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的繁殖
A. 鬱金香是怎樣繁殖的
切花用鬱金香鱗莖主要用培養小鱗莖方法獲得的適宜於作切花促成栽植用的材料。
1.建立種球繁殖基地
適宜鬱金香生長的生態環境應陽光充足,春季冷涼時期長,最適宜的營養生長溫度為10℃,空氣濕度較高,夏季來臨遲,而且沒有酷暑。同時,相對濕度較低,冬季又有一段相對長時間的低溫。此種環境既有利於營養生長期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促使種球能迅速增大,又能使球莖在夏季休眠中為內部分化提供較合理的溫度條件。最適宜的環境為土壤pH6.5~7,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山坡、丘陵地,通常海拔較高的山地更為適宜。
2.子球莖的培養
用母球周圍分生的小球培養成大的切花用栽植材料。直徑1厘米左右的球需要培養2個生長季,直徑1.5~2厘米的球,培養一年就可以達到周長12厘米的生產用球。
(1)基肥。
腐熟人糞尿或牛糞,每100平方米用800~1000千克,並增加骨粉20千克,均勻翻入土中。耕作層應維持在不少於20厘米。
(2)培養用土壤。
要求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培養用地最忌低溫黏重土壤。
(3)栽植。
小子球栽植距離為5厘米*10厘米;覆土厚為鱗莖直徑的3倍;小球栽植時間以9~10月間為合適,通常要在冬季來臨前1個月將種球栽植下地,因為根生長的溫度在5℃以上。若晚種,小球在嚴冬季節往往不能生根,遲至翌年春季才發根、長芽,在短暫的春季中也就大大縮短了鬱金香的生長與發育的時間,不利於球莖的增大。
(4)管理。
栽植後,若土壤墒情適當,可不必立即灌溉,鱗莖即能自然發根。入冬前後,無地上部分生長。在冬季乾燥地區,入冬前應灌溉1次。自開春土壤解凍後,葉芽出土時起,每2周追1次肥,用濃度1%~2%硝酸鈣或硝酸鉀水溶液作土壤灌溉。在植株進入休眠前2~3周停止水肥。整個春天的生長季節中,可追肥5~6次。灌溉水與追肥相結合,用量適中,使土壤基質始終保持既潮潤又有良好的通氣狀態,防止過濕或過干。
(5)種球的收獲。
地上莖葉枯萎時進行種球的收獲,收獲日宜選擇晴朗天氣,土壤不潮濕時收挖。這種天氣挖出的子球,其表皮上泥土可自行脫落,表面清潔干凈。挖出的鱗莖要輕拿輕放,防止碰傷,切忌弄破鱗莖表皮。若受太陽曝曬或鱗莖皮過快變干,均易使鱗莖皮破裂。破皮的鱗莖在貯藏期間極易感染病害。
3.鱗莖的處理
(1)鱗莖的分級。
收獲的種球,按大小(周長)分別處理。周長在12厘米以上的球,就可供切花栽培;9~11厘米的球,可供露地栽植觀賞;更小的球翌年可繼續栽植培養。
(2)鱗莖的消毒處理。
球莖挖出2天內用苯來特溶液消毒。濃度是455升水(水溫為20.7~29.4℃)中加入311~638克苯來特葯,種球在配好的葯液中浸泡15~30分鍾,或用1%~2%百菌清粉劑拌種球後,鱗莖要攤晾,乾燥後貯藏。
B. 鬱金香的繁殖方式是怎樣的
鬱金香的繁殖方法以分離小鱗莖法為主。母球為一年生,花後在鱗版莖基部發育成1~3個次年能開權花的新鱗莖上的子球放在5~10℃的通風處貯存。
秋季9月可栽種子球,栽培地應施入充足的腐葉土和適量的磷、鉀肥作基肥。植球後覆土5~7厘米即可。栽植時土壤濕度以不幹不濕為宜,覆土後不必澆水。小鱗莖栽植深度約為10厘米,不宜過淺,2~3年後開花。早春莖葉及花蕾出現時,結合灌溉2次液體速效追肥。花後剪去花莖,不使結實,可促進新鱗莖肥大。
播種繁殖可在育種及大量繁殖時進行,秋季露地播種,深度為1~15厘米,次春可發芽,四至五年才能開花。
C. 怎樣給鬱金香繁殖
