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又見茉莉花1992

又見茉莉花1992

發布時間: 2025-01-12 07:11:07

『壹』 介紹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時期,謝謝!

第一發展階段:1917-1936年(上海時期)

從中國流行音樂先軀黎錦暉先生從事音樂活動算起,中間以其封建的明月歌劇社為線索,先以兒童歌舞劇如《三蝴蝶》、《麻雀與小孩;歌舞表演曲如《可憐的秋香》、《寒衣曲》等開始,繼而創作了中國第一批家庭愛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本期終止於明月歌劇社音樂團體的解散,眾歌星大都進入電影界為止。

此期的演唱風格不甚優美,常用類聲喊叫的唱法。

代表歌星有黎明輝、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嚴斐、英茵、徐粲鶯、蔡一鳴、錢鍾秀、張仙琳等。

作曲家有黎錦暉、嚴工上、許如輝、任光等。

詞作家有黎錦暉、高天棲、安娥、王乾白、魏如晦等。

第二發展階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時期)

本期從周璇進入電影界後,在影片《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兩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傳遍全國。由她開創一代歌風影響整個中國歌壇,這種風格可形容成婉轉、輕柔、鬆弛、甜美。但音量、力度都不大。

此期歌壇整個情況是沒有歌舞表演團體表演。專門靠灌唱片和電台播音來演唱的歌星是少數,大多數歌星都以拍電影為主,演唱電影插曲的影歌雙棲形式出現。本期到共和國成立後,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轉移到香港發展為止。

代表歌星有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嚴華、姚敏、張翠紅、李麗華、白光、李香蘭、張帆、黃飛然、黃源尹、吳鶯音、歐陽飛鶯、梁萍、逸敏、屈雲雲、金溢、白雲、鄧白英、佩妮、張伊雯、韓菁清等。

作曲家有黎錦光、陳歌辛、姚敏、嚴華、李厚襄、嚴折西、嚴個凡、梁樂音、陳瑞禎、劉如曾、嚴工上、劉雪庵、賀綠汀、張簧、張昊等。

詞作家有吳村、陳棟蓀、李雋青、范煙橋、田漢、葉逸芳、張准、魯旭、包乙等。

後期:1950-1969年(香港時期)

本期從姚敏、姚莉兄妹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轉移到香港發展開始。最初還是以影歌雙棲為主,隨時間推移,靠演唱和錄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影片中不是由演員本人唱插曲,請專業歌星配唱的情況也多起來,但仍無明顯有影響的歌舞團體表演。

演唱風格無太大變化,輕柔曼妙的特點有所減少,趨向於自然、平淡。另外由於白光的影響,以低音域演唱,具有中音特色的歌星增多;用西洋傳統發聲方法演唱或更多借用西洋傳統發聲技巧的歌星也增多了,這是受到李香蘭的影響。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國語流行歌曲在香港漸趨衰落,粵語歌曲中興,在歌壇上占據主導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許冠傑。

本期主要代表歌星潘秀瓊、崔萍、張露、葛蘭、劉韻、顧媚、席靜婷、潘迪華、董佩佩、蓓蕾、夏夢、石慧、江岩、楊光、石林等。

作曲家有黎平、楊龍、勵鳴、王福齡、周藍萍、顧嘉輝、黃露、夏端齡(日本作曲大師服部良一)、江適、葉純之、草田、於粼等。

詞曲家陳蝶衣、陶秦、易文、盧一方、司經明等。

第三發展階段:1970-1981(台灣時期)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台灣的流行音樂逐步發展起來。取代了國語流行歌曲漸趨衰落的香港歌壇的位置。其標志是謝雷一曲《曼麗》、姚蘇蓉一曲《今天不回家》紅遍東南亞,奠定了台灣流行歌壇的領先地位。

之前,台灣歌壇所演唱的歌曲有漢族及各少數民族民歌(包括閩南語歌曲);上海時期和香港時期的國語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響的創作歌曲。後來逐步創作出處於上海時期流行歌曲與現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間具有自己特點的時代曲。這種風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才漸趨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台灣曾出現過著名的校園民歌運動。由學生首先發起創作、演唱,影響深遠,以至波及到香港及內地歌壇。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匯入了流行音樂,融合在一起發展,為流行音樂注入了新鮮血液。

熱點內容
關於盆栽素描 發布:2025-01-12 09:15:11 瀏覽:139
鮮花與美女的詩句 發布:2025-01-12 09:09:10 瀏覽:675
送媽媽康乃馨寄語 發布:2025-01-12 08:59:20 瀏覽:653
小喬過七夕 發布:2025-01-12 08:39:18 瀏覽:975
梅花千紙鶴 發布:2025-01-12 08:39:18 瀏覽:64
茶花女無損 發布:2025-01-12 08:31:19 瀏覽:250
黑色石盆景 發布:2025-01-12 08:29:49 瀏覽:635
塘泥種茶花 發布:2025-01-12 08:29:13 瀏覽:856
許嵩七夕mv 發布:2025-01-12 08:24:59 瀏覽:593
櫻花文創 發布:2025-01-12 08:14:32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