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古調
⑴ 古箏曲茉莉花是什麼調的
應該是D大調的,就算是G大調的因為沒有關系,G大調就是D大調中真正的音下調兩根弦,你自己試試吧,哪個對你就談那個
⑵ 誰知道關於民間的小調茉莉花的資料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江蘇省揚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所謂民歌就是在某一地區廣為流傳了很長時間的民間小調,在後人的傳唱過程中又有一些改編和加工,所以它的詞曲作者基本上都無從考證。
希望採納
⑶ 關於描寫茉莉花的詩句
1. 描寫茉莉花的優美詩句
1.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開。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
2.冰姿素淡廣寒女,雪魄輕盈姑射仙。
3.翠葉光如耀,冰葩淡不妝
4.荔枝鄉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情味於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髻邊香。
5.露華洗出通身白,瀋水熏成換骨香,近說根苗移上苑,體漸系出本南荒。
6.麝腦龍涎韻不作,熏風移種自南州。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閑花插滿頭。
7.天晴空翠滿,五指拂雲來。樹樹奇南結,家家茉莉開。
8.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
9.山塘日日花城市,園客家家雪滿田。
10.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
11.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發邊。
12.環佩青衣,盈盈素靨,臨風無限清幽。
13.出塵標格,和月最溫柔。堪愛芳懷淡雅,縱離別,未肯銜愁。
14.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15.凝眸,猶記得,菱花鏡里,綠鬢梢頭。
16.勝冰雪聰明,知己誰求?
17.馥郁詩心長系,聽古韻,一曲相酬。
18.歌聲遠,余香繞枕,吹夢下揚州。
19.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開。
20.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
21.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
2. 描寫茉莉花詩句
宋·姚述堯。《行香子·茉莉花》:「天賦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獨逞芳菲。輕盈雅淡,初出香閨。是水宮仙,月宮子, 漢宮妃。清誇苫卜,韻勝酴糜。笑江梅,雪裡開遲。香風輕度,翠葉柔枝。與王郎摘,美人戴,總相宜。」
宋·楊巽齋。《茉莉》:「麝腦龍涎韻不作,熏風移種自南州。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閑花插滿頭。」
滿庭芳·茉莉花
環佩青衣,盈盈素靨,臨風無限清幽。出塵標格,和月最溫柔。堪愛芳懷淡雅,縱離別,未肯銜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凝眸,猶記得,菱花鏡里,綠鬢梢頭。勝冰雪聰明,知己誰求?馥郁詩心長系,聽古韻,一曲相酬。歌聲遠,余香繞枕,吹夢下揚州。
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開。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
冰姿素淡廣寒女,雪魄輕盈姑射仙。
翠葉光如耀,冰葩淡不妝
荔枝鄉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情味於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髻邊香。
露華洗出通身白,瀋水熏成換骨香,近說根苗移上苑,體漸系出本南荒。
