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聲大合唱茉莉花
① 造成茉莉花曲調的原因是什麼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傳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調在中國家喻戶曉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多種形式的改編之時;在西方,《茉莉花》曲調同樣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睞,同樣也以此曲調旋律進行改編。然而,《茉莉花》曲調在中西方的再創作中,卻是因其音樂審美觀的不同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
茉莉花》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來源於江蘇民歌。《茉莉花》在揚州清曲中又稱為「鮮花調」,在數代揚州清曲藝人的不斷加工下,最終成為了是揚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譜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貯香主編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為《鮮花調》。
正因《茉莉花》曲調優美、動聽,所以此曲調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發源省份江蘇,就有數首《茉莉花》和《鮮花調》,如「流行於揚州、蘇州、泗陽、徐州的《鮮花調》5首,六合、興化的《茉莉花》2首,在揚州清曲、揚劇、南京白劇、錫劇琴書等戲曲、曲藝中也有《茉莉花》《鮮花調》流傳」。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樣流傳著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東北民歌《茉莉花》、陝西民歌《茉莉花》等等。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雖然在曲調上卻大同小異,但卻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點。
不僅如此,在中國,《茉莉花》還被許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編或再創作,如作曲家鮑元愷就將《茉莉花》進行了再創作、竹笛演奏家王鐵錘改編了江蘇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將《茉莉花》改編成了一首混聲合唱、台灣歌手梁靜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據江蘇民歌《茉莉花》主題改編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於1999年改編創作的交響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響樂團經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揮家與樂團演奏頻率最高的作品。
② 聲樂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標准答案是6個!
聲樂的演唱形式有獨唱、齊唱、合唱、對唱、重唱、輪唱六種。
1、獨唱
一個人單獨演唱歌曲,稱為"獨唱"。人聲分類中的任何聲部都可以擔任獨唱。演唱時一般用鋼琴或小樂隊伴奏,有時還可加入人聲伴唱。
2、齊唱
很多人一起演唱單聲部的歌曲,稱為"齊唱"。齊唱的人數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聲齊唱,也可以是男聲齊唱或女聲齊唱。
3、合唱
將許多人分成幾個聲部,同時演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曲調的歌曲,稱為"合唱"。常見的合唱形式有:混聲二部合唱(由男女聲混合組成),混聲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同聲合唱(分男聲、女聲、童聲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
4、對唱
兩個人或兩人作對答式的演唱,稱為"對唱"。對唱有男女聲對唱,男聲對唱,女聲對唱等形式。 對唱大多是單聲部歌曲,氣氛熱烈而歡快。
5、重唱
多聲部的歌曲每聲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稱為"重唱"。重唱有男女聲二重唱,男聲或女聲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6、輪唱
