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音樂欣賞

茉莉花音樂欣賞

發布時間: 2021-01-05 14:31:46

① 《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1)茉莉花音樂欣賞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②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音樂教案

【教學內容】

1、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2、了解「信天游」

3、中國民歌的體裁類別:山歌與號子

4、中國民歌《茉莉花》

5、中國民歌的體裁類別:小調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歌,感知和體味我國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和豐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擴大藝術視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演唱,對比分析等音樂實踐活動,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與音樂特點;感受到優秀的音樂文化源頭是紮根在人民大眾之中的。

3、知識與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號子、小調三種體裁類型及特點。

【教學重點】

感知和體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號子、小調三種體裁類型及特點,感受到優秀的民歌來源於生活,是在人民大眾之中產生的。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積極投入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學生進入教室。

感知與體驗

一、導入

出示三幅圖片,欣賞教師鋼琴彈奏一段民歌主題片段,音樂表現了哪張圖片上的內容?

說明:「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強化審美體驗。熟悉主題旋律,為後面欣賞原生態的歌曲作鋪墊,能讓學生立刻進入到當地的音樂風格中。

二、賞析《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1、欣賞阿寶演唱的這首歌曲的第一樂段,感受這段歌曲的風格特點。

2、知道「信天游」,通過選擇准確的詞語概括「信天游」的風格特點。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4、師生跟著鋼琴哼唱歌曲的第一樂段。

5、欣賞視頻

思考:這段歌曲分為幾個樂段?

感受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領眾和」 的風格特點。

6、了解「號子」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7、熟悉主題(第二樂段片段):請看著譜例,演唱主題旋律。

說明:整首民歌由兩類音樂體裁創編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與特點之後,通過領唱與合唱的形式,表現和體驗「號子」「一領眾和」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與掌握不同民歌體裁類別的風格特點。

8、學生即興創編「號子」

模仿勞動號子的形式,創編情景,並用「一領眾和」的方法演繹出來。

三、賞析《茉莉花》:

1、跟著鋼琴,演唱P31《茉莉花》。

2、欣賞江蘇民歌《茉莉花》,思考:和剛才演唱的《茉莉花》有什麼地方不同?

3、聽音樂,用蘇北方言學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說明:通過「聆聽——思考——模仿」的方法,感受用蘇北方言演唱的茉莉花,通過模唱,了解蘇北方言中部分字、詞的讀音和音調,並運用到歌唱中,在復習、鞏固江蘇民歌《茉莉花》旋律的同時,還體驗了當地民歌的地方風味。

4、欣賞與比較:

(1)欣賞河南《茉莉花》,與江蘇《茉莉花》進行比較:

歌詞: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2)欣賞山西《茉莉花》,與江蘇《茉莉花》進行比較:

歌詞: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5、了解「小調」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6、歸納:

(1)民歌的流傳方式:口頭傳唱。

(2)在流傳過程中人們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語言和地方音調融入這些民歌中,在改編與再創作中體現了民歌傳唱中的變異性。

說明:通過「賞析——比較——思考」的方法,對比聽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民歌在口口相傳中的變異性;知道民歌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民歌在傳唱中的變異與再創作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智慧和熱愛家鄉的文化熱情。

拓展欣賞:——尋找《茉莉花》

1、選擇喜愛的視頻、觀看

女子十二樂坊,歌劇《圖蘭朵》,申博宣傳片,雅典奧運會

2、小結:

那麼多版本向我們展示了風格各異的《茉莉花》,民歌《茉莉花》在不斷發展和變異中甚至走出了國門,成了東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國民歌的藝術魅力。如今,在一些重大的場合與重要的活動中,中國的世界亮相經常伴隨著這首《茉莉花》的音調,《茉莉花》幾乎成為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符號與標志,帶著中國走向全世界!

課堂小結:

民歌是人民群眾口頭創作的歌曲,它在廣泛流傳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成為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民歌反應的內容與人民生活及地方風俗有著密切的關系。其形式簡明朴實,曲調短小生動,易唱易記。

人們在民歌的口頭傳唱中加入了當地的方言、語音語調,這些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內容,讓民歌傳唱得更廣,更多姿多彩!多聽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發現和保護色彩斑斕的世界民族音樂瑰寶,通過民歌來繼承傳統文化,表達出我們的愛國熱情!

