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梔子花解剖圖

梔子花解剖圖

發布時間: 2025-04-23 05:32:56

梔子花幾月份換盆最好

秋天在農歷八月的時候,春天在清明前後。

❷ 梔子花標本的製作

1)取材 取干標本上脫落的花或新鮮的花,花各個部分應保持完整、典型,避免使用破碎、腐爛或蟲咬的材料。

2)軟化 乾花與新鮮花的預處理有所不同。乾花取下後放入小燒杯中,加入運量自來水,用酒精燈煮沸直至花變軟。如果煮得時間過長,會使花都失去彈性,不易展開,而且容易破碎;如使用新鮮花可用熱水沖燙使其變軟。

3)染色對於需要顯示顏色的標本,軟化後可進行染色。一般根據標本的原色進行,如紅色花可用番紅,紫色花可用龍膽紫,黃色花可用橙黃G,等等。限於篇幅,染色方法清參閱有關生物技術教材。但這種染色方法得到的是一種近似的顏色,一般標本上都有花色記錄,也可以不進行染色。

4)解剖取潔凈載玻片1片,加蒸餾水1滴,將染色後的花放在水滴中,在解剖鏡下用鑷子和解剖針將花各部分分離開,分離的花部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玻片上,如有折疊的部分,可將這一部分浸於水中,再用解剖針輕輕撥出來。整理後,吸去多餘的水分,在標本上面再加1片載被片,用細線鬆鬆地纏紮起來。

5)脫水 上述標本放入50%酒精中脫水約l~2 h, 再換人70%酒精中脫水約1~2 h,然後換人純酒精中2次,每次約l~2 h。

6)透明與封藏 經脫水的標本轉入無水酒精與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中,透明約l h,然後取出換人純二甲苯中約l h,最後將被片打開,在標本旁邊空白處放一標簽,標明標本名稱、採集地點、標本號數、採集人等內容。標簽最好用較透明的材料製作,字體應使用不溶於油的墨水書寫;在標本上滴加樹膠,蓋上加另一片載玻片,輕壓,使標本展平。然後用線捆紮,擦去多餘樹膠,晾乾。
經過這樣處理的標本,保存時間長,不霉變,可與一般玻片標本同樣保存或直接附於臘葉標本上保存。它可用於直接觀察,也可用顯微鏡進行低倍鏡下的觀察,還可直接當作底片用放大機進行照片製作(得到反相照片頭無需進行翻拍。然而它也有其弱點,即一經封片,就不能再打開。如果製作將來需要打開的標本,可將上述第6步作如下變更:

經脫水的標本打開加上標簽後,直接在空氣中或放在烘箱中烘乾,然後用透明膠帶紙沿玻片四周粘合,放入有乾燥劑的容器中保存。對於標本顏色沒有特別要求的,也可將上述第3步「染色」忽略。經這樣簡易封裝的標本,雖然保存起來較為困難,但在需要時,可隨時打開取用其中的花都材料,更適合於臘葉標本上落花的處理保存,只要注意防潮,一般可以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筆者在多年的研究中一直採用這種簡易的封藏方法,所用標本基本沒有霉變,也不生蟲。

❸ 狗牙花和梔子花的區別

看起來有點像,而且都是香的,但是狗牙花屬於夾竹桃科,梔子花屬於茜草科,從解剖結構上完全不同

❹ 描寫墓地的環境或風景的句子,寫的越像小說分越高!!!!!!!!!!!!!!!!!!!!!!!!!!!

我自己寫的小說片段,女二獨自一人到墓地時的情景:
上弦月高掛在夜空中,幽幽的銀光斜斜地照在冰涼的石碑上。夜月下伊夢雲才發現一個人在漆黑的墓地中,沒有地圖,沒有目標,僅僅是待一晚,卻又一種四處危險的感覺,人類本能怕黑,並且會將黑暗中的種種信息自動恐怖化。蟋蟀的凄切地叫著,墓碑都像籠上了一層朦朧的薄紗,遠處看不清怪石影影綽綽愈顯幽暗,樹影飄動,好像惡魔的出場儀式。心裡安慰著自己不怕,然而對未知的恐懼很快擊垮了伊夢蝶,僅僅在墓地外圍徘徊。不是閃過的陰影,未知鳥類的叫聲,都讓她神經緊張。伊夢蝶覺得似乎有什麼在看她,「誰!」沒有回答,僅僅飄出一個影子,看形狀像一個人,卻是一片漆黑,在斑駁的陰影中看不清是男是女,但很顯然,不是人。
「啊————」伊夢蝶真的後悔了,拔腿就跑,完全不在乎什麼約定了。一隻只蝙蝠從她頭頂優雅的掠過,嚇得她加快了步伐,墓地長年無人打理荒草叢生,在連續摔倒三次,於是把衣服完全弄臟後跑不動了,見沒有什麼奇怪的東西追來,便不跑了,隨便靠在一個墓碑上喘著粗氣。冰冷的觸感又讓她趕緊離開,閉上眼睛,渾身都痛,地上和墓碑都涼涼的,加上各種蟲鳴鳥叫,讓她不敢閉眼。然後,伊夢蝶發現了一個更嚴峻的問題:迷路了。只有自己孤獨的影子。進進出出的都是自己的腳步。

