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葉特點
『壹』 丁香的根莖葉的特點
丁香的葉子為卵圓形至腎形,為革質或是厚紙質,它的葉片寬度要大於長度,內,葉長通容常是在2-14cm,葉寬為2-15cm左右。葉片上面為深綠色,下面為淡綠色,先端短凸尖,基部為心形或者是款楔形,它喜高溫,潮濕,溫度小的熱帶雨林氣候,想要長勢好要提供適宜的環境才行。
『貳』 紫丁香的葉由哪個部位產生的花是什麼類型的葉是怎麼長的呢莖什麼樣子的花莖葉特徵。不要百度復制
太陽花類型
『叄』 紫丁香葉的細胞是怎樣構成的
1.細胞壁
A.初生壁,厚約1~3μ,含約1/4纖維素
B.次生壁,厚約4/μm以上,含約1/2纖維素和1/4木質素
C.中層,以果膠化合物為主
D.胞間連絲,直徑30~100nm
E.簡單紋孔和具緣紋孔
2.原生質體 直徑10~100μm
A.細胞質
(1)質膜,厚約10nm
(2)內膜系統
a.內質網,厚約7.5nm
b.高爾基體,膜厚約7.5nm
c.核膜,具雙層單位膜,厚25~57nm
d.液泡膜,厚約7.5nm
e.微體,直徑0.3~1.5μm
f.油質體(圓球體)和蛋白體,直徑0.5~2.0μm
(3)細胞骨架
a.微管,粗約24~25nm
b.微絲,粗約5~7nm
(4)核糖體,直徑約15~25nm
(5)線粒體,直徑0.5~1.0μm,長約1~4μm
(6)質體
a.前質體(末成熟質體)
b.葉綠體,直徑2~4μm,長約5~10μm
c.白色體
d.造粉體
e.造油體
f.有色體
(7)細胞溶質
B.細胞核,直徑約5~15μm
(1)核仁,直徑3~5μm
(2)核質
(3)染色質
C.液泡(體積最大時可達細胞總體積的95%以上)
D.後含物
(1)晶體,如草酸鈣
(2)丹寧(鞣質)
(3)脂肪或油(常在造油體內)
(4)澱粉粒(常在澱粉體和葉綠體內)
『肆』 丁香葉屬於食品原料嗎,感謝回答
丁香葉不能做為食品原料使用。
可用於食品和保健食品的葯材請參考食葯同源目錄。
『伍』 丁香葉子的特點是什麼
丁香單葉對生,橢圓或披針形。分枝方式假二叉分枝(實質為合軸分枝一種),冬芽被芽鱗,頂芽常缺。葉對生,單葉,稀復葉,全緣,稀分裂;具葉柄。
『陸』 紫丁香葉子的特徵
丁香又名紫丁香、百結花、華北丁香。屬木犀科,丁香屬,為落葉灌木或喬木。原產我國遼寧回、河北答、山西、陝西、山東等省。
花瓣由當初的單瓣發展到重瓣和卷瓣,花色有白、黃、雪青、淺紅、紫紅、藍紫和墨紫等。
丁香葉片近似心形,花小而花序大。盛開時,滿枝花蕾,芳香四溢。
『柒』 丁香茶和丁香是一樣嗎
丁香,其氣味強烈、芳香濃郁、味辛辣麻,為桃娘科植物,可用在各類調味料中,也可製成香精或入葯,是人們普遍喜歡的一種調味料,在食品加工上主要用於肉類、糕點、腌製品、炒貨和膨化食品等的調味。
用途及特點:
1. 丁香粉主要用於肉類、糕點、腌制食品、炒貨、蜜餞、飲料的製作配製調味品。
2. 胃寒呃逆,脈遲者,可與柿蒂、人參、生薑配伍。
3. 久患心腹冷痛者,可與肉桂、乾薑等相伍。
4. 腎陽虛衰,陽痿遺精,陰冷不孕,腰膝冷痛者,可與肉桂、附子、鹿角膠等相配。
5. 少腹寒疝腹痛者可與川楝子、附子、小茴香等相合。
烹調用途:作調味料,可矯味增香。常用於製作鹵菜,亦用於制糕點和飲料。亦為五香粉和咖喱粉原料之一。
暴馬丁香全身是寶,樹皮、樹干及枝條均可葯用,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祛痰、止咳、平喘、消炎、利尿功能。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鳴喘嗽、痰多以及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心臟性浮腫等症。此外,暴馬丁香的花也有一定葯效,常採集做暴馬丁香花茶,用於治療咳嗽和身體保健。
丁香泡水喝具有很好的養生功效,但是味道稍微會比較辣,可以跟其它中葯材配伍。溫中補腎, 薄荷疏散風熱,疏肝行氣 佩蘭除濕治療口臭等作用,主要作用就是清肺祛痰、止咳平喘。丁香泡水喝的具體做法是:丁香入茶壺內,沖入沸水;燜4分鍾,加入檸檬汁,龍眼蜜,充分攪拌均勻;檸檬皮切成絲加入茶壺即成。
『捌』 求丁香樹葉的特徵
葉似櫟葉,對生;葉柄明顯;葉片長方卵形或長方倒卵形,長5-10cm,寬2.5-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狹窄常下展成柄,全緣。
