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的散文

茶花的散文

發布時間: 2021-01-02 11:06:36

『壹』 求《山茶花》-郭沫若的賞析

求《山茶花》-郭沫若的賞析:
《山茶花》短小凝練的篇幅中,包含著整個採花、插花、養花、贊花過程,語言凝練簡潔,結構完整。文字清麗流暢,一氣呵成。
短小凝練的篇幅中,描述的意境含蓄淡遠,妙趣橫生。狀物抒情,融情於景。文中描寫從山中帶回居室作裝點的山茶花時,以茨實、秋楂、鐵壺作陪襯,主次分明,景緻錯落有致。楂子、茨實襯著山茶花,同插在鐵壺里,掛在壁間。透著精緻、恬靜之感。恰似一幅淡致幽雅的靜物畫,給人以淡遠、清幽、寧靜、平和之感。然而,作者的描寫並不使靜物畫因物靜而呆板。「鮮紅的楂子」,「嫩黃的茨實」,「濃碧的山茶葉」,「黑色的鐵壺」,「苔衣深厚」,「白色的鮮花」,畫面色彩繽紛,明麗暢快,給人以跳躍、靈動之感。小小居室里漾著縷縷清香花氣,山茶花中那靜中帶動的靈性躍於紙面。靜物畫中的靈動秀氣,山茶花的清香靈氣,無不顯示著作者那歡悅的心情。看著潔白的山茶花,聞著縷縷清香,不由驚嘆:「啊,清秋活在我壺子里了!」
讀完《山茶花》,不由得不對作者那狀物、抒情之本領深深折服。細事微物,小小一株,山茶花,經作者描述,竟變得如此趣意盎然。小小一株山茶花,竟寄寓著作者那滿腹情懷:追求平和,珍重美與青春!作者對美和青春的珍重與激情在山茶花的靈動秀氣中呼之欲出。山茶花的靈氣與作者的才氣珠聯璧合。

『貳』 五色茶花的相關文章

五色茶花
人教版《語文》同步閱讀四年級上冊
袁瓊
小時候就聽說,我們峽江的桂林村有棵奇異的古樹,長在一戶人家的庭院里。
鄉親們也時常談論它的美麗、醉人:一棵樹能開幾色花。它的名字──五色茶花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有一年冬天,我終於親眼目睹了五色茶花的風采。寒冬臘月,許多花木正在休眠,而這株五色茶花,卻開得如火如荼,格外招人。這株樹高五米左右,樹蔸出土分為兩枝,呈對稱狀。樹干飽經風吹日曬,斑痕累累,連樹心也空了,只靠約五分之三的樹體表層支撐著如磐的樹冠,主人在樹下綁了不少支架。
樹很古老,樹身印滿歲月的痕跡,花也開得迷人。你看,花兒滿枝頭,遠處看去就像是繁星當空,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走近細看,花瓣一重疊一重,富麗堂皇,情態各異。最為奇妙的是,同為一株樹,兩個樹杈上的花顏色卻不相同。右邊樹杈上的花為純白色;左邊樹杈上的花為紅、白、黃、藍、粉紅五色,故名五色茶花。
相傳這株花樹是明朝嘉靖年間種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據說它幾經劫難,最嚴重的一次是1985年,幾個陌生人想高價買下它。守護它的主人認為,這是祖宗所傳之物,不可變賣。不料,一天夜裡,樹上的枝丫被人鋸了個精光。一株名貴茶花只剩下兩根樹杈。樹的主人一家痛惜不已,一邊包紮護芽,一邊培土施肥。日日看,夜夜望,本以為難以成活了,可近幾年它又滿樹新芽,重開異花,真是奇跡!

『叄』 急求一篇八百到一千字的散文,以『茶』為主題,自由發揮,越有文采越好,有詩意更好。原創者優先!

