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剪貼
⑴ 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中班體育活動:花樣玩球
中班體育活動:花樣玩球壽光市文家中心幼兒園 李振紅活動目標:
1.通過玩球,讓幼兒發現玩球的各種方法,體會玩球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團結友愛的品質。
活動准備:
1.每個幼兒一個皮球。
2.錄音機,磁帶。呼啦圈,小棒,飲料瓶,積木板,羽毛球拍,保齡球,平衡木等。 活動過程:
一:准備活動:
1.幼兒隨教師自由入活動場地。
2.幼兒聽音樂《健康歌》做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玩球
1.拿球,讓球圍繞幼兒身體及腳各轉一圈,以激發幼兒玩球的興趣。
2.拍球
(1)以不同方法拍球:
一隻手拍球,雙手拍球,快拍和慢拍等,讓幼兒體會快拍與慢拍的不同。
(2)花樣拍球
教師在幼兒已經學會基本的拍皮球技能後,啟發幼兒在以會的基礎上,變換花樣拍球,並請有創意的幼兒示範,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如:用手背拍球,背手拍球,轉圈拍球,胯下拍球,兩個小朋友互相交換拍球等。
3.鞏固游戲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做兩個游戲加以鞏固。
(1)運西瓜
在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一起將皮球當做西瓜,並想出各種辦法,將「大西瓜」運到目的地。
(2)自由選材游戲
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玩球,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備碧圓。慧備
三、小結
聽音樂活動一下,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玩球的感覺。將自己的問題拿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把自己認為好的方法告訴大家。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安靜地傾聽故事內容,理解故事情節;
2、學慣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水果屋的組成。
3、感受秋天水果豐收的喜悅,體驗設計水果屋的樂趣。
活動重點:
幼兒能注意傾聽故事內容,理解故事情節。
活動難點:
幼兒會用連貫的語言講述水果屋的組成。
活動准備:
1、故事錄音、PPT。
2、未塗色的各種水果圖片;3、蠟筆、膠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幼兒觀看仿塌"果園",感受秋天水果豐收的景象。
1、出示P1,提問:"果園里有哪些水果?它們是什麼樣子的?"2、教師以"這是誰的果園?(熊貓媽媽的)"引出故事。
(二)邊看PPT,教師邊講述故事。
1、教師講故事:從開頭講至"…… 怎麼辦呢?"2、提問:"誰來幫熊貓媽媽和熊貓寶寶想辦法"?
引導幼兒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師出示水果屋圖片。
引導幼兒觀察"屋頂(牆上)上有什麼?用什麼做的門(窗)?"啟發幼兒講述。
4、教師繼續講故事,"熊貓媽媽和熊貓寶寶蓋了間水果屋,還做了什麼事情?"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熊媽媽和熊寶寶蓋了間什麼?他們是怎樣蓋的水果屋?"引導幼兒完整學說"用××做屋頂,用××做牆,用××做門,用××做窗,蓋了一間美麗的水果屋。"(四)幼兒分組設計水果屋並大膽講述。
1、出示水果圖片讓幼兒根據水果特點塗色。(播放故事錄音)2、教師出示房子圖片,讓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粘貼相應的水果貼片。
附:故事《水果屋》
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熊媽媽的果園里到處都是水果,紅紅的蘋果、碧綠的西瓜、黃黃的梨、粉色的桃子……真是好看極了,熊貓媽媽樂得嘴巴都合不攏了。
