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即興
⑴ 茉莉花的原唱是誰啊~求大蝦們給真相啊謝謝~
回答: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比不過它……」
《茉莉花》發源於是江蘇南京六合金牛山,這首歌是1942年前著名音樂家何仿在六合採風時聽到的,經過改編而成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
《茉莉花》原先的曲調叫「鮮花調」。「鮮花調」早在道光年間就開始傳唱了。據考證,這首歌是明代的徐達根據「鮮花調」的旋律即興創作的。後來,源於花鼓調的《茉莉花》就在明代的首都南京廣泛地傳唱開來,也可以說《茉莉花》就是那個年代的「國歌」了。
雖然經過時代的變遷,這首歌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唱越響,逐步成為江蘇民歌的代表。從這個意義上說,《茉莉花》就是江蘇民歌的「鼻祖」。一唱起《茉莉花》這首歌,人們自然就會想到魚米之鄉江蘇,會想到小橋流水、吳儂軟語。正是這首香飄海內外的民歌,不僅在全國膾炙人口,而且還在全世界唱響。
⑵ 《茉莉花》是一首什麼民歌
明清原版《茉莉花》寄託反腐倡廉意
在歷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對貪污腐敗最深惡痛絕的一個。為懲治官員腐敗,他不惜使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達和沐英聚會。在聚會中,他們想到現在戰戰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這歌謠中的歌詞便是徐達根據他們聚會的花園里的三種花現場編寫的:「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歌詞中所提到的3種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諧音「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兒,如果你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而玫瑰象徵富貴,我「有心來采」,但卻怕「刺兒把手扎」。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歡心,也受到同樣痛恨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擁護,於是就在大明帝國廣泛傳唱開來。
漂洋過海《茉莉花》第一首流傳海外的中國民歌
「我從未見過有人能像那個中國人那樣唱歌,歌聲充滿了感情而直白。」18世紀末期,一位初至中國的英國年輕人,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他初聽到中國民歌《茉莉花》時的激動心情。
這位英國人名叫約翰·巴羅。1792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馬嘎爾尼勛爵率使團以賀乾隆80大壽為名出使中國。約翰·巴羅是使團的財務總管,後來擔任了馬嘎爾尼的私人秘書。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是歐洲第一次向中國派遣正式的外交使節,雖然由於中英雙方世界觀不同,未能達成外交上的共識,卻無意中促成了《茉莉花》與歐洲的一段奇緣。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就史料記載來看,最初將《茉莉花》引入歐洲音樂界的,應該是惠特納。但是惠特納在正式推出《茉莉花》之前,按照當時西方的音樂規則,為它配上了歐洲風格的引子、尾聲和伴奏,這樣一來,誠如約翰·巴羅所言,就「再也不是中國樸素旋律的音樂標本了」。
⑶ 江蘇民歌茉莉花的來源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說起《茉莉花》,不得不提起明朝的開國元勛--徐達
徐達朱元璋的故事/b]
徐達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對於幫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諸多功臣抱有極其強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見徐達下棋,而且要求徐達拿出真本領來對弈,徐達只得硬著頭皮與皇帝下棋。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勝負,正當朱元璋連吃徐達兩子自鳴得意時,徐達卻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問道:「將軍為何遲疑不前?」
徐達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皇上細看全局。」
朱元璋仔細一看,才發現棋盤上的棋子已經被徐達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興便把下棋的樓連同莫愁湖花園一起賜給了徐達,那座樓便是後來的勝棋樓。
雖說朱元璋將花園賜給了徐達,但徐達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皇帝對他的猜忌並沒有就此結束,反而愈加強烈。
一日,另一明朝的開國元勛常遇春在出征之前來看望徐達。故友來訪,徐達自然高興,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戎馬生涯。再想想現在雖然貴為丞相,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徐達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
這歌謠中的歌詞便是徐達根據莫愁湖畔的3種花(當時莫愁湖花園中主要種有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現場編寫的,3個昔日的戰友、今日的同僚便一起合著花鼓戲的調子唱了起來。
三種花代表「名利權」
「你們一定要注意徐達所唱的歌詞。」扎西劉拿出了一個本子,上面寫著茉莉花的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首歌詞是最普遍、最古老的,也是何仿當年采風時聽到的原唱歌詞。」除此之外這首歌詞還有一個深刻含義,它反映了徐達當年復雜的心情。「歌詞中所提到的3種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音moli,根據諧音讀「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兒,如果你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意思是要淡薄利;而玫瑰象徵富貴,如果你要想擁有寶貴,則要受到懲罰。
「名、利、權雖然都是好東西,可我『有心來采』,但卻會受到『看花人罵」。」這里的「我」是指徐達,而「看花人」就是皇帝朱元璋。就這樣,基於花鼓戲調子之上創作的《茉莉花》開始在大明帝國的首都南京得到了廣泛的傳唱,成為了明王朝的代表之一,也就成了當時的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