深情。現在見到的最後一首詩《偶成》,對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呼喚著「生命的春天重到」「像花一樣重開」。這三個階段創作的發展,正反映了一個正直的、有高度文化教養的知識分子的真實而艱辛的生活道路。 作為一位有成就的詩人,戴望舒文藝實踐的領域是寬闊的。不僅創作詩歌,而且寫散文、論文等,研究、論述的范圍不僅有大量外國文學,而且包括中國古典小說、戲曲等。同時,還作了大量的翻譯介紹外國文學的工作。
寫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作鑒賞
《雨巷》1927年夏天,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說月報》。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然而多年來,《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為象徵派和現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外;直到最近,人們才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的藝術光輝。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創作道路上,只給我們留下來九十多首抒情短詩,《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徵詩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鬱和消沉的特點。《雨巷》就是這樣。這首詩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果然,夢幻般的姑娘出現了。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像「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時,「我」看到她是那樣地哀怨、憂愁,投出的目光「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她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一般,飄過「我」的身旁。姑娘最終消失在雨巷盡頭「頹圮的籬牆」邊。雨巷裡又只剩下「我」一個人,孤獨地行著,繼續渺茫地希望著、期待著……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藝術特色
《雨巷》大約寫於1927年夏天。最初發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說月報》第十九卷第八號上。戴望舒的摯友杜衡在1933年寫道:說起《雨巷》,我們是不能把葉聖陶先生的獎掖忽略的。《雨巷》寫成後差不多有1年,在葉聖陶先生代理編輯的《小說月報》的時候,望舒才忽然把它投寄出去。聖陶先生一看到這首詩就有信來,稱許他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聖陶先生的有力的推薦,是望舒得到了「雨巷」詩人的稱號,一直到現在。(《望舒草· 序》)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有論者說,《雨巷》是詩人用美好的「想像」來掩蓋丑惡的「真實」和「自我解脫」,是「用一些皂泡般的華美的幻象來欺騙自己和讀者」,除了藝術上的和諧音律美外,「在內容上並無可取之處」。(凡尼:《戴望舒詩作試論》,《文學評論》1980,4),這些詰難和論斷,對於《雨巷》來說,未免過於簡單和苛刻了。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徨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在這里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述和自里,我們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的幻滅後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嗎?失去美好希望的痛苦在詩句里流動。即使是當時的青年也並非那麼容易受著「欺騙」。人們讀了《雨巷》,並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出離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徵主義方法寫詩的是李金發。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地抒情形象。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但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的,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想像創造了象徵,象徵擴大了想像。這樣以象徵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照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 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深情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徵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大去處。 戴望舒的詩歌創作,也接受了古典詩詞藝術營養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詩人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徵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結和雨中惆悵聯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想像。這種吸收和借鑒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唐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以為不能這么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吮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 第一,古人在詩里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像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第二,詩人在《雨巷》中運用了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中定西那個一樣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與古典詩詞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的憂愁的領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 第三,在古代詩詞里,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雨巷》中那個在雨中飄過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像的成分。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又是作家馳騁藝術想像的結晶,是真實與想像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的形象。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過想像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像的。」(《詩論零札》十三)我們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鑒於古典詩詞,又超越於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像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像的產物。 《雨巷》最初為人稱道,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它的音節的優美。葉聖陶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雖然未免有些過譽,但首先看到了它的音節的優美這一特點,不能不說是有見地的。《雨巷》全詩共七節。第一節和最後一節除「逢著」改為「飄過」之外,其他語句完全一樣。這樣起結復見,首尾呼應,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加強了全詩的音樂感,也加重了詩人彷徨和幻滅心境的表現力。整個詩每節六行,每行字數長短不一,參差不齊,而又大體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每節押的兩次到三次,從頭至尾沒有換韻。全詩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還切斷了詞句的關連。而有些同樣的字在韻腳中多次出現,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盪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讀小夜曲。一個寂寞而痛苦讀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人的心頭。 為了強化全詩的音樂性,詩人還吸取了外國詩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節詩中讓同樣的字句更迭相見。這種語言上的重復,復沓,像交織一起的抒情樂句反復一樣,聽起來悅耳,和諧,又加重了詩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詩和「新月派」的豆腐乾詩體盛行的時候,戴望舒送來了優美動聽的《雨巷》,開拓了音樂在新詩中表現的新天地。 戴望舒這種對新詩音樂性對追求,到《雨巷》是高峰,也是結束。此後,他開始了「對詩歌底他所謂『音樂的成分』勇敢的反叛」,(杜衡語)走向對詩的內在情緒韻律的追求。他的另一首著名詩篇《我的記憶》,就是這種追求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戴望舒的這種變化,反映了他新的美學見解和藝術追求,但著決不能否認《雨巷》對新詩音樂美嘗試的意義。偏愛是藝術欣賞的伴侶。這首《雨巷》,是新詩中一顆發光的明珠,值得我們珍讀!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徵詩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鬱和消沉的特點。《雨巷》就是這樣。這首詩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編輯本段作品評述小巷中踽踽獨行。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Ⅳ 新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新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人數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絕大多數上進心強,有極強的求知慾。上學期成績有所以高。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古詩,能主動藉助字典獨立識字;

