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寫詩

杜鵑花寫詩

發布時間: 2025-03-08 21:11:35

㈠ 形容三月的詩句

1、《宣城見杜鵑花

唐代: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譯文:曾經在蜀國見到過杜鵑鳥,在宣城又見到了杜鵑花。杜鵑叫一回,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2、《玉樓春·春恨》

宋代: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譯文: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登程遠去。樓頭的鍾聲驚醒了五更的殘夢,心頭的離愁就像灑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無情人哪裡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一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吵肢萬縷千絲。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懷人升叢世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3、《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譯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她登樓向遠處望去,卻看不見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隨著狂風大作,再是重門將黃昏景色掩閉,也無法留住春意。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鞦韆外。

4、《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鄭早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㈡ 描寫杜鵑花的優美句子

杜鵑花正盛放,一簇簇花團錦簇,猶如亭亭玉立的仙女。花朵顏色豐富,粉紅、乳白、桔黃交織成一片絢麗的畫卷。

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杜鵑花紅艷艷的盛開,彷彿一幅美麗的圖畫。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寫詩贊美杜鵑花:「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詩句中充滿了對杜鵑花的喜愛和贊美。

杜鵑花千姿百態,有的潔白如雪,有的殷紅似火,有的粉紅如嬰孩的笑臉。它們有的濃妝艷抹,有的淡若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五彩繽紛、多姿多彩的杜鵑花,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初識杜鵑花是在冬季的花市,滿枝的花朵讓我驚嘆。花瓣密密匝匝,蕊靠著蕊,瓣貼著瓣,相互依偎競相輝映。纖細的枝苗撐起了美麗的花傘,在寒冷的季節里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杜鵑花的另一品質是兼從容和雅緻於一身。非花時節,它默默舒展枝葉;花開時節,它從容不迫地綻放,色彩濃郁、香氣撲鼻。這種平民性格讓人倍感親切。

杜鵑花雖普通卻頑強,沒有精心呵護也能在路邊悄然生長。這讓我對杜鵑花的生命力感到震驚和敬佩。

在玉龍雪山腳下,杜鵑花的花期已過但越往山上走,大片大片的杜鵑花映入眼簾。那層層疊疊的花海隨著山勢起伏跌宕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

雖然杜鵑花沒有牡丹的富貴、荷花的嬌貴、菊花的金貴和梅花的稀貴但它盛開時如火般熱烈象徵著純潔的愛情和誠摯的友誼。

我愛杜鵑花因為它與松柏為鄰與寒梅為友。它勇於拼搏、敢於張揚的品質值得稱贊。

去年春天我家種下了兩盆杜鵑花不久後它們便開出了幾朵小花。盛開的杜鵑花如同穿著彩裙的仙女在陽光下翩翩起舞美麗又可愛。

杜鵑花又叫映山紅。想像山間一片紫紅色都如紅霞般絢爛。綠葉作為底色紅花點綴其間如天然雕琢的被子映襯在陽光下如蝶兒翩翩飛舞。這不是山丹丹花開卻也是織造錦緞的樣子。

默默注視著杜鵑花那遒勁的枝幹銘記著它走過的風雨;那墨綠的葉片滲透了它飽經霜雪的苦難;那柔美的花瓣演奏了酸辛旅程的勝利樂章。每一次怒放都展現了生命的奇跡。

㈢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為何要稱杜鵑為「花中西施」

唐朝是一個“詩”的時代,涌現了許許多多的大詩人,詩仙李白,詩王白居易,乃是各中翹楚,白居易不同於詩仙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他的詩走的是現實主義風格。但是,英雄難過“美人”關,杜鵑花改變了他的寫詩風格,因為喜愛,所以當即做了一首《山石榴寄元九》贈予好友,也因為這首詩,奠定了杜鵑花“花中西施”的地位。

杜鵑花的含義

杜鵑花花語:愛的喜悅,珍重,永遠屬於你,最適合送給戀人,家人和朋友,杜鵑花比不過“花中皇後”牡丹,“花中君子”蘭花,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平凡心願的寄託。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寄託,“花中西施”當之無愧。

