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賞析

杜鵑花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8 01:28:47

杜鵑花得紅字 這首詩的賞析誰知道啊

首聯前四句寫景.其中「往事」「芳叢」為破題點.往事指的是「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內《錦瑟》「芳叢」容暗指杜鵑.
頸聯出句正面寫花,杜鵑精魂已乘風飛回朝思暮想的錦水之濱,暗指詩人對故國的思念.意象凄美動人

② 杜鵑花長近作者和內涵賞析怎麼寫

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鵑」的典故,抒發了自己的亡專國之恨、屬故國之思。 結構上:由杜鵑鳥引出杜鵑花,豐富了詩歌的內涵,杜鵑啼血不僅給杜鵑花染上了紅 色,更抹上了一層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鵑啼血猿哀鳴」的詩句,以杜鵑 悲凄的啼鳴渲染謫居之地潯陽環境的惡劣,襯托詩人被貶後痛苦的心情。

③ 杜鵑的作品賞析

【鶴注】當是大歷元年春在雲安作。故雲「雲安有杜鵑。」洙曰:《華陽風俗錄》:杜鵑,其大如鵲而羽鳥,聲哀而吻有血,人雲春至則鳴,聞其初聲者,有離別之苦,惟田家候其鳴則興農事。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①,雲安有杜鵑。(首記蜀中杜鵑之有無,西川、雲安,起下二段。《杜臆》:起用四社鵑,或有或無,皆就身之所歷,而自紀所聞。鵑鳴有時,西川雲安,當真嗚,則聞之而謂之有。東川、涪萬,當其不鳴,則不聞而謂之無。故初拜於錦城,而雲安則身病不能拜。通篇起結照應如此。乃拘泥者見其疊用杜鵑,以為題下注。注應止分有無二項,不應有無參錯。若以比刺史忠逆,則雲安非州,無刺史也,且嚴武亦卒矣。故誼伯、東城之說皆非也。老社變體最多,如《三絕句》疊用兩刺史,唐人有此體乎?)①黃希曰:《白頭吟》:郭東亦有樵,郭西亦有樵。此侍起法,或本此。吳曾《漫錄》:樂府《江南詞》:「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子美正用此格。古韻西與北葉,北音悲。趙曰:連用四杜鵑,正《詩》「有酒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之勢。豈是題下注耶?我昔游錦城,結廬錦水邊①。有竹一頃余,喬木上參天②。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③。①陶潛詩:「結廬在人境。」②何胥詩:「古木上參天。」③鮑照《行路難》:「中有一鳥名杜鵑,雲是古時蜀帝魂。」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其子,禮若奉至尊①。鴻雁及羔羊,有禮太古前。行飛與跪乳,識序如知恩②。(此言鳥尊杜鵑,乃承上起下之詞。奉若至尊物性所稟,猶羔雁知禮,從古皆然也。行飛識序,雁有兄弟之禮。跪乳知恩,羊有母子之禮。)①世說杜鵑養子於百鳥巢,百鳥共養其子而不敢犯。②《春秋繁露》:「雁有行列,羔飲其母必跪,類知禮者,故以為蟄。」羊祜《雁賦》:「鳴則相和,行則接武,前不絕貫,後不越序。」聖賢古法則①,付與後世傳。君看禽鳥情,猶解事杜鵑。今忽暮春間,值我病經年。身病不能拜,淚下如迸泉②。(此承「雲安有杜鵑」。又敘病中哀憐之意。君臣之禮,世傳已久,即禽烏之微,猶知尊事。今病不能拜,惟有泣下悲傷而已,與前段「我見常再拜」相應。申涵光曰:開首四語,起得奇朴。其雲拜杜鵑,奇;不能拜而位,更奇。此章四句起,下三段各八句。)①《淮南子》:「設儀立度,可為法則。」②劉琨詩:「據鞍長嘆息,淚下如迸泉。」趙次公曰:此詩譏世之不修臣節者,曾禽鳥之不若耳,大意與《杜鵑行》相表裡。又曰:世有《杜鵑辯》,乃仙井李新元應之作,鬻書者編入《東坡外集》詩話中。其說雲:蓋譏當時刺史也。嚴武在蜀,雖橫斂刻薄,而實資中原,是西川有杜鵑。其不虔王命,擅軍旅、絕貢賦以自固,如杜克遜在梓州,是東川無杜鵑耳。涪、萬、雲安,刺史微不可考。凡尊君者為有,懷貳者為無,不在乎杜鵑真有無也。其說穿鑿。錢謙益曰:社克遜事,新舊兩書俱無之。嚴武鎮蜀之後,節制東川者,李奐、張獻誠也。其以梓州反者,段子璋也。梓州刺史見杜集者,有李梓州、楊梓州,未聞有杜也。既曰譏當時之刺史,不應以嚴武並列也。逆節之臣,前有段子璋,後有崔旰、楊子琳,不當舍之而刺涪、萬之刺史微不可考者也。杜免遜既不見史傳,則亦後人偽撰耳。其文義舛錯鄙倍,必非東坡之言。

