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歌茉莉花歌譜
《好一朵茉莉花》簡譜
《好一朵茉莉花》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茉莉花》簡介
1942年,何仿隨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六合地區,聽到當地民歌《鮮花調》並整理改編成了《茉莉花》 。
1982年,《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世界優秀歌曲。
2003年3月,揚州將《好一朵茉莉花》定為市歌。
《好一朵茉莉花》鑒賞評價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 ;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 ,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
Ⅱ 茉莉花簡譜及歌詞
版本一歌曲名稱:《茉莉花》歌曲類別:江蘇民歌歌曲體裁:抒情歌曲分屬語系:國語歌詞: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簡譜: 版本二歌曲名稱:《茉莉花》歌曲類別:江蘇民歌歌曲體裁:抒情歌曲分屬語系:國語歌詞: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簡譜:
Ⅲ 口琴《茉莉花》的簡譜
《茉莉花》的簡譜: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專年的《鮮花調》,屬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
(3)小學六年級歌茉莉花歌譜擴展閱讀: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Ⅳ 六年級蘇教音樂書上的茉莉花簡譜,要656121開頭的,豎笛譜(8孔高音)啊,江湖救急!SOS
65612142161 2 4565424161 161 2456421 156165424 6545 612421 156165452 45 64542421大體就是這樣半天沒擬態出來把琴拿出來了……望採納
Ⅳ 茉莉花口風琴簡譜
茉莉花是中國著名民歌,在國內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茉莉花》起源於南京六合,源自於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口風琴簡譜如下:
Ⅵ 歌曲茉莉花簡譜
歌曲茉莉花簡譜如下:
中國民歌《茉莉花》,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 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其改編版也在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歌曲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Ⅶ 尋《茉莉花》簡譜
希望抄對你有用:http://www.tom163.net/yuepuku/gequyuepu/sanzigequ/200605/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