而那溫軟的茶水也就像我們的內心,足以接納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一種場景總讓人如痴如醉,不勝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內融融的暖意,閑閑地一捧香茗,一卷詩書。紅袖添香的意境,不亦樂乎哉!
如是,愛喝茶。說行隨心性也好,說附庸風雅也罷,至今仍不敢稱「品」而只稱「喝」,卻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澀,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無茶的日子,真的覺得平淡、索然無味。
於我而言,最喜歡在一個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獨坐在窗前,看落葉飄零,聽雨敲窗欞,在氤氳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
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的位置,試圖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點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盪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一口氣余香滿唇,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冷漠。人彷彿也醉了,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九、清清淡淡一杯茶
聽茶,聽茶的傳說,聽的神秘和淵遠,聽的是茶的文化。看茶,看的是茶的禮節和禮貌,是對茶和茶文化的耳濡目染。而喝茶,是用茶來交友待客,用茶來消渴,用茶養心養性,茶從文化符號過渡到了實際生活中,茶就是實實在在的顏色和氣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濃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喜愛獨自靜坐慢慢地喝茶,喜愛在茶館的寂靜中細斟慢酌,喜愛一個人新茶淺嘗,喜愛獨自陳茶濃酌。有一杯茶,就有一分靜,在一個人的靜靜中品濃品淡喝茶,再因茶而品生活,品世道人生。
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煩燥之時、在身心疲乏之時泡一杯茶,慢慢地看著茶葉在水中舒展身體和枝葉,開出美麗的花,看著黃色的花瓣染透整杯的水。茶香彌漫開來,而歲月和心情就濃縮在茶葉的紋理和淡香里,在茶花茶葉或晶瑩鮮翠或朦朧陳紅中,忘記了。 身在北國的無邊風雪中,彷彿身臨江南有雨的茶園,彷彿是在與茶花隨風起舞,彷彿聽到了茶花安靜的訴說。一茶在手,在茶香中聽風聽雨,看書看畫寫字。或濃或淡一杯茶,或長或短一段靜。 十、獨白(詩歌)
不是我性格開朗,我也有許多憂傷。也有許多失眠的日子,吞噬著我,生命從來不是只有輝煌。 只是我喜歡笑,喜歡空氣新鮮又明亮,我願意像茶,把苦澀留在心裡,散發出來的都是清香。 十一、茶與禪
茶與禪一直有著神秘的關聯,茶意可通禪,至於是漸悟還是頓悟,就要看你的造化了。傳說達摩祖師因為面壁九年,出關後眼皮無法張開,便把它們撕下來,丟在地上,那地方長出一株矮樹,他的弟子們摘下樹上的樹葉泡水飲用,發現這水竟然神奇異常,可以令坐禪的人保持頭腦清醒,神志清明,能更透徹地領悟佛的真諦,於是便有了「禪茶」一說。
雖是傳說,但在寺院中茶事與禪事確是密不可分。在宋代便有《赴茶湯》的種種清規,寺院中喝茶的禮儀就像佛門中必守的清規一樣,比如:吃茶不得吹,不得掉盞,不得有聲等

