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茉莉花
① 揚州哪裡有茉莉花
很多人家都種的啊,為什麼景點就一定要有,還有瓊花才是揚州的市花,茉莉花是揚州市歌。。
② 揚州市花.市歌.市樹分別是什麼
歌曲「茉莉花來」定為揚州市源市歌。
揚州的市花瓊花、芍葯和市樹銀杏、楊柳
http://www.zx.jd.cn/ta_info.asp?id=235
③ 有關《茉莉花》的背景資料
靈感來源:
茉莉花這種植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最早種植於廣東一帶(南越、南海),到宋代開始廣泛種植於福建並傳入江浙等地;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並因其香氣而受喜愛,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作詞編曲經過: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
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 ,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
(3)揚州茉莉花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
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 。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④ 哪裡能聽到揚州話的茉莉花
沙發。樓主是揚州人啊,不是的話,大街上隨便找個揚州人給你唱不就得了啊??
⑤ 揚州哪裡有成片的茉莉花看
沒聽過有成片的茉莉花!
茉莉花一般在室內或大棚里生長,而且植物不大,所以做為公共植物觀賞來說,是不合適的。
自己買個十幾盆吧!放在一起也有點感覺!
都是《茉莉花》歌「害」得吧!呵呵!
⑥ 茉莉花是江蘇哪個地方的民歌
應該說很多省都有《茉莉花》這首民歌。 江蘇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聲音階曲折的級進為主,旋律婉轉流暢,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點,宛如一幅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的圖畫。歌詞一般只有開始關於茉莉花的幾段,不唱《西廂記》的故事。民歌手往往採用吳語演唱這首歌曲,其風格細膩優雅,聽來感到新穎親切,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藝術感染力。 與江蘇的《茉莉花》比起來,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調則更具有敘述性質。它的速度緩慢,旋律的進行委婉。民歌表演者為了加強對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時從戲曲音樂中汲取素材來豐富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後有一個較長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呂劇「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貼切。 民歌茉莉花的歷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為「鮮花調」,有幾百種鳴唱法,但大同小異,實際就是一種,音樂界稱為「近似音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主要流行區在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揚州清曲,以及從揚州清曲中汲取豐富營養的揚劇,都有「鮮花調」曲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國音樂源遠流長,但最大遺憾是,長期以來大多數只有曲牌名及歌詞,很少有曲譜記載。現存最早的「鮮花調」(又名「仙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由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為1840年抄本《張菊田琴譜》之古琴曲。 現代首次以簡譜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線歌舞團到北京作匯報演出,演唱很成功,後灌制了唱片,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揚州大規模採集民歌,所收錄的1000餘首民歌中,就有儀征、江都、興化三種「茉莉花」,詞曲大同小異。90年入選《中國民歌集成.江蘇卷》的揚州民歌達230餘首,「茉莉花」(即「鮮花調」以7種詞曲形式列入該書,第一種即為何仿這一首,在其曲最後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詞、記譜」。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6193452.html?fr=qrl3
⑦ 改病句:揚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鮮艷的地方色彩
揚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鮮艷」修飾不當)
⑧ 「茉莉花」是蘇州民歌還是揚州民歌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專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屬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8)揚州茉莉花擴展閱讀: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
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
⑨ 揚州市樹市花是什麼
揚州市市花為瓊花與芍葯,市樹為銀杏、柳樹。
瓊花屬忍冬科莢屬,是一種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可達數米。1985年7月18日,揚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6次會議決定,揚州市市花為瓊花。
1985年7月18日,揚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6次會議決定,揚州市市樹為銀杏、柳樹。
(9)揚州茉莉花擴展閱讀: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位於北緯32度15分至33度25分、東經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間。東部與鹽城市、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
揚州是民歌《茉莉花》最早的主傳唱地區之一,已有數百年歷史。2003年3月21日,揚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次會議決定揚州市市歌為揚州民歌《茉莉花》。
⑩ 揚州市市歌 《茉莉花》 具有鮮艷的地方色彩 修改病句
揚州市市歌 《茉莉花》 是具有鮮艷的地方色彩的歌 或者揚州市市歌 《茉莉花》 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