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鬱金香危機雅思
㈠ 投資避坑_,警惕鬱金香泡沫!!
什麼是鬱金香泡沫?
人間清醒,搞錢上癮
什麼是鬱金香泡沫
鬱金香泡沫,也叫鬱金香效野蔽應,源自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最早的金融泡沫。
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由於初期培養緩慢以及貴族之間的狂熱攀比導致供不應求,一度在鮮花交易市場上引發異乎尋常的瘋狂,價格飛漲,荷蘭鬱金香市場儼然已變成投機者伸展拳腳的、無序的賭池,最終泡沫破滅,引發大量投機者破產。
事件過程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從土耳其引入第一棵鬱金香並種植由於是首次引入,且當時鬱金香剛好染上一種病毒,這種病毒反而讓鬱金香花瓣開的更鮮艷,於是鬱金香受到有錢人和貴族的追捧,由於稀有,成為了他們財富的象徵。
由於祥脊攜人們普遍對鬱金香後市看好,隨後鬱金香價格開始上漲,這個時候投機客開始入場,他們堅信鬱金香價格肯定會暴漲,今天買入,明天賣出絕對賺錢。
於是整個鬱金香交易市場越來越熱鬧,人人都跑步入場都想從中賺一筆,到1634年已經發展成為了全民運動。鬱金香價格也一路飆升。
由於鬱金香有花期,過了花期就凋零了。為了方便交易,人們直接進行了期貨交割,導致了鬱金香只是成為了一種交易符號,市場上的交易已經完成偏離了鬱金香實質。
到了1637年,鬱金香價格達到了頂峰,政府意識到了危機於是採取剎車行動,主動終止交易,禁止鬱金香交易。
瞬間鬱金香交易交易一泄千丈,高峰時7.6萬美元的鬱金香最低時只有1美元,而這也導致成千上萬人破產。
鬱金香泡沫的原因以及背後的經濟原理
1.商品價格偏離了商品價值
正是由於鬱金香價格偏離了其實際價值,導致產生了泡沫當泡沫足夠大時,只要外界稍微的力量輕輕一碰就會破滅。
2.人們為什麼甘於為偏離價值的商品而買單呢?
這主要就是人們預期的判斷上。鬱金香本身只是一個符號它承載的是市場上投機者的信心 (貪婪的預期) ,人們都期望著這樣的高價會有下一個交易者接手,大部分交易者在「大漲的環境」下失去了客觀去評判價值的能力,而是甘願做傻瓜!
這就是典型的「博傻理論」,他們始終相信自己高價買入的東西,肯定會有一個更傻的人以更高的價格從他手上買走東西。
所以謹伏,可怕的不是做傻瓜,而是自已做了最後一個傻瓜!
鬱金香泡沫案例:
1.龐氏騙局
2.傳銷
鬱金香泡沫的啟示
在日常理財當中,不管是買股票還是投資其他行業,一定要奉行的原則就是價值投資,千萬別去玩一些投機把戲,否則最終虧損的肯定是自己。因為在投機的市場中,從來沒有永遠的成功者。
㈡ 曾風靡荷蘭的鬱金香交易,發生了什麼事,竟讓荷蘭經濟癱瘓3年
在你出生之前,阿姆斯特丹人痴迷一種花,鬱金香,它們來自遙遠的東方,如此稀有和美麗,所以人們發狂地想要擁有他們。
富人花錢,窮人沒有錢就去借錢,爭相購買鬱金香的花莖,導致花的價格一路上漲,某些罕見的條紋鬱金香,被稱為碎色者,這種新的碎色者,扮演了上帝,摧毀了人們的生活。一朵白色的花,有上帝御賜的深紅色條紋,顛覆了我們的生活。
最誇張時,一朵鬱金香可以換一間海景房,然而泡沫總就會被戳破。有一天荷蘭報紙報道了這么一條新聞,有一位水手把名貴的鬱金香球莖誤認為是洋蔥而吃了,消息迅速傳開,人們這才蘇醒,對啊,鬱金香只是一種花,怎麼能貴的這么離譜呢,就這樣鬱金香的價格瘋狂下跌,最終才回歸正常價格。
㈢ 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及特點
自17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發生了九次波及范圍巨大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這些危機發生時都給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了巨大混亂,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
1593年,荷蘭商人格納從土耳其進口首株鬱金香。
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
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一朵鬱金香花根售價相當於今天的76000美元。
後來土耳其運來的鬱金香大量抵達,一瞬間鬱金香的價格往下滑,6個星期內竟然下跌了90%。這就是有記錄的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
歷史上出現的九次金融危機,整個世界牽一發而動全身
二、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公司表面上是一間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但實際上是一所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爭而欠下的債務。
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計劃,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價由原本1720年年初約120英鎊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鎊以上,全民瘋狂炒股。
為規管經濟市場,英國國會通過《泡沫法案》,炒股熱潮隨之減退,並連帶觸發南海公司股價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鎊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無歸,連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爵士也蝕本離場。
三、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1829年,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傑克遜決定關閉第二合眾國銀行,作為毀掉合眾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
州立銀行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的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這樣一來,最痛恨投機和紙幣的傑克遜總統所實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發了美國首次由於紙幣而引起的巨大投機泡沫。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四、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
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公司大肆舉債,在股市上收購聯合銅業公司股票,但此舉失利,引發了華爾街的大恐慌和關於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的傳言。
銀行要求收回貸款,尼克伯克股價一落千丈。時任摩根財團總裁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聯合其他銀行共同出手,籌集流動資金,同時美國財政部動用3500萬美元資金參加救市。
此次救市導致了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誕生,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得以增強。
五、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1929年美國紐約市場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
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引發美國股市大崩盤的1929年9-10月,被後來者形容為「屠殺百萬富翁的日子」,並且「把未來都吃掉了」。
在危機發生後的4年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投資減少了80%,1500萬人失業。
六、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歷史上出現的九次金融危機,整個世界牽一發而動全身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出現驚人下跌並引發世界其他國家股票市場跟風下跌。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驟跌508點,下跌幅度22%,一天內跌去的股票價值總額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時跌去價值總額的兩倍。
混亂中,價值超過6億美元的股票被拋售。紐約股市的震盪也在東京和倫敦造成了混亂。倫敦的FT指數滑落25O點,威脅到政府對英國石油股份公司的私有化的進程。日經指數下跌202.32點,收於9097.56點,跌幅為2.18%。