一天,熊貓媽媽和熊貓寶寶早早的來到果園里採摘水果。它們摘了一個又一個,裝了一車又一車。熊貓寶寶在前面用勁地拉,熊貓媽媽在後面使勁地推,"嘿呦嘿呦、嘿呦嘿呦",他們高興的把一車車的水果運回了家。熊貓媽媽看到有這么多的水果,高興得說:"今年可有水果吃了。"可是,水果好多呀,屋裡塞得滿滿的,連院子里堆得也到處都是。
熊貓媽媽和熊貓寶寶沒地方住了,只好睡在外面。天好黑好冷,熊貓媽媽和熊貓寶寶都凍得睡不著覺,在院子里走來走去。小熊貓著急地說:"媽媽,我們沒地方坐、沒地方站,也沒地方睡覺,這可怎麼辦呢?"熊貓媽媽想了想,大聲說:"有了,有了,我們用水果蓋間屋子吧。"第二天一早,熊貓媽媽和熊貓寶寶就忙開了。
他們用紅紅的蘋果做屋頂、用碧綠的西瓜做牆、用黃黃的梨做門、用粉紅的桃子做窗……蓋了一間美麗的水果屋。熊貓媽媽還把許多水果分給了鄰居們,熊貓寶寶又請來了小兔子、小花狗到家裡來做客,他們圍著香甜的水果屋吃著水果、跳著舞,高興極了。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了不起的我』這一主題中,小朋友帶來了很多有關自己的照片,老師把孩子們的照片一一貼出來請小朋友欣賞,孩子們在欣賞的時候,突然發現王依辰小朋友是在哭的,有些孩子便開始議論『拍照應該是笑的』『對,要說茄子』『老師,你看我是在笑的』頓時大家的話題轉移到了表情上,怎們有些人是笑的,有些人是哭的呢……當然每一個人都會有很多的表情,於是我們便產生了有關表情的活動。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以邊念兒歌邊開火車的形式,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第二環節:師生互動說說表情。感知開心、生氣、傷心的心情。第一次讓幼兒找自己的照片。第二次找好朋友的照片。體現了層次的遞進性。
第三環節:選擇表情,鼓勵開心。以開火車的游戲離開活動室,鼓勵孩子做一個開心寶寶,起到了升華的作用。
活動名稱 :心情火車
活動目標 :在說說、玩玩的游戲中,繼續體驗開心、生氣和傷心的心情。
活動准備 :小朋友表情照片若干、小火車
活動過程:
1、邊念兒歌邊開火車入場,引發幼兒的興趣。
2、認識心情火車。
3、讓幼兒數數有幾節車廂。
1、坐上心情火車,請幼兒找自己的照片,說說自己的照片。
2、第一次交流,說說自己的表情,並說出原因。
3、試著找到好朋友的照片,猜猜好朋友的心情?
4、第二次分享交流:
(1)你找到了誰的照片?
(2)他(她)的表情怎樣?
(3)猜猜為什麼會這樣?
5、讓幼兒按哭、笑、生氣給車廂起名字。
請你選擇最喜歡的車廂,快樂的開火車退場。
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就沒有給幼兒鋪墊很多的經驗知識。活動開展的第一個階段看出示的表情圖片回答問題,幼兒們都能准確回答出是什麼情緒,用語言、動作、表情能夠表現出來。第二個階段讓幼兒先自由的分享講述自己照片中的表情和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有這種表情,然後再一個個的請小朋友上來進行分享,在這個環節中我忽視的一點,在一個小朋友上台講述的時候我沒有及時的讓小朋友們把照片放回椅子套中,導致了幼兒還沉浸在相互討論分享的環節,沒有很好的進行傾聽,使我不得不把這個環節的時間縮短。對於上面發生的情況,我就把第三個環節把照片分放到不同情緒的小火車上提了上來,把提問放到了後面。臨時更換了環節的順序使我忘記了進行及時的環節小結,沒有給幼兒進行一個很好的經驗提升。最後一個環節是表情游戲,讓幼兒聽音樂做動作,當音樂停的時候就根據出示的情緒表情做動作,這個環節是幼兒們最活躍的一個部分,使結束的時候充滿了意猶未盡。
中班教案 篇4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
8的守恆活動目標:
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感知理解數的守恆。
2.訓練幼兒注意觀察、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音樂《茉莉花》。
活動重點:學習數的.守恆。
活動難點:理解數的守恆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進入教室,有序取洞洞板、學具入座。
