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手抄報

牡丹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0-12-30 16:09:39

Ⅰ 《喜迎牡丹文化節 文明禮儀我先行》手抄報

北京2008奧運會文化活動標志 ——中國書畫藝術風格,與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相互映襯 。標志設計表現為版人與燈歡快舞動。燈籠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象徵著團圓與喜慶,代表著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北京奧權運會文化節也是全人類的重大文化盛會,中華大地喜迎盛事,北京將張燈結綵迎接各地嘉賓。歡騰共舞、喜氣洋洋的二級標志設計,運用了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形式

Ⅱ 我是牡丹家鄉人手抄報豎版

家鄉美作文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至於美不美,那是有自己來決定的,反正我覺得版我的家鄉是美權的,那就聽聽我說我們家鄉的美吧!
家鄉的水美,它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你的美貌,許多村裡的人都稱水是柔軟的,但它卻無堅不摧,看似矛盾卻是能夠理解的.老子有言:「柔軟能勝剛強」,這說的有道理,最典型的是水滴石穿,以滴水之功累年積月即可洞穿硬石.
可我覺得它,如慈母,但它比嚴父柔弱.當風平浪靜時,它就像母親撫摸自己的孩子;當狂風暴雨時,它就像一頭飢餓的獅子,拚命地抓捕自己的食物.
我喜愛家鄉的水,喜歡它如此柔軟,喜歡它如此剛強.
山,家鄉的山也很美,它不像阿爾卑斯山那樣高,也不像黃山那樣雄偉.
它的美麗雲霧,我們村裡的人都知道,真有幸,坐在石頭上,偶一抬頭,呀!頭頂上竟有那麼多雲飄動,它們時而散得很快,被風一吹,立即毫無規律的飛舞著盤旋著,時而又抱得很緊,牢牢地簇擁在一起,任憑風使勁吹也吹不開,一瞬間竟不知有什麼變化.我轉過頭,遙望另一種雲,它們自由的裊裊騰起,又緩緩升起,始終淡如煙,薄如紗,卻不會讓風吹散.

Ⅲ 以花為主題的手抄報

一、牡丹花

牡丹花別稱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葯、百雨金,又有洛陽花、富貴花和「花中之王」之稱。原產地中國。牡丹為毛莨科芍葯屬落葉小灌木,有三十多種。牡丹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葯用價值。牡丹五彩繽紛,雍容華貴,被譽為國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歷史上有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中國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類和平、幸福、繁華與富足的象徵。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牡丹花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可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精神飽滿。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乾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將開放時分批採收,及時低溫乾燥。

二、玫瑰花


略呈半球形或不規則團狀,直徑1~2.5cm。花托半球形,與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披針形,黃綠色或棕綠色,被有細柔毛;花瓣多皺縮,展平後寬卵形,呈覆瓦狀排列,紫紅色,有的黃棕色;雄蕊多數,黃褐色。體輕,質脆。氣芳香濃郁,味微苦澀。

玫瑰花數量的其它含義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

2朵玫瑰代表——這世界只有我倆!

3朵玫瑰代表——我愛你!

4朵玫瑰代表——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由衷欣賞!

6朵玫瑰代表——互敬,互愛,互諒!

Ⅳ 關於洛陽牡丹的英語手抄報

你是要問什麼

Ⅳ 懇求含有花卉的古詩,並加上詩句的評論,手抄報急用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在群芳斗艷的花季里,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回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緻,牡丹的紅艷,都已歷歷分明。「惆悵」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人引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第二句卻將語意一轉:「晚來唯有兩枝殘」,強調到晚來只有兩枝殘敗,才知道滿院牡丹花還開得正盛呢!「唯有」、「兩枝」,語氣肯定,數字確切,足見詩人賞花之細心,只有將花枝都認真數過,才能得出這樣精確的結論,而唯其如此精細,才見出詩人惜花之情深。這兩句自然朴質,不加雕飾,僅用跌宕起伏的語氣造成一種寫意的效果,通過惜花的心理描繪表現詩人黃昏時分在花下流連忘返的情景,可謂情篤而意深。