等。在這里,茶是一種修煉,喝茶是參悟的一個過程。著名的「趙州茶」故事就說明了茶在佛門中的地位:有人謁見趙州禪師,想請教佛法。禪師問他:「你可曾來過本寺?」答曰沒有。禪師說:「請先吃茶去。」沒多久又有人來,禪師問:「你可曾來過本寺?」答曰來過。禪師說:「請先吃茶去。」身旁的小沙彌不解,於是問趙州禪師:「如何來過與未來過的,都要先『吃茶去』?」禪師說:「你也吃茶去。」這里,茶事與佛事成為了一體,禪心和茶意達成了統一,能從茶中悟出全智、全悲、大能、平等諸味共存,也就得了禪之一味。 然而「坐禪」約束的只是人的軀體,墨守清規戒律的人缺乏對「本真」的靈性和悟性,就難以達到令人仰視的高度。「茶聖」陸羽是個被遺棄的孤兒,從小由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收養,並按照佔卦所得為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字「鴻漸」。陸羽在黃卷青燈、鍾聲梵音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和智積禪師學會了煮茶,且技藝超群,大得禪師贊賞。他年紀雖小,卻頗有個性,九歲那年,智積禪師要他皈依佛門,他卻質疑道:「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後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照今天的觀點,不迷信權威,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值得嘉許的,但當時陸羽卻被認為是「桀驁不馴,藐視尊長」,智積禪師怕他「誤入歧途」,用種種繁重的「賤務」磨煉他,讓他「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污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想迫他悔悟回頭,但高壓手段一直沒能壓制住陸羽那顆「驛動」的心。十二歲那年,他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從此浪跡天涯,積累了曲折多彩的人生經歷,沉心研究茶學,「常身披紗巾%褐,腳著藤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陸羽用自己對五味人生的感悟,以茶入道,終於禪機感應,覺悟成聖。一部《茶經》將茶事上升為茶學茶道,完成了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一。可見入道處絕非只在空門,平常心是道,有了「自然」的心境便是得了禪之真諦。 有人說,會喝且能有茶喝並能品味出禪意的人是種灑脫,無茶而能直入禪趣的人是種超脫,有茶而不拘泥於茶趣或是禪趣的人是種超越,無茶而能處處與茶道禪心相應的人則是奇跡。在我看來,品茶悟禪無須刻意,禪意佛心也並非深不可測的玄機。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其中真味,便在這一飲一食的平常之間。
十二、向德加敬上一杯花草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迷上花草茶的。咖啡櫥里擺上了一罐又一罐的小玻璃瓶,不但一直在擴大領域,最近還有取而代之的跡象。裡面裝的,都是大自然的神奇魔法:玫瑰花、迷送香、洋甘菊、百里香、薰衣草……。朋友們來家裡聊天,看到我端出去的玻璃壺,都一臉狐疑地望著我:嗜黑咖啡如命的我,居然也喝起清淡的花草茶?享受花草茶的陽光與自在也
許,是我被它的溫暖迷住了吧!去年冬天,表姊送我一罐乾燥玫瑰花當作生日禮物。 在寒冬的深夜,舀幾朵花苞放進用熱水溫過的玻璃壺,再沖入熱開水;靜靜地等上 5 分鍾。壺里流出深金色的清澈茶水,暖和了握著杯子的我的手。每喝一口,柔和的花香就在喉間漾開。看著小小圓圓的玫瑰花苞在壺里漂浮,我突然感覺到一種單純的美好。 我不只喝下了花香而已,連帶著它生長的陽光和風的味道,也一起流進了身體,有說不出的溫暖。而且玫瑰花還真的具有活血養顏的功效呢!一旦開始好奇,才發現花草茶的種類多得讓人眼花鐐亂,療效也各有不同,每次經過店裡就忍不住買一兩罐。
單調煩躁的下午,我總會偷個閑泡壺茶,有時候是洋甘菊,有時候是迷迭香。順便搬張椅子到窗邊,看行道樹的落葉在空中翻飛;或者就著陽光轉動手中的玻璃杯,獃獃凝視著燦亮的折射光線,幻想能到某個遙遠的地方旅行,有一望無際的花田,還有一棟紅瓦屋頂的小屋輕盈使人自由。雖然我仍然愛喝黑咖啡,但是卻更了解花草茶帶給我的那種清凈舒緩的感覺。喝慣咖啡又口味重的朋友看到我喝花草茶,都懷疑地問我裡面到底有沒有茶味;而愛喝淡茶的朋友一見到黑咖啡,就一臉恐怖的表情。

喜歡黑咖啡的人會愛上花草茶,真的有那麼怪嗎?我倒不覺得。因為了解深沉苦澀的味道,才更能體會那種輕盈與自在。就好像德加的圓一樣;冷峻。超然、諷刺,然而卻藏著一絲對光明的渴求,和說不出回的寂寞。