『玖』 丁香紅茶的功效作用是什麼
1、富復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制養物質,可有效滋養和恢復人體器官活力。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柔嫩、細致,並且幫助促進調理內分泌,暖身暖胃暖宮的作用。
2、而丁香紅茶就是使用紅茶的制茶工藝,屬於發酵茶,經過發酵後的丁香葉,內含紅茶多酚,丁香酚可以充分揮發,有清熱、排毒諸功效。能有效地清除肝臟脂肪肝和毒素,能腸道排毒,減少脂類在腸道中的合成與吸收
3、丁香紅茶最早出現在千金方劑中,它是一種經過枯萎、揉捏、扭曲(切)、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精製而成的全發酵茶,它還含有生物鹼、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能有效地消除脂肪肝和毒素,減少腸道脂類的合成和吸收,阻止肝臟的侵襲,具有良好的抗癌抗衰老作用。
(9)丁香葉特點擴展閱讀:
丁香紅茶的特點:
1、丁香紅茶就是採摘過後的丁香葉經過捻揉曬干發酵過後演變而成,跟丁香茶有一定的區別,丁香茶沒有經過發酵,屬於綠茶,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2、丁香紅茶(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
3、丁香紅茶有清熱排毒的作用,可有效清除肝臟脂肪肝和毒素,能腸道排毒,減少脂類在腸道中的合成與吸收,阻隔病菌對肝臟的入侵,適合想用養肝的人群。
『拾』 丁香有哪些特徵
(陳偉平)
丁香(Eugenia aromatica Baill.)別名丁子香、雞舌香。為桃金娘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坦尚尼亞、印度、斯里蘭卡等國,20世紀50年代引入廣東南部試種,現廣東省湛江、海南省、雲南省景洪、勐臘有少量栽培。海南省萬寧、屯昌、那大、澄邁為主要試種區。葉、花、果實及莖枝均可蒸取丁香油,作為芳香、鎮痙及驅風劑。其成分含丁香油,油中主要為丁香油酚、乙醯丁香油酚等。此外,並含丁香素、鄰苯三酚鞣酸。我國引種的丁香含油量14—21%,其中丁香酚含量達84—95%,丁香葉油的化學成分與丁香油近似,丁香葉含油6.6%,其中丁香酚含量78—82%。以花蕾(公丁香)入葯。味辛,性溫。有緩胃降逆、止痛的功能。治呃逆、嘔噦、吐瀉、胃痛、腹痛等症。
一、形態特徵
樹高10m以上,樹干叉狀分枝,樹冠圓錐形,樹皮平滑,黃褐色。葉對生,卵狀長橢圓形,長7—12cm,寬3—5cm,先端尖,全緣,側脈平行,革質,密布油腺。花芳香,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萼肥厚,筒狀,萼筒長l—1.5cm,先端4裂,裂片三角狀;花冠短管狀,白色稍帶淡紫,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數,花葯縱裂;子房下位,花柱粗壯,柱頭不明顯。漿果長橢圓形,紫紅色,肉質,長1.9—2.3cm,直徑9—12mm,先端有宿存萼片。種子橢圓形,長0.9—1.5cm,直徑2.9—6.4mm(圖18—1)。
表18—4 丁香人工授粉成果情況
3.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丁香喜熱帶海島性氣候。在我國海南試種區,年平均氣溫23.1—24.4℃,月平均最高氣溫26.0—28.4℃,月平均最低氣溫16.7—18.8℃,年雨量1330—2530mm。極端低溫8—10℃時生長正常,可大量抽出嫩枝葉;偶然出現極端低溫5℃時,嫩葉受害,落蕾、落花;極端低溫達3℃時植株死亡。丁香雖可忍受5—6℃的短時低溫,但從生產角度看,絕對最低氣溫不宜低於6℃,最冷月均氣溫不宜低於15℃,才適宜於種植而收到經濟效果。在旱季及雨量較少的地區需行灌溉。雨量過多達3000mm以上時,丁香花蕾的香氣欠佳。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枝葉雖茂,但病葉病果較多,開花也少。幼齡樹喜陰,不耐烈日曝曬,生長緩慢,宜精心管理。成齡樹喜光,需充足陽光才能早開花,開花多。地上部枝葉茂密,冠幅大,側枝細脆而根系淺,支持力小,不抗風,需設防風林加以保護。土壤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6的砂壤土為好。地下水位要低,宜在3m以下,積水易爛根死亡。