既然滿院牡丹只有兩枝殘敗,似乎不必如此惆悵,然而一葉知秋,何況兩枝?詩人從兩枝殘花看到了春將歸去的消息,他的擔心並非多餘。「明朝風起應吹盡」,語氣又是一轉,從想像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許未必起風,「應」字也說明這只是詩人的憂慮。但天有不測風雲,已經開到極盛的花朵隨時都會遭到風雨的摧殘。一旦風起,「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②,那種凄涼冷落實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詩人縱有萬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歸去的腳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來的風雨,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說過:「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那麼,趁著花兒尚未被風吹盡,夜裡起來把火看花,不也等於延長了花兒的生命么?何況在搖曳的火光映照下,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紅得濃艷迷人,那種美麗而令人傷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領略不到的風味。全篇詩意幾經轉折,詩人憐花愛花的一片痴情已經抒發得淋漓盡致,至於花殘之後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難體味了。

白居易此詩一出,引起後人爭相模仿,李商隱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殘花萎紅中寄託人去筵空的傷感,比白詩寫得更加穠麗含蓄,情調也更凄艷迷惘。而在豁達開朗的蘇東坡筆下,與高燭相對的花兒則象濃妝艷抹的美女一樣嬌懶動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惜花的惆悵已經消溶在詩人優雅風趣的情致之中。無可否認,李商隱和蘇東坡這兩首詩歷來更為人們所稱道,但後人藝術上的成功是由於擷取了前人構思的精英,因此,當人們陶醉在李商隱、蘇東坡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之中的時候,也不應當忘記白居易以燭光照亮了後人思路的功勞。

菊 花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詠菊,一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斗艷的景象。而是用了一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秋叢,即叢叢的秋菊。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他的名句。這里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像。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後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頓,迭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給分吧

Ⅵ 關於牡丹的手抄報,急需!!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現在這一地區尚有野生單瓣品種存在;牡丹以洛陽、菏澤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葯是蓄根草本,花型、葉片非常相似,牡丹於5月初開花,芍葯花期要晚一些,這是它們的主要區別。芍葯原產於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一帶,更耐寒。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葯是同一個詞.
帝國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帝國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帝國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葯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帝國牡丹已進入葯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帝國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帝國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帝國牡丹記》等。元姚遂有《序帝國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帝國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解放後,帝國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葯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產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歷史上,古都洛陽的牡丹為最多、最好,有兩個傳統名種,一個開黃花的名姚黃,另一個開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傳到今天。「洛陽牡丹天下無」,牡丹已被洛陽市定為市花,並確定每年4月15日——25日為「洛陽牡丹花會」。每當花會期間,中外遊人群集,共賞花王。
牡丹傳說
荷包牡丹的傳說: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劉師閣」的傳說: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這里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里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武則天與牡丹的傳說:至武則天當了皇帝,與一年冬天,至上苑飲酒賞雪,酒後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游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 莫待曉風吹。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詔令焚燒以後,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除了帝國丹外,其餘花都開了。武則天見牡丹未開,大怒之下,一把火將眾牡丹花燒為焦灰。並將別處牡丹連根拔出,貶出長安,扔至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凄涼。武則天將牡丹扔到洛陽邙山,欲將牡丹絕種。誰知牡丹在洛陽邙山長勢良好,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
「萬卷書」的傳說: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雲,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後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牆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只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帝國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里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痴,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擾。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牡丹詩詞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清平調 李白(唐)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
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韋庄(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 陸游(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鍾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牡丹詩 唐 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紅牡丹 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賞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紅牡丹 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花 唐 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曹州紅
裁下一縷太陽紅,千年花色醉春風。菏山澤水銜曹州,香透乾坤綻芳容。
如花似玉
白中透紅凝心神,神仙竟相墜凡塵。玉骨臨風蝶戀花,芳香散盡再無春。
黃花魁
紅綠黑白竟芳菲,春風無力送流雲。莫嘆萬花迷人眼,獨戀牆角黃花魁。
百花叢笑
花瓣柔柔層層愛,芳蕊茸茸灼灼開。百花叢中映日笑,一片春色盡攬懷。
金狸
紅綠相襯笑日月,層層春光層層裹。獨占天下七分春,可憐仙女無顏色。
黃玉璽
凝風銜春帶露開,墨綠顫珠動心懷。天妒一朵黃玉璽,羞殺百花墜塵埃。
牡丹的分類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黃、粉、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和復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台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薔薇型;金環型等。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牡丹花(20張)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 錦翰堂名家廣奇牡丹畫[2]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3]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株型
牡丹 畫家溫澤輝書畫作品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卧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牡丹花掛盤(9張)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畫家溫澤輝書畫作品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面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葯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Ⅶ 關於牡丹花的手抄報資料圖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現在這一地區尚有野生單瓣品種存在;牡丹以洛陽、菏澤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葯是蓄根草本,花型、葉片非常相似,牡丹於5月初開花,芍葯花期要晚一些,這是它們的主要區別。芍葯原產於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一帶,更耐寒。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葯是同一個詞.

