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徐州金龍湖鬱金香景區

徐州金龍湖鬱金香景區

發布時間: 2024-11-02 21:19:17

Ⅰ 成都周邊有哪些自然風景區

王建墓
王建墓位於成都市一環路內西三洞橋,為五代時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墓室現已發掘開放,中室置棺槨,伴有12位英武雄壯的扶棺力士雕像,棺床側面刻有24幅樂伎像,手持各種民族的樂器,這些樂伎像是研究隋唐五代音樂史的珍貴文物,受到國內外專家關注。交通:25、42、46、48、54路均到達景點。門票:15元

崇州九龍溝風景名勝區
位於崇州市西北,距離崇州市區38公里,距離成都市76公里。景區主要由九龍溝水石景片、大西山原始森林景片和古寺三部分組成,其中又以九龍溝動態水石景觀最為引人入勝。九龍溝處於龍門山脈口段前斷裂帶,群山在海拔700米到3868米之間起伏變化,相對高度懸殊。區內林木繁茂,花草蔥郁。九龍溝頂端的大頂山,海拔2600米,由此向北遠眺,無數翠峰雪山如波浪起伏,雲海、日出、佛光等氣象景觀時有所見。古寺景區密林中隱藏著雄偉的古剎,是成都地區山林中保存較完好的規模較大的古廟。

青羊宮
青羊宮位於風景優美,文物古跡眾多的成都市西南郊,側倚錦江,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宮觀。
唐代名玄中觀。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到成都,曾駐觀內。後來即下詔改觀名為青羊宮。相傳唐時兩位皇帝曾駕臨此宮。
青羊宮地處原青羊肆,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為關今尹喜講道德經,講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對尹喜說:「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1000天後,老子如約而來,在這里繼續對尹喜講經說法。
現存建築是清代陸續修建的。重要的建築有靈祖殿、乾坤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唐王殿,兩邊有老子降生台和說法台。
八卦亭是青羊宮的主體建築之一,氣勢雄偉,鏤刻精湛。亭基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徵天圓地方。亭為雙亭重檐翹角,亭頂蓋有黃色琉璃瓦,亭身由8根鐫刻條龍的石柱支撐。其中一根柱上的條龍有拳印痕跡,傳說這條龍乘某天晚上想逃離青羊宮,恰被巡邏的月亮真人發覺,一拳把它打在柱上,拳印由此留下。
寬敞雄偉的三清殿,供有三清塑像,左右各配6位真人。殿前有一對清代雍正年間從北京運來的銅羊,其中一隻單角銅羊,將十二生肖的特徵匯聚一身,造型奇特不凡,各部位為鼠耳、牛鼻、虎爪、兔嘴、龍角、蛇尾、馬臉、羊須、猴頸、雞眼、狗腹、豬臀。
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五,這里都要舉行花會,相傳這天是老子的生日。與青羊宮一牆之隔的文化公園就成為一年一度的春節燈會和花會會址。

玉壘山公園
玉壘山公園位於都江堰市區,二王廟東側,玉壘、玉屏、金龜、文書諸峰之上,佔地400餘畝,有「斗犀」、「鼓角」、「金雞」、「含暉」、「芙蓉」、「渠雲」、「覽波」、「掏翠」等景點,還有長約1.7公里的古驛道。山上古木參天,綠蔭如蓋,登頂可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

望叢祠
望叢祠位於成都市西北郫縣城西南部,距縣城2公里,距成都市區23公里。旅遊點以望叢祠為主,包括「西遊記藝術宮」、「激光槍戰場」、「水泊梁山」等旅遊項目。已成為一個新的旅遊熱點。望叢祠是紀念古蜀國兩位著名君主望帝和叢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間,水池環繞,碧波盪漾。臨水就勢建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台亭閣。墓地及周圍二百多株古柏,鬱郁蒼蒼。每年農歷端午節,附近民眾都要聚集在這里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望叢祠附近還有子雲亭、楊雄墓和杜鵑城遺跡等游覽點。

杜甫草堂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二十歲起,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谷入蜀,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前後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餘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荊、湘,以舟為家。770年病逝於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的時局把他捲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聖」。
成都杜甫草堂現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庄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至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壁間,始成祠宇。此後草堂屢興屢廢,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全面整修後,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草堂總面積有240多畝,其建築為清代風格,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舊址內,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迴廊與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庄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這座草堂象徵著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為成都市的著名景觀。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專款,借鑒川西民居的特點,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於碑亭北面,佔地一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主體建築5開間,4座配房,竹條夾牆,裹以黃泥,屋頂系茅草遮苫,再輔以竹籬、菜園、葯圃,使整個建築古樸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色彩。遊人漫步其中,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悅目清心的樂趣。