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令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群心理、市場失敗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至今仍在爭論。
七、1995-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對外宣布,本國貨幣比索貶值15%。這一決定在市場上引起極大恐慌。外國投資者瘋狂拋售比索,搶購美元,比索匯率急劇下跌。伴隨比索貶值,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走資金,墨西哥外匯儲備在20日至21日兩天銳減近40億美元。墨西哥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從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時間,墨西哥比索兌換美元的匯價就暴跌了42.17%,這在現代金融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墨西哥吸收的外資,有70%左右是投機性的短期證券投資。資本外流對於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應聲下跌。12月30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數已跌至1500點,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這場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危害極大,影響深遠。
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歷史上出現的九次金融危機,整個世界牽一發而動全身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
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這場危機一直持續到1999年才結束。
九、2007-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是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2006年春季開始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
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2007年8月次貸危機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㈣ 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自17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發生了九次波及范圍巨大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這些危機發生時都給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了巨大混亂,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格納從土耳其進口首株鬱金香,由於這種花是進口貨,因此擁有鬱金香花便成為有錢人的符號。開始只有鬱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賞鬱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風潮後,投機客便趁機炒作,只要今天買了,明天就可賺一筆。買的人多了,交易市場也就形成了,交易場所也逐漸熱鬧起來。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大家都來買賣鬱金香了。炒家只看到買低賣高,利潤就進來,於是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1000美元一朵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之後,它就變成兩萬美元了。到了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這時,一朵鬱金香花根售價相當於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車還貴。這是有名的鬱金香花根泡沫。此時,荷蘭政府開始採取剎車的行動,而由土耳其運來的鬱金香也大量抵達,鬱金香不再那麼稀罕。於是一瞬間鬱金香的價格往下滑,6個星期內竟然下跌了90%,荷蘭政府宣布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這就是有記錄的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
二、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國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生的一次經濟泡沫,事件起因源於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仍然進行時創立,它表面上是一間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但實際上是一所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爭而欠下的債務。南海公司在誇大業務前景及進行舞弊的情況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計劃,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價由原本1720年年初約120英鎊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鎊以上,全民瘋狂炒股。然而,市場上隨即出現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魚,試圖趁南海股價上升的同時分一杯羹。為規管這些不法公司的出現,國會在6月通過《泡沫法案》,炒股熱潮隨之減退,並連帶觸發南海公司股價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鎊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無歸,連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爵士也蝕本離場。南海泡沫事件使大眾對政府誠信破產,多名托利黨官員因事件下台或問罪。相反,輝格黨政治家羅伯特-沃波爾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亂,協助向股民作出賠償,使經濟恢復正常,從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實權,並被後世形容為英國歷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後,輝格黨取代托利黨,長年主導了英國的政局。
三、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19世紀早期的美國聯邦政府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因此也沒有發行紙幣。第二合眾國銀行由國會在1816年授權建立,它創立了統一的國家貨幣,一度成為美國最大最好的鈔票的發行者,創立了單一的匯率等。它實力強大,它的資本比美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多出一倍,擁有全國20%的貨幣流通量,在各州設立了29個分行,控制著各州的金融。考慮到許多州銀行立法很倉促,經營不善,普遍資本金不足,監管不嚴,對未來過度樂觀,第二合眾國銀行通過拒絕接受它認為經營不善的銀行的票據來維護它自身的穩定。這削弱了公眾對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心。1829年,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他認為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貸問題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傑克遜決定關閉第二合眾國銀行。作為毀掉合眾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沒想到,危機竟然就此產生。因為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這樣一來,最痛恨投機和紙幣的傑克遜總統所實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發了美國首次由於紙幣而引起的巨大投機泡沫。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