㈣ 描寫「杜鵑花」的古詩詞有哪些

1.
《山石榴寄元抄九》唐:白居易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江城上佐閑無事,
山下劚得廳前栽。爛熳一闌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麹塵。淚痕裛損燕支臉,
剪刀裁破紅綃巾。謫仙初墮愁在世,奼女新嫁嬌泥春。
2.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
《寒食日題杜鵑》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
4.
《錦瑟》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
《杜鵑花》唐: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㈤ 晚春杜鵑花美詩六首:最惜杜鵑花爛漫,一聲啼處滿山紅

晚春杜鵑花六首賞讀: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喜歡杜鵑花。晚春時候,杜鵑花開始打苞,像一捻紅色的火苗,或者玫紅的絲綢掖在小花苞里。彷彿是一夜之間,喇叭一樣的花朵綻放。

杜鵑花是灌木,在城市的園林,相比大型的花樹要矮小,但是成片在腳下,在晚春綠多紅少的時期,連片的杜鵑無疑是視覺的驚艷和靚麗,打破沉悶。而在山林,常年野生的杜鵑花枝條較高,蓬勃茂密,花開滿樹,可以形成幾米高的巨大花球,當連綿成片,鋪滿谷地山頭時,那種壯美絢爛,有一句古詞可以確切表達——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杜鵑花是山地灌木,適合500米到2000米的海拔山地,長江流域的山林,乃至黑龍江山林都有。但是壯麗絢爛的杜鵑,在古代,以四川為盛,因為那裡土壤含酸性高,崇山峻嶺,氣候溫潤,空氣潔凈。

杜鵑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漢代人編寫的《蜀王本紀》描寫了先秦時代蜀國沒有被秦國滅亡之前的歷史。

蜀國最先的部落和王叫做蠶蟲,柏灌,魚鳧,各自延綿了幾百年。那個時候蜀地還人煙稀少。

後來有以男子鳴叫杜宇,自立為蜀王,號稱望帝,他治理汶山有功勞,人們紛紛吹阿里擁戴他,人口增多。後來四川玉山發大水,有一鱉靈善於治水,望帝因為愛上了鱉靈的妻子,覺得德行不如鱉靈,就將王位禪讓給鱉靈。杜宇離開的時候,有無數的鳥兒鳴叫,彷彿是在說,請不要離開,所以這種鳥叫「子規」,這個子,是你的意思,也是半夜的含義,規是規勸。

古蜀和古楚,都有鳥類崇拜,杜鵑鳥被認為是杜宇的靈魂。

一種說法是杜宇死後化作杜鵑鳥,仍舊年年操心此地的農業和人民生活,用布穀布穀的叫聲催耕。

一種說法是,杜宇是被迫禪位,死後化作杜鵑悲鳴。而後來,蜀國真的被秦國滅亡了。

當杜鵑鳥的叫聲日夜啼喚之時,恰好滿山的紅花開放,且上面的斑點如同血跡,人們說,那是杜鵑鳥啼哭的鮮血,不信,你看看杜鵑鳥,它嘴巴還有血痕了。

在蜀國,杜鵑花和杜鵑鳥同時存在,一個名字,含著花鳥兩名,更指向他們曾經的王,杜宇。

這些傳說,基本在漢朝時候,就已經定型。古蜀的人們用以紀念自己的歷史。而隨著秦漢一統,這種鳥,叫做杜鵑,也就在中國廣大地域傳開。

「杜鵑竹里鳴,梅花落滿道。

燕女游春月,羅裳曳芳草。」 魏晉 · 無名氏《子夜四時歌 其六 春歌二十首 》

子夜是晉朝吳國的一個歌女,可以說在晉朝的吳地,人們都知道這種鳥,不管這種鳥之前叫什麼,但是已經有了統一的名字,叫做杜鵑。

杜鵑鳥在竹林里鳴叫,梅花正在仲春了飄落。

美麗的女孩子們一起踏青,裙子在芳草間搖曳。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盛唐 · 李白宣城①見杜鵑花(762年3月}

雖然有很多人考證李白的出生地是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坦,但是李白的童年少年是在四川長大,他的故鄉,應該是四川。四川的大山大水,激發著他少年的激情,他考察過蠶蟲古國。杜鵑鳥和杜鵑花是他的家鄉之花。至少他在四川生活了接近20年。