(抄1)分球繁殖。華北地襲區宜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種植,華東地區宜9~10月種植,較溫暖地區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種植。栽植地點的溫度、光照、水分、土壤條件等盡量符合其最佳生長發育環境條件,不同品種要求也各不相同,大量繁殖時應注意。用充分腐熟的豬、牛、雞糞,人糞尿等按10.5萬千克/公頃均勻翻入土中,耕作層20厘米以上。其適應范圍較廣,在pH6~7.5的砂壤土、輕黏土中均可生長。最宜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高、肥沃疏鬆、通透性好的砂壤土。栽植管理:株行距為7厘米×11厘米,覆土厚度為鱗莖直徑的2.5~3倍。栽後立即灌透水,入冬前如土壤較干應再灌一次。早春土壤解凍後,腋芽萌動出土,每兩周追肥一次,用硝酸鈣或硝酸鉀2%~3%的液肥結合澆水進行灌根。直至休眠前3周停止水肥。每次灌溉、追肥忌過濕,否則土壤通透性變差影響其正常生長且易發生病害。收獲:將子球培養成做切花用的新球,一般周長3厘米左右的要培養2年,周長5厘米的培養1年即可達12厘米做切花生產用球。夏季莖葉部分枯萎時進行收獲,挖出鱗莖時要仔細,勿有損傷,清除掉泥土,消毒、貯存。
(2)播種繁殖。播種一般在秋季,播種苗通常需5年才能開花。
D. 鬱金香的鱗莖繁殖方法的步驟有哪些
1. 內部形態在鬱金香成熟的鱗莖中,貯藏著休眠後再生長時所必需的養分和幼芽(花芽、葉芽)。鬱金香的鱗莖與百合、大蒜的鱗莖並不相同,它並非是分成一瓣一瓣,而是在其短縮的鱗莖盤上著生著一層一層緊緊包著的肥厚鱗片。品種不同,包著在鱗莖盤上的層數也不相同,一般的為3~5層,有些品種多至6層以上。鱗莖年齡不同,鱗片數目也有差異。年齡越小,鱗片數量越少,貯存的營養物質也越少。鱗莖外層的膜質乾燥鱗片以及包附在外面的褐色種皮,對鱗莖起保護作用。帶褐色種皮種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壤中病蟲害對鱗莖體的侵入,而鱗莖盤處的種皮對生根有抑製作用,一般在栽植時去除該處的種皮。
鬱金香鱗莖作為繁殖材料時,一般稱之為母鱗莖或者母球。一個生產用的鬱金香鱗莖,同時也是繁殖下一代子球的母球。鱗莖內的器官構造比較復雜和特殊,一個完整發育良好的種球內,中心部分是一個分化完整的花芽(最中間是雌雄蕊,外層是花被),接著是葉芽,外面是若干個鱗莖片,最外面的是種皮。在每層鱗莖片的腋下,分布著很小的子鱗莖,當它長大後即是子球。每一個母球所能孕育的子球數,完全取決於該球的鱗片數,也同時決定了該球的繁殖系數。此節曾提到品種和鱗莖的年齡不同,其鱗片數也不同,這也說明了繁殖系數與鬱金香的品種以及鱗莖的年齡密切相關。一個成熟種球內部器官是清晰可見的(圖1)。
鬱金香成熟種球剖面圖
在繁殖鬱金香種球時,大部分的開花球都會被挑出來作為商品球出售,用剩下的子球來作為主要繁殖用種球,當這些子球作母球時,由於體積小,多數也只有3枚以下的肉質鱗片,中心沒有成熟的花芽。當然,小球內的鱗片腋間有小球的生長點。這些生長點長大時,有些也會生長發育出1~2片小葉,球大小同樣與著生位置相關,由內向外變小。沒有葉片長出的子球,形成的營養來源於母球及中心芽生長的葉片。
如果經營得當,三級種球可以發展成一個二級種球和1~2個三級或三級以下的子球。但如果環境條件差或技術操作不當,三級球形不成二級球,形成的有可能是三級以下的小球,這也反映出種子復壯時,環境條件不同、技術水平不同,產生的效益將會相差很大。
隨著鬱金香母球的生長、發育、衰亡及下一代子球的生長、發育、衰亡,母球的生命一代代傳播下去,基本上能保持著原有的優良性狀,而鬱金香的原始體發育成肉眼可見的生長點,一般需要半年的時間,再過半年,生長點才能發育成獨立的子球。因此,鬱金香種球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一輪的,它與許多採用鬱金香一年生栽培是相吻合的。
野生的鬱金香大多隻發育一個子球,其餘原始體消失,但產生的子球較大。
通過鬱金香子球形成敘述,說明在種植鬱金香時,只有應用嚴格的、正確的技術措施,保證鬱金香母球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有最佳的生長發育條件,才能獲得預期的結果,尤其復壯鬱金香種球的生產商,在子球生產繁殖時,更要注意到鬱金香子球的形成,採用相對的生長發育所需條件和採取相應生產技術,才能獲得較高的效益。