③ 就民歌茉莉花鑒賞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④ 茉莉花鑒賞

課題:民歌《茉莉花》的賞析
課型:綜合課型——聽聽、議議、唱唱、彈彈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民歌《茉莉花》的賞析,使學生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調」這一體裁的音樂特點,以及形成,發展等等,從而進一步懂得弘揚祖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
2、通過二首《茉莉花》的對比賞析,從優美的旋律和朴實的含蓄的歌詞中使學生感受民歌的藝術美以及勞動人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歌的熱愛之情;
3.通過「唱唱」這一教學手段(將江蘇二首風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來唱)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歌曲藝術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江蘇《茉莉花》是一首產生於明末清初,流傳東北地區及全國各大城市的小調歌曲,距今約有300年的歷史。最早的時候叫《鮮花調》,由於第一句是個重疊句,所以又稱為《雙疊翠》或《雙疊詞》。十八世紀下半葉傳到西方,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於歌劇《圖蘭多特》中作為公主的主題曲。此歌最早收入我國由貯香主人編輯的《小慧集》中。江蘇《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國作曲家盧梭收入他所編的《音樂辭典》中,此曲還流傳到日本、朝鮮、美國等國家,成為中國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江蘇《茉莉花》的曲調婉轉、流暢、細膩、柔美、淳樸。曲式是由四個樂句構成單部曲式;調式為徴調式。
現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根據江蘇民歌《茉莉 花》改編創作的,是目前流傳最廣的《茉莉花》。歌詞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擔心受責罵,被人取笑,又怕傷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一個天真可愛純潔的美好形象,生動而又含蓄地表達了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
三、教具准備:
1、DVD機及配套播放設備;
2、《茉莉花》教學錄音CD(可用原配套錄音帶刻錄);
3、課前預寫好內容的小黑板4塊(或預做好多媒體課件);
4、宋祖英維也那金色大廳音樂會演唱《茉莉花》實況錄像DVD。
四、重點難點:
1、對二首《茉莉花》進行對比賞析;
2、將二首《茉莉花》(江蘇)合起來唱。
五、教學過程:
1、教師點明課題、對「民歌」,「小調」作解釋

⑤ .賞析江蘇民歌茉莉花

江蘇民歌茉莉花原文:
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
香也香專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屬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
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賞析:該曲好似一首優美的現代詩,作者高度贊美茉莉花的美,並想擁有她,感覺作者用的是擬人手法,把他心儀的人視著「茉莉花」,這是我讀該曲感覺到的韻味。