❺ 紅花草的另一名稱

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顏色,有的長很艷麗,有香味。 有些學者認為裸子植物的孢子葉球也是「花」,而多數人則認為被子植物才有花,所以被子植物也稱為有花植物。花的各部分不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變化較小,所以長期以來,人們都以花的形態結構,作為被子植物分類鑒定和系統演化的主要依據(見被子植物門)。 2.可供觀賞的植物。 3.形狀象花朵的東西。例如:燈花/火花/雪花。 4.煙火的一種,以黑色火葯加別種化學物質製成,在夜間燃放,能噴出許多火花,供人觀賞。例如:花炮/禮花。 5.花紋。例如:白地藍花/這被面花太密。 6.用花或花紋裝飾的。例如:花./花籃.花燈.花車.花布。 7.顏色或種類錯雜的。例如:花白.花貓.花花綠綠。 8.眼睛模糊迷亂。例如:眼花/昏花。 9.用來迷惑人的;不真實或不誠實的。例如:花招/花言巧語。 10.比喻事業的精華。文藝之花/革命之花。 11.比喻女子。例如:姊妹花。 12.指妓女或跟妓女有關的。例如:花魁/花街柳巷/尋花問柳。 13.指棉花。例如:軋花/彈花。 14.痘。例如:天花/種花。 15.作戰時受的外傷。例如:掛了兩次花(彩)。 16.姓氏。 17.使用、消耗。例如:花花公子;花費…… 編輯本段英文flower釋義 n. 1. 花;花卉;開花植物[C] Bees gather nectar from flowers. 蜜蜂採集花蜜。 2. 精華,精英[the S][J][(+of)] They are the flower of our nation. 他們是我們民族的精英。 3. 開花;盛時[U] The narcissuses were in flower. 水仙花盛開著。 vi. 1. 開花 This bush flowers in the spring. 這種灌木春天開花。 2. 【書】發育,成熟;繁榮 Mozart's genius flowered at a very early age. 莫扎特的才華在年幼時就煥發了出來。 vt. 1. 使開花 2. 用花裝飾 編輯本段花的結構 關於花結構的本質,比較一致的觀點傾向於將花看作一個節間縮短的變態短枝,花的各部分從形態、結構來看,具有葉的一般性質。首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德國的詩人、劇作家與博物學家歌德(Goethe 1749-1832),他認為花是適合於繁殖作用的變態枝。這一觀點得到了化石記錄以及很多系統發育與個體發育證據的支持,並且能較好地解釋多數被子植物花的結構,因而延用至今。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了六個基本部分,即花梗(pedicel)、花托(receptacle)、花萼(calyx)、花冠(corolla)、雄蕊群(androecium)和雌蕊群(gynoecium)。其中花梗與花托相當於枝的部分,其餘四部分相當於枝上的變態葉,常合稱為花部(flower parts)。一朵四部俱全的花稱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則稱為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 花的各部分(如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及花序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適應性變異,因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類型。 花的形狀千姿百態,大約25萬種被子植物中,就有25萬種的花式樣。但是所有的花仍有共同的結構圖式,它們的組成通常為: 花托 花與莖連接的部分,由節與節間組成,節上著生花的能育與不育的附屬物。這些節往往由於節間的縮短和受抑制而緊密地擁擠在一起,導致花托顯著變形,因此,在形狀、大小和結構上都很不象莖。花托上所著生的不育部分(苞片、萼片、花瓣)可螺旋地或輪生地緊密排列在一起。輪生排列時,上下輪之間,常成交替的排列。有的植物的同一類器官,例如花瓣,可形成兩輪或多輪(重瓣花),如重瓣的碧桃花。 花萼 在花的最外面,對花的其他部分起保護作用。可分成幾個萼片,在形狀和構造上十分近似葉子或苞片。綠色的萼片中含有葉綠體,表皮層上具氣孔(器)和表皮毛,但很少象葉子那樣分化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在形態學上,把花萼視為一種變形的葉子。萼片一般成輪狀排列,但有些原始科,例如毛茛科為螺旋排列。它們也可成花瓣狀,或與退化的花瓣結合在一起。萼片極度退化時,成為細齒、鱗片、刺毛或成小突起。受精後,花萼脫落或宿存,宿存的花萼對果實的發育有重要的保護作用。 花冠 在花萼之內,花冠通常可分裂成片狀,稱為花瓣。花瓣一般比萼片大,在形態學中認為花瓣也是一種葉性器官。花萼和花冠合稱花被。花瓣的表皮層上,也可有氣孔和表皮毛。花瓣的大小和形狀有很大變化。有的很大,有的則相當細小,甚至退化成鱗片、刺毛或各種腺體。花冠除了具保護作用之外,花瓣的顏色和香味,對於吸引動物傳粉起著重要作用。花冠之所以有各種鮮艷的顏色,是由於細胞中含有有色體和細胞液中的色素,並受細胞內、外各種因素變化的影響。有些風媒花的花被很不明顯,或呈綠色或近乎無色。 根據花瓣分離或聯合的情況、花冠下部並合而成花冠筒的長短,以及花冠裂片的形狀與深淺等特徵,可將花冠的類型分為:筒狀(向日葵的管狀花)、漏斗狀(甘薯)、鍾狀(桔梗)、輪狀(番茄)、唇形(芝麻)、舌狀(向日葵的舌狀花)、蝶形(花生)和十字形(油菜)。其中由於筒狀、漏斗狀、鍾狀、輪狀和十字形花冠,其花瓣的形狀與大小較一致,故這類花為輻射對稱。而唇形、舌狀與蝶形花冠,其花瓣形狀、大小不一致,則呈兩側對稱。也有些花,如美人蕉的花是不對稱的。 雄蕊群 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總稱。各類植物中,雄蕊的數目及形態特徵較為穩定,常可做為植物分類和鑒定的依據。一般較原始類群的植物,雄蕊數目很多,並排成數輪;較進化的類群,數目減少,恆定,或與花瓣同數,或幾倍於花瓣數。在一朵花中,如有4枚雄蕊,其中兩枚花絲較長,兩枚較短,稱二強雄蕊,如唇形科和玄參科植物;又如一朵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長2短的,稱四強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另外,雄蕊中花絲或花葯部分,常有並連現象,假如花葯完全分離,而花絲聯合成一束的,稱單體雄蕊,如蜀葵、棉花等;花絲並聯成為兩束的,稱二體雄蕊,如蠶豆、豌豆等;花絲合為3束的,稱三體雄蕊,如連翹;合為4束以上的稱多體雄蕊,如金絲桃和蓖麻等。相反,花絲完全分離,而花葯相互聯合,稱聚葯雄蕊,如菊科,葫蘆科植物。 每一個雄蕊,通常由花葯和著生它的一個細的花絲組成。花葯在花絲上的著生方式可分為:①全著葯,花葯全部著生於花絲上,如蓮;②基著葯,僅花葯基部著生於花絲頂端,如莎草、小檗;③背著葯,花葯的背部著生於花絲頂端,如油桐;④丁字著葯,花葯背部中央一點著生於花絲頂端,易於搖動,如小麥,水稻;⑤廣歧葯,葯室完全分離成一直線,並著生於花絲頂端,如地黃;⑥「個」字葯,葯室基部張開,上面著生於花絲頂上。 通常每個花葯由兩個葯瓣組成,每個葯瓣有兩個花粉囊,其中有花葯壁和產生小孢子的葯室(孢子囊)。花葯壁到發育後期,可由表皮層、葯室內壁、中(間)層和絨氈層等 4層細胞組成。每個孢子囊中有許多小孢子母細胞,它們各自經減數分裂後,產生四個單倍體的小孢子。此後每個小孢子(核)又分裂一次,形成一個大的營養細胞(或稱管核),和一個小的生殖細胞(核),這時具兩細胞的花粉粒(即雄配子體)基本成熟。在成熟花葯開裂以前,葯室之間的分隔可能已破裂,四個孢子囊的花葯即變成兩個花粉囊。花粉粒即從開裂的花葯中釋放出來。花葯開裂方式有:①縱裂,沿兩個花粉囊的交界處縱行開裂,如油菜、牽牛花等;②橫裂,沿花葯中部橫向裂開,如木槿、蜀葵等;③孔裂,在花葯頂部具小孔狀裂口,如茄、番茄等;④瓣裂,花葯側壁開裂成數瓣,如樟樹、小檗等。 雌蕊群 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總稱。雌蕊位於花的中心,由著生胚株的心皮所組成。一般認為心皮是組成雌蕊的基本單位,一朵花中可能有一心皮或多個心皮組成為雌蕊群。心皮是葉子的變態。心皮包卷以後、相接部分所形成的一條縫線,稱腹縫線,而在相對的一邊,即心皮的中肋處為背縫線。 由一個或多個心皮形成的雌蕊,常分化出基部能育、膨大的部分,稱為子房,以及子房上面不育的部分,即花柱和柱頭。依據子房在花上著生情況的不同,分為:上位子房——子房底部與花托相連,這種花稱為下位花。如毛茛和金絲桃;下位子房——整個子房下陷於花托之中,並與花托完全癒合,這種花稱為上位花,如南瓜;還有半下位子房——子房的下半部與花托癒合,這種花稱為周位花,如甜菜等。周位花的花托多少擴大成杯狀或壺狀,子房著生在中央,花被和雄蕊圍著子房仍是上位子房,如桃花,所以周位花可以具有上位子房或半下位子房。此外,根據組成雌蕊的心皮數目和結合方式不同,又可將雌蕊劃分為單雌蕊和復雌蕊兩大類。單雌蕊又稱離生心皮雌蕊,其中一朵花只有一個心皮構成的雌蕊,如大豆,桃等;也有一朵花中由多數彼此分離的單雌蕊,如毛茛、草莓等。復雌蕊又稱合生心皮雌蕊,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心皮聯合形成,其中子房合生,花柱與柱頭分離的,如蓖麻、石竹等;有子房與花柱合生、而柱頭分離的,如棉花、向日葵;也有子房、花柱和柱頭3者全部合生,如油菜、柑橘等。從系統發育的觀點看,單雌蕊是比較原始的類型。 柱頭位於花柱的上端,其表面粗糙而有粘液,這是接受花粉的地方。子房內著生一個或數個胚珠。胚珠著生的地方,稱為胎座。胎座常分為:①邊緣胎座,單心皮、子房一室,胚珠著生在心皮的腹縫線上,如豆類;②側膜胎座,由兩個以上心皮構成的子房,胚珠著生於心皮的邊緣如油菜、黃瓜;③中軸胎座,由多心皮構成多室子房,胚珠生於子房的中軸部分,如棉花、柑橘;④特立中央胎座,由多心皮構成一室子房,胚珠著生在與子房壁分開的中軸上,如石竹科植物;⑤基生胎座,胚珠生於子房基部,如菊科植物;⑥頂生胎座,胚珠生於子房的頂部,如瑞香科植物。胚珠由珠被和珠心組織所組成。每個胚珠中,一般有一個大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後,形成4個單倍體的大孢子,其中3個很快退化,只有1個大孢子經數次有絲分裂,產生多細胞的胚囊(即雌配子體)。 此外,花各部分的基部往往具有蜜腺,稱為花內蜜腺。 一朵花,如果具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4部分,稱為完全花;若缺少其中一部分者,則稱為不完全花。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都有的,稱為兩性花;有些植物的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這種花稱為單性花。只有雄蕊的為雄花,只有雌蕊的為雌花,例如櫟樹和柳樹的花。如果雌花和雄花同在一株上,這種植株稱為雌雄同株,例如櫟樹、玉米;如果雌花與雄花各自著生在不同的植株,則稱為雌雄異株,例如柳樹、「活化石銀」杏。有的植物,在同一株中可以有兩性花和雄花與雌花,而有的種,既有兩性花的植株也有雌花植株與雄花植株,如獼猴桃。 花模式和花程式 各類植物花的形態與結構特徵,可用花的橫切面圖解來表示它的各部分的排列形式,稱為花模式。例如棉花的花模式圖(圖7)。也可用某些符號及數字列成的公式表示,稱為花程式。例如棉花的花程式為:K(5+3),C5,A(∞)G(3-5:3-5),其中K代表花萼,C代表花瓣,A代表雄蕊,G代表雌蕊。P代表花被。數字均寫在代表字母的右下角,如數目很多用「∞」表示,排列一輪以上的用「+」表示,「()」表示聯合的意思,在「G」字上面或下面或上下面加一橫線,可分別代表下位子房,上位子房和半下位子房。「G」字右下角的數字中,冒號「:」前為心皮數,後為室的數目。在花程式前面的符號有「*」,代表輻射對稱花,「↑」代表兩側對稱花,「♀」代表雌花,「♂」代表雄花,「」表示兩性花。 花的結構與話所在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不同地域的花的結構特點也不同。 編輯本段成花過程 植物生長發育到生殖階段,莖幹上部分或全部頂端分生組織停止發生營養葉,從無限生長變成了有限生長,花可以在主莖的頂端或在側枝的端上發生,或者兩處都發生。許多植物的成花,包含有花序的形成。 生殖階段開始時,最容易看到的現象是體軸的迅速生長。在禾本科植物和具鱗莖的植物中特別明顯。伸長的軸上產生單個花或 1個花序。如果花是著生在分枝的花序上的,當加速產生腋芽時,也就接近成花了。 成花誘導 花形成的時期(或稱為花芽的分化時期)和方式是由植物內在的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植物只有完成營養生長,並在某種外界環境下,達到一定的生殖階段時,才能成花。植物生長到一定階段後能否成花,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素所決定,許多植物對晝夜相對長度的變化(光周期)和溫度有一定的需要范圍,在這兩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進入生殖時期。 在頂端誘發成花的時候,原來營養莖端的分生組織細胞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時細胞質明顯的變得濃厚,原來具有的大液泡,分散成為許多小液泡。