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輕音樂

茉莉花輕音樂

發布時間: 2020-12-29 08:34:33

1. 有關茉莉花的歌曲

有關茉莉花的歌曲有《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夢里花》、《小茉莉》、《六月茉莉》、《茉莉花開》等。

一、《茉莉花開》

《茉莉花開》是由徐譽滕由徐譽滕填詞、譜曲並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發行於2007年6月18日,收錄於專輯《茉莉花開》中。

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在全世界傳唱,一直傳唱到現在。在流傳過程中,僅中國關於《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幾十種,比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線歌舞團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的。

五、《六月茉莉》

《六月茉莉》是《閩南語金曲輯》中年代最為古老的歌曲之一。《六月茉莉》的歌曲旋律來自福建濱海地區,明末清初隨著大批移民來到台灣,經由作詞家許丙丁的填詞,傳唱成地地道道的台灣民謠,曲風純朴活潑。

2. 《茉莉花》有什麼音樂特點

各地的《茉莉花》總的音樂特點是:起、承、轉、合式的四句體樂段,落音分別內為:「徵容」、「宮」、低音「羽」、低音「徵」。第一句分為兩個短句,其結構對稱,落音相對;第三句是緊縮句,並在句後不停頓,緊緊銜接第四句。旋律起伏大,曲折流暢,婉轉抒情。

現在人們聽得較多的是江浙地區的《茉莉花》。曲調細膩優美、委婉動人。這首小調與一般的小調相似,也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也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詞連成一氣,在音樂上也很難從中剪斷。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3. 茉莉花歌曲的由來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3)茉莉花輕音樂擴展閱讀: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4. 《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4)茉莉花輕音樂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5. 《茉莉花》 歌曲簡介

《茉莉花》是前線來歌舞團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編自中國民歌《鮮花調》,於1957年首次單曲發行。

《茉莉花》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的結構,又能與西方的審美習慣相適應,因此其能夠在西方世界傳播。

該曲屬於小調類民歌,是單樂段的歌曲。它以五聲調式和級進的旋律,表現了委婉流暢、柔和與優美的江南風格,生動刻畫了一個文雅賢淑的少女被芬芳美麗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棄不舍的愛慕和眷戀之情。全曲婉轉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5)茉莉花輕音樂擴展閱讀:

2008年8月,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該曲進行了MV的拍攝。雷佳身著金色旗袍參與了MV的拍攝,為了給觀眾不同的視覺享受,MV導演孔嘉歡首次運用了另類表現手法,把中國宗教文化和該曲結合起來。

作為MV鏡頭重要組成部分,導演策劃了雷佳站在幾丈高的大佛的手心裡演唱該曲,雷佳從容的在大佛上拍攝了MV畫面。此外,該曲MV作為向北京奧運會的獻禮,特別剪輯了鳥巢的鏡頭畫面,使整個MV充滿了奧運的氣息 。

6. 音樂《茉莉花》的作者

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系南京六合民歌。[1] 在六合區八百橋鎮東北角,有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金牛湖,環湖多山並因有金牛山而得名,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譽。鍾靈毓秀出華章——蜚聲世界的南京六合民歌《茉莉花》就源出於此。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7. 出彩中國人 茉莉花原背景音樂

出彩中國人 茉莉花原背景音樂:茉莉花(改編舞曲)

試聽鏈接:5sing.kugou.com/bz/2610375.html###

以下是原曲回信息:
歌名:答茉莉花
歌曲類別:江蘇民歌
重要傳唱者:何仿
歌曲體裁:抒情歌曲
演唱形式:大合唱
分屬語系:國語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8. 武林外傳的茉莉花背景音樂

尚敬執導的電視劇《武林外傳》中茉莉花的背景音樂是《武林外傳 茉莉花 輕快版》。

是一首由 Artists譜曲,Various Artists編曲,賀凝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Cover》中,2018-03-08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3首歌曲。

