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鬱金香的外形有哪些特徵
鬱金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土耳其和中亞細亞等地,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全世界栽培品種約有8000多種。鬱金香是荷蘭、匈牙利和土耳其的國花。
荷蘭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花國,主要有鬱金香、風信子、百合花、生石竹、馬蹄蓮、鳶尾、一品紅、仙客來等。荷蘭被稱為「鬱金香之國」。
荷蘭原來不產鬱金香,最早是從土耳其引進的。相傳,在16世紀時,一位奧地利駐土耳其使者,看到了顏色艷麗的鬱金香,就把一些球莖帶回維也納,而奧地利宮廷中的一個荷蘭花匠又把它帶到了荷蘭,結果荷蘭人看到了這種鮮艷、華貴而幽雅的鬱金香,愛得簡直發了狂。
1634年,荷蘭種植鬱金香已到達狂熱的程度。據史料記載,人們把財產賤賣變成現錢,投資鬱金香。大阿姆斯特丹的一條街上,有幢房屋培壁上嵌有一塊石板,鐫刻著下面幾個字:「此屋出售,價3支鬱金香。」種花人家也不吝惜1000英鎊買一個花頭。有人為了買一個名貴的品種所花的代價是:麥24擔、谷48擔、公牛4頭、肥豬8頭、山羊32頭……還有許多衣服和金飾,總值在2500荷幣以上。後來,由於鬱金香天生的魅力,每當情人節、復活節和母親節以及喜慶日子的到來,人們仍以鬱金香相贈,表示祝賀,刺激了花農生產的積極性,產、供、銷又興旺起來。
鬱金香的鱗莖扁圓錐形,莖葉光滑帶白粉,葉子卵狀或長橢圓披針形,有3-5枚。每年3-5月,花開莖頂,白天亭亭玉立,像個洋紅的大酒杯,陰天和傍晚閉合,基部常帶黑紫色,花謝雌蕊發育成蒴果。
鬱金香的花朵由6片花瓣組成,花形有的像杯、碗,有的像卵形、球狀,有的像百合花,有的像重瓣花。花色有白、粉紅、洋紅、鮮紅、黃、橙、黑、紫等,還有單色和復色的不同。
鬱金香一詞,是土耳其語「頭巾」一詞演變而來的。因為它的形狀好像那回教女人包著的頭巾一樣美麗。所以,土耳其人對鬱金香喜愛之情,也不亞於荷蘭人。
荷蘭是生產和出口花卉最多的國家,阿爾斯梅爾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市場。每年9月,阿爾斯梅爾都要舉行一次世界最大的花展。那時候,幾百艘裝滿鮮花的船隻排列成行,駛向花展地,絡繹不絕,宛如花的海洋。
B. 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一朵鬱金香如何換下一棟樓
當時荷蘭人的收入像木匠等手工業者的年收入大概是350荷蘭盾,中產階級像克勞修斯這樣的植物學家,他在大學當教授年薪是750荷蘭盾(相當於現在年收入15萬人民幣,一荷蘭盾約等於200人民幣)。以可見的實物為例,10斤麵包售價為0.2荷蘭盾,12頭肥羊為120荷蘭盾,4頭成年公牛為480荷蘭盾。
當時被炒最熱的鬱金香品種為永遠的奧古斯丁,價格最高時標價為1萬荷蘭盾,換一套非一線城市的學區房應該不在話下。
花卉產業是荷蘭的支柱產業。荷蘭每年大約培育90億個鮮花球莖,年出口額達100億歐元,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約60%。鬱金香是荷蘭種植最廣泛的花卉,占花卉總產量的47%。
聞名世界的鬱金香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花花,它主演了是人類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金融泡沫主角,事件被稱為“鬱金香狂熱”。
到底這個經濟泡沫被吹的有多大呢?
據記錄,當時標價5000荷蘭盾的鬱金香最後被50荷蘭盾售出,僅僅只有用了一天,然而再過幾個月價格就降到幾個荷蘭幣。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在荷蘭泡沫被吹大?