其他細胞器,特別是線粒體數目大為增加,細胞的呼吸作用增強。以後,小液泡又明顯增多變大,並伴有細胞核的增大,核仁的體積也顯著增加。在這種增大的細胞核內,分散的染色體和濃縮的染色質的比率,在誘發的分生組織要比營養莖端上的高。這時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內,RNA合成加速,隨著新的核糖體的形成,總蛋白質數量也增加。另外,早期隨著成花因素的刺激,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十分旺盛,有絲分裂指數驟然升高。 誘發期後,也激起了DNA的合成和進一步的有絲分裂活動。這樣,細胞的數量大為增多,從而發生出花原基。上述這一發生過程,也就是通常指的花形態發生時期。 成花的分生組織的發生 頂端分生組織在進入到生殖時期後,有相當明顯的形態改變。這些變化與營養階段無限生長的停止和各種方式產生側生附屬器有密切關系。在營養生長時期,頂端分生組織在新的葉間隔期開始以前,向上生長和增寬。相反,在花發育時,頂端分生組織隨著花器官的連續發生,面積逐漸減少。有些花在心皮發生以後,還存留一些數量的頂端分生組織,但是停止了活動,而有的植物,則是由頂端分生組織的頂端部分產生心皮。根據花的不同類型,花器官可成螺旋順序向頂端發生;或者某一種器官(例如花瓣),在同一水平上形成一輪或兩輪,然後另一器官如雄蕊群,緊接著發生。 花器官的發生 花的各種器官發生之初,很象營養葉的發生,首先表皮原下面稍內的細胞開始平周分裂,位置有淺有深,其深度可因同一花中不同的花部而有變化。很多單子葉植物中,表皮原本身也有細胞分裂。通常花萼和花瓣開始發生時,細胞分裂的部位較淺,很象葉原基的發生。這一特徵已作為花萼和花冠都是葉性器官的證據。這些原基細胞平周分裂後,接著有不同方向的分裂,形成突起。隨著寬度和長度的增加,逐漸顯出有背腹的葉原基狀。其中萼片的發生更近似營養葉的發生。 雄蕊發生時,有較深入的細胞分裂,並逐漸形成了一種粗短的結構,在上端分化出花葯,下面的花絲可由於居間生長不斷地增長。 雌蕊的發育比較復雜,由於雌蕊是由心皮組成,而心皮相互之間及心皮與其他花部的並合,各有不同的形式,故變化多樣。 如果是離生心皮,心皮沒有聯合,則各個心皮在花原基頂端經平周分裂並在某一點上開始發生。這一點成為心皮的中央部分,由此在近軸方向分裂增殖,從而形成了一種馬蹄狀或圓丘狀的心皮原基。心皮原基繼續向上生長,邊緣並合成為一種囊狀的結構。有的植物,心皮原基的基部發生居間伸長,並且在基部邊緣首先並合。 合生心皮的子房,心皮可由各個原基接合形成一個單位結構,其中已看不出各個心皮的分界。不同的植物中,正在發育的雌蕊群上,可顯出各種不同程度的先天性的和個體發育的並合。心皮在個體發育上可以完全並合,到成熟時幾乎看不出縫線。這種並合含有表皮細胞的增大,有時還結合有表皮細胞的分裂。在子房上生長的合生心皮雌蕊群的花柱,根據心皮並合的程度不同,或者成為單個結構,或者每個心皮上面部分可以分開,各自成為花柱。 花粉粒從花粉囊輸送到雌蕊群的柱頭上的過程,稱為傳粉,一般可通過風、昆蟲、水、鳥以及其他方式進行。 起源與演化 一般認為花的演化過程是與昆蟲的演化過程平行發生的。但由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花的化石,所以一般不清楚它的來源。植物學家只能依靠現存植物類群的花,進行各種比較研究,推測花各部分之間、花與其他器官之間的關系,以及花的原始狀態等等。 18世紀,J.W.von 歌德提出變態學說,認為花與莖、葉在本質上是同源的。20世紀30年代,W.齊默爾曼提出頂枝學說,卻認為花是一種枝幹係統,花與各種葉子只是一種平行進化的關系。然而一些花、特別是原始花的各部分開始發生時,不論從個體發育的來源看,或基本的維管組織結構看,都很象葉子。就是那些比較特化的花,也常可看到各種葉狀的過渡結構。因此,如果從形態學上看,花是一種孢子葉球,如果從解剖學上看,那麼花好像就是一個枝條,不過節間縮短,頂芽與腋芽消失,上面著生了與營養葉相似的花被、雄蕊和心皮等。 從比較原始的花,進化成高度特化的花的過程中,花的各部分有許多變化,例如花軸由長變短;花各部分的數目,由多變少;花各部分從螺旋排列趨向輪狀排列;一輪中各部分由分離的變成連合;由輻射對稱變成兩側對稱;由完全花變成不完全花;有花被的進化到了無花被;由兩性花演變成為單性花等等。 編輯本段花的顏色 萬紫千紅,紅藍交輝,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鹼反應中所顯示出來的。不論是花還是葉,它們的細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變成的花青素。當它是酸性的時候,呈現紅色,酸性愈強,顏色愈紅。當它是鹼性的時候,呈現藍色,鹼性較強,成為藍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當它是中性的時候,則是紫色。 還有「戰地黃花分外香」的菊花,「金英翠萼帶春寒」的迎春花,都呈黃色。菊科植物除了黃花以外,多橙色的花。橙色與柑橘、南瓜等果實的顏色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蘿卜,所以表現這種色彩的色素,就被稱為胡蘿卜素。 至於白花,那是因為細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緣故。有些白花,下如菊花,萎謝之前微染紅色,表示它這時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變色的一個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開白色,中午淡紅,下午深紅,一日三變,愈開愈美麗。又如八仙花,初開白色微綠,經過幾天,變成淡紅,或帶微藍,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樣朝開暮落。至於一般的花,大都初開時濃艷,後漸淡褪。 此外,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或水滴的折射,會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短不同,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會把紅色的長光波反向出來,送到我們的眼簾,我們便感覺到是鮮艷的紅花。同樣,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鹼性的花青素反射藍色的光波,胡蘿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別反射黃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組織裡面含有空氣,會把光波全部反射出來。有的花瓣,表面有較多的細微而排列整齊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來好像絲絨,能夠像金剛石那樣強烈地反向光線,色彩就更為鮮艷,如某些月季花就是。 花兒的顏色還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長短不同,所含熱量也不同:紅、橙、黃光波長,含熱量多;藍、紫光波短,含熱量少。花的組織,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較柔嫩。在野生狀態,紅、橙、黃花都生長在陽光強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熱量多的長光波,不致引起灼傷,有保護的作用。藍花都生長在樹林下、草叢間,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熱量多的長光波,對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陰性植物,有些夜間開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種適應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數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點,因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熱量過多,容易受到傷害。 從進化的觀點來考察,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態,都帶綠色,而花葯和花粉則呈黃色。在光譜裡面,與綠色鄰接的,長波一端是黃、橙和紅,短波一端是青、藍和紫。我們可以說,花色以綠色為起點,向長波一端發展,由黃而橙,最後出現紅色;向短波一端發展,是藍色和紫色。紅色應是最晚出現的花色,在進化過程中居於頂峰,最鮮艷,最耀眼。 從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來看,昆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億萬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時候,昆蟲還不多。花色素淡,傳粉授精,依靠莧力,全部是風媒花。後來出現了被子植物,昆蟲也繁生起來。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能稱花瓣)。花瓣不再是綠色,而是比較顯眼的黃色、白色或其他顏色。形狀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發芳香,這就成為蟲媒花。「蜂爭粉蕊蝶分香」,昆蟲給花完成傳粉授精的作用。 昆蟲采蜜傳粉,有一特殊的習性,就是經常只採訪同一種植物的花朵。這個習性有利於保證同一種植物間的異花傳粉,繁殖後代。這樣可以固定種的特徵,包括花的顏色。我們可以設想,假如當初有一種植物,花色微紅,由於其中紅色比較顯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蟲的注意,獲得傳粉的機會較多,經過無數代的選擇,在悠長的歲月中,昆蟲就給這種植物創造出純一、顯著、鮮艷的紅色花朵。昆蟲參與自然選擇的作用,造成各種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種不同的花色。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最後還要歸功於人工選擇。自然選擇進程緩慢,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顯示它的作用。人工選擇大大加快了它的進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選擇綱了億萬年造成的野生原種,花是單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紅的一種。經過人工栽培,僅就北宋中葉(11世紀)那一個時期來說吧,幾十年工夫,就創造出多葉、千葉(重瓣)、樓子(花心突起)、並蒂等深紅、肉紅、紫色、墨紫、黃色、白色等幾十個品種。再如大麗花,原產墨西哥,只有八個紅色花瓣。自從美洲發現以後,才開始人工栽培,現在已有上千種形狀、顏色不同的品種。又如虞美人,經過培養,已有紅、黃、橙、白各種顏色,卻從來沒有出現過藍色。上一世紀末,美國的著名園藝育種家蒲班克,發現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層煙霧的虞美人,特意培養,到本世紀初,便育成了各種深淺不同的藍色虞美人,為花卉園藝增添了新的品種。 編輯本段花的類型 1. 以花中各部分具備與否來分: (1) 完全花(complete flower):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都具備的花稱之,如油菜、棉、桃、番茄等的花。 (2) 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中的任何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稱之,如桑、南瓜、柳等的花。 2. 以花的對稱性來分 (1) 輻射對稱花(actinomorphic flower):通過花的中心,可作出2個以上對稱面的,又稱整齊花(regular flower),如棉、桃、茄等的花。 (2)兩側對稱花(zygomorphic flower):通過花的中心,只能作出2個對稱面的,又稱不整齊花(irregular flower),如蠶豆、三色堇、水稻等的花。 (3) 不對稱花(non-symmetry flower):通過花的中心,不能作出對稱面的花,如美人蕉的花。 3.根據開花時間分類 春花(3-5月) 夏花(6-8月) 秋花(9-11月) 冬花(12-2月) 4.根據莖的性質分類 常用木本花卉:梅花、桃、牡丹、海棠、玉蘭、木筆、紫荊、連翹、金鍾、丁香、紫藤、春鵑、杜鵑花、石榴花、含笑花、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桂花、木芙蓉、臘梅、免牙紅、銀芽柳、山茶花、迎春。 常用草本花卉:春蘭、香堇、慈菇花、風信子、鬱金香紫羅蘭、金魚草、長春菊、瓜葉菊、香豌豆、夏蘭、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蓮、芍葯、福祿考、晚香玉、萬壽菊、千日紅、建蘭、晚香玉、鈴蘭、報歲蘭、慈茹花、香堇、大岩桐、水仙、小草蘭、瓜葉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臘紅。