另外一個版本是由雲廷公子演奏,收錄在專輯《音樂時光機熱歌榜》中,發行於2019-11-20,該張專輯收納了3首歌曲。

(8)茉莉花輕音樂擴展閱讀

《武林外傳》主題曲《好久不見》介紹——李小龍填詞,李小龍譜曲,李小龍演唱。

嘿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裡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請打招呼

嘿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裡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請打招呼

別對著我笑沒人會在乎,別對著我哭沒人會無助

其實大家早已經清清楚楚

腳下踏上了不回頭的路,我說好久不見你去何處

你卻對我說我去江湖,恩恩怨怨沒人會認輸

舞刀弄劍一點都不酷,來吧熱上一壺好酒

說吧要說原來的辛苦,難得知己聰明又糊塗

兒女情長牽腸又掛肚,你我更需要忍受孤獨

獨來獨往英雄不問出處,笑一笑朋友快樂會無數

喝完了這壺讓我們上路,嘿兄弟嘿朋友

嘿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裡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請打招呼

嘿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裡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請打招呼

9. 歌曲:茉莉花的資料

茉莉花象徵優美。西歐的花語是和藹可親。菲律賓人把它作忠於祖國、忠於愛情的象徵,並推舉為國花。來了貴賓,常將茉莉花編成花環掛在客人項間,以示歡迎和尊敬。
一.《茉莉花》溯源
主要的文章有:錢仁康的《樂歌考源(十六)》(1985/5《中小學音樂教育》雜志)、《流傳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茉莉花」》(《錢仁康音樂文選(上)》)、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藝苑》1982/1)及馮光鈺的專著《中國同宗民歌》(1998年第1版,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錢仁康在《樂歌考源(十六)》和《流傳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茉莉花」》中對《茉》的源流進行了詳細考證(但兩篇文章在時間上出現了矛盾):我國最早刊載《茉》歌詞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間(1736—1795)玩花主人選輯,錢德蒼增輯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記載了《西廂記》的劇詞,沒記曲譜;中國最早刊載《茉》曲譜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樂歌考源》上又說是1837年)貯香主人編輯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載有簫卿主人用工尺譜記錄的《鮮花調》曲譜;《茉》曲譜最早的記譜見於1804年(在《樂歌考源》上又說是1806年)在英國倫敦出版的、英國地理學家、旅行家、英第一任駐華大使秘書(乾隆1792—1794年間)巴羅(John Barron)寫的《中國旅行》(Travels in China)的第十章,書中說《茉》譜是希特納(Mr Hittner)記錄的,錢先生從原書中的羅馬字拼音歌詞來推測,Hittner可能是從廣州記錄這首民歌的。對於Hittner記譜的「樸素」的《茉》的曲調到底是哪個地方的民歌,他確切是在何地記錄的,沒有文章再進一步考證。
易人在她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一文中對《茉》的考源是根據1980年《音樂論叢》第三輯錢仁康發表的《「媽媽娘你好糊塗」和「茉莉花」在外國》一文來寫的。易人指出:《茉》最早名稱叫《雙疊翠》,以後才稱為《鮮花調(或《茉》)》,她同時考證了茉莉花這一植物的傳入,是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和印度傳入我國,最早見於福建、廣東,三百多年前傳到蘇州、杭州、揚州一帶。
馮光鈺在《中國同宗民歌》中提到《茉》的溯源,但不如錢仁康細致。對於貯香主人編輯的《小慧集》到底在哪年出版,兩人的文章記載很不統一,馮光鈺記載的是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錢仁康記載的是道光十七年,對於「公元」的確切年份錢先生自身就有矛盾(前面已提到)。另外馮光鈺根據《茉》唱詞與曲調的雙疊翠形式,試圖通過明代散曲家劉效祖的刻本《詞臠》中出現的《雙疊翠》唱詞來考證《茉》與《雙疊翠》的曲調是否有傳承關系,他提出了問題,但結論卻不得而知。