十三、茶語
飲酒可以對飲,品茗亦可兩人,三人。夏天飲茶消渴,冬日大家圍爐坐下,吃茶聊天也別有趣味。當我們對這杯中清芬的細茶,想必我們看待事物的心境都會與往日有所不同。 一人飲酒難免煩悶,一人品茶卻是妙趣橫生。酒可消愁,茶能開懷。一個人焚香煮茶,享受一個寧靜的傍晚不是很好?看著茶湯在杯中晃動,手裡是杯子余溫,同一種茶,每天吃上去都有不同的回味;若是不同的茶,更能體味別樣的韻味。敲棋有棋語,觀花有花語,這一小杯中的方寸世界,大概就是茶語吧。但這一杯方寸,有時竟是大千世界。說大,你會覺得三山五嶽在你指尖流過,文豪俠士和你共厥佳茗。說小,人生只在一盞茶之間,濃香之後,然細品其味,意猶未盡之時卻愈飲欲淡,只一杯之間,我們哪有時間去為世間瑣事而不能釋懷呢?
當我喝茶的時候,尤其是把茶水倒在那個「彌勒佛」的茶寵上,看著水流過他的身上,他拿著蒲扇,開懷的笑,那份濕露„那一刻就像是光停滯了,真的很美好,我覺得我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自己就像一個隱居的山人,那樣清靜,開懷,終日與茶為友,與禪為伴. 正因如此,我便作了這首小令: 清芬啖入懷,涓涓欲語開, 旗槍落茗碗,道自個中來.
我在想,如果我真能隱於山川,壑谷,每日取得手摘的新茶,烘培後,由僧人用山水和碳煮制的「天然茶」該多好啊。
茶有品德,源於山見卻聞名於世,看似草木,卻可玄於重金,茶樹一植不可移栽,故婚禮用茶,取其從一而終之意。茶有語言,用心體味便可讀出睿智,明晰哲理,參出禪意。茶有靈性,可育而不可求,若與茶結緣,便一生其樂無窮。
寄情於物,其實人生中有很多東西和茶一樣,有可參詳之處,酒大家都在喝,個中滋味誰又真的了解?香水,珠寶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可其真正的考究之處是什馬呢?匆匆間我們又可曾為一花一樹,一池一水停駐足過呢?「不為無益之事,何以悅有生之涯?」若能做一些沒有意義,沒有目的事,實謂人生之興哉!

十四、人生亦如茶
茶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愜意,醉的是舒心,醉的是那人生百態與世間冷暖。
著名作家宗璞在《風廬茶事》中寫道:「飲茶要諦應在那隻限一杯的『品』,從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種氣氛。成為『文化』,成為『道』,都少不了一種捕捉不著的東西。而那捕捉不著,又是從實際中來的。」
品茶,真正的內涵便是品生活。有了這一個「品」字,生活就有了味。甜也罷,苦也罷,人生的酸辛,就從這「尋常茶話」中透現出來。
一杯香茗在手,觀其色而知蒼生萬物,品其味而曉人世沉浮者,寥寥無幾。而這樣的人又往往都是白發蒼蒼、仙風道骨般的長者。他們經歷了人世萬變,滄海桑田,已然臻致妙明真心。舉杯把盞之間,萬物已瞭然於胸。他們,可能過多的並不在乎茶的優劣,而是那一份恬淡雅靜的心情。
喝茶,是種心靈的愉悅,精神的滋潤,細細去品,讓你浮躁的心態平穩下來,讓你矜持的神情放鬆開來,然後你嗅到飄逸的茶香,於是你注意到窗上的竹影搖曳,聽到高樹的鳥鳴,

於是你的思緒變得清新而高遠,怡悅的快感滲透到身體的每個細胞,這時,神茶在你不知不覺中助你進入「寧靜致遠」、「天人合一」的境界。
喝茶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凈化。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裡那庸懶的陽光。坐在辦公室里,待上一杯杯裝茶,方便便捷的它在我手上轉動:茶要沸水後才有濃香,人生也要經歷磨練後才能坦然。濾去浮躁,沉澱下來的是深思,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時的疲憊冷漠。孰能不醉,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是夜的芬芳,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肆』 關於植物的散文詩

