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鬱金香工筆畫

鬱金香工筆畫

發布時間: 2020-12-30 07:33:09

1. 王天勝工筆畫作品市場價格如何

朱稱俊工筆畫作品近幾年的拍賣價格如下:

  1. 王天勝作品郁內金香 ,拍賣時間容2013/6/19 ,拍賣價格135.60萬。

  2. 王天勝作品工筆花卉 ,拍賣時間2013/5/9 ,拍賣價格134.40萬。

  3. 王天勝作品鬱金香 ,拍賣時間2014/5/24 ,拍賣價格126.50萬。

  4. 王天勝作品花卉 ,拍賣時間2014/7/4 ,拍賣價格80.50萬。

  5. 王天勝作品前程似錦 ,拍賣時間2012/12/16 ,拍賣價格57.50萬。

  6. 王天勝作品工筆牡丹 ,拍賣時間2014/10/17 ,拍賣價格56.00萬。

2. 最深刻的一件事作文,關於畫畫。

我愛畫畫
我有許多愛好,彷彿是金黃色沙灘上的五光十色的貝殼,其中我撿起一個紅彤彤的貝殼裡面裝著是我最喜歡的愛好——畫畫。你們也許會問為什麼,那是兩年前的事了,一次在美術課上,孫老師拿出兩支普通的白色粉筆、紅色粉筆在黑板上「刷刷刷」幾聲,沒等我們眨眼睛,那幅畫早早的畫在了黑板上,「哇!——真美啊……」我情不自禁的發出了感嘆,老師笑了笑說:「這還是隨意畫畫呢!」我心裡嘀咕著:畫的這么漂亮,還是隨便畫!黑板上水淋淋的畫,裡面是滿地荷花,有的還含著花骨朵兒,有的已經綻香開放,雨後天晴,雨水在荷葉上滾動,天空出現了一道七彩虹……我痴迷地看著畫,老師叫「李瑞……李瑞?」同桌用腳重重踩了我一腳,我這才反應過來……下課我問老師:「怎麼畫得這么好?」「只要畫畫多練,必有成就。」這時,我已愛上了畫畫。
畫畫是我一種「悠閑娛樂」「喲——作業寫完了——」我開心得一蹦,拿出一張白紙畫,媽媽說:「今天嘛!讓你看一會兒電視。」這可是我夢昧已求的三個字「看電視」,可我爽快地說:「畫畫好了——」……「哇——」我拿著自己的畫,陶醉起來,一個小紅帽姑娘提著小籃子去采蘑菇……畫畫更是我的「遊玩世界。」「出去玩嘍!」媽媽帶我出去旅行,我拿著畫板和一支鉛筆准備出發,「李瑞!你的其它東西不用帶了嗎?」我笑著說:「我只要有畫板和筆不用愁,這是我的愛好啦!」我們乘著飛機,來到了香港,「這兒真美。」我感嘆地說,揮筆畫了一幅「高樓大廈」的畫……我隨時隨刻都提著一隻小包袱,人家問我:「你裡面裝著是什麼呀?」我卻笑眯眯地說:「是鉛筆和紙。」
我愛畫畫,因為畫畫能使人快樂,這個愛這個不平凡的也是美麗的。
我愛畫畫
畫畫,我想大家都會吧?在我的課餘生活里,大半是在畫畫度過的。
在小時侯,我就很喜歡畫畫。還報過幾次美術班。在學校,常常一下課就拿出白紙來,嘰嘰喳喳地在上面畫了起來。小時侯嘛,認為自己的畫已經夠水平了,可長大拿出來一看,真叫人捧腹大笑。畫的是鼻子不對嘴巴,提供簡直是一個「小丑」。我可沒為這事而對畫畫失去了信心。畫得不好,也許是因為年齡限度的關系吧!
從小時候到現在,我的畫畫水平可有極大的提高哦!在這些日子裡,我一有空就在那兒畫畫,(當然也會幹些別的,但大多數還是在於畫畫。)還了解了許多關於美術的知識。
記得上學期,我還特意找了一本小本子,當美術本。還在上面畫了許多卡通圖按。還可以對比一下現在的畫和以前的畫有什麼差異,好的保持,差的改正。在我身邊,還有許多同學熱愛美術,我可以吸取一下他們的經驗,美術也和語文數學一樣,是要一點一滴學起來的。
寒假的時候,姐姐來我家玩,我就讓她幫我畫畫。我特愛看她畫畫,因為她畫的畫特別逼真,好像會從畫里蹦出來似的。我正在努力得超過她,我想離那天一定不會太遠的。
如果畫出一副好作品,我就像做出了一道難題一樣高興。畫畫即長見識,又豐富了課餘生活,這不是很好嗎?