❻ 全球有毒的植物有哪些

有毒植物的種類 一、含甙類的植物
1、夾竹桃:常綠灌木,開桃紅色或白色花,分布廣泛,其葉、花及樹皮均有毒。(我親見過,小時候喜歡采它的花玩,現在學習的地方有好多夾竹桃,只能欣賞再不敢動手了)
2、洋地黃:亦稱紫花毛地黃,草本植物,各地均有栽培。全柱覆蓋短毛,葉卵形,初夏開花,朝向一側,其葉有毒。
3、鈴蘭:草本植物,東北及北部山林中野生,花為鍾狀,白色有香氣,全草有毒。
4、毒毛旋花:亦稱箭毒羊角拗,灌木,我國雲南、廣東有栽培,花為黃色,有紫色斑點,白色乳汁,全株有毒。
5、毒箭樹:亦稱「見血封喉」,落葉喬木,分布於廣西、海南等地,高20~25米,葉卵狀橢圓形,果實肉質呈紫紅色,其液汁有毒。
6、其他:高粱苗、木薯、杏桃李梅的仁、遠志、桔梗、皂莢等。
二、含生物鹼類的植物
1、曼陀羅:草本植物,高1~2米,莖直立,葉卵圓形,夏季開花,花筒狀,花冠漏斗狀,白色,全株有毒,種子毒性最強。(也是我小時候經常採摘的一種花,哈哈)
2、顛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一大一小,夏季開花,鍾狀,淡紫色,果實為漿果球形,成熟時黑紫色,其葉和根有毒。(吃過它的果實)
3、天仙子:草本植物,我國東北、河北、甘肅等地有野生,全株有毛,味臭,夏季開花,漏斗狀呈黃色,全株有毒。
4、烏頭:草本植物,分布於我國中部及東部山地丘陵,莖直立,秋季開花,其根有毒。
5、毒芹:草本植物,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內蒙一帶,根狀莖肥大有香氣和甜味,秋季莖中空,花為白色,全草有毒。
6、鉤吻:亦稱斷腸草,常綠灌木,夏季開花,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有分布,其根、莖、葉均有毒,民間用來殺蟲。(聽過斷腸草的大名,還沒有親見過。)
7、藏紅花:多年生草本,花期11月上旬至中旬,毒素為秋水仙鹼,中毒症狀為惡心、嘔吐及腹瀉,大量使用可致命。
8、荷包牡丹:罌粟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具肉質根狀莖。全株有毒,能引起抽搐等神經症狀。(包括所有罌粟花都有毒性)
9、貝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室內植物,全株有毒,含有貝母鹼,會引起喉部過敏,大量攝入可引起喉嚨腫脹窒息。
10、蓖麻:大戟科蓖麻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毒,含有蓖麻鹼和蓖麻毒素,可灼傷口喉,引起抽搐並可致死。
11、水仙:石蒜科多年生草本,為中國著名花卉之一,但卻有毒,誤食後有嘔吐、腹痛、脈搏頻微、出冷汗、下痢、呼吸不規律、體溫上升、昏睡、虛脫等,嚴重者發生痙攣、麻痹而死。
12、奪命草:高約30~60厘米,莖基部著生長條形葉.花莖頂端稀疏著生綠白色六瓣花.分布於北美草地及多岩多林地區.,誤食可引起消化系統障礙,中毒症狀與百合相似,嚴重時可致死。
13、飛燕草:毛莨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90厘米,全草有毒,其中以種子的毒性最大,主要含有生物鹼,誤食後會引起神經系統中毒,中毒後呼吸困難,血液循環障礙,肌肉、神經麻痹或產生痙攣現象。
14、風信子:風信子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莖有毒性,如果誤食,會引起頭暈、胃痙攣、拉肚子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癱瘓並可致命。
15、商陸: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有毒,可引起消化障礙及中毒反應,但幼株葉在水煮,曬晾後可削弱毒性。
15、其他:雷公藤(根有毒)、馬錢子(番木鱉)種子劇毒。
三、含毒蛋白類的植物
1、相思豆:亦稱紅豆,分布於我國南方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為木質藤本,枝細弱,春夏開花,種子米紅色。其根、葉、種子均有毒,種子最毒。(當翻資料看到這些時,偶不願意相信,呵呵。)
2、巴豆樹:喬木,分布於雲南、四川、廣東、台灣等地,夏季開花,種子有毒。
四、含酚類的植物

1、常春藤:常綠木質藤本,各地均有分布,葉橢圓形,晚秋開花,果實球形,橙色。全株有毒。
2、毒魚藤:亦稱毛魚藤,分布於我國沿海地區,葉小,夾果,根莖葉均有毒。主要對魚類毒性大。
3、其他:櫟樹、野葛、漆樹、地薯、檳榔等。特別說明:嚼檳榔可以增大口腔癌的發病幾率。
五、其他

1、蘑菇:種類繁多,屬於真菌類,此處不多螯述。
2、其他常見有毒植物:黃楊、菊花、升麻、冬青、風信子、仙人球、芒果(皮和種子)、榭寄生、桑椹、鳶尾、接骨木、杜鵑花、萬年青等。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毒性分類 毒物,根據鑒定目的不同,分類方法也不盡一致,如在分析中毒症狀及病理變化時,常採用按毒理作用分類;在進行毒物分析時,常採用按毒物的化學性質分類;為追溯毒物來源、用途及其對機體的作用時,則多採用混合分類。對於普通公共安全來講,主要採用的可能就是最後一種分類——混合分類法。
1. 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類:
(1)腐蝕毒。指對機體局部有強烈腐蝕作用的毒物。如強酸、強鹼及酚類等;
(2)實質毒。吸收後引進臟器組織病理損害的毒物。如砷、汞重金屬毒。
(3)酶系毒。抑制特異性酶的毒物。如有機磷農葯、氰化物等。
(4)血液毒。引起血液變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亞硝酸鹽及某些蛇毒等。
(5)神經毒。引起中樞神經障礙的毒物。如醇類、麻醉葯、安定催眠葯以及士的寧、煙酸、古柯鹼、苯丙胺等。
2. 按毒物的化學性質分類:
(1)揮發性毒物。可能採用蒸餾法或微量擴散法分離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類等。
(2)非揮發性毒物。採用有機溶劑提取法分離的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葯、生物鹼、嗎啡等。
(3)金屬毒。採用破壞有機物的方法分離的毒物。如砷、汞、鋇、鉻、鋅等。
(4)陰離子毒物。採用透析法或離子交換法分離的毒物。如強酸、強鹼、亞硝酸鹽等。
(5)其他毒物。其他須根據其化學性質採用特殊方法分離的毒物。如箭毒鹼、一氧化碳、硫化氫等。
3. 混合分類法。(即按毒物的來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綜合分類 )
(1)腐蝕性毒物。包括有腐蝕作用的酸類、鹼類,如硫酸、鹽酸、硝酸、苯酚、氫氧化鈉、氨及氫氧化氨等。
(2)毀壞性毒物。能引起生物體組織損害的毒物。如砷、汞、鋇、鉛、鉻、鎂、鉈及其他重金屬鹽類。
(3)障礙功能的毒物。如障礙腦脊髓功能的毒物,如酒精、甲醇、催眠鎮靜安定葯、番木鱉鹼、阿托品、異煙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劑等;障礙呼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亞硝酸鹽和一氧化碳等。
(4)農葯。如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似除蟲菊酯類、有機汞、有機氯、有機氟、無機氟、矮壯素、滅幼脲、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錫、溴甲烷、化森鋅等。
(5)殺鼠劑。磷化鋅、敵鼠強、安妥、敵鼠鈉、殺鼠靈等。
(6)有毒物植物。如烏頭鹼植物、鉤吻、曼陀羅、夾竹桃、毒蕈、莽草、紅茴香、雷公藤等。
(7)有毒動物。如蛇毒、河豚、斑蝥、蟾蜍、魚膽、蜂毒等。
(8)細菌及黴菌性毒素。如沙門菌、肉毒、葡萄球菌等細菌,以及黃麴黴素、霉變甘蔗、黑斑病甘薯等真菌。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檢驗砷的方法 砷現在檢驗砷中毒時,仍然採用雷因希(Reinsch)的銅片試驗作篩選。其原理是,在鹽酸溶液里,砷等重金屬能與金屬銅發生反應,在銅表面形成黑色的沉澱物。估計這個銅片試驗與人們常說的「砷鏡」原理是相似的。
此種試驗通常做為是否有重金屬中毒的篩選。陰性時可以排除此類毒物中毒;陽性說明有重金屬中毒。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許多重金屬都可以與銅片發生反應,所以銅片變黑並非一定是砷中毒。
砷的定性檢驗方法,是將雷因希(Reinsch)的銅片試驗陽性的銅片進行加熱升華,然後用顯微鏡檢驗。如果檢見六面體或八面體結晶,可以確定為砷。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氰化物 氰化物固態的氰化物常見的有氰化鉀、氰化鈉,均呈白色固體,易潮解,易溶合水。液態氰化物主要是氰氫酸,但由於易揮發,也可以氣體狀態存在。固態氰化物需要吞服,氣態氰化物則可以通過呼吸道吸入或被皮膚吸收。氰化物屬一級劇毒。氰化物中毒,有時也被稱為「山奈」中毒,這是根據氰化物外文音譯而來的。
氰氫酸及氰化物屬最強烈的毒物之一,也是常見毒物中作用最快的品種之一。氰化物中毒的機理是阻止體內氧化酶的氧化還原作用,使組織細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氧,引起細胞內窒息。當吞服大量或吸入高濃度時,常引起「閃電式」死亡。中毒者突然發出尖叫,隨即倒地,意識喪失,瞳孔散大,抽搐2~3次後死亡。如劑量較小,則引起急性症狀,初有咽喉緊縮感,強度恐怖感、胸內抑悶感,眩暈、惡心、嘔吐、眼球凸出,隨後知覺喪失、冷汗、肌肉痙攣、脈快而弱、呼吸淺表,終因呼吸麻痹而死。前後經過可為10~30分鍾,也可以更短。
氰化物中毒死的解剖屍體時,有時可以嗅到刺鼻的杏仁味,這一特徵可以為確定氰化物中毒提供一些線索。但應注意,並不是所有氰化物中毒都會出現這一現象,同樣,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嗅到它。死者屍斑可以是鮮紅色,也可以是紫紅色或暗紫色。
由於氰化物毒性強烈,致死量小、毒性發作很快,所以常被許多作者用於小說的毒殺描寫。但是,在現實中,氰化物與其他許多劇毒物質一樣,人類創造出來,並非是為了「毒殺」同類,呵呵!它在冶煉、電鍍及其他化學工業生產過程中都被廣泛地應用著,為人類造福。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十大有毒植物 第一位 柴藤