1、《楊柳》豐子愷

豐子愷在文章中說過:「我向來對於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著,假如我現在要贊美一種植物,我仍是要贊美楊柳。豐子愷通過贊美楊柳"賤"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質,體現了作者在處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慾念的人生觀念。

楊柳是極富畫意和詩情的,好像是一棵從古詩中生長出的一種樹,上上下下都浸潤著詩詞歌賦。作者將楊柳與牡丹、葡萄、紅杏等花木進行對比,突出了楊柳的朴實無華,更反襯出了楊柳不忘本的與眾不同的品質。

2、《落花生》許地山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3、《白楊禮贊》茅盾

《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於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

4、《囚綠記》陸蠡

《囚綠記》是現代作家陸蠡於1938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5、《茶花賦》楊朔

《茶花賦》是散文作家楊朔創作的作品。《茶花賦》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寫的雖然是雲南花事見聞,贊美的是茶花,抒發的卻是作者的愛國激情。全文借絢麗多姿的茶花,喻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伍』 寫植物的散文

1、《楊柳》豐子愷

豐子愷在文章中說過:「我向來對於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著,假如我現在要贊美一種植物,我仍是要贊美楊柳。豐子愷通過贊美楊柳"賤"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質,體現了作者在處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慾念的人生觀念。

楊柳是極富畫意和詩情的,好像是一棵從古詩中生長出的一種樹,上上下下都浸潤著詩詞歌賦。作者將楊柳與牡丹、葡萄、紅杏等花木進行對比,突出了楊柳的朴實無華,更反襯出了楊柳不忘本的與眾不同的品質。

2、《落花生》許地山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3、《白楊禮贊》茅盾

《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於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

4、《囚綠記》陸蠡

《囚綠記》是現代作家陸蠡於1938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5、《茶花賦》楊朔

《茶花賦》是散文作家楊朔創作的作品。《茶花賦》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寫的雖然是雲南花事見聞,贊美的是茶花,抒發的卻是作者的愛國激情。全文借絢麗多姿的茶花,喻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陸』 高山樹下的茶花 是散文嗎

田裡的莊稼
不再趾高氣揚
蔫頭耷腦
雨,你來吧
青紗帳已經燃燒
/( 文章閱讀網內: )
河畔的青蛙
不再東躥西跳容
懶懶的蜷縮在草叢
雨,你來吧
老哈河等你咆哮
/
柏油馬路
瀝青彷彿熔化
粘住了行人的腳
雨,你來吧
我要奔跑
/
人們啊
以汗水洗面
扯著紗衣,搖那芭蕉扇
雨,你來吧
世界等你降溫
/
雲朵飄過來
所有的眼睛啊
都彎成了月亮船
一朵朵希冀藏在雲端
/
清風一縷把烏雲吹散
一顆顆肥皂泡
又一次毀滅在雲間
蔫頭的仍蔫頭
搖扇的還搖扇
天上火把大地熬成了炭
/
然而
雖然一陣陣風來
雖然一片片雲散
但你終要相信
下一朵雲彩
就會灑下甘泉
請相信未來
請相信明天
明天我們
用希冀來取暖

『柒』 描寫花的散文,急需

花潮 李廣田

昆明有個圓通寺。寺後就是圓通山。從前是一座荒山,現在是一個公園,就叫圓通公園。公園在山上。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樹,有鳥,有獸。後山沿珞,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並不惹人注意,一到二、四月間,其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世界。

這幾天天氣特利好,花開得也正好,看花的人也就最多。「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辦公室里,餐廳里,晚會上,道路上,經常聽到有人問答:「你去看海棠沒有?」「我去過了。」或者說:「我正想去。」到了星期天,道路相逢,多爭說圓通山海棠消息。一時之間,幾乎形成一種空氣,甚至是一種壓力,一種誘惑,如果誰沒有到圓通山看花,就好像是一大憾事,不得不擠點時間,去湊個熱鬧。

