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缺鐵黃化病
『壹』 杜鵑花缺鐵黃化病
杜鵑缺鐵黃化病又稱黃葉病、褪綠病,是各地盆栽杜鵑常見的病害。 症狀 此病多發生在嫩梢新葉上。初期葉脈間葉肉褪綠,失去光澤,後逐漸變成黃白色,但葉脈保持綠色,使葉片上的綠色呈網紋狀。隨後黃化程度逐漸加重,除較大的葉脈外,全葉變成黃色、黃白色,嚴重時,沿葉、葉緣向內枯焦。 發病原因 杜鵑缺鐵黃化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土壤缺鐵或鐵素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影響葉綠素的合成,使葉片變成黃綠色。 在一般情況下,有下列幾方面情況:在石灰質鹼性土壤中,能被利用的可溶性二價鐵,被轉化為不溶性的三價鐵鹽而沉澱,使根部不能吸收;盆栽花卉澆水頻繁,使土壤中的可溶性鐵過多的淋洗流失;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區,植株根系發育受影響,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動不能進行,降低根部吸收鐵素的能力。 防治方法 杜鵑喜酸怕鹼,要避免栽植在鹼性和含鈣質較多的土壤中;庭園露地種植,不要靠近水泥、磚牆或用過石灰的地方。盆栽杜鵑花宜用酸性土,若土壤偏鹼可添換酸性土;苗圃地栽植杜鵑花,可施用堆肥、綠肥或其它有機肥料,這些肥料中產生的有機酸可溶解土壤中不溶性鐵,使植株較易吸收。 或者以硫酸亞鐵混入在肥料中施用,其配製是:硫酸亞鐵2.5-3公的,油粕5-7.5公的,糞10-15公斤,水200-250斤,混合後,待其腐熟成黑色後即可使用。此種方法效果良好。 在偏鹼性的土壤中,可澆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此溶液的PH值為4.7,能使鹼性土壤變為酸性土壤,即可使嫩葉黃化現象得到治療,同時酸酸二氫鉀中還有磷、鉀元素,利於開花和提高花量。 經常澆施硫酸亞鐵溶液,會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鐵成分過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14克,硫酸亞鐵(化學純)0.1克,混合溶入500毫升自來水中,進行葉面噴施,葉片正、背面均要噴及,3天1次,持繼數次,可獲得良好效果。
『貳』 杜鵑花葉子發黃像鐵銹乾枯怎麼辦
1、及時換盆
每2年左右的春季或秋末翻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土壤。翻盆時,只換掉1/3的即可,以免土壤環境變化過大,影響植株生長。
2、及時修剪
杜鵑花每年花後應修剪一次,剪掉病枝、弱枝,將徒長枝進行短截,不僅能促進植株的生長,還可以保證株形完美,枝條分布合理。修剪得當可增強植株的透光性,促進杜鵑開花。
(2)杜鵑花缺鐵黃化病擴展閱讀:
杜鵑花葉子發黃原因
1、水土偏鹼
北方地區的土壤及水含鹽鹼比較多,而杜鵑花是喜酸花卉,若水土中缺少可溶性的鐵元素,杜鵑就會出現黃葉現象。
2、光照不當
杜鵑花喜涼爽陰涼,但若長期放在遮陰不見光處,或者光照過強,會導致杜鵑花枝葉徒長,葉片薄而黃,不開花甚至開花少。
3、受到強烈刺激
杜鵑花的葉片比較脆弱,在防止病蟲害時噴灑的一系列葯劑,都有可能會造成葉片發黃。葯劑濃度過大,並且有殘留有毒氣體,或者環境驟然變緩,忽冷忽熱,都會造成杜鵑花葉尖或葉面局部發黃焦枯。
『叄』 杜鵑花的黃化病有哪些症狀
黃化病又稱黃葉病,是杜鵑花栽培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生理性病害。植株發生黃化病時,葉片逐漸由綠變黃,生長發育不良。嚴重時,葉片大量脫落直至死亡。氣溫忽高忽低變化劇烈,或光照不足,盆土狀況不良、營養元素缺乏等也會引起黃化病發生。常見的有下列幾種情況:
(1)鹼性黃化:主要由盆土過鹼或長期澆灌偏鹼的水而引起。盆土中鹼性增強,會嚴重影響根系對氮和鐵的吸收,導致植株缺鐵、缺氮,進而影響葉綠素的合成而使葉片黃化。葉片黃化後自下而上逐漸脫落,嚴重時只剩嫩枝梢部的幼葉,對生長有很大影響。這在水土趨鹼性地區尤為多見。對此,應首先對水進行酸化處理,消除盆土鹼性,盆中也可施硫酸亞鐵,注意不能施得太多,等恢復正常以後,再更新酸性土,保持土壤pH:5~6,並常年澆灌弱酸性水。
(2)缺鐵黃化:杜鵑花對鐵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土壤中缺乏鐵元素時,會影響杜鵑花葉片中葉綠素的合成,使葉色由綠變黃,伴隨分枝少、葉狹不展且生長緩慢等現象發生(見彩圖)。防治方法:可用少許硫酸亞鐵撒入盆中,每次用量1~2克,澆水後溶解於土中,也可噴施1%~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每半月一次,連續3~4次,便會逐漸好轉。
(3)綜合黃化:黃化病除缺鐵、鹼性以外,多是由於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如土質滲水性差、澆水過頻、盆內積水現象嚴重,或光照不足、冷熱劇變以及追肥過量等,尤以大水大肥引起的黃化更為常見。植株表現為生長遲滯,分枝少且細弱,葉片薄而色黃,逐漸脫落或突然大量落葉。防治方法:在弄清病因以後採取相應的養護管理措施,改善盆土的通透性,增強根系的呼吸及吸收能力,適當增加光照與通風等。
『肆』 杜鵑花黃化病怎麼防治