④ 郭沫若《杜鵑》評析

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便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

它本身不用說,已經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時又被認為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

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

可憐,哀惋,純潔,至誠……在人們的心目中成

為了愛的象徵。

這愛的象徵似乎已經成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這種感情還超越了民族的范圍,

東方諸國大都受到了感染。

例如日本,杜鵑在文學上所佔的地位,並不亞於中國。

然而,這實在是名實不符的一個最大的例證。

杜鵑是一種灰黑色的鳥,毛羽並不美,它的習性專橫而殘忍。

杜鵑是不營巢的,也不孵卵哺雛。

到了生殖季節,產卵在鶯巢中,讓鶯替它孵卵哺雛。

雛鵑比雛鶯大,到將長成時甚且比母鶯還大。

鵑雛孵化出來之後,每將鶯雛擠出巢外,

任它啼飢號寒而死,它自己獨霸著母鶯的哺育
鶯受鵑欺而不自知,

辛辛苦苦地哺育著比自己還大的鵑雛;

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淚的情景。

想到了這些實際,

便覺得杜鵑這種鳥大可以作為欺世盜名者的標本了。

然而,杜鵑不能任其咎。

杜鵑就只是杜鵑,

它並不曾要求人把它認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鶯也相差不遠,全憑主觀意象而不顧實際

這樣的例證多的是。

因此,

過去和現在都有無數的人面杜鵑被人哺育著。

將來會怎樣呢?

鶯雖然不能解答這個問題,

人是應該解答而且能夠解答的。

⑤ 郭沫若<<杜鵑>>賞析

找不到
抱歉了

⑥ 杜鵑花得紅字 賞析 此詩首聯以兩處破題 請具體說明是哪兩筆 ;此...

首聯前四句寫景。其中「往事」「芳叢」為破題點。往事指的是「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芳叢」暗指杜鵑。
頸聯出句正面寫花,杜鵑精魂已乘風飛回朝思暮想的錦水之濱,暗指詩人對故國的思念。意象凄美動人

⑦ 杜鵑郭沫若賞析

這是一篇簡短優美、立意新穎的散文。
立意就是觀點。觀點要新,因為新就是創造。新就是講別人沒有講過的話,講自己獨到的思想,所謂「言他人所未言」。做學問的人都知道,創新的觀點通常有兩條路徑:一是論題新,所謂「開辟處女地」、「填補空白」,即使你的研究不夠深入,但因為是別人滑有研究過的,你的結論便自然有了新意;一是做「翻案文章」,別人說東你說西,別人說是你說非,由於反差強烈,新意立見。郭沫若是詩人,也是學者,學問之道,可說是料熟於心。
這篇散文即是循著「翻案」的思路而寫的「翻案」的思路,今人謂之「逆向思維」,是創造之一法。不過這次「翻案」,不是負面翻正,而是正面翻負,即把正面價值的「愛的象徵」的杜鵑鳥逆轉成負面價值的「專橫而殘忍」的形象(或隱喻)。文章先列舉杜鵑鳥在文學史上的種種正面形象:望帝的化身,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可憐、哀惋、純潔、至誠。它不僅灌注著國民的情感,而且走出國界,成為「東方情結」。接著筆鋒陡轉,出語驚人,指出杜鵑鳥「名實不符」,過去的名聲是出於對事實的誤解。其根據是動物行為學的知識,即杜鵑欺騙性地獨霸鶯巢,類似於中國成語中說的「鵲巢鳩占」。這個事實是動物學的發現。翻開《辭海》杜鵑條目,其中赫然寫著:「部分種類不自營巢,產卵於多種雀巢中,由巢主孵卵育雛。雛出殼後,推出巢主雛鳥而獨受哺育。」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杜鵑鳥的文學象徵竟與它的動物習性如此不吻合,「打架」得厲害。
當然,文學象徵是一回事,自然知識是另一回事,它們各有其價值,即人文價值與科學價值。科學講事實,文學講虛擬。我們完全不必要去追究「龍的傳人」這句話或這個文學意象。龍本身是想像中的動物形象,所謂「九似之象」;「傳人」則是後代的意思,龍是華夏族的祖先出於遠古的圖騰意識。用科學的標准去衡量,全是「一派胡言」,但我們至今不定期在唱《龍的傳人》這首歌,還在用「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郭沫若不是不懂得這個道理。他用科學的動物知識翻文學作品中杜鵑鳥形象的「案」,必定另有理由。這理由就是當時的時代背景與中日關系。
《杜鵑》這篇散文寫於1937年1月。這時,抗日戰爭尚未全面爆發,但日本帝國主義卻已經侵佔了我國的東三省,蠶食與染指華北地區,其侵華野心已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翻開中日關系史,我們知道日本在唐代曾派遣使者到中國,把中華文化引入日本,作為學習、效仿的楷模。總之,中國文化在歷史上對日本民族是有「哺育」之「恩」的。但現實卻是日本帝國主義「恩將仇報」。因此,從中華民族的現實功利與安危出發,郭沫若做了這篇「翻案」文章,隱喻日本侵略者是忘恩負義、「專橫而殘忍」的杜鵑鳥。
這篇文章的最後落腳點還在於我們自身。也就是把中華民族比作「鶯」,批評「鶯」的不覺醒而自甘奴化,對「人面杜鵑」喪失警惕之心。讀來言簡意深,回味無窮。