星期天,我們也去看花。不錯,一路同去看花的人可多著哩。進了公園門,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處看,隔看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雲,望不到邊際,其是,「寺門尚遠花光來,漫天錦綉逢雲開」。這時候,什麽蒼松啊,萃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遊人。大家都一口氣地攀到最高峰,淹沒在海棠花的紅海里。後山一條大路,兩旁,四周,都是海棠。人們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見花外的青天,也看不見花外還有別的世界。花開得正盛,來早了,還未開好,來晚了已經開敗,「千朵萬朵壓枝低」,每棵樹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風中枝頭上顫抖著說出自己的喜悅。「噴雲吹霧花無數,一條錦綉遊人路」,是的,是一條花巷,一條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謂花天花地。可是,這些說法都不行,都不足以說出花的動態,「四廂花影怒於潮」,「四山花影下如潮」,還是「花潮」好。古人寫詩真有他的,善於說出要害,說出花的氣勢。你不要亂跑,你靜下來,你看那一望無際的花,「如錢塘潮夜澎湃」,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彷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而且,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誰知道呢,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嗡嗡聲,也許什麽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麽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再加上風聲,天籟人籟,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聲。大家都是來看花的,可是,這個花到底怎麽看法?有人走累了,揀個最好的地方坐下來看,不一會,又感到這里不夠好,也許別個地方更好吧,於是站起來,既依依不捨,又滿懷嚮往,慢步移向別處去。多數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看看,好,那棵樹下看看,也妤,佇立在另一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人很大方,只是駐足觀賞,有人貪心重,伸手牽過一枝花來搖搖,或者乾脆翹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鬥巧及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們面對這綺麗的風光,真是徒喚奈何了。

老頭兒們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語,或者嘴裡低吟著什麽。老媽媽看花,扶著拐杖,牽著孫孫,很珍惜地折下一朵,簪在台己的發髻上。青年們穿得整整齊齊,乾乾凈凈,好像參加什麽盛會,不少人已經穿上雪台的襯衫,有的甚至是綢襯衫,有的甚至已是短袖襯衫,好像夏天已經來到他們身上,東張張,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神氣得很。青午婦女們,也都打扮得利利落落,很多人都穿著花衣花裙,好像要與花爭妍,也有人擦了點胭脂,抹了點口紅,顯得很突出,可是,在這花世界裡,又叫人感到無所謂了。很自然地想起了龔自珍《西郊落花歌》中說的,「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池傾胭脂」,真也有點形容過分,反而沒有真實感了。小學生們,系著漂亮的紅領巾,帶著彈弓來了,可是他們並沒有射擊,即便有鳥,也不射了,被這一片沒頭沒腦的花淹末了。畫家們正調好了顏色對花寫生,看花的人又圍住了畫花的,出神地看畫家畫花。喜歡照像的人,抱著像機跑來跑去,不知是照花,還是照人,是怕遮了花,還是怕花遮了人,還是要選一個最好的鏡頭,使如花的人永遠伴著最美的花。有人在花下喝茶,有人在花下彈琴,有人在花下下象棋,有人在花下打橋牌。昆明四季如春,四季有花,可是不管山茶也罷,報春也罷,梅花也罷,杜鵑也罷,都沒有海棠這樣幸運,有這麽多人,這樣熱熱鬧鬧地來訪它,來賞它,這樣興致勃勃地來趕這個開花的季節。還有桃花什麽的,目前也還開著,在這附近,就有幾樹碧桃正開,「猩紅鸚綠天人姿,回首夭桃惝失色」,顯得冷冷落落地呆在一旁,並沒有誰去理睬。在這圓通山頭,可以看西山和滇池,可以看平林和原野,可是這時候,大家都在看花,什麽也顧不得了。

看著看著,實在也有點疲乏,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一下吧,哪裡沒有人?都是人。坐在一群看花人旁邊,無意中聽人家談論,猜想他們大概是哪個學校的文學教師。他們正在吟詩談詩:

一個吟道:「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一個說:「這個不好,哪來的這麽些眼淚!」

另一個吟道:「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又一個說:「還是不好,雖然是詩聖的佳句,也不好。」

一個青年人搶過去說:「『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也是杜詩,好不好?」

一個人回答:「好的,好的,思想健康,說的是新陳代謝。」

一個人不等他說完就接上去:「好是好,還不如龔定庵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有辯證觀點,樂觀精神。」

有一個人一直不說話,人家問他,他說:「天何言哉,四時興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你們看,海棠並沒有說話,可是大家都被吸引來了。」我也沒有說話。想起泰山高處有人在懸崖上刻了四個大字:「予欲無言」,其實也甚是多事。回家的路上,還是聽到很多人紛紛議論。

有人說:「今年的花,比去年好,去年,比前年好。」

有人說:「今天看花好,今夜睡夢好,明天工作好。」

有人說:「明天作文課,給學生出題日,有了辦法。」

有人說:「最好早晨來看花,迎風帶露的花,會更嬌更美。」

有人說:「雨天來看花更好,海棠看雨胭脂透,當然不是大雨滂沱,而是斜風細雨。」

有人說:「也許月下來看花更好,將是花氣氤氳。」

有人說:「下星期再來看花,再不來就完了。」

有人說:「不怕花落去,明年花更好。」

好一個「明年花更好」。我一面走著,一面聽人家說著,自己也默念著這樣兩句話:

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捌』 《泰戈爾散文詩選文集》中有一篇〈山茶花〉

這篇散文更多的是作者對當時自己的一緬懷,我想作者想要表達的是自己當時為愛執著的心境吧!當在得知自己所一心執著追逐的人早已心有所屬時,那種感覺是多麼的失落!

『玖』 求描寫山茶花的美文好句

春天,山茶花開了,開出許許多多艷紅的花兒.滿樹紅花,那麼奪目,那麼可愛,就像彩色的綢緞.
看!那綻放著笑臉的山茶花.幾十片心形的花瓣疊疊層層,開得芬芳馥郁,開得歡快舒暢.她們有的綴在枝頭"盪鞦韆",猶如一位正在表演精彩舞蹈的少女;有的掛在枝腰,張著大嘴,正用甜美的嗓音歌唱春天的到來;有的嵌在樹叉間,彷彿在積蓄力量,迎接挑戰;還有的用綠葉遮住半邊臉,顯得很害羞,又好像在跟我捉迷藏……每朵山茶花里,小花瓣中都藏著淺黃色的花蕊,顯得十分清雅.
再看飽脹得裂了的小口子,剛剛綻開花苞的山茶花,猶如一個個朝天的鈴鐺.清晨的露珠沾在柔滑的花瓣邊沿,在陽光的照耀下,花朵更顯得嫵媚動人了.一陣風吹來,山茶花顫悠悠的,就像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的少女在朝暉中舒展著柔美的身姿.可調皮的露珠卻滾落了.
還有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多像一個個小心臟,花瓣層層包裹,裹得那麼嚴密,那麼結實,真是精緻極了!

『拾』 茶花賦(楊朔)原文

《茶花賦》

作者:楊朔

【全文】

久在 異國他鄉,有時難免要懷念祖國的。懷念極了,我也曾想:要能畫一幅畫兒,畫出祖國的面貌特色,時刻掛在眼前,有多好。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 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她說:「這可是個難題,畫什麼呢?畫點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說,顏色也難調。你就是調盡五顏六色,又怎麼畫得出祖國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擱下這樁心思。

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 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論季節,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 水瘦山寒, 雲南的春天卻腳步兒勤,來得快,到處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動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處數著 西山華庭寺。不到寺門,遠遠就聞見一股細細的清香,直滲進人的心肺。這是梅花,有紅梅、 白梅、綠梅,還有硃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白玉蘭花略微有點兒殘,嬌黃的迎春卻正當時,那一片春色啊,比起 滇池的水來不知還要深多少倍。