帝國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帝國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帝國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葯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帝國牡丹已進入葯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帝國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帝國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帝國牡丹記》等。元姚遂有《序帝國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帝國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解放後,帝國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葯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產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歷史上,古都洛陽的牡丹為最多、最好,有兩個傳統名種,一個開黃花的名姚黃,另一個開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傳到今天。「洛陽牡丹天下無」,牡丹已被洛陽市定為市花,並確定每年4月15日——25日為「洛陽牡丹花會」。每當花會期間,中外遊人群集,共賞花王。

牡丹傳說
荷包牡丹的傳說: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劉師閣」的傳說: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這里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里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武則天與牡丹的傳說:至武則天當了皇帝,與一年冬天,至上苑飲酒賞雪,酒後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游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 莫待曉風吹。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詔令焚燒以後,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除了帝國丹外,其餘花都開了。武則天見牡丹未開,大怒之下,一把火將眾牡丹花燒為焦灰。並將別處牡丹連根拔出,貶出長安,扔至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凄涼。武則天將牡丹扔到洛陽邙山,欲將牡丹絕種。誰知牡丹在洛陽邙山長勢良好,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
「萬卷書」的傳說: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雲,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後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牆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只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帝國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里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痴,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擾。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牡丹詩詞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清平調 李白(唐)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
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韋庄(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 陸游(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鍾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牡丹詩 唐 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紅牡丹 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賞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紅牡丹 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花 唐 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曹州紅
裁下一縷太陽紅,千年花色醉春風。菏山澤水銜曹州,香透乾坤綻芳容。
如花似玉
白中透紅凝心神,神仙竟相墜凡塵。玉骨臨風蝶戀花,芳香散盡再無春。
黃花魁
紅綠黑白竟芳菲,春風無力送流雲。莫嘆萬花迷人眼,獨戀牆角黃花魁。
百花叢笑
花瓣柔柔層層愛,芳蕊茸茸灼灼開。百花叢中映日笑,一片春色盡攬懷。
金狸
紅綠相襯笑日月,層層春光層層裹。獨占天下七分春,可憐仙女無顏色。
黃玉璽
凝風銜春帶露開,墨綠顫珠動心懷。天妒一朵黃玉璽,羞殺百花墜塵埃。

熱點內容
春天杜鵑花圖片 發布:2024-09-21 13:47:13 瀏覽:240
七夕字圖 發布:2024-09-21 13:34:20 瀏覽:230
蘋果花藝視頻 發布:2024-09-21 12:45:20 瀏覽:38
七夕前打卡 發布:2024-09-21 12:20:49 瀏覽:997
立體花卉圖片 發布:2024-09-21 12:18:11 瀏覽:926
鬱金香罌粟長什麼樣 發布:2024-09-21 11:54:28 瀏覽:115
插畫荷花圖 發布:2024-09-21 11:50:05 瀏覽:604
七夕轉賬話 發布:2024-09-21 11:22:10 瀏覽:409
預訂鮮花上海八佰伴 發布:2024-09-21 11:06:14 瀏覽:865
荷花拍不完 發布:2024-09-21 11:04:58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