因為母球營養消耗是由外向內進行的,而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物質的輸送貯存,是由內向外進行的。最中心的子球,不僅吸收了豐富的母球營養,同時積累了母莖上葉片和自身積累的營養,成長最大的第二年開花一級種球向外挪移,形成的種球越小,雖然有部分可以在第二年開花,但其抽出莖的高度及花的大小次於中心球,這兒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母球在生長發育後期,子球已不斷的膨大,同時在其內部生成的鱗莖腋下形成孫子輩子球,這就是有趣的鬱金香中特有的三代同堂。當母球葉片枯黃,可到子球分級的時候,母球的營養已消耗盡,變為纖維狀殘體,沒有任何的利用價值了,當到收獲季節時,每個母球可收2~6個子球,品種差異和種球的年齡,栽培技術的不同,形成的子球數並不相同。一個母球經一個種植循環產生的小球數,就是該球一代的繁殖系數。4. 子球的獲得一些鬱金香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生產商,在取得切花(或盆栽花)生產出售產品時,會考慮下一步對子球培育產生的另一塊利潤,對鬱金香生產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的利用和綜合考慮,是獲得鬱金香生產最大的利潤保證。也有一些生產者對鬱金香生產不是很熟悉,或者有的鬱金香生產者只是外購優質的種球進行栽培,當獲得其優良的花後,對附帶而來的另一種產品——子球,往往忽略不計。在我國,絕大部分的鬱金香生產者屬於後一種類型。也許鬱金香種球的環境條件,以及種球生產的種球條件均不太成熟,多數人考慮的是引進優質(多數是荷蘭進口的)的種球時,作一次性生產,產生的子球往往丟棄,非常可惜。在我國的西安地區,浙江的麗水地區等,鬱金香種球的生產嘗試已取得了一定的生產效益,或許到一定的階段,丟棄的子球可流向那些專業鬱金香種球繁殖的生產者,而專業繁殖生產者的優質種球可流向那些作一次性栽培的生產者。如能如此,我國的鬱金香生產者可走向良性循環,不僅可省去大筆的外匯,也大大降低鬱金香的生產成本。
子球的獲得是鬱金香繁殖生產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在安排生產計劃時,要對是否收獲子球作繁殖母球的問題首先明確,才能在以後的生產環節中注意對球根的養護和管理。大約在切花收前進入准備收獲子球的生產階段。切花的早點採收,有利於子球的養分積累。花蕾著色、開放,是消耗養分較大的時候,該階段葉片產生的營養物質主要被花器消耗掉,流向根部子球的養分只佔其中較少的一部分,如果在花蕾著色後但未完全開放之前採收,一方面有利於切花的花期,同時也有利於養分在根部子球的轉換。如果一些花蕾有病蟲害或畸形花,建議能盡早打掉花蕾。
鬱金香花期過後,是種球生長最快的時間。這段時間的水肥供應一定要充分,保證土壤濕潤,也避免濕度變化幅度不要太大,該時期要注意氣候、最忌暴風雨頻頻,會導致土壤過濕,而引起地下子球腐爛,選擇好一塊排水良好的地塊,是種球生產的保證。
荷蘭大約在6~7月份開始收獲種球,我國多數在7月上中旬時收獲。隨著母球的消失,地上部分也逐漸衰老、枯死,挖球時注意不要傷球,地栽的挖掘深度在20厘米左右,箱栽、盆栽的直接挖出即可。挖出的球置放於乾燥陰涼處,進行分級。根據上面提到的分級標准,將種球分成五級,一般是留下一級球和二級球的稍大部分,作為商品球出售,小球留下作為繁殖下一代子球的母球。有些生產商會把小球轉讓出售給那些專門繁殖子球的生產商。
5. 整地整地之前,選地是項關鍵的工作。選擇一塊平整、不易積水、土質適合的地塊,是種球生產取得效益的前提條件。一般是選擇朝南略有坡度的地塊,陽光充足,不易積水。陽光不足,會導致花期縮短,花莖細弱短小,花色變淡,葉片細長,導致地下部分發育不良,產生退化現象。若是低窪地,易積水,秋季易使母球腐爛致病,冬季易使種球遭凍害。除了低窪地,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也不宜種植鬱金香。如果無法避免地勢的影響,則要挖好小溝,避免地下水位或積水的影響,或者採取高壟種植,開深溝。如果在種植的地段經常有風害,應設立風障或種植防護林擋風。風害使葉片受損,花期縮短,花形變壞。