⑧ 杜鵑花得紅字用什麼手法表現杜鵑花

首聯前四句寫景.其中「往事」「芳叢」為破題點.往事指的是「望帝春心托杜鵑」回(李商隱《錦瑟》「答芳叢」暗指杜鵑.
頸聯出句正面寫花,杜鵑精魂已乘風飛回朝思暮想的錦水之濱,暗指詩人對故國的思念.意象凄美動人

⑨ 杜鵑的詩歌鑒賞

這首詩,寫的是杜鵑花及與杜鵑花息息相關的一個家庭。壺井繁治是一位無產階級革命作家,詩中所寫的正是一個革命家庭。這是個和美的小家庭,夫妻志同道合,小女乖巧活潑。他們雖然過著貧窮而不安定的生活,但沒有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革命理想抱有堅定念。詩人善用象徵手法,詩中的杜鵑花是革命理想的象徵。
詩人採取「隱」的手法將杜鵑花與一個家庭的命運熔於一爐,如心雕龍·隱秀》中指出:「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文隱以復義為工。」杜鵑花的,形象,是言中之意,是一條明線。而「文外之重旨」是一家人對革命理想的追求,是一條暗線。詩人以明線來帶動暗線發展,以暗線來表達思想感情。杜鵑花的出現,揭示了詩人一家在困窘的生活環境下,追求、嚮往著革命理想。杜鵑花的凋零,揭示了政治形勢的變化,革命者受到迫害。杜鵑花的重新開放,揭示了真理之花猶存,只是我們失去了追求它的自由。最後一節詩,杜鵑花在獄中出現,揭示了監牢只能禁錮革命者的身軀,卻禁錮不住革命者對革命理想的堅定信念。寫一枝杜鵑花,寫出了一個志同道合、前仆後繼、堅信真理的革命家庭。
杜鵑花是詩中的主體形象。詩人選擇它來象徵革命理想,真是神形俱備。從「形」上看,杜鵑花鮮紅耀眼、光彩照人;從「神」上看,杜鵑花遍地開放,生命頑強;這給人以顛撲不破、星火燎原的啟示。而這一切正是革命理想所具備的威力。另外,杜鵑花還含有「杜鵑啼血」之義,這為表現百折不屈,寧死不悔的革命衷腸,平添了別一番色彩。詩人還通過舉家逐花而居、小女戴花和妻子插花這些細節,來烘托杜鵑花的美麗高潔;並把它放在「舊花瓶」、「寒傖的屋子」和陰森的「牢里」與環境進行對比,反襯出杜鵑花作為理想之花的奪目光彩。這一切,使杜鵑花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象一團火一樣,照耀著這個處於「冬夜」的革命家庭。明代學者何景明,在談到詩的意境時曾說:「意象應曰合,意象乖曰離。」就是說形象與思想相吻合、詩的意境就和諧,反之則不能和諧。杜鵑花的形象與詩人所賦予它的含義是相輔相成的。因而,詩的意境是和諧完美的,是清新而耐人尋味的。

