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工筆鬱金香白描

工筆鬱金香白描

發布時間: 2024-07-14 14:12:31

1. 20篇古詩詞賞析

  •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唐代: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 賞析:

    詩人送僧人歸山,兩個人的關系親密嗎?言語間頗有調侃的味道,充滿了惜別與挽留之情。這首詩風趣詼諧,意蘊深厚,妙趣橫生。

    這是一首送行詩。詩中的上人,即以野鶴喻靈澈,恰合其身份。後二句含有譏諷靈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勸其不必到沃洲山去湊熱鬧,那地方已為時人所熟知,應另尋福地。

  •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賞析: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

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

2. 有詩意的詩句有那些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注釋】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抬。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評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像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
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
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早發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註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
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
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注釋】

又題《客中作》
[注釋](1)蘭陵:地名。(2)但使:只要。

[譯文]蘭陵出產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鬱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盡興暢飲,一醉方休,我那管她這里是故鄉還是異鄉呢!

抒寫離別之悲、他鄉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然而這首詩雖題為客中作,抒寫的卻是作者的另一種感受。「

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絕】 類別:【山水】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注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雲獨自悠閑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於天寶十二載(753)秋遊宣州時,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註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佔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
頭發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評析】: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
��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
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
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
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
流傳千古之名言。

八陣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絕】 類別:【懷古】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注釋】

【註解】:
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2、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3、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評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
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
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月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漉州:今陝西省富縣。

【簡析】:
本詩於天寶十五年(756)八月寫於長安。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也寄託了對戰亂平息後幸福團聚的渴望。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類別:【】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註解】:
1、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韻譯】: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
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評析】: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類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註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迴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簡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於寫了自然的秋,更由於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後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④不知:豈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這首七絕是一首紀游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於江州。是說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原因惜春、戀春之情,怨恨春去無情,誰知是錯怪了春,原來它並未歸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山寺里來了。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於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一珍品。
--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http://tshjj.yeah.net/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一首紀游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關於他寫這首詩的一點情況,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憶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1]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2]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品評】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釋】

一道殘陽①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②
可憐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花非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注釋】

①花非花、霧非霧:說它是花么?不是花,說它是霧嗎?又不是霧。
②來如句:來的時候像一場春夢,停留沒有多時。
③去似句: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
這是一首情詩。說花非花,說霧非霧,本不是花,本不是霧,花有所指,霧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說出真情——夜半來,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霧,說明確有人來。誰來誰去?隱而不吐。為什麼來?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雲遽散,惋惜惆悵。春夢者,春情也;朝雲者,「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事也。此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於朦朧中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後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歲暮道情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
壯日苦曾驚歲月,長年都不惜光陰。
為學空門平等法,先齊老少死生心。

半舊青衫半白頭,雪風吹面上江樓。
禪功自見無人覺,合是愁時亦不愁。

【注釋】

為學空門①平等法②�先齊③老少死生心
①空門:指佛門。 ②平等法:平等,佛教名詞,意謂無差別。法,佛教名詞,意謂道理。 ③齊:辨明、明白之意。亦可作別解。此處似一字數意。
原詩是一首七絕,作於任江州司馬時。這兩句是說,你要知道佛門平等的道理,就要明白老死少生也是平等而沒有差別的。詩人虔心研究佛門之法,以作精神寄託,隱含其內心的酸痛。

村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注釋】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徵。這里雖是純然寫景,卻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於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春曉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記時】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賞析: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
然後運用想像的思維方法,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一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構
思非常獨到。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不知不覺的又來到
了一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一次花開花落。思想著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回心頭。

宿建德江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羈旅】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註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遊子新添幾分鄉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評析】: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
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
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過故人庄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田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註解】:
1、過:拜訪。
2、具:准備。
3、場圃:農家的小院。
4、就:赴。這里指欣賞的意思。

【韻譯】:
老友備好了黃米飯和燒雞,
邀我做客到他朴實的田家。
村子外邊是一圈綠樹環抱,
郊外是蒼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開窗戶迎面是田地場圃,
把酒對飲閑聊著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陽節的那一天,
再一次來品嘗菊花酒好啦!