鬱金香對土壤也有一定的要求,應選擇肥沃疏鬆,透水性、保水性好、富含有機質沙質壤土。沙土保水保肥力差,乾燥快,常導致鬱金香在生長發育期內缺水,缺肥而受害。如果土質不佳,可進行一些改良,壤土中摻入大量有機肥料,或在幾個月前將地上部分的草翻入,改善其透氣性、透水性及肥沃程度,如果是黏土,要注意改善其透水性,從而保證根系組織正常的生理活動。土質不佳的地塊,種植後要定期鬆土,尤其澆水或者下雨後。
鬱金香適宜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栽種之前,對土壤最好能做一些檢測,在酸性土壤上可施用石灰,以調節酸鹼度,調節到pH7.0~7.5時較為適宜。
另外,鬱金香忌連作,當年種過鬱金香的地方,第二年不宜再種植,否則易導致種球退化。一般間作3年以上,期間可改種禾本科或豆科作物,3年以後才能種植。
一般種植地整過後,都要開溝分畦,以便於田間操作。做成土塊地面整平、敲碎,溝深20~30厘米,畦寬1.5米的種植畦。大一點的鬱金香球種植時大多是溝隔10厘米點植,四級以下的子球是以千克論播種密度的,必須是開溝種植,可在畦面上隔15厘米開一條小溝。
6. 種植當一切都准備就緒後,就進入種植階段。種植階段的方法可以參照「鬱金香的栽培技術」部分,但由於是繁殖種球的種植,有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1)種植時間 首先要選擇一個適宜的種植時間。要求明確指出各地或那個地區具體的種植時間是不妥當的,鬱金香種球的種植時間有非常明顯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必須根據各地各年的氣候情況和變化來決定種植日期。如果秋季寒流來臨遲,或者是長時期溫度較高,種植期必須推後。具體確定種植時間的方法是:鬱金香種植應在土壤上凍之前,即地表至地表以下15厘米處,溫度下降到6~9℃時種植最好。鬱金香的最佳生根溫度是9℃左右,如果種球有這個溫度下的2~3周時間的生根,對於種球的安全越冬、及後面的種球生長大有好處。
(2)種植方法大面積的種球種植,應以機械操作為主。在荷蘭、美國、日本大都採用機械種植。小面積種植一般採用苗床點播。苗床寬 1.2米,長 5~8米,或依地形和操作方法、管理方便程度而定。株距 10~15厘米,行距20~2 5厘米,橫向開溝,深 10~15厘米。四級以下的種球,撒入播種溝即可;四級以上的種球,一個一個按株行距要求種植。如果種球已經出現須根,種植時應該輕拿輕放,注意根系不能受損,否則影響植株後面的生長及種球的發育。
其他的田間管理參照「鬱金香的栽培技術」部分中的常規種植方法。
7. 施肥鬱金香從生根開始,就需要吸收營養物質。根系發育得越好,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越高,出現良性循環,促使鬱金香生長健壯,發育良好。
基肥一般是在種植之前第一次整地時一並施入的,如果施有機肥最好施充分腐熟的,否則易發熱,產生一些氨氣等有毒氣體,還會帶有一些病蟲害。未腐熟的基肥應在幾個月以前施入。第一次整地除了清茬施入基肥外,還須深翻土層,並讓土面暴曬幾天,消滅病菌孢子。如採用化肥來做基肥,可選用過磷酸鈣與復合肥(普通型)各半混勻後施用。化肥多施土壤容易板結,要注意後期土壤的改良。
鬱金香對肥料非常敏感,如果氮肥不足,則子球減少,葉子生長量少而薄,葉片色淡而細長,花莖縮短,花朵變小,花期也推遲,一些子球長不出葉片。反之,氮肥充足,會提高繁殖系數,但過多會對產生大球的質量有影響。磷肥不宜單施,否則效果不明顯,一般採用磷鉀肥合施,對花莖促進有極大影響,中等大小的種球數量也會相應增加。
8. 收取鬱金香種球的收取大約在7月份,這個時候種球內已孕育有良好的花芽和葉芽,地上部分也已經枯黃,老的種球已經干癟成纖維狀。選擇晴朗乾燥天氣,挖取地上的種球。種球的著生深度大約地下 10厘米處,有部分的種球會因為土壤的影響形成滴漏種球,深度可達到30厘米或更深處。因此,在挖取種球時,也要注意收取較深處的球。
鬱金香收取後,對種球進行去泥、晾乾,按大小進行分級,分級後裝入種球周轉箱,進入儲藏室儲放。