柴藤的造型頗為羅曼諦克:或藍色或粉紅或白色的象小甜豆大小的花朵茂密地蔓延下垂,它主要生長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又名雲豆樹。它的全身都具有毒性,盡管有些報告說其花不帶毒,但還是小心為妙。因為大量報道表明,一旦誤食,會引起惡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要採用相應治療,如靜脈滴注和服用抗惡心葯物等。
第二位 毛地黃

毛地黃的外表不可思議,雖然能長高至3英尺,但總是給人嬌弱無力之感,淺紫、粉紅或白色的花朵圍著主枝莖生長。它還有個更被人熟知的拉丁名字叫「洋地黃」,其葉可用於商用,是治療心臟病的葯品「洋地黃」的原材料。如果你在野外誤食了它的任一部分,就會先後出現惡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和口腔疼痛症狀,甚至會出現心跳異常。醫生對此會用洗胃等方法促進排毒,並通過服用葯物穩定心臟。這類植物還有許多別名,如仙女鍾、兔子花、女巫環等。
第三位 八仙花

八仙花外表艷麗,由於其花色繁多,從玫瑰紅、深藍到綠白色應有盡有,且生長迅速甚至能長至15英尺高,已成為裝飾庭院的必選植物,在大家想像中它就象棉花糖和大圓麵包一樣理所當然是可以食用的,但實際上,一旦吃了八仙花,幾小時後就會出現腹痛現象,另外的典型中毒症狀還包括皮膚疼痛、嘔吐、虛弱無力和出汗,還有報告說病人甚至會出現昏迷、抽搐和體內血循環崩潰。慶幸的是,現在已研製出一種八仙花中毒的解毒劑。
第四位 山谷百合
外形討巧的百合花又名五月花,鍾形的小白花象美人的秀發一樣嬌羞地低垂向下,其實它處處帶毒,甚至包括其尖端都具有毒性。只是輕微接觸山谷百合也許不會受傷,但如果你吃下去一些,就會出現惡心、嘔吐、口腔疼痛、腹痛、腹瀉和抽筋,心跳變慢或不規律;醫生會通過洗胃等方法促使毒素排出,並通過服用葯物使心跳復常。
第五位 花燭

花燭,別名火鶴花、紅鶴芋,屬植物的葉子和枝莖外形奇特:其葉顏色深綠,心形,厚實堅韌,花蕊長而尖,有鮮紅色、白色或者綠色,周圍是紅色、粉色或魄的佛焰苞,它們全都有毒。此花又名弗拉門戈花或豬尾巴草,一旦誤食,嘴裡會感覺又燒又痛,隨後使會腫脹起泡,嗓音變得嘶啞緊張,並且吞咽困難。多數症狀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減輕直至消失,如果想減輕痛苦,可以選擇清涼液體、止痛葯丸或者甘草類和亞麻仁的食物。
第六位 菊花

菊花,花形艷麗,顏色多樣,從桔黃到黃色應有盡有,是萬聖節和感恩節期間人們經常用來裝飾前庭的盆栽之一。菊花分100到200個品種,通常都是長得不高的矮灌木。園工們種植菊花是為了不讓兔子前來搗亂,知道原因何在嗎--此花頭部具有某種毒性,對人類也是如此。但尚感欣慰的是,雖然碰觸到菊花會讓人有點疼痛和腫脹感,醫生只會將此做為一般的過敏或炎症處理。
第七位 夾竹桃

與其它植物只是枝葉或者樹液具有毒性不同的是,夾竹桃的每一個部位都有毒,哪怕只是不小心吸入了一點焚燒夾竹桃產生的煙霧,也會帶來不適。另外,用其樹枝進行燒烤、飲用曾放置紅色、粉色或白色夾竹桃花的水,都會產生中毒症狀。作為常綠灌木,盆栽夾竹桃十分普及,在美國西南部、加利福尼亞和適合其生長的具有地中海式氣候的地區,也是庭院內的常見品種。
夾竹桃中毒的典型症狀是心率改變,有時是心跳過緩,有時是心悸,有時會出現高鉀現象,醫生所做的就是通過葯物使中毒者的心跳變得規律,同時服用催吐葯物、洗胃和吃吸收性強的木炭來吸收體內毒素。
第八位 小葉橡膠樹

小葉橡膠樹又被稱為本傑明樹,其葉子和樹莖內均含有有毒的牛奶狀樹液。這類植物又分為樹類、灌木、蔓類等,約800個種類,多數是在室內盆栽,有些品種在溫暖地區也可種於室外,甚至能長到75英尺高。對小葉橡膠樹中毒的最壞後果是皮膚疼痛腫脹,醫生會以過敏或炎症來處理。
第九位 杜鵑花

杜鵑花及杜鵑所屬花系屬常綠灌木,因花形優美而在春天的庭院里怒放得格外引人注目,但實際上其葉子具有毒性,連用杜鵑花粉釀制的花蜜也有毒,誤食其中之一會感到嘴裡火燒火燎,然後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越來越明顯的流涎症、惡心、嘔吐和皮膚刺痛感。隨之而來的的還有頭痛、肌肉無力、視物模糊等。還會出現心跳過慢、心律失常,嚴重者還會陷入昏迷或經歷致命的抽搐。當然,在此之前,醫生會想辦法減輕中毒後果,使你呼吸更順暢一些,並讓你服用葯物,使心跳恢復正常。
第十位 水仙花