四、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
1907年,美國銀行業投機盛行,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當年10月,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舉債,在股市上收購聯合銅業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舉失利,引發了華爾街的大恐慌和關於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的傳言。導致該銀行客戶瘋狂擠兌,並引發華爾街金融危機。銀行要求收回貸款,股價一落千丈。時任摩根財團總裁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聯合其他銀行共同出手,籌集流動資金,才使市場重歸平靜。很快,美國財政部長喬治·科特留宣布,政府動用3500萬美元資金參加救市。隨後,市場恢復正常。此次救市導致了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誕生,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得以增強。
五、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1929年10月,美國紐約市場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
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引發美國股市大崩盤的1929年9-10月,被後來者形容為「屠殺百萬富翁的日子」,並且「把未來都吃掉了」。在危機發生後的4年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投資減少了80%,1500萬人失業。
六、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出現驚人下跌,並引發世界其他國家股票市場跟風下跌。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驟跌508點,下跌幅度22%,一天內跌去的股票價值總額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時跌去價值總額的兩倍。混亂中,價值超過6億美元的股票被拋售。紐約股市的震盪也在東京和倫敦造成了混亂。倫敦的FT指數滑落25O點,威脅到政府對英國石油股份公司私有化進程。日經指數下跌202.32點,收於9097.56點,跌幅為2.18%。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令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群心理、市場失(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至今仍在爭論。
七、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對外宣布,本國貨幣比索貶值15%。
這一決定在市場上引起極大恐慌。外國投資者瘋狂拋售比索,搶購美元,比索匯率急劇下跌。12月20日,匯率從最初的3.47比索兌換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兌換l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隨比索貶值,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走資金,墨西哥外匯儲備在20日至21日兩天銳減近40億美元。墨西哥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從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時間,墨西哥比索兌換美元的匯價就暴跌了42.17%,這在現代金融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墨西哥吸收的外資,有70%左右是投機性的短期證券投資。資本外流對於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應聲下跌。1994年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數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1995年3月3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數已跌至1500點,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這場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危害極大,影響深遠。
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
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這場危機一直持續到1999年才結束。
九、2007年至2010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丙戌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2007年8月次貸危機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這場危機導致過度投資次貸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機構紛紛倒閉,並在全球范圍引發了嚴重的信貸緊縮。美國次貸危機最終引發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和美林公司被收購標志著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隨著虛擬經濟的災難向實體經濟擴散,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激增,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2011年1月10日,國際清算銀行在巴塞爾召開成員央行行長雙月例會及全球經濟會議,分析全球經濟形勢。全球經濟會議主席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世界經濟已走出危機陰影,全球經濟復甦已經確立。
㈤ 荷蘭鬱金香事件是怎麼回事
鬱金香事件指鬱金香的價格一直上漲,人們通過購買鬱金香來積累財富的投機行為,泡沫最終破滅,千百萬人傾家盪產。
1637年早春的一天,一個叫弗朗索瓦•科斯特(FrançoisKoster)的商人以6650荷蘭盾的天價購買了幾十個鬱金香球根。
在一個300荷蘭盾能夠滿足一家人全年開銷的年代,這樣一筆交易顯然是及其不平常的。更讓人意外的是,科斯特購買鬱金香球根並不是為了種植,而是打算轉賣。他堅信這筆投資是穩賺不賠的。
科斯特的一擲千金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也就是歷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也難以遺忘的1633—1637年鬱金香狂熱的最高峰。這筆交易後來被證實為這次狂熱的最後一次體現。
科斯特買下球根之後不到一個星期,鬱金香的價格就毫無預兆的下跌了。幾天之內,鬱金香的價格狂跌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至1637年2月底,荷蘭曾經最富有的——起碼從賬面上看最富有的人們——一夜之間傾家盪產。其他在鬱金香上大筆投資的商人也面臨著血本無歸的下場。
(5)荷蘭鬱金香危機雅思擴展閱讀:
鬱金香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1、在短期內,即使鬱金香的價格上升,生產者也沒有辦法迅速增加供給。供給數量不能及時增加來滿足需求,這就為投機活動提供了空間。
有實力的投機者可以通過大量囤積商品或者壟斷供應渠道的方式來減少供應,哄抬價格,賺取利潤。這是投機泡沫形成的第一個條件。
2、貨幣的增加速度大大快於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人們除了進行消費和投資實業以外,還有大量的「閑錢」來從事投資活動—用現在流行的話就是「流動性過剩」。這是投機泡沫形成的第二個條件。
3、金融市場的形成,為投機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這是投機形成的第三個條件。
㈥ 關於「鬱金香泡沫」事件
簡言之,是社會集體投機賺錢的獲利心理造成,後果是遲早爆炸的炸彈傳來傳去,落到最後的人倒霉.並會造成社會經濟惡性動盪.損害了經濟本來的發展趨勢.