⑥ 江蘇民歌茉莉花歌詞賞析

委婉的詞義符合江南水鄉的俊秀。當然也表現了地域特色,畢竟茉莉花還是很朴實無華的。。。。

⑦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中學音樂欣賞課

無錫市碩放中學 周文蓮 音樂欣賞是人們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項音樂實踐活動。它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與手段。同時它還具有發展想像力,培養創造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等作用。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志之一。因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尤為重要,它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下面具體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做法與體會。 一、音樂欣賞應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漸進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為在音樂欣賞時,欣賞者須經過這么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像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在進行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學生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於欣賞教學。 其次,在曲目的安排上,可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有歌詞到無歌詞,這樣做既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音樂欣賞應進行對比教學,靈活多變地設計不同課型 將題材,演唱(奏)形式、作品曲式、題裁等異同點明顯,易於對比的作品有意識地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既能使學生比較准確地感受領會不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時還能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音樂,並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了解音樂表現的一些規律。 1、以題材為中心設計課型 。以某一題材為中心,將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器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如以「茉莉花」為中心的欣賞課,就可將江蘇、東北地區的民歌《茉莉花》和歌劇《圖蘭朵》中的「茉莉花」部分、鋼琴演奏的《茉莉花》等相同題材,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器樂作品組合起來進行教學。這種課型內容統一,能使學生從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作品欣賞中,集中體會,理解音樂家是如何運用不同的手段來表現共同的音樂與主題的。 2,以演唱(奏)形式為中心設計課型 。 這一課型可將同一音樂表演形式,而內容、主題不同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如以「獨唱」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就可將男聲、女聲、童聲等不同聲,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等形式的獨唱曲組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利於學生學習,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經典音樂作品,拓寬音樂視野。 3、以作品曲式與體裁為中心設計課型 。 這一課型將同一曲式結構或樂曲體裁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以「一段體」為中心或以「進行曲」、「變奏曲」等為中心開展音樂欣賞教學。這樣做有助於學生了解曲式、體裁等有關的音樂知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內容與音樂表現形式的相互關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形式美。 三、音樂欣賞教學時應精講多聽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而,傾聽自然是欣賞音樂的主要方式。美國的艾倫—科普蘭曾說過:「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麼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欣賞教學的根本方法就是傾聽。要使學生真正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言語上的介紹和引導固不可少,但是語言替代不了音樂,無法表現作品,因為音樂作品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作品,同一觀眾(聽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聽,初聽、有目的地分段聽、有分析評論地聽、復聽等,都是以聽為本。音樂藝術及欣賞教學的本質規律決定了欣賞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去作繁瑣冗長的講述,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防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力求精練並富有啟發性,目的在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通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達到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的目的。 四、音樂欣賞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 調動學生的想像力是欣賞音樂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樂是抽象的藝術,這一點是它與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最大的區別,但並不是說音樂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過想像和聯想把各種音樂要素聯系起來,從而使模糊的東西具體化。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啟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像力,鼓勵學生自由想像,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比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像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寫詩、寫散文、寫聽後感、畫圖畫等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另外,在注意啟發學生的想像、聯想的同時,又不能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像往往會與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和有意識引導,具體做法是:既不能讓學生漫無邊際地想像、聯想,也不能讓學生按圖數驥地從音樂中衍化出一段情節或一個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啟發學生,在不脫離音樂的前提下,感受音樂,展開想像與聯想,最終達到自主地理解音樂的目的。 五、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此,音樂欣賞教學中應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在欣賞中發現,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1、創設問題情景,激勵學生善於發現。在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總覺得沒有問題可問,因而盲目地、被動地接受老師「指揮」,這主要是因他們不知道怎樣去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因此,教師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讓他們會問、能問。如在上民族器樂曲欣賞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一首曲子,然後叫他們邊看演奏者的演奏動作邊注意其音色的變化,之後再分組進行討論,把自己的疑問、發現的問題一一列舉出來,並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問題」也就蜂擁而至,如:「都是弦做的為什麼二胡和古箏的音色和演奏方法會不同?弦粗的和弦細的音高怎麼會不同?」「和弦的材料、松緊有關嗎?」「都是吹管的為什麼笛子和嗩吶的音色會有如此大的差別?」「都是敲打的,同一種樂器大的和小的敲出來音高怎麼不一樣?」……而後同樣可以競賽的形式集體來解答這些問題,答對時答方得分,否則問方得分。競賽的形式把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他們從被動的接受、服從、執行,變成了主動的研究、發現。課後還可以讓學生分組根據這堂課學到的東西回家自製一件樂器在下節課進行展示。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喜悅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2、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嘗試創新。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行為的內趨力。初中學生正值青春少年,富有理想和追求,學習音樂的動機也會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想當歌星、有的想當舞蹈家、有的是自己的愛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應的影響、有的則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褒獎和學生的稱贊……面對學生如此多層次的音樂學習動機,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輕松活潑的教學模式,激發其學習興趣。首先,以情激趣,喚起學習動機。音樂課中的基礎知識部分比較枯燥,作為教師可有意識地營造探究過程中的興趣情景、問題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啟思。如:在講授欣賞課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選曲時,為了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我播放了舞劇《天鵝湖》的錄象片段,然後鼓勵學生模仿天鵝的行走、跑動和翩翩起舞的姿態,仿效惡魔詭秘、奸詐和不懷好意的神情,並根據自己的理解詮釋《天鵝湖》的音樂特質以及所包含的豐富意境。在這種邊聽邊舞的活動中,生動的情感體驗和主動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於心。其次,科學評價,激發創新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我一方面以掌聲和「高見」、「見解獨特」等簡短而由衷的表揚給予肯定,另一方面,用延遲評價的辦法,給學生一個再認識、再理解、再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因為過早、過急的評價都會抑制學生思維、扼殺創造。對每一個問題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賞,我都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發表見解、提出設想,即使是思維有偏差、觀點有歧義的也給予鼓勵、諒解,並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寬容、期待的態度處之,使其有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這樣既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認可,充滿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點,又能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習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進而誘導學生發揮想像、釋放潛能、嘗試創新。社會音樂風氣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修養,如果多數人都具有較高尚的音樂趣味和較強的審美能力,對人類歷史上的音樂財富有較多的了解,那麼他們對音樂的選擇、反應、評價和追求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最終作用於社會,使那些能夠代表人類優秀文化的經典名作和具有深刻社會意義,又有高度審美價值的音樂作品成為社會精神生活的主要食糧。當然這種作用是緩慢的,根本的做法是首先實施有效的音樂教育,培養高素養的一代新人,這正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⑧ 音樂課上,師生正在欣賞民歌《茉莉花》,忽見一學生埋頭大睡,老師叫醒他說:「你怎麼把《茉莉花》聽成了

學生面帶愧色,卻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我就是聽成了搖籃曲」
老師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你怎麼睡著了
)如果你是那位學生,你將如何回答:因為我被這首歌陶醉了。

⑨ 音樂《茉莉花》欣賞課感想

它富有抄中國民歌的鮮明特點,有較強的旋律性,同樣具有中國樂曲的婉轉優美的特點。我喜歡薩克斯鑽石般高貴,清亮細膩的音質,更喜歡茉莉花潔白無暇、芬芳馥郁、朴實無華、婉轉秀麗的品質。茉莉花是迷人的,今天的茉莉花已經不再是中國的茉莉花,它屬於全人類、全世界!

熱點內容
周公解夢綠色盆栽 發布:2024-11-17 00:06:05 瀏覽:845
秘密花園花藝 發布:2024-11-16 23:57:03 瀏覽:537
彩色室內綠植 發布:2024-11-16 23:56:03 瀏覽:123
庄心妍情人節mv 發布:2024-11-16 23:45:14 瀏覽:810
踩點七夕 發布:2024-11-16 23:40:01 瀏覽:615
飄花香花卉 發布:2024-11-16 23:23:54 瀏覽:400
茉莉花蛆 發布:2024-11-16 23:22:37 瀏覽:167
超市茉莉花糖 發布:2024-11-16 23:01:51 瀏覽:646
梅花落樂曲 發布:2024-11-16 22:44:03 瀏覽:477
漫畫夫人和花店桑動漫 發布:2024-11-16 22:43:53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