【評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詩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朴實無華,意境清新

臨洞庭上張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釋】

【註解】:
1、張丞相:指張九齡。
2、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
4、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窪地區。
5、濟:渡。
6、端居:安居。

【韻譯】: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
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
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
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
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評析】:
��這是一首「干祿」詩。所謂「干祿」,即是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錄
用。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丞相,作者西遊長安,以此詩獻之,以
求錄用。詩前半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徵開元的清明政治。後半即景生
情,抒發個人進身無路,閑居無聊的苦衷,表達了急於用世的決心。全詩頌對方,而
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

與諸子登峴山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釋】

又題"與諸子登峴首"
【註解】:
1、代謝:交替,輪換。
2、勝跡:指上述墮淚碑。
3、魚梁:魚梁洲,其地也在襄陽。

【韻譯】: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
一代接一代永遠今來古往。
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
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觀賞。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
天寒雲夢澤更加深湛浩盪。
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
讀罷碑文淚沾襟無限感傷。

【評析】:
��詩意在弔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人事代謝」;第
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後二句
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
��詩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後半描寫景物,富有形象,充滿激情。語言通俗易
懂,感情真摯動人。

夏日南亭懷辛大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古】 類別:【】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夜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消響。
欲取鳴琴彈,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霄勞夢想。

【注釋】

【簡析】:
這首詩充滿懷念故人的情緒,寫出閑適自得的情趣,表達出無知音的感慨。文字行如流水,層遞自然,極富韻味。

① :詩題一無「夏日」。
② 夕:一作「夜」。
【註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邊月色。
3、軒:窗。

【韻譯】:
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
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披散頭發今夕恰好乘涼,
開窗閑卧多麼清靜舒暢。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
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
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夢想一場。

【評析】:
��此詩寫夏夜水亭納涼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
��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後納涼,表現閑情
適意。五、六句由嗅覺繼續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
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後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
��全詩感情細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富於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句,納涼消暑之佳句。
回答者:cwangyang - 經理 四級 2-15 12:01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雖然賞析有點多,但是已經很好了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6 個人評價

100% (6)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http://..com/question/20328041.html 這里有
評論者: cityboy007 - 試用期 一級

其他回答共 4 條
李白《憶秦娥》賞析

憶秦娥 ·李白

馬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父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aspx 上面有很多,自己看吧,呵呵

【賞析一】

此首傷今懷古,托興深遠。首以月下簫聲凄咽引起,已見當年繁華夢斷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別情,將情景融為一片,想見慘淡迷離之概。下片揭響雲漢,摹寫當年極盛之時與地。而「咸陽古道」一句,驟落千丈,凄動心目。再續「音塵絕」一句,悲感愈深。「西風」八字,只寫境界,興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氣魄之雄偉,實冠今古。北宋李之儀曾和此詞。唐宋詞簡釋》 唐圭璋之深,如注如訴;後二句寫無可奈何,入室垂簾,隔窗望月,愈襯孤寂。無獨乎?無怨乎?詩不正面塗抹,卻從反面點妝,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出處:古詩詞鑒賞

【賞析二】

這首《憶秦娥》詞,氣勢雄渾,意境高遠。上片寫春天的清晨,女主人公在秦樓上聞簫聲悲咽而一覺醒來,望明月而懷遠,見垂柳而憶別;下片寫秋天的黃昏,女主人公登臨樂游原(今西安市東南),睹景物而傷懷,感時序而驚變。這說明她自春徂秋,朝朝暮暮,無時無刻不在相思。在同一首作品中,允許時間、空間如此不斷流動和暗裡轉換,正式中國古典詩詞的審美特徵之一。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由簫聲、秦娥、秦樓等興象,很容易使讀者聯想到《列仙傳》上的簫史和弄玉的幸福愛情,從而勾起一種歷史的悠遠感,與現實的悲咽、凄清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秦娥在驚醒之後,聽到悲咽的簫聲若斷若續,看到凄清的月色若明若幽,此時又該有多少思緒自心潮中湧出!按詞律規定"秦樓月"三字的重疊,正適合表現著思潮起伏的需要,並為銜接"年年柳色,灞橋(一作陵)傷別"另一意境充當津梁。既然說"年年……傷別",則知所懷之人已離去多載。因此哪怕是灞橋(陵)柳色年年依舊,而秦樓上的女主人公卻是相思愈陷愈深了啊!