二.《茉莉花》的歌詞
對於《茉》歌詞內容的介紹,江明忄享 在他的專著《漢族民歌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第1版)中介紹得較為仔細,他認為《茉》的歌詞大部分是唱《張生戲鶯鶯》的原詞;但有的地方不唱張生的故事,只唱「好一朵茉莉花」的第一段詞及由此變成同類的二三段詞,如蘇北的《茉》;有的地方唱其他花名的詞,內容與此相近;有的地方唱《武鮮花》,敘述武松殺嫂的故事,但不多。
錢仁康在《流傳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茉莉花」》一文中提到,在我國最早刊載《茉》歌詞的出版物《綴白裘》中,記載《茉》的歌詞是《西廂記》的劇詞,也就是說,唱的是張生戲鶯鶯的故事。
何仿在他的《紮根中華大地,香飄四海五洲——記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江蘇音樂》1992/4)一文中提到他在江蘇六合、儀征一帶跟當地一位民間藝人學唱《茉》時,當地藝人唱的內容包括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等其他花的唱詞,何仿後來把這些唱詞改成統一唱茉莉花的詞,即現在我們所聽到的江蘇《茉》的唱詞。

三.《茉莉花》的傳播
1.《茉》在中國的傳播,主要的文章有何仿的《紮根中華大地,香飄四海五洲——記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搜集》,他以歌詞改編者的身份,講述了他在江蘇六合、儀征一帶如何跟當地一位民間藝人學唱《茉》、如何把當時唱金銀花、玫瑰花等其他花的唱詞統一該成唱茉莉花的詞、並將新詞中的「奴」改為「我」的過程,還對新改的歌詞進行了演唱提示,他最後講述了改變歌詞後的《茉》是如何在1957年、1959年、1981年及九十年代在海內外傳唱開來的過程。
其他有關《茉》是如何在大江南北逐漸流傳開來、最早是哪個地區唱《茉》的研究文章沒有。但錢仁康在他的《學堂樂歌是怎樣舊曲翻新的》(《錢仁康音樂文選〈上〉》)一文中,提到學堂樂歌舊曲翻新的手法之一是「顛鸞倒鳳法」,他分析沈心工的學堂樂歌《蝶與燕》、《剪辮》是採用的「顛鸞倒鳳」手法,就是運用Hittner記錄的《茉》的曲調來進行舊曲翻新的。這對《茉》的傳播應有所幫助。
2.《茉》在國外的流傳主要是前面所提到的錢仁康的兩篇文章,他考證了《茉》在海外的流傳情況:由於「Barrow的《中國旅行》影響很大,1864年德國人卡爾•恩格爾(1818—1882)所著的《最古老的國家的音樂》,1870年丹麥人安德列。彼得•貝爾格林(1801—1880)所編《民間歌曲和旋律》第10集,1883年出版的波希米亞裔德國人奧古斯特•威廉•安布羅斯(1816—1876)所著的《音樂史》、1901年英國人布隆和莫法特合編的《各國特性歌曲和舞曲》,都採用或引用了《茉莉花》」,「1911年,英國作曲家格蘭維爾•班托克(1868—1946)出版《各國民歌一百首》,他《茉莉花》寫成了一首三部式卡農形式的鋼琴伴奏」,「在美國年,1922年夫羅倫斯•赫德孫•博茨福德編的《各國歌曲集》都收進了《茉莉花》」,「日本學校歌曲《茉莉花》(上田壽四郎作詞),也是根據這個曲調填詞的」,「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858—1924)還把這個曲調用於歌劇《圖蘭多特》中」。

