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糠疹和玫瑰糠疹
A. 玫瑰風疹和玫瑰糠疹是一回事么
中醫所稱風熱瘡(玫瑰風疹),西醫叫玫瑰糠疹,一般多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版此外,霉權菌感染,神經精神因素及胃腸功能障礙與本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玫瑰糠疹 本病初發皮疹為一個或數個近似圓形或橢圓形的斑片,紅色或淡紅色,表面覆以乾燥的淡黃色細薄鱗屑,稱之為前驅斑或母斑。在胸背部的皮疹,其長軸與肋骨平行,可伴有輕度瘙癢。少數病人在發病前或患病時伴有低燒,全身不適,乏力,關節肌肉酸痛、頸淋巴結略有腫大,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稍增高。疹分布軀干及四肢近端為長橢圓形斑長軸與皮紋走向一致中心性鱗屑為其特點.中葯治療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為原則。中成葯可選用防風通聖丸或銀屑解毒丸,復方青黛丸也有一定效果。單方可用紫草15~30g,水煎服,每日2次。飲食應忌服雞、魚、海鮮等發物, 盡量不要飲酒。洗澡時少用有刺激性之肥皂、香皂,可以好,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續6~8周而自愈,大多數病人愈後可獲得終生免疫,極少數有復發的!祝健康!QQ154451138
B. 玫瑰糠疹與梅毒的區別
1、有區別,雖然皮疹看上去,二期梅毒有一定相似之處,但還是可以區分的專,實在不放心就查屬個血,是梅毒RPR及TPPA會陽性的
2、玫瑰糠疹一般發生在軀乾和四肢近端,一般很少長在生殖器上
3、可以對症處理,包括抗過敏,局部外用葯物
以及一些理療
目前還沒有特效葯物
C. 玫瑰糠疹和玫瑰痤瘡是一種嗎
不是復同一種,玫瑰糠疹是制紅斑鱗屑性皮膚病,皮損多發生在頸部以下的軀乾和四肢近端,對稱分布,橢圓形紅斑,有鱗屑,玫瑰紅色或淡黃色,皮損的長軸與皮紋一致。一般6-8周可以自愈。玫瑰痤瘡就是酒糟鼻,發生於面部中央,早期表現為在顏面中部發生彌漫性暗紅色斑片,伴發丘疹、膿皰和毛細血管擴張,晚期出現鼻贅。
D. 汗斑和玫瑰糠疹有什麼區別
首先,玫瑰糠疹病因不明確,是一種常見的自限性、有特徵性皮損的內炎症性皮膚病;容而花斑癬(汗斑)在軀幹部位皮疹排列無特殊性,真菌性接鏡檢陽性。
其次玫瑰糠疹有自限性,自愈或痊癒後一般不復發,而花斑癬是由於感染了花斑癬菌引起的皮膚病,但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發病的。可是一旦進入夏天,人們出汗增多,皮膚多油脂,如不經常清洗,不勤換內衣,或者患有慢性病、營養不良就會發生此病。
兩者都會有脫屑和色素沉澱的情況。
E. 玫瑰皰疹與玫瑰糠疹有什麼不同
玫瑰皰疹我不了解,我得過玫瑰糠疹,玫瑰糠疹是沒事的,即使不治療也會專自愈,那時候屬看了好多醫院,奶奶的,說什麼的都有,什麼皮炎、濕疹、過敏……,開了好多葯,連吃帶抹的,錢沒少花,也沒見效,還是回家之後找了一個老大夫,看了一眼就說是玫瑰糠疹,開了一些注射的葯(打胳膊),很便宜,5天的葯都不到100塊,連著打了5天,後來慢慢就好了。她說就是體內有火、有毒,有可能是某次感冒、上火什麼的,沒注意,體內的毒素就從皮膚反映出來了,後來慢慢就好了,玫瑰糠疹不傳染,而且只在身上長,四肢和臉上沒有,所以那時候也挺慶幸的,呵呵,還能見人
多去幾家醫院,不一定要大醫院,現在的醫生大部分就知道賺錢,一點醫德都沒有,那時候就是,都不問我症狀,就讓我做這個檢查,那個檢查,我氣得轉身就走了。
這是我的經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F. 玫瑰痤瘡和玫瑰糠疹是一回事嗎
玫瑰痤瘡也叫酒糟鼻,是一種以鼻部發紅,上起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形似草莓版或熟透的西權紅柿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本病皮損常呈玫瑰紅色,且形類痤瘡,故有玫瑰痤瘡之名。多見於成年人。常見於面部油脂分泌較多的人。好發於面部中央,特別是鼻頭及兩側,兩頰、兩眉間及頦部,常呈五點分布(即鼻尖、兩眉間、兩頰部、下頜部、鼻唇溝等)。皮損可在春季及情緒緊張和疲勞時加重。