麝腦龍涎韻不作,熏風移種自南州。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閑花插滿頭。
天晴空翠滿,五指拂雲來。樹樹奇南結,家家茉莉開。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山塘日日花城市,園客家家雪滿田。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發邊。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這是宋代詩人姜夔形容茉莉花的詩句。茉莉盈白如珠,幽香襲人。詩人劉子翚形容茉莉花是"翠葉光如耀,冰葩淡不妝。"《行香子·茉莉花》 宋·姚述堯 天賦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獨逞芳菲。輕盈雅淡,初出香閨。是水宮仙,月宮子,漢宮妃。清誇苫卜,韻勝酴糜。笑江梅,雪裡開遲。香風輕度,翠葉柔枝。與王郎摘,美人戴,總相宜。」 《茉莉》 宋·楊巽齋麝腦龍涎韻不作,熏風移種自南州。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閑花插滿頭。「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 唐太宗李世民有詠茉莉花的詩句:「冰姿素淡廣寒女,雪魄輕盈姑射仙。」宋代許裴詩贊美茉莉花小巧且潔白如雪:「荔枝鄉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情味於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髻邊香。」北宋葉廷珏在泉州任職期間寫了一首《茉莉》詩:「露華洗出通身白,瀋水熏成換骨香,近說根苗移上苑,體漸系出本南荒。」明末清初嶺南詩人屈大均《陽江道上逢盧子歸自瓊州賦贈》描寫了茉莉花開的繁盛景象:「天晴空翠滿,五指拂雲來。樹樹奇南結,家家茉莉開。」清代詩人陳學洙詠《茉莉》詩:「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山塘日日花城市,園客家家雪滿田。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發邊。」清代王士祿還把把茉莉比作冰清玉潔的美少女:「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開。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 給茉莉授予人間第一香的美譽的,當屬清代詩人江奎的詩:「雖無驚態驚群目,幸有清香壓九秋。應是仙娥宴歸去,醉來掉下玉搔天。靈種移來自越裳,何人提挈上蠻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
法性寺六祖戒壇
【唐】李群玉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檀口
【唐】趙鸞鸞
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劉復
映日紗窗深且閑,含桃紅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
3. 有關茉莉花的詩句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這是宋代詩人姜夔形容茉莉花的詩句。茉莉盈白如珠,幽香襲人,亦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植物。
詩人劉子翚形容茉莉花是"翠葉光如耀,冰葩淡不妝。"
《行香子·茉莉花》
宋·姚述堯
天賦仙姿,玉骨冰肌。
向炎威,獨逞芳菲。
輕盈雅淡,初出香閨。
是水宮仙,月宮子,漢宮妃。
清誇苫卜,韻勝酴糜。
笑江梅,雪裡開遲。
香風輕度,翠葉柔枝。
與王郎摘,美人戴,總相宜。」
《茉莉》
宋·楊巽齋
麝腦龍涎韻不作,
熏風移種自南州。
誰家浴罷臨妝女,
愛把閑花插滿頭。
4. 描寫茉莉的詩句5個字
1典故稱茉莉城,諸神爭相佩此香;又道原出古印度,釋迦也愛此芬芳;歲月不消花鈿影,流遷卻增美名揚。唯獨華夏最稱道,冠以人間第一香。
2 此花無考出何方,史書有記自漢唐。素馨首現南粵府,茶韻先透蘇州牆;坊間猶記閩江口,廟堂尚余第一香;且看今朝最盛處,須數橫縣我壯鄉。
3 除卻冠冕渡柳江,半山雲中隱廟堂;庭中一塘蓮荷艷,院外十里稻花香;歲月消蝕家國恨,空色流連茉莉芳;金陵賢良今何在,只此清芬故主旁。