四.《茉莉花》在傳統音樂各類體裁中的比較研究
傳統音樂的各類體裁主要包括民間歌曲、民間歌舞、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音樂這五種,關於《茉莉花》在傳統音樂各類體裁中的比較研究。主要的文章有:錢國楨的《民歌「茉莉花」在傳統音樂各類體裁中的 比較研究》(1994/4《音樂學習與研究》)、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和馮光鈺的《中國同宗民歌》。
1. 錢國楨的《民歌「茉莉花」在傳統音樂各類體裁中的比較研究》:
(1)《茉》在歌舞體裁中的比較研究:a、以河北南皮的《茉》為例,敘述了其作為歌舞體裁的舞蹈表演形式,分析了作為舞蹈歌曲的《茉》在節奏、節拍、旋律、調式、結構、前奏、間奏等方面的特點;b、以冀中蓮花落和東北的二人轉《茉》為例,分析了《茉》在北方東北色彩區作為歌舞體裁的樂觀雀躍的特點。
(2)在近代聯曲體說唱音樂中,吸收了《茉》(或《鮮花調》)作曲牌:a、北京單弦牌子曲中的《鮮花調》由於說唱音樂化的要求,突出了快聲快語、閃板奪字的節奏特徵;b、廣西文場中的《鮮花調》則充滿了文雅氣息,更接近於江蘇《茉》,保持了南方民歌的色彩特點。
(3)在近現代聯曲體的地方劇種中,也吸收了《茉》(或《鮮花調》)作為自己的唱腔:a、五十年代流行於津京地區的曲藝劇《新事新辦》中劇中人張鳳蘭唱的一段《鮮花調》,曲調簡潔明快、節奏疏密有致,腔詞結合得當;b、廣西彩調劇的調類唱腔中,《雪花飄》是《茉》的變體,整個唱腔簡潔洗練,既保留了民歌《茉》的典型音調,又有地方特色音調的新鮮感。
(4)在民族器樂曲中,不管是合奏或獨奏,都把《茉》納入了自己的表現范圍中。a、山西鼓吹樂八大套第三套《推轆軸》套中的第七支樂曲,為推向全套樂曲高潮,把優美抒情的《茉》變成快速火熱的樂曲;b、梆笛演奏家劉管樂把《茉》改編成有四次變奏的笛子曲,樂曲由慢到快,有優美到火熱,在高潮中結束。
(5)《茉》還被改編成無伴奏合唱和民族管弦樂合奏等體裁形式,錢國楨沒有再列舉。
2.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主要論述的是《茉》在民族器樂曲中的運用。她以山西晉中的《茉》樂曲為例,說明《茉》在作為獨立的曲牌加以演奏時,吸收了山西民歌中常出現的偏音「4」「7」,構成清樂徵調式,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同時晉中的《茉》樂曲還被吸收到整套樂曲中作為套曲的一個組成部分,如《茉》被安排在山西八大套的第三套中,運用添字加花的手法,顯示了器樂不同於聲樂的表現性能。同時,她還列舉了一些以《茉》為主題改編的器樂獨奏、合奏曲,說明《茉》的被吸收使樂曲的表現力更豐富多彩。
3.馮光鈺在他的《中國同宗民歌》中主要以湖北小曲《鮮花調》為例說明《茉》被說唱曲種吸收,衍變成基本曲牌唱腔情況:從唱詞、旋律走向、落音、樂句的發展來看,湖北小曲《鮮花調》曲調顯然脫胎於民歌《茉》,但又按曲藝音樂的特點,把唱詞加以「說唱化」和「地方化」,使唱腔適應地方曲藝表現的需要。