⑩ 關於杜鵑的古詩及賞析

杜鵑行
作者:唐·杜甫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⑴。
寄巢生子不自啄⑵,群鳥至今與哺雛。
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羈孤⑶。
業工竄伏深樹里⑷,四月五月偏號呼⑸。
其聲哀痛口流血⑹,所訴何事常區區⑺。
爾豈摧殘始發憤⑻,羞帶羽翮傷形愚⑼。
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
萬事反覆何所無,豈憶當殿群臣趨。

【注釋】
⑴《華陽風俗錄》:杜鵑大如鵲而羽烏。
⑵《博物志》:杜鵑生子,寄之他巢,群鳥為飼之。
⑶曹植詩:「倉卒骨肉情。」陶潛《祭妹文》:「遺孤滿眼。」謝庄《月賦》:「羇孤遞進。」
⑷曹植《白鶴賦》:「恆竄伏以窮棲。」阮瑀詩:「深樹猶沾裳。」
⑸《呂氏春秋》:「號呼而走之。」
⑹《風俗錄》:杜鵑聲哀而吻有血。
⑺辛延年詩:「一心抱區區。」
⑻《西京賦》:「朴叢為之摧殘。」
⑼毋丘儉詩:「但當養羽翮。」


【創作背景】
黃鶴認為此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他說:「李輔國劫遷上皇,乃上元元年七月事。此詩借物傷感,當屬上元二年作。觀其詩意,乃感明皇失位而作。」


【賞析】
仇兆鰲 《杜詩詳注》:《杜鵑行》,傷舊主之孤危也,起含寓意。蜀天子,化杜鵑,憐之也。寄子代哺,蜀帝之分猶存焉。
中間八句憫杜鵑形聲之哀慘。君臣舊禮,承哺雛。伏樹號呼,自傷孤立也。哀聲流血,承號呼。含憤包羞,備言失所也。《杜臆》:傷形愚,哀其有情而不能自達。
末四句致感慨悲痛之意。當殿群趨,遙應蜀天子。
此詩分三段。中間八句,首尾各四句。朱鶴齡註:鮑照《行路難》:「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國門。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郁蹲蹲。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惟悴似人髠。飛走樹間逐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此詩意所本也。
洪邁《隨筆》雲:明皇為輔國劫遷西內,肅宗不復定省,子美作《杜鵑行》以傷之。
黃鶴曰:上元元年七月,李輔國遷上皇,高力士及舊宮人皆不得留,尋置如仙媛於歸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觀。上皇不懌,成疾。詩曰:「雖同君臣有舊禮,骨肉滿眼身羇孤。」蓋謂此也。
盧元昌曰:蜀天子,雖指望帝,實言明皇幸蜀也。禪位以後,身等寄巢矣。劫遷之時,輔國執鞚,將士拜呼,雖存君臣舊禮,而如仙、玉真一時並斥,滿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內,父子睽離,羇孤深樹也。罷元禮,流力士,徹衛兵,此摧殘羽翮也。上皇不茹葷,致辟穀成疾,即哀痛發憤也。當殿群趨,至此不復可見矣。此詩托諷顯然。鶴注援事證詩,確乎有據。張綖疑「羞帶羽翮傷形愚」句,謂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矣。蓋托物寓言,正在隱躍離合間,所謂言之者無罪也。
或疑劫遷西內,宮禁秘密,子美遠游西蜀,何從遽知之?曰:蜀有節鎮,國家大事,豈有不知者。故曰朝廷問府主。其以杜鵑比君,本緣望帝而寓言,非擅喻禽鳥也。

熱點內容
林清玄百合花開 發布:2024-11-18 23:20:18 瀏覽:143
七夕牛郎和織女相會的七夕 發布:2024-11-18 23:11:16 瀏覽:97
牡丹之歌蔣大為歌詞 發布:2024-11-18 23:07:32 瀏覽:413
為對方插花 發布:2024-11-18 22:35:37 瀏覽:282
獵空和黑百合什麼關系 發布:2024-11-18 22:35:34 瀏覽:304
七夕青蛙節 發布:2024-11-18 22:26:25 瀏覽:93
商場鮮花裝飾 發布:2024-11-18 22:04:27 瀏覽:276
返鮮花生到底有沒市場 發布:2024-11-18 21:53:55 瀏覽:651
趙建中蘭花 發布:2024-11-18 21:53:35 瀏覽:883
哈爾濱站到牡丹江車次 發布:2024-11-18 21:52:55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