E. 鬱金香的繁殖有哪些方法
鬱金香的種球呈現層狀鱗莖,在短縮成扁平的板狀莖上,著生鱗片,鱗片基部著生小球原始體,從球莖中心左右兩側排列。原始體隨著植株的生長而逐漸增大,到6月中旬便形成大小不等的新球。每個母株可長出大圓球(栽後能開花)1~3個,小扁球(栽後不開花)3~4個。待母株葉片開始枯黃時,便可挖取種球。按照大小分級、裝袋,保存。
新球莖栽培,宜在10~11月,待土壤溫度低於10℃時進行。栽培前先剝掉鱗莖外殼,取出新球莖。栽培時,要選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施足底肥。土壤和種球,都要嚴格進行消毒,土壤可用鐵鍋翻炒,或用溴鉀烷噴灑、薰蒸。配製的培養土pH一定要在6.0~6.5之間。種球可用50%的可濕性多菌靈1500倍水溶液,浸泡半小時。鬱金香栽培的株距為10~15厘米,行距為20~25厘米,覆土4厘米左右。栽後澆一次透水,在5℃的低溫條件下,春化45~60天(開花鱗莖為80~120天),開春後種球萌發,新葉出土。這時要保持土壤濕潤,及時補充養分,加強光照,促進幼苗生長。
新栽培的鬱金香,有的春末初夏就能開花(大圓球莖),有的還要翻栽2~3年(扁球莖)才能開花,管理工作一定要跟上。
鬱金香,喜歡涼爽氣候,宜在15~20℃的環境中生長。它最怕酷熱,5月開花後,天氣逐漸轉熱,地上部分也就隨著氣溫的增加而逐漸枯萎,進入休眠期。此時,便可將植株挖起,待到11月再次栽培。
F. 鬱金香的繁殖方法
鬱金香常用分球和播種繁殖。
1、分球繁殖
栽種的母球生長過一季後,周圍出現許多小鱗莖,將鱗莖按大小分類,分開種植,大球開花較早,當年栽種,當年開花,小球需要1~2年開花。
2、播種繁殖
播種繁殖適宜大量栽種,多用於培育新品種。首先,選購好種子,可以多個品類混合播種。10月播種在室內的土盆中,室外用塑料薄膜覆蓋,第二年春天就發芽。3~4月開花。
(6)鬱金香的繁殖擴展閱讀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L)是百合科鬱金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球莖。英文名為「Garden tulip」或「Didier's tulip」。鬱金香被廣泛認為原產於土耳其,是土耳其、荷蘭、匈牙利 等國的國花。
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狀,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花期4-5月。
鬱金香養球方法
1、修剪
鬱金香花敗後應及時剪去殘花,注意從葉片上1-2厘米處剪斷,葉片一定要保留。
2、追肥
生長期每隔10天追施一次磷鉀肥,促進種球生長。
3、收球
夏季鬱金香進入半休眠期,這時要從盆中挖出小鱗莖並晾乾後儲藏。根據頂端優勢的生長規律,頂花芽以下第一側芽發育最健壯,可成為良好的成花種球,以下的側芽順序減弱。
4、種植
待到9~10月再重新將良好的成花種球上盆,並施基肥。冬季地栽的可露地越冬,盆栽的放置室外向陽的暖和處,盆土要偏干忌濕,這樣到來年立春後它會從土中長出新葉,其間再追施薄肥兩次,至3、4月間就會再度開花。
G. 鬱金香有哪些繁殖方法
鬱金香的繁殖措施:鬱金香的繁殖方法以分離小鱗莖法為主。母版球為一年生,花後在鱗權莖基部發育成1~3個次年能開花的新鱗莖上的子球放在5~10攝氏度的通風處貯存。
秋季9月可栽種子球,栽培地應施入充足的腐葉土和適量的磷、鉀肥作基肥。植球後覆土5~7厘米即可。栽植時土壤濕度以不幹不濕為宜,覆土後不必澆水。小鱗莖栽植深度約為10厘米,不宜過淺,2~3年後開花。早春莖葉及花蕾出現時,結合灌溉2次液體速效追肥。花後剪去花莖,不使結實,可促進新鱗莖肥大。
播種繁殖可在育種及大量繁殖時進行,秋季露地播種,深度為1~1.5厘米,次春可發芽,4~5年才能開花。
H. 什麼是鬱金香的繁殖技術
鬱金香繁殖是繁衍後代,保存其種質資源的手段。鬱金香的繁殖可分成專三大類:有性繁殖、無性屬繁殖和組織培養。