3. 有詩意的詩句有那些

贈汪倫抄
年代:【唐】襲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注釋】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抬。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評析】:

4. 列舉幾個當代畫家

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國畫家:晏濟元、張仃、程十發、陳佩秋、黃永玉、方增先、劉文西、崔振寬、曾宓范、曾石齊、楊延文、張桂銘、吳山明、林墉、賈又福、何水法、龍瑞、何家英、盧禹舜。
新京津畫派:崔子范、孫其峰、孫克綱、張憑、張步、劉伯舒、張立辰、徐希杜、滋齡、王迎春、楊力舟、劉大為、王鏞聶、鷗勇力、馮遠、王明明、田黎明、史國良、陳平新。
海上水墨畫派:賀友直、林曦明、顏梅華、韓敏、劉旦宅、韓伍、陳家泠、戴敦邦、胡振郎、龔繼先、韓天衡、楊正新、毛國倫、蕭海春、韓碩、盧輔聖、施大畏、馬小娟、邊平、山何曦。
新浙派:王伯敏、顧生岳、洪世清、舒傳曦、孔仲起、盧坤峰、吳永良、童中燾、劉國輝、姜寶林、卓鶴君、張衛民、葉文夫、陳向迅、池沙鴻、尉曉榕、王贊、何加林、張捷、鄭力。
新金陵畫派:吳養木、張繼馨、喻繼、高盧星、堂孫君、良劉、懋善、楊明義、方駿、趙緒成、賀成、朱道平、劉二剛、宋玉麟、吳冠南、常進、楊春華、朱新建、徐樂樂、范揚、江宏偉。
嶺東畫派:楊之光、林墉、方楚雄、林豐俗、許欽松、 李東偉、劉昌潮、王蘭若、陳望、謝種松、杜應強、陳政明、陳延、蔡寶烈、詹偉明、許川如、王璜生、陳孝能、 李達人、楊培江。
嶺南畫派: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盧傳遠、陳金章、伍嘉陵、何永祥、黃楨祥。

5. 畫家張素芳荷花作品有哪些

1993年2月 國畫《嫦娥》入選《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山西省美術書法作品展。版
1993年10月 國畫《為奧權林匹克爭光》在「北京2
000.奧林匹克.第一屆國際繪畫書法藝術大展」中獲中青年組優秀獎。
1997年10月 國畫《牡丹》《秋韻》入選省美協舉辦的「山西省寫生作品展」。
1998年4月 國畫《牡丹》《人物》在太原市首屆校園文化節活動中,榮獲 美術類比賽一等獎。
1999年1月 國畫《人物》《花鳥》獲山西省婦女兒童首屆書畫成人組金獎,銀獎。
1999年1月 國畫《花鳥》入選省美協舉辦的山西省首屆花鳥畫展。
2002年5月 國畫《牡丹》入選由中國美協山西分會舉辦的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2年11月 國畫《秋韻》《國色天香》入選山西省第六屆工筆花鳥畫作品展。
2005年3月 國畫《鬱金香》入選全國「向新杯」國畫展,並被收藏。(省美協主辦)