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先後演唱同一曲調,稱為"輪唱"。 輪唱時,各聲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應的熱烈氣氛。這種手法叫做"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
(2)混聲大合唱茉莉花擴展閱讀:
聲樂的唱法
1、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初葉的義大利,以音質圓潤飽滿,音色華麗流暢而著稱。在長達幾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美聲唱法因為有大批專家學者的精心研究,其歌唱理論與訓練方法在三種唱法中,是最完整和系統化的。
美聲唱法在演唱方法上又分豎唱法和橫唱法兩種。所謂「豎」唱法是因為歌唱時嘴巴上下拉開,形成長條型或橢圓狀的O型; 喉嚨以上下打開為主,會厭軟骨充分「豎」起,聲音給人有「豎」或垂直的感覺。
所謂「橫」唱法則是歌唱時嘴巴左右拉開,露上齒亦像在笑;喉嚨前後打開,不強調會厭充分「豎」起,而突出聲帶的張力——阻力為發音主體。由於聲帶的位置呈前後向,因而聲音則有「橫」的感覺。
在歌唱實踐中是選擇「豎」唱法還是選擇「橫」唱法,主要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生理條件及歌唱愛好者心目中所嚮往的聲音模式而定。總而言之,不論選擇哪種唱法,只要運用得法,都可能達到歌唱表演的最佳境界。
2、民族唱法
中國民族民間唱法是我國傳統民族唱法的一個總稱,它是以演唱民歌為主要目的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一種演唱模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就漢民族而言,由於各地區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以及思想感情的表達形式上的差異,其表現民歌內在含意的重要手段一唱法及其風格也是不相同的。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應該說還是來自於不同的民族種類與不同的民歌風格的影響。
我國的民歌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發展與變化之中,逐漸形成了屬於各民族自己的多品種的民歌形式,這其中以漢族北方的山歌和南方的小調最有影響力和最有穿越時空界限之能力,並作為中國民歌的主要形式而不斷地向前發展。
北方的山歌具有粗獷質朴、直爽豪放的特點,如青海的《花兒》、陝北的《信天游》以及內蒙的《爬山調》等,給人以一種身居山間曠野之中,領略高原牧場自然美景的爽朗舒暢之感。
而南方則以江蘇的小調為最有特色,如歌曲《茉莉花》、《無錫景》、《姑蘇風光》等,曲調細膩委婉、膾炙人口、柔和而又流暢,給人以鴛鴦戲水、鳥語花香,小河潺潺流水之美感。
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民歌風格,代表了中國民族唱法的基本表現風格,但在唱法的技能技巧方面,民族唱法還強調「字正腔圓」,注重發聲的自然性和聲音靠前、在行腔咬字中唇與齒的有力配合,以獲得「字清」而「韻正」的最佳效果等特點。
3、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簡稱,又稱通俗唱法。「流行歌曲」這個概念是不準確的,准確的概念應為商品歌曲,即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創作的歌曲。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因而流行唱法准確的概念應為「商品歌曲唱法」。
流行唱法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唱、通俗方便。雖然在國內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其影響力已超過了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正所謂:極易上口,人人歌之。
流行唱法是一種具有較強即興性的唱法,由感而發,隨口可唱。在技能技巧的運用上不同於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樣規范,而著重強調其「感覺」。一個歌手是否能夠發展成為歌星,不是要看他是否具備一副優質的嗓子,而是要看他是否具有較強的樂感和摹仿力。
由於流行唱法具有追求個性與特色的特點,在唱法分類上有「氣聲」唱法、「沙啞式」唱法和「喊式」唱法等幾種。「氣聲」唱法的特點主要是喉部鬆弛,基本保持吸氣的狀態,發聲時聲帶不需要閉緊而留有較大的空隙,以使其漏氣,聲音空和暗,因而也可稱其為「漏氣式」唱法。
「沙啞式」唱法的特點是喉器上提,氣息集中沖擊鬆弛的聲帶且著力於喉部,使之出現氣泡聲,故有沙啞感。