提起鬱金香,許多人立刻就會想到被譽為「鮮花之國」的荷蘭。的確,荷蘭人鍾愛鬱金香,將其奉為國花,並把它和風車、乳酪和木鞋一起,統稱為荷蘭的「四大國寶」。每到暮春時節,滿山遍野的鬱金香爭奇斗艷,晶瑩修長的葉片,像裝滿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國作家大仲馬在他的傳世名著《黑鬱金香》中,曾這樣贊美一種名叫「黑寡婦」的黑色鬱金香:「艷麗得讓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小說家優美的筆調,更為鬱金香增添了一層傳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數人可能並不了解,曾幾何時,鬱金香美麗的花朵,竟使無數荷蘭人為之瘋狂;一枚看起來與洋蔥頭別無二致的鬱金香球莖,竟然價值連城;甚至整個國家,都因鬱金香而陷入混亂之中,並為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鬱金香的故事
眾所周知,荷蘭是名副其實的「鬱金香王國」,其出產的鬱金香暢銷120多個國家,出口量佔全世界總出口量的80%以上。但有趣的是,鬱金香的故鄉卻並非荷蘭,而是土耳其和小亞細亞一帶,甚至也有人認為鬱金香原產自中國的西藏。不論其原產地在哪裡,荷蘭鬱金香的歷史,無疑是從一位名叫克盧修斯的園藝家開始的。
1554年,奧地利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奧斯曼帝國的宮廷花園里初識了高貴的鬱金香,驚艷之餘,他把一些鬱金香的種子帶回維也納,送給他的好友、在維也納皇家花園當園丁的克盧修斯。克盧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學家,經過他的悉心栽培,登陸歐洲的鬱金香種子終於發芽、生長、開花了。1593年,克盧修斯受聘擔任荷蘭萊頓大學植物園的主管,就隨身攜帶了一些鬱金香鱗莖來到荷蘭。第二年春天,荷蘭的第一朵鬱金香已經含苞待放了。
一時間,高雅脫俗的鬱金香成了萊頓上層社會談論的焦點。或許是物以稀為貴,也或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許多王公伯爵開始陸續登門拜訪,希望能得到一株鬱金香。但不知何故,他們的要求遭到了克盧修斯的一概拒絕,即便是出錢購買也不行。在此情況下,幾位想借機發財的荷蘭人就採用了一種冒險的方法:偷!克盧修斯一氣之下,把剩下的鬱金香鱗莖統統送給了朋友,從此不再培育鬱金香。而鬱金香卻藉此機緣,在荷蘭各地流傳開來。
與鬱金香同時在荷蘭流傳開來的,還有這樣一個浪漫的傳說。古時候,有位美麗的少女住在雄偉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時愛上了她。為表達愛意,他們一個送了頂皇冠,一個送了把寶劍,還有一個送了塊金塊。但少女對三人都不鍾情,只好向花神禱告。花神深感愛情不能勉強,遂把皇冠變成鮮花,寶劍變成綠葉,金塊變成球莖,美麗的鬱金香就這么誕生了。
據說這個故事是荷蘭的花商們為了推銷鬱金香編造出來的,但故事一經傳開,更加深了人們對它的鍾愛,不久以後,具有濃郁外國情調的鬱金香,就成為荷蘭花園里人見人愛的花卉品種。高貴、優美、鮮艷的鬱金香,深深地吸引了好奇的荷蘭人,尤其是那些帶有美麗雜色花紋的稀有品種的鬱金香,更令他們愛慕之至。很快,對鬱金香的熱愛和追逐就作為一種時尚,流傳到了德國、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
流行的時尚
有人說,17世紀的歐洲屬於一個充滿炫耀、獵奇和好大喜功的時代。花園和鮮花是貴族和商人們奢華生活的一部分。實際上,無論任何時代,社會中的上等階層總是渴望得到地位的標志,現在可能是法拉利跑車、遊艇和私人飛機;而那時,豪宅、花園和鮮花,特別是異國情調的鬱金香,則是他們嚮往的目標。
由於鬱金香被引種到歐洲的時間很短,數量自然非常有限,因此價格也極其昂貴。一般少數富有的達官顯貴家裡都擺有鬱金香,作為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一塊豪華的鬱金香貼片、一次用鬱金香加以裝點的聚會、甚至奢侈地裝飾著鬱金香的窗框,都成為了一種昭示社會地位的手段。在當時,巴黎的時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鬱金香作為裝飾,便會覺得身價倍增。另據記載,巴黎的一位富家小姐出嫁時,所有的嫁妝,竟然就是一枚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球莖。
在17世紀初的法國,人們就已經為品種稀有的鬱金香開出了離譜的高價。據說在1608年,一名磨房主賣掉了自己的磨房,為的就是一隻罕見的鬱金香球莖。更有甚者,有人竟然用價值3萬法郎的珠寶去換取一隻鬱金香球莖。
相比之下,朴實、認真的荷蘭人肯定沒有巴黎人那麼時尚、浪漫,但別忘了,經過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的洗禮後,17世紀的荷蘭堪稱當時最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掌握著世界海上霸權,有「海上馬車夫」之稱。荷蘭人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商船數量多達1.5萬艘,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成為世界貿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證券交易所即誕生於此。荷蘭人無與倫比的冒險和開拓精神幫助他們取得了這些偉大的成就,但也許正是這種冒險精神,竟成了培育投機者的溫床。
由於當時荷蘭人的投機慾望是如此強烈,美麗迷人而又稀有的鬱金香難免不成為他們獵取的對象,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的鼓吹之下,荷蘭人對鬱金香的「傾慕之情」愈來愈濃,開始表現出一種近乎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以至於擁有和種植這種花卉逐漸成為享有極高聲譽的象徵。人們開始競相搶購鬱金香球莖,而那些花朵上帶有美麗的花瓣或條紋的稀有品種,更成為人們瘋狂追逐的目標。
鬱金香狂熱