五.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樂形態上的比較研究
主要的文章有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江明忄享 的《漢族民歌概論》、周青青的《中國民歌》、馮光鈺的《中國同宗民歌》,另外錢國楨在他的《民歌「茉莉花」在傳統音樂各類體裁中的比較研究》中也論述。他們認為江蘇蘇北的《茉》是時調「鮮花調」的母體,都是以蘇北的《茉》為最基本的形態,與其他地區的《茉》進行比較研究的。
1. 首先我們來看他們對蘇北《茉》的分析:
(1)易人認為:蘇北的《茉》和《鮮花調》相比,無論從旋律、節奏、音域、拖腔等方面都顯得更委婉、秀麗、動聽。
(2)江明忄享 認為:蘇北《茉》的旋律以曲折的級進為主,小跳進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點,歌詞一般只有開始幾段,不唱《西廂記》故事,較早為人們所採集、介紹。
(3)周青青認為:在詞曲的配置上,江蘇的《茉》多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很密集,在演唱速度上比河北、東北的《茉》略快,但在整體的風格氣質上,更具抒情氣質。
(4)馮光鈺認為:蘇北的《茉》用的是五聲音階,旋律婉轉流暢,節奏穩重而富於變化,音樂充滿了詩情畫意,生動刻畫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有感染力。如用吳語演唱,則更顯深邃細膩、新穎親切。
(5)錢國楨認為:蘇北的《茉》最具江南小調特點,五聲徵調式、旋律級進、四平均、二對一、切分節奏型的交替等,使歌曲流暢而又有江南語言的節奏特點,而短促的第三句和搶先切入的第四句表達了人們對茉莉花急切的愛戀之情。
2.接下來我們看他們對各地《茉》的比較:
(1)易人在她的文章中,先比較了河南商城、甘肅涇川、江西南部、山西祁太的《茉》,認為雖然四首曲調存在許多相同的樂匯,旋律線條的起伏比較相近,都是徵調式,但由於a、四首樂曲第一句的落音不盡相同;b、甘肅涇川、江西南部、山西祁太的《茉》都出現了「4」「7」偏音;c、各地有不同習慣的襯詞;d、被收在贛南採茶戲和祁太花鼓中,與舞蹈動作進行了結合,使得四首曲調的形態和音樂形象的刻畫變異比較大,給人的感覺也不相同。
接下來她又比較了遼寧長海、河北南皮、山東長山的《茉》,認為它們的風格都比較粗獷,都出現了和各地方言密切聯系的襯詞。河北南皮的《茉》由於出現6#5和2#1的小二度,有一種新鮮的色彩感。而黑龍江的《茉》由於演唱者郭頌的處理,即在結尾時把高音加以延長,注入富有東北地方風味的襯詞「哎呀哎呀哎哎呀」而顯得別具風味。
另外她還比較了河北深澤縣正調(當地把結束在徵音上的《茉》習慣稱為正調)和反調(把結束在商音上的《茉》習慣稱為反調)兩首不同調式的《茉》,雖然它們的第一樂句中的兩個樂句都進行了重復,但音樂的進行和落音都不相同,而第二 樂句兩者的樂匯和音區位置不一樣,「反調」在句尾加進了「哎喲哎喲」的襯詞,使樂句延伸為五小節半,從而增添了歌曲了表現力,之後「反調」第三樂句又進行緊縮,連續三個十六分音符的字多腔少,使得「甩腔」也比較短小,最後落在商音上。
(2)江明忄享 先後分析了河北南皮的《茉》和山東日照的《述羅》。他認為河北南皮的《茉》是一首河北的典型曲調,旋法起伏較大,跳進較南方多,旋法起伏度較大,跳進教南方多,因字調而引起的字前裝飾(綽注及上下三連音)多而有北方色彩,各句的加腔是由於歌舞表演的需要;段後較長的拖腔,旋律材料來自呂劇「四平腔」的常用拖腔。江明忄享 認為山東日照的《述羅》(魯南五大調「四盼」之四)用了「鮮花調」來抒唱四到六月間盼郎歸來的思念之情,旋律跳進較少,曲折細膩,第三第四樂句連接較緊,使唱詞也合成一個較長的句式。
(3)周青青採用對比譜來綜合比較蘇北、河北南皮和黑龍江的《茉》。與江蘇的《茉》相比,南皮的《茉》旋律起伏大些,色彩明亮些,曲調更具敘述性質。但從北方民歌的角度看,南皮的《茉》因速度緩慢,大調五聲音階的級進進行、曲調中五次出現的小二度音程而顯得相當柔媚和細膩。東北的《茉》在旋律上與河北的《茉》關系比江蘇的《茉》更接近,但曲調比南皮的《茉》平直、朴實、跳進多、幅度大,因而顯得稜角也大些,沒那麼細致;最後拖腔的旋律骨幹音與南皮《茉》的拖腔完全一致,但風格不同,有東北人豪邁、直爽、快人快語的性格特點4)馮光鈺前後分析了河北南皮、山西臨汾、寧夏固原縣回族和黑龍江的《茉》。他認為南皮的《茉》是帶變音的六聲音階,音域比蘇北《茉》寬廣,旋律起伏較大,明亮、具北方小調的特點;由於唱詞為張生與鶯鶯的故事,音樂的敘事性與抒情性有機結合,曲調既有說唱風味有動聽,節奏既從容舒展又輕盈跳動,加之民歌演唱者的出色表現,使民歌的意境得到了有力的渲染。
山西臨汾的《茉》是一首七聲音階的民歌,旋律中特別強調偏音「4」「7」,調性色彩比較自然,使旋律更為婉轉優美,是一首情歌色彩濃郁的民歌,民歌手的演唱含蓄深厚,著重於內在感情的表達。
寧夏固原縣的《茉》與蘇北的《茉》相比,唱詞內容及旋律進行產生了許多變異,原位「4」音與徵「#4」音的交替出現,使得「4」音的運用很有特色,引起一定的色彩變化,句末「牧童哥」的襯腔突出了地方特點,但其音樂結構、各樂句的落音與蘇北的《茉》大致相似。
黑龍江的《茉》是由男歌手演唱的民歌,與女歌手的演唱相比,顯得別致而干凈利落,富有層次感,純朴穩重中含有輕巧優美、含蓄中洋溢著熱情。歌曲旋律簡練朴實而詼諧幽默,速度徐緩,抒情中具有熱情開朗的性質,起句的襯詞與結束句的襯腔首尾呼應對答,頗有特色;曲調稜角分明,柔中有剛、起伏自然,把人們熱愛茉莉花的喜悅之情表現得十分真切。