究其實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 春深似海」這句詩的妙處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時候。我游過華庭寺,又冒著星星點點細雨遊了一次黑龍潭,這都是看茶花的名勝地方。原以為茶花一定很少見,不想在游歷當中,時時望見 竹籬茅屋旁邊會閃出一枝 猩紅的花來。聽朋友說:「這不算稀奇。要是 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戶戶 都養茶花。花期一到,各樣品種的花兒爭奇斗艷,那才美呢。」

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 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像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 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我在 翠湖邊上會到他。翠湖的茶花多,開得也好,紅彤彤的一大片,簡直就是那一段彩雲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領我穿著茶花走,指點著 告訴我這叫大瑪瑙,那叫雪獅子;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後來他攀著一棵茶樹的小干枝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 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我就問:「古語說:看花容易栽花難——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難吧?」

普之仁答道:「不很難,也不容易。茶花這東西有點特性,水壤氣候,事事都得細心。又怕風,又怕曬, 最喜歡 半陰半陽。頂討厭的是蟲子。有一種鑽心蟲,鑽進一條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

我又問道:「一棵茶花活不長吧?」

普之仁說:「活的可長啦。華庭寺有棵 松子鱗,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開花,能開一千多朵。」

我不覺噢了一聲:想不到華庭寺見的那棵茶花來歷這樣大。

普之仁誤會我的意思,趕緊說:「你不信么?大理地面還有一棵更老的呢,聽老人講,上千年了,開起花來,滿樹數不清數,都叫萬朵茶。樹乾子那樣粗,幾個人都摟不過來。」說著他伸出兩臂,做個摟抱的姿勢。

我熱切地望著他的手,那雙手滿是繭子,沾著新鮮的泥土。我又望著他的臉,他的眼角刻著很深的皺紋,不必多問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個曾經憂患的中年人。如果他離開你,走進人叢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尋到他——他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勞動者。然而正是這樣的人,整月整年,勞心勞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著花木,美化我們的生活。美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正在這時,恰巧有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不休。

我說:「童子麵茶花開了。」

普之仁愣了愣,立時省悟過來,笑著說:「真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一個念頭忽然跳進我的腦子,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我把這個簡單的構思記下來,寄給遠在國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許她肯再斟酌一番,為我畫一幅畫兒吧。

2、《茶花賦》創作背景:

《茶花賦》是散文作家楊朔創作的作品。《茶花賦》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茶花賦》,發表於一九六一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於蘇聯修正主義以攫取利益的搗亂對中國施壓和自然災害的襲擾,中國人民經歷了一段短暫的艱難歲月。

環境固然嚴酷而人心卻是火熱的。發憤圖強,反修抗災是那個年代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立足嚴峻的現實生活,放眼光明的前景,楊朔對於茶花的贊美表達了人民的意志和願望,從而給予斗爭中的人民以鼓舞力量。

文章主題:借茶花表達歌頌祖國之意,借茶花打發熱愛祖國之情;筆筆寫茶花,處處贊茶花。

熱點內容
修剪花插花 發布:2024-11-16 08:22:50 瀏覽:35
蘭花的種類圖 發布:2024-11-16 08:22:43 瀏覽:387
鮮花有多少種 發布:2024-11-16 08:21:10 瀏覽:703
老人生日花束鮮花圖片 發布:2024-11-16 08:20:28 瀏覽:230
茉莉花如何採摘 發布:2024-11-16 08:17:34 瀏覽:762
康乃馨送母親8朵 發布:2024-11-16 08:13:53 瀏覽:265
蕊鼎蘭花 發布:2024-11-16 07:54:49 瀏覽:313
七夕節返親 發布:2024-11-16 07:51:46 瀏覽:176
盆栽葡萄的修剪 發布:2024-11-16 07:42:30 瀏覽:889
植祥蘭花 發布:2024-11-16 07:40:12 瀏覽:817