玫瑰糠疹是一種人體皮膚很常見的發炎性皮疹。本病好發年齡於十至三十五歲。其他年齡層較少見,男女發病的病例數無明顯差異。一般皮膚發疹持續時間約數周到數個月,通常消退不會留下痕跡。因為本病有季節性發作,皮疹有自限性,很少復發,初起為前驅斑,又未發現任何確定的變態反應性的物質引起本病,因此多數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但此病也有經久不愈的情況,由於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誤治療後容易遺留難看的色素沉著。應及早治療。
這兩種病是不一祥的
G. 花斑癬與玫瑰糠疹有什麼區別
花斑癬是由真菌感染表皮所致的淺部真菌病,玫瑰糠疹則是一種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的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其治療方法和愈後也不一樣,但兩者的皮疹卻十分相似,如不注意往往容易混淆,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H. 玫瑰糠疹需要與哪些皮膚病相鑒別
玫瑰糠疹多發於春秋季節,常見於青年人或中年人,一次發病後,一般多不再發。玫瑰糠疹比較容易診斷,但有時會與其它皮膚病相混淆。京城皮膚病醫院專家友情提示,患病後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接受檢查,切勿病急亂投醫,耽誤病情。下面我們來看一下?1、葯疹。發病前常常有服葯史,發病較為急驟,無母斑,全身密集皮疹且顏色鮮紅,瘙癢顯著,有多種多樣形態,病程較短,對症治療後易於消退。2、體癬。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一般呈圓形或類圓形,邊緣有丘疹水皰,逐漸向外擴大,中心炎症較輕。3、銀屑病。常見於四肢伸側、頭皮、骶尾部,好發於秋冬季節,皮損表現為紅斑上厚積的鱗屑,有蠟滴、薄膜和點狀出血現象,病程慢長,反復發作。4、花斑癬。又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淺部真菌病。皮損發生於汗腺豐富的部位,多見於青壯年,且男性多於女性。夏秋季節發病較多,自覺症狀較輕,常隱匿發病,可以持續多年。臨床表現為色素沉著斑或色素減退斑,上覆少量細薄糠狀鱗屑,形態為點滴狀、錢幣狀、類圓形或融合成片。有時皮損呈現多種顏色如淺黃、淺紅、淺褐、灰白等。5、二期梅毒疹:玫瑰糠疹與二期梅毒的皮疹極容易混餚。二期梅毒常是皮疹泛發,顏色鮮艷,呈銅紅或暗紅色,手掌及足跖部可有孤立角化性、圓形脫屑性斑丘疹。
以上就是京城皮膚病醫院的專家帶來的詳細講解,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同時如果您有任何關於皮膚病的問題請咨詢京城皮膚病醫院的專家熱線
,我們將為您提供一對一的詳細解答。最後京城皮膚病醫院的全體員工祝您早日康復!
I. 玫瑰疹和玫瑰糠疹是一樣的嗎
一樣的,只不過叫法不同
玫瑰糠疹是一種人體皮膚很常見的發炎性皮疹。本病好發年齡於十至三十五歲。其他年齡層較少見,男女發病的病例數無明顯差異。一般皮膚發疹持續時間約數周到數個月,通常消退不會留下痕跡。
玫瑰糠疹剛發作時往往為一單一性較大的粉紅色斑塊,呈橢圓形、邊緣有輕微脫屑,常見於胸腹部或背部。一般會誤判為黴菌感染。
此一單一性較大的粉紅色斑塊,有一個特別名稱叫稱為斥候斑( herald patch )。隨後的一、兩周里,身上、四肢陸續出現愈來愈多的斑點或斑塊,可能蔓延至頸部,但甚少侵犯臉部。這些較匙產生的斑塊與斥候斑外觀類似但一般面積較小。約有40-50%的患者會有輕微的搔癢感,在較高溫的環境下,搔癢感有時會變得較為嚴重。有部分患者在紅疹出現前會有疲倦、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玫瑰糠疹一般在斥候斑產生兩周左右會達皮疹發作的高峰期,隨後即會自行逐漸消退,一般約六至八周左右可完全消失,但有一些患者皮疹可能會持續較久些,少數病患更可達數月之久。
引起玫瑰糠疹的病因至今仍未明。但一般可確定的並不是皮膚過敏,也不是因為細菌或黴菌感染引起。許多研究人員發現玫瑰糠疹有可能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病人偶爾有類似感冒的症狀發生。因而判定為玫瑰糠疹的診斷前,需先排除如癬疾、葯物疹、梅毒、、等等引起的外觀相似症狀,特別第二期梅毒所出現的皮膚疹子最像玫瑰糠疹,但其特點為易在手掌及腳掌也出現紅疹。所以說一定要經由皮膚科醫師診斷,如此般才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誤判,影響自己的病情。