黃白兩色相間的水仙花被視為春的使者,又叫長壽花,實際上如果較大量地食用其球莖,會有溫和的毒性。有些人會將它和洋蔥混為一談--誤食水仙花球莖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症狀,如果病情嚴重或者病人是兒童,醫生會建議採取靜脈滴注或口服葯物的方法來減輕惡心、嘔吐等病狀。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含毒花卉 杜鵑花 : 又名映山紅。黃色杜鵑花中含有毒素,中毒後會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症狀。
夜來香 : 夜間停止光合作用時,夜來香會排出大量廢氣,對人的健康極為不利,因而在晚上不應在夜來香花叢前久留。
含羞草 : 內含含羞草鹼,接觸過多會引起眉毛稀疏,毛發變黃,嚴重的會引起毛發脫落。
鬱金香 : 鬱金香花中含有毒鹼,人在這種花叢中呆上兩小時就會頭昏腦脹,出現中毒症狀,嚴重者會導致毛發脫落。
夾竹桃 : 夾竹桃的莖、葉、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種叫夾竹桃苷的有毒物質,誤食會中毒。
水仙花 : 人體一旦接觸到水仙花葉和花的汁液,可導致皮膚紅腫;如果這種汁液不小心弄到眼睛裡去,那麼後果更為嚴 重。水仙花鱗莖內含有拉丁可毒素,誤食後會引起嘔吐。
一品紅 : 全株有毒。白色乳汁一旦接觸皮膚,會使皮膚產生紅腫等過敏症狀,誤食莖、葉有中毒死亡的危險。
花葉萬年青 : 花葉內含有草酸和天門科素,誤食後會引起口腔、咽喉、食道、胃腸腫瘤,甚至傷害聲帶,使人變啞。
虞美人 : 全株有毒,尤其以果實的毒性最大,誤食後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嚴重的甚至可導致生命危險。
白花曼陀羅:原產於印度,近年來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植株有毒,果實有劇毒。
南天竹:又名天竹,全株有毒,主要含天竹鹼、天竹苷等,誤食會引起全身抽搐、痙攣、昏迷等中毒症狀。
五色梅:花葉有毒,誤食會引起腹瀉、發燒。
光棍樹:莖乾折斷後,白色乳汁能使皮膚紅腫,誤入眼內能造成失明。
丁香、夜來香 :晚間大量散播強烈刺激嗅覺的微粒,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影響尤大。
有毒的花卉還有半夏、龜背竹、馬蹄蓮、霸王鞭、虎刺、珊瑚花、青紫木、石蒜、黃蟬等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52 種致癌植物 石粟、變葉木、細葉變葉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貓眼草、澤漆、甘遂、續隨子、高山積雪、鐵海棠、千根草、紅背桂花、雞尾木、多裂麻瘋樹、紅雀珊瑚、山烏桕、烏桕、圓葉烏桕、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結香、狼毒、黃芫花、了哥王、土沈香、細軸芫花、蘇木、廣金錢草、紅芽大戟、豬殃殃、黃毛豆付柴、假連翹、射干、鳶尾、銀粉背蕨、黃花鐵線蓮、金果欖、曼陀羅、三梭、紅鳳仙花、剪刀股、堅莢樹、闊葉獼猴桃、海南蔞、苦杏仁、懷牛膝。
四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古代有毒植物 迷榖,薰草,杜衡,檀櫧,榮草,芒草,荀草,薬草.
芍 芊 芳 蘆 芸 芽 芩 芬 萍 苗 苞 蕊 蔭 茵 婆娑 莘莘 莆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家庭適應的花草養殖 現代裝潢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化學復合物質,或多或少會散發出甲醛、硫化氫、苯及苯酚等有害人體健康的氣體,呆時間長了會有胸悶、氣喘、惡心等症狀。因此,對喬遷新居的朋友來說,最好的選擇是那些能吸收這些有害氣體的花草植物,如:虎尾蘭能有效吸收空氣中的甲醛;玫瑰能吸收硫化氫、苯等氣體,此外我們還可以選擇杜鵑、桂花、梔子、山茶、菊花、吊蘭、天竺葵、茉莉、蘇鐵、石榴、玉簪、月季等.
目前美容保健已成為時尚,特別是純天然能用於保健的植物更是受到廣大女士的青睞。例如,蘆薈在美容保健方面就有非常神奇的效果,如果我們在家中養幾盆蘆薈,可直接把其塗在面部、頭發和四肢上,在夏季如果受到蚊蟲叮咬,抹其汁液可消腫止癢,還有預防皮膚過敏和治療腳氣的功效。此外還有減肥瘦身的仙人掌、活血除煩的梔子花、利眠安定的合歡花、解郁消食的茉莉花、養顏補血的月季等美容保健佳品。
如果家庭成員中有老人和小孩,最好養一些有葯用價值的花卉,如:用梔子花三朵與蜂蜜少許煎服,可治療傷風肺炎;用仙人掌治療兒童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良好;將杜鵑花15克與豬蹄適量一同煮服,可治療月經不調,白帶不正常;此外還特別向你推薦風熱感冒必備的菊花、疏風活血的蘇鐵、哮喘咳嗽的剋星杜鵑花,再有寬胸舒郁的金橘、行氣寬中的蘭花、溫里去寒的桂花、化石有特效的金錢草、養心健脾的百合花、延年益壽的枸杞等等,在栽培過程中,既讓享受了勞動的樂趣及花卉帶來的情趣,又給我們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應該是居室養花的首選。
此外還有很多室內觀葉植物,由於其本身的生活習性特別適合在室內漫射光下生長,葉色青翠可愛,姿態婀娜多姿,也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如:觀賞蕨類、蘭草類以及文竹、綠蘿、龜背竹、棕竹、萬年青、花葉芋、常春藤、發財樹等。
有少數觀賞植物的確有一定的毒性,但我們也不必談毒色變,據統計表明,大部分中毒事件的發生是誤食後中毒,真正接觸性中毒是極少數的,只要不去吃這些植物,其毒素一般都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且人體是否會受花草分泌的有害物質的影響,也和個人的身體抵抗能力有關;即使有些植物含有揮發性的有害氣體,但迄今為止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它們能使人致癌。植物毒素多種多樣,能致癌的只是少部分,多數只是導致皮膚過敏。不過,在有小孩的家庭中,由於孩子具有活潑、好奇的天性,易導致誤食,所以還是應當對這些有毒的觀賞植物有所了解,最好不要在居室里養。如要養殖應當放在合適的地方,以防小孩攀爬誤食。如:夜來香:夜間排出廢氣,會引起頭昏、咳嗽、氣喘、失眠。鬱金香:花中有毒鹼,會引起頭昏,重者毛發脫落。水仙花:花中的汁液可使皮膚發紅,鱗莖含拉丁可毒素,食後會嘔吐。一品紅:全株有毒,白色乳汁使皮膚紅腫。馬蹄蓮:花有毒,含生物鹼,誤食會昏迷。虞美人:全株有毒,果毒性大。虎刺梅:白色乳汁有毒,導致不能入眠。五色梅:花葉有毒,誤食會腹瀉、發燒。萬年青:葉含草酸,誤食會使人變啞。珊瑚豆:全株有毒,告誡兒童,不要食其紅果。南天竹:全株有毒,含天竹鹼,誤食後引起抽搐、昏迷。含羞草:含有含羞草鹼,接觸過多會眉毛稀疏、毛發變黃。仙人掌:刺內含毒汁,被刺後皮膚疼痛、瘙癢甚至過敏。總之,在居室種植適當的花草,只要我們了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並採取一定的措施,是不會危害健康的,只會對人體有利。種植花草同時,選擇自己喜歡而無害的花草品種。

❼ 初一生物一二單元知識點總結

第二章 觀察生物
1 生物與非生物
教學目標:
1、能列舉常見的生物和非生物,說出生物與非生物的主要區別。
2、能列舉常見的動物和植物,說出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
3、通過觀察蝸牛,學會描述其形態和生活習性。
4、學會使用放大鏡,學會觀察的基本技能(要根據一定的次序進行)。
5、學會合作與交流,激發學生探索生物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區分生物和非生物,動物和植物
難點: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讓學生盡量都羅列出,強調動物和植物的區別的關鍵兩點。

教學方法:探究、實驗、討論。
教具准備:蝸牛、放大鏡、玻璃板、米醋、蔗糖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1課時)
引入:
茫茫宇宙,億萬星系,地球在茫茫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時候,同時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學。這一章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地球上的各種生命(生物),科學探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觀察。第二章:觀察生物
師:第一節我們來學習什麼是生物,什麼是非生物?
第一節 生物和非生物(板書)
師:首先讓同學們猜個謎語: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
生:是蝸牛。
師:對,是蝸牛。同學們有沒有去抓過蝸牛,通常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哪些地方能找到?
生:草叢、石塊下,潮濕的地方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請來的蝸牛。注意,我們要愛護它,珍愛生命。
師:便於更仔細地觀察蝸牛,我們需要使用一種工具--------放大鏡
學生活動:
3 閱讀課本30頁,獲得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高自主能力)
4 用放大鏡觀察指甲,鉛筆等,描述出與肉眼直接觀察的區別。
5 仔細觀察蝸牛,找出蝸牛眼、口、足、殼、觸角(兩對)
[小組活動] 巡視、指導、記錄結果,個別學生匯報。
師:蝸牛的眼在哪裡?
生:(觀察討論交流),在上面那對觸角頂上。
師:口在哪裡?如何觀察口?足的位置,如何爬動的?
生:把膠片反過來看。
師:將我們觀察到的記錄在書上,填寫部分結構名稱。
(讓一位學生描述蝸牛結構)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都在仔細觀察各部分結構,觀察不同於一般的走馬觀花,應該依據一定的順序,從里到外,從上到下,我們同學在描述結構時,也應有一定的順序。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結構分別具有哪些功能?
學生活動:講述各結構的功能,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
師:是不是真如你所講?我們用實驗來驗證。同學們討論一下設計怎樣的方案來驗證蝸牛的視覺、觸覺、嗅覺、味覺等。
(學生有想法但表達不清)
師:好,我們看課本P31,列出的幾種方法試試。
學生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生:燈光下爬行驗證有沒視覺不好做
師:由於實驗室燈光很亮,所以現象不清,其實蝸牛是喜歡陰暗的地方,它會朝暗處爬。
小結:通過剛才和實驗,我們知道了蝸牛有幾種感覺?
生:4種,視覺、觸覺、嗅覺、味覺,沒有聽覺。
師:蝸牛為何要四處爬行?爬行時留下痕跡是用來干什麼的?
生:找食物,交配繁殖後代等,傳遞信息,
師:通過今天的實驗,我們還了解了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如鉛筆頭觸碰)被蝸牛感覺,它會做出反應。
問:用鉛筆觸碰課桌,課桌會有反應嗎?
生:沒有。
師:這由於蝸牛是生物,課桌是非生物,生物會對刺激有反應,而非生物沒有,這正是兩者的區別之一。生物與非生物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區別,這個問有待我們下節課討論。
作業:1、思考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2、思考動植物的區別?
3、完成作業本上的內容。
板書設計:

二、觀察蝸牛
2、1生物和非生物
1、 放大鏡的使用
2、 觀察蝸牛
蝸牛的結構:口、眼、足、殼、觸角
相應的功能

教後反思:
觀察蝸牛這堂課,學生很有興趣,但叫他們寫觀察報告記錄時又有些問題,要老師總結後才能做好。在實驗中,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驗證蝸牛結構的功能,讓其嘗試多種實驗方案,但往往成效不明顯,而且蝸牛也被弄死了幾只,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實驗探索還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所以,對於實驗課,課前的理論講解是相當重要,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這樣不至於實驗課氣氛活躍,但卻沒有效果。