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譽,位於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離成都70公里。城外諸峰環繞,山上樹木茂盛,山路兩旁古木參天,濃蔭覆地,群峰環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神秘綺麗、原始華美如世外桃園。
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道教多用三清(上清、玉清、太清)為自己的宮觀命名,據說那是道教崇奉的元始天尊、靈寶道君、太上老君所住的天外仙境。青城山的主要特點是「幽」,著名作家老舍作《青蓉略記》,嘆青城山「青得出奇」,是一種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動未動的青翠」。
青城山主要風景名勝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上清宮等。建福宮是游山的起點,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氣度非凡,現尚存二殿三院。宮前有一條清溪,四周古木蔥蘢,環境幽美。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天然圖畫西距建福宮一千米,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這里蒼岩壁立,雲霧繚繞,綠樹交映,遊人至此,如置身畫中,故名「天然圖畫」。
距天然圖畫西兩公里處有青城主廟——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天師洞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緻,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內現存歷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書碑、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等。附近有三島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線天等名勝。
出天師洞,過訪寧橋,是祖師殿,北面有朝陽洞、上清宮。上清宮始建於晉代,現存廟宇為清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青城四絕:洞天乳酒、洞天貢茶、白果燉雞,道家泡菜。道家歷來重視服食養生,他們采擷山中的果實和葯物,用道家傳統秘方釀造的這四種特產,風味獨特。

石象湖

石象湖,位於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處,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成都市蒲江縣境內,因湖區古剎石象寺而得名,相傳為三國大將嚴顏騎象升天之地。景區湖面如鏡秀木疊翠,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質量優於級,其絕佳的自然生態猶如一塊翡翠鑲嵌在成都平原上。
由成都中業集團統一策劃、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的石象湖生態風景區區遵循高起點運作、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由生態文化主題輻射出國際休閑度假園,國際會議中心、未來人居生態環境示範區及國家級生態農業示範區等一幅幅人與自然相融相生的諧美畫卷。石象湖生態風景區是萬畝生態園區的發展中心,也是石象湖景區的蚌中之珠。

風景區內二龍戲珠、福從天降、古琴台、碧園賞春、古象山書院等十六景集中描繪了石象湖的自然、人文景觀,石象湖推崇的是大生態、大旅遊的現代休閑式旅遊模式,設計完善、先進的旅遊平台插入原始生態景區的邊緣,並在表形上與之融為一體、相生相映,使現代人能舒適、文明地親近最真實的自然,全身心的攝入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豐富養料。追回當今人類因工業文明的負面影響而失去的太多最寶貴的財富。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是中國古代先哲悟覺的人生真諦。早在南宋時期,石象湖周邊地區就已經儒風盛興,古鶴山書院就是其典型的一例。儒學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主體及精髓,它與佛教古剎石象寺一同構築了園區的文化主題。
石象湖地處成都平原與青藏高原邊緣的結合部,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面積的生態園區成為動物、植物共生共存的天堂更是現代都市人尋覓的一片凈土。清晨湖面上煙波繚繞、鳥語花香夕照森林中綠影層層、儒學佛教浸潤心髓,此地此景,讓臨者盡享滌凈身心、進入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

有詩曰:
水上迷宮世上奇,人間仙境玉宇稀;
綠間丹葉水底映,林中古剎山巔生;
驕陽不照湖面水,鳥語專為舟中賓;
拜謁嚴公飛升事,彈卻灰塵一身輕。

安瀾橋

二王廟前的安瀾橋,橫跨在內江和外江的分水處,是一座索橋。始建於宋代以前,明末毀於戰火,清嘉慶八年重修。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纜橫飛江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在魚嘴處建立外江水閘,把橋下移100多米,將竹索改為鋼索,乘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鋼筋混凝土樁,橋身也縮為240米。遠看如飛虹掛空,又像漁人曬網,形式十分別致。漫步橋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來,東望灌渠縱橫,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瞭然。

