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彥雄杜鵑花含義
1. 杜鵑象徵什麼
作為一種鳥,杜鵑這個詩歌意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意味頗豐。同時,杜鵑還可指一種花,又叫杜鵑花,俗稱映山紅。因此花開時正值杜鵑啼鳴的季節,且杜鵑花的顏色紅艷欲滴,故人們很自然把杜鵑「花」和杜鵑「鳥」聯系起來。古有傳說:杜鵑「鳥」叫聲象「不如歸,不如歸」,鳴時滴血,血滴花紅,這花就成「杜鵑花」。「蜀魂先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唐詩人韓偓詠杜鵑花的絕句就是詠嘆了這一悱惻哀感的傳說故事。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同樣敘寫了「杜鵑鳥」和「杜鵑花」的密切關系。因為這種密切關系,詩人們在詩文里很自然會由此聯想到比,或者由比聯想到此。如李白的《宣城還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月三春憶三巴。」這首詩寫作者曾在宣城見杜鵑花,觸景生情,聯想到在蜀常見的杜鵑鳥,引起了他對蜀中故地的回憶和眷戀。又如楊萬里的《曉行杜鵑》:「泣露啼紅做么生,開時偏值杜鵑聲。杜鵑口血能多少,不是徵人淚滴成。」詩人由杜鵑花想到杜鵑鳥,再聯想到遠行人的痛苦,憂國憂民的情懷,令人感動。「花」「鳥」同名,且在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能激起讀者類似的文學想像,「杜鵑」這個文學意象確實意味非凡。
2. 怨艷兩可賒在古詩是什意思
【原文】怨艷兩可賒
【參考譯文】怨恨和艷情這兩種情感可以暫時賒欠
附錄:(此文出處:)
杜鵑花
作者: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3. 杜鵑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1. 杜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深刻的意義。
2. 它還指代映山紅這種花卉,通常在杜鵑鳥啼叫的季節盛開。
3. 杜鵑花以其鮮艷的紅色引人注目,自然地將杜鵑「花」與杜鵑「鳥」聯系在一起。
4. 古代傳說中,杜鵑鳥的叫聲聽起來像「不如歸,不如歸」,在鳴叫時甚至會滴血,這些血滴使得花朵變紅,因此這種花便被稱為「杜鵑花」。
5. 唐代詩人韓偓在他的詩中描述了這一凄美的傳說:「蜀魂先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
6. 另一位唐代詩人成彥雄也有一首詩贊頌杜鵑:「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姿悔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7. 由於杜鵑花與鳥之間的緊密聯系,詩人們常常在他們的作品中由此聯想到彼,或由彼聯想到此。
8. 李白在《宣城還見杜鵑花》中寫道:「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月三拆爛春憶三巴。」
9. 楊萬里在《曉行杜鵑》中表達了類似的情感:「泣露啼紅做么生,開時偏值杜鵑聲。杜鵑口血能多少,不是徵人淚滴成。」
10. 「花」「鳥」同名,傳承中激起了讀者的文學想像力,「杜鵑」這一意象確實含義深遠。
4. 杜鵑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1.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杜鵑這一意象富含深意。
2. 同時,杜鵑還可指一種花卉,俗稱映山紅,其開時正值杜鵑鳥啼鳴的季節。
3. 杜鵑花色紅艷,人們自然將杜鵑「花」與杜鵑「鳥」聯系起來。
4. 古有傳說稱,杜鵑鳥叫聲似「不如歸,不如歸」,鳴時滴血,血滴花紅,此花便成「杜鵑花」。
5. 如唐詩人韓偓所詠:「蜀魂先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描繪了這一凄美的傳說。
6. 唐代詩人成彥雄亦有詩贊:「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姿悔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7. 由於杜鵑花與鳥的密切關系,詩人們在詩文中常由此聯想到彼,或由彼聯想到此。
8. 如李白在《宣城還見杜鵑花》中寫道:「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月三春憶三巴。」
9. 楊萬里在《曉行杜鵑》中則表達了:「泣露啼紅做么生,開時偏值杜鵑聲。杜鵑口血能多少,不是徵人淚滴成。」
10. 「花」「鳥」同名,傳承中激起讀者的文學想像,「杜鵑」這一意象確實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