同時,孩子們在閱讀、書寫、表達等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多數學生學生在課堂上能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積極參加語文實踐活動和大閱讀活,,但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但學生書寫習慣不夠正確,有待改進。也有極個別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不能及慣時完成,掌握知識不扎實,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語文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材簡析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於2019年秋季正式試行。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輕叩小說的大門,圍繞中心意思寫作,珍愛我們的家園,藝術的魅力,初識魯迅。

本冊教材共有課文27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9篇。這八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五部分組成。課例包括2-4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後也有思考題。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閱讀鏈接」和「資料袋」,全冊安排「閱讀鏈接」4次,分別在2課《丁香結》、4課《花之歌》、8課《燈光》、25課《好的故事》;

安排「資料袋」3次,分別在5課《七律、長征》、13課《窮人》、21課《文言文二則》。「口語交際」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全冊共安排了四次,分別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單元,主題分別是演講、請你支持我、意見不同怎麼辦、聊聊書法;

「習作」是每單元都有安排,主題分別是:變形記、多彩的活動、筆尖流出的故事、圍繞中心意思寫、學寫倡議書、我的拿手好戲、有你,真好;

除了這8次專項習作外,課文還安排了兩次小練筆,分別安排在13課《窮人》和24課《少年閏土》的後面。全冊共安排「語文園地」七次,「交流平台」「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書寫提示」「快樂讀書吧」穿插安排,其中,「書寫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單元各一次,「快樂讀書吧」在第四單元安排了一次。

三、教學要求和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准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准確的落實。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系起來,做到「瞻前顧後」——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復習、應用,後面要用到的適時做好鋪墊。

2、識字、寫字教學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8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於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要注意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檢測。也可以就「詞語表」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

對於書寫練習,除閱讀課上指導寫字外,主要憑借本冊配套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寫字教材,進行指導和書寫訓練,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書法愛好。

3、閱讀教學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繼續憑借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要使學生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

受到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

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措施:

1、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3、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4、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5、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6、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7、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寫摘錄筆記的習慣。培養學生學會獨立閱讀的策略、方法並形成習慣。加強朗讀的指導與檢查,加大對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指導。

培養目標對待特殊學生,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時遇到的困難,並與之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他們,給他們學習的勇氣,使其能快快的進步,早日品嘗學習的樂趣。

新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本冊教材分析

六年級上冊北師大版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3篇主體課文,2篇拓展閱讀,1個綜合活動,主體課文下設2個思考題(內容/形式)主體課文側面設「小資料/我的視角/日積月累」三個欄目,綜合活動包括「導語——活動過程——單元小結」三部分內容。語文學習是從多角度考慮學生的發展,以整體漸進的形式向前推進的。「整體」的含義有兩個:①三個維度整體設計,每個環節都應體現三個維度的發展。②聽、說、讀、寫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是綜合的。單元之間體現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序」,而不是知識體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體系。每個單元沒有明確的教學要點——沒有單元提示、預習提示、單元知識短文等,各單元之間,不能連成一條知識點和能力點的「線」。各單元內容相對集中,借「題」組合在一起,為學生學習語文創設一個情境,便於教師和學生借「題」發揮主動精神和創造性。

二、學情探究

六年級學生通過中、高年級階段的訓練,繼續接受識字、詞、句的學習方法,培養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和理解、積累及運用詞句的能力。本學期將根據新課標教材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並重視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把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語文能力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提高觀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情感與品德教育。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山川景物,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了解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和革命前輩獻身革命的崇高品質,了解勞動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人類做出的貢獻,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陶冶愛美的情趣,培養高尚的情操。