伏龍觀

離堆上建有伏龍觀,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順山勢逐級升高。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噸。石像造於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後殿陳列有都江堰灌區的電動模型。伏龍觀的左側是寶瓶口,江水奔騰澎湃,氣勢磅礴。觀後最高處建有觀瀾亭,兩層八角,憑欄遠眺,可見魚嘴、索橋及岷江激流、西嶺雪峰。

九峰山風景名勝區

九峰山,海拔3315米。乃彭州諸山之冠,神聖奧妙之區,道佛共享之地。古之朝山者言,凡心不誠者,往往遇風雨雷電,不得生還或不得善終。
九峰之名,依九座山峰而得。清嘉慶《彭縣志》載:「在西北百六十里,至此奇峰地依天,聳然峙列者九,實為彭邑諸山之冠,故名。」九峰形態如何?嘉慶志里說:「九峰東北白清龍、朱雀、火焰、天牙,中日背光,西南曰仙人、黃龍、元武、白虎諸峰,迤邐蜿蜒。」
九峰雲霧繚繞,高入雲天。古蜀人在尚未認識日地關系的時候,還以為高峻挺拔的九峰擋住了日月運行的去路,稱九峰之間的峽谷為「日所入」的」蒙谷」(太陽休眠之所)。有研究(山海經》的人說,九峰山就《大荒西經)中所指的「靈山」。巫彭、巫威、巫即、巫股、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等十個巫師從這里上天下地。各種各樣的葯物都生長在這里,他們上天下地的時候,也要)順便采擷一些來為人們治病。所以,此山又有「天梯」、「神仙路」、「人間仙境」之稱。並說此山是「登之乃靈」、「登之乃神」、「登之能不死」、「登之能使風雨」,「產不死之葯」的山。
眾山峰中,火焰峰尤為奇特。其間峽谷幽深,飛瀑成群,流泉清澈,山島成韻原始森林異彩繽紛,雲海佛光變幻莫測;春時杜鵑怒放,燦若朝霞,冬時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道佛兩家爭相佔領。北宋時期已是「樓閣亭軒、隱然樹竹間的」川西勝地。火焰峰成了九峰山的代稱。後人所說的九峰山已不是指九座山峰,而是指火焰山峰了。
歷史上許多神僧、先賢莫不駐足於此。宋元明清以來一直流傳著九峰祖師的故事。九峰山過去使官民敬畏,似乎誠心朝山求事,則捍民消災,祈雨求子等無有不靈。其廟宇材料也不同一般。山中廟宇過多用鐵瓦巨木,大躍進時期成了理想的立法煉鋼的原料。
1985年以來此山已開發為省級自然風景區,宗教界積極恢復廟宇,正在為九峰山增添無限光彩。

成都市植物園

成都市植物園位於城北10公里處,面積達47公頃,是四川省第一座綜合性園林。薈萃全省主要科屬植物和中外珍稀樹種200餘種。包括6種一級保護植物:桫欏、珙桐、水杉、銀杉、禿杉、金花茶。園內樹木繁茂,環境幽雅,建有梅花櫻花、木蘭、海棠、桂花、茶花、柏類、桃花、梨園、竹園、藤本園等11個專類園。交通:9路公共汽車可以到達。門票:2元

昭覺寺

昭覺寺位於成都北門外青龍場,素有川西「第一叢林」之稱。昭覺寺自貞觀年間建唐以來,高僧輩出,清朝康熙年間,由破山和尚重建。1989年由昭覺寺主持——清定法師重建了現在的大雄寶殿、圓通殿、中鼓樓及念佛堂,使之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為宏大、壯觀的寺院之一。交通:1路公交車從武侯祠到昭覺寺;63路公交車從西門汽車站到昭覺寺;69路從金沙客運站到昭覺寺;70路從火車北站到昭覺寺、71路從五桂橋到昭覺寺;10路和60路公交車也途經昭覺寺。門票:1

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位於城市的西南部,西城祠堂街口,佔地10萬平方米,是繁華市區規模最大的一處園林。園內有梅園、海棠園、蘭草園、盆景園、大型假山等景點,此外還有一個小孩游樂場和一個非常美麗的湖,您可以在那兒劃船,也可以在園內走走或休息,一面觀看別人打太極。在公園里有一間茶館,那是遊客最常去的地方。茶館是成都的特色,而這間茶館更是市內有名的茶館之一,很多人來這兒喝茶談天。交通:可乘坐5、13、37路公共汽車。