二.情景導入師:春天來了,小樹發芽了,草地上開滿了鮮花,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蝴蝶也穿著漂亮的衣服在花園里飛來飛去。我們邀請它們來和小朋友們做游戲吧!快歡迎8隻小燕子,8隻蝴蝶。(請幼兒取出8隻小雞,8隻小燕子,插在洞洞板的第一行和第二行)。
三.學習8的守恆
師:今天蝴蝶和小燕子來到了公園為小動物們表演「花樣飛行」,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蝴蝶和小燕子各有多少只?(要求幼兒手口一致)。幼:它們的數量相等,都是8隻。
2. 師:首先請蝴蝶來表演,教師指導幼兒說:「飛呀飛,飛呀飛,我們是漂亮的飛行員。」邊請幼兒將每隻蝴蝶依次拉長距離斜著擺放。
3. 請幼兒觀察棋子提問:「蝴蝶和小燕子的數量一樣多嗎?(1)請幼兒說出一樣多或不一樣多的理由。(2)引導幼兒思考蝴蝶的位置和形式變化,數量還一樣多嗎?(3)請幼兒將蝴蝶重新擺回第二行,用對應比較法驗證,得出結論:即蝴蝶的數量,不會因擺放形式和位置的變化而改變。
4. 或進一步理解數的守恆(1) 師:剛才蝴蝶表演完了,蝴蝶非常友好的為小燕子讓開了位置,飛到了第10列。師幼邊說:「飛呀飛,飛呀飛,我們是飛行的小行家,邊說邊將8隻小燕子拉長距離擺成兩縱隊。(2)請幼兒觀察小燕子和蝴蝶的數量還一樣多嗎?為什麼?(3)小燕子隊形發生變化但數量沒有改變。(4)請幼兒將小燕子擺放到第9列,用對應比較法驗證數量是一樣的。
四.自由探索:
師:蝴蝶和小燕子都飛累了,回家休息了,請幼兒依次將蝴蝶和小燕子的圖案朝下,變成8顆紅顏色和8顆黃顏色的棋子來擺一擺。(1) 請幼兒說出自己想將8顆紅顏色和8顆黃顏色的棋子擺成什麼圖形物品。(三角形、長方形、方形、樹、房子等等)(2) 幼兒自由探索兩種棋子的擺放形狀的不一樣但數量還一樣多嗎?為什麼?小結:無論形狀怎樣變化,棋子的數量還是一樣多。
五.游戲《馬蘭花》請幼兒分組,每組人數為8人,隨音樂一起邊玩游戲邊說兒歌,音樂結束後,每組的隊形都不一樣,人數沒有變化,進一步驗證了8的守恆。
六.請幼兒送棋子回家,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在平時搭積木時玩一玩數的守恆。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能發現身邊浪費水的行為,願意與同伴、家長共同探討節約用水的方法,初步萌發節約用水的意識。
2、能在家長的支持下,積極參與製作剪貼宣傳畫活動,增進親子間的交流與協作。
二、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幼兒已在系列主題活動中了解了水的重要性,並與家長共同收集與水有關的資料。
2、物質准備:
⑴課件:幼兒洗蘋果的錄像。
⑵在活動室四周布置節約、浪費水的對比圖。幼兒人手一份粘貼紙。
⑶師生與家長共同收集的宣傳資料,並分類。
⑷剪刀、漿糊、濕抹布、繪畫工具(水彩筆、油畫棒、及水粉顏料)。
⑸宣傳畫紙6-10張、未裝飾的小宣傳單人手一張。
(6)相機若干
3、場地准備:
三、活動過程:
1、兒歌《大蘋果》引入:
「小朋友,你們吃過蘋果嗎?吃蘋果前咱們要做什麼准備?(洗手、洗蘋果)(幼兒個別回答)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錄象,我們來看看這位小朋友是怎麼洗蘋果的」
2、幼兒觀看課件,並引導談談洗蘋果時怎樣節約用水。
「她的方法對不對?哪不對?為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幫助她?」
「怎樣用水才節約?」
3、觀看課件:正確的洗蘋果的方法。
「小朋友說了這么多節約用水的方法,我們來看看,這回她有沒有改過來。」
4、請幼兒與家長觀看教室四周的圖片,討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並為正確的做法貼上紅花粘紙。
集中談話,模糊統計紅花數量。
提問:「你把小紅花獎給誰了?為什麼?」「這幾個人為什麼沒有得到紅花?這樣浪費水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後果?」
5、鼓勵幼兒和家長利用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的宣傳資料說一說、評一評生活中的各種用水的現象和行為。