然後在25歲之後,出川游歷,最後成為和盛唐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偉大詩人。

60到62歲的李白,因為安史之亂的政治原因,到達他人生最後一個低谷,在宣城和鎮江之間貧苦往返,且已經多病。

這里的三月,也有著滿城的杜鵑花開,經過漢朝的移植,杜鵑花早已經從四川走出,又或者本地也有原始的杜鵑花,經過漢唐的長期審美栽培,宣城的杜鵑花也開得如此絢爛。

高岸一生如同仙人一樣的李白,終於有了深切的懷鄉之感。

在蜀國,曾經聽見過杜鵑鳥那凄厲的啼叫,在這里,又看到了如同故鄉一樣的杜鵑花啊。

那杜鵑鳥叫一聲,讓人心情百感斷腸,叫人在 這三月的春天裡,憶起了故鄉三巴。

李白,後世推崇的浪漫主義詩人,而他的本心,是以才華而涉足政治,施展治國的理想。但是他死的時候,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貧病困窘的他根本無力回鄉,再浪漫的詩人,也有著這種悲憤無奈的呻吟。

他死在62歲。病死,喝酒醉亡,自殺,看你相信哪種?

「杜鵑花里杜鵑啼,淺紫深紅更傍溪。

遲日霽光搜客思,曉來山路恨如迷。」 唐 · 楊行敏《失題二首 其二》

只有在自然環境最好的山地,才能同時見到杜鵑花和杜鵑鳥。因為城市的杜鵑花往往低矮。

能夠在杜鵑枝頭啼叫的杜鵑鳥,其花木本身,肯定高大數米。

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區山路,你可以看到連片的杜鵑花,甚至在山中的溪水邊,它們得天獨厚,水分充足,那玫紅的大紅的杜鵑花傍水而生,那倒影都叫人著迷啊。

這是早上的山路,且是雨後新晴,一路的杜鵑花,讓人流連,山重水復,走不盡的滿山紅艷,是歡喜這花開滿路吧,只是擔心著這樣的好景好花遲滯了腳步,讓時間迷失在山林啊。

我很擔心,像他這樣的走法,黃昏是否可以到達驛站?

如果是要趕路的人,真是亂花迷眼,只怕同行的人都要心生焦躁了。

「雲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懶卻還。

將謂獨愁猶對雨,不知多興已尋山。

才應行到千峰里,只校來遲半日間。

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 」 唐 · 白居易《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韻寄之》

晚年的白居易,性子越發悠緩。他的好友劉十九是個急性子。

李白曾經有首詩「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很多人是從這首詩,認識劉十九,覺得白居易還有這樣一個隨時對酒的朋友。不過細品這首詩,劉十九比白居易主動豪爽,白居易是看到天色即將下雪,才趕緊邀約,但是我想,劉十九一定第一時間到。因為劉十九性子急。