三、栽培技術
(一)繁殖方法
採用種子繁殖。定植5—6年開花結果,果實5—6月陸續成熟,隨各地氣候與品種而不同。當果實為紫紅色時,應及時採收,宜隨采隨播。如不能及時播種,可放入潮濕細沙或濕木糠貯藏,以免乾死。剝掉果肉比帶果肉貯藏,能較好地保持生活力。剝時注意從果柄一端剝起,既易剝又不傷害種胚。鮮果播種,一般播後7天果肉才開始腐爛,35—40天出苗。若剝掉種皮,在8—9月播,3天後胚根入土,出苗率高達90%以上。開溝點播,行距15cm,粒距約5cm,種子平放或直放,胚根朝下,蓋土厚1cm與土面平或稍低一些。播後約10天出苗。幼芽出土為紅色錐尖狀。生長至4—5cm,具兩片紅色幼葉,即可移植於苗床或移入營養袋裡育苗。用塑料袋育苗,既方便運輸,又能提高成活率。
在播種前搭好蔭棚,保持60—70%的蔭蔽度,有弱光照射。剛出土的幼苗,要及時澆水以保持苗床土壤濕潤。待長2對真葉後,每1—2個月施稀尿水、硫酸銨或尿素液一次。一年後苗高20—25cm,便可定植。
(二)定植
丁香的根群纖細,穿透力弱,宜選深厚松軟的土壤栽植,心土硬結或有石礫層的土壤都不宜栽植,需排水良好。定植前按株行距5×6m挖穴,穴深、寬各50cm,每穴施廄肥或牛糞10—15kg,粘重的土壤還需摻河沙15kg,與表土混勻填穴備植。選雨季陰天定植。幼苗不宜修枝葉,以免影響生長和樹型。帶土團種植成活率高。
(三)間作
1—3年的幼齡樹需蔭蔽,保持50—60%的蔭蔽度。植距較寬,行間可種香蕉、木薯、玉米、牧豆,既可遮蔭保持濕度,又增加收益和有機肥源。
(四)田間管理
丁香幼齡生長緩慢,一年生植株才25—30cm高,3齡內必須精心管理,這是引種栽培丁香成功與否的關鍵,風害嚴重的平原地帶要先栽植好防護林。
1.施肥、澆水、培土
春季2—3月施追肥,每株施稀人尿10—15kg,或硫酸銨25—30g,過磷酸鈣50—100g,氯化鉀或硫酸鉀50—150g,混合廄肥10—15kg,開溝施下。丁香不耐旱,乾旱易引起落花落果,幼樹枯萎,旱季要經常澆水。若細根露出,應培土3—5cm。幼齡期管理操作不要碰傷嫩枝,否則會影響生長,破壞樹型。
2.修剪
將離地面50—70cm以下主稈的側枝剪去,分叉主稈,去弱留強,上部枝葉適當修剪。以保持樹冠通風透光,有利花芽分化和抗風。
3.地面覆蓋
在干濕明顯的地區尤其重要。可間種綠肥作覆蓋,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這樣夏秋季可保濕降溫,防止土壤沖刷,冬季可以保濕保溫。
4.防風
在台風頻繁地區,當台風來臨前要及時做好防風工作,可用繩子或竹子固定植株。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主要為害葉片,初出現微紅斑點,逐漸擴大成紫紅色近圓形的斑點,中心變灰白色穿孔。在高溫高濕季節易發病。防治方法:可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50%的可濕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噴射。
2.煤煙病
是由黑刺粉虱、介殼蟲類、蚜蟲的分泌物引起真菌寄生而引起的。防治方法:防治致病害蟲。加強管理,適當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也可減輕發病。其它參見印度蘿芙木。
3.介殼蟲
成蟲、若蟲吸食莖、葉汁液並引起煤煙病。防治方法:參見印度蘿芙木。
四、採收與加工
適時收花,少留果實,這樣既可提高公丁香的產量和質量,又能減少丁香樹體養分的消耗,調節均衡生長,實現高產穩產。丁香定植後5—6年開花結果,20年前後為盛產期,壽命可達100—130年,花蕾盛產期2—7月,產量亦有大小年之別,須加強管理。一般現花芽後6個月含苞欲放的花蕾便可採收。剪下飽滿、微帶紅色的花蕾,曬4—6天至脆易斷時即為公丁香,干鮮比為1∶3,嫩的為1∶3.5—4。優質的丁香,有強烈的芳香氣,味香而辣。商品以個大身干、色紫紅、有光澤、油質重、含苞未放、無雜質、清香的為上品,暗色或黑色是乾燥時處理不當。經自然授粉,逐漸膨大成紫紅色的幼果,採收曬干後即是母丁香,味辛辣,含油量較公丁香少,品質較差,葯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