從1634年開始,荷蘭百業荒廢,全國上下都開始為鬱金香瘋狂。與所有的投機泡沫一樣,參與的人們最初都實際賺到了錢。由於價錢節節上升,你只需低買高賣,買高賣更高。得了甜頭後,大家信心大增,傾家盪產地把更多的錢投入鬱金香的買賣,希望賺取更多的金錢。原本旁觀的人看到掙錢這么容易,也受不了誘惑,加入到瘋狂搶購的隊伍中來。與此同時,歐洲各國的投機商也紛紛雲集荷蘭,參與這一投機狂潮。為了方便鬱金香交易,人們乾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開設了固定的交易市場。隨後,在鹿特丹、萊頓等城市也開設了固定的鬱金香交易場所。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一書中,蘇格蘭歷史學家查爾斯·麥凱對這次鬱金香狂熱作了非常生動的描寫:
「誰都相信,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會向荷蘭發出訂單,無論什麼樣的價格都會有人付帳。歐洲的財富正在向須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蘭,貧困將會一去不復返。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隨從、伙計,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和舊衣服店裡的老婦,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無論處在哪個階層,人們都將財產變換成現金,投資於這種花卉。……在沒有交易所的小鎮,大一點的酒吧就是進行鬱金香交易的『拍賣場』。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時也替客人確認交易。這樣的晚餐會,有時會有二三百人出席。為了增加顧客的滿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櫃上往往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大花瓶,裡面插滿了盛開的鬱金香。」
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可以更加生動地說明那個時代的氛圍和人們的心情。據說海牙有一個鞋匠,在一小塊種植園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見的「黑色」鬱金香。消息傳開後,一夥來自哈勒姆的種植者拜訪了他,說服他把花賣給他們。最後,鞋匠以1500荷蘭盾的高價把自己的寶貝賣給了他們,沒想到,買家中有一個人立即把黑色鬱金香摔到地上,用腳將其踩成一灘爛泥。鞋匠驚呆了。買家們卻輕松地解釋說,他們也培育出了一隻黑色鬱金香,為了確保自己的花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情願付出一切代價,若有必要,上萬荷蘭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以一種稀有品種「永遠的奧古斯都」為例,這種鬱金香在1623年時的價格為1000荷蘭盾,到1636年便已漲到5500荷蘭盾。1637年2月,一枚「永遠的奧古斯都」的售價曾高達6700荷蘭盾。這一價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或者購買27噸乳酪!相對於這種頂級鬱金香來說,普通鬱金香的漲幅更是「瘋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維特克魯嫩」球莖,市價還僅為64荷蘭盾,但到2月5日就達了1668荷蘭盾!別忘了,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在這股狂熱到達巔峰時,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個寒冬,人們不僅買賣已收獲的鬱金香球莖,而且還提前買賣1637年將要收獲的球莖。球莖的期貨市場就這樣誕生了。球莖在實際進行貨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實際支付貨款,這又進一步加劇了鬱金香的投機。由於剛剛形成的期貨市場沒有明確的規則,對買賣雙方都沒有什麼具體約束,使得商人們有可能在期貨市場上翻雲覆雨,買空賣空,這更使得已經被「吹」得很大的鬱金香泡沫,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
沉浸在鬱金香狂熱中的人們誰也沒有意識到,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崩潰已經近在眼前了。
泡沫過後一場空
今天的經濟學家都把在這次鬱金香狂熱視為「博傻理論」的最佳案例。到1636年底,任何最後殘存的理性都早已遠離了荷蘭的鬱金香市場。雖然人們大都知道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早已遠離其正常的價值,但是他們寧願相信別人會比他們更「傻」,會心甘情願地付出更高的價錢。但無論如何,投機狂潮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事實也的確如此。鬱金香狂熱的終結,終於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終於還是出現了。
盡管泡沫崩潰的日期被記錄得非常清楚,但誰也說不清投機泡沫到底是怎樣崩潰的。泡沫崩潰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人們清楚地記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順利地進行著,誰也不知為什麼,市場突然就這么崩潰了。也許除了說這是泡沫膨脹到極點後的必然結果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一時間,賣方的大量拋售,使得市場陷入了恐慌狀態。這時的鬱金香簡直成了燙手的山芋,無人再敢接手。球莖的價格也猶如斷崖上滾落的巨石,一瀉千里,暴跌不止。荷蘭政府發出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勸告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星期後,鬱金香的價格平均已經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種的鬱金香更是幾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隻洋蔥的售價。