小結:今天我們學到了很多節約用水的辦法,也發現了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在浪費水資源,今天我想請小朋友與爸爸媽媽一起當節約用水的宣傳使者,製作宣傳海報。
6、親子製作:節約用水剪貼畫(此環節不要太羅嗦,主要讓家長幼兒明白自己的任務就行,可以有一定的時間限制)
(1)師講解製作宣傳畫的方法。
①分版塊製作: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水的用處等。
②圖文並茂,有說服力、號召力。作完在一角簽上全體製作者的名字。
③小傳單只需裝飾邊緣添加小圖案即可。
(2)要求:
①剪刀的使用。(安全、取放。)
②糨糊用量、濕布的用法。
③垃圾應放在框里、物品要及時歸回原位。
(3)親子製作。
(4)展示作品合影留念。
7、分工合作,在幼兒園適宜的地方張貼宣傳畫、到各班分發小傳單,宣傳節水知識。(教師或家長跟蹤攝影)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3.了解樹木和人類的關系。
重、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樹木與人類生存的關系;難點是樹立幼兒的環保意識,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活動准備
沙塵暴紀錄片一盤;樹木作用幻燈片一組;樹寶寶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觀看紀錄片,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張光碟,大家看裡面介紹了一件什麼事情?」,提問:
你剛剛看到了什麼?
沙塵暴是什麼樣子的?
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不便?
沙塵暴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有沙暴塵?
(二)展開部分 介紹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出示樹寶寶,以樹寶寶的口吻詢問幼兒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樹木對人類有哪些幫助嗎?
結合幼兒回答情況,演示幻燈片。
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我們會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很願意與你們做朋友,大家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呢?
教育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結束部分 教育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人們不保護環境,會受到大自然的什麼懲罰。
請幼兒講一件自己親眼所見或聽說到的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例子。
你打算怎樣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活動結束:
欣賞兒歌《植樹歌》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冷暖色、對比色,感受色調的不同帶給人們的不同感受。
2、嘗試用語言表達對圖片的感覺。
3、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並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重點:
認識冷暖色、對比色,感受色調的不同帶給人們的不同感受。
活動難點:
嘗試用語言表達對圖片的感覺。
活動准備:
範例、畫紙、畫筆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
一、引起興趣。
1、出示紅色海綿紙:小朋友這是什麼顏色的?看到紅色你會想到些什麼?有什麼感覺?出示藍色:小朋友這是什麼顏色的?看到藍色、你會想到些什麼?有什麼感覺?
