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的神話故事
1. 杜鵑鳥的傳說
杜鵑花傳說一
另有一則故事則是這樣說的:古時蜀帝杜宇,死後仍捨不得離開他的子民,其靈魂便化作一種鳥,名叫「杜鵑鳥」,常叫著「不如歸!不如歸!」直叫得口吐鮮血,血滴在一種樹上,便開出血紅色的花,後人為紀念杜宇便稱此花為「杜鵑花」。
杜鵑花傳說二
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裡有座小村莊,庄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裡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
靠河邊住著兩家人,東邊住著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每次出門都隨身帶著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顏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他經常捉一些蟲子喂小鳥,小鳥也常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他們成了好朋友。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葯,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葯送給村裡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著一家姓王的,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家。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家。
鵑子還會唱歌,歌聲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只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艷麗。 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
杜鵑花傳說三
傳說一次舜帝南巡,來到了九嶷山一帶視察;聽聞這裏的姑娘都長得十分秀麗,就像紅杜鵑花那般叫人喜歡,可是她們的命運卻災難重重,於是愛人民如子的舜帝便決定查個明白。
這天,風和日麗,舜帝沿著母河左岸走上九嶷山,只見桃紅李白,柳翠竹綠,鳥雀呼晴,紅色的杜鵑花遍野開放,舜帝看到如此景象,心裡十分高興。
可是,當舜帝過了涼傘坳,來到一個叫小桑塘村子裡,到了百姓家裏訪問,卻只見百姓們吃的是麥糠餅,喝的是苦菜渴,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破衣裳,而沿途村落的情況亦是一樣,他心裡便十分難過。
舜帝又走到小桑塘村隔壁的大桑塘村,來到一位老爹家,只見老爹沉默寡言,老婆婆雙眼盲瞎,舜帝更又難過的問老爹:「怎麼沒有人照顧你們呢?你們的兒女呢?」兩老一聽,隨即老淚縱橫。
杜鵑花傳說四
相傳,古代的蜀國是一個和平富庶的國家。那裡的人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使人們慢慢地懶惰起來。他們一天到晚,醉生夢死,縱情享樂,有時搞得連播種的時間都忘記了。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
他是一個非常負責而且勤勉的君王,看到人們樂而忘憂,他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時,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
可是,如此地年復一年,反而使人們養成了習慣,杜宇不來就不播種了。 終於,杜宇積勞成疾,離開了人世。但他的靈魂化為了一隻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的啼叫:快快布穀,快快布穀。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
傳說給杜鵑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而唐朝詩人自居易那兩句:"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的詩句,更是對杜鵑花的高度贊美。如果說把楊貴妃喻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那杜鵑花就是人間的西施。
2. 關於花的神話故事
杜鵑花
這里有段傳說: 閩東山區杜家村裡有一戶窮人家,家中三口人,母親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年30餘未婚,村裡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販賣私鹽