所謂「喊式」唱法,主要是運用大本嗓去歌唱,並且刻意使聲音橫向發展。由於用力較大,聲音既白而又尖硬,故有「喊」的感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聲樂
網路—演唱形式
③ 緹庝附鐨勭炶瘽錛氱敺濂沖0棰嗗敱涓庢販澹板悎鍞憋細浜旂嚎璋變笌綆璋辯洰褰
浠ヤ笅鏄鍏充簬鐢峰コ澹伴嗗敱涓庢販澹板悎鍞辯殑緹庝附紲炶瘽鐩褰曪紝鍖呭惈涓緋誨垪緇忓吀鐨勬瓕鏇插拰涓鍥戒紶緇熶寒琛闊充箰浣滃搧:
- 1. 鑼夎帀鑺 - 涓鍥芥皯姝岀殑闊靛懗
- 2. 鎬濆康 - 姣涢樋鏁忔繁鎯呮紨緇
- 3. 緹庝附鐨勭炶瘽 - 瀛欐犱笌闊╃孩鍚堜綔鐨勭數褰變富棰樻洸錛屾棆寰嬪姩浜
- 4. 鐗墊墜 - 鑻忚姰鐨勬俯鎯呬箣浣
- 5. 鏄ユ睙鑺辨湀澶 - 涓鍥戒紶緇熼煶涔愮殑鐟板疂
- 6. 鍖栬澏 - 銆婃佺濄嬩腑緇忓吀鏃嬪緥涔嬩竴
- 7. 钂欏彜浜 - 鑵炬牸灝旂殑鑽夊師椋庢儏
- 8. 鍖椾含鍠滆鍒拌竟瀵 - 姘戜箰鍚堝忕殑鐑闂逛笌嬈涔
- 9. 鍦ㄩ偅閬ヨ繙鐨勫湴鏂 - 鐜嬫礇瀹炬敼緙栫殑浼犱笘涔嬩綔
- 10. 涓鍥芥暚宸炶厰灝戞暟姘戞棌姝屾洸鑱斿敱 - 澶氬厓姘戞棌闊充箰鐨勭洓瀹
- 11. 鏂扮枂涔嬫槬 - 綆″雞涔愬睍鐜扮殑鍦板煙椋庢儏
- 12. 鍥炲樺 - 娌沖寳姘戞瓕鐨勪翰鍒囦笌娓╂殩
- 13. 褰╀簯榪芥湀 - 鏈堣抗璐ュ滀笅鐨勮瘲鎰忔棆寰
- 14. 鏄ヨ妭搴忔洸 - 鏂板勾鐨勫枩鎮︿笌鏈熷緟
- 15. 鍦ㄩ摱鑹叉湀鍏変笅 - 鐜嬫礇瀹劇殑娣辨儏閰嶆瓕
- 16. 濂戒漢濂芥ⅵ - 瀛欐偊涓庨偘姝e電殑鍜岃皭鍚堝敱
- 17. 鍗冮噷涔嬪 - 鍛ㄦ澃浼︾殑鍒涙柊婕旂粠
- 18. 鑿婅姳鍙 - 鐢靛獎銆婃弧鍩庡敖甯﹂粍閲戠敳銆嬬殑涓婚樻洸錛屽懆鏉頒雞鐨勫姏浣
- 19. 鏈堜寒浠h〃鎴戠殑蹇 - 閭撲附鍚涚殑姘告亽緇忓吀
- 20. 鐢滆湝銍 - 閭撲附鍚涚殑鐢滆湝鎯呮瓕
- 21. 灝忓煄鏁呬簨 - 閭撲附鍚涚殑緇嗚吇鍡撻煶
- 22. 涓嶄簡鎯 - 钄$惔鐨勬繁鎯呰癄閲
- 23. 浣犵殑鐪肩 - 钄$惔鐨勭嫭鐗歸瓍鍔
④ 鏈夋病鏈夐煶涔愭暀甯堬紝鎺ㄨ崘涓棣栫畝鍗曪技鍜屽0濂斤技綃囧箙涓嶅ぇ鐨勬販澹板悎鍞辨洸鐩
銆婂彲鐖辯殑涓鏈電帿鐟拌姳銆嬨婇樋鎷夋湪緗曘嬨婂崡娉ユ咕瑁傞珮琛銆嬨婂崐涓鏈堜寒鐖涓婃潵銆嬨婅寜鑾夎姳銆嬨婂皬娌蟲穼姘淬嬨婄編涓界殑鐨勮崏鍘熸垜鐨勫躲嬨婂僵浜戝康宀╄拷鏈堛嬶紙紼嶉毦錛夊彲浠ユ壘鎵捐倖鑵旈粦楦瀛愮殑涓撹緫錛屽ス浠鐨勫拰澹版瓕鏇查兘寰堢編銆
⑤ 混聲!混聲!怎麼唱出來啊!
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入上唱。歌唱者首先應基本掌握了雖聲區的唱法,然後因人而異地作具體調整。有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實踐一下:
1)「倒抽一口氣」的動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母音的同時),做一個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後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後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 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所謂「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大部分流行歌手(無論男女)是用真聲演唱的,以獲得一種自然、親切、貼近口語的風格。有些女歌手(如齊豫、黃鶯鶯)在演唱音域較寬、藝術性較強的歌曲時則以假聲為主的。男歌手在演唱伴唱聲部時常用假聲,如美國的「西蒙與伽芬科爾」重唱組中的伽芬科爾,和台灣「優客李林」重唱組中的林志炫等。這也是鄉村音樂風格重唱的一個重要特徵。但像「摩登談話」(Modern Talking)中的主唱那樣的純用柔美的假聲來演唱的男歌手是不多的。 發出優美的假聲的關鍵是要有比較高的發聲位置,在運用假聲時要注意真假聲之間銜接轉換的光滑流暢,不能有斷裂。一般說來,假聲比較缺乏力度,但在必要時也可將假聲轉換成一種半真半假、半嘶半啞的叫喊。許多重金屬搖滾樂歌手就喜歡用嘶啞的假聲來演唱。 假聲還可以作為一種修飾聲音的方法,將真假聲結合在一起的「混合聲」能產生一種柔和、細膩、略帶飄渺的藝術效果。比較一下童安格與屠洪綱演唱的《生命過客》,前者是用純粹的真聲,而後者用的是介於真假聲之間的音色來演唱的。劉歡和齊秦演唱的《大約在冬季》也有這樣的區別。 童安格的《忘不了》、伍思凱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所使用的真假聲間的突然轉換,朱哲琴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結尾處用假聲演唱的華彩段,都是流行歌曲中常見的假聲應用方法。惠特妮.休斯頓的《所有的愛都留給你》中先用溫馨的混合聲在中低音區輕輕吟唱,然後用挺拔高亢的真聲將歌曲逐漸推向高潮,及至歌曲的最高點,突然改用極柔美的假聲。這是在演唱中運用真假聲的轉換變化來表現起伏跌宕的情感的一個優秀的範例。
⑥ 何仿的作品介紹