第一節 生物與非生物(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被蝸牛所感覺,蝸牛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那麼用鉛筆觸碰課桌,課桌有沒有反應?
生:沒有。
生物與非生物(板書)
師:目前人類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沒有生物。那麼,生物和非生物有什麼區別呢?前面我們觀察了蝸牛,用筆尖觸碰它時,會有反映,但課桌不會,說明蝸牛是生物,而課桌是非生物,區別在於——生物對刺激有反應,而非生物沒有。 那為什麼生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呢?有什麼目的嗎?
生:避免危險,尋找食物,尋找光亮處等多種意義。
師:下面請同學們列舉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填在P32表格中。呆會兒請同學來回答。
生:生物有小貓、小狗、小豬、蟑螂,樹木等等。非生物有汽車、石頭、書包、桌子,椅子等等。
師:你為什麼會把這些這樣分呢?說出這樣分的目的。這是因為生物與非生物存在著差別。
思考:嬰兒會生長嗎?汽車會生長嗎?
貓吃東西嗎?鵝卵石吃東西嗎?
討論:除了書上P33列舉的三個差別,還有其他的嗎?
小組學生討論,並把結論填寫在P32的表中。
【生物的基本標准】:
有嚴整的結構 由細胞組成
能進行新陳代謝 要營養,要排泄
會生長 能生長、長大
應激性 對刺激有反應
生殖和發育 能繁殖後代
遺傳變異的特性 後代種類一樣,但總有差異
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會變化,進化
而非生物不具備以上特點。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我們又常常把它分為動物和植物。
動物與植物——生物(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生物
動物 | 植物 兩界說:動物、植物
| 三界說:動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說:動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動物與植物的區別
1 獲得營養的方式
植物:有綠葉,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營養物質
動物:通過吃食物來獲得營養,自己不會製造營養物質
(2)運動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運動
動物:能自由快速運動
(3)討論其他動植物的區別:(生活的地方,植物)
動物 | 植物
|
總結分類的理由,填寫好P33的表格。
教後反思:
學生對於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掌握的比較好,但是植物和動物的區別就有點困難,比如營養方式、生物體的形態結構上的區別,另外還有些學生認為植物不具備生物的一些特徵:如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生物會運動。

第二節 常見的動物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以及動物和植物的區別之後,本節著重依據一定特徵把動物進行了分類,要求學生理解「分類必須依據一定的特徵逐級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到周圍環境中去觀察動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同時要幫助學生初步培養起一定的生物進化論的思想,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本節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動物的形態特徵和相關的代表動物名稱,不要求學生掌握動物的生理習性和生理結構。再通過介紹我國豐富的動物資源及其利用,引導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建立分類的理念,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養成愛護動物的美德。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類必須依據一定的特徵逐級進行」這一分類策略。
2 說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標准及相關的代表動物的名稱。
3 說出五大類脊椎動物的分類標准及相關的代表動物的名稱。
4、能夠利用動物的特徵進行一般的分類,建立分類的理念。
5、通過對動物的認識,讓學生感受生物的多樣性,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分類必須依據一定的特徵逐級進行」這一分類策略。
教學難點:逐級分類
教學方法:探究式、游戲活動、討論、歸納法。
教學准備: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把整個自然界進行了分類,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又可分為植物、動物等。那麼分類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讓我們先來看看生活中的例子:
無論是逛超市還是逛商場,我們總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買的東西。除了指示的標志外,對於商品的分類也是非常重要的,請嘗試對以下商品進行分類,並說明分類的名稱以及分類的理由。
SONY攝象機 飄柔洗發水 雅戈爾西服 舒膚佳香皂 長虹彩電 羅蒙襯衫LG冰箱 鱷魚體恤 奧妙洗衣粉
學生思考個別補充回答完成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要進行分類?根據什麼進行分類呢?
生:交通工具,人,我們課桌裡面的東西……等等,似乎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分類,便於人類生活。
師:那既然分類在我的生活中應用這么廣泛,我們分類的意義是什麼呢?
生: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有條理,更容易認識、發現、研究事物等等。
師:平時工作、生活中常用到分類,有助於我們理順事物,提高工作效率;科學研究的分類,更有助於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同樣在生物界裡面,在動物界裡面,面對五彩繽紛的動物世界,我們也都要進行分類,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認識動物世界。但在分類之前,我們先得進行仔細的觀察和研究,了解動物具有什麼特徵,它們相互之間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再根據這些特徵進行分類。
出示:幾種動物的圖片
師:比如,以上的動物根據水生還是陸生,可將它們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有沒有羽毛,可將它們分為有羽毛的動物和沒有羽毛的動物。除以上兩種特徵外,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的特徵將它們進行分類。
讓學生觀察以上四幅圖片中的動物,寫出幾種分類方法。
(小組討論,看哪一組寫出最多種的分類方法)
(學生可能答:有沒有足、有沒有毛皮、有沒有翅、有沒有鱗片、有沒有心臟、會不會飛、是不是用肺呼吸等)
師:你在給動物分類時,做了哪些工作?運用了哪些科學的方法?
生:觀察、分析、比較。
師:從上面新的分類中可知,對動物也有多種分類方法。通過對不同動物的解剖,可以發現有的動物體內有脊椎骨(如狗),有的動物體內沒有脊椎骨(如昆蟲),根據體內有無脊椎骨,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就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大家對動物有這么多的分類方法,為什麼科學研究用這種分類方法?可見,科學的分類是要抓住事物的最根本的特徵。這樣才能使研究更具科學性,使研究更方便。
師:你們在吃魚的時候有沒有仔細觀察過魚的骨骼?
請你仔細觀察圖2-10中4類動物的骨骼,他們有什麼明顯的相同特點嗎?
(分組討論,再由學生匯報、補充)
師:像魚、蛙、鳥、兔等動物,他們的身體背部都有一條脊柱,它有許多脊椎骨組成,稱為脊椎動物。你們吃過蝦、烏賊等,也見過昆蟲、蚯蚓等,它們的身體上有沒有脊椎骨?
生:沒有。
師:我們把身體上沒有脊椎骨的動物稱為無脊椎動物。
讓學生說出哪些動物屬於脊椎動物,哪些動物屬於無脊椎動物。
(分組討論並寫出,再由學生匯報、補充)
脊椎動物
師:今天的課中我們接著為脊椎動物進行分類。我知道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愛的動物是嗎?其中有脊椎動物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
由一個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脊椎動物(較熟悉)的名字寫在紙上,交與一個當公證人的同學手中,然後由其他同學就動物的特徵向他提十個問題,他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提問中不能涉及動物的名稱,提問結束後讓同學猜出他所喜歡的動物的名稱。如提問的同學大致猜出了動物的種類,則提問的同學獲勝。
師:從游戲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脊椎動物有相同的形態、生理特徵,根據這些特徵的不同,我們把脊椎動物又分為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五大類。
(課堂小結)這堂課我們了解了分類的意義,知道科學的研究需要科學的方法,自然界中我們要研究的事物很多,為了便於研究,我們就先將它們進行分類。科學研究的分類,有助於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課後反思:
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從生活中的分類的例子引入,讓學生明白分類的重要意
義。分類可以根據不同的特徵進行,不同的分類標准下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

第二課時: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的意義,知道動物界根據體內有無脊椎骨,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又根據它們具有不同的形態、生理特徵,我們把脊椎動物又分為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五大類。
魚類:
出示:幾種魚的圖片(第二課時)
師:在觀看了以上幾種魚後,讓同學們說說看魚有什麼共同的特徵?魚的鰓和鰭有什麼功能?
(學生討論,回答)
師:魚類大約出現在4.5億年前,目前世界上大約有魚類2.4萬種,它們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身體表面有鱗片,適合水生生活。大家都熟悉哪些魚?
生:鯽魚、金魚,帶魚。
師:淡水中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和海水中的黃魚、帶魚、鯊魚都是我們多熟悉的魚類。其中「鱅魚、鰱魚、草魚、青魚」有四大家魚的美稱。
兩棲類:
出示:青蛙一生的圖片
師:觀察圖片,討論青蛙生活在哪裡?青蛙的一生在發生怎麼樣的變化?
(學生討論並回答)
師:青蛙的幼體和魚有些相似,生活在水裡,有尾無四肢,用鰓呼吸。它的成體生活在陸地上或水中,尾退化,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濕潤的皮膚呼吸。象青蛙這樣的動物就稱為兩棲類動物。兩棲類動物大約出現在3.5億年前,現存的種類比較少,你知道有哪些動物是兩棲類的嗎?
出示:兩棲類動物的圖片
師:大鯢:又稱娃娃魚,生活在深山清澈的溪流中,終生具有扁平的尾。蠑螈也終生具有扁平的尾。
牛蛙:肌肉發達,肉質鮮嫩,可食用。
樹蛙(雨蛙):個體一般較小,多數為綠色,在我國分布很廣。它的四肢末端有吸盤,可用來攀援樹枝,下雨時喜歡鳴叫。
疣螈: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頭部扁平,吻端平切。除唇緣、指、趾及尾外,全身布滿瘰粒與疣粒;頭側棱脊顯著,背中線棱脊明顯。體側自肩部向後至尾基部各有一列整齊的瘰粒。前後肢幾乎等長,指扁平,末端鈍圓。體色除尾部腹緣及四指為橘紅色外,其餘皆為黑色。生活於海拔650-2500米山區溪流的塘邊,多在夜間捕食。平時生活在陸地上,夏季繁殖期進入水池中。
蟾蜍:俗稱癩蛤蟆,是一種極有葯用價值的經濟動物。
爬行類:
師:大家知道哪些動物屬於爬行類?
出示:爬行類動物的圖片
師:地球上真正的爬行動物大約出現在3億年前。它們一般貼地爬行,用肺呼吸,體表覆蓋著鱗片或甲。如蛇、鱷魚、龜、變色龍、蜥蜴、鱉等。
閱讀:毒蛇和無毒蛇
鳥類:
師:大家熟悉什麼鳥?(學生列舉);
出示:鳥的圖片
師:最早的鳥大約出現在1.5億年前,他們的身體表面都有羽毛,前肢變成翅,體溫恆定,能飛翔。
師:你們知道鳥類身體上有哪些特點利於他們的飛翔生活嗎?
(學生討論並匯報)
師:(小結)1、體表被羽毛,前肢特化為翼,胸肌發達。2、身體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的空氣阻力。3、長骨中空,減輕飛行負擔。4、雙重呼吸,邊飛行、邊排泄,牙齒退化,卵巢、輸卵管右側退化。
哺乳類:
師:哺乳動物是目前動物世界中分布最廣、功能最完善的動物。最早的哺乳動物大約出現在2億年前。圖2-17中動物是不是哺乳動物?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學生討論得出哺乳動物的特點:全身被毛,體溫恆定,胎生,哺乳)
出示五種動物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它們分別屬於哪種類型;(出示各類動物中各種動物的圖片)分類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分別寫出各類動物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徵。
(學生講述各類動物的特徵)
教師總結:
類別 動物名稱 歸類理由
哺乳類 貓 體外有毛,胎生,哺乳