當時荷蘭處於黃金時代,社會處於變革之中,整個國家是鼓勵賺錢的,阿姆斯特丹是一個沼澤上的城市,其他產業並不是太發達。而且當時還爆發了黑死病,人們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很多人也是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賭徒心理。加之荷蘭已經有證券交易所,對鬱金香球莖的期票交易起到了推動作用。
除了鬱金香,風信子、大麗花、唐菖蒲、長春君子蘭都被炒過高價。比如,1838年的法國發生了大麗花狂熱,一朵美麗的大麗花可以換一顆上好的寶石;1985年中國長春君子蘭狂熱,最貴的品種售價達到20萬人民幣,
C. 鬱金香簡介
鬱金香原產地東亞的土耳其一帶,別名洋荷花、草麝香。普為熟知的外銷回大國荷蘭引答進第一顆鬱金香是在十六世紀末期。歐洲最早種植的鬱金香,從土耳其引入,首先在奧地利栽培。我國19世紀開始引進。依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約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鬱金香品種,但被大量生產的大約只有150種左右。[1] 喜歡冬季較溫和、濕潤、夏季涼爽、稍乾燥的向陽或半陰環境。鬱金香花色艷麗多樣,常利用各種顏色配植成幾何圖形的花壇,或分品種成片種植在草坪、林內、水邊。 也被歐洲人稱為「魔幻之花」的鬱金香,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莫名的魔力讓園藝學家熱衷於品種改良,甚至有人傾家盪產只為了它那稀有的球根。
D. 可怕的錯覺內容簡介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曾發生過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其中最為顯著的莫過於股票市場的瘋狂投機,它引發了一場堪稱「法國大革命」的股市崩盤,進而催生了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當時,一個鬱金香的價值竟然能等同於八隻肥牛、四頭公牛、兩噸奶油、一千鎊乳酪,甚至一個銀制杯子和一套生活必需品。連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也無法抵擋這種「南海股市狂潮」的誘惑,最終損失了相當於十年工資的兩萬英鎊。
預言家們的「2012世界毀滅」雖屢遭事實嘲諷,但每次末日預言的出現都會引發全球范圍的恐慌。這些看似荒謬的信念,卻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它們揭示了「可怕的錯覺」如何吞噬著人們。麥基在他的著作中,揭示了人性中最盲目和瘋狂的一面,無論是國王、科學家,還是普通百姓,都曾為財富、聖物和慾望所驅使,陷入一個個看似簡單卻極具破壞力的錯覺中。
從煉金術士的黃金夢到難民在末日恐慌中的四處逃亡,這些錯覺導致了無數的悲劇和羞辱。然而,為何人類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轍,陷入相同的錯誤?這正是麥基作品中所深入探討的問題。這些最可悲、最可怕的錯覺,盡管每個人都可能犯下,但它們的普遍性和重復性令人深思。
(4)鬱金香公牛擴展閱讀作者:(英國)查爾斯·麥基 譯者:馮松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頁碼:346 頁出版日期:2008年ISBN:9787802289376裝幀:平裝開本:16外文書名: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市場價:¥39.00
E. 什麼是「鬱金香泡沫」
1. 「鬱金香泡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
2. 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
3. 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而富人們也競相在他們的花園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種。
4. 到17世紀30年代初期,這一時尚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狂熱。
5. 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
6. 1635年,一種叫Childer的鬱金香品種單株賣到了1615弗羅林。
7. 如果你想搞清楚這樣一筆錢在17世紀早期荷蘭的經濟中是什麼價值,你只需要知道4頭公牛(與一輛拖車等值),只要花480弗羅林,而1000磅(約454公斤)乳酪也只需120弗羅林。
8. 鬱金香的價格還是繼續上漲,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當時的荷蘭全境只有兩株)以4600弗羅林的價格售出,除此以外,購買者還需要額外支付一輛嶄新的馬車、兩匹灰馬和一套完整的馬具。
9. 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名稱所預言的一樣脆弱。
10. 當人們意識到這種投機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時,總有人會清醒過來,這個時候,鬱金香泡沫就該破滅了。
11. 在某個時刻,當某個無名小卒賣出鬱金香——或者更有勇氣些,賣空鬱金香時,其他人就會跟從,很快,賣出的狂熱將與此前購買的狂熱不相上下。
12. 於是,價格崩潰了,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個萬劫不復的大崩潰中傾家盪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