紅色、橙色、和黃色,這些顏色讓我們聯想起火、光、和熱鬧的場面。看起來很溫暖,我們將這些顏色叫暖色。藍色、綠色和紫色,這些顏色讓我們聯想起水、大海、天空和冰山等,看起來很安靜,我們把這些顏色叫冷色。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作品。
1、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幅圖中有什麼?上面有什麼顏色?這幅畫面畫的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講述)
2、出示另一幅畫:請你仔細看看這幅畫上畫了什麼?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這兩幅畫都畫了房子、樹和路,你更喜歡哪一幅畫?為什麼?(引導幼兒對作品進行表達)
三、幼兒自由繪畫。
1、這兩幅畫都是法國畫家莫里斯的作品,同樣是房子、樹木、和道路,卻畫出了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感覺。
2、請你們也來畫一幅有房子、有大樹和有路的畫,讓我們來看看你畫的是什麼季節。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大膽下筆。提醒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均勻塗色。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幼兒對畫面進行簡單布局,鼓勵幼兒用冷、暖色塗色。
四、講評幼兒作品。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三顆星星的本領,了解簡單交通規則。
2、參與討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故事圖片、故事錄音。
2、太陽、星星的頭飾、馬路場景。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導入:很久以前,太陽媽媽有三個孩子,他們分別是紅星星、黃星星、綠星星。聽說它們到地球上來了,他們在地球上做什麼呢?太陽媽媽想知道,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聽這個故事《三顆星星》就知道了。
2、完整欣賞故事師:太陽媽媽有幾個孩子?叫什麼?三個星星到地球上來干什麼?
3、分段欣賞(看圖)師:三顆星星有什麼本領?他們到地球上干什麼去了呢?邊看圖邊把故事再聽一遍。
提問:
(1)三顆星星學會了什麼本領?三顆星星學了本領後,太陽媽媽怎麼做的?
(2)太陽媽媽思念孩子她是怎麼做的?三顆星星回到太陽媽媽的身邊後,地球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討論:
A、為什麼三顆星星回到媽媽身邊地球就亂套?
B、三顆星星能離開地球嗎?
(3)猜猜三顆星星來到地球變成了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總結:原來,三顆星星就是紅綠燈,他們在地球上指揮交通,我們不能沒有他。那除了他們,還有哪些燈在指揮交通呢?
二、玩一玩——鞏固故事內容太陽媽媽和三顆星星來到了我們這里,想和我們做游戲。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⑵ 盆栽應該怎麼剪為什麼要修剪呢
生長期修剪主要是促進分枝和增加開花。讀者一開始就提到了朱瑾的花友,因為生長期沒有做好剪貼,所以它沒有完整的株型。長期生長修剪,除了促進枝條生長外,還會使植株矮化,擴大冠幅,無論是木本花卉還是草本花卉,都應結合實際生長情況,及時修剪。
對一年生枝條上盛開的盆栽花卉,如月季、茉莉花、梔子、鐮刀菌、紫薇等進行重剪,使其發芽,植株更新和強壯。多花結果實。用於修剪的刀或剪刀應鋒利光滑,以防止樹枝折斷。為了防止切割口腐爛,可以在切割口上塗抹蠟。修剪時,要注意選擇眼向外側生長,使枝條均勻展開,使植株美觀,同時也有利於通風和採光。
如果你想讓一盆綉球花更短更厚,開花後,從下到上數兩對葉子,修剪掉所有剩餘的枝幹,這樣綉球花就能從根部和腋窩長出新的枝幹。
⑶ 茉莉花手抄報
手抄報怎樣畫:
⑷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剪、貼、撕、捏的方法裝扮教室。
2、能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並與他人分享快樂。
活動准備:
各種有關新年環境布置所需的材料。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裝扮教室的願望。
(1)教師:「新年快到了,我去商場買東西,看見商場布置得漂漂亮亮的,非常有新年氣氛,你們在哪裡看見也有新年布置的?它們是怎樣布置的?」
(2)幼兒自由發言。
(3)我們的教室怎樣才能也有新年氣氛呢?
2、討論裝扮教室的方案。
(1)討論:什麼能最代表新年?哪些東西布置在教室里最喜慶、最有新年氣氛?