4 十萬花田億萬花,人人爭相看花發;八月枝頭凝霜雪,夜半農家窨新茶;釀熟溫好待賓客,珠鈿摘下換馨花;香氣襲人直欲醉,盡把自家當酒家。
5 南國暑熱八月風,人人稱道看花行;花田稻田雜相處,茶香花香共此生;纖手摘來苞苞滿,好水沁出盞盞濃;賞花歸來皆欲醉,直道茶濃賽酒濃。
6 靖難烽煙渡柳江,已將他鄉作故鄉;碧溪水繞花田碧,香韻味染稻花香;數月花開數月醉,幾多香重幾多狂;花開有季香無季,窨入茗茶傳四方。
7最喜南國暑熱風,買花賣花趁晚晴;幾斛東珠妝碧樹,數月濃香窨橫城;根植南國花最盛,神入佳茗氣愈清;幾家歡笑幾家苦,一花一葉也關情。
8.午正日炎苞苞昂,夜半風清瓣瓣芳;蛙聲鬧處溪聲靜,花香起時稻香揚;田間幾多纖纖手,茶肆新煮盞盞香;不與百花爭顏色,只做人間第一香。
9 吾民吾土吾家園,好山好水好風光;曲溪流浸翠羽被,龍涎香薰象牙床;晴暖花田浮輕雪,
10. 讀史最宜煮香茗,明燭凈案古琴聲;一縷清幽添紅袖,幾滴珠潤影墨瞳;激揚堪對隆中策,落寞猶彈大江聲;草野豈是無情物,也知陰雨也知晴。
5. 描寫茉莉花的句子
秋日已至,秋風漸起。
風中夾雜著各種草木的清香,更是將窗頭的茉莉芬芳暗送入室。 茉莉,應當是一種很平凡的植物了。
它的花色純白,枝葉沒有什麼特色,習性也並不嬌貴。它只是盛開在江南的萬紫千紅中的素凈的一朵。
人們注意它,大都是因為它的花香。 這實在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花香。
它清新淡雅,幽遠沉靜,全無甜膩之感,又並不是躲躲閃閃、若隱若現的。宋人有詩雲:「一卉能熏一室香」,贊的就是茉莉花香,一枝茉莉花就能使一室香氣彌漫。
天下有太多的花香。有些彼此相似,於是湮沒無聞;有些卻被花朵的豐姿所掩蓋,因此常常被忽視。
由此看來,茉莉花香是出色的,它不落窠臼;茉莉花香又是幸運的,它與花朵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點評茉莉,說過:「是花皆曉開,此獨暮開。
暮開者,使人不得把玩。」誠如此言,茉莉花常常在暮色中靜靜綻放,夏日夜風穿過廳堂,將茉莉的清香拂遍各個角落。
然而,花雖然在夜幕中開放,卻並非像笠翁所說「不得把玩」。站在花前,靜靜凝望,夜色中的茉莉更添了幾許風姿綽約的意味。
剛剛綻放的花朵,頗有些像亭亭玉立的荷花,只不過更小巧玲瓏一些。等到花瓣全部張開,花形就不再規則了。
夜色中,光與影在花瓣上描出精緻的圖形,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我們就能看到一個獨一無二的美。 一朵茉莉花,從綻開到凋落也不過三四天。
微風吹落枝頭的花朵,花猶潔白,暗香殘留。世上的人們到底是不情願花謝花飛的。
花瓣終究要化作春泥,而花香卻可以保留下來。茉莉香片久負盛名,清淡的茉莉香與清幽的綠茶香融為一體,恰如其分。
其實,兩者的清香都出於自然造化,完美的搭配背後,只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簡約與淡然。 古人賞花,品評之餘,總不忘留下幾首詩詞來寄託情感。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山塘日日花成市,園客家家雪滿田。
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鬢邊。」
清代詩人陳學洙的詩將茉莉的形態與種植盛況展現得淋漓盡致。此外,還有一個畫面,也使我難以忘懷。
《紅樓夢》中有一句這樣的描寫:「迎春又獨在花陰下拿著花針穿茉莉花。」這似乎只是一筆淡淡的風景,卻讓我怦然心動。
我不想、也無法品咂出這句話背後的寓意,就是被這個鏡頭打動了。畫面里,溫柔沉默的閨閣少女輕輕柔柔地摘下一朵茉莉花,指間的針線讓它繼續芬芳散逸。
那一刻,軟弱的迎春也終於有了可以讓她自己選擇的東西。獨在花陰下穿茉莉花,這個氛圍雅緻,優美,入詩入畫。
茉莉花在絲線上串成球,大概是要戴在少女的皓腕上,抑或是懸掛在她們的衣襟邊的吧?茉莉花的花蒂上恰好有個孔,能穿在簪子上,很是巧妙。《浮生六記》里,女主人公芸娘就曾經把茉莉花簪在發髻里,因為它形似珍珠,溢香消暑,適合為古代女子助妝。
也許,茉莉花與閨閣女子的機緣正是在此。茉莉的植株是矮小的,栽種在花盆裡,擺放在窗檯前。
閨中女子的天地也是很小的,從鏤花窗格里,她們希望看到更大的世界,可惜她們的視野又是那樣有限。只有窗前的茉莉,是她們另一種意義上的閨閣伴侶。
江南,有太多茉莉一般的女子。每次讀到蘇軾的《蝶戀花》,讀到那句「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我總會想起茉莉花的嬌小倩影。