有性繁殖又稱種子繁殖,是指經過雌雄兩性細胞結合而產生新個體的繁殖方法。它是生物界最基本的一種繁殖方法。鬱金香從種子播種到植株開花,所需時間長,品種間極易雜交,多數不能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會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現象,但繁殖系數大,根系強健。在鬱金香的育種上看,種子繁殖是其品種選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許多雜交品種,如達爾文雜交系等,這些品種的選育,均用種子繁殖來實現其性狀的變異。
無性繁殖又稱之為營養繁殖,指的是利用植物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一部分,經人工培養而產生新植株個體的繁殖方法。這種方法的繁殖系數小,根系不如種子繁殖健壯,但種質的特性較為穩定。鬱金香的無性繁殖是子球繁殖,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在生產上大量運用的就是分子球繁殖。
組織培養又稱微體繁殖。把植物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的一部分,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到一定培養基上,在玻璃容器內進行培養,從而得到新植株的繁殖方法稱為組織培養。有人稱之為植物克隆技術。
I. 鬱金香的繁殖方式是什麼
鬱金香自繁鱗莖:當復秋天制15厘米土層的地溫降至9℃左右時將小鱗莖栽植。栽植後要有15~20天的根系生長適宜溫度。將小鱗莖按行距10厘米左右,株距5厘米左右的距離栽培,覆土厚度為鱗莖高度的2倍,栽後澆水。母球栽培1年後可產生2~4個子球。鱗莖的周徑在6厘米以上的會現蕾開花,小鱗莖如現花蕾應及時摘除以保證養分積累,促進種球生長發育。小球需要培養2~4年成為大球。當地上部分完全枯黃、種球變為棕色時,將球挖出。放在通風乾燥處,均勻散開自然晾乾,不宜先混堆或裝箱,然後儲藏。儲藏的空氣相對濕度不能超過80%。
J. 鬱金香怎樣繁殖
鬱金香又名洋荷花,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20~40厘米,花期~5月。白天開花,陰天及夜間閉合。
鬱金香適應性較強,喜陽光充足,也耐半陰,喜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稍乾燥的環境,耐寒性強,生根需在5℃以上,適宜生長在肥沃、富含有機質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忌土壤黏重和濕澇。
鬱金香為秋植球根花卉,秋天栽植,早春開花,夏季休眠,生長適溫為9~13℃,5℃以下則停止生長。鬱金香的栽培方法有地栽和盆栽。露地栽植要選向陽背風處和疏鬆肥沃的土壤,並施足基肥,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溝植或畦植,栽植深度要適宜,一般覆土厚度為球高的2倍,栽後澆透水,發芽和開花前後追施2~3次液肥。北方寒冷地區要加覆蓋物防寒,並在早春化凍前及早除去。盆栽在秋季上盆,每盆3~4球,球的頂部要與土面平齊,澆透水然後放入冷床或露地向陽處,經8~10周低溫,放入5~10℃溫室,保持半陰,顯蕾後再把室溫提高到15~18℃,在春節前後就可以開花。
鬱金香易受花葉病危害,是病毒病,受害植株變矮,球莖退化,由蚜蟲傳染。因此,除輪作外,要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及時防治蚜蟲。
鬱金香花期早,花色多,花形嬌美,國外栽培較多,尤以荷蘭的鬱金香享譽世界。中國近年栽培日漸增多。鬱金香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適於作切花,布置花壇、花境,中矮品種可作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