防治措施杜鵑花一但得了黃化病,就要依其原因給予恰當的治療,可歸納如下幾點:1.對於缺鐵黃化,應補充土壤中的鐵元素,可用硫酸亞鐵撒入盆土四周,每次依盆大小,施以1至2克,然後澆水溶解於土中。也可溶於水澆灌,濃度為1%,每周一次,連續幾次,直至恢復。 2.對於土壤、水偏鹼,首先對水進行酸化處理(可用pH值試紙測出酸鹼度),最簡易的方法是用食醋中和水的鹼性,使pH值在5至6之間。土壤的改良,與用硫酸亞鐵防治缺鐵黃化的方法相同。 3.對於不是單純缺乏某種元素引起的黃化病,而是由於管理不當導致杜鵑花的生理機能發生障礙而得的綜合型黃化病。此時一是應立即停止施肥,硫酸亞鐵亦不宜多施,否則無異於雪上加霜。待新根長出,葉色轉綠後,仍需穩定一段時間,待新枝木質化後方可施肥,否則有可能舊病復發。
『伍』 杜鵑花的常見病害有哪些
杜鵑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葉斑病、缺鐵黃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鐵黃化病為害較嚴重。
1.根腐病
(1)症狀特徵
根受害後,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葉片漸漸發黃、發紅,繼而脫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葉上出現變色、壞死、脫落時才發現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時要精心管理。立秋後氣溫漸低,南方大部地區室內外溫度較低,杜鵑盆土和葉的蒸發量變小,根、葉新陳代謝相對減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時要注意澆水適當,做到干後再澆,時間間隔應適當長,否則極易造成根部損傷。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發病前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②發病初期噴灑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③由鐮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澆灌50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多菌靈300倍液、50%殺菌王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
2.疫病
(1)症狀特徵
疫病多為害根部,使根變黑、腐爛,地上部失水發黃。在發病條件適宜時,葉部會急性染病,從葉緣開始失綠,呈水漬狀,病健交界處呈波浪形,葉背現白色霉層。這時枝條也可染病,變褐,呈水漬狀,也長出白色霉層,嚴重時落葉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隨病殘體存在於土壤中。長期大水漫灌、澆水次數多、水量大,發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鵑苗木的繁殖基地應採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蓋地表,減少與病菌的接觸。
②發病後及時噴施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長途北運時,裝車前適當澆水,但不宜過多。途中適當通風,防止濕氣滯留。必要時也可裝車前噴上述殺菌劑預防。卸車後如病情較重,須脫盆散濕,使盆土盡快乾燥。
3.缺鐵鋅黃化病
(1)症狀特徵
杜鵑花缺鐵時,葉片大面積由黃化變褐色。是因鹼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鐵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頂部葉片明顯變小,葉質硬脆,葉緣略向背面翻卷,葉色褪綠,有時現黃褐色銹斑,葉尖變為黃色至黃白色,頂端生長緩慢,節間縮短成簇葉狀,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致整株死亡,為缺鋅所表現的症狀。當土壤pH高於6時,有效鋅含量明顯降低;當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時,形成難溶性磷酸鋅,也會造成缺鋅。另外,當土溫高於30℃時,小葉病發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對於杜鵑花缺鐵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鵑花時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機肥增加對鐵的吸收。可噴施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15天1次為宜。夏季避免強光照直射植株,適當遮陽。
②秋後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鋅1.5克。施鋅後少施磷肥和有機肥,以利鋅肥發揮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噴施硫酸鋅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鋅20~40克、消石灰1~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