那是一位坐在鞦韆上的佳人,那是一位會用針線穿茉莉花的佳人。不過,她不是迎春一般的女子。
畢竟,「牆」是矮牆,青磚黛瓦;牆內的女子,只是江南的小家碧玉,而不是金陵古都中的大家閨秀。佳人的笑聲傳到了牆外,但也僅止於此;最終,依舊是「笑漸不聞聲漸悄」,佳人還是走下了鞦韆,回到了綉樓;依舊,只有窗前的茉莉花輕輕盛開著。
對鏡理妝時,茉莉為佳人增得了一分顏色,也在默默地分擔著佳人的寂寞與閨怨,更承載著江南女子細膩溫潤的古典情懷。「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鬢邊」,詩句的精緻讓人嚮往那種意境,可是,那份哀怨和孤獨,到底還是會從茉莉的幽香中一絲一絲地透出來。
記得在一個水鄉小鎮遊玩的時候,我曾經泛舟河上。船頭是身著藍印花布短衫的船娘。
水波一輪一輪,柔柔地盪了開去,船娘的歌聲也飄了過來。那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江南小調《茉莉花》。
曲子並不長,四句歌詞,起承轉合,旋律委婉,波動流暢。這首曲子,在中國早已是家喻戶曉,更通過歌劇中的音符飄到了國外,幾乎成為了中國音樂在國際上的首席代表。
也許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歌唱家們總喜歡在重大場合上演唱這首歌,用美聲唱法,用民族唱法,把這首江南小調演繹得高了好幾個八度,憑空地厚重了許多。其實,這又何苦來呢?歌劇與小調,畢竟是不同的;這最初的旋律,也不是為了讓歌唱家們展示高音而創作的。
倘若沒有約翰·貝羅記下了《茉莉花》的曲調並帶回歐洲,倘若不是普契尼在歌劇《圖蘭朵》中運用了《茉莉花》的元素,也許至今,這首曲子還是單純如初,與流傳在江南的千百首民歌沒有什麼區別。可是現在,它的地位顯然不同了。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是《茉莉花》的發源地。最終,這首民歌花落揚州。
這一切,對於《茉莉花》而言,究竟是幸運。
6. 關於茉莉的詩句
1、再試茉莉二絕 范成大薰蒸沉水意微茫, 全樹飛來爛熳香。
休向寒鴉看日景, 袛今飛燕侍昭陽。憶曾把酒泛湘漓, 茉莉球邊擘荔枝。
一笑相逢雙玉樹, 花香如夢鬢如絲。 2、茉莉 元代江奎 雖無艷態驚群目,幸有清香壓九秋;應是仙娥宴歸去,醉來掉下玉簪頭. 3、詠茉莉 宋人鄭域 玉搓蓮子作尖丸,龍腦薰香簇滿冠。
好是瑩無紅一點,若叫紅卻不堪看。 4、詠茉莉 萼密聊承葉,藤輕易繞枝,素華堪飾鬢,爭趁晚妝時; 5、茉莉 荔枝鄉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情味於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鬢邊香"。
6、滿庭芳·茉莉花 環佩青衣,盈盈素靨,臨風無限清幽。出塵標格,和月最溫柔。
堪愛芳懷淡雅,縱離別,未肯銜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凝眸,猶記得,菱花鏡里,綠鬢梢頭。勝冰雪聰明,知己誰求?馥郁詩心長系,聽古韻,一曲相酬。
歌聲遠,余香繞枕,吹夢下揚州。 7、鷓鴣天 莫道龐公不入州。
為誰歌酒也遲留。襟期別乘真難事,領略同游豈易謀。
他擾擾,自悠悠。香浮茉莉笑花頭。
一簾雲影催詩雨,喚起佳人無限愁。 8、瑞鷓鴣 東風冷落舊梅台。
猶喜山花拂面開。紺色染衣春意靜,水沈熏骨晚風來。
柔條不學丁香結,矮樹仍參茉莉栽。安得方盆載幽植,道人隨處作香材。
9、最高樓 花解笑,冷淡不求知。長是殿、眾芳時。
鮮鮮秀頸磋圓玉,洛陽翠佩剪琉璃。向人前,迎茉莉,送荼シ。
幾欲把、清香換春色。費多少、黃金酬不得。
梅雨妒,麥風欺。細腰空戀當心蕊,同時猶結舊年枝。
謝家娘,將遠寄,待憑誰。 10、楊柳枝 綠蠟芽疏雪一包。
綻雲梢。清香卻暑置堂坳。
晚風飄。冰雹無聲棲碧葉,笑仍嬌。
相隨茉莉展輕綃。伴涼宵。
11、鷓鴣天 閑立飛虹遠興長。一方雲錦薦疏涼。
翻風翠蓋無塵土,出水紅妝有艷香。攜靚侶,泛輕航。
棹歌驚起野鴛鴦。同過清夏看新月,茉莉花園小象床。
12、十二時/憶少年 素馨花、在枝無幾。秋入闌干十二。
那茉莉、如今已矣。只有蘭英菊蕊。
霜蟹年時,香橙天氣。總是悲秋意。
問宋玉、當日如何,對此凄涼風月,怎生存濟。還未知、幽人心事。
望得眼穿心碎。青鳥不來,彩鸞何處,雲鎖三山翠。
是碧霄有路,要歸歸又無計。奈何他、水長天遠,身又何曾生翼。
手拈芙蓉,耳聽鴻雁,怕有丹書至。縱人間富貴,一歲復一歲。