學生完成下列列表:
第三節 常見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生物與非生物》這章的第三節,學生在上完《常見的動物》後,已經初步具備生物分類的思想。教科書在對學生熟悉的花、果實進行描述後,引出了種子這一重要概念。後面的內容又以種子有否被果皮包被為標准,引出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就學生普遍性的認知而言,他們對花是最熟悉、最喜歡的,以此為「前概念」,一方面確實遵循了植物的繁殖規律,另一方面為學生學習種子植物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在「果實」的教學中,教材就「果實」向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問,也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果實」。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果皮」和「種皮」的區別,以防止學生錯誤的生活經驗干擾。教材羅列了一些常見的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對這類植物有一個概括性的分類。
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植物和沒有種子植物的主要區別。
2、說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區別。
3、說出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徵。
4、學會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
重難點:
重點:1、種子植物: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區別。
2、沒有種子的植物:藻類、苔蘚、蕨類等三類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一定程度的分類,明確種子植物與沒有種子植物的根本性區別。
3、植物分類的方法。
難點:
1、果皮與種皮的區別。
2、沒有種子的植物的孢子和種子的區別。孢子是植物產生的一種進行生殖或具有休眠作用的單細胞。
教學方法:觀察、討論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准備:課件、實物(蘋果、豌豆、紅松的球果、胎生狗脊、葫蘆蘚、海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復習引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動物並對他們進行了分類,你還記得我們對動物是如何分類的呢?
無脊椎動物
動物
脊椎動物: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鳥類
過渡:在生機勃勃的自然界中,除了活蹦亂跳的動物以外,還生活著其他一些生物。引出課題:常見的植物
以日本櫻花為例介紹植物特徵,從六大器官入手呈現櫻花的根、莖、葉,介紹其開花、結果的過程,出示櫻花結構的解剖圖。
展示:幾種熟悉的蔬菜和水果。
師:它們分別屬於植物的哪一部分?
生:(討論回答)
師:蔥、青菜——葉;姜、洋蔥、藕、荸薺、馬鈴薯——莖;胡蘿卜、番薯——根 、 蘋果、草莓、黃瓜——果實;豌豆、大豆、松子——種子;花菜——花。
師:思考你平時所吃的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果實?
學生自由發言…………
師:(課件)蘋果被切成兩半,我們會發現裡面是什麼?
生:有種子。
師:通常情況下,我們把這些繁殖過程中出現種子的植物,成為種子植物。種子植物通常需要動物(昆蟲)、風力、水力等自然外力來幫助傳播花粉,進行有性生殖,出現種子來繁衍後代。比如說蒲公英、蘋果、黃瓜、西瓜、鬱金香、青菜、蘿卜、水稻、板栗等等都是種子植物。我們在吃蘋果的時候,經常可以發現裡面有種子,這一顆顆的就是種子,這是種子的皮就叫種皮,包在種子外面的一層是果皮,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下面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蘋果、豌豆和紅松的種子,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出示蘋果、豌豆、紅松的球果)
生:蘋果和豌豆的種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而紅松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師:很好。蘋果的種子剛才我們介紹了,豌豆的果實,可以剝掉的是果皮,裡面的一顆顆是種子。而紅松的種子是沒有被果皮包被的,其實一顆松子就是它的種子,它只有種子沒有果實。這樣我們就按照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種子植物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沒有真正的果實,只有種子,這種植物分布很廣,其中大多數種類植株高大,根系發達,抗寒能力強。它們也有根、莖、葉和種子,但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黑松、水杉、銀杏、蘇鐵、側柏等都是常見的裸子植物(出示這些植物的圖片)。請同學看這副圖,這是一株銀杏,你知道這些掛下來的是什麼嗎?
生:果實……種子……?
師:我們要判斷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
生:裸子植物。
師:是裸子植物。所以這些是銀杏的種子,俗稱白果,並不是果實,銀杏是沒有真正的果實的。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植物。它們有根、莖、葉,還有花、果實、種子。像樟樹、白蘭花、梔子花、向日葵等都是常見的被子植物。你還知道哪些被子植物,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有關?
生:穿的……吃的……住的……
師:對。現在我們知道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有種子,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運用前面學過的知識,如何測定植物種子的質量和體積?
生:可用天平和盛了水的量筒進行測量(種子放進量筒前後「水」的體積差,除於種子數,就是種子的平均體積)。
師:很棒!選取足夠數量的種子,這樣測出的平均體積更接近於真實種子的體積。那麼,接下來讓同學們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種子呢?
教後反思
4 課堂上生動的畫面、熟悉的情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本節課中讓學生結合第一章的內容來測量種子的質量和體積,使知識融會貫通。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了課堂氣氛。
5 在下課前給學生留問題思考,引入下一節課。

第二課時:
引入:
在自然界中,還有一大類植物是沒有種子的,如: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藻類植物、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形態特點及生殖。
師:這些植物進行無性生殖,到一定的時期自身產生能繁殖後代的孢子。下面我們來看看孢子是怎麼樣的。(出示實物:腎蕨)讓學生看看、摸摸。這些植物也有根、莖、葉。到了夏天,葉子的背面會長出許多孢子囊,裡面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這些植物一般生長在樹木、河流或湖泊邊的陰濕環境中,它們不開花,也沒有種子,這類植物稱作蕨類植物。你認為這些植物的孢子與前面的中指植物的種子有何區別?
生:種子植物的花需要經過傳粉、受精後才能形成種子,而孢子是沒有種子的植物到一定時候自身就能生成的。
師:也就是說種子植物需要經過有性生殖形成種子,而沒有種子的植物自身能產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即無性生殖。下面我們看到的是另一類沒有種子的植物:苔蘚植物。它們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結構比蕨類植物更簡單,它們沒有根,有小的莖、葉,也沒有種子,用孢子進行繁殖。比如說:地錢、葫蘆蘚(出示葫蘆蘚的圖片)。還有一類植物也是通過孢子生殖的,我們非常熟悉的紫菜和海帶,它們屬於藻類植物。池塘里的水綿也是藻類植物,它們非常小,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楚。這些植物的結構更簡單(出示海帶)。請同學觀察這些藻類,它們有根、莖、葉或花、果實、種子嗎?
生:沒有。
師:無論是大型的藻類植物還是小型的,都是沒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它們繁殖後代也是通過孢子的。前面我們學習了種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沒有種子的植物有蕨類、苔蘚、藻類植物。請同學們從生活環境、生殖、根、莖、葉等四個方面比較這五種植物。(出示表格)
生:填表格
師:通過比較,你對植物的進化有什麼認識?
生:植物界的進化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可分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師:我們按照給動物分類的方法,根據植物的一些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50頁,完成這張分類表。
練習:請用你已學會的分類方法對下列15種生物進行分類:
虎、梨、馬尾松、螺、蕨、烏龜、葫蘆蘚、蛔蟲、海帶、鰱魚、鷹、青蛙、蚊、蚯蚓、
海蜇
指導學生閱讀:P51林耐與生物分類;人類與白菜分別在動物和植物分類等級上所處的位置。
教後反思:
首先讓學生能夠明白種子植物和沒有種子植物的根本區別,並引導學生注意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的區別,這是教學的重點。對植物學生要求能進行逐級分類,讓學生理解分類的標准不同,分類的結果就不同。

第四節 細胞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細胞是在學習了常見的動植物之後提出的,使學生從宏觀認識轉向微觀認識。細胞作為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學習本節內容的意義就在於引導學生從細胞這個微觀角度去認識生物的結構和功能。所以本節教材以人類認識細胞的歷程為主線呈現,主要內容有細胞的發現、細胞的結構、細胞學說、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教學目標:
1 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
2 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3 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4 了解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5、學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製作簡單裝片;繪制細胞結構簡圖。
教學重點:
細胞的結構、動植物細胞的區別、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顯微鏡的操作。
教學難點:
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對染色體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的理解。
教學方法: 討論式、探究式、講授式。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准備: 顯微鏡、透明塑料尺、各種細胞裝片、洋蔥根尖細胞分裂裝片、
橡皮泥,課件。
以1000得到以毫米為單位的身高數據。算一算,要有多少條阿

熱點內容
華城荷花池 發布:2025-04-23 09:46:14 瀏覽:934
紫竹梅花 發布:2025-04-23 09:46:01 瀏覽:966
穿靴子的梅花鹿 發布:2025-04-23 09:45:27 瀏覽:104
花店小妞 發布:2025-04-23 09:40:54 瀏覽:754
七夕節結婚好嗎 發布:2025-04-23 09:38:55 瀏覽:503
小宇宙花店 發布:2025-04-23 09:25:21 瀏覽:258
細花語歌曲 發布:2025-04-23 09:24:29 瀏覽:228
靜安花店訂花送花 發布:2025-04-23 09:12:29 瀏覽:303
三亞第一市場花店地址 發布:2025-04-23 09:07:37 瀏覽:768
廣州金肯花藝培訓學校 發布:2025-04-23 08:50:34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