6. 陳慧敏的藝術生平

1994年 作品《柱頂紅》、《仙客來》、《石畔花開》發表於《中國畫》第56 期;
1995年 為慶祝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召開創作《雞冠花》並入選《當代中國女畫家作品集》;作品《馬蹄蓮》入選《美術》第9 期;
1996年 作品《初雪》、《龜背竹》入選《美術》第9 期;
作品《窗前金菊》入選《美術觀察》第8 期;
作品《金鍾在鳴》發表在《詩刊》第12 期封底;
作品連續刊載於《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光明日報》;
《中國旅遊報》刊登了陳慧敏作品專題評論:《絲絲入情展胸懷》;
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播出陳慧敏作品專題片《翰墨情緣》;
1997年 作品《紅月季》應邀參加「97 北京工筆重彩畫精品展」並入選同名畫集;
應中國集郵總公司邀請設計「中澳建交首日封和紀念封」《玫瑰與月季》兩枚;
作品選編入《世界華人書畫家作品選集》;
作品《水仙》發表於《詩刊》第4 期封面;
1998年 作品《龜背竹》發表於《詩刊》第3 期封面;
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20 世紀中國美術、書法家作品拍賣庫》;
1999年 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陳慧敏工筆重彩畫》專集;
《藝術家》雜志連載《荷瓶》、《馬蹄蓮》、《玉蘭》、《幽香》、《花之夢》、《荷花掌》、《迎春》、《仙客來》、《雪地情》、《翠帶玉蓉》、《水仙》、《石畔花開》等作品並由李魁正先生為畫作評:《走向新歷程》;
作品《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向日葵—現在》、《龜背竹- 2》被《連環畫報》刊載;
《江蘇畫刊》刊載系列作品:《雞冠花》、《向日葵—未來》、《格扇系列—春》、
《格扇系列—冬》、《窗系列—迎春》、《荷瓶》、《龜背竹- 2》;
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陳慧敏花鳥作品圖錄》;
應邀為北京市會議中心創作《向日葵》、《鬱金香》、《金鍾在鳴喜迎新世紀》,作品被永久收藏;
2000年 應《國畫家》邀請刊登作品:《格扇系列—秋》、《雞冠花》、《龜背竹- 2》、《幽香》、《窗前金菊》,夏碩琦先生作評《創新思維與文化利用—〈讀陳慧敏重彩畫集〉有感》;
作品《向日葵—未來》刊登於《美術》;
作品《龜背竹-2》、《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格扇系列—秋》,刊登於《美術向導》;
作品《窗系列—蜀葵》刊登於《中國文化報》,夏碩琦先生作評:《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美》;
作品編入《中國當代線描藝術—花鳥編》畫集;
應邀參加「中、日、韓國際書畫交流展」,作品《春陳慧敏赴香港師范學院藝術系進行藝術交流意》被藏家收藏;
2009年 應邀參加「第二屆全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2010年 應邀參加「當代水墨空間書畫展」;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工筆畫集》;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畫新技法—工筆牡丹》卷;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畫新技法—工筆花鳥》卷;
應中國集郵總公司邀請設計特種郵票首日封《君子蘭》兩枚,並獲得最佳首日封設計獎;
作品《古韻》、《秋韻》、《蝶舞翩翩》及關紅作評《心有靈犀物有感應》發表於《中國美術》;
作品編入《工筆花鳥畫要訣》(藝術院校參考叢書);
《大公報》發表題為《陳慧敏花鳥畫—傳統中見新意》專訪報道;
《文匯報》刊載《向日葵》、《荷花掌》、《花之夢》、《山丹丹》、《格扇系列—冬》、《荷》等作品;香港翡翠電視台專訪播報;
《澳門日報》刊登題為《畫家高士尊陳慧敏伉儷昨訪本報》的報道;
2003年 作品《室雅幽幽》、《格扇系列—秋》編入《中國工筆畫全集》下卷;應邀參加「微觀與精緻—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2004年 作品編入《中國藝術》水墨名家專輯;
2005年 作品編入《中國畫牡丹畫庫叢書》;
作品《秋艷》、《秋濃》、《紅虞美人》、《向日葵系列—未來》、《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格扇系列—秋》、《格扇系列—冬》、《老來少》、《山丹丹—園光》、《水仙》及夏碩琦先生為畫作評《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美》同時刊載於《中國畫收藏》第19 期;
應邀參加「2005 —北京工筆重彩畫年度藝術作品展」;
作品《山丹丹》、《夏荷》刊載於《名人亞洲》;
應邀參加山東藝術博覽會(聯展),作品《幽香》被藏家收藏;
作品《向日葵系列—現在》、《香色襲人》、《滿庭芳菲》、《幽香》、《雅室秀色》、《秋濃》、《浴出百合》、《鬱金飄香》刊載於《天虹藝苑》;
作品《錦綉家園》、《窗系列—山菊》、《格扇系列—秋》、《荷瓶》、《柱頂紅》發表於《畫壇》並由夏碩琦先生作評;
2006年 作品《秋情》、《幽室茶香》、《純真之情》、《秋濃系列- 2》、《幽室藏金》、《窗前秋韻》發表於《美術博覽》並由夏碩琦先生作評;
2007年 應山東美協邀請參加「與悲鴻同行—當代現實主義畫家作品邀請展」,作品《芙蓉出水》被美協收藏;2008年 應邀為祝賀北京廣播電台成立60 周年創作《菊石圖》、《紅百合》,作品被北京廣播電台收藏;
應北京市工筆畫會邀請創作《百合》,作品被收藏,拍賣善款捐獻汶川災區;

7. 急切求助!!!!!!!