此心終日繞香盤,在篆畦兒里。 13、念奴嬌 素馨茉莉,向炎天、別有一般標致。
淡妝綽約堪□□,導引海山大士。從者誰歟,青藜閣下,漢卯金之子。
雲階月地,夜深涼意如水。客又疑這仙翁,唐玄都觀里,詠桃花底。
且賭樽前身見在,休管漢唐時事。坡潁歸遲,機雲發早,得似儂兄弟。
屨來戶外,但言二叟猶醉。 14、秋夜雨 髹車轉急風如噎。
冰絲松藕新雪。有人涼滿袖,怕汗濕、紅梢猶絕。
三更夢斷敲荷雨,細聽來、疏點還歇。茉莉標致別。
占斷了、紗廚香月。 15、賀新郎 曾與瑤姬約。
恍相逢、翠裳搖曳,珠韝聯絡。風露青冥非人世,攬結玉龍驂鶴。
愛萬朵、千條纖弱。禱祝花神憐惜取,問開時、晴雨須斟酌。
枝上雪,莫消卻。惱人匹似中狂葯。
憑危欄、燭光交映,樂聲遙作。身上春衫香薰透,看到參橫月落。
算茉莉、猶低一著。坐有緱山王郎子,倚玉簫、度曲難為酢。
君不飲,鑄成錯。 16、清平樂 冰輪萬里。
雲卷天如洗。先向海山生大士。
卻誕卯金之子。冰盆荔子堪嘗。
膽瓶茉莉尤香。震旦人人炎熱,補陀夜夜清涼。
17、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18、秋霽 階砌吟蛩,正竹外蕭蕭,雨驟風駛。涼浸桃笙,暑消葵扇,借伊一些秋意。
枕邊茉莉。滿塵奩、貯香能膩。
也不用,玉骨冰肌,人伴佳眠爾。誰信此境,漸入華胥,曠然不知,庄蝶誰是。
笑邯鄲、羈魂客夢,貪他榮貴暫時里。飛鼠撲燈還自墜。
展轉驚寤,才聽禁鼓三敲,夜聲寥闃,又般滋味。 19、賀新郎 汲水驅炎熱。
晚些兒、披衣露坐,待他涼月。俄頃銀盤從海際,推上璇霄璧闕。
盡散作、滿懷冰雪。萬里河潢收捲去,掩長庚、弧矢光都滅。
一大片,琉璃揭。玉ょ搗葯何時歇。
幾千年、陰晴隱現,團圓虧缺。月缺還圓人但老,重換朱顏無訣。
想舊日、嫦娥心別。且吸瓊漿斟北斗,盡今來、古往俱休說。
香茉莉,正清絕。 20、浣溪沙 南國幽花比並香。
直從初夏到秋涼。素馨茉莉占時光。
梅□正寒方著蕊,芙蓉過暑即空塘。個中春色最難量。
21、真珠簾 青雲玉樹南薰扇。京華地、別是瀟湘圖展。
茉莉芰荷香,拍滿笙簫院。雪藕盈盈歌裊處,早已帶、秋聲凄怨。
堪嘆。把時光輕靠,冰山一片。
從古幻境如輪,問銅駝、應是多番曾見。誰把笛吹涼,總是腔新換。
水枕風船空入夢,但極目、波流雲遠。消黯。
更華林蟬咽,系人腸斷。 22、南樓令/唐多令 風雨怯殊鄉。
梧桐又小窗。甚秋聲、今夜偏長。
憶著舊時歌舞地,誰得似、牧之狂。茉莉擁釵梁。
雲窩一枕香。醉瞢騰、多少思量。
明月半床人睡覺,聽說道、夜深涼。 23、法性寺六祖戒壇 初地無階級,余基數尺低。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缽在曹溪。
7. 有關茉莉花的詩句有哪些
1、宋·江奎《茉莉花》
靈種傳聞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蠻航。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
2、明·沈宛君《茉莉花》
如許閑宵似廣寒,翠叢倒影浸冰團。
梅花宜冷君宜熱,一樣香魂兩樣看。
3、宋·姚述堯《行香子·茉莉花》
天賦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獨逞芳菲。輕盈雅淡,初出香閨。是水宮仙,月宮子, 漢宮妃。清誇苫卜,韻勝酴糜。笑江梅,雪裡開遲。香風輕度,翠葉柔枝。與王郎摘,美人戴,總相宜。
4、宋·許開《茉莉花》
火令行南國,彤雲間丹霞。之子方熱中,濯濯冰雪花。植根卻月盤,趣駕七香車。
5、宋·楊巽齋《茉莉花》
臍麝龍涎韻不侔,薰風移植自南州。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間花帶滿頭。
8. 關於「茉莉花」的詩詞有哪些
1、北宋 葉廷珏《茉莉》
露華洗出通身白,瀋水熏成換骨香。
近說根苗移上苑,體漸系出本南荒。
2、南宋 劉克庄《茉莉》: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
野人不敢煩天女,自折瓊枝置枕旁。
3、清代 陳學洙《茉莉》: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
山塘日日花城市,園客家家雪滿田。
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
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發邊。
4、清代 王士祿《茉莉花》:
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開。