2、音、字、詞訓練。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從認讀章節、辨析易混韻母、讀准聲調、輕聲等方面進行較系統的復習。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復習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從字典中准確理解字義,並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達到熟練程度,養成自覺運用字典的習慣。

3、語句學習。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能按要求把詞語歸類和進行正確的搭配。注意積累詞語。鞏固對助詞、副詞的認識。從感上認識歇後語。進一步提高聯繫上下文和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體會句子的感情色彩。從感性上認識誇張的修辭方法。復習表示因果、轉折、遞進、假設關系的簡單復句。從感性上認識表示選擇、條件關系的復句。

4、段落、閱讀、短文深入學習。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表達出課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誦指定的課文。默讀課文有一定的速度。在繼續訓練從內容到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閱犢有自己的見解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能復述聽過的故事。在口語交際中能准確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能與別人討論、商量。整體感受課文內容非常重要,特別重視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把閱讀的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朗讀,啟發他們想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5、觀察、發現到作文的提高。學習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能抓住要點縮寫課文。學寫讀書筆記。養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明確教學任務,鑽研教材,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

2、正確處理語文教學與思想教學之間的關系,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寓教育於教學之中。

3、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夯實基礎知識教育,增加學習工作量、進行必要的任務性訓練、不斷開發學生的智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重點培養優秀生的個性化發展,強化中等生的拔尖向上層面,特別注意關懷學困生,激發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學好語文。

五、教學課時(初步計劃):

1、高尚—11課時

2、美與丑—14課時

3、母親河—11課時

4、體育—11課時

5、往事—14課時

6、地球家庭—11課時

7、戰爭—11課時

8、歲寒三友—14課時

新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童話寓言之旅、愛我中華、溫暖的記憶、民族之魂、科學與發現、名著之旅。本冊教材共有課文30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2篇。這六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語文百花園」三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後也有思考題。「語文百花園」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由「溫故知新」、「口語交際」或「語文大課堂」、「習作」三個欄目組成。其中,「溫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語交際」和「語文大課堂」分別安排了四次和兩次,「習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本冊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勇於探索和革命前輩獻身革命的崇高品質,了解勞動人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了人類作出貢獻,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啟蒙教育。

2、認識138個,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會寫生字164個,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注意積累詞語,把詞語歸類進行正確的搭配。能在朗讀基礎上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繼續訓練學生抓住重點句段,加深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大量積累語言,努力學以致用。

3、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能根據討論的話題,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4、學習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能在觀察和想像的基礎上,寫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復習書信、讀書筆記、建議書等常用應用文,養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復習學過的九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在全面完成各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學習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得更有真情實感。要把握教學重點,在閱讀中學習並掌握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四、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0人,其中女生11人.學生學習狀況:班級整體學習成績較好。優生人數不多,能積極主動的學習,但不夠靈活;差生有7人,基礎不扎實,出現了知識斷層現象。總體上分析,全班學生大部分態度還比較端正。

五、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教學觀,以育人為主,培養創新型人。

2、在課堂中滲透新理念,不搞應試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

3、優化教學手段,積極使用電教,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加強讀寫訓練,啟發督促學生多讀課外書,讀好課外書,和好書交朋友,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同時指導學生注意積累,勤動筆,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時反饋,補漏查缺,加強培優補差,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平時精心設計各類練習,不濫抄濫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6、教師團結協作,經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群策群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的畢業生。

7、調動家長對子女學習監督、輔導的積極性,形成孩子、家長、老師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氛圍。

熱點內容
送給女朋友七夕節 發布:2025-04-25 07:27:03 瀏覽:147
盆栽草莓只開花不結果 發布:2025-04-25 07:26:58 瀏覽:88
還記得櫻花正開 發布:2025-04-25 07:21:59 瀏覽:398
米蘭花修剪圖 發布:2025-04-25 07:16:19 瀏覽:963
山茶樹樁盆栽 發布:2025-04-25 07:15:18 瀏覽:110
蘭花冬月 發布:2025-04-25 07:09:33 瀏覽:494
情人節在八月幾號 發布:2025-04-25 07:01:31 瀏覽:9
加盟花店需要多少錢 發布:2025-04-25 06:46:45 瀏覽:2
綠植春冬 發布:2025-04-25 06:46:43 瀏覽:306
盆栽刺頭 發布:2025-04-25 06:41:48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