在長期的革命和音樂創作、指揮生涯中,何仿寫出了《毛澤東的戰士人民的兵》、《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裏海防的巡邏兵》、《我的名字叫中國》等一批激動人心、廣泛流傳的歌曲和《大翻身》等歌劇音樂,在全國全軍多次獲獎,並收集、加工、整理江蘇民歌《茉莉花》。1949 年7月6日,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舉行的音樂會上,何仿指揮第三野戰軍文工團演唱《淮海戰役組歌》,毛澤東主席聽後高興地說,三野的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1964年,參加指揮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一曲清麗優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紅了中國,響徹了全球,也給它的收集加工者何仿帶來了很高的聲譽。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 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江蘇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何仿早期創作的歌曲難免幼稚粗拙,但也有一些優秀作品,如《民兵之歌》(何捷明詞)、《反攻》(何僅詞)等。這兩首歌詞曲樸素,曲調是以民族五聲調式為基礎的七聲宮調,沒有裝飾音和大的音程跳躍,然而雄壯有力,節奏性強,很適合當時的戰士和民兵演唱,因此在淮南根據地及蘇北、山東一帶流傳較廣,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鼓勵作用。
三年解放戰爭期間,何仿常有佳作流傳。1947年,他創作的歌曲《練兵》(楊濃詞),在華東野戰軍中廣為流傳,並獲得創作獎。1947年7月,孟良崮戰役結束後,何仿及時創作了《去掉一個大禍害》(自己作詞),歌聲響徹齊魯大地。接著,他又陸續創作了歌曲《打死老瘋狗》(繆文渭詞)、歌劇《兩種作風》的主題歌等,流傳甚廣。當年冬,文工團集體創作了反映土改反霸斗爭的大型舞劇《大翻身》,何仿與吳祖庚負責作曲。此劇演出後產生了轟動效應,一直成為該團的保留節目。1948年10月,何仿隨軍參加淮海戰役追擊戰,創作的隊列歌曲《拉開兩條飛毛腿》(葛培武詞),在部隊中迅速流傳並獲獎。 1950年秋,何仿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幹部進修班學習深造。第二年春,他創作了獻給志願軍的頌歌《慰問前方戰士》(程今詞),1951年夏,又創作出隊列歌曲《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洛辛詞)。
1957年秋,何仿回到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任合唱隊隊長兼指揮。此時正值總政調該團到北京匯報演出和公演,何仿指導排練了安徽民歌《姐在田裡薅豆棵》,浙江民歌《李三寶》,蘇皖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演唱後反響更大。《茉莉花》體現了何仿在學習民間藝術、搜集加工整理民歌方面的突出成就,構成了他藝術生命的一個輝煌側面。
此後,何仿的主要精力用於組織建設合唱事業方面,前線歌舞團男女聲小合唱、混聲合唱的藝術水平空前提高,《澧水船夫號子》、《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裏海防的巡邏兵》等合唱,都曾名動一時。1964年,何仿被選調北京,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音樂指揮。這構成了他藝術生命的又一個重要側面。 上世紀80年代,何仿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譜寫了《將軍騎馬上雪山》、《我從江南到天山》等,一如既往地歌頌社會主義祖國、歌唱民族大團結、歌唱人民軍隊。
何仿新時期歌曲創作的藝術風格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戰歌風的宣傳鼓動歌曲,旋律雄健豪邁,多用來歌唱祖國、軍隊、長城等庄嚴重大題材;一類是帶有民歌風的抒情歌曲,旋律委婉多姿,多用來歌唱地方風物和鄉情等題材。但不論哪一類歌曲,其調式或旋律都既繼承了民族音樂傳統,又汲取融化了西洋音樂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2009年春,81歲高齡的何仿應來安縣政府之邀,為「中國·來安第二屆白鷺島生態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暨歌舞晚會」譜寫了女聲獨唱《美麗的白鷺島》(嚴希作詞,張其萍演唱)。這首歌的曲調具有皖東民歌元素,富有地域文化色彩。聽過這首歌的人們都說非常好聽,何仿本人亦很滿意。這首歌充分展示了何仿老年階段蓬勃的藝術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