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
5、宋 姚述堯 行香子·茉莉花
天賦仙姿,玉骨冰肌。
向炎威,獨逞芳菲。
輕盈雅淡,初出香閨。
是水宮仙,月宮子,
漢宮妃。清誇苫卜,
韻勝酴糜。
笑江梅,雪裡開遲。
香風輕度,翠葉柔枝。
與王郎摘,美人戴,總相宜。
⑷ 音樂名作《茉莉花》有怎樣的音樂特點
《茉莉花》又名《鮮花調》,是清代以來在我國廣大城鄉十分流行的漢族民間小調。目前,流行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成為我國民間小調中最具代表性的優秀曲目之一。
各地的《茉莉花》曲調不盡相同,但歌詞基本相同,都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為內容。北方的《茉莉花》還常唱《西廂記》中張生與崔鶯鶯的傳說故事。
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將《茉莉花》用於其著名的歌劇《圖蘭朵》中,使該曲作為代表性的民間歌曲,登上了世界歌劇舞台。
各地的《茉莉花》總的音樂特點是:起、承、轉、合式的四句體樂段,落音分別為:「徵」、「宮」、低音「羽」、低音「徵」。第一句分為兩個短句,其結構對稱,落音相對;第三句是緊縮句,並在句後不停頓,緊緊銜接第四句。旋律起伏大,曲折流暢,婉轉抒情。
現在人們聽得較多的是江浙地區的《茉莉花》。曲調細膩優美、委婉動人。這首小調與一般的小調相似,也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也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詞連成一氣,在音樂上也很難從中剪斷。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磁帶收藏家費力先生是揚州曲藝界的老前輩,1986年他參加了《中國曲藝集成·江蘇卷》的編撰工作,在上海唱片公司倉庫里發現了一盤1934年由上海蓓開唱片公司灌制的膠術唱片,裡面有一首由當時揚州清曲名家黃秀花演唱的名叫《鮮花調》的老歌,居然就是現在聞名遐邇、膾炙人口的《茉莉花》,於是費老特意請人翻錄了下來。這也是現存最早的《茉莉花》音響資料。據他考證,這首《鮮花調》其實是明朝嘉靖年間流傳於江淮一帶的俗曲《雙疊翠》中的選段,換句話說,四百多年前,《茉莉花》就已經在揚州大地上廣為傳唱了。
⑸ 茉莉花是怎樣被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特》中
起源
①江蘇民歌名。
關於《茉莉花》這首江蘇民歌的起源,歷來有不少說法。其中甚至還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樂之說。目前國內比較肯定和准確的說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傳在揚州儀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鮮花調」(又名「仙花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時期。現存最早的「鮮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約翰·貝羅的《中國游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特》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江蘇六合八百橋鎮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發展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揚州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1942年冬天,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蘇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樂家何仿先生到六合八百橋鎮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⑹ 造成茉莉花曲調的原因是什麼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傳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調在中國家喻戶曉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多種形式的改編之時;在西方,《茉莉花》曲調同樣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睞,同樣也以此曲調旋律進行改編。