(2)確定裝飾教室的設計方案。
(3)提出在設計中裝飾所需要的材料。
(4)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能承受哪一部分工作。
指導幼兒根據個人能力合理分工。
3、製作並裝扮教室。
(1)幼兒動手剪貼、繪畫、折紙、製作、吹氣球等。
(2)教師指導幼兒完成作品,以及裝飾過程,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如:懸掛、粘貼、剪撕等。
(3)互相欣賞裝飾效果,並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感知霧的特徵,感知霧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
2、通過實踐游戲,親自體驗「霧茫茫看不清楚」的感覺。
准備:
1、幼兒已具有對霧天的初步認識。
2、教學掛圖。
過程一、討論晴天與霧天的不同。
師:今天的天氣怎麼樣?小朋友你們見過霧天嗎?
1、晴天和霧天有什麼不同?
2、晴天的時候,馬路上的汽車、天上的飛機是怎樣行使或飛行的?小朋友們在公園里看到了什麼?
3、霧天的時候,馬路上的汽車和天上的飛機碰到了什麼麻煩?小朋友在霧天有什麼感覺?
二、霧弟弟很淘氣。
今天我們就要來聽一個有關霧天的故事,你們聽聽到底霧天會有什麼麻煩呢。
1、結合掛圖,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
霧弟弟做了哪些淘氣事?
霧天,司機開車真不方便,讓我們幫他們想想辦法吧。
(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太陽出來了,霧就會消失」的道理。
三、後來霧弟弟到天上變成了什麼?
1、蒙眼開車
2、在「路邊」用小椅子設置一些障礙,幼兒分組戴上墨鏡,模擬「霧天開車」。行使中若碰到了椅子,就代表發生了交通事故,停止游戲。
3、請幼兒說說「霧天開車」的感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簡單的單位換算。
2、獲得10個一數的按數群計數的經驗。
活動准備:
1、《我的數學》第23頁。
2、骰子、線、珠子一罐等。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串手鏈比賽。規則:10顆為一串。
——向幼兒強調只能按骰子擲的點數取出相應數量的珠子,積滿十顆珠子才能穿一根手鏈。
2、引導幼兒用10個一數的方式點數,看看誰的珠子多。
3、完成數學用書第23頁,引導幼兒以10為一組進行點數,說說每排有多少塊小熊餅干,並請幼兒把餅干與正確的數字連起來。
4、延伸活動:讓幼兒以5個一數,點算珠子的數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准備
PPT課件和圖卡,音樂CD,紗巾、紅綢人手一條,音樂圖譜。
幼兒已學習過多種地方民歌及舞蹈,開展過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歌唱及韻律活動,有演唱襯詞的初步經驗。
活動目標
能看圖譜演唱和探索舞動紅綢的方法,積極參與民歌欣賞活動。
體驗陝北民歌的情趣和健康美,增強對各地民歌的喜愛之情。
初步感受陝北民歌悠揚高亢、熱烈喜慶、粗獷奔放的風格;
嘗試演唱B段襯詞,感受陝北民歌襯詞襯腔的韻味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在江蘇民歌《茉莉花》的音樂聲中,喚起幼兒對審美活動的熱情。
指導語:聽,優美的音樂響起,小朋友們找一個舒適的地方,一起舞動紗巾,分享江蘇民歌《茉莉花》的芬芳。
2.出示幼兒民歌會PPT,重溫對地方民歌的記憶。
(1)回憶已知的地方民歌經驗。
指導語:美麗的茉莉花綻放江蘇大地的枝頭。今天,老師帶來了上學期你們開民歌會的精彩片段,看一看、聽一聽,你們表演了哪些地方的民歌。
幼兒逐一欣賞民歌會PPT片段,回憶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的民歌。
(2)拓展民歌傳唱的地域經驗。
指導語:我們的國家很大,民歌種類非常多,在中國的地圖上都能找到剛才聽到的這幾段民歌的傳唱地。
幼兒觀察中國地圖的PPT,找到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了解不同民歌的傳唱地域。
二、基本部分
1.導入陝北民歌的欣賞。
指導語:今天,我們還要來欣賞我國陝北地區的民歌,這個地區的民歌非常特別。
提問:認識這位歌星嗎?(出示歌手阿寶劇照的PPT)
2.欣賞陝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1)完整傾聽,初步感受陝北民歌的韻味兒。
提問:聽了這首歌,你們覺得它跟我們平時唱的`歌一樣嗎?怎麼個不一樣?