為生,養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鹽300斤,杜二力小,一擔不過100斤,自己可勉強糊口。
有一天,杜大經過一處街坊歇肩的時候,由於擔子太重,鹽擔滑下來,把一個小孩壓死了。人命關天,杜大被官府抓去,關在監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個人賣鹽,奉養老母,十分困難。一次,杜大對來探監的弟弟說:「再過兩天,找要被執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弟弟說:「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個,你死便死三個。因為我力氣
小,掙的錢,不能養活母親,二人都會餓死。」說著弟弟把哥哥推出門外,自已進了牢房。過了兩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來後並沒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
哪裡去了。杜二靈魂化作杜鵑鳥,
到處飛叫:「哥哥回來!哥
哥回來!」一邊叫,一邊口中滴出鮮血。鮮血滴處,長出了紅杜鵑。此後,每年春天滿山一片紅杜鵑花,人們都說,這是杜二的紅心與孝心。就在杜二到處找哥哥的時候,
有人發現,距杜家村數十里的九峰山後,常有許多山羊,仰天嚷著:「媽!媽!媽!」好奇的人進山去看,在羊群叫嚷處,有一具腐屍,從衣服看出這就是杜大,屍旁長出
一株有毒杜鵑,開著黃色的花。消息傳到杜家村,大家都說仕大貪生怕死,害了一家。死後變成毒草大家叫它鬧羊花(即羊躑躅)。
後來村裡流傳著幾首山歌: (一) 滿山杜鵑一片紅,怨鳥滴血花成叢。 杜二孝母甘替死,杜大怕死躲九峰。 (二) 弟弟魂化子規鳥,苦喚哥哥快回家。 千呼萬喚哥不
應,鮮血開出滿山花。 (三) 哥哥死在山溝里,善良山羊喊媽媽。 原是杜大化毒草,大家罵他鬧羊花。
含羞草
是一種很有趣的草,只要一碰它,葉片立即雙雙閉下,像是害羞的樣子。關於含羞草,有這樣一個傳說。
從前有一個很俊俏的小夥子,常外出釣魚。一天,他看見一位老漢坐在河邊,嘴駐自言自語:」釣!釣!釣!小魚莫來大魚到。」說著大魚真向老漢游來。小夥子對老漢說:「我向你學習釣魚,好嗎?」老漢說:「釣魚沒有什麼好學的,看你似很誠實,我告訴你一個秘密,你只要一直沿著這條河岸向前走,會遇到好事的。」老漢說完,人不見了。
小夥子很高興,心想,我一定是遇到仙人了,就沿岸一直走去。天黑了,仍然往前走,前面出現一片長滿荷花的大灣。水邊一戶人家門開著,點著燈,一位少女坐著織綢。小夥子走前問道:「請問這是什麼地方,我走迷了路。」織綢女說:「這是荷花庄,我是荷花女,你走累了,可進來坐下歇歇。」小夥子坐了一會兒,要走了,荷花女沒有留他,送他出了門口。 小夥子回到家,心想痴了,認為這荷花女,定是仙女。釣魚老漢說,向前走會遇到好事,可能是這仙女要下凡,找要和她結婚。 第二天大早,小夥子又沿河岸走,天黑到了荷花庄,荷花女仍在,態度比昨天親呢多了。她叫小夥子脫下破小褂,給他縫補。 小夥子說:「我是孤身一人呀!」荷花女像未聽見。將衣補好,送小夥子出門。小夥子回到家已是半夜,坐不住,立不穩,返身又向河邊跑,再到荷花灣,見灣中一朵大荷花,便呼喚荷花女,果然荷花女踏波而來。她說:「我父不許我和凡人往來,從今以後,我們便不得見面了。小夥子哭了,哭得很傷心。荷花女安慰說:「只要你真心實意,我就和你一塊逃走。」小夥子對天發誓,永不變心。荷花女帶小夥子駕雲來到天邊深林里,一座小橋直通小屋門口前,他倆過橋進屋,屋內一切陳設齊備,還放著一架織布機。 他們在那裡成了親。小夥子天天外出打獵,不用費多少力,就可獵到一些山兔、山雞,空閑時間,就游山逛水。荷花女卻很辛苦,每天除織綢,還到各山頭栽桑。
一年過去了,荷花女的頭發,不那麼光亮了,紅潤的臉也不那麼可人了,小夥子對他說:「你太勞累了,人變老了,你歇歇吧!」荷花女搖搖頭說:「你看,如果那許多荒山都成了桑林,該多美呀!」荷花女從頭上拔下一根針交給小夥子說:「這針是寶貝,可制伏猛獸,你要用這寶針,把這一帶被害獸佔領的無人山區,變成百姓的樂園。注意,這寶針千干萬萬不能落到別人手裡。」 一天,小夥子到遠處的野山打獵,發現一個黑漆漆的洞口,覺得很奇怪,進洞一看,一隻老虎撲來,他用荷花女給他的寶針一指,老虎逃跑了。前面是一座大門,推門一看,明燈高照,一位妙齡少女坐在炕上,她比荷花女漂亮多了,少女迎他同坐炕上,伴同吃菜喝酒,兩人便成了親。3天後,少女說找要出去走親戚,但怕虎狼傷害。小夥子說:「我有寶針。可戰勝一切猛獸。」說著便把寶針交給少女。誰知少女一走出洞,洞口便緊緊閉上,小夥子被禁在洞內,他這才想起荷花女說的話,懊悔已遲了。 荷花女見小夥子不回來,掐指一算,心中明白,原來小夥子已成負心人,不禁眼淚直流。又一想,還是去救他一命吧!她另外還有一件寶物,是開山鑰匙。荷花女到了洞門口,把開山鑰匙一指,洞門大開,把小夥子帶出洞,小夥子感到羞愧不安。荷花女含淚說:「做夢也想不到你是這樣的負心人!二人正在返回途中,那少女從後面追來,大喊:「小夥子,回來呵!」荷花女對小夥子說:「你干萬不能回頭看她,只要一回頭,你就沒命了。」少女還在後面喊:「小夥子,你好好想想,你到哪裡再去找到像我這佯可愛的美人兒?小夥子一動心,回頭望了一眼。少女趁他思想動搖的一剎那,把手帕一擺動,便把小夥子化成生長在地上的柔弱小草。荷花女凝視著這小草,小草葉片雙雙相合,像是合掌懺悔,旋即含羞地垂下葉柄,表示認錯。荷花女說:「小夥子,你還能知恥,還能認錯。」後來大家叫它'含羞草',成為人們喜愛的小草。