下片場景陡轉:"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重九日登高,佳節倍思親。但女主人公見咸陽古道上車馬稀落,音信杳無,引領西望,能不慨然?"音塵絕"三字再一重疊,更加倍地強調出她心頭悲哀的沉重。末尾兩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王國維說它把登高者的意興寫絕了。"遂關千古登臨之口"(《人間詩話》),使別人再也寫不過他。劉熙載甚至認為它"足抵少陵(杜甫)《秋興》八首"(《藝概》卷四)。它好在哪裡?我以為它好在能勾勒出一個詩的境界,從中讓讀者領略到無限傷亂的心情。試想:在西風、落日的映襯下,漢王朝陵墓、宮闕凄冷荒涼的景色,不正象徵著它的衰危么?

此詞意境,上半闕柔和,下半闕雄渾。詞人融柔美和壯美於一體,在凄清、悲涼的典型氛圍中,多方面地展示出抒情女主人公的多情性格。

詞中所描繪的景物,顯然都是遙想之詞。但它能使讀者親臨其境,恍如置身於秦樓或樂游原上,在月色籠罩或西風吹拂中觸起離愁;並通過舉目河山之異,深寓故國興亡之感。在秦娥的形象里,凝聚著詞人李白的獨特感情。

3. 寫景抒情的古詩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注釋】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抬。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評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像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
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
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早發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註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
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
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注釋】

又題《客中作》
[注釋](1)蘭陵:地名。(2)但使:只要。

[譯文]蘭陵出產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鬱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盡興暢飲,一醉方休,我那管她這里是故鄉還是異鄉呢!

抒寫離別之悲、他鄉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然而這首詩雖題為客中作,抒寫的卻是作者的另一種感受。「

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絕】 類別:【山水】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注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雲獨自悠閑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於天寶十二載(753)秋遊宣州時,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註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佔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
頭發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評析】: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
��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
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
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
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
流傳千古之名言。

八陣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絕】 類別:【懷古】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注釋】

【註解】:
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2、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3、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評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
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
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月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漉州:今陝西省富縣。

【簡析】:
本詩於天寶十五年(756)八月寫於長安。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也寄託了對戰亂平息後幸福團聚的渴望。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類別:【】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註解】:
1、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韻譯】: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
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評析】: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類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註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迴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簡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於寫了自然的秋,更由於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後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④不知:豈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這首七絕是一首紀游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於江州。是說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原因惜春、戀春之情,怨恨春去無情,誰知是錯怪了春,原來它並未歸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山寺里來了。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於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一珍品。
--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http://tshjj.yeah.net/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一首紀游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關於他寫這首詩的一點情況,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憶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1]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2]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品評】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釋】

一道殘陽①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②
可憐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花非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注釋】

①花非花、霧非霧:說它是花么?不是花,說它是霧嗎?又不是霧。
②來如句:來的時候像一場春夢,停留沒有多時。
③去似句: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
這是一首情詩。說花非花,說霧非霧,本不是花,本不是霧,花有所指,霧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說出真情——夜半來,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霧,說明確有人來。誰來誰去?隱而不吐。為什麼來?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雲遽散,惋惜惆悵。春夢者,春情也;朝雲者,「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事也。此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於朦朧中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後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歲暮道情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
壯日苦曾驚歲月,長年都不惜光陰。
為學空門平等法,先齊老少死生心。

