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的來歷百度
Ⅰ 為什麼要把鬱金香稱為「鬱金香」
1. 鬱金香是一種原產於土耳其的球根花卉,它的名字在土耳其語中意為「土耳其帽子」。
2. 鬱金香在16世紀被引入歐洲,因其獨特的外觀和多樣的花色迅速成為流行的觀賞植物。
3. 鬱金香在傳入中國後,因其球莖形狀和特殊氣味,以及花朵的鮮艷程度,被誤認為與中葯中的鬱金相似,故被稱為「鬱金香」。
4. 盡管鬱金香與鬱金在植物學上有很大的差別,但在過去,由於植物分類學的不發達,這種混淆是常見的。
5. 另外,鬱金香的名字也可能來源於文學作品。例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中提到「鬱金香」,描述了其獨特的香氣。但這並不意味著鬱金香的名字來源於詩中。
Ⅱ 鬱金香的來歷
鬱金香的來歷
鬱金香,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土耳其和小亞細亞一帶。甚至也有人認為鬱金香原產自中國的西藏。在當地極為普通,一般僅長出三四枚白色的廣披形葉子,根部長有鱗狀球莖。
每逢初春乍暖還寒的時節,滿山遍野的鬱金香含苞待放,晶瑩修長的葉片,烘托著像裝滿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爭奇斗艷,禪銀令人心醉,非常漂亮。
不論其原產地在哪裡,鬱金香的歷史,無疑是從一位名叫克盧修斯的園藝家開始的。1554年,奧地利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奧斯曼帝國的宮廷花園里初識了高貴的鬱金香,驚艷之餘,他把一些鬱金香的種子帶回維也納,送給他的好孫襲殲友、在維也納皇家花園當園丁的克盧修斯。
克盧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學家,經過他的悉心栽培,登陸歐洲的鬱金香種子終於發芽、生長、開花了。1593年,克盧修斯受聘擔任荷蘭萊頓大學植物園的主管,就隨身攜帶了一些鬱金香鱗莖來到荷蘭。第二年春天,荷蘭的第一朵鬱金香已經含苞待放了。
一時間,高雅脫俗的鬱金香成了萊頓上層社會談論的焦點。或許是物以稀為貴,也或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許多王公伯爵開始陸續登門拜訪,希望能得到一株鬱金香。但不知何故,他們的要求遭到了克盧修斯的一概拒絕,即便是出錢購買也不行。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則沖得鬱金香得以在市面上流通。
一個竊賊乘教授不備破門而入,盜竊走了許多球莖,然後以低廉的價格出售。克盧修斯一氣之下,把剩下的鬱金香鱗莖統統送給了朋友,從此不再培育鬱金香。
Ⅲ 鬱金香的由來
鬱金香的復名字來自於拉丁制文的「lband」或「turban」。「turban」意指穆斯林的頭巾。之所以這么起名字是因為它們的球狀花骨朵看起來象是穆斯林教徒戴的頭巾。
鬱金香最初產自地中海,1554年從土耳其引入歐洲。從此馬上風行起來,到了17世紀成了荷蘭瘋狂金融投機商們競相追逐的目標。1637年,荷蘭的鬱金香市場崩潰了。最後政府介入阻止了進一步的投機。在瘋狂投機時期,金融市場上的鬱金香數量超出了實際種植的數量。而今,鬱金香已普遍地在世界各個角落種植,它代表著優美和雅緻。
Ⅳ 鬱金香名字的來歷是什麼
鬱金香起源於土耳其和中亞。根據它的原名圖利帕,它在土耳其語中的意思是「美麗的頭巾」。早在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皇家花園就被專門種植給皇家貴族觀賞。1863年,花商將它引入荷蘭,他們創造它是為了銷售產品。
講述了一個故事:在古代,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孩住在裡面宏偉的城堡里。三個戰士同時愛上了她。其中一個給了她一頂王冠。-一把劍;一塊金子。
但是她不愛任何人,不得不向弗洛拉祈禱。弗洛拉深信愛情是不能強迫的,於是他把王冠變成了花,把劍變成了綠葉,把金子變成了球莖。
他們一起變成了鬱金香。這個故事傳播開來後,人們更加喜歡它。許多人為擁有新品種而自豪。在花市,商人抓住機會漫天討價,甚至用一頭牛換一顆種子頭。
鬱金香生長環境
鬱金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土耳其等地。獨特的地中海氣候,形成鬱金香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但不出土,需經冬季低溫後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溫度在5℃以上)開始伸展生長形成莖葉,3-4月開花的特性。
生長開花適溫為15~20℃。花芽分化是在莖葉變黃時將鱗莖從盆內掘起放陰冷的室外內度夏的貯藏期間進行的。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