3. 中國神話中花神是誰
中國神話中花神有十二月花神,是根據社會風俗與歲時花信的自然規律,按每年十二個月冠以花名而成的。
1、一月梅花花神——江采蘋:
江采蘋,即梅妃,出生於福建莆田江東村,唐玄宗開元中,太監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廣東一帶,見到豐神楚楚、秀骨姍姍的江采蘋,就收她選入宮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寵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蘋,視宮中粉黛如塵土。
江采蘋癖愛梅花,所居之處遍植梅樹,唐玄宗戲名曰梅妃。唐玄宗曾當著諸王面稱贊梅妃「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後來因楊貴妃的出現,梅妃失寵,孤寂而終。
2、二月杏花花神——楊玉環:
楊玉環,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天生麗質,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
。她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還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
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3、三月桃花花神——戈小娥:
戈小娥,元順帝之淑姬,酡顏如醉,而膚白似玉,著水彷彿桃花含露,愈增嬌美,帝喻雲:「此夭桃女也」。因呼為「賽桃夫人」。
4、四月牡丹花神——麗娟:
麗娟,西漢武帝所幸宮人。玉肌柔軟,吹氣如蘭,嘗於芝蘭殿旁歌《回風》之曲,庭中樹花為之翻落,是謂「曲庭飛花。」
5、五月石榴花神——公孫氏:
公孫大娘,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據說草聖張旭的狂草書就是從她的劍舞中獲得的靈感。
6、六月蓮花花神——西施:
西施,中國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夷光,諸暨薴蘿山下薴蘿村之浣紗女,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
後被圖謀報仇復國的越王勾踐從中國民間選出加以培訓後送與吳王夫差,使其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相傳吳亡後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而去。
7、七月玉簪花花神——李夫人:
李氏,漢武帝後期最寵愛的夫人。宮廷樂師李延年精通音律,頗得武帝歡心,一日作歌「北方有佳人」於武帝前,武帝聞之不禁嘆息說:「世間哪有你所唱的那種佳人?」
平陽公主在一邊揣摩得知歌中寓意,趁勢說:「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動,立召李氏入宮納其為妃。由此李氏寵冠後宮,號為李夫人。後李夫人病重,至死都不肯讓武帝見她一面,保持住武帝心中她的美好形象,死後宗室得以繼享安泰富貴。
8、八月桂花花神——綠珠:
綠珠,傳說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善吹笛。巨富石崇為交趾采訪使時,慕名向當地太守求綠珠以歸,太守開價珍珠一斗,石崇一甩手以明珠十斛換得了綠珠,遂有「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之句。
石崇為人驕奢張揚,卻極寵綠珠。後石崇依附的朝廷勢力賈謐被誅,石崇被免職,一直覬覦綠珠的孫秀向石崇索要綠珠被拒,於是進言當權的趙王倫誅殺石崇。殺兵至,石崇對綠珠嘆息說:「我今為卿獲罪矣。」綠珠流淚道:「願效死於君前。」於是墜樓而死。
9、九月菊花花神——梁紅玉:
梁紅玉,宋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其人見識不凡,膽略過人。曾星夜抱子馳馬奔赴秀州知會韓世忠回京城勤王,平定苗傅等人的叛亂,得封安國夫人。韓世忠與金國大將金兀術大戰於黃天盪,梁紅玉一身戎裝親於戰艦之上擊鼓助威,進而大獲全勝。
後宋高宗聽信秦檜讒言,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名將岳飛,為之抱不平的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被封為成安郡王。韓世忠憤然辭官,與梁紅玉歸隱杭州西湖,死後夫妻合葬於蘇堤靈岩山下。
10、十月芙蓉花神——貂蟬:
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府的歌女。時董卓禍亂京城,王允於是設下連環計: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獻於董卓。呂布對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心懷不滿。