等到人們省悟過來,一切都為時已晚。於是,人們紛紛湧向法院,希望能夠藉助法律的力量,兌現合同,挽回損失。很快,法庭就淹沒在鬱金香的官司之中。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不知有多少人成為不名分文的窮光蛋,富有的商人變成了乞丐,一些大貴族也陷入無法挽救的破產境地。受害者當中既有文化程度頗高的知識分子,也有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因為貪婪是
沒有任何階層界限的。
事態出現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決,但他們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也束手無策,最終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機者自己咽下。1937年4月27日,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的鬱金香交易。這一下,人們徹底絕望了!從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極而泣之人,如今又在為突然降臨的一貧如洗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蘭人每天用呆滯的目光盯著手裡的鬱金香球莖,反省著夢里的一切……
災難的結果導致了人們對鬱金香的無比痛恨,畫家們也得到了發揮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畫家揚·勃魯蓋爾創作的一幅諷刺畫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鬱金香交易。無論是種花人、花商,還是參與其中的投機者,都受到了畫家的無情嘲弄。
鬱金香事件不僅沉重打擊了舉世聞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蘭全國的經濟陷入一片混亂,加速了荷蘭由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走向衰落的步伐。從17世紀中葉開始,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國的有力挑戰,歐洲繁榮的中心也開始向英吉利海峽彼岸轉移。
泡沫之後還有泡沫
如今,這起發生在17世紀的鬱金香事件,已經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起大規模投機泡沫事件,被記入了經濟發展史,成為教育後人的生動教材。而「鬱金香狂熱」也被當成一個專業術語,成了經濟泡沫的代名詞。
每當回過頭來審視這起「鬱金香狂熱」事件時,人們常會覺得非常好笑,畢竟鬱金香這種植物成為投機對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許多人甚至認為,這起事件屬於歷史上極為特殊的偶發事件,以後不會再度發生,至少在荷蘭不可能再度發生。
但令人震驚的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就在鬱金香狂熱事件過後不到100年,還是在荷蘭,人們又一次陷入到狂熱之中,只不過這一次的對象變成了另一種植物——洋水仙。從1720年左右開始,荷蘭洋水仙的價格迅速上漲。鑒於對鬱金香事件還記憶猶新,有人隨即發表了各種各樣的警世性文章。盡管如此,還是沒有壓住投機狂熱的進一步升溫。至於結果,在此就不用贅述了。歷史,總是那麼驚人的相似。
有人說,泡沫就像細菌一樣,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會蔓延開來。歷史上,從荷蘭的「鬱金香泡沫」到20 世紀末美國納斯達克股市的「網路泡沫」無不如此。19世紀初美國過度投資形成泡沫,後來泡沫經濟大崩潰造成世界經濟危機,帝國列強間利益沖突加劇,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誘因.到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造成股票價格下跌7成,大量公司倒閉,銀行大量代款無法回收 ,許多銀行破產.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一個經濟泡沫在它膨脹的時候,公眾的追風心理才可能使其成為具有嚴重破壞力的投機浪潮。因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熱的人們,會為泡沫的吹起尋找各種「合理」的依據,不斷提升對價格的預期,引起資產價格不斷上漲。任何發出泡沫預警的觀點都被作為一個另類,就像那個指出皇帝什麼也沒穿的小男孩一樣。在泡沫面前,因為狂熱,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不論是經濟學家,還是普通老百姓。而真相,只有在泡沫破滅時才能大白於天下。
近年來,在東部沿海尤其是經濟發達的浙江,出現了另一種投資熱潮,那就是炒蘭,蘭花價格連連攀升,創造一個又一個天價。最近,一株蕙蘭居然叫價700萬元,這則新聞發生以蘭花為市花的浙江紹興。
「亂世存糧,盛世養花」。百姓熱衷養花,這是一件好事,但現在蘭花成為們炒做賺錢的工具。而且加入該行列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還專門組織蘭花協會,到現在為止,浙江各級蘭花組織有40多個,會員已達3000多人。據報載,將最近幾年新加入的眾多投資者和愛好者算在一起,浙江玩蘭的人數至少在30萬人以上。炒蘭在浙江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蘭花早在1995年之前,一苗蘭花就已被炒到幾千元高價。如今,蘭花動輒上萬,並不稀奇。
今年2月,在雲南的蘭花博覽會上,舟山一名蘭農的3苗「神州奇蝶」以120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浙江蘭花成交價格的最高記錄。3月,在杭州的蘭花展覽會上,一株「虎蕊蝶」賣出了5萬元的高價,而在05年底,它的成交價僅為1.5萬元。「新昌花蝴蝶」前年每苗3萬元,今年已賣至25萬元。3月31日至4月2日,在浙江紹興縣第七屆蘭花節暨紹興市第22屆蘭花展覽會上,一株名為「明州梅」的蕙蘭叫價700萬元.