在這樣一首晚春遊山的詩里,充分暴露了白居易行動遲緩,讓人不耐。

已經約好了去附近香山寺廟看杜鵑花,也應該不是大雨,結果白居易遲了半天,是真正的半天,才趕上山來,結果劉十九真的等得不耐煩,先走了。白居易自知有愧,趕緊寫詩賠罪。

首先還嘰嘰哇哇辯解,這山高路遠,道路泥濘,和你不能一起到,結果我來晚了,卻發現這里真美,我還不想下山。

我原來以為自己會很郁悶,因為你走了,我只能一個人對著雨天,但是這里真美啊,我打算就在這里多轉悠一下。

我來到這杜鵑花盛開的山峰,我想,你為什麼不多等等我呢,我不過是遲來半日而已。

我最喜歡這里浪漫的滿山杜鵑啊,在春風春雨中搖曳,只是我來的時候,你走了,不能一起攀折。

這白居易,來晚了,還怪別人不等他,要知道人家可是獨立晾在杜鵑花里幾個時辰,該看的早就看夠了。遇到白居易這樣慢騰騰的性子,劉十九估計臉色都餓黃了。

但是這里的杜鵑也是真的美啊。

「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繁艷向人啼宿露,落英飄砌怨春風。

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誰將老子同。

惟有此花隨越鳥,一聲啼處滿山紅。」 唐 · 李紳 《新樓詩二十首 其四》

唐朝人已經杜鵑花普遍用於園林種植。

比如李紳就在庭院里種植了大量的杜鵑花。

杜鵑花如火盛開,千朵花房一起打開,在黃昏里遍布紅色的欄桿外。

那種繁艷之美,在早上是帶露花開,如同美人含淚。

而落紅也好,一種閑愁閑適在芳草地上,彷彿一種清愁怨恨。

我曾經那麼盼望和佳人一起看梅花,但最終,是自己獨自徘徊在春天的月光下。

只有杜鵑花給人那種安慰感,因為只要杜鵑鳥以啼叫,它就有靈氣的照應了鳥的聲音,讓杜鵑鳥不寂寞,開出了漫山遍野的紅。

這尾句的詩,特別耐讀。

彷彿是杜鵑鳥一聲寂寞,一聲啼叫,一聲歡喜,杜鵑花就馬上回應,我來了,我用滿山的花開回應你,安撫你。雖然這是自然應者節氣開花的杜鵑花,但是這樣寫來,別有一種深沉的互動和靈氣。

那麼對照李紳所感慨的是什麼呢,人間的守望,是那樣的孤獨。有約不至,無人陪老啊。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南唐 · 成彥雄《杜鵑花 》

這是杜鵑花和鳥雙寫。

杜鵑花和杜鵑鳥,艷麗的花悲怨的鳥,它們守在一起,是世上何等的奢侈情感。

那杜鵑花讓人懷疑是杜鵑鳥口中的薛,滴成了枝頭上美艷的花。

在寒食節的晚上,一聲杜鵑鳥的聲音,就催開了寺廟數朵杜鵑花啊。

我就是想等待杜鵑鳥在白天也出現,只是只看到杜鵑花開,沒有看到杜鵑鳥來。

這首詩讓人聯想。

謝豹,也是杜鵑鳥的別稱,是吳地方言。

半夜聽見杜鵑聲音,早上只看到杜鵑花,那杜鵑鳥在哪裡呢?

難道是傳說的,它哭死在夜裡?那麼又一輪黃昏到了,還能聽見杜鵑鳥的鳴叫嗎?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杜鵑花,那是杜鵑花的等待,等到她心愛的鳥而出現,她自己站成了最美的守望。

用我的艷安撫你的悲傷。不要哭死了,杜鵑花對杜鵑鳥說。

杜鵑一叫,滿山花開。

我忽然讀懂了古人內心那種深刻的愛的情懷。

當這世界失去了所有,不怕,還有我,在你的哭泣里笑臉盛開。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㈥ 寫杜鵑花最經典的古詩詞

在《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話常常被引用,用來形容杜鵑花的頑強生命力。杜鵑花因其在乾旱季節野火過後依然能在荒蕪之地綻放,展現出其頑強的生命力,成為了文學作品中象徵不屈不撓精神的植物之一。

杜鵑花不僅在中國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還經常出現在歌曲和小說中,成為傳遞各種情感和寓意的媒介。它不僅是春天的象徵,還代表著不屈不撓的精神、青春與美的化身。這些象徵意義使得杜鵑花在文學和藝術中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研究。

杜鵑花的美麗與精神內涵不僅在詩詞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還被許多藝術家賦予了新的生命。通過各種形式的藝術創作,杜鵑花的象徵意義和美學價值被進一步挖掘和傳播,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載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杜鵑花在中國文化中逐漸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承載著人們對自然、生命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它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

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杜鵑花常常被用來表達作者對生命的贊美和對自然美的追求。這種植物不僅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美麗的花朵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更以其所蘊含的文化寓意激發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對生活的熱愛。

杜鵑花在中國文學和藝術中的地位不僅體現在它的自然美上,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價值。無論是詩詞、歌曲還是小說,杜鵑花都成為了作者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使得這種植物的文化內涵得以廣泛傳播。

熱點內容
千金榆盆景 發布:2025-04-22 23:36:37 瀏覽:982
蘭花碎骨 發布:2025-04-22 23:25:52 瀏覽:408
咆哮德紫羅蘭 發布:2025-04-22 23:12:07 瀏覽:172
玫瑰荊作用 發布:2025-04-22 23:08:59 瀏覽:447
西蘭花種植成本 發布:2025-04-22 23:06:44 瀏覽:776
梅花枝條 發布:2025-04-22 23:00:35 瀏覽:948
捏氣球的視頻鬱金香 發布:2025-04-22 22:57:38 瀏覽:551
鮮花浦東陸家嘴 發布:2025-04-22 22:53:15 瀏覽:543
木刻版畫荷花 發布:2025-04-22 22:52:31 瀏覽:219
情人節珠寶策劃方案 發布:2025-04-22 22:52:19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