然而,《茉莉花》曲調在中西方的再創作中,卻是因其音樂審美觀的不同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來源於江蘇民歌。《茉莉花》在揚州清曲中又稱為「鮮花調」,在數代揚州清曲藝人的不斷加工下,最終成為了是揚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譜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貯香主編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為《鮮花調》。
正因《茉莉花》曲調優美、動聽,所以此曲調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發源省份江蘇,就有數首《茉莉花》和《鮮花調》,如「流行於揚州、蘇州、泗陽、徐州的《鮮花調》5首,六合、興化的《茉莉花》2首,在揚州清曲、揚劇、南京白劇、錫劇琴書等戲曲、曲藝中也有《茉莉花》《鮮花調》流傳」。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樣流傳著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陝西民歌《茉莉花》等等。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雖然在曲調上卻大同小異,但卻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點。
不僅如此,在中國,《茉莉花》還被許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編或再創作,如作曲家鮑元愷就將《茉莉花》進行了再創作、竹笛演奏家王鐵錘改編了江蘇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將《茉莉花》改編成了一首混聲合唱、台灣歌手梁靜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據江蘇民歌《茉莉花》主題改編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於1999年改編創作的交響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響樂團經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揮家與樂團演奏頻率最高的作品。
⑺ 《茉莉花》來自哪個地方
《茉莉花》是來自南京的民歌。
《茉莉花》,是著名中國民歌,該曲歷史久遠,最早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民間小調。《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
現在流傳最廣的是南京六合、揚州、天長到泰州一帶的民歌。《茉莉花》在中神悔老國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內外華人和西方音樂界中廣為流傳。
(7)茉莉花古調擴展閱讀:
除了中國版的《茉莉花》之外,海外還有日本版和琉球版兩種不同於中國風格的《茉莉花》。中國民歌《茉莉花》在江戶時代由中國商人帶到前慶日本長崎,成為當地清樂的著名樂曲。
日本版的《茉莉花》與中國福建的版本最相近。大田南畝在其1803年編纂的「杏園間筆」中收錄有小曲「文鮮花」,就是日本版的《茉莉花》。
而編纂於1831年的清樂樂譜《花月琴譜》中也收錄有《茉莉花》,只不過其題目記載為「含艷曲」。日本版的《茉莉花》名稱非常多,游升但多將名字誤記為「抹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