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閃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趁機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11、十一月山茶花花神——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傳因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自此一直無緣君面。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呼韓邪單於亡故,昭君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繼嫁予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
12、十二月水仙花神——甄宓:
甄宓,生於漢光和五年,三歲失父,九歲喜書,視字輒識。十餘歲時,天下動亂,又逢飢饉,甄家廣有儲谷,甄宓勸母親將穀物賑濟親族鄰里,廣施恩惠,得舉家稱善。漢獻帝建安年間,袁紹之子袁熙聘娶甄宓為妻。及曹操平定冀州,攻破鄴城,曹丕納其為夫人,生曹睿及東鄉公主。
黃初元年曹丕在洛陽登基,史稱魏文帝,漢獻帝進獻郭氏、李氏為嬪妃,二妃受寵,甄後失意,有怨言,曹丕大怒,於黃初二年六月派人賜死甄後,葬於鄴城。魏明帝曹睿即位後, 謚她為文昭皇後。
4. 百里杜鵑的神話傳說
杜鵑花傳說:花區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尤以杜鵑的傳說優美動人,給美麗的自然景觀增添了一份靈氣。相傳杜鵑花原為皇宮御花園獨有,且只有一種紅花。因其喜愛彝山的」清涼世界「而飛來彝山,為躲避侍衛的追尋,搖枝一變成五彩繽紛的各色杜鵑花。從此長居彝山,為彝族所鍾愛。
百里杜鵑的成因傳說:相傳在洪荒時代,這里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洪水退後,開始有人煙,但最嚴重的困難是缺乏燃料,這時候有一對心地善良的苗族夫婦四處奔走,想為大家尋找到一種燃料。最後他們找到了一個洞,豈料這對夫婦進洞之後再也沒能出來,人們就去四處尋找,當找到這個洞時發現這里已經被填滿了,他們用鋤頭挖就挖出了煤。大家這才明白,原來是這對好心的夫婦變成了煤,這對夫妻的高尚行為不僅感動了人間,也感動了天上的看花仙女,她撒下杜鵑花來,以紀念和告慰這對夫婦,讓杜鵑花陪他們長眠。
杜鵑鳥傳說:杜鵑鳥,相傳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所以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代詩人李商隱詩里曾這樣說,杜鵑啼聲凄涼,嘴裡呈鮮紅色,被人們誤認為「啼血」,而百里杜鵑花區的老人們認為:杜鵑花的美麗和百里杜鵑的磅礴氣勢,使百里杜鵑成了秀色可餐的絕代佳人,然而千百年來她卻躲在深閨無人知,杜鵑鳥是在為自里杜鵑嗎不平。
從前在百里杜鵑花區,有兩個特別喜愛杜鵑花的姊妹倆,由於勞累過度,她們很年輕便死了。她們生前便象杜鵑花一樣美麗,同時她們也跟杜鵑花一樣眷戀著這片高山煤海,因此在她們死後靈魂也捨不得離開這片土地,於是便成了一對美麗、機靈的杜鵑鳥,在百里杜鵑花區飛來飛去,她們飛到那裡就在那裡苦苦鳴叫;她們一叫,杜鵑花也叫開了。但是鳥和人一樣,也是要死的,她們化成杜鵑鳥以後同樣因為整日嗚叫、啼血過多而死,但是她們依然眷戀著這里,於是又化成形似杜鵑鳥的兩塊岩石,永遠守護著這片她們熱愛的土地,因為兩只鳥的嘴是相對而立,所以便成了今天著名的「對咀岩」景點。
5. 啼血杜鵑的典故是什麼
啼血杜鵑的典故源自多種傳說,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是關於蜀國皇帝杜宇的故事。相傳杜宇愛民如子,死後變為杜鵑鳥,每年春季飛來喚醒百姓,其啼聲感人至深,以至於嘴巴啼得流血,血染紅了杜鵑花,因此得名「啼血杜鵑」。另一版本是望帝杜宇的神話,他退位後化為杜鵑,因哀痛而啼血,其聲哀怨,杜鵑花因此被賦予了悲情色彩。還有民間傳說中,杜宇是一位治水英雄,後因被嫉妒者陷害而死,其靈魂化為杜鵑鳥,每年春天喚起農夫耕種,被稱為「布穀鳥」或「催耕鳥」。無論是哪種版本,啼血杜鵑都承載著哀怨與堅韌的精神,成為了中國傳統故事中的一個重要象徵。
在古代文人筆下,杜鵑鳥因其啼聲和口部的紅色,被誤認為是啼血所致。如唐代詩人成彥雄的詩句:「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這些故事和詩歌使得杜鵑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了表達哀愁、懷念和警示的象徵。啼血杜鵑的典故,不僅是對歷史人物的懷念,也是對生活中的堅韌與奉獻精神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