㈦ 1610年」鬱金香事件」
什麼叫鬱金香泡沫?
歷史上最大的三個泡泡——鬱金香投機風潮
鬱金香投機風潮
人們絕難想到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植物引發的。
這一投機事件是荷蘭由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走向衰落而被載入史冊的,它也是迄今為止證券交易中極為罕見的一例。經濟學上的特有的名詞"鬱金香現象"便由此而出!
讓我們回溯到17世紀的荷蘭,看看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為之瘋狂如何為之悲泣的。
鬱金香,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在當地極為普通。一般僅長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廣披針形葉子,根部長有鱗狀球莖。每逢初春乍曖還寒時,鬱金香就含苞待放,花開呈杯狀,非常漂亮。鬱金香品種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見,也最珍貴。鬱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條紋或斑點,容易受病毒的侵襲。
17世紀的荷蘭社會是培育投機者的溫床。人們的賭博和投機慾望是如此的強烈,美麗迷人而又稀有的鬱金香難免不成為他們獵取的對象,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的傾慕之情愈來愈濃,最後對其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以致擁有和種植這種花卉逐漸成為享有極高聲譽的象徵。人們開始競相效仿瘋狂地搶購鬱金香球莖。起初,球莖商人只是大量囤積以期價格上漲拋出,隨著投機行為的發展,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大炒鬱金香。一時間,鬱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令千萬人為之瘋狂。
鬱金香在培植過程中常受到一種"花葉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襲。病毒使鬱金香花瓣產生了一些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彩色條或"火焰",荷蘭人極其珍視這些被稱之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莖。
"花葉病"促使人們更瘋狂的投機。不久,公眾一致的鑒別標准就成為:"一個球莖越古怪其價格就越高!" 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猛漲,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多。歐洲各國的投機商紛紛擁集荷蘭,加入了這一投機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來不值一錢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就連長在地里肉眼看不見的球莖都幾經轉手交易。
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里上漲了485%!一年時間里,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
所有的投機狂熱行為有著一樣的規律,價格的上揚促使眾多的投機者介入,長時間的居高不下又促使眾多的投機者謹慎從事。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崩潰。
查爾斯.麥凱在他的著作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他把引發鬱金香球莖大恐慌歸結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輕的水手,是一個外國人。初來乍到,他不知道荷蘭國內正在掀起起鬱金香投機潮。水手因賣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獎賞,離船時他順手拿了一朵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朵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金幣,(約合現在3到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當船主發現鬱金香丟失時,便去找那位水手,並在一家餐廳里找到了他,卻發現水手正滿足地就著熏腓魚將球莖吞下肚去。水手對鬱金香的球莖的價值一無所知,他認為球莖如同洋蔥一樣,應該作為鯡魚的佐料一塊兒吃。值幾千金幣的球莖在一個陌生人眼裡竟如同洋蔥,是水手瘋了,還是荷蘭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難以決斷。然而,就是這個偶然事件彷彿一枚炸彈,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謹慎的投機者開始反思這種奇怪的現象,反思的結果無不例外地對鬱金香球莖的價值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極少數人覺得事情不妙,開始賤價賣出球莖,一些敏感的人立即開始仿效,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捲入恐慌性拋售浪潮,暴風雨終於來臨了。
一時間,鬱金香成了燙手山芋,無人再敢接手。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宛如斷崖上滑落的枯枝,一瀉千里,暴跌不止。荷蘭政府發出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讓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星期後,一根鬱金香的價格幾乎一文不值,——其售價不過是一隻普通洋蔥的售價。
千萬人為之悲泣。一夜之間多少人成為不名分文的窮光蛋,富有的商人變成了乞丐,一些大貴族也陷入無法挽救的破產境地。
暴漲必有暴跌,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下跌狂潮剛過,市民們怨聲載道,極力搜尋替罪羊,卻極力迴避全國上下群體無理智的投機這一事實。他們把原因歸結為那個倒霉的水手,或把原因歸結為政府調控手段不力,懇請政府將球莖的價格恢復到暴跌以前的水平,這顯然是自欺欺人!