綜上所述,《茉莉花》流傳到各地後產生了許多的變體,多姿多彩,各具一格,為適應各地各階層廣大人民的需要,已主要成為漢族民族音樂各種體裁中的一個共同的音樂主題。再一次肯定回答的是,在普契尼的歌劇《圖蘭多特》用的《茉莉花》曲調,就是乾隆年間英國人Hittner在中國記錄的《茉莉花》( ) 。芬芳四溢的茉莉花帶給我們驕傲,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藝術享受,衷心祝願我們的茉莉花能常開不敗,能越開越美!

10. 純音樂的《茉莉花》 歌詞

歌詞:

好一朵的茉莉花
好一朵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版又白人人誇權
讓我來把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誰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重復第一段)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熱點內容
七夕送給女朋友的情話 發布:2024-09-20 09:07:27 瀏覽:877
送你一支玫瑰花 發布:2024-09-20 08:54:50 瀏覽:306
紅葉榕樹盆景 發布:2024-09-20 08:42:39 瀏覽:718
鮮花竹子草 發布:2024-09-20 08:41:53 瀏覽:938
白纓杜鵑花 發布:2024-09-20 08:41:51 瀏覽:643
鮮花牡丹美圖 發布:2024-09-20 08:41:44 瀏覽:941
梔子花的頭 發布:2024-09-20 08:41:07 瀏覽:432
大碗玉蘭花 發布:2024-09-20 08:36:23 瀏覽:835
深圳招聘花藝講師 發布:2024-09-20 08:20:45 瀏覽:297
花卉春風 發布:2024-09-20 08:03:20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