武侯祠

武侯祠位於四川成都南郊,佔地56畝,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個主要的旅遊參觀點。初與劉備昭烈廟相鄰,明初武侯祠並入昭烈廟。1672年重建,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
武侯祠建於唐,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它同先主廟、劉備莫相毗連。 武侯祠主體建築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
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稱為三絕碑。 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
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後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他死後葬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下。他在遺囑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殮時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隨葬器物。
步入二門,一座氣勢雄偉、寬敞的劉備殿呈現眼前。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為什麼兒子劉禪在這里沒有位置?據說,由於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
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出諸葛亮殿往西可到劉備墓,史稱「惠陵」。
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陳列室」,由郭沫若書題。陳列有出土的蜀漢文物復製品和三國歷史圖片。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以宋代愛國名將岳飛書寫的《出師表》,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

卧龍自然保護區

卧龍自然保護區——熊貓的故鄉,位於四姑娘山東麓的皮條溝兩岸。皮條溝又名卧龍溝,溝內河流稱皮條河,水流湍急,一瀉千里,匯入綿江後經岷江流入長江。河流兩岸,峽峰對峙。河中岩石高達三四米,矗立江心,經傾瀉的河水撞擊激起朵朵浪花,猶如碎玉飛瓊,景色十分雄偉壯觀。卧龍自然保護區門票:進山費15元,大熊貓館30元,小熊貓館5元,英雄溝25元。交通:可在成都西門車站乘坐前往小金縣的長途客車(晨6:40發車),中途在卧龍下車。都江堰也有汽車前往卧龍。提醒:在卧龍是可以抱抱熊貓的,大的熊貓100元,小的熊貓200元,可以抱著熊貓與之合影,會有飼養員在旁指導。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地處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使用,仍發揮巨大效益。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另外一條則匯入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設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流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組成。它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應、渾然天成、巧奪天工。
魚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頂端。它將奔騰而來的岷江一分為二,外江為原始河床,內江用於引流灌溉,它巧妙之處體現於兩點。其一是它利用內江河床低而枯水季節六成引水,外江河床寬,則洪水季節六成泄洪。所謂「分四六,平潦旱」正是這個道理。其二是魚嘴處於岷江中游第一彎的末端,它巧妙的利用了彎道流體力學的自然法則,即表層水流入凹岸,低層水流入凸岸。於是沙石含量較少的表層水自然湧入內江,而底層水則順著江彎的凸岸擠向外江,絕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滾動、留沉。所謂「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當魚嘴將江水導入內江以後,奔騰的江水便准備著流向成都平原。如何駕馭岷江那不羈的野性?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卻是任何工程都無法取代的,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床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緊急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地巧妙地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和虎頭岩的頂拖作用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數百公斤的巨石,從這里拋入外江,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功之妙。
寶瓶口是由人工開鑿的一通山峽,玉壘山被一分為二,其間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內江水從百米之寬的河道湧向寶瓶口,平水季節奔流而過,高峰時節則節節升高,不加節制的水流不斷爬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會遭受洪澇災害。此間飛沙堰的設計與寶瓶口相互結合,它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床2.15米。這就意味著當內江水位升高2.15米後,洶涌的波濤將從飛沙堰溢出。寶瓶口入水便始終在一個幾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從此以後既獲灌溉又安然無恙,此間的苦心可謂巧也。
四川人民為了紀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廟。二王廟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們推崇他的恩德。宋、元兩代,李冰父子先後敕封為王,故將崇德祠改為二王廟。從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
2000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熱點內容
馬爾斯綠荷花煙價格 發布:2024-11-23 08:25:45 瀏覽:915
刺槐綠植 發布:2024-11-23 08:14:03 瀏覽:392
康乃馨白色紫邊 發布:2024-11-23 08:12:47 瀏覽:536
紅美人蘭花圖片 發布:2024-11-23 08:11:41 瀏覽:395
苦水玫瑰介紹 發布:2024-11-23 08:03:16 瀏覽:628
大型綠植擺在哪裡 發布:2024-11-23 08:03:06 瀏覽:481
南木盆栽 發布:2024-11-23 07:57:30 瀏覽:663
根系什麼盆景 發布:2024-11-23 07:56:41 瀏覽:649
茶花之謎價位 發布:2024-11-23 07:55:52 瀏覽:225
海棠枝搭配 發布:2024-11-23 07:49:27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