半舊青衫半白頭,雪風吹面上江樓。
禪功自見無人覺,合是愁時亦不愁。

【注釋】

為學空門①平等法②�先齊③老少死生心
①空門:指佛門。 ②平等法:平等,佛教名詞,意謂無差別。法,佛教名詞,意謂道理。 ③齊:辨明、明白之意。亦可作別解。此處似一字數意。
原詩是一首七絕,作於任江州司馬時。這兩句是說,你要知道佛門平等的道理,就要明白老死少生也是平等而沒有差別的。詩人虔心研究佛門之法,以作精神寄託,隱含其內心的酸痛。

村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注釋】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徵。這里雖是純然寫景,卻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於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春曉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記時】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賞析: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
然後運用想像的思維方法,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一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構
思非常獨到。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不知不覺的又來到
了一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一次花開花落。思想著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回心頭。

宿建德江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羈旅】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註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遊子新添幾分鄉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評析】: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
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
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過故人庄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田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註解】:
1、過:拜訪。
2、具:准備。
3、場圃:農家的小院。
4、就:赴。這里指欣賞的意思。

【韻譯】:
老友備好了黃米飯和燒雞,
邀我做客到他朴實的田家。
村子外邊是一圈綠樹環抱,
郊外是蒼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開窗戶迎面是田地場圃,
把酒對飲閑聊著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陽節的那一天,
再一次來品嘗菊花酒好啦!

【評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詩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朴實無華,意境清新

臨洞庭上張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釋】

【註解】:
1、張丞相:指張九齡。
2、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
4、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窪地區。
5、濟:渡。
6、端居:安居。

【韻譯】: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
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太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
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
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
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評析】:
��這是一首「干祿」詩。所謂「干祿」,即是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錄
用。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丞相,作者西遊長安,以此詩獻之,以
求錄用。詩前半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徵開元的清明政治。後半即景生
情,抒發個人進身無路,閑居無聊的苦衷,表達了急於用世的決心。全詩頌對方,而
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

與諸子登峴山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律】 類別:【】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釋】

又題"與諸子登峴首"
【註解】:
1、代謝:交替,輪換。
2、勝跡:指上述墮淚碑。
3、魚梁:魚梁洲,其地也在襄陽。

【韻譯】: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
一代接一代永遠今來古往。
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
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觀賞。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
天寒雲夢澤更加深湛浩盪。
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
讀罷碑文淚沾襟無限感傷。

【評析】:
��詩意在弔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人事代謝」;第
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後二句
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
��詩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後半描寫景物,富有形象,充滿激情。語言通俗易
懂,感情真摯動人。

夏日南亭懷辛大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古】 類別:【】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夜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消響。
欲取鳴琴彈,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霄勞夢想。

【注釋】

【簡析】:
這首詩充滿懷念故人的情緒,寫出閑適自得的情趣,表達出無知音的感慨。文字行如流水,層遞自然,極富韻味。

① :詩題一無「夏日」。
② 夕:一作「夜」。
【註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邊月色。
3、軒:窗。

【韻譯】:
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
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披散頭發今夕恰好乘涼,
開窗閑卧多麼清靜舒暢。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
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
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夢想一場。

【評析】:
��此詩寫夏夜水亭納涼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
��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後納涼,表現閑情
適意。五、六句由嗅覺繼續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
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後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
��全詩感情細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富於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句,納涼消暑之佳句。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0328041.html?si=3

熱點內容
情人節女友一個簡訊都沒有 發布:2024-11-26 09:35:49 瀏覽:423
whisper花店 發布:2024-11-26 09:23:05 瀏覽:564
泛美花卉 發布:2024-11-26 09:09:23 瀏覽:859
盆景美觀石 發布:2024-11-26 08:59:46 瀏覽:428
關於鬱金香的發文稿 發布:2024-11-26 08:59:36 瀏覽:291
海棠多大了 發布:2024-11-26 08:57:30 瀏覽:775
城市黃玫瑰 發布:2024-11-26 08:53:25 瀏覽:98
進化櫻花樹 發布:2024-11-26 08:33:41 瀏覽:721
嘉興梅花洲房價 發布:2024-11-26 08:29:22 瀏覽:397
怎麼製作玫瑰花標本 發布:2024-11-26 08:27:51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