引導幼兒從歌曲的旋律、速度、音色等方面描述自己的直覺與感受。
(2)通過聲音游戲,體驗陝北民歌的悠揚高亢、粗獷奔放。
指導語:陝北民歌唱起來聲音為什麼那麼高、那麼長、那麼粗?我們來看看陝北人民生活的地方。
幼兒觀看黃土高原PPT畫面,傾聽教師講解,並嘗試用聲音游戲體驗。
游戲一「問候游戲」:向坐在最後排的客人老師問好。
游戲二「山谷迴音」:師幼借用歌曲旋律哼唱「大二班的那個小朋友。你好哎——」。
(3)再次欣賞,進一步感受歌曲風格。
指導語:陝北民歌除了唱起來聲音很長、很高、很粗,你還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幼兒觀看歌曲PPT畫面,再次欣賞歌曲。
(4)觀看圖譜,感受歌曲內容及A、B兩段的節奏特點。
指導語: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對這首陝北民歌什麼地方最有印象?
出示圖譜,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指圖並隨機清唱。
(5)運用圖譜,嘗試演唱B段襯詞。
提問:陝北漢子唱歌聽起來怎麼樣?他在唱什麼?「哎嗨哎嗨喲」這句唱得一樣嗎?哪裡唱得最長、最難?請看著圖譜,跟著音樂,在圖譜上對應唱歌的地方拍拍手。
跟隨鋼琴伴奏,師幼進行接唱練習,教師唱歌詞敘述部分,幼兒唱襯詞部分。
三、結束部分
1.觀察秧歌畫面,體驗陝北秧歌的熱烈、喜慶。
出示PPT畫面。提問:陝北人跳秧歌時拿什麼在舞動?
2.探索紅綢的舞動,表現陝北民歌的韻律美。
指導語:把紅綢系在腰間,試試看你的紅綢可以怎麼舞動。
幼兒嘗試用團攏、張開、揮動、抖動等方式舞動紅綢。教師提問:還可以用你學過的什麼動作來跳陝北秧歌?
幼兒遷移經驗,用秧歌十字步、娃娃步等已有的下肢舞蹈經驗表演。
3.與客人老師共舞,結束活動。
指導語:去邀請旁邊的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舞起來、跳起來吧!
師幼在舞蹈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了解鹽溶於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初步知道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3、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初步知道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初步知道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有經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水、雞蛋若干、一次性碗、糖、鹽、味精、抹布、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
3、死海PPT,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說說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裡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教師提問:為什麼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雞蛋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雞蛋浮起來了」
1、你們有什麼辦法讓雞蛋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雞蛋浮起來
(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雞蛋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裡加了一種神秘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著)。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裡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現我的秘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碗、一個雞蛋、一把勺子、三碗清水、每桌放置三種調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料各倒進不同的碗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雞蛋,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並記錄下來。
小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秘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麼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系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
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並攪拌完全溶解,看雞蛋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雞蛋才會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驗:觀看死海PPT。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並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雞蛋浮起來,那有什麼辦法讓雞蛋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活動反思:
對於科學實驗活動,孩子的興趣永遠是那麼高漲。在教師演示環節,孩子們都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對老師提出了很多問題。也是因為他們這些問題,使得他們在接下來的探索實驗環節中,表現得很認真。但由於教師在交代注意事項時,有些幼兒已經被實驗材料吸引,聽不清楚注意事項,使得在操作實驗時出現了把三種調料倒在一個碗中的情況。今後如果再出現類似情況,教師應該把全部幼兒的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再明確交代,讓孩子在正確的方法中去實驗探索。但換一個方向思考,那些孩子可能會因為他們前面的出錯,後面會更加認證努力。總之,不論什麼情況,重在教師的正確引導。
小網路:
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