人們緊接著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簽訂合同要以高價購買的商人全部拒絕履行承諾,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們依照合同辦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幹預某些具體的經濟行為外,它是決不能凌駕於經濟規律之上的。法官無可奈何地聲稱,鬱金香投機狂潮實為一次全國性的賭博活動,其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人們徹底絕望了!從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極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為乍然降臨的一貧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場惡夢,醒來之時,用手拚命掐自己的臉蛋才發覺現實就在夢中。身心疲乏的荷蘭人每天用呆滯的目光盯著手裡鬱金香球莖,反省著夢里的一切…… 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為自己的狂熱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荷蘭經濟的繁榮僅曇花一現,從此走衰落。
鬱金香球莖大恐慌給荷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之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大蕭條。17世紀後半期,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受到英國有力的挑戰,歐洲繁榮的中心隨即移向英吉利海峽彼岸。
鬱金香依然是鬱金香,荷蘭卻從此從世界頭號帝國的寶座上跌落下來,從此一蹶不振。
"鬱金香現象"成了經濟活動特別是股票市場上投機造成股價暴漲暴跌的代名詞,永遠載入世界經濟發展史。
㈧ 17涓栫邯浠ユ潵褰卞搷宸ㄥぇ鐨勯噾鋙嶅嵄鏈烘槸鍝鍑犳★紵鎬庝箞褰㈡垚鐨勶紵
17涓栫邯浠ユ潵褰卞搷宸ㄥぇ鐨勯噾鋙嶅嵄鏈烘槸鍑犳★紵浣犳槸鎬庝箞褰㈡垚鐨勶紵17涓栫邯浠ユ潵錛屽叏鐞冭寖鍥村唴鍙戠敓浜9嬈″獎鍝嶆繁榪滅殑閲戣瀺鍗辨満錛岃繖浜涘嵄鏈哄彂鐢熸椂緇欑ぞ浼氱粡嫻庤繍琛屽甫鏉ヤ簡宸ㄥぇ鐨勬販涔憋紝瀵瑰悗涓栦駭鐢熶簡娣辮繙鐨勫獎鍝.鎺ヤ笅鏉ワ紝灝忕紪灝嗗垎鍒浠嬬粛榪欎釜9嬈℃嘗鍙婅寖鍥村規繁榪滈噾鋙嶅嵄鏈轟駭鐢熷獎鍝嶇殑鍘熷洜.
涓銆1637騫磋嵎鍏伴儊閲戦欏嵄鏈
1593騫達紝鑽峰叞鍟嗕漢鏍肩撼浠庡湡鑰沖叾榪涘彛絎涓鏍閮侀噾棣欙紝鍥犱負榪欑嶈姳鏄榪涘彛鍝侊紝鎵浠ユ嫢鏈夐儊閲戦欒姳鎴愪負鏈夐挶浜虹殑璞″緛.
鍙鏈夐儊閲戦欑殑涓撳舵墠鐭ラ亾嬈h祻閮侀噾棣欑殑緹庝附錛屼絾椋庢疆褰㈡垚鍚庯紝鎶曟満鑰呮湁鏈轟細鐐掞紝浠婂ぉ涔扮殑璇濇槑澶╁氨鑳借禋鍒.涔扮殑浜哄氫簡錛屼氦鏄撳競鍦轟篃褰㈡垚浜嗭紝浜ゆ槗鍦烘墍涔熺儹闂硅搗鏉.
1634騫達紝璐涔伴儊閲戦欑殑鐑娼钄撳歡鍒頒腑浜ч樁綰э紝榪涗竴姝ヨ敁寤跺埌鍏ㄥ浗浜烘皯鐨勮繍鍔ㄤ腑錛屽ぇ瀹墮兘鏉ヤ拱鍗栭儊閲戦欙紝鐐掑跺彧鐪嬪埌涔板崠浣庯紝鍒╂鼎榪涙潵錛屽叏鍥戒漢姘戦兘鎴愪簡閮侀噾棣欑倰瀹.
1000緹庡厓鐨勯儊閲戦欒姳鏍癸紝涓嶅埌涓涓鏈堝氨鍙樻垚浜2涓囩編鍏.
鍒36騫達紝閮侀噾棣欏湪闃垮嗘柉鐗逛腹鍜岄箍鐗逛腹鑲″競涓婂競.姝ゆ椂錛岄儊閲戦欒姳鏍圭殑鍞浠風浉褰撲簬浠婂ぉ鐨76000緹庡厓錛屾瘮奼借濺楂.
榪欐槸钁楀悕鐨勯儊閲戦欒姳鏍規場娌.
㈨ 鬱金香危機和次貸危機有什麼相似之處
鬱金香危機和次貸危機相似之處是實際收益遠遠不能彌補所承擔的風險:
1、鬱金香泡沫又稱鬱金香效應。源自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一度在鮮花交易市場上引發異乎尋常的瘋狂,鬱金香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荷蘭鬱金香市場已然變成投機者施展拳腳的無序賭池。
2、次貸危機也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