玫瑰糠疹是一個自限性的疾病,也就是說不需治療它,自己就能痊癒。在治療上一般可用抗組織胺及外用葯類固醇來幫忙止癢。嚴重時可增加口服類固醇加速斑疹癒合。
參考資料:http://www.e-chyun.com/b/v/V_6.htm玫瑰糠疹,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發疹性皮膚病。本病好發於青壯年。屬中醫「風癬」范疇。【病因】多因內有血熱,復感風邪,熱毒凝結,郁於肌膚,閉塞腠理而發病;或汗出當風,汗衣濕溻肌膚所致。
【症狀】皮疹,色淡紅,表面有細碎鱗屑,且有輕重不同的癢感。
【療法】
取穴方一:大椎、肩胛崗、肺俞。
方法:用點刺放血法。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絡點刺2-3下,使之出血。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屢用效佳。
附記:引自《外治匯要》。亦可配合針後拔罐。
取穴方二:身柱、風門、肝俞、脾俞。
方法:用點刺放血法。每取3-4個穴(每次1側)交替使用。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絡點刺2-3下,使之出血,針後或加拔罐10-15分鍾。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一般3-5個療程即可見效或痊癒。
附記:引自《外治匯要》。忌食辛辣、魚腥等食物。
取穴方三:大椎、身柱、肩胛崗。皮損在上肢肩背者配肩(骨+謬)、曲池;在腰以下者配腎俞;在臀股以下者配血海或委中。
方法:用刺血加拔火罐法。用三棱針點針後拔火罐15-20分鍾,以局部紅紫並出血0.5-1.0毫升(每穴)為度。同時可配合耳尖點刺放血。待皮疹大部消退,僅殘留少許皮損,則取主穴配合皮損局部圍刺加拔火罐。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屢用效佳。
附記:高淥紋經驗。忌食辛辣、魚腥食物。
取穴方四:大椎、風門、肩(骨禺)、百蟲窩、委中。
方法:用點刺放血法。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和穴位附近血絡點刺,使之每穴出血數滴。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2-3個療程即可見效或痊癒。
附記:忌食辛辣魚腥食物,調情志、避風寒,有利於鞏固療效。病重者可配合中葯內服,有利於提高、鞏固療效。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J. 【玫瑰糠疹】玫瑰糠疹需要與哪些皮膚病相鑒別
典型的玫瑰糠疹發病前有咽痛、感冒的病史、有典型的母斑、子斑,一般容易診斷。但有時需要與以下皮膚病等相鑒別:
(一)體癬:兒童及青少年好發,發病前有接觸毛、狗等寵物史。一般皮疹呈圓形或類圓形,邊緣有丘疹水皰,逐漸向外擴大,中心炎症較輕,鱗屑鏡檢可查到真菌的菌絲和孢子。
(二)銀屑病:可以家族發病時,秋冬季節好發或加重。好發於四肢伸側、頭皮、骶尾部,皮損表現為紅斑上厚積得鱗屑,有蠟滴現象、薄膜現象、點狀出血現象,病程慢長,反復發作,時輕時重。
(三)葯疹:發病前常常有服葯史,如感冒葯、退燒葯、消炎葯、治療牙痛、腹瀉、腸炎等葯物。發病較急驟,無母斑,全身密集皮疹,瘙癢顯著,皮疹顏色鮮紅,可有多種多樣形態,病程較短,對症治療後易於消退。
(四)二期梅毒疹:有時玫瑰糠疹極容易與二期梅毒的皮疹相混餚。二期梅毒常常是皮疹泛發,顏色鮮艷,可呈銅紅色或暗紅色,手掌及足跖部可有孤立角化性、圓形脫屑性斑丘疹。既往曾有不安全性接觸史,或者有生殖器硬下疳病史,此時化驗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五)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淺部真菌病。皮損發生於汗腺豐富的部位,如面部、胸背部、四肢近端、腋下、腹部等;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一般是炎熱的夏秋季節較多,自覺症狀較輕,常隱匿發病,可以持續多年。臨床表現為色素沉著斑或色素減退斑(陳舊損害,寄生性白斑),上覆少量細薄糠狀鱗屑,形態為點滴狀、錢幣狀、類圓形或融合成片。有時皮損呈現多種顏色如淺黃、淺紅、淺褐、灰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