美與善的統一--讀《詩經·周南·桃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華」。這是為什麼呢?我想,無非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艷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實在是寫得好。誰讀過這樣的名句之後,眼前會不浮現出一個象桃花一樣鮮艷,象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寫過《詩經通論》的清代學者姚際恆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並非過當的稱譽。第二,短短的四字句,傳達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這很可貴。「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細細吟詠,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充溢字里行間。「嫩嫩的桃枝,鮮艷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你看,多麼美好。這種情緒,這種祝願,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點,這首詩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一個姑娘,不僅要有艷如桃花的外貌,還要有「宜室」、「宜家」的內在美。這首詩,祝賀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賀人新婚的詩那樣,或者誇耀男方家世如何顯赫,或者顯示女方陪嫁如何豐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講「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確實高人一等。這讓我們想起孔子稱贊《詩經》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孔子的話內容當然十分豐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這樣一種思想呢?陳子展先生說:「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國風選譯》)聯繫到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農民娶親「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寫法也很講究。看似只變換了幾個字,反復詠唱,實際上作者是很為用心的。頭一章寫「花」,二章寫「實」,三章寫「葉」,利用桃樹的三變,表達了三層不同的意思。寫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麗;寫實,寫葉,不是讓讀者想得更多更遠嗎?密密麻麻的桃子,鬱郁蔥蔥的桃葉,真是一派興旺景象啊!

這首詩不難懂,但其中蘊藏的道理,卻值得我們探討。

一個問題是,什麼叫美,《桃夭》篇所表達的先秦人美的觀念是什麼樣的?「桃之夭天,灼灼其華」,很美,艷如桃花,還不美嗎?但這還不行,「之子於歸,宜其室家」,還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這才完滿。這種美的觀念,在當時社會很為流行。關於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楚國的伍舉就「何為美」的問題和楚靈王發生了爭論。伍舉說:「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若於目觀則美,縮於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國語·楚語》)很清楚,伍舉的觀點是「無害即是美」,也就是說,善就是美。而且要對「上下、內外、大小、遠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無害。這種觀點最主要的特點是強調「善」與「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實際上賦予了美以強烈的政治、倫理意義。「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那意思是說,統治者重賦厚斂,浪費人力、物力,縱欲無度,就不是美。應該說,這種觀點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義。但它否定了「善」與「美」的差別,否定了美的相對獨立性,它不承認「目觀」之美,是其嚴重局限。這種美的觀念,在當時雖然也有其對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觀」之美,但這種善即是美的觀點,在先秦美學中應該說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學觀念,主要是沿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孔子也持著這樣一種美學觀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他贊賞「詩三百」,根本原因是因為「無邪」。他高度評價《關雎》之美,是因為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合於善的要求。在評價人時,他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論語·泰伯》)善與美,善是主導方面。甚至連選擇住處,孔子也說:「里仁為美。」(《論語·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見,孔子關於美的判斷,都是以善為前提的。

但孔子的美學觀,畢竟是前進了。它已經不同於伍舉的觀點,已經開始把美與善區別開來,作為不同的兩個標准來使用了。「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當然,通過對《韶》與《武》的評價,還是可以看出,「盡美」雖然被賦予在「盡善」之外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地位,但只是「盡美」,還不能說是美,「盡善」才是根本。

至此,我們回頭再來看看《桃夭》篇,對它所反映的美學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艷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過是「目觀」之美,這還只是「盡美矣,未盡善也」,只有具備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麗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第二個問題隨之而來,美的具體內容不僅僅是「艷如桃花」,還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與善之結合,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價這種觀念呢?先秦人為什麼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麼重要呢?

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還不僅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說在整部《詩經》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義上說,《詩經》是把這方面的內容放在頭等地位上的。《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說它在《詩經》中的地位是很為突出的。如果我們再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內容擺一擺,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問題,在《詩經》中確實是佔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關雎》,講的是一個青年男子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與她結為夫妻。

第二篇《葛覃》,寫女子歸寧,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寫她的勤、儉、孝、敬。

第三篇《卷耳》,寫丈夫遠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賀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賀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頭幾篇(除掉第四篇),它們寫了戀愛,結婚,夫妻離別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親等等,可以說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問題都談到了。

一部《詩經》,三百零五篇,開卷頭幾篇幾乎全部是寫婚姻家庭問題的,豈不令人深思?不論是誰編輯的「詩三百篇」,不論孔子是刪詩了、還是整理詩了,抑或是為「詩三百篇」作了些正樂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說明了他們是十分重視婚姻和家庭問題的。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論這個問題呢?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每個人都仰仗著家庭迎接困難,戰勝天災,爭取幸福生活,當然希望家庭和睦、團結。娶親是一件大事,因為它關繫到家庭未來的前途,所以,對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這很容易理解。

從統治者方面來說,就要復雜多了。《禮記·大學》引到《桃夭》這首詩時說:「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這可真是一語道破。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的鞏固與否與社會的鞏固與否,關系十分密切。到了漢代,出現了「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種關系)之說。不論「三綱」,還是「五常」,它們都以夫婦關系為根本,認為夫婦關系是人倫之始,其它的四種關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宋代理學家朱嘉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男女者,三綱之本,萬事之先也。」(《詩集傳》卷七)從這段論述,我們也可以看出統治者為什麼那麼重視婚姻、家庭問題。聽古樂唯恐卧,聽鄭衛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說得很為透僻。他說:「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宜家」是為了「宜國」,在他們眼裡,「宜家」與「宜國」原本是一回事,當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不論自古以來多少解經者就《桃夭》作過多少文章,但象小桃樹那樣年輕,象春日驕陽下桃花那樣鮮艷、美麗的少女,卻永遠活在讀者心裡。人們衷心祝願她:「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詩文欣賞說《詩·關雎》
--------------------------------------------------------------------------------

^^1

近年賞析之風頗為流行,但我認為這類文章並不好作。尤其是講《詩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須通訓詁,其次還要明詩旨。因為風、雅、頌距今已遠,其可賞析處往往即在字、詞的訓詁之中。加以舊時奉三百篇為經典,古人說詩每多附會;不明詩旨便如皓天白日為雲霾籠罩,必須撥雲見日,始能領會詩情。這里姑以《關雎》為例而申說之,惟不免貽人以老生常談之譏耳。

時至今日,大約沒有人再相信《毛詩序》所謂「《關雎》,後妃之德也」一類的話了。說《關雎》大約是經過加工的一首民間戀歌,恐怕不會去事實太遠。但《齊》、《魯》、《韓》三家(包括司馬遷、劉向)說此詩,都以為它意存諷刺。這又該作何解釋?另外,古人很強調「四始」說(即《關雎》為「風」之始,《鹿鳴》為「小雅」之始,《文王》為「大雅」之始,《清廟》為「頌」之始),認為把《關雎》列為十五國風的第一篇,是有意義的,並非編排上偶然形成的結果。這些都需要我們作出說明。

我以為,無論今文學派的《齊》、《魯》、《韓》三家詩也好,古文學派的《毛詩》也好,他們解詩,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不理解絕大多數「國風」是民歌,把每一首詩都拉到帝王、後妃或列國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詩的本意和後來的引申意混同起來。三家詩看到《關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話,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說詩意是諷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馬遷在《十二諸侯年表序》中所說:「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而後來的《毛詩》為了同三家詩唱對台戲,於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講「後妃之德」雲雲,目的在於說它不是刺詩而是贊美之辭。如果我們認識到十五國風中確有不少民歌,並排除了斷章取義的方式方法,則三家詩也好,《毛詩》也好,他們人為地加給此詩的迷霧都可一掃而空,詩的真面目也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至於把《關雎》列為「國風」之始,我以為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這樣的說法,認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來,乃由於它們是能歌唱的樂章而於詩義無涉,故有些諷刺詩或大膽潑辣的愛情詩也沒有被統治階級刪除淘汰。我則以為,從《三百篇》的內容看,總還是先把各地的詩歌搜集起來然後為它們配樂,所配之樂,必不能絲毫不關涉詩的內容,而任意用不相乾的樂譜去牽合。《關雎》之所以為「風」之始,恐怕同內容仍有關聯。由於詩中有「琴瑟友之」、「鍾鼓樂之」的詞句,很適合結婚時歌唱,於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纏綿悱惻、終則喜氣洋洋的樂調,而沿用為結婚時的奏鳴曲。蓋因戀愛而「寤寐思服」、「展轉反側」乃人之常情,故雖哀而不傷(「哀」有動聽感人的意思);夫婦結婚原屬正理,君子淑女相配並不違反封建倫常,故雖樂而不淫。這樣,自然就把它列為「國風」之首了。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喜慶節日,也還是要唱一些歡快熱鬧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順心如意。這並不是什麼迷信,而是同喜慶節日的氣氛相適應。如果辦喜事時奏哀樂唱悼亡詩,撇開吉利與否的迷信觀點不談,至少產生敗興和殺風景的反效果,總是招人憎厭的。《三百篇》的樂章既為統治階級所制定,當然要圖個吉利,把體現喜慶氣氛的作品列於篇首。這不僅符合他們本階級的利益,即從人情之常來講,也是理當如此。

^^2

從古以來,《關雎》就有兩種分章的方式。一種是每四句為一章,全詩共五章。另一種是分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從文義看,我傾向於第二種分法。第一章是總述,態度比較客觀;第二、三章則從男主人公方面落筆,先說他在未得淑女時思念之苦,連覺也睡不著;然後再說他求得淑女與之成婚以後,他將千方百計同她魚水和諧,使她心情歡樂舒暢。如果說第二章近於現實主義的描寫,那麼第三章便帶有浪漫主義情調,抒情主人公乃為愛情獲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講到這首詩的表現形式,歷來也有兩種意見。即在賦、比、興幾種表現手法中,有人認為「關關雎鳩」兩句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寫是比興,由河洲的禽鳥和水中的荇菜「興」起君子求淑女的願望,這就是詩的主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此詩乾脆自始至終都是「賦」。而說它的手法是「賦」的,又有兩種解釋。一是古人舊說,認為采荇菜的活動本是貴族婦女(包括後妃以及嬪妾)應做的「本職工作」,所以是「賦」;二是今人新說,認為這是一首寫實的情歌,小夥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勞動少女,於是表示了愛慕之情,無論「雎鳩」的鳴聲也好,采荇菜的場面也好,都是「君子」身臨其境耳聞目見的,當然屬於「直陳其事」的「賦」了。這些說法都能言之成理,讀者不妨互參。

不過如讓我講這首詩,我倒比較傾向於「比興」說。所謂比興手法,特別是「興」,並不是詩人在實際生活之外憑空找來點什麼填塞入詩,而是以即目所見、傾耳所聞的當前實際景物做為抒發思想感情的媒介,順帶著產生了聯想。我們可以承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眼前實景,但這一對在河洲上互相依偎著一唱一和的水鳥,自然會引起未婚青年男子迫切尋找淑女以為配偶的強烈意願。詩人在選擇詩料時單單看中了「關關雎鳩」,這本身就體現了「比興」的作用。否則詩人為什麼不寫別的呢?換言之,也只有寫互相鳴和的一對水禽才與這首詩的主題合拍,才算得上典型化。如果硬把它限制在「賦」的框框里,反倒近於自然主義的解釋了。

我把「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采之」、「芼之」也講成比興手法,是以字、詞的訓詁為依據的。古人大都把「流」、「采」、「芼」講成同義詞,即都有「尋求」、「採摘」和「擇取」的意思。「流」之訓「求」,從西漢的劉向(他是治《魯詩》的),東漢的高誘(說詳《呂氏春秋注》),到清代的馬瑞辰(著有《毛詩傳箋通釋》),都有考證,而且比較可信。比如《說苑》中《越人歌》的漢譯就有一句「搴流中洲」(這一句是經過校訂的),這里的「搴流」即為同義復合詞,「搴」和「流」都作採摘講。可是朱熹的《詩集傳》則兼用「流」字本義,認為這句是指順著流水去擇取荇菜。此說雖遭清人(如姚際恆)非議,我倒覺得朱熹的講法是從實際生活出發的。至於「芼」,舊注亦訓「擇」,朱熹卻據董逌《廣川詩故》解「芼」為「熟而薦之」。我覺得此解亦近理。在現代漢語中,特別是北京方言,我們經常還聽到用沸滾水把菜蔬「芼」(mào)一下的說法。即等水燒開後把生的菜放進去,「芼」之使熟,隨即撈出。由此可見,荇菜的從「流」到「采」,從「采」到「芼」,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左右」本指人的左右手,引申為左右兩邊。人們勞動,大抵雙手兼用,尤其是採摘或捧掬菜蔬的時候,總是左右手同時並舉。這也屬生活常識,無勞辭費。

訓詁既明,然後講詩。荇菜之被採摘,猶淑女之被君子所選中。開始采時,在水中左一把右一把,順水撈來撈去,方向無定;一似男之求女,一上來還沒有找到明確目標,只能慢慢物色,宛如在水中尋求中意的荇菜。及至「采」時,則目標已明,看準後便採到手了。既采之後,就要「芼」它一下,使之成為可食之物,亦即是說只等婚期一到,共同生活便將開始了。我所以把它講成比興,正是從字、詞的訓詁上體會出來的。

^^3

下面簡單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此詩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對所思女子真是設想得體貼入微,關懷備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來,連個小彎兒也不拐。但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夥子由於「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於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麼熱鬧,婚後感情多麼融洽和諧,生活多麼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說是主觀的一廂情願,卻並非可望而不可即。後來的劇作家代劇中人立言,說「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反嫌說得太露;而《關雎》的作者卻以豐富而圓滿的想像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這真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了。難得的是這乃屬於典型的東方式的、我國傳統的正常戀愛觀,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為夫婦(用「好逑」字樣可證),而不僅僅是做為情侶(這同《鄭風》里的作品就不同了!),這固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卻也體現了漢民族的傳統特色。

1950年我曾在大學里教過一年《毛詩》專題課,承廢名師(馮文炳先生)把他的講義手稿惠借給我,其中講《關雎》的一段居然倖存至今,謹轉錄於下即做為這篇小文的結束:

「興」是現實主義的技巧,是不錯的。這首詩即河洲之物而起興,顯見為民間產物;采荇尤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們對於采荇不免陌生,但采蓮蓬、采藕、采菱的生活我們能體會。先是順流而取,再則採到手,再則煮熟了端上來。表示雖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勞動的真精神),這就象徵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與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飯,正是「鍾鼓樂之」的時候了,意味該多麼深長!同時這種工作是眼前事實,並非虛擬幻想,一面寫實一面又象徵,此所以為比興之正格,這才是中國詩的長處。後妃固然主德,但後妃哪裡夢見「采荇」的樂趣,也未必看得見「雎鳩」的比翼雙飛。不過采詩入樂,「太師」的眼光總算夠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學習」罷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轉摘自我的一份劫後殘存的講稿中,當時是把先生的意思做為自己的話寫下來的,因此可能與原文略有出入,讀者鑒之。)

附《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曹丕《秋胡行》
--------------------------------------------------------------------------------

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嘉餚不嘗,旨酒停杯。寄言飛鳥,告余不能。俯折蘭英,仰結桂枝。佳人不在,結之何為?從爾何所之?乃在大誨隅。靈若道言,貽爾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躕。佳人不來,何得斯須。

《秋胡行》屬樂府《相和歌·清調曲》。古辭原意是歌頌秋胡妻的貞烈。詩人以古題寫新事,表現懷人之思。朱乾《樂府正義》以為是「魏文思賢之詩」。筆勢舒緩、纏綿而婉約。

首二句十字直入主旨,點明了整個事件的原委和結果:早晨即與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卻終沒有來。其痛苦的語調,濃重的失落感頓時籠罩全篇。

此至,讀者也許會產生兩點疑問:其一,詩中的「佳人」是誰?真是容冶貌美,為魏文曹丕所傾心期的女性?還是他成就大事業所渴思的賢人?其二,佳人為何失約未來?是關山迢遞,路遠會難?還是另有曲折,中途變卦?有趣的是:這些為讀者關心的問題,不知是作者以為不重要,還是另有隱衷,提不得也,故一起略在詩外隻字未提。詩人只是在十六句中,反反復復,絮絮叨叨,極其主觀而詠嘆調般地傾訴著一個主題,這就是——因佳人失約未來而引起的濃重的失落感。光從字面看,這種失落感和待人不至的焦灼感,似乎是指從早晨與佳人相約開始,到日夕佳人未至這段時間。其實,朝——夕,僅僅是一種光陰的比喻,時間的象徵,即以一天象徵一生。由朝至夕,乃指從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個人生。在自己的整個一生中,始終有一種不能實現的追求,和由不能實現而帶來的巨大而又無法彌補的缺憾感。明白了這一點,「佳人」是男是女,為何失約未至這些問題,也許確實就無關緊要,可以略去。重要的倒是,詩人是如何組織和表達這一焦急渴心情的,且讓我們欣賞一下:

首先是「嘉餚不嘗,旨酒停杯」。為思佳人,茶飯無心。連美酒、連嘉餚都懶得動箸一碰,箸在半空,酒碰到唇邊,忽然像電影來了一個停格。心中湧起的,是追求永遠不能實現的深層的失落感。二是「俯折蘭英,仰結桂枝」,盡管追求不能實現,但自己並不停止這種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潔。此化用屈原《離騷》和《九歌》中「結幽蘭而延佇」,「結桂枝兮延佇」句式,以示自己貯芬芳而待遠人。三則是表示願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並讓海神把最寶貴的「明珠」送給她。四是

8. 素描名言名句

素描名言名句
1、我曾用鉛筆素描了所有相遇的光景。是誰給我一句春暖花的借口。從此我折疊好的心情,被吹亂。可是終究,我的世界你不在裡面,你的斷弦我不會彈。我也不知道你的真心給了誰,你最美的年華陪了誰。這次我終於連等待都變黯然。只是我始終不明白,是瞬間煙火還是不甘寂寞,那些曾經說的愛我。出處:蝴蝶飛不過滄海
2、畫素描是從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開始,而以看見的東西結束。作者: 博巴
3、全部都是灰色的,深深的灰色。深深的灰色的天空,深深的灰色的學校建築,深深的灰色的教師連廊,深深的灰色的鉛筆素描,深深的灰色的我的毛衣。
4、文學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觀念來表現自己。但是畫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覺和知覺到的具體化。作者:塞尚
5、冬天的黃昏會將裸露的枝椏映照在地上,似一幅粗略的素描,不那麼認真的筆觸只留下一抹痕跡。春天的黃昏伴著剛抽出的新芽與湖面的遊船盪漾在碧波上。夏天的黃昏會悄然地合攏滿池的荷花,菡萏的蓬頭在晚風中搖曳,招引那夜晚光臨的螢火蟲。秋天的黃昏將楓葉投射到紅磚砌成的牆壁上,幾只螞蟻爬上那面牆,駐足又散去。
6、世事多變,幾番纏綿。愛也無怨,錯也無怨,似乎總是有一張素描失彩而望不到天涯咫尺的秋水。原來,我明了,面對更多的未知彷徨,只是在自我安慰孤寂的罷了。
7、在那個七月的午後
在新雨的荷前 如果
如果你沒有回頭
我本來可以取任何一種題材
本來可以畫成 一張
完全不同的素描或是水彩
我的一生 本來可以有
不同的遭逢 如果
在新雨的荷前
你只是靜靜地走過
在那個七月的午後 如果
如果你沒有 回頭作者:席慕蓉 出處:無怨的青春
8、秋漸黃 人漸傷
回憶不堪思量
愁恍悵 心微涼
那夏日美麗的慌
葉鋪江 流水長
秋雨淡寫離傷
樹枝晃 寞悠長
愁霜素描滄桑
9、父親從小一直大紅燈籠高高掛,玩啊鬧啊竟也摸爬上了高中。依舊的,父親總是逃課出外玩;不同的,他背上畫板著了迷。父親喜愛繪畫,素描油畫樣樣行,常為學校畫板報,給劇團繪布景。正是少年有夢的熱血時候,卻因文化科不及格阻擋了美院的去路。父親的失望和沮喪,是我不能了解的。
10、想像一下,十位最有名望的畫家齊聚一堂,圍繞著一張圓桌坐下,一起對擺在圓桌當中的一個蘋果進行素描,結果會如何?一定是每一個人畫出來的蘋果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看蘋果的角度都不相同,固執的認為自己對待事物的看法是正確的,對他人的看法採取封閉態度,只能局限自己,因此多聽比多說重要。

11、這世界是非曲直永遠是糾結的,素描里光和暗涇渭分明卻不可分割,對與錯也因角度而存在差異。有意思是小的時候爸爸會對我講:有理走遍天下。大了一些卻又告訴我:無錢寸步難行。當時我很矛盾,因為不懂矛盾。懂了之後,還是會迷惑。路很長,或許每個人都為了自己心底的迷惑而活著。
12、素描時光
作者:席慕蓉
在等待中 歲月順流而來
在開滿了野花的河岸上
總會有人繼續著我們的足跡
走我們沒走完的路
寫我們沒寫完的故事
甚至 互相呼喚著的
依舊是我們彼此曾經呼喚過的名字作者:席慕蓉 出處:席慕蓉經典作品
13、我上火車時他在我的手裡塞了一張紙條。現在我剛剛打開。 「提供精神援助,收費五毛。」在一幅自畫像旁邊,他寫道。這幅素描里他穿著「露茜」的靴子,戴一頂貝雷帽,抽著小雪茄煙。 「隨時打電話給我。」他還寫道,「我會想你,丫頭。」 不要哭,我嚴厲地告誡自己。我最後看了一眼曼特。他的身影越來越小,我們之間的距離慢慢拉長。我真希望他能笑一笑,失去了明亮的笑容,他的臉看起來是這么悲傷。 再過一年吧,我會回來探望曼特,我起誓。或者可以邀請他去看我。到那個時候,我會回復到原來的我。我會給他看我的辦公室和新公寓--因為那個時候我是絕對不會再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了--他會發現我只用了一點點時間就把生活再次復原。 一年,我答應自己。12個月。365天。我會把每一秒都用工作作者:薩拉·帕坎南 出處:世上另一個我
14、沒有人比她的睡姿更優雅,一隻手搭在前額上,像一幅舞蹈的素描。作者:馬爾克斯 出處:霍亂時期的愛情
15、深秋時節,葉子落盡,只剩下一樹的枝條,在月光下形成陰影,平鋪在地面上,橫斜交錯,光影斑駁,像是一幅明暗分明的素描,簡單而深切,略顯幾分蒼涼,看得我漸漸地醉了。

熱點內容
鮮花後面填什麼動詞 發布:2024-11-03 02:28:19 瀏覽:994
茉莉花對應 發布:2024-11-03 02:05:49 瀏覽:492
康乃馨搭勿忘我插花 發布:2024-11-03 01:48:37 瀏覽:909
木瓜盆景崖 發布:2024-11-03 01:48:36 瀏覽:242
茉莉花十一月 發布:2024-11-03 01:37:08 瀏覽:546
重慶南山櫻花節 發布:2024-11-03 01:31:10 瀏覽:64
手執一朵花 發布:2024-11-03 01:26:13 瀏覽:538
社區康乃馨活動 發布:2024-11-03 01:21:55 瀏覽:6
祝陽荷花 發布:2024-11-03 01:15:20 瀏覽:402
玫